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学(阴阳五行学说)

深入理解阴阳五行

《道理与智慧》第四章、第四节(节选)

4-2、合理利用科技

公正看待科技。明白科技是利害同生的事物,享受其利必须承受其害;科技之于人类的祸福取决于使用者的智力水平;智者用之则造福人类,愚者用之则祸害人。如此就是公正看待科技。

愚者用之则祸害人类。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不论如何先进,只要其信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就是野蛮愚蠢国家。信奉丛林法则是野蛮愚蠢的铁证。因为丛林法则只适用于没有智慧的野蛮世界,不适用于有智慧的文明世界。历史和现实证明,野蛮愚蠢国家研发科技是祸害人类;试图利用先进科技力量掠夺和奴役别人,以攫取私利、满足私欲。蛮不讲理;野蛮愚蠢者不懂道理、不讲道理,不可能合理利用科技。只有懂道理、讲道理的智慧民族才能合理利用科技。然而,深受科学影响的现代人更难理解阴阳五行。如何让有智力的人们摆脱科学束缚、跳出科学陷阱、理解阴阳五行?假如能让人们明白科学发现的规律都是阴阳五行原理的局部体现,或许有助于人们理解阴阳五行。只要愚者能理解阴阳五行、获得智慧,就能根据道理合理利用科技。

科学规律是阴阳五行原理的局部体现?阴阳五行原理简称道理,是中华民族远古智慧祖先揭示的宇宙万物必须遵循的根本原理,是全局性的原理,是所有规律的母亲。既然阴阳五行原理是所有规律的母亲,那科学发现的所有规律应该是其子孙;即科学规律描述的应该是阴阳五行原理的各个局部。果真如此?只要我们把科学规律与阴阳五行关联比较一下,或许能豁然开朗。

阴阳的含义。中国古代道家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两种不生不灭的基本物质构成,即阴物质和阳物质;阴物质吸收精神、阳物质辐神。阴阳物质在精神联系和作用下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引发运动变化、生成万物。老子进一步解析阴阳,把阴阳物质中有形状和质量的核心部分命名为“有”,把阴阳物质吸收和辐射的精神叫做“无”。《帛书道德经•章一》详细描述了“有和无”的欲望、相对性质和相互作用关系。简单地说,“阳”之“有”辐射“无”,“阴”之“有”吸收“无”,“有”和“无”同时出现、不可分割,阴阳的有在无的联系和作用下不停地运动变化、生成万物辐射信息。现代科学显然证明这是事实;辐射电磁场的质子就是阳物质,吸收电磁场的电子是阴物质,质子辐射和电子吸收的电磁是精神。质子和电子是万物本源,电磁是万物皆有的精神。

五行的含义。阴阳物质在精神力量作用下生成物体辐射信息的过程是由相生相克、循环连锁的五个步骤构成;即产生精神力量、驱控物质运动、改变物质之间的空间关系、消耗精神力量、补充精神力量。“产生精神力量、驱控物质运动、改变物质之间的空间关系”容易理解,“消耗精神力量和补充精神力量”是什么意思?实话实说,现代科学发现的很多自然规律,我们普遍理解其表象、未能理解其本质。物理学中的“电磁感应定律”实质是证明电磁有惰性的定律。关于电磁惰性和物质惯性请参阅第一章。电磁感应定律描述的是电磁抗拒被迫变化呈现出来的必然关系。仔细读解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应该能理解这层含义。电磁感应的本质是精神反抗物质运动消耗其力量,试图用感应精神弥补其消耗、以维持精神力量不变。具体地说,物质惯性是物质固有的抗拒外力改变其运动状态的特性,精神力量只有战胜物质惯性才能驱动物质运动,物质运动是消耗精神力量的结果;精神惰性又抗拒物质运动消耗其力量、产生感应精神补充其消耗、试图维持精神力量不变;是物质惯性和精神惰性决定了阴阳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五行过程。宏观物体之间只要存在阴阳关系也是如此。

科学规律描述的显然是阴阳五行原理的各个局部。经典力学中的“牛顿三定律”描述的是作用力与物质惯性之间的必然关系。“电磁感应定律”是描述电磁被迫变化呈现出来的固有关系,即描述电磁惰性的定律。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律”是证明物质不生不灭,即质子和电子是不生不灭的固有存在。生物学发现的“生物链”是阴阳五行的宏观体现。阴阳之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是人们皆知的公理。等等,等等。事实证明,科学规律描述的显然都是阴阳五行的局部。万物运动变化为什么有规律?是精神惰性和物质惯性共同决定了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性。科学规律描述的都是精神惰性和物质惯性以及精神和物质矛盾斗争呈现的必然关系。科学规律描述的是局部,阴阳五行描述的是全局。

