王莽求贤,有人向他推荐了一位山东人,王莽却杀了他
上回书说过,喜欢瞎折腾的王莽当上皇帝后,颁布实施了不少远超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的“新政”,比如说,土地改革、绩效工资等等。
这些改革不仅得罪了豪强地主和封建官僚,也因落实不了将下层的劳动人民逼上了绝路,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各地纷纷举起造反大旗。
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王莽在长安城跳了一通大神,通告天下自己也能像黄帝一样升仙,大家都对这种自欺欺人的闹剧嗤之以鼻。
王莽又下令求贤,打算召集一批有法术的,可以用来攻打匈奴的人才,一经核实,可以破格提拔,一时间前来应征的有万人左右。
有的人说,自己法力无边,能够不用舟船桨楫就将百万军队渡过江河,攻打匈奴的时候,自己可以做先锋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有的人说,自己发明了一种高能量仙丹,攻打匈奴的时候,军队不用带粮食,只要服食他发明的仙丹,不仅不饿,还浑身充满了力量!
还有人说,自己能够飞行,一天能飞行一千里,攻打匈奴的时候,自己可以像鸟一样飞上天,向新朝大军报告匈奴军队的动向。
王莽听完这几个人的吹嘘,心想,可算碰到了一个老实人,别的法术都不好做试验,就是你了,给朕表演一个飞行吧!
你别说,这人还真是有备而来,他用大鸟的羽毛做成一个飞行套装,从楼上跳了下去以后,还真的飞了几百步,才掉下来了。
王莽一看,得,牛皮吹破了。虽然知道他们都在弄虚作假,但为了吸引人才,只能千金买马骨了,于是硬将他们提拔成了理军。
这时,山东荣成的一把手韩博上奏说,自己的治下出了一个奇人,自称叫巨毋霸,他毛遂自荐说是愿意从军抵抗匈奴。
为什么说巨毋霸是奇人呢?首先巨毋霸个子高,身高过丈。不过,汉代的尺子比较短,只有23厘米,即使这样,一丈也有2米31,比姚明还高。
其次,巨毋霸长得很壮,腰有十围。一围大约在20厘米左右,十围也就是200厘米,一个身高2米3,腰围2米的巨人,你能说他不壮吗?
再者,巨无霸的体重大。一匹马拉的小车装不下他,所以要用几匹马拉的大车;三匹马拉不动他,所以要用四匹马拉。
最后,巨毋霸的出身不凡,“出于蓬莱东南,五城西北昭如海濒”,据专家分析,这里的蓬莱、五城并不是现实中的地方,而是传说中的仙岛。
按规定,四匹马拉的车是诸侯以上级别的领导才能使用的。于是,韩博向王莽请示,能否允许他用四匹马拉的大车,把巨毋霸送到西安。
韩博还建议王莽准备一幅大号的铠甲、一辆大号的战车、一套大号的军装,再派遣一名大将率领一百名虎贲列队于大道,做好迎接的准备。
因为担心运送“巨毋霸”的专车尺寸太大,通不过京城的大门,韩博建议不妨把门扒了重修,也好让蛮夷看看中华多异人。
虽然韩博是真心实意的拍马屁,但是,王莽身边的谋士认为这是韩博对王莽征召并破格提拔有奇技巧术之人作法的嘲讽。
因为王莽,字巨君,有人甚至认为巨毋霸是王莽不要霸占汉室江山的意思。结果,王莽大怒,以不顾及身份胡言乱语的罪名,把韩博杀了。
然后,王莽将“巨毋霸”改名为“巨母氏”,意思就是说,因为文母太后(王政君)厚德才出现这么一个异人来辅佐自己。
后世正史都在赞扬韩博对王莽的讽刺,但大鹏认为,这对韩博有些太拔高了,韩博之死主要是因为他马屁拍的太过,引起了其他大臣的妒忌。
最终呢,巨毋霸也没有去成匈奴,而是被安置在长安附近的新丰县,至于他下一步的命运,咱们在昆阳之战中还会提起。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王莽篡汉——“孺子婴”
一、刘婴 ——“孺子婴”1、——西汉刘婴皇太子,王莽呼之为“孺子”。刘婴(公元5年―公元25年),即汉孺子,是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于居摄元年三月己丑日(公元6年4月17日)—始建国元年正月癸卯日(公元9年1月10日)居西汉皇太子位,没有当上皇帝,王莽呼之为“孺子”,世称“孺子婴”。
2、——刘婴三年皇太子,六畜不识不会说。刘婴一生仅仅是做了三年皇太子,四岁即被囚,又通令禁止任何人与他讲话。孺子婴长大后,六畜不识,话也说不清楚,成了一个傻子。更始三年(公元25年)2月,在临泾被李松杀死。
二、王莽篡汉1、——将相大臣得人心,出身贵贱让做官。王莽篡汉指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建立新朝的历史事件。西汉自汉武帝以后,皆以外戚辅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六十余年为天下母,辅佐了四个皇帝。外戚王莽以姑母王政君为凭借,最初装出恭谨勤劳的样子,不知疲倦地工作。后来他广结名士和将相大臣,深得人心,凡是来投奔他的,不论地方远近,出身贵贱,他一概收用,让他们做官。
