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祖师灵签(清水祖师灵签解签大全)

有求必应济苍生——闽南民间信仰之清水祖师信仰篇

清水祖师信俗是福建闽南、台湾一带的传统民间信仰。清水祖师又称“麻章上人”,闽南一带多称为“乌面祖师”、清水祖师菩萨,台湾民间则通称为“祖师公”。

一、清水祖师信仰的源起和发展

清水祖师法号普足,俗名陈荣祖(1037-1101年)(一说为陈昭应、陈昭或陈应),宋仁宗 景佑四年(1037年)正月初六日出生于福建省永春县小姑乡。自幼出家于大云院,讲经求忏。及年长,结庵高泰山。后听说大静山明禅师道行高深,遂进山参拜,以师礼事之,精研大、小乘,深有体会。辞归时,明禅师授以法衣,嘱其今后行事需以利物济民为志。离大静山后,初归高泰山,不久移居麻章庵。谨遵师教,多次募款,修造桥梁数十处,又广施医药,救死扶伤。每遇天旱,则设坛祈雨,其至诚感人。由是名声大著。

宋仁宗元丰六年(1083年),清溪(今福建安溪)大旱,普足应邀赴张岩祈雨,果沛甘霖,乡人大悦,恳请普足长期驻锡。于是,乡绅刘公锐献张岩山林田地,乡人集资,为其构屋数椽,供其居住。普足见张岩石泉清冽,改名清水岩。

普足驻锡清水岩后,当年便募款建造通泉桥与谷口桥。10年后,又建汰口桥。为方便乡人就医,在山下洋中募建“洋中亭”,经常在亭中义诊施药。还不辞辛劳,远赴汀州(今福建龙岩市)及漳州所属各县,为人治病驱疫,效验甚著。岩寺本较简陋,经与徒弟杨道、周明等三度修葺、扩建,并在周围广植竹木,十余年间蔚然成荫。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五月十三日,普足在清水岩坐化,享年五十六岁。生前,曾以后事嘱刘公锐:“形骸外物,漆身无益。”乡人葬普足于清水岩后,运石建真空塔,又以沉香木刻像供殿中。

普足圆寂后,事迹在安溪一带广为流传。乡人因普足生前德泽广被,去世后灵迹显著,奏报南宋高宗,赐“昭应大师”封号,孝宗时又赐“昭应慈济大师”,宁宗时外封“昭应慈济广惠大师”,明景宗时另外封“昭应慈济广惠善利大师”。

清水祖师以佛教僧人出身,死后成为闽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俗神。而对于清水祖师是佛教神灵还是道教神灵,或者纯粹是民间俗神,从古所见不同,未有定论。笔者认为,清水祖师信仰既非佛教也非道教,它是由佛教与道教融合而形成的泉州民间信仰。

清水祖师一生谨遵“多行善事”、“以物济世”宗旨,致力于施医法药、普救贫病,修桥造路、造福百姓,足迹远及汀、漳,声名广披闽南。正是祖师生前“德高道深,多行善事”,故其逝后,“百姓感恩,崇奉为佛,香火旺盛”。 每逢病疫,乡人必恭抬佛像,求师法除;每遇亢旱,乡邻以至府县官员,也必迎请佛像,祈雨驱灾。百姓赋予清水祖师神奇甚至神秘的色彩,奉为神灵,加以崇拜,并经过千年香火传承,逐渐升华,形成具有闽南特色的地方文化——清水祖师文化。

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水祖师信仰随着闽南人的向外迁徙而广泛流传于台、港、澳及东南亚地区闽南人聚居地。

二、清水祖师信仰祖庙——安溪清水岩

安溪清水岩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蓬莱镇蓬莱山,古称张岩山,是世界清水祖师信仰的祖庙。

清水岩相传是清水祖师所建。清水祖师曾在此修行,见泉水清冽,于是改名建寺。清水岩山清水秀,风景幽洁,群峰耸峙,峰峦回环,叠翠披丹,云烟缥缈,常年在茫茫雾海行云之中,美如“蓬莱仙境”。

清水岩始建于北宋仁宗元丰六年(1083年),因为清水祖师的神迹昭著,受过宋朝皇帝四次封赐,因此庙宇呈“帝”字形,整座岩寺三层九十九间,寺庙依山而筑,下临深壑,为三层楼阁式。一层昊天口,二层祖师殿,三层释迦楼。三层两边各有檀樾厅、观音厅、芳名厅。殿后有宋建清水祖师骨灰“真空塔”,上有新筑三重檐方亭。殿宇红砖墙、青灰瓦,危楼重阁,隐在青松翠竹、烟岚缭绕的山顶,典雅壮观。