深入理解科学规律。我们以“牛顿第二定律”为例,F=ma。这是物理学家根据物体运动变化测量物体受力的方法,即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惯性)乘加速度。同理,如果给质量为“m”的物体施加的作用力是“F”,那物体的加速度是“a”。加速度的本质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这个定律的本质是什么?本质是:改变物质运动状态必须消耗力。如果质量为“m”的物体被改变运动状态,获得的加速度是“a”;那必须消耗的力是“F”。“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称之为“运动消耗精力定律”。这是现实中无处不在的客观事实。你想跑得更快,必须消耗更多的力。显而易见,由于过去的科学家不懂阴阳五行,不知精神是产生力的原因;所以只知其表象不知其本质。再如“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本质是描述物质抗拒运动变化。你对我施加多大的作用力,我会对你施加同样的反作用力,看看谁能改变谁的运动状态;至于谁能改变谁的运动状态取决于自己的惯性。如果我们惯性相同,且作用力能战胜我们的惯性;那大家一起动,否则都不动。如果你的惯性大,我的惯性小,你的作用力能战胜我的惯性,我的反作用力不能战胜你的惯性;那只好我动,一旦我动起来就会消耗你的力量,克制你对我的作用;除非你不断补充力量,否则别想让我持续改变运动状态。这是最简单的“相生相克”。故老子曰,“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为什么说“团结就是力量”?不仅因为团结起来能产生更大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团结起来惯性大”,能抗拒更大的外力作用。下面进一步阐述“运动消耗精力定律”,因为这个定律非常重要,是我们理解阴阳五行的要点之一。

驱控物质运动必须消耗精力。虽然精神是产生力的原因,能驱控物质运动;但精神力量不是万能的、不能为所欲为,必然被物质惯性制约、消耗于驱控物质运动。咱们以太阳系为例。太阳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是精神力量,可视为太阳辐射、地球吸收的精神力量,简称“太阳精力”。因为太阳的惯性远远大于地球;所以只好地球动起来、围绕太阳旋转,但不能让地球与太阳合为一体。原理与质子控制电子围绕其旋转相同。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太阳精力始终在对地球做功;但地球的动能没有持续增加,是从“远核点”到“近核点”增加地球动能,从“近核点”到“远核点”减少地球动能;循环一周之后根本没有改变地球动能。试问,太阳消耗精力即万有引力对地球做功的结果是什么?显而易见,太阳消耗精力只是控制地球在固定的轨道上围绕其运动,只能维系太阳和地球之间的“空间关系”稳定。同理,我们吃东西以补充精力也是为了维系体内物质运动建立稳定的“空间关系”。如果我们有方法维持体内物质之间空间关系不变,就会像太阳系一样长期稳定存在。遗憾的是,人类还没找到这种方法;因此不能维持体内物质之间的空间关系,身体会从柔软的婴儿状态(物质之间空间距离较大)慢慢变成僵硬的老年状态(物质之间空间距离较小)。由此可以发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任何物质运动体系如要稳定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必须消耗足够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五行反应中物质惯性对精神力量的克制,是万物既在运动变化又能稳定存在的根源。因此,除非我们有无穷的精神力量,否则不可能为所欲为。“法力无边”之说完全是愚者自欺。这就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人必须知足。上一章已经阐述“知足之足”。我们在试图满足自己欲望的时候一定要知道自己是否具备满足欲望的能力,更要清楚满足欲望必然消耗自己的精力,欲望越大则需要消耗的精力越多。如果补充的精力不足以弥补消耗,那必然早衰早死。这就是有智力的人类不能控制自己欲望而必然死亡的原因之一。虽然大自然赋予人类智力;但智力能产生欲望,实现欲望必然消耗精力;如果人们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必然因精力消耗过快而早衰早死。故老子曰:“物壮而老,是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希言自然。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吗?我们用科技力量满足自己的欲望能维系多久?我们能理解阴阳五行、发现现代科技潜伏的祸害吗?

现代科技潜伏的祸害才是致命的。人们可知科技显现出来的利害,可以选择用或不用、适量使用来趋利避害;但不知科技潜伏的祸害。例如,我们知道核武器的利害,可以选择不用。然而,因为人们不懂道理,不知科技潜伏的祸害;所以大自然正在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回报人类。现代科技潜伏的祸害是什么?是现代科技调动的巨大精神力量。科技是人类认识自然获得的“法力”。当人类掌握调动精神力量(电磁力量)方法的时候,物质世界“阻尼作用”的效果减弱,地球世界的物质运动必然加剧。具体地说,现代科技大量使用电磁力是潜伏在现代科技中的最大祸害。

