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和珅简介)

和珅:肥一人而瘦天下,他用22年时间,败光了康雍乾三朝之积累

2001年,《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个名为“纵横一千年”的专辑,评选出过去一千年间全世界最富有的50人,登上这个富豪榜的有6个中国的历史人物。按照年代顺序,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明朝太监)、和珅、伍秉鉴、宋子文(的财政部长)。

这里,笔者重点说两个人,一个是和珅,一个是伍秉鉴。和珅是清朝乾隆后期最著名的权臣,他家财万贯。当时,清朝国库每年的总收入大概是7000万两白银,等和珅被抄家时,他的家产总和竟然高达十多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朝国库约20年收入。

再说伍秉鉴,他曾是广东十三行的老大,在清朝末年曾是首富级别的人物。伍秉鉴在历史上颇具争议,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他非常富有。伍秉鉴曾评价和珅:

“吾日进万两,仍不能望其项背!”

伍秉鉴认为:“我”日进万两白银,但仍远不及和珅富有。

通过这段对比可以看出,大名鼎鼎的和珅,比“日进万金”还要恐怖。如果他是商人也就罢了,关键是,和珅是当朝大学士、军机大臣,他日进万金,意味着清朝的官场和百姓生活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本文,笔者将通过正史和野史的结合,为大家展现大清“二皇帝”和珅的一生,希望通过他的故事,引发一些思考。

一、9岁孤儿的逆袭记

根据《清史稿·列传一百六》记载:

和珅,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少贫无藉,为文生员。

和珅,字致斋,出身于满洲正红旗钮祜禄氏。和珅的父亲名叫常保,生前只是一名副都统。

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算起来,他比乾隆帝弘历整整小了40岁。

和珅的童年是不幸的,他3岁时,母亲因为生弟弟和琳时难产而死。和珅9岁那年,父亲常保因病去世,如此一来,家中只剩下9岁的和珅和6岁的和琳。好在,家中有一位经年老仆还算忠心,兄弟二人才能在家族中靠父母遗产生存。

正因为从小失去了父母的庇护,和珅很早就学会了揣摩人心。和珅小时候十分聪慧,十多岁时考上了清朝为八旗子弟开办的官学。在官学中,他很快掌握了满、蒙、汉、藏四种语言,更通读了儒家经典,当时的老师吴省钦非常喜欢和珅,常夸和珅今后必有所成就。

吴省钦或许没有想到,和珅今后的“成就”竟是成为清朝第一大贪官。

乾隆三十三年,直隶总督冯英廉到官学视察,在吴省钦的引荐下,他认识了俊朗温和而踏实上进的和珅,冯英廉决定把自己的孙女冯氏许配给和珅。

一个父母双亡的八旗副都统之子,能娶上当朝封疆大吏的孙女,这对和珅今后的仕途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年年底,和珅18岁,正式迎娶妻子冯氏入门。次年,和珅参加科举,但杏榜无名。不过,因为有了一个强有力的岳家,和珅的仕途还是走上了快车道。

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和珅先是成为一名轻车都尉,第二年被提拔为三等侍卫。到了第三年,和珅已经成为乾隆皇帝仪仗队的侍从了,相当于二等侍卫。乾隆四十年,和珅被提拔为御前侍卫(正三品)。

这期间,他有机会接触到了乾隆帝,他凭借自己的才学,给乾隆帝留下了较好的印象。

从和珅的这段成长轨迹来看,自从他娶了直隶总督的孙女之后,可以说是每年一个新台阶。而这几年间,他的岳祖父冯英廉正好被授予内务府大臣。虽然史料没有具体记载,但可以想到,和珅的飞速高升,冯英廉应该出力不少。接下来,就靠和珅自己的“实力”了。

如果说,过去这几年和珅的升职是以“年”为单位的飞速猛进,那么,接下来和珅的晋升则是以“月”为单位的罕见提拔。

根据《清史稿·和珅传》记载:

次年,遂授户部侍郎,命为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骎骎乡用。

和珅在乾隆四十一年正月被正式任命为户部右侍郎;到了三月,又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四月,和珅兼任内务府大臣;八月兼任镶黄旗副都统;十一月,兼任国史馆副总裁;十二月,和珅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赏赐一品顶戴。

这种升迁速度,放到中国历史上,也极为罕见。那么,和珅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乾隆如此看重呢?