从宋至今,清水岩维修、重建、改建20多次,现今庙宇均为明清建筑。主要景点有:狮喉、裂竹、方鉴圹、枝枝朝北、罗汉松、觉亭、石栗柜、岩图碑刻、三忠庙等。其中“枝枝朝北”为古樟树,相传为感岳飞蒙难而枝杈北向。

安溪清水岩是台湾和东南亚众多清水祖师庙分灵去的祖庙,它们和安溪清水岩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关系。从明代以后,随着一批批安溪人纷纷迁移台湾和东南亚各地谋生,清水祖师的香火也传到那里。郑成功收复台湾时,队伍中有许多安溪人,他们身上带着“清水祖师公”的香火,据统计,祖籍安溪的台湾人有200多万。

台北艋胛清水祖师庙

清康熙年间,由于安溪人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推荐施琅平定台湾和以后的林总兵镇台,施、林对安溪人有较大的关照,促使安溪人大批携眷渡台定居。随着安溪人移民的增加和村落的形成,清水祖师庙也陆续建造起来。凡是有安溪人聚居的地方,大多有清水祖师庙。清水祖师信仰成为台湾安溪移民维系各自群体团结的精神力量。

随着安溪人飘渡南洋并在南洋落了户,他们带去了清水祖师公的香火,在南洋各国建庙奉祀。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都有清水祖师公庙宇。

马来西亚槟城清水庙

世界上清水祖师文化信仰者逾亿人,清水祖师分炉分庙数千座。仅台湾就有安溪清水岩分炉分庙500多座,信众超千万。

历史上,台湾、东南亚清水祖师庙的信徒常来拜谒安溪清水祖师祖庙,进行清水祖师文化交流。

三、民间传说

清水祖师流传于民间的传说,充满浓厚的神话色彩,反映百姓对祖师驱邪斗恶、济世行善的崇仰之心,老一辈泉州人大多耳熟能详。下面选摘几则以飧同好者。

脸黑被火熏

相传祖师初到清水岩时,有畲鬼(畲为蛮族之称,为古时散居在浙、闽境内的一部分猺民)也穴居在内,于是相约斗法,谁胜了就是清水岩的主人。祖师居穴中不出,任由畲鬼在外火熏七昼夜,祖师出来后除了满面乌黑外,毫发未伤,畲鬼终于被祖师收服,成为祖师属下的张、黄、苏、李四大将军。

另有传说,清水祖师自幼父母早逝,需依赖兄长生活,因嫂嫂坐月子无法下厨,令其代理炊事,谁知他竟把两只脚放在灶内当作柴烧,过了一会儿,整个人都不见了,化成了一道黑烟,从烟囱里遁飞到天上去做神了。所以后来供奉他的人,才把他的塑像面部涂成一片漆黑。

试剑削石

说的是祖师初筑清水,并不一帆风顺,常遇山鬼来扰,与争道场。一天,祖师持剑,指对岩左险崖上的巨石,说一剑能叫巨石削分两半。山鬼不信,祖师对准大石,把剑一挥,大石劈为两边,众鬼一见退避三舍。

袭裟收鬼众

清水祖师在与山鬼斗争中屡屡获胜,山鬼很不服气,还想寻机捣乱。于是清水祖师就想出了一个计谋来对付。一天,清水祖师把袈裟铺在地上,自己端坐其中,这时,一群山鬼蜂拥而上,使劲地拉扯袈裟,清水祖师一动不动,还挑战似的口吻问众山鬼不敢进到里面来,山鬼以为自己的鬼众量大,便纷纷奔入袈裟里。只等众山鬼跳入袈裟里来,清水祖师猛地一甩,山鬼大多被摔死。从袈裟角逃出来的四个山鬼,连忙跪地求饶,发誓再也不敢作祟捣乱了,并愿为清水祖师效劳。于是清水祖师便将他们收为大殿的护法神,这就是今天仍立在清水法门的赵、王、苏、李四大元帅。

方池传浮杉

说的是当时清水岩建寺缺乏做大梁巨材,清水祖师开口说要买下山林中所有的“无尾杉”,木材商心知山林中的“无尾杉”并不多,当即收下了清水师的钱并要清水祖师在五天里砍伐取货,逾期不能再砍伐取材了。说也真怪,清水祖师付钱后并不上山砍伐杉木,而是回到清水岩,并叫众僧徒在清水岩挖一个池塘,并在池中凿了一个洞孔,大家不知道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第二晚上,突然狂风大作。山林中的杉木被大刮断吹倒了许多。第三天,清水祖师亲自到山林中去选取所需的大杉木,并放入林中的水沟中,然后回清水岩。这时,清水岩中那个挖开的池塘洞孔里接连冒出清水祖师从林选取的巨杉,一根接一根地出来,当出完第九根,第十根刚冒出头来的时候,一位小和尚说了声“够了”,于是那出头的第十根便立定不动了。这就是为什么直到今天,清水岩那池塘中的洞孔还留着一根露个头的杉材的原因。