大量使用电磁力是祸害?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人类通过“电磁感应”方式把风力、水力、化学力和核力等转化为电磁力;再用电磁力驱动用电设备产生物理运动和化学变化。电磁是精神,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传输;可以把万里之外的运动变化瞬间传递过来;人类发明的电磁通讯技术,可把信息瞬间传送到万里之外。这样不好吗?好,确实很好。我们确实享受了电磁力的利,可能无法承受电磁力的害。精神是产生力的原因。宇宙中的所有力量都源于电磁。人类确实很厉害,已经掌握如何调用电磁力。不知科学家想过没有,人类调动如此巨大的电磁力是否会加剧地球世界的物质运动?是否会反作用于人类?如果我们只用电磁力驱控电动机带动宏观物体运动,那还好说;因为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摩擦阻力可以阻碍宏观物体运动。如果我们大量使用高频电磁波,那就坏事了;因为电磁波不受导体的制约,可以在空气中来回折射反射、加剧空气物质中的电子运动,导致空气温度上升。这就是高频电磁波引发的“微波炉效应”。如果我们再焚烧大量矿石资源释放大量植物吸收不掉的二氧化碳,增加空气中的物质密度;那“微波炉效应”更加显著。地球环境温度上升,是人类现代科技释放大量高频电磁波和温室气体双管齐下所致。前文已经阐述电磁波引发的五行反应。我们享受了高频电磁波带来的利,能承受高频电磁波带来的害?能承受环境温度上升的结果?先进武器对人类的危害是显著的,人们可以选择不使用。高频电磁波对人类的危害是隐性的,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危害;否则那么多聪明的科学家早已发现高频电磁波的危害。有识之士早已提出建议和警告,希望人类适度使用电磁波。然而,只知追逐利益的人们无视警告。显而易见,虽然人们已经感知到地球环境正在恶化、环境温度正在上升,但不知其根源;只想到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根本没有想到控制高频电磁波的释放量。欲令智昏、欲壑难填的人们只知用科技力量获利,不会想到电磁力会反作用于人类。说穿了,这是有智无慧的必然;人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物质是客观存在,不知精神是客观存在。麻烦得很。不知精神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不可能很快理解阴阳五行,更不可能合理利用科技。

问题来了。在人们没有理解阴阳五行之前,如何消除现代科技隐患、合理利用科技?幸运的是,人类中还有智慧民族。揭示阴阳五行原理、有智慧的中华民族可以率先合理利用科技,用科技力量强迫野蛮愚蠢者合理利用科技。问题是,正在复兴的中华民族能否主持公道、维护人类公利?须知,主持公道、维护公利需要社会制度是公有制。关于社会制度下一章阐述。显而易见,让信奉丛林法则的人们合理利用科技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壮大智慧力量迫使野蛮愚蠢者关注人类公利或许是有用的方法。

文明智慧必须强迫野蛮愚蠢关注人类公利。愚者只知局部不知全局,很难理解道理、无法关注公利。这是野蛮愚蠢者的痼疾。蛮不讲理有两层意思,一是野蛮人不懂道理、不讲道理;二是不能对野蛮人讲道理。野蛮人已经掌握先进科技力量,但又不讲道理;怎么办?只能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治疗野蛮愚蠢者的痼疾。智慧民族必须快速掌握先进科技力量、发展强大武力;只有以强大武力为后盾对野蛮愚蠢施加文明智慧的精神力量,才能威慑阻止野蛮愚蠢者利用先进科技力量祸害人类,强迫野蛮愚蠢者关注人类公利。

综上所述,合理利用科技必须理解阴阳五行。理解阴阳五行不仅能合理利用科技造福人类,而且能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

什么是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可分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先民创造的朴素的哲学思想,它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萌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它是我们人类描述、认识及改造世界的一种理论模型。我们可以把世间万物都抽象地概括为这五类物质,用以解释和探究世界万物的不易之理。这五类物质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性。简单来说就是:木有生长、发育的特性;火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有滋润、向下的特性。

五行之间是顺次相生,隔一相克。相生即是相互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即是相互制约,抑制,克服的意思——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学说反映的正是客观世界中万事万物普通联系的规律。

在实践中,两者互为辅成,五行说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阴阳五行说是我国古代先哲们认识和改造世伟大创举,认识和理解其所包含的哲学含义对于我们批判地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将会起到至重要的作用。

博源起名

从《黄帝内经》论阴阳五行

《黄帝内经》载:“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描述了气的裂变运动及其结果。混沌之气初分阴阳,即分成阴阳二气,阳气、阴气聚积而成天地。阳气与阴气运动特点不同,形成相互生克的运动态势,如静与躁、生与长、杀与藏等不同的运动态势运化出不同的结果,如气与形。这段话中阴阳是指阴气和阳气,它们既是混沌之气的直接运动结果,也是混沌之气分化后产生的次生之气的属性。混沌之气运化出的阴气阳气分处天地上下两处,成为不同物质之后,相互交感继而化生成不同的物质,并趋于有形化。“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以上论述证实了阴阳五行不仅仅是气的运动结果,它们还有更深刻的内涵,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点:

