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乡手记|年年有余的圣虫
春节回乡,满是一团祥和之气,大街小巷里透着的是炸刀鱼、炸面鱼、炸果子这一类炸物的“年味儿”,对于这些味道的记忆甚至深过压岁钱和小时候的新衣服,记忆里都是满街的油炸的香气,还有炸东西时父母喊唬着不让小孩多嘴以及内心压抑不住地疑惑。味觉上的长远总是更胜一筹,可能是浓油赤酱爆香,可能是鱼肉出锅飘满街,可能是自己秋收的花生送到小作坊榨的纯花生油炸出来的幸福,或是阵阵爆竹声响留下的“硝烟”味儿,这都是儿时记忆中的年味儿。
聪明又手巧的胶东妇女常在节庆期间用面团做出鸳鸯、鲤鱼、龙、凤、寿桃等造型,蒸熟凉透,再点染五彩缤纷的颜色。作为正宗的胶东人,从小我就看着家里的老人做这些花样的面食,他们告诉我,这叫“花饽饽”也叫“花馍”。在我现有的十八年的人生阅历中,我发现无论是过年、结婚、生子等等重要的日子或场合中,都会有它的身影。而它最早产生于什么时候,没人告诉我,姥娘只说:“你的姥娘会做,你姥娘的姥娘会做,你姥娘的姥娘的姥娘会做……”
在山东地区的年下,对于勤劳的山东妇女们来说,蒸饽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非常“神圣”的环节,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每当蒸饽饽的那一天,母亲便迫切的希望我们这些小孩子出去疯玩,不要呆在家中,即使呆在家中也是不允许说话的,我想大概就是“避谶”的道理吧。特别是在农村,或是媳妇们自己在家做,或是何婆婆一起动手,一天下来从和面揉面到捏形上锅甚至是上色,总是让勤劳的妇女们腰酸背痛直喊累。这确实也是相当消耗体力的工作,特别是揉面,是一道机器考研体力的工序,也是决定饽饽是否劲道好吃的关键性步骤。
在每年春节前几天,为使正月里不用再做主食,家家户户都会蒸花饽饽,同时要做四个“圣虫”、八个大枣饽饽、“猪头”、葫芦、各式各样的小鱼、莲子等。大枣饽饽、猪头等用来供奉先人;葫芦寓意着福禄,各式各样的小鱼期盼年年有余,都表达了都来年的美好期盼;“圣虫”则放在馒头缸里,可保当年丰收,不会断粮,表达民众一种向往生活富足的思想。用小时候最幼稚的思想解释就是每天都能吃到客人来了之后准备下的大鱼大肉。因为记忆中的小时候和现在还是有着巨大差别的,而且小孩子嘛,每天能吃上自己喜欢的饭菜就满足了,所以那时候理解的年年有余就是每一顿饭都有上顿饭吃剩下的鱼。
圣虫是一条盘起来的小蛇,身上用剪刀剪出鳞片,口含大枣或是硬币。传说中有龙,但人间没有龙,人们可能认为蛇有龙的影子,所以把蛇也当成圣物。还有一种解释,因为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粮食安全最为重要,不能浪费,而且必须要好好保护才能不受饿、有剩余,蛇吃老鼠,是粮食的保护神,老百姓又俗称它为长虫,为了图吉利便把长虫改为圣虫。“圣虫”的“圣”字谐“升”音,意为“生粮”,寓意五谷丰登。也有些地区谐音“剩”,意为“剩余”,寓意相同。据说把圣虫放里面会有永远吃不完的粮食,越吃越多。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能吃饱饭就是百姓最大的奢求,常常是不到年头家里的米缸面缸就见底了,人们期盼世间能存在一种能使衣食剩余的神圣之虫,粮食越吃越有,草越烧越多,“吃陈粮,烧陈草”就是老百姓的最高理想。圣虫样子多样,正月十五左右制作上供,之后放入米缸,留到二月二吃。
相传成年的圣虫身长尺余,围可数寸,样子似蜥非蜥,似蛇非蛇。它通体金黄色,体表被覆着蛇一样的鳞片;脑袋呈扁圆形,头顶上生有鸡冠状赤红色的肉冠;它的眼睛小而圆,乌黑晶亮,最外周镶嵌着一轮金色的眼圈。圣虫上下颌两侧各生有一对口须。上颌的口须长约寸许,柔软似柳;下颌的口须极短,状如蜗牛的触角。圣虫天生没有足,所以运动起来只能像蛇一样爬行。关于圣虫在烟台我们当地还有一个传说。从前,有一户殷实人家,寒冬腊月张罗着给儿子娶媳妇。新媳妇上轿以后,天空就飘起了雪花。一会儿工夫,地面就覆盖了一层皑皑白雪。轿夫们见雪天路滑,都不敢麻痹大意,个个都瞪大眼睛,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小心翼翼地忙着赶路。就这样,大家走了很长时间也没能走出几里地。