移雨泉州府

南宋绍定五年(1232年),宋代理学名家真德秀出任泉州知府时,天逢大旱。在幕僚、官民不断建议之下,真德秀不得已率众延请祖师佛像到泉举行祭典,并命前来祈雨者,多带金银纸及香烛,堆叠祖师神座之下,暗示如果祈祷不雨,则放火烧毁神像。时届正午,祭祀完毕,果然雷霆霹雳,大雨倾盆。伴随着大雨飘来一片刺桐树叶,上书有四句诗:“雨是江西雨,移来泉州府;老佛若无灵,浑身成火灰。”

意思是清水祖师施展法力,将本来江西应该下的雨,挪到泉州来抒解旱灾。如果清水祖师我不能灵验,可能就要被你知府真德秀烧成灰烬。真知府拜服,为感谢神威,还亲送祖师神像回岩,并在祖师庙前贤题悬的“真人”匾上再添一“真”字,成为 “真真人”,以示崇敬。从此,真德秀笃信清水祖师。清水祖师第十首灵签诗有“火发连天炎,岭危去路难,若无大降雨,祸福在人间”之句,即纪其事。

落鼻祖师

据传祖师塑像的鼻子和下巴曾被山寇打断过,后来每次出现天灾人祸时,清水祖师的鼻子就会自行掉落,以示警告,所以清水祖师的塑像几乎都有一个可以活动的鼻子和下巴,故又称为落鼻祖师。有一次清水祖师绕境,经过某家门前,鼻子突然掉落,当夜该户人家发生火灾,大家传为祖师显灵。参拜祖师的人,如果身体不洁或心里不虔诚,祖师生气,鼻子就掉落。另一说,祖师被山贼挖掉鼻子,虽经和尚修愎,自此以后,每有异故,鼻子自行掉落,但是所掉落的地方,必定在袍袖里。

有求必应济苍生——闽南民间信仰之清水祖师信仰篇

清水祖师信俗是福建闽南、台湾一带的传统民间信仰。清水祖师又称“麻章上人”,闽南一带多称为“乌面祖师”、清水祖师菩萨,台湾民间则通称为“祖师公”。

一、清水祖师信仰的源起和发展

清水祖师法号普足,俗名陈荣祖(1037-1101年)(一说为陈昭应、陈昭或陈应),宋仁宗 景佑四年(1037年)正月初六日出生于福建省永春县小姑乡。自幼出家于大云院,讲经求忏。及年长,结庵高泰山。后听说大静山明禅师道行高深,遂进山参拜,以师礼事之,精研大、小乘,深有体会。辞归时,明禅师授以法衣,嘱其今后行事需以利物济民为志。离大静山后,初归高泰山,不久移居麻章庵。谨遵师教,多次募款,修造桥梁数十处,又广施医药,救死扶伤。每遇天旱,则设坛祈雨,其至诚感人。由是名声大著。

宋仁宗元丰六年(1083年),清溪(今福建安溪)大旱,普足应邀赴张岩祈雨,果沛甘霖,乡人大悦,恳请普足长期驻锡。于是,乡绅刘公锐献张岩山林田地,乡人集资,为其构屋数椽,供其居住。普足见张岩石泉清冽,改名清水岩。

普足驻锡清水岩后,当年便募款建造通泉桥与谷口桥。10年后,又建汰口桥。为方便乡人就医,在山下洋中募建“洋中亭”,经常在亭中义诊施药。还不辞辛劳,远赴汀州(今福建龙岩市)及漳州所属各县,为人治病驱疫,效验甚著。岩寺本较简陋,经与徒弟杨道、周明等三度修葺、扩建,并在周围广植竹木,十余年间蔚然成荫。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五月十三日,普足在清水岩坐化,享年五十六岁。生前,曾以后事嘱刘公锐:“形骸外物,漆身无益。”乡人葬普足于清水岩后,运石建真空塔,又以沉香木刻像供殿中。

普足圆寂后,事迹在安溪一带广为流传。乡人因普足生前德泽广被,去世后灵迹显著,奏报南宋高宗,赐“昭应大师”封号,孝宗时又赐“昭应慈济大师”,宁宗时外封“昭应慈济广惠大师”,明景宗时另外封“昭应慈济广惠善利大师”。