阴阳五行是气的运化规律

1.1阴阳有位

阴气阳气在人体各有其位,“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腑。”阴阳除了有空间位置,也有时间位置。“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阴阳之位不可违,人体之气不合阴阳空间位序则病生。“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1.2阴阳有度

阴阳相互制用,且各有度,处于相对平衡和谐的状态,机体则健康。“夫阴与阳,皆有俞会。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日平人。”(《素问:调经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失度则会造成阴阳互损,机体病变。《黄帝内经》中多有阴阳失度的论述。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阴阳五行是事物的先天属性

物质、气味、方位、运动等各类事物皆有阴阳属性。“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盛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

从以上分析来看,阴阳五行不仅仅作为气运化产生的具体物质而真实存在,更是气运化的规律,也是事物之所以能够分门别类的天然划界。阴阳五行一直被看作是中国传统的哲学观,而被抽象化、神秘化,而在《黄帝内经》的具体语言阐述中,阴阳五行与其说是一种理论、学说,不如说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由此而知,中医学是古人在认识和把握了阴阳五行规律后,调整生命运动状态,使其符合阴阳五行规律的朴素科学。

你知道最崇尚阴阳五行的铁粉是谁?他改变了历史,却没悟透五行!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说: “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 是中国人对宇宙系统的信仰。”五行对中国古人的影响,可以说已经深入骨髓,渗透到了血液里。上至君王将相,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都可以说是阴阳五行的铁杆粉丝。

若要给粉丝忠诚度进行排名的话。当属秦始皇嬴政!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把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帝王合理统治依据的。从秦王朝建立的合法性、崇尚的颜色、军队建设、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阴阳五行的影子。那是一个崇尚五行的时代。

秦朝崇尚五行,主要的理论依据是“五德终始说” “五德” 是指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终始”是指轮回变迁之意。“五德终始说”是战国邹衍提出的一套学说,以五行相胜为基础,以五德附会,从历史循环角度解释王朝更替的原理。 五德终始说认为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如此终而复始,由于人世间各项活动皆与五行相互感应与影响, 所以各朝各代必居五行之一德。当一个朝代的德衰败的时候,就会被能胜过该德的另一个德所代替。属于某德的一个朝代要按该朝的德去治理天下,每个朝代各有各的德,应该各用各的方法。这种学说给了人世间朝代更替的理论依据。

秦统一前期,《吕氏春秋·应同》中记载了邹衍的文章, 邹衍说:“凡是古代称帝称王的将要兴起,上天必定先向人们显示出征兆来。黄帝在封禅仪式中,天上突然显现大蚓大蝼,颜色为黄色的。黄帝说:“这表现土气旺盛。”于是轩辕氏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做事情取法土的颜色;夏禹的时侯,上天先显现出草木秋冬时节不凋零的景象。夏禹说;“这表明木气旺盛。”木气旺盛,所以夏朝的服色崇尚青色,做事情取法木的颜色。到商汤的时候,上天先显现水中出现刀剑的事。商汤说:“这表明金气旺盛。”金气旺盛,所以商朝的服色崇尚白色,做事情取法金的颜色。到周文王的时候,上天先显现由火幻化的红色乌鸦衔着丹书停在周的社庙上。

周文王说:“这表明火气旺盛。”火气旺盛,所以周朝的服色崇尚红色,做事情取法火的颤色。代替火的必将是水,上天将先显现水气旺盛的景象。水气旺盛,所以新王朝的服色应该崇尚黑色,做事情应该取法水的颜色。如果水气到来,却不知气数已经具备,从而取法于水,那么,气数必将转移到土上去。

上面这段话是说,黄帝属于土,大禹属于木,商朝属于金,周朝属于火。从土(黄帝)→木(夏禹)→金(商汤)→火(周文王),是按照五行相克的角度去理解的,按此逻辑,代替火的必然是水。

那么谁是火呢?谁会看到火的祥瑞呢?有了邹衍的五行推理,大家伙都去拼命寻找谁的老祖宗看到了火的祥瑞。谁找到了,谁就是继承周王朝的新王。

秦始皇找到了依据。据记载,秦文公有一次打猎的时候,打到了一只黑色的龙。黑色!黑色可是属于水呀,这只黑龙是祥瑞之物,于是秦便把水德作为秦的象征。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开了个记者招待会,郑重向外宣布:黄帝得土德, 黄龙地螾见。夏得木德, 青龙止于郊, 草木畅茂。殷得金德, 银自山溢。周得火德, 有赤乌之符。今秦灭周乃得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 获黑龙, 此其水德之瑞。”相等于对外申明,我秦朝(水)代替周(火)是顺利成章,符合天道的。