《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一件趣闻,说乾隆未登基前,曾喜欢雍正帝的一个妃子,后来这个妃子被雍正帝赐死,乾隆很是伤心。四十多年后,乾隆遇到了当侍卫的和珅,巧合的是和珅与那位妃子长得很像,连胎记都一样,因此得到乾隆的喜爱。

不过,这是野史的说法,不足为信。笔者认为,和珅之所以能得到乾隆帝的宠信,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乾隆皇帝并不是个“守规矩”帝王,他对自己喜欢的臣子一向喜欢飞速提拔。乾隆初期,乾隆帝看重讷亲,两年内就把讷亲提拔到了礼部尚书兼首席军机大臣。乾隆中期,乾隆帝想提拔他的小舅子傅恒,短时间内让傅恒连升9级,傅恒27岁担任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极为罕见。所以,乾隆若看重哪位青年才俊,飞速提拔是惯例。

第二,和珅熟识四种语言,又熟读经史,在年轻的满洲子弟中属于翘楚。再加上他自幼寄人篱下,善于揣摩人心,说话办事皆顺乾隆的心意,因此有了被破格提拔的机会。

基于以上两点,和珅在乾隆朝仅用7年的时间,便从一个官学学生摇身一变成了当朝大员。

二、一个清代官员的蜕变

乾隆四十二年六月,和珅被任命为户部左侍郎兼吏部右侍郎,因和珅当时已经有一品顶戴,他在户部和吏部实际上已经相当于尚书。同年十月,和珅兼任步兵统领。

在清朝,步兵统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岗位,他掌管京城九门的锁钥,并且负责巡视京城治安。正因为和珅担任步军统领,因此他接下来负责了一个特殊的工作:监管崇文门税务。下文还会提到这个岗位。

注意,到目前为止,和珅只是善于逢迎乾隆帝,还不算是个贪官。

当时有一个叫安明的人为了升官,给和珅送礼,和珅拒不敢收。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和珅并不贪财。和珅真正贪财,是从“李侍尧案”开始的。

乾隆四十五年,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爆发,朝野震惊。乾隆急派御史钱沣、刑部侍郎喀宁阿前去云贵彻查李侍尧案。由于此案涉及的财物巨大,乾隆派和珅同行。当时,李侍尧身为云贵总督,封疆大吏,云贵两省官员都对他马首是瞻,不敢违逆。钱沣、喀宁阿到了云南后,丝毫查不出证据。和珅想到一个好主意,他找理由扣留李侍尧的管家赵一恒,在严刑逼供之下,赵一恒全盘托出李侍尧的罪行。

李侍尧案虽然破了,但和珅却变了。因为从李侍尧府邸中查抄出来如山般的金银财宝,狠狠地刺激了和珅。这一次,和珅一改他清廉的面貌,伸手私藏了一大部分李侍尧的财产。

回京后,乾隆非常高兴,他觉得和珅是能臣干吏,提拔和珅为户部尚书,议政大臣。不仅如此,乾隆还将他最疼爱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许配给了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这样,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还成了皇亲国戚。

贪污了巨额财产,又大权在握,让和珅终于尝到了“大权大财”的感觉。从这以后,和珅开始收受贿赂。因为和珅在乾隆那里能说上话,又愿意拿钱办事,大家争相投奔到和珅的麾下,一时间,和珅门庭若市。这样一来,和珅便形成了一大势力。

乾隆四十六年底,和珅被任命为翰林院掌院学士。有了这个职位,和珅开始控制科举,他通过买卖“秀才”名额,甚至通过拍卖生源的方式收取巨额赃款。当时有一种说法,要中进士,必须通过和珅这一关,如果和珅觉得你能中,你肯定能中。因此,乾隆末年的科举几乎没出过什么大的人才。

