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城区谭德政纪念园——革命精神薪火传 不忘初心再出发
谭德政纪念园
市民参观谭德政纪念园
展馆里用图画讲述谭德政革命历史
采访地点:
涪城区丰谷镇谭德政纪念园
红色记忆:
谭德政烈士是原绵阳县第一位员,是绵阳县第一个红色据点创办者,党的外围组织涪波社创办人之一,土地革命时期绵阳地方学运、农运领导人。谭德政先后任成华区委宣传员、四川省委宣传部主任(部长)兼成华南区区委书记等职,组织领导工运、学运,主持省委机关报《四川晓报》的编印发行工作。1933年10月,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年仅28岁。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毅 邓勇 刘晏男 实习生 李岷蔚 文/图
“谭德政是我们的英烈,他的精神是我们不断前行的源源动力……”近日,组织支部党员在谭德政纪念园重温入党誓词的四川万灵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杜程介绍。
谭德政纪念园位于涪城区丰谷镇清水村,6月30日完成改造提升。“谭德政烈士是大革命时期和新主义革命时期绵阳最有影响力的革命烈士之一,也是绵阳红色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涪城区委组织部主持党史工作的部务委员杨剑说。
思想坚定 投身革命浪潮
谭德政纪念园里设有谭德政烈士事迹陈列室。陈列室的工作人员介绍,谭德政又名谭拱辰,化名覃道生,是原绵阳县第一位员,是绵阳县第一个红色据点创办者。谭德政先后任成华区委宣传员、四川省委宣传部主任(部长)兼成华南区区委书记等职,组织领导工运、学运,主持省委机关报《四川晓报》的编印发行工作。1933年10月,因叛徒出卖而被捕。面对敌人威逼利诱始终坚守党的秘密,英勇就义,享年28岁。
1905年5月,谭德政出生于原绵阳县杨家乡一个叫三座坟的地方,2岁时随全家迁到绵阳县关帝乡三联村(今丰谷镇清水村)。谭德政小时候特别喜欢听老人讲三国、水浒等故事,幼小的心里种下了嫉恶如仇、行侠仗义的种子。1923年,谭德政以优异成绩从绵阳县立南街小学考入江油龙绵师范学校。“就是在这里,谭德政开始投身革命浪潮。”丰谷镇党委副书记张金蓉说。龙绵师范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穷苦人家的子弟,思想进步,倾向革命,对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军阀混战的黑暗现实十分不满,具有开展革命活动良好的群众基础。
进入龙绵师范后,思想活跃的谭德政如鱼得水,在张秀熟、赖鸣柯、章璞、姚次恭等人引导下,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并表现出了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出众的活动能力。大革命的激流冲击着谭德政年轻的心,同时他也看到盘踞一隅的四川军阀连年混战不休,带给四川人民的深重灾难。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望,经常向进步教师求教。
1925年11月,川西北党务指导员袁诗荛委托姚次恭、章璞筹备(左派)龙绵师校区分部,谭德政成为筹备人之一,具体负责筹备工作,并组建起“龙绵师范学校勤工俭学队”,组织师校同学利用周末到江油县城和附近乡场,向广大群众讲解的新三义,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制度、军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的革命纲领。1927年初,谭德政加入了中国主义青年团,年底转为党员。
四一二后,按照绵竹县委指示,谭德政等人把一部分青年组织起来,成立了“三义研究会”,学习时事,研讨革命理论。在研究会的讨论活动中,谭德政从大革命失败中认识到,革命必须依靠工农大众的力量。他提出了到农村、下工厂、进兵营去宣传鼓动,唤醒民众共同革命的主张。随着白色恐怖的加剧,研究会不能公开活动,谭德政、邹凤平、赵利群等研究会骨干商议成立一个秘密进步团体,组成党的外围组织。经过深思熟虑,这个组织取名为“涪波社”,意为一是要像涪江的波涛一样不断前进,英勇战斗,二是要将该社沿涪江发展到各地,在川西北广播革命火种。“龙绵师校的革命活动逐渐活跃起来,涪波社组织也迅速发展,先后发展社员30多人,成为党领导下的一个战斗团体。”陈列室的资料显示。
满腔热血 播撒革命火种
1928年1月,谭德政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左家岩百池口(今经开区松垭镇)一所新建的学堂任校长,取名为日新小学。他聘请涪波社社员冯希贤、李传玺等到学校任教。2月,四川省委在日新小学设立秘密通讯处,这是绵阳县第一个红色据点。从此,谭德政以日新小学为据点,广泛开展革命活动。通过中国主义青年团在教师中组织读书会,在学生中秘密组建儿童团,创办油印小报《莺鸣报》《真理报》,又邮订了《鸭绿江》《汉江潮》等进步书刊,在全校学生中宣传革命思想。