秦五行为水的依据还不仅仅是黑龙。咱们再来琢磨一下秦始皇嬴政的姓“嬴”。该字下有一个“女”。古人以男子为阳, 女子为阴。南方为阳, 北方为阴。北方为水, 所以嬴姓属水。这就意味着从嬴姓那天起秦就能灭周。

为此 秦始皇即位后, 第一件事就是给黄河改了名,这是历史上黄河第一次被改名,秦始皇称黄河为德水。又因为水德在十月比较旺,于是把十月作为岁首 (夏以正月, 商以十一月, 周以十二月为岁首)。水色黑, 秦官服旗帜皆为黑色。因为六一成水的说法, 故而秦的符信、法冠(御史、使节和执法官皆戴此冠,又称獬豸冠(xiè zhì)、铁冠)等皆长、高六寸, 车宽六尺, 驾车用六马, 以六尺为一步等。另外, 水气阴, 主刑杀, 水德的性格刚毅深戾, 因而秦的政治便以酷刑苛法为其特征。严刑峻法达到 “赭衣半道”的骇人局面。穿着囚服的刑徒占去了道路的一半。

从对阴阳五行的崇拜来看,秦始皇堪称铁杆粉丝,阴阳五行的五德始终说被他用到了极致!为何这种观念会被大家接受呢?秦始皇又出于什么考量呢?我们看历史,不仅仅是仅看历史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分析其历史背景,追溯其中的历史道理。

一、秦始皇利用了先秦的“圣人崇拜”

“五德终始说”是战国邹衍提出的一套学说,以五行相胜为基础,以五德附会,从历史循环角度解释王朝更替的原理。 这一学说显然是形而上学,很是怪诞,从现代人的视角来看过于荒唐。其目的在于倡导 “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有浓厚的儒家色彩。

但是在那个时代却是非常合理的,我来看看那是个什么样的时代?战国时代,诸侯割据,战争连年,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尸横千里。在乱世之中,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当一个人自己无法拯救自己时,最需要的是得到别人的帮助。当人饿的前心贴后心时,最希望天上能下来个神仙,拿个一个热腾腾的大馒头送给自己。在人最无助的时候,心中最为渴望得到圣人的帮助,这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需求。战争越严重,苦难越严重,生存需求越强烈,期盼圣人或英雄来拯救自己的需求越旺盛。 在和平年代大家大家很少渴望圣人,渴望最多的反而是、民权。

在先秦乱世之中,对圣人的崇拜是如饥似渴的。人们希望得到圣人的拯救。在此种形势下,秦始皇以圣人自居,以圣人信仰作为秦帝国神话的理论,引导民众承认这一圣统,宣布它是超越自己现实统治之上的传统和道德的力量。邹衍的五德始终说应“需求圣人”的社会心理而出现。而秦始皇则很好的利用这一学说来为秦帝国的合法。

二、秦始皇是阴阳五行实践的失败者

虽然,秦始皇很好的利用了阴阳五行来为其帝国的合法,也在统治中借鉴了阴阳五行的一些思想,但是综合来看秦始皇的统治。可以明显的看出,他仅是采取了阴阳五行观的形式却抛弃了其内涵。秦始皇只窥探到了五德始终说的皮毛,没有用其本质。

邹衍还认为“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除了用五行相胜来解释朝代更替外,邹衍还特别强调治国层面的“仁义”,帝王治理国家要施“仁政”,行“王道”,才能长治久安,否则,必然会被新朝所代替。“新朝之起必因前朝之德衰,新朝所据之德必为前朝所不胜之德”是邹衍的中心思想。”

五德始终说的本质是“有德者据、无德者弃”。可怜秦始皇英雄盖世,纵横华夏,一辈子痴迷阴阳五行,信仰五德始终,却始终没有领悟“德政”这一点。统一之前用武功征服四方还可以理解,但是统一全国之后却继续横征暴敛,施行。呈现出的是专制和极端化的个人崇拜。在秦始皇还在世时全国就起义不断,死后把烂摊子留给了不争气的熊孩子胡亥,老爹欠下的帐他是万万还不起的,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秦帝国轰然倒下,秦帝国的神话仅存二世而亡。

值得一提的此后汉帝国吸取了秦的教训,君主不仅袭取了圣人的名号,还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仁政,使得中华民族第一次实现了复兴。

请看下期:你方唱罢我登场,都是用阴阳无形作文章(数学浮沉录14)