2、——女嫁平帝做皇后,渐渐朝中权独揽。为了收买人心,他把从自己封邑里收来的钱和粮,都拿出来赠送给宾客,而自己家里却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朝野上下皆赞王莽。汉哀帝死后,王莽官居大司马,以太后名义执掌军政大权,立汉平帝,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平帝做皇后,渐渐在朝中大权独揽。
3、——政君无奈顺要求,王莽摄政“摄皇帝”。公元5年(元始五年)十二月,汉平帝死后,王莽指使同党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书,要求让他代天子临朝。王政君无奈,只好顺从这一要求,由王莽摄政,称为“摄皇帝”。公元6年,王莽改年号为居摄元年。三月,王莽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号称“孺子婴”,以效仿周公摄政旧事,为代汉做准备。此后数年间,关于王莽代汉称帝的符命图谶频繁出现。
4、——戴上王冠见太后,即天子位国号“新”。公元8年(居摄三年),梓潼人哀章制作铜匮,内藏《天帝行玺金匮图》与《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伪托汉高祖遗命,令王莽称帝。于是王莽便到高帝祠庙接受铜匮,然后戴上王冠觐见太皇太后,坐在未央宫前殿,即天子位,定国号为“新”。至此,西汉灭亡,王莽达到了他的托古改制、篡汉自立的政治野心。
三、背景1、——为人恭俭好儒术,礼贤下士声日隆。自汉武帝以后,朝政为外戚王氏一门所把持,王莽藉其叔伯之馀荫及王太后之信任,得以独揽大权。王氏子弟大多骄奢淫逸,独王莽为人恭俭,雅好儒术,礼贤下士,故声誉日隆。汉平帝在位时,王莽推行惠政以笼络人心:如大封宗室、功臣后裔,捐私产以救济贫民,扩充京师太学,增加五经博士名额,於郡国县邑广置学校等。
2、——经济凋敝人心浮,矛盾尖锐民变起。西汉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灾荒,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王莽纂汉正是适应了当时整个社会的人心思变,社会思治这一实际情况产生的。王莽利用”汉德已衰,新圣将兴“之说,假托符命以新圣人自居,取得国人之拥护。
四、起因1、——二十四岁入中枢,办事认真很谦恭。公元前22年,王莽二十四岁入中枢开始作官,办事认真,对人更加恭敬,叔父王商上书成帝,愿把封邑部份给王莽,朝中名望大臣,也上表推荐王莽;三十岁,封王莽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而王莽之伯叔父凤、商、根相继为大司马辅政。成帝之世,王氏为侯九人,为大司马五人。
2、——闭门读书看动态,等待机会东山起。公元前八年,王根病重,举荐王莽代替大司马之位,成帝接受了,王莽时年三十八岁。王莽作了一年多的大司马,成帝病死,太子哀帝即位,母亲定陶丁皇后派的外戚得势。王莽不得不请辞下台,退居自己在河南的属地新野,闭门读书,一面注意朝廷动态,等待机会,准备东山再起。他的儿子王获杀死了家奴,王莽逼子自杀偿命,王莽此举得到人们的好感。
3、——莽立箕子为平帝,还为平帝昭冤屈。在新野三年,多人上书为他反平。在公元前2年,王莽获允回京居住,来年哀帝死,太皇太后王政君收了玉玺,召王莽复为大司马,领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百官奏书也由莽处理;此时王莽四十五岁,一夜之间,王莽成了国家最高行政的执行人,王莽一上台就清除了丁傅外戚的势力,立王箕子为平帝,还为平帝祖母冯太后及东平王昭雪,迅速果断的行动,受到朝野上下的拥戴,为推行以后的新政奠基础。
4、——太后赐莽安汉公,假意推辞受号封。来年太皇太后赐给王莽为安汉公,类似周公受封的封号,王莽假意推辞再三,接受了名号,却把俸禄转给二万八千人的封赏,大家皆歌颂王莽的恩德,此时正值公元纪元1年。王莽立女儿为平帝后;长子王宇因吕宽案,被王莽逼自杀,牵连数百人,王莽之同党即上书说,安汉公大义灭亲,公而忘私,作八篇诫书与孝经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书目。
5、——大力宣扬礼乐教,加封九锡没让谦。王莽被封为宰衡,其地位在诸侯王公大臣之上;此时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增加各经博士的名额,由一人增至五人,广建学校、宿舍,使有才干之士纷来京师,京师顿时文教昌盛,因此得到汉廷儒生的拥戴,群臣上书说,周公设礼作乐需七年,而王莽只用四年天下就升平,王莽因而加封九锡,莽此次却没谦让。
五、过程一)、篡汉自立1、——太子子婴只两岁,王莽代天临朝政。公元5年(元始五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病死;但是在公元5年(元始五年)十二月平帝却死了。皇太子孺子婴只有两岁,太皇太后据群臣之意,叫王莽代天子临朝听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为摄皇帝,自称“予”。第二年,东郡太守翟义及槐里人赵明、霍鸿起兵反王莽,声势浩大,王莽派王邑平息,称帝之心浮现。
