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的字(口的字有哪些)

一年级偏旁部首口字旁,一年级口字旁知识点,一年级口字旁汉字

我们在一年级学习了偏旁部首口字旁,口字旁:整体较方,上宽下窄。

口字旁是我们汉语汉字中常见的偏旁部首,我们一年级常见的口字旁汉字有:咬、含、吞、咽、啃、喊、叫、吼、唤、吵、听、吗、嘴、问、喂、唯、叶、呀、唱、吃、吹、喝、吐、喷、只、右、另、啥等等。制作图片分享给大家,可以收藏关注一下。

一年级口字旁汉字大全

我们发现这些口字旁的汉字大多和嘴巴、语言相关。

这边分享一年级口字旁三个考试知识点。

第一个就是口字旁和嘴巴语言相关有两个小小的不同的分类:

1.口字旁汉字:咬、含、吞,

我们发现这些口字旁的汉字都是嘴巴吃东西的一个动作;

我们可以写出类似的口字旁汉字(咽)(吐)(啃)

2.口字旁汉字:叫、唱、喊

我们发现这些口字旁的汉字都是嘴巴发声的一个动作;

我们可以写出类似的口字旁汉字(吵)(吼)(唤)

小小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积累口字旁的汉字

第二个就是口字旁加一笔变新字组词:

口(中:中间) 口(日:日历) 口(尸:尸体)

第二个就是口字旁加字变新字组词:

(口+力=加:加法) (口+口=回:回去) (口+十=叶:树叶)

(口+斤=听:听说) (口+八=只:一只) (口+门=问:提问)

总结一下我们学会口字旁这个偏旁部首的书写,并理解了口字旁的汉字大多和嘴巴、语言相关,积累了常用的口字旁的汉字,理解了意思我们就能很好的应变,也能轻松学习应对考核,大家加油!

“口”字草书有哪些写法?黄简讲书法:三笔,两笔,一笔,省略?

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草书篇)8——草书释读2

一 人体:口

开始讲解草字,上次说过第一大类:人。「人」从哪里讲起?你要挑一个典型的字,这个字就是「口」,从「口」讲起。这不是从生理上说「口」很重要,而是草书中「口」这个字形很典型,变化很多,掌握了「口」,就掌握了草字入门口,其他许多字和「口」有关,所以要先讲一讲「口」。

1.1「口」字的特点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口的作用,一是说话,二是进食,所以字形是一个张开的口。篆书如金文、小篆写法差不多,隶书初起还保持这写法,我们可以在睡虎地秦简、马王堆汉简中看到。

大家还记不记得二级课程24课,主题是包和围的几个笔势,中间这个四边团团围住,内外不通,这个是「围」。其他上下左右四个,都是三面围,缺一边,属于「包」。「口」从字形上看,当然属于「围」,不是「包」。问题在于草书中怎么个围法?

1.2三笔写口

篆书「口」用三笔来围,这在以前讲过,一共三笔:一横,二左弧,三右弧。早期隶书跟从篆书笔顺,直到八分中还有这样的写法,简言之,这些都是转左下角的。这跟草书有什么关系呢?这是草书「口」字写法的来源,三笔写「口」是一个基础。

西汉·神鸟傅

在早期汉简草书作品中,可见到三笔写「口」的情况,这显然是受篆书的影响,但为了提高速度,弧线都向左,改为两撇,或者一竖一撇。作者没有考虑三笔的连接,这三笔是分散的,显得很随意,没有形成一个连写的笔势。

如果想把三笔连写,最好是变换笔顺,居延汉简中就有这例子:第一笔是竖,然后转右上角,第三笔是下面一横。皇象《急就章》「口」就是这样的笔顺,这是章草,看起来跟真书一样,在当时那个隶书时代,这样写已经属于草书。今草可看智永《真草千字文》,其中「口」字使转比较清楚,解决了连写问题。《真草千字文》的好处是可以跟真书对照,二者都是竖笔势。这笔顺跟现在正楷字完全一样,是转右上角的。为什么笔顺会换了呢?

汉字经常有竖写换成横写的习惯,篆书、隶书都有。譬如「受」,上面一个手,下面一个手,中间是「舟」,表示交接一只小船的意思。甲骨文中,这只小船有竖写的,也有横写的,到隶书就完全放平了。

又如「目」字,这是一个象形字,大多数甲骨文都是这样一个眼睛。金文中出现了竖写的眼睛,小篆写法也是竖立的。后来隶书、真书都跟从小篆。

「为」,从甲骨文、金文可以看到,左边是一个手,右旁是「象」,以手牵象就是「为」。这个「象」在甲骨文、金文中,头在上,尾在下,到小篆和隶书中横过来了,四脚落地,头向左,尾在右。

我在六级隶书课程第二课讲解过隶书的「兖」,「兖」原字是三点水这个「沇」,钱大昕考证,「沇」字篆书「水」旁可以横过来写,所以到隶书演变出这个「兖」字。

假如把篆隶那个「口」字横过来,会怎么样?本来「口」字先写横,整个字转过来就变成先写竖了。笔画还是三笔,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但本来转左下角,现在变成转右上角了。

无论是皇象的章草「口」,还是智永的今草「口」,都是竖笔势,期间两次移位。移位多当然不方便,其实是增加了重复来回的道路。草书规则有一条:尽量减少重复,那就应该省掉移位动作,直接写一个连续的竖笔势,这就没有重复路线了。但单独写「口」字,不能这样写,人家不识。如果「口」在某一个字中当作一个部件出现,那就可以这样简单地写一个两开的竖笔势。