兵阴阳之心理战(数学浮沉录12)兵阴阳之阵地战(数学浮沉录11)中国五行本质的数学哲理释义(数学浮沉录10)对五行相生相克观点的质疑(数学浮沉录9)用数学的眼光看中国五行(数学浮沉录8)河图啊!我爱你的的数字意蕴(数学浮沉录7)河图数字的象意理解(数学浮沉录6)河图来到了人间?(数学浮沉录5)谁才是文字的嫡长子?(数学沉浮录4)"四"为何与"死"同音(数学浮沉录3)远古的数学课本(数学浮沉录2)算学祖师爷之争(数学浮沉录1)

厘析中医八大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渗透到中医学中与中医学的固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融为一体,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作为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法,一直用于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着人类的养生和疾病的防治。

1.阴阳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古代哲学理论。

阴阳最初的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阳为阳,背阳为阴。后来逐渐引申为一个概括自然界具有对立属性的事物和现象双方的抽象概念。

一般来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如以天地而言,则“天为阳,地为阴”,以水火而言,则“水为阴,火为阳”。

在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后,就出现了脏为阴而腑为阳,精为阴而气为阳,营气为阴而卫气为阳等对应关系。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这些关系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互相联系的,维持着阴阳的动态平衡,如果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又失去了自我调和的能力,在自然界就会出现反常现象,在人体则会由生理状态进入疾病状态,甚至死亡。

在临床上,通过分析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各种资料,包括即时的症状和体征,从而判断阴阳失调的具体情况,就可指导对疾病的诊疗。

养生和防治疾病的关键正是调整阴阳,使之保持或恢复相对平衡,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2.五行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理论最早见于《尚书·洪范篇》。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是五行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行的基本特性如下: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木。

凡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火。

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土。

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金。

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水。

五行对应五个风水方位。木对应东方,东方为生发之迹;火对应南方,南方主散;土对应中央,中央主运化;金对应西方,西方有收敛之象;水对应北方。五方分别用动物来表现,即青龙、白虎、蚯蚓、朱雀、玄武。

五行之间主要有四种关系: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制化、五行相乘与相侮、五行的母子相及。其中,最重要的是相生相克关系。

五行相生,是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是指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中医学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按其属性进行归纳,从而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就五脏而言,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脏病变之间的联系可以用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体现出来。

例如: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故肾为母脏,肝为子脏。肾病及肝,即母病及子。如肾精不足不能资助肝血,将导致肝肾精血亏虚证;肾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将导致肝阳上亢证。

又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是心火亢盛之病。若脾虚患者,而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是肝气犯脾;心脏病患者,而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多见于肾水上凌于心等。

古人称之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天的五气就是风、火、湿、燥、寒;这五气构成了四季自然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的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此五味是一切食物的基本要素。

五气入鼻,藏在心肺;五味入口,先入肠胃。五气、五味可以代表对人体有益的万物。

人的生存离不开五气与五味,离开了五气与五味人的生命就停止了。因此说,古人对于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敬畏,即所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也就是说,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才能生得自由,活得滋润。如果人不能顺应自然,不能从自然界不断获取物质,人的生命就结束了。

古人把气看得很重要,认为“气聚则生,气散则亡”。具体到身体的内部,气的内容则进一步丰富起来。比如,把人划分为有形的物质与无形的功能,两者之间的关系叫做形与气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形和气相对平衡,才是健康的。如果一个人过于肥胖,一动就气短,没有气力,活动不灵便,中医学称之为“形盛气衰”;如果一个人过度消瘦,虽然力气不小,行动灵活,但是不丰满,甚至是皮包骨头,就叫做“气盛形衰”。在气与形的关系之中,气为阳,形为阴。

身体里的气进一步细化,根据其所分布的部位不同、作用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名称,这就有了肺气、心气、肝气、脾气、肾气、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不同的称谓。

五脏化生的情志活动,即喜、怒、忧、悲、恐。

五色之气,即青气、白气、赤气、黑气、黄气,对应寒、暑、燥、湿、风五气。

据上,按照先后对应顺序排列如下: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色:青赤黄白黑

方位:东南中西北

古人规制中,由此习惯找到家中或办公场所的相应喜神、贵人的方位,并在此方位摆放相应五行的物品或吉祥物来生旺此方位的五行力量。如下:

【五行对应形状、颜色】尖形、尖角、尖顶、多菱角、星形、棱锥图案等形态及红紫橙桔等色彩五行属火;方正方平之形、格仔,及黄棕色系五行属土;圆形、椭圆、半圆、弧形及白、金、银灰色五行属金;波浪、动态曲线及蓝黑色五行属水;直立瘦长而高之形、条纹及绿色系属木。