2、——汉历中衰当受命,天告帝符献封侯。此时谶纬禅让之说盛行,符命、图书,层出不穷,如“求贤让位”、“汉历中衰,当更受命”、“天告帝符,献者封侯”,王莽则大加利用,献符命的人,皆得丰厚赏赐,有名哀章之人,更献上金匮策书至汉高祖庙,大意言王莽为真命天子,表中有十一人都有官衔。
3、——次日莽入高祖庙,御冠即位国号”新“。次日王莽则入高祖庙拜受,御王冠即皇帝位,定国号为”新“,王莽年五十四岁。至此,西汉灭亡,王莽达到了他的托古改制、篡汉自立的政治野心, 从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计八年,中国历朝除了贵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开篡夺之例。
二)、新朝政策1、——控制经济平物价,防止剥削增收入。王莽做了十五年皇帝,欲有所作为,动引经义,对周礼等三代政治为理想,变法大肆改革,号为新政,却是复古;首定国家经济政策,立井田制度,奴婢私属,五均赊贷,六筦政策,即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利用公权力控制市场经济,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
2、——未受其利先受害,朝令夕改吏不从。下至人民养生嫁娶,官室封国、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皆依周礼,一系列改革,充满理想;但是百姓未受其利,先受其害,且改革步骤太快,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王田”、“私属”,影响了大地主,官僚及商人的利益,加上刘姓宗室失去权位,自然引起不满和抵制。王莽看不起边疆诸国,野蛮无文明,削王为侯,致使边疆乱起,不得平息。
六、结果1、——改制触及地主利,内部矛盾更加剧。王莽篡汉自立为皇帝后,为了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先后颁发了一系列诏令,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着手进行改制,这在历史上叫做“王莽改制”。这些改革,有些措施触到了当时社会重大问题,但并没有起到维护王莽的作用,相反,改制或多或少触及了大地主商人的利益,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商人杜吴杀王莽,头颅悬挂城市中。制度本身的弊病,给人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因此很快导致了王莽的覆灭。公元17年(天凤四年),全国发生蝗、旱灾,饥荒四起。王莽叫百姓煮草根代粮充饥,无效。饥民,赤眉、绿林军相继揭竿而起。在公元23年,绿林军一支劲旅起事军攻入长安,商人杜吴杀了王莽,校尉公宾斩掉王莽的头颅,悬挂在城市之中。
七、评价——绿林赤眉大起义,可怜王莽“新”朝毙。王莽篡汉其实是顺应历史要求的,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深重,政治动荡,人心思变,整个社会流行所谓汉室当“更受命”之说。这种思潮为王莽篡汉创造了一个舆论上的思想准备。但是,王莽篡汉以后的改革思想和谋求私利的野心常常结合在一起,使改革的内容十分混乱,其结果是更加激化了社会矛盾,终于导致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王莽的新王朝被推翻。
王莽求贤,有人向他推荐了一位山东人,王莽却杀了他
上回书说过,喜欢瞎折腾的王莽当上皇帝后,颁布实施了不少远超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的“新政”,比如说,土地改革、绩效工资等等。
这些改革不仅得罪了豪强地主和封建官僚,也因落实不了将下层的劳动人民逼上了绝路,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各地纷纷举起造反大旗。
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王莽在长安城跳了一通大神,通告天下自己也能像黄帝一样升仙,大家都对这种自欺欺人的闹剧嗤之以鼻。
王莽又下令求贤,打算召集一批有法术的,可以用来攻打匈奴的人才,一经核实,可以破格提拔,一时间前来应征的有万人左右。
有的人说,自己法力无边,能够不用舟船桨楫就将百万军队渡过江河,攻打匈奴的时候,自己可以做先锋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有的人说,自己发明了一种高能量仙丹,攻打匈奴的时候,军队不用带粮食,只要服食他发明的仙丹,不仅不饿,还浑身充满了力量!
还有人说,自己能够飞行,一天能飞行一千里,攻打匈奴的时候,自己可以像鸟一样飞上天,向新朝大军报告匈奴军队的动向。
王莽听完这几个人的吹嘘,心想,可算碰到了一个老实人,别的法术都不好做试验,就是你了,给朕表演一个飞行吧!