别说是抬轿的累,就连坐轿的新媳妇都感觉着累了,她忍不住偷偷掀起轿帘向外张望。大老远,她就看见前面的路中央有一团金黄色的东西横卧在雪地里。新媳妇非常好奇,她命轿夫停下轿子,自己下轿走上前一看,原来是一条长着肉冠的蛇一样的怪物。她从来没有见过长相这么怪异的动物,她自己也不认得这是什么东西。但见那怪物被冻得哆哆嗦嗦,十分可怜,善良的新媳妇于心不忍,就将它捡起来,用手帕包裹着,小心翼翼地将它揣进自己的袖管里取暖。到了新郎家以后,新媳妇趁婆婆不注意,迅速掀开一口米缸,偷偷将怪物从袖管里掏出来,把它悄悄藏进大米缸里。怪物非常有灵性,它进了米缸之后,就迅速地藏身于米缸的最底层。
婚后新媳妇就接替了婆婆的差事,负责每天给全家人煮饭。慢慢地,新媳妇发现了一件蹊跷事。自己每回做饭的时候,明明从米缸里挖走了一瓢米,眼见着缸里的米下去了一截,可是她下次做饭再去挖米时,米缸里的大米依然是满满的。这时,她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救下的是一只传说中能“生粮”的圣虫。新媳妇高兴极了!从此以后,她把这个秘密深埋在心底,对任何人都守口如瓶。有一年,这一带闹饥荒,很多人家都粮尽断炊了,可是这家人仍然有吃不完的白米饭。新媳妇见很多乡亲因为没有吃的而被活活饿死了,她心里非常难过,于是就主动劝说婆婆将家里的粮食拿出来布善施粥,接济那些断粮的穷苦百姓。婆婆天生也是一副乐善好施的菩萨心肠,她听了儿媳妇的建议,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就这样,婆媳俩合力在家门口支起了一口大铁锅,两人每天轮流着煮米粥,分给沿途逃荒的灾民。每天从早到晚,来领米粥的人络绎不绝,吃上米粥的灾民们对这家人无不感恩戴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家里其他米缸相继见了底,唯有藏圣虫的米缸一直是满满一缸米。婆婆就觉得有点不对劲儿。每次她明明看到缸里的米被自己挖下去了一大截,可是等到她下次再来挖米时,缸里的米还是满的冒尖,婆婆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她决定要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天轮到婆婆煮粥,婆婆就挽起袖子,特意将双手了米缸里,她使劲翻腾了大半天,也没发现什么异常。情急之下,婆婆索性将一缸米全部倒进了锅里,然后就盖上了锅盖煮了起来。米粥煮熟以后,婆婆揭开锅盖一看,只见锅里面直挺挺躺着一条长着肉冠的怪蛇,它的身体早已被煮得肿胀稀烂。媳妇知道后大惊失色,差点昏厥过去。她这才哭着向婆婆道出了实情,婆婆一听也是捶胸顿足,追悔莫及!据说自从失去圣虫以后,这户人家的日子开始一天过得不如一天,最后竟然沦落到讨饭的地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只在灾荒年帮助过大伙儿的圣虫,每年腊月二十七、八,家家户户都要发面,用面捏出或单或双,或盘或缠,形态各异的面圣虫。后来,春节蒸面圣虫的习俗就这样一辈一辈传了下来,一直传到今天。
传说终究是经过人们口口相传得到的结果了,到底如何我们也无从得知,但是经过历时的淘洗留下来的传统确实确确实实的流传到了今天,也成为了如今的年味儿之一。
作者简介:
吴孟霖,山东烟台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生。
壹点号吴所谓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老民俗 闹元宵|“圣虫”送祝福已在即墨传承数百年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春燕