【风水吉祥物五行分类】以吉祥物升个人风水能量:八字喜木者宜用木科,如绿植、木手串;喜火者宜用火科,如鲜艳之物或神佛菩萨等;喜土者宜用土科,如玉石、瓷质、方形土物等;喜金者宜用金科,如金银首饰、铜器、白色、金银色之物等;喜水者宜用水科,如黑、蓝色之物、风水鱼、风水轮等动水摆设。

有关“五色”概念的记载,最早见于上古文献专事记录舜、禹和皋陶对话的《尚书·益稷》中。古人根据五行法则定位五个方位,并与颜色建立关系,又把权势地位、哲学伦理、礼仪宗教等多种观念融人色彩中,渐渐整合出一套独树一格的色彩文化系统,最后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感谢阅读,全文完!如果对文章有异议,请私信或评论留言~

文章这么赞,转发一下,分享给更多人学习。本号每篇推文都是经验总结,超赞好文。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对宇宙万物的认识论。

阴阳五行学说,正确地、朴实地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源,科学地概括了宇宙万物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哲学、天文、地理、历法、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都离不开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先求本。”

万事万物规律的发展和变化,始终都是由于阴阳的发展而发展,阴阳的变化而变化,才不断地涌现出新生事物。因此,对“阴阳”二字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阴阳,用物质表示为“气”,用事物表示为“象”。

阴阳学说认为,在外的、在上的、在明的、在亮的……为阳;在内的、在下的、在暗的、在黑的……为阴。阳的称为“阳气”;阴的称为“阴气”。

人的生活、生存,主要靠呼吸自然界中的空气来维持正常的生命。自然界在外,其空气则为阳气,人体将自然界中的阳气,吸入到体内后,则人体内的气,就是阴气;当人体又将体内的阴气,呼出体外,又重新进入到自然界空气之中时,则这种人体内呼出的阴气又转变为阳气。

生命就是靠这一吸一呼,一呼一吸地将阴阳二气不停地相互转化,再佐之以饮食,才能维持几十年,乃至上百岁的寿命。

身健的人若是七天不饮食,生命是绝对没有危险的。但如果在几分钟内不呼吸,无论是何人,就可能会死亡。

可见阴阳二气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信息和能量,其作用是如此的重要。困扰着人体健康的疾病,也就是由于人体内的阴阳二气与自然界中的阴阳二气之间产生的不平衡而致。

事物表示的阴阳之“象”,是法无定法的。

阴阳的“象”,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灵活变通,绝无固定的概念和范畴。

对天地来说,天为阳,地为阴;对日月来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对数字来说,正数、偶数为阳,负数、奇数为阴;对疾病来说,热证、表证、实证为阳,寒证、里证、虚证为阴;对人体脏腑来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阴阳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它代表了事物的基本准则,代表了事物的自然规律。反映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性、运动变化性和可以改造性的原理和规律。

五行学说在道门养生理论中,是相当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了整个道家的始终。它也是我们认识物质世界、改造物质世界、利用物质世界的最基本、最朴实的原理。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中一切物质,都不能离开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的范围;无论物质怎样发展和变化,都超不出木、火、土、金、水。世上物质千千万万,都是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的扩大或缩小,简称“五行”。

五行学说不但古代适用,现在也适用,将来还适用,永远都不会过时,因为五行学说是关于自然之理的学问。

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相互依存,合称为“阴阳五行”学说,它们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利用世界的指南针,也是探索人体生命规律、打开人体奥秘之谜的钥匙。

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特性来推演、归类物质的五行属性及“比类取象”。物质的五行属性,并不是简单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与阴阳属性一样,五行之“象”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

《黄帝内经》

五行之象: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体:筋脉肉皮毛血骨

五液:泪汗涎涕唾

五情:怒喜思悲恐

五毒:怒恨怨恼烦

五声:呼笑歌哭呻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志:魂神意魄精志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气:温热湿燥寒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谷:麻麦粳米黄黍大豆

五果:李杏枣桃栗

五畜:犬羊牛鸡猪

五菜:韭薤葵葱藿

五数:三、八二、七五、十四、九一、六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中万物并非静止地、孤立地存在而互不相干,而是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是五行的相生、相克原理。五行的生克关系,反映出了事物之间的量变规律。

道门有玄机。

阴阳五行的缺陷是什么?可以抛弃吗?