清水祖师以佛教僧人出身,死后成为闽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俗神。而对于清水祖师是佛教神灵还是道教神灵,或者纯粹是民间俗神,从古所见不同,未有定论。笔者认为,清水祖师信仰既非佛教也非道教,它是由佛教与道教融合而形成的泉州民间信仰。

清水祖师一生谨遵“多行善事”、“以物济世”宗旨,致力于施医法药、普救贫病,修桥造路、造福百姓,足迹远及汀、漳,声名广披闽南。正是祖师生前“德高道深,多行善事”,故其逝后,“百姓感恩,崇奉为佛,香火旺盛”。 每逢病疫,乡人必恭抬佛像,求师法除;每遇亢旱,乡邻以至府县官员,也必迎请佛像,祈雨驱灾。百姓赋予清水祖师神奇甚至神秘的色彩,奉为神灵,加以崇拜,并经过千年香火传承,逐渐升华,形成具有闽南特色的地方文化——清水祖师文化。

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水祖师信仰随着闽南人的向外迁徙而广泛流传于台、港、澳及东南亚地区闽南人聚居地。

二、清水祖师信仰祖庙——安溪清水岩

安溪清水岩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蓬莱镇蓬莱山,古称张岩山,是世界清水祖师信仰的祖庙。

清水岩相传是清水祖师所建。清水祖师曾在此修行,见泉水清冽,于是改名建寺。清水岩山清水秀,风景幽洁,群峰耸峙,峰峦回环,叠翠披丹,云烟缥缈,常年在茫茫雾海行云之中,美如“蓬莱仙境”。

清水岩始建于北宋仁宗元丰六年(1083年),因为清水祖师的神迹昭著,受过宋朝皇帝四次封赐,因此庙宇呈“帝”字形,整座岩寺三层九十九间,寺庙依山而筑,下临深壑,为三层楼阁式。一层昊天口,二层祖师殿,三层释迦楼。三层两边各有檀樾厅、观音厅、芳名厅。殿后有宋建清水祖师骨灰“真空塔”,上有新筑三重檐方亭。殿宇红砖墙、青灰瓦,危楼重阁,隐在青松翠竹、烟岚缭绕的山顶,典雅壮观。

从宋至今,清水岩维修、重建、改建20多次,现今庙宇均为明清建筑。主要景点有:狮喉、裂竹、方鉴圹、枝枝朝北、罗汉松、觉亭、石栗柜、岩图碑刻、三忠庙等。其中“枝枝朝北”为古樟树,相传为感岳飞蒙难而枝杈北向。

安溪清水岩是台湾和东南亚众多清水祖师庙分灵去的祖庙,它们和安溪清水岩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关系。从明代以后,随着一批批安溪人纷纷迁移台湾和东南亚各地谋生,清水祖师的香火也传到那里。郑成功收复台湾时,队伍中有许多安溪人,他们身上带着“清水祖师公”的香火,据统计,祖籍安溪的台湾人有200多万。

台北艋胛清水祖师庙

清康熙年间,由于安溪人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推荐施琅平定台湾和以后的林总兵镇台,施、林对安溪人有较大的关照,促使安溪人大批携眷渡台定居。随着安溪人移民的增加和村落的形成,清水祖师庙也陆续建造起来。凡是有安溪人聚居的地方,大多有清水祖师庙。清水祖师信仰成为台湾安溪移民维系各自群体团结的精神力量。

随着安溪人飘渡南洋并在南洋落了户,他们带去了清水祖师公的香火,在南洋各国建庙奉祀。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都有清水祖师公庙宇。

马来西亚槟城清水庙

世界上清水祖师文化信仰者逾亿人,清水祖师分炉分庙数千座。仅台湾就有安溪清水岩分炉分庙500多座,信众超千万。

历史上,台湾、东南亚清水祖师庙的信徒常来拜谒安溪清水祖师祖庙,进行清水祖师文化交流。

三、民间传说

清水祖师流传于民间的传说,充满浓厚的神话色彩,反映百姓对祖师驱邪斗恶、济世行善的崇仰之心,老一辈泉州人大多耳熟能详。下面选摘几则以飧同好者。

脸黑被火熏

相传祖师初到清水岩时,有畲鬼(畲为蛮族之称,为古时散居在浙、闽境内的一部分猺民)也穴居在内,于是相约斗法,谁胜了就是清水岩的主人。祖师居穴中不出,任由畲鬼在外火熏七昼夜,祖师出来后除了满面乌黑外,毫发未伤,畲鬼终于被祖师收服,成为祖师属下的张、黄、苏、李四大将军。