包括即墨在内的胶东一些地方,每年到了元宵节,很多居民都要做“圣虫”和“豆面灯”,寓意着一年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近日,记者探访了即墨区段泊岚镇、潮海街道等街镇的圣虫制作传统。
“圣虫”习俗已流传数百年
这几天,即墨区段泊岚镇西章嘉埠村村民邢宜芳迎来最忙碌的时刻。24日,她带着家人一大早就开始做起了形态各异的“圣虫”,以此来迎接元宵节和表达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祝愿。
“老辈传说正月十三是‘圣虫’生日,所以我们每年都是今天做,正月十五摆供,就图个喜庆热闹和好彩头。”2月24日,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十三,记者来到段泊岚镇西章嘉埠村村民邢宜芳家中,只见她和妯娌、媳妇正忙着做“圣虫”。“先把发好的面揉成长条,一圈圈地盘起来,捏出头部,然后再用扁豆做眼睛,你看,像不像一条‘龙’啊?”64岁的邢宜芳一边说,一边用剪刀在龙身上不停翻转,不一会,一片片“龙鳞”悄然浮现,活灵活现,十分逼真,让记者不仅连连感叹她的手巧。
“圣虫”做好以后,邢宜芳又在“圣虫”张开的嘴巴里塞了一枚硬币。“你看它嘴里含着钱,意思就是多发财,而且‘圣’和‘剩’、‘升’同音,寓意家里粮食什么的都有剩余,明年的生活步步高升。”邢宜芳笑着说道。据其介绍,按照民间习俗,盘龙“圣虫”是一对,分为一公一母,公的嘴里放一枚钱,象征财源广进;母的嘴里要放枣,象征着五谷丰登,都是有祈福祝愿的寓意。
手工做“圣虫”需要2个多小时
“做‘圣虫’看似简单,其实很费时很讲究,有些人为了省事都是机器和面,而我们都是自己用手揉面,而且揉面时间越长口感也就越好。”邢宜芳告诉记者,为了“圣虫”好吃,从发面、揉面、造型、蒸制,全部是她和家人纯手工制作而成。说话的同时,邢宜芳拿起一个刚做好的“圣虫”给记者看,“这个差不多要4斤,光揉面就要半个小时,加上造型半个多小时,上锅蒸一个半小时,做好的话起码就得2个多小时。”蒸好出锅的“圣虫”,邢宜芳还要拿红笔仔细地在上面点上红点,“圣虫”瞬间颜色丰富,立体感十足,特别漂亮逼真。
据悉,正月十五摆供“圣虫”习俗在胶东地区已经传承了数百年,根据各地风俗习惯的差异,“圣虫”的形状也各有不一,但是刺猬、龙、鸡这3个形状,是最基本、也是必备的“圣虫”样式。
“这3种寓意各不同,‘刺猬’寓意着年年有草,我们庄稼人离不开,要烧火用。”邢宜芳笑着说道,“龙”寓意着粮屯里有粮食,“圣鸡”表示新的一年生活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馒头店“圣虫”订单剧增
“我们本地有个说法,升三不升四,所以今天是‘圣虫’定做最后一天。”2月24日下午,记者走进潮海街道张烟村福源福馒头店。一进门,一股浓浓的麦香气扑鼻而来,老板张孝仁正在忙着给刚刚出锅的“圣虫”进行“化妆”,只见他拿着红笔在“圣虫”的鳞片上均匀涂上红色,然后再在“圣虫”的脑袋上盖上一个红“福字”印章,原本有些简单的“圣虫”瞬间变得活灵活现,十分可爱。“昨天开始忙做‘圣虫’,即墨各乡镇习俗不同,城区这定的比较少,主要是过年摆供,元宵节不摆‘圣虫’。”据张孝仁介绍,正月十五定做“圣虫”,主要是田横等海边乡镇的习俗,因此这几天店里订单大部分是住在周边的田横老乡来定做。
记者看到,在一层层的铁架子上,整齐摆放着一个个刚出锅的“圣虫”,根据大小的不同,价格也不一样。“有1斤、2斤、4斤和6斤的‘圣虫’,一般烧炕或是结婚用重量大的,而正月十五用小‘圣虫’。”张孝仁告诉记者,当天是元宵节前的销售高峰,从早晨6点开始一直忙到现在,中午都顾不上吃饭,一天总共做了40余个“圣虫”。
记者了解到,2斤重的“圣虫”张孝仁只卖30元一对,加上房租、人工等成本,价格并不是太高。张孝仁:“做吃的是个良心活,我们选的面粉都是质量好的,没有任何添加剂,你一尝就知道这是最原始最纯粹的石磨粉馒头,麦香气很浓,有嚼头,很好吃。”
懒虫、跟腚虫、销财虫,为什么骂人要带虫字?