@郭哥聊科学在一篇头条问答中解释了阴阳五行理论的缺陷。他首先说道:

传统医学完全没必要扯上阴阳五行这个大旗。就跟量子力学一样,对于看不到里面的人体,直接当做一个黑匣子来研究就行。并且坚持整体施治、辨症施治,坚持实践经验总结起来,也许会走出一条完全不同于现代医学的道路。

通过经验,几千年下来也足以积累相当可观的有效治疗方法,这套说辞并非是必要的,而且传统医学在引入阴阳五行的时候,并没有用实验来证明这个过程。

阴阳五行

他分析指出,缺乏量化标准的阴阳五行不但是不科学的,而且是对现代生活有害的。

他举例说明:按照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心脏是主宰精神和意识的器官、脑是产生鼻涕的地方,还有不存在三焦和经络、离谱的消化道长度等等。这些“知识”都已经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

他还举例说:按照阴阳五行衍生的推测,凡是温热的、明亮的、运动的、向上的、外向的、亢奋的都属阳;凡是寒冷的、晦暗的、静止的、向下的、内向的、抑制的都属阴。这种观念其实就是相似律被无限扩大化的体现。

他还总结说:中国古人提出阴阳五行说,虽然原始、幼稚,但并不荒唐。但将阴阳五行学说奉为不需进步的终极真理,并任意应用于世间万物,则是落后的。

“怀疑探索者”点评

不可否认,传统医学中的一部分药方是有效的,至少是可能有效。甚至还有一些奇效。我个人估计至少有二三千种药方可能是有用的,而且其中一部分性价比不错。

但也要看清楚,它们之所以有效,与理论毫无关系,而完全是来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实践。

中国中医科学院张洪林教授也对我表示:是先有了成功的实践,然后才有了阴阳五行的理论解释。并不是先有了阴阳五行的理论,然后依据理论再发展出传统医学。换言之,只不过是当年祖先们为了解释清楚“为什么会有用”,古人发挥了聪明才智,用理论给予了某种尝试性的解释。

张洪林教授

总之,传统医学是先有成功的实践,后有了理论。

反过来说,即使当初没有发明那个理论,传统医学也已经是有用的。假设这个理论被抛弃或者更新了,也丝毫不会影响传统医学的效果。有用的,永远有用。

而人类2000多年来的实践皆证明,凡是严格遵循阴阳五行理论开出的药方,往往是无效的。至少是没有被严格证明是有效的。而已知的一部分药方之所以被确认确实有效,完全是长期实践的结果。

比如,从现代医学院半途中转行的屠呦呦研究员,她由于之前接受过新思想的熏陶,没有局限于传统理论的框框限制,才能提炼出著名的青蒿素。众所周知的事,她就完全没有遵循传统的“阴阳五行、辨症施治”传统理论,而是运用了现代化的实践方法,于是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光明大道。

如果当年屠呦呦非要一根筋的坚持“阴阳五行、辨症施治”,那么她就提炼不了青蒿素。按照理论的话,她就不可能用那么多的材料去做实验。

屠呦呦是我的偶像

我个人认为:

第一,可以给传统医学一定的地位。这是没有问题的。给多少呢?可以给20%的地位。将传统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也就是说,假设国家的医疗资源一共有100份,可以把其中的20份授予传统医学。比如,可以在包括社区医疗中心里面设立相关科室,对传统医学毕业的大学生就业予以政策倾斜,等等。

第二,不应该继续坚持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一切,而是应该坚持将现代医学理论引入传统医学,将现代与传统结合,西方与中国结合,开创一条全新的道路。继续食古不化、墨守成规,就没有发展前途。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继续坚持错误的理论,是一种沉重的包袱,不但不能挽救传统,甚至会加速传统的衰落。

第三,我呼吁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暂时停止不必要的争论,双方的矛盾根本不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只不过是生活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当然,我也不相信所谓的西方阴谋论,什么外国利益集团的阴谋云云。传统医学的收入仅为整体医疗市场收入的1%多一点,根本不值得花费100年功夫去打压。因为上限不过增加1%的收入,人家根本看不上这点小钱。

我建议双方可以先停止争论50年,相信后代子孙比我们更有智慧解决问题。不要总看对方的缺点,也要看看对方的优点。传统医学还是有不少优点的,不宜完全否认。当然,也不能骄傲,要谦虚,谦虚才能进步嘛。所以我才认为可以给予其20%的地位。

按照中央关于传统医药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是最好的:

守正创新,用现代科技解读中医药,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这是目前兼顾了现实各方利益诉求的最优解了。医学家屠呦呦已经用她的辉煌成功证明了这条路是可行的。

守正,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具体方法大家都懂。用现代科技解读,其实就是去测量、分析、解读、量化。要勇于创新突破,让传统医学焕发青春活力,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的健康高于一切!!!

全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万万岁!!!

作者:怀疑探索者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19/1697180053322845.html
上一篇:算婚期(算婚期能不能算第二次)
下一篇:宠物狗名字大全(宠物狗名字大全萌萌哒)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