和珅贪污受贿,又对乾隆帝处处谄媚,引起了部分正直大臣的不满,这让朝堂之上逐渐泾渭分明起来。当时,朝堂上存在四大势力,分别是以阿桂为首的武将派,以钱沣为首的御史派,和以和珅为首的贪官派。还有以刘墉为首的沉默派。

钱沣是坚决的“倒和派”,他性格刚直,直言不讳,多次上奏弹劾和珅及其党羽,奈何乾隆明显包庇和珅,钱沣弹劾多年,“寸功未建”。而刘墉、纪昀等“沉默派”的大臣虽然看不惯和珅,但并不与之正面相抗,只能算不同流合污。

在这些派系中,和珅最怕的人当数阿桂。阿桂领兵多年,自带威严,他从不屑与和珅为伍。阿桂曾发誓说:“此欺上瞒下之辈,吾早晚必为国除之!”

其实,阿桂与和珅的矛盾,发生在乾隆四十六年。彼时,甘肃少数民族发动起义,乾隆派和珅与阿桂前去督军,因阿桂在江南治水,和珅先行一步到达军中。此时的和珅,大权在握,唯独在军中没有建树,他希望抓住这个机会,能够“出将入相”。不承想,和珅指挥无方,接连战败。直到阿桂到达甘肃,清军才转败为胜。阿桂向乾隆状告和珅,乾隆知道后,立即下旨让和珅回京,和珅因此恨上阿桂。

文有钱沣等人弹劾,武有阿桂等人反对,按理说和珅的日子该不好过才对。可是,由于当时清朝吏治,和珅又愿意带大家一起“升官发财”,因此和珅的势力竟越来越大了。

和珅不仅做大了自己的势力,还能打压两派敌人。首先,他利用主管撰《四库全书》编的机会,大兴文字狱,搜罗罪名陷害文官及其门生。

其次,他纠集党羽陷害武将。阿桂之子阿迪斯就曾被和珅弹劾,发配伊犁充军。若不是阿桂军功卓绝,阿迪斯可能会被迫害致死。

左丘明在《左传》中说: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意思是,一个国家的衰微,往往来自官员心术不正。而一个官员的败坏,往往是从贪污受贿开始的。

左丘明生活在距今约2500年的春秋时期,但他早已把问题看透。和珅之流的得势,促使了乾隆王朝的衰败。

三、肥一人而瘦天下

乾隆四十九年,和珅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监管户部,封一等男爵,掌握一个王朝的财政大权和人事大权。如此,和珅更加“珍惜”这个敛财的机会。

当时,若想晋升,必须给和大人送礼,否则最多只能“原地踏步”。不仅如此,和珅还想到一个捞钱的办法,他要把江南商人都揽入自己的麾下,若哪个巨贾不愿臣服于和珅,他便让这个家族灰飞烟灭。例如,浙江富商曾氏家族,曾因不愿意向和珅另外贡献份子钱,一夜之间被抄家。《清史稿·和珅传》云:

和珅柄政久,善伺高宗意,因以弄窃作威福,不附己者,伺隙激上怒陷之;纳贿者则为,或故缓其事,以俟上怒之霁……盐政、河工素利薮,以徵求无厌日益敝。

意思是,和珅得到乾隆的极度宠信,作威作福,不愿意归附他的人,基本上都会受到诬陷。如果愿意归附,哪怕是犯了罪,和珅也愿意出面。朝廷的盐务、河工等重大项目,没有和珅不伸手贪污的。

乾隆皇帝是一位好大喜功的帝王,他晚年自诩有“十全武功”,他在位期间,不仅边疆战事频发,而且内乱也比较频繁,再加上他修《四库全书》、下江南,赈灾等,国库日渐不支。没钱了,就需要想办法,而和珅在经营户部,所以这副重担便交给了和珅。

试想,当天下钱财都流向和大人府邸时,朝廷的国库自然会日渐干瘪。但和珅是“理财能手”,他为了向乾隆表功,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崇文门增税。