晋崔豹《古今注》:“触,音红。白鱼赤尾者曰触。一曰魧。或曰雌者曰白鱼,雄者曰触鱼。”这简直让人凌乱了。“触”不仅是一种鱼,读音也和现在大不同。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根本没收这个字,只收有“觸”:“抵也。从角蜀声。”原来现在“触”所具有的读音和义项原本都是“觸”的,后来推行简化字的时候,嫌“觸”笔画太多,一看“触”笔画比较少,也闲着没事,干脆就用它来李代桃僵吧。这简直就是乱点鸳鸯谱,把汉字的脉络弄的乱七八糟!“觸”是个形声字,角是意符,蜀是声符,意谓牛、羊等以角抵之,写成“触”就不上讲儿了。
或许有人会问,“触”右边是个“虫”字,与鱼也无关啊,怎么会是一种鱼呢?这就要联系到古人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了。
“虫”为象形字,甲骨文象一条长蛇形,《说文·虫部》:“虫,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卧形。物之微细,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鳞,以虫为象。”段玉裁注:“虫篆象卧而曲尾形。”“虫”本义为蛇。又《䖵部》:“䖵,蟲之总名也,从二虫。读若昆。”本义为昆虫。又《蟲部》:“蟲,有足谓之蟲,无足谓之豸。从三足。”(鲁迅《阿Q正传》:“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绍兴话中骂人为虫豸,有足无足的都算上,当为古汉语的遗存。)本义为古代对一切动物的通称。徐灏笺:“虫者动物之通名。”段玉裁亦云:“古虫、蟲不分,故以蟲谐声之字,多省作虫,如融、赨是也;鳞介以虫为形,如螭、虯、、蚌是也;飞者以虫为形,如蝙蝠是也;毛蠃以虫为形,如蝯、蜼是也。”建国后推行简化字,“虫”“䖵”“蟲”以“虫”为规范字。《大戴礼记·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有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在古人看来,无物不可以“虫”名之,鸟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luǒ)虫,真是万物皆虫。人类自诩为万物之长,但在古人看来无羽毛鳞甲蔽身,不过一倮虫耳。《礼记·月令》:“其虫倮。”孙希旦集解:“凡物之无羽、毛、鳞、介,若鼃(蛙)、螾(蚓)之属,皆倮虫也。而人则倮虫之最灵者。”从此观念出发,鱼自然也属于虫了,《说文解字》:“鱼,水虫也。”因此“触”是个形声字,“虫”既是意符也是声符(“触”古音红)。
古人万物皆虫的观念对后世也是有影响的,晋代干宝的《搜神记》有一则讲到“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故山名大虫,亦名大灵。”因山有老虎,故名大虫山,这是老虎称作大虫的最早文字记载,大虫亦是敬称。《水浒传》里也常把老虎称为大虫,梁山好汉中排名101位的顾大嫂,绰号就叫作“母大虫”,据说她的老家就是登州(蓬莱)的,说的话和黄县话差不多,都属于蓬黄方言。
大虫
长虫