1929年秋,四川省委派巡视员鞠怀安到绵阳指导工作,谭德政安排他担任日新小学训育室主任,以教师身份为掩护,指导开展革命活动。按照中央指示精神,谭德政和同志们到附近的盐场、农村中开展工农运动,举办了工人夜校和农民识字班,发动群众反对帝国主义,鼓动盐工先进骨干组织盐坊工人进行罢工斗争、反抗军阀和土豪劣绅。1929年冬,经过对涪波社社员冯希贤的考察,党组织发展了他入党,学校有了三名员,组建了绵阳特支,隶属四川省委领导,鞠怀安任书记,并指导川西北绵阳军支工作。党组织在日新小学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在绵阳的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中扩大了革命影响,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准备了骨干力量,也给当地军阀统治造成严重的政治威胁,引起了当地派的恐惧和土豪劣绅的仇视。1930年6月的一个晚上,屯殖司令部突然派兵包围日新小学,逮捕党员和进步教师。谭德政巧妙躲过敌人抓捕,前往成都继续革命。
谭德政到成都后,根据组织安排,以印刷职业为掩护继续从事地下斗争。先后任成华区委宣传员、四川省委宣传部主任(部长)兼成华南区区委书记等职,组织领导成都地区工运和学运,并主持编印发行省委机关报《四川晓报》,揭露派的丑恶面目,宣传党的主张和革命思想,唤醒民众
的觉醒。他化名覃道生,蓄起八字胡,经常装扮成商人、教师、算命先生,瞒过敌人,领导成都黄包车、独轮车、生绉、长机、骨角、机修等行业工人开展各种反帝、反封建、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建立党的组织。
谭德政和蔼可亲的态度和引人注目的八字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工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覃胡子。日子一久,人们只知道他叫覃胡子,而不知他的真实姓名。
纪念园的一面墙上,有这样一幅油画。画面上讲的是谭德政被捕后就义的故事。1933年9月,成华南区区委交通员叛变。10月,谭德政在一次接头中中弹被捕。谭德政视死如归,在各种酷刑的折磨下,以生命和鲜血来保卫党的机密。谭德政就义那天,沿途群众愤怒斥责派,高呼“万岁!”“中华苏维埃万岁!”“工农红军万岁!”等口号。刑场上,敌人用枪口对准谭德政并逼令他跪下,谭德政坚决不跪,对敌人怒目而视,席地而坐,从容就义,牺牲时年仅28岁。
记者手记
传承初心砥砺奋进
谭德政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年轻的28岁,但是他的革命精神却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
在谭德政纪念园里,专门设立了一个单元,主要展示涪城区的发展。这个单元的开始部分这样写道:谭德政英勇就义,壮志未酬,在他和其他革命先烈精神的感召和影响下,涪城区(绵阳县、绵阳市<县级>、市中区)党组织团结带领涪城人民前赴后继、披荆斩棘、奋勇前行,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经历土地革命的风暴、抗日战争的烽火、解放战争的硝烟,并于1949年12月21日迎来解放,开启涪城历史新纪元。自此以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代涪城人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涪城发展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2年10月正式建区后,涪城逐步迈入发展快车道,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后,涪城区坚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区人民攻坚克难、持续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征程。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风云激荡。“五四运动”的狂飙,开启了绵阳人民思想的闸门。1921年中国诞生后,绵阳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谭德政在就读龙绵师校期间,在张秀熟等人影响下,经过革命洗礼,逐步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于1927年加入中国,成为绵阳县第一个中国党员,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断开展革命工作,领导四川和绵阳的工运、学运……在日新小学建立了绵阳县第一个红色革命据点。
驱车行驶在通往谭德政纪念园的水泥路面上,满眼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栋栋小洋楼掩映在苍翠之中,荷塘、水果园子、鲜花园子……沿途人们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这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幸福生活,也正是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时的愿景……
编辑:李志
算命先生“知古今”算不到自己“被整治”
视频加载中...
近日,绵阳市的圣水寺、罗汉寺周边,算命先生扎堆,为此,执法人员正在集中整治。
执法人员介绍,算命先生像游商一样,擅长玩“猫抓老鼠”的游戏,执法人员前脚一走,他们就提着小板凳开始营业,为了防止扎堆算命的情况反弹,执法人员就地值守。
除了整治算命先生,执法人员还会对前来算命的市民进行科普、劝导,让大家擦亮眼睛,相信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