上文提到,和珅曾监管崇文门税务。崇文门税务是朝廷重要的税收途径。因崇文门离运河通州码头比较近,因此来往京城的商人绝大多数都从崇文门进入京城,货物若想进城,就要收税。

需要说明的是,崇文门关税并非和珅发明的,它从明朝弘治年间就已经诞生,明朝万历年间,崇文门每年可收六万多两商税。和珅为了给“国库”创收,他在崇文门不仅仅是收税了,简直就是勒索。

和珅规定,不仅商人要收税,小贩和农民进城也要收税,甚至连进京赶考的举人也要收税。据《清朝续文献通考》所载:“会试举子皆受其累。”一个举人进京,都要收5两银子的税钱。如果遇到巨贾进京,他们还会讹诈或索贿。

清朝文人查嗣瑮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九门征税一门专,马迹车尘互接连。内使自收花担税,朝朝插鬓掠双钱。”

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小贩双手拿着东西进城,腾不出手来交钱,但早早地在发髻上插两枚铜钱,用来贿赂崇文门的官差。

如此力度地征税,堪称“雁过拔毛”,老百姓苦不堪言。然而,这些钱财只有一小半进入国库,一大半都进入了和珅的私库。难怪伍秉鉴说自己“日进万金”,仍不能望和珅之项背。

乾隆需要钱,户部尚书和珅帮他弄到了,如此,乾隆很满意。至于和珅自己得到什么,乾隆并不关心。

乾隆四十九年正月,乾隆开启了他人生中的第六次下江南,和珅号召江南官员和商人“自愿”向朝廷进献金银,以供皇帝享用。结果,这次下江南朝廷一分钱都没花,所有耗费都是江南官员和商贾捐献的。乾隆帝对和珅的做法极其满意,夸和珅“勤劳书旨,见称能事”。意思是,自己不管有啥要求,和珅貌似都能满足。

殊不知,乾隆这次下江南,朝廷虽然没出钱,但这些钱说到底还是民脂民膏。

这一年,和珅因“功”被任命为文华殿大学士,仍兼吏部、户部。

如果说,和珅搜刮民脂民膏是把天下百姓逼上绝境的话,那么,他推行的“议罪银”制度,则是对清代吏治的大力摧残。

乾隆五十五年,和珅为了更大程度地为乾隆“挣钱”,他创立了议罪银制度。假如有官员犯罪,可以通过交纳一定数量的金钱来免除罪责。按照和珅的说法,“所收银两皆收入内务府,供内廷运用”。很明显,这个钱,就是给乾隆帝享用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议罪银制度像是一个免死金牌,它深受贪官污吏的欢迎。因为有了这个制度,官员们只有尽情地贪腐,才能找到免除自己罪责的钥匙。

最后,乾隆皇帝的钱包貌似鼓了起来,但是,却加速了清朝贪官们敛财的速度和力度。

说到底,议罪银制度是一个专门为乾隆皇帝一个人服务的制度,而且是以败坏大清根基的方式来服务他一个人的。这种做法,无异于舍本求末。

于是,大清上下的金钱形成了这样一个流通渠道:贪官们从百姓身上盘剥,乾隆从贪官身上捞钱,最后,乾隆再用这些钱过上奢靡的生活。

羊毛长在羊身上,受苦的还是百姓。当乾隆成为天下最富贵、最奢靡的帝王时,清朝百姓已经活不下去了。而后,各地白莲教不断扩张和叛乱,就是最好的说明。

《吏道》中有云:

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

意思是,百姓之所以会叛乱,是因为有人夺了他们的生计。百姓之所以会铤而走险,是因为上层的无情驱赶着他们。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和珅这种肥一人而瘦天下的做法,实乃大谬。