黄县话里至今仍称蛇为“长虫”,未始不是万物皆虫之观念的遗存。既然人是倮虫,那么有的人好吃懒做,懒得连腚巴骨都抬不上,就说他是“懒虫”;有的人贪嘴,见到好吃的就拉拉漦水,可称之为“馋虫”(亦可指强烈的食欲,比如:勾出他嘞馋虫来喽);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有一篇《酒虫》,说的是长山刘氏嗜酒,后被番僧用一法诱出“酒虫”,“赤肉长二寸许,蠕动如游鱼,口眼悉备”;小孩子依恋大人,常跟在大人身后,则被嘲讽为“跟腚虫”;小孩子拖着两管清鼻涕,人笑之为“鼻涕虫”;小孩子能花钱,父母会自嘲“我这是养儿个销财虫”;爱打瞌睡的人,戏称为“瞌睡虫”(也可指一种让人瞌睡的虫子,《西游记》里孙悟空经常拔把猴毛变作瞌睡虫,让人进入深度睡眠);同样是《西游记》里,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手下的“精细鬼”和“伶俐虫”,号称全书最傻的两个小妖,被悟空轻轻松松骗去红葫芦和玉净瓶两件宝贝;不明事理的人,人讥之为“糊涂虫”;喜欢吃肉无肉不欢的人,被称为“肉虫儿”;喜欢读书手不释卷的人,称之为“书虫儿”;沉迷于上网通宵达旦的人,称作“网虫儿”;痴迷于京戏的可以称为“戏虫儿”;精通汽车买卖业务或熟谙审车程序并以此为生的人,被称为“车虫儿”;“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的人可以称为“买卖虫儿”;靠捣弄古玩为生的人被称为“古玩虫儿”;做房屋中介或以房租为生的人称为“房虫儿”;倒腾各种票的“黄牛党”被称为“票虫儿”。老北京有句话:这人要是精,成不了龙,也得成个“虫儿”。做一个在某一行当里深入下去,成为行家里手的“虫儿”,也挺幸福的,总好过浑浑噩噩地漂着。
至于昆虫类,黄县话里的“虫儿”就更多了:有从地下钻出来的可炸着吃的“瞎虫儿”,有在树干里打洞的“哈虫”,有把植物根茎截成寸断的“截虫”,有生活在水里、最适合喂金鱼的“鱼虫儿”,有爬起来一鼓涌一鼓涌的“豆虫”,有屁股上点灯的“勾斗虫”,有叩头不止的“磕头虫”,有夏天傍晚群集的“小蠓虫儿”,有喜欢生活在水缸草垛底下的“衣麻虫儿”……“虫虫喳喳”形容很多虫子爬行时发出的细微声音,概言虫子之多,比如:苞米地里虫虫喳喳嘞,你别进去。水果蔬菜上虫子咬过的孔洞叫“虫儿眼”,小孩子吃的宝塔糖是驱虫用的,黄县话叫“虫儿药”。龋齿是附着于牙齿上的致龋细菌所分泌的酸液腐蚀造成的,黄县话称之为“虫儿牙”。把细菌也称为“虫儿”,可真够接地气的。
老黄县人在过年蒸干粮时,会用剩下的面塑成蛇和刺猬(民间传说二者都是财神)的形象,蛇身上要涂上红绿颜色或铰上鳞片,嘴里还要含枚钱,称为“钱龙”,刺猬的身上要用剪子铰成萌萌的刺状,放在锅里跟其他面食品一起蒸熟,摆在衣柜或面缸上,以乞求粮食连年有余,有吃有穿,这称作“剩虫”,也写作“圣虫”。
圣虫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神:大小攻击、暴击、爆伤,到底圣遗物中算多少分
《原神》开服已经有一年了。相信很多新老玩家都已经强化了很多圣遗物。
那么一个非常可怕的问题,想要问各位玩家。你们真的知道:数字攻击,百分比攻击,暴击,爆伤,精通,这些常见的有效词条,能够算多少分吗?
按照大家普遍理解,暴击算1分,爆伤算2分,这应该是大部分人的认知。
但是,很多人忽略了攻击、精通的收益。
你们知道大公鸡,小公鸡,应该算多少分吗?比如,要想提高伤害,圣遗物下一个词条加在【爆伤】真的比加在【百分比攻击】上有用吗?
有人说答案:“并非如此!”4.7%攻击>6.2%爆伤真的如此吗?