另有传说,清水祖师自幼父母早逝,需依赖兄长生活,因嫂嫂坐月子无法下厨,令其代理炊事,谁知他竟把两只脚放在灶内当作柴烧,过了一会儿,整个人都不见了,化成了一道黑烟,从烟囱里遁飞到天上去做神了。所以后来供奉他的人,才把他的塑像面部涂成一片漆黑。

试剑削石

说的是祖师初筑清水,并不一帆风顺,常遇山鬼来扰,与争道场。一天,祖师持剑,指对岩左险崖上的巨石,说一剑能叫巨石削分两半。山鬼不信,祖师对准大石,把剑一挥,大石劈为两边,众鬼一见退避三舍。

袭裟收鬼众

清水祖师在与山鬼斗争中屡屡获胜,山鬼很不服气,还想寻机捣乱。于是清水祖师就想出了一个计谋来对付。一天,清水祖师把袈裟铺在地上,自己端坐其中,这时,一群山鬼蜂拥而上,使劲地拉扯袈裟,清水祖师一动不动,还挑战似的口吻问众山鬼不敢进到里面来,山鬼以为自己的鬼众量大,便纷纷奔入袈裟里。只等众山鬼跳入袈裟里来,清水祖师猛地一甩,山鬼大多被摔死。从袈裟角逃出来的四个山鬼,连忙跪地求饶,发誓再也不敢作祟捣乱了,并愿为清水祖师效劳。于是清水祖师便将他们收为大殿的护法神,这就是今天仍立在清水法门的赵、王、苏、李四大元帅。

方池传浮杉

说的是当时清水岩建寺缺乏做大梁巨材,清水祖师开口说要买下山林中所有的“无尾杉”,木材商心知山林中的“无尾杉”并不多,当即收下了清水师的钱并要清水祖师在五天里砍伐取货,逾期不能再砍伐取材了。说也真怪,清水祖师付钱后并不上山砍伐杉木,而是回到清水岩,并叫众僧徒在清水岩挖一个池塘,并在池中凿了一个洞孔,大家不知道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第二晚上,突然狂风大作。山林中的杉木被大刮断吹倒了许多。第三天,清水祖师亲自到山林中去选取所需的大杉木,并放入林中的水沟中,然后回清水岩。这时,清水岩中那个挖开的池塘洞孔里接连冒出清水祖师从林选取的巨杉,一根接一根地出来,当出完第九根,第十根刚冒出头来的时候,一位小和尚说了声“够了”,于是那出头的第十根便立定不动了。这就是为什么直到今天,清水岩那池塘中的洞孔还留着一根露个头的杉材的原因。

移雨泉州府

南宋绍定五年(1232年),宋代理学名家真德秀出任泉州知府时,天逢大旱。在幕僚、官民不断建议之下,真德秀不得已率众延请祖师佛像到泉举行祭典,并命前来祈雨者,多带金银纸及香烛,堆叠祖师神座之下,暗示如果祈祷不雨,则放火烧毁神像。时届正午,祭祀完毕,果然雷霆霹雳,大雨倾盆。伴随着大雨飘来一片刺桐树叶,上书有四句诗:“雨是江西雨,移来泉州府;老佛若无灵,浑身成火灰。”

意思是清水祖师施展法力,将本来江西应该下的雨,挪到泉州来抒解旱灾。如果清水祖师我不能灵验,可能就要被你知府真德秀烧成灰烬。真知府拜服,为感谢神威,还亲送祖师神像回岩,并在祖师庙前贤题悬的“真人”匾上再添一“真”字,成为 “真真人”,以示崇敬。从此,真德秀笃信清水祖师。清水祖师第十首灵签诗有“火发连天炎,岭危去路难,若无大降雨,祸福在人间”之句,即纪其事。

落鼻祖师

据传祖师塑像的鼻子和下巴曾被山寇打断过,后来每次出现天灾人祸时,清水祖师的鼻子就会自行掉落,以示警告,所以清水祖师的塑像几乎都有一个可以活动的鼻子和下巴,故又称为落鼻祖师。有一次清水祖师绕境,经过某家门前,鼻子突然掉落,当夜该户人家发生火灾,大家传为祖师显灵。参拜祖师的人,如果身体不洁或心里不虔诚,祖师生气,鼻子就掉落。另一说,祖师被山贼挖掉鼻子,虽经和尚修愎,自此以后,每有异故,鼻子自行掉落,但是所掉落的地方,必定在袍袖里。

占卜预测:清水祖师灵签,心诚则灵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18/1697190955338293.html
上一篇:瓷都算命网(瓷都算命网免费取名姓名测试)
下一篇:八字视频(八字视频教程全集)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