你别说,这人还真是有备而来,他用大鸟的羽毛做成一个飞行套装,从楼上跳了下去以后,还真的飞了几百步,才掉下来了。
王莽一看,得,牛皮吹破了。虽然知道他们都在弄虚作假,但为了吸引人才,只能千金买马骨了,于是硬将他们提拔成了理军。
这时,山东荣成的一把手韩博上奏说,自己的治下出了一个奇人,自称叫巨毋霸,他毛遂自荐说是愿意从军抵抗匈奴。
为什么说巨毋霸是奇人呢?首先巨毋霸个子高,身高过丈。不过,汉代的尺子比较短,只有23厘米,即使这样,一丈也有2米31,比姚明还高。
其次,巨毋霸长得很壮,腰有十围。一围大约在20厘米左右,十围也就是200厘米,一个身高2米3,腰围2米的巨人,你能说他不壮吗?
再者,巨无霸的体重大。一匹马拉的小车装不下他,所以要用几匹马拉的大车;三匹马拉不动他,所以要用四匹马拉。
最后,巨毋霸的出身不凡,“出于蓬莱东南,五城西北昭如海濒”,据专家分析,这里的蓬莱、五城并不是现实中的地方,而是传说中的仙岛。
按规定,四匹马拉的车是诸侯以上级别的领导才能使用的。于是,韩博向王莽请示,能否允许他用四匹马拉的大车,把巨毋霸送到西安。
韩博还建议王莽准备一幅大号的铠甲、一辆大号的战车、一套大号的军装,再派遣一名大将率领一百名虎贲列队于大道,做好迎接的准备。
因为担心运送“巨毋霸”的专车尺寸太大,通不过京城的大门,韩博建议不妨把门扒了重修,也好让蛮夷看看中华多异人。
虽然韩博是真心实意的拍马屁,但是,王莽身边的谋士认为这是韩博对王莽征召并破格提拔有奇技巧术之人作法的嘲讽。
因为王莽,字巨君,有人甚至认为巨毋霸是王莽不要霸占汉室江山的意思。结果,王莽大怒,以不顾及身份胡言乱语的罪名,把韩博杀了。
然后,王莽将“巨毋霸”改名为“巨母氏”,意思就是说,因为文母太后(王政君)厚德才出现这么一个异人来辅佐自己。
后世正史都在赞扬韩博对王莽的讽刺,但大鹏认为,这对韩博有些太拔高了,韩博之死主要是因为他马屁拍的太过,引起了其他大臣的妒忌。
最终呢,巨毋霸也没有去成匈奴,而是被安置在长安附近的新丰县,至于他下一步的命运,咱们在昆阳之战中还会提起。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观音灵签 第七十二签
【签诗】
弄蜂须要求他蜜 只怕遭他尾上针
虽是眼前有异路 暗里深藏荆棘林
【智慧】
此签有“寄人篱下”之意,提醒当事人凡事忍耐则吉。我们常常有“人在屋檐下”之叹,总觉得抱负无法伸张,或不得不为某些情况折腰。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换个角度审视,心境就能改变。在现实环境受限时,不要在此刻做任何草率冲动的决定,保持轻松的心情,别轻易被周遭的人事物影响,坚守岗位做好份内之事。
【典故】王莽求贤
王莽(前45年-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新朝开国皇帝、政治改革家。西汉时的王莽家族,可以说是豪门世家。他父亲虽然早死,但他的几个伯父、叔父在汉成帝时,一个个出将入相、封侯受赏,王氏一门可谓显赫至极。
但王莽本人的小家庭却是寒微之极,父亲早逝,只与母亲相依为命,靠亲戚周济生活。但也因为如此,让王莽从小就练就一套为人处世的本领。无论心中多么难过或气恼,但在亲戚长辈或外人面前,他都表现出十分平和的样子,因此颇为宗族众人赏识。
有一次,他的大伯父病重,他得知后守在病床前端药送水、守夜看护,一连几个月衣不解带,蓬头憔悴的样子简直比病人还“病人”,比亲儿子还“亲儿子”。对此,合族上下无不夸赞,纷纷上书,为他请求封赏。于是汉成帝封他一个新都侯的称号,并命他任宫中侍卫。
地位高了,权力大了,但王莽从不露出半点骄矜懈怠神色,反而益发谦恭有礼。一方面广为结交公卿将相、名士大儒;一方面又赈济穷贫、轻财好施。而自己的生活却十分俭朴,不常吃荤菜,更不穿长袍大袖的礼服,于是朝野众人一致以一个“贤”字称赞他。
后来,他的叔父大司马王根病逝,临终举他以代,皇帝及众大臣都认为最适当不过。于是仅仅38岁的王莽,便做了掌握全国最高军权的大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