接下来会证明这一点,并且说明应该它们算多少分。
【伤害期望公式:基础攻击力X(1+百分比攻击力)X(1+元素伤害加成)X(1+暴击X爆伤)】
【没有算具体怪,具体到怪还有技能等级倍率X怪物防御X怪物抗性X增伤效果X元素反应(元素精通倍率X系数),但是并不影响,现在默认不打反应】
计算你们不用算,你们只要知道伤害和哪方面挂钩即可。
这里拿一个神里进行“误导性”举例。
【绿字攻击力:像是宗师套效果、狼末、圣遗物词条、锅巴辣椒、班尼特大等可以加成】
大家请看,这是Excel,我们用这个来计算伤害期望,这里选取的是极端情况。
百分比攻击力是300%的情况(如果对应上图的神里角色,应该是2622总攻击),暴击5%,爆伤50%。按照道理说,攻击这个时候,增加一个词条,是不是会和大家想的一样,稀释很多呢?
直接看情况吧。
这里的伤害期望,是没有算技能倍率情况下的,也没有算打元素反应,也就是不考虑精通时候,再乘以技能倍率就能算出伤害的。也没有算怪物的防御力多少。
【像可莉的二命,雷泽四命,丽莎天赋5,雷神二命能够减防(防御和怪物和人之间等级差挂钩)】
【不同的元素反应,有不同的反应细数,元素精通能够起到的加成】
强化前5232期望,加了6.2%爆伤,5269期望,加了4.7%攻击,5314期望,加了3.1%暴击,5332期望。
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出,在大公鸡已经很高的情况下,就是大多数人认为稀释时候,这时候暴击,爆伤都是初始,按道理加一点影响很大,但是4.7%大公鸡依旧比6.2%爆伤值钱。
懂了吗?
也就是说,以后看数据,不能光看暴击爆伤,你得把攻击看进去。
有些人或许还有别的问题、
“老师老师,如果我再用班尼特等加攻击更高怎么办?”
这里是350%攻击力的神里,3059攻击力后的词条期望。
大概符合用班尼特+神里的组合攻击力了吧。
依然能够看出暴击>大公鸡>爆伤
【这是一个很好的误导案例】
【因为5%暴击完全不具有实际价值】
考虑到不同的环境,就是攻击、暴击、爆伤配比不同,这时候变化其中的数据影响也不同。
所以尽量选择一个理想环境。
一种是2200-70-200(绿剑),再测一下2500-50-200(盾剑,我们算冰套30暴击以及效果20暴击触发时候)
(大家也可以自己算,选择不同的条件)
【2200-70-200(绿剑神里)】
这个情况下能看出,3.1%暴击>6.2%的爆伤>4.7%大公鸡
很多人说,这不是和之前的结论反过来了?
是的,所以说了之前存在误导,你得按照实际的攻击,暴击爆伤大概如何来配比。
【但是,暴击率的期望始终是最高的】
【2500-50-200(盾剑神里)】
【可以看出:因为攻击力提高,暴击率下降,爆伤比重增多,攻击力稀释,暴击始终是期望最大的】
这里的神里可以是任何一个角色,只要她技能伤害和攻击而不是和生命(胡桃)或者和防御(阿贝多、诺艾尔)挂钩,一样可以这么算。
【总结】:大部分时候,哪怕你爆伤已经200,攻击不管是2200还是2500,,6.2%爆伤,都是略微微>4.7%大公鸡,这两个都逊色于3.1%暴击不是。
哪怕你的暴击已经70%。
看懂了吗?
这下以后你们计算圣遗物,只要爆伤算1分,暴击可不单单算2分,还要再多一点。
另外6.2除以4.7,≈1.31分,可以这么算大公鸡算的分数。
小公鸡:比如49攻击力,除以基础攻击力874=5.6%攻击力
【课后作业:计算一下这个圣遗物分数多少?】
49小公鸡÷874基础攻击力X1.31≈7.34分(爆伤),15.7%大公鸡X1.31≈20.567
暴击算5.4分,爆伤算6.2分,一共39.507分。
实际上因为暴击原因,略低一点但是小数点后算是。
看出来了吗?
这个圣遗物看上去都是收益词条,但是实际上分数勉强还行。
尽管不如10%暴击20%爆伤(40分),或者是20%暴击(40分)圣遗物。
也不如50分的阳寿圣遗物。
【大公鸡X1.31=爆伤】
【小公鸡÷基础攻击力X1.31=爆伤】
【暴击X2=爆伤(可以X1.01但是影响也不大)】
一般不错的圣遗物一般是30分以上,当然开始25分这种也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