四、和珅跌倒,清朝吃不饱

上文提到,和珅比乾隆帝整整小了40岁,这也就意味着,当和珅还是壮年的时候,乾隆帝已经进入暮年。这或许是和珅最悲剧的地方。

清朝乾隆六十年,乾隆帝以早年曾许诺在位时间不超过康熙帝为由,正式宣布退位。大清皇位传给了他的第十五子颙琰,颙琰登基,是为嘉庆帝。

虽然嘉庆帝登基了,但乾隆帝仍是太上皇,大清的实际掌控者仍然是乾隆帝。这也就意味着,和珅在嘉庆初期仍然可以作威作福。

嘉庆元年,嘉庆帝已然理政,但和珅每次入宫,都直奔太上皇乾隆的住处,仿佛嘉庆帝不是大清的皇帝。当时乾隆已经到了耄耋之年,精力不济。朝廷每有大事,嘉庆帝必带着众臣去询问乾隆帝。而和珅站在乾隆身边帮乾隆出主意,军政大事竟然都出自和珅之口。因此,人称和珅为“二皇帝”。

到了嘉庆二年,老臣阿桂去世,满朝大臣,能与和珅抗衡者几乎没有。《清史稿》云:

阿桂卒,益无顾忌,於军机寄谕独署己衔。

朝政被和珅把持,嘉庆帝非常憋屈。他想召自己的老师、广东巡抚朱珪入京协助自己。和珅知道后,怕朱珪入京会影响自己的利益。于是,和珅把嘉庆帝写给朱珪的诗拿给乾隆,说嘉庆帝这是笼络人心。乾隆很生气,调朱珪任安徽巡抚,不准其进京。嘉庆虽然恼怒,但拿和珅没有办法。

嘉庆四年,朝鲜使臣徐有闻来朝贺,回国后报告说:

“和珅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唯王杰、刘墉、董诰、朱珪、纪昀,铁保、玉保终不依附。”

满朝大臣,文武百官,竟然只有7个人不与和珅同流合污!可怜的嘉庆帝,他帝王生涯的前四年就是在这种憋屈的环境下度过的。

在这种情况下,嘉庆帝只能忍辱负重,假意讨好和珅。例如,嘉庆三年,和珅抓住了白莲教首领之一的王三槐,嘉庆便主动升和珅为公爵,这让和珅渐渐放松了警惕。

嘉庆四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觉得机会来了。他一方面对和珅“委以重任”,让和珅负责办理乾隆帝的丧事,另一方面秘密找到刘墉、王杰和董诰,商量如何快速地扳倒和珅。

就这样,嘉庆帝利用和珅办理丧事不能脱身的机会,迅速宣布和珅的20条罪状,并下令逮捕和珅,将和珅抄家下狱。

让众人没想到的是,在和珅家抄出白银共八亿两,如果加上古玩、珍宝和一些“不动产”,和珅的财产甚至可以高达十几亿。当时清朝每年的国库收入仅为七千万两,也就是说,和珅自己的家当,相当于清朝约20年的国库收入。

而算下来,和珅从乾隆四十一年开始担任户部右侍郎、军机大臣,到嘉庆四年被查抄,一共也就22年的时间。粗略估计,在和珅当权的每一年,他的收入几乎和清朝国库的收入持平。后人说他是清朝第一贪官,名副其实。

和珅被捕后,他的党羽也逐渐被清理。按照嘉庆帝的意思,像和珅这样罪大恶极之人应该凌迟处死。但考虑到十公主和已故太上皇的颜面,嘉庆帝最终赐和珅在狱中自尽。

当时民间有云: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且不说嘉庆帝到底有没有把和珅多年搜刮来的财产重新用之于民,就算这些钱财还能用在百姓身上,但大清朝这艘航船早已腐朽漏水,靠小范围的修修补补,终究不能远航。所以,和珅跌倒,清朝是吃不饱的。

历史学家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这么评价和珅:

盖至嘉庆初年,而康、雍、乾三朝之元气,殆尽斫丧于和珅一人之手矣。

把百姓逼得无路可走,把吏治毁得一塌糊涂,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所积累的国力,毁于和珅一人之手!

笔者认为,和珅之贪,罪不容赦。然而,纵容和珅的乾隆皇帝也难辞其咎。以乾隆皇帝的精明,他并非不知道和珅是个大贪官。但是,在帝王的心中,官员是否贪腐与他是否忠心是两码事,这才是封建家天下时代最大的悲剧。

#古籍里的历史#

和珅的府邸,世界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

在风景秀丽的北京什刹海的西南角,有一条静谧悠长、绿柳荫荫的街巷。在这条街巷之中,坐落着一座王府,它就是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恭王府。恭王府的前身原为清代乾隆朝权臣和珅的第宅和嘉庆皇帝的弟弟永璘的府邸。

王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宫廷文化和平民文化的桥梁,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的恭王府、是中国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代表着中国的王府文化。

恭王府位于北京的风水宝地什刹海地区,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99间半”之称的后罩楼拦腰将之隔为府邸和花园,府邸堂皇庄重,花园优美繁华。在王府、贝勒府扎堆的前后海,恭王府以其富丽而被称作“城中第一佳山水”,更因其堪比故宫的府邸建制而声名显赫。

由于恭王府有着《红楼梦》中所描绘的某些景物,因此 有人说恭王府花园是大观园的蓝本。但是,许多人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恭王府到底是不是大观园的蓝本呢?这可能也是一个永远的秘密了。

恭王府的主人,是一等贵族,所以他的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格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 亲王府有门脸5间正殿7间,后殿5间,后寝7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有说法称、明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两千万两,相当于清政府半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则如愿归“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与此同时,嫁予和珅之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訢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

和珅究竟长什么样子?专家:与影视形象差别大,其实是一个大帅哥

提起清朝最大的贪官,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和珅。和珅究竟贪污了多少钱,说法不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网络上搜寻《抄和珅家产清单》,从中可以看到和珅敛财的疯狂。说个大概数字,折合银两后大概是8亿两白银(也有说是11亿)。

可能大家对这个数字不太熟悉,清朝国库每年的税收约7000万两,而和珅当政25年,意味着他侵吞了清朝近12年的国库收入。如此巨大的数额,其涉及面之广,数目之多,都是空前的。

有人说,和珅年幼时恰逢家道没落,他和弟弟和琳受尽了苦头。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导致他飞黄腾达后,肆无忌惮的贪污。事实上,和珅早年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在紫禁城咸安宫读书时,绝对是一个“三好学生”,精通满汉藏蒙四种语言。

从乾隆三十四年踏上仕途开始,和珅逐渐成为乾隆的左膀右臂,逐渐掌管了清朝的大权,比如宫廷事务、行政、财政、军事、外交等等。乾隆为何如此宠信和珅?野史中有这样一个说法,说是和珅酷似乾隆赐死的一个妃子。

显然这不是真实的历史,历史上的和珅确实是有能力的,而且相貌英俊潇洒。当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在《乾隆英使觐见记》中描述了和珅的相貌,“相貌白皙而英俊,举止潇洒,谈笑风生,樽俎之间,交接从容自若,事无巨细,一言而办,真具有大国宰相风度。”

如今人们对和珅的印象,受到影视作品的印象,尤其是饰演的和珅更是深入人心。很遗憾,这不是真实的和珅。在和珅存世的画像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张照片,如下图。

照片中的和珅一表人才,形象上佳,用“帅哥”来形容也不为过。试想,乾隆遇到和珅时他已经快成为60岁的老人,和珅给他的印象是年富力强,而且确实有能力,尤其在处理少数民族事宜上,更是一把好手。

有了乾隆的宠信,和珅渐渐肆无忌惮,可他千算万算没有算到乾隆刚驾崩,继任者嘉庆就对自己下手了。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次日和珅就被革职拿稳。初七,和珅交由刑部审讯,府邸被查抄。正月十三,嘉庆发布上谕,“加恩赐令自尽”,和珅随即狱中自缢,时年49岁。

参考资料:《清史稿》、《和珅传》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20/1697181353324745.html
上一篇:好听的英语名(好听的英语名字男生)
下一篇:生肖羊(生肖羊2023年下半年运势)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