举个例子,「兄」字上面是个「口」字。在《淳化阁帖》中,经常看见

用连续的竖笔势写「口」。没有重复的路线,非常流畅。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兄」字,稍微规矩点,大圈上的小圈节点很明显,所以更漂亮一些。

「吾」字,上面是「五」,下面是「口」。「五」字先写一个奋笔势一开半,中间加一点或一小横。「口」字直接写一个两开竖笔势。但「五」字中间这一横移到下面,和「口」的竖笔势结合,这就是我说的第二次组织笔势,草书中非常多,结果整个字,变成了上面奋笔势一开半,下面也是奋笔势,两开半,两个奋笔势重迭一起就是「吾」。草书往往一字多形,取势不同,拿「吾」字来说,还有其他写法,后面再讲。

智永《千字文》中的「周」字,中间有个「口」,也是一个竖笔势解决问题。

1.3两笔写囗

有两个字,字形完全相同,只是以大小区分。小「口」是嘴巴,大「囗」是围绕。我们学过一个笔势,叫铁围势,两笔围住一块地方,在草书中很有用。你看汉简上写「日」「国」,外框就是铁围势。

铁围势

铁围势怎么来的?是三笔写「口」的简化。这个转右上角的「口」,一共三笔,如果把两根直线连接,一下笔先写一个折,然后写右上角这根弧线,两笔就完成囗了。说得明白些,「口」字一共有四条边,两两组合,其中一个用明节点写折,另一个用暗节点写弧,这样两笔组成了铁围势,比竖笔势减少一笔。这是比较好看的铁围势,所谓「左折右转」就是这种。

以前我讲过倒笔势,所谓倒笔就是颠倒笔顺,本来「口」用竖笔势写,次序是1+2+3,现在3并入了1,实际上是提前写了,次序变成〔1+3〕+2,所以这铁围势两笔写「口」,其实是竖笔势的倒笔。

铁围化势

铁围势也有化势,这世界上人很多,写同一个笔势会不会一样呢?当然不可能。譬如说这个「日」字,另一个人写明显不同,他的弧线不是沿着横竖右上角走的,而是斜走的,写出来的铁围势变成了三角形。汉简上还可以看到有一个人写「言」字,下面的「口」也是三角形,原来铁围势右上角的弧线,缩小成一点了。

铁围势还有倒笔势写法,你先看智永这个草书「止」,跟隶书、真书比一比,其实就是上面的一竖一横这两笔,用一点替代,这样一来,就产生了草书的「止」。请记住,一竖一横这组合,草书中经常用一点替代。还有什么例子吗?就是「口」字。这个「口」,如果我们先写弧线1,倒笔势,剩下来2不是一竖一横吗?同样用一点替代,就得到这样一个三角形的「口」。

从铁围势化出的这正反两个三角形,草书中都可以表示「口」,使用非常频繁。

就算是现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口」字形写成三角形,你看这些字,或有一个「口」,或有两个「口」,但可以把这些「口」字形改成三角形,三笔变两笔。下面一行这些写法相当流行,没有人觉得不妥。

这两个笔势,总要有个专称才好,总不能老称为三角形。我的原则是尽量不要起新名字,找找我们已经有的名称,如果形状一样,那就应该名字也相同。第一个三角形,在许多字中经常出现,这是三面包上,以前课程已经讲过归入玉函化势。第二个三角形,它和节耳势草书写法一样,我们看「命」「即」的草书,就是用了这样的三角形,所以可以命之为节耳化势。

1.4一笔写口

「口」字用一笔写出来,那就要用到替代。替代这个手法,在第五课讲草书规则时讲过了,当时拿「堂」字作为一个例子,本来中间有个「口」,草书中或以一横、或以一撇、或以一点来替代,这当然是更加简便的写法,我再举些例子。

甘棠的「棠」,跟「堂」一样上面是「尚」,皇象用一横替代「口」,智永用一点替代「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其实两人只是角度不同。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垢」字,「口」用一横替代。《真草千字文》墨迹本在日本,西安有关中本,两本写法相同,墨迹本比较清晰。取势是挑土势、两撇向背势、然后一个奋笔势。

「君」,下面「口」草书中都用一点替代。皇象《急就章》还有一个「君」是加燕尾的,看起来好像一捺,章草味道很强烈。河

一笔写「口」还有个方法,就是兜一圈。如「河」字,智永写法就是把「口」字写一个圈。其实章草中是有一竖的,也就是「口」字用两笔写成,智永今草省去了这一竖。读帖时要注意看清楚,孙过庭这「河」字究竟有没有一竖?我仔细看下来,应该是和皇象一样,有一竖。

1.5省略不写

假如你一笔写「口」都觉得烦,那可以省略不写,但我马上要警告你,不是什么字都适用的。举智永为例,「雕」字草写就省去了口〔周字古写没有口〕,但是你单写一个「周」,这个「口」是不能省的,一省就容易和「用」字相混了。怀素《小草千字文》的「雕」字,有没有省「口」?他写得模模糊糊,我看是没有省,下笔时心中无数,你跟智永比一比就知道,用笔水平智永是遥遥领先。

前面课程讲过,王羲之《十七帖》「堂」也省略了「口」,希望各位时时复习一下旧课,不要讲过就忘记了,叫老师好伤心。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享」字,本来中间有个「口」,「口」四条边,真书中可以写为两竖两横。把「口」省略,草书就变成这样子,不要当它是「子」,这是「享」。

我来小结一下,今天讲「口」字草书的多种写法。「口」可以用竖笔势来写,这是从篆隶三笔写法而来的。由竖笔势可以化出一个两笔写法,这就是铁围势。铁围势常常用来写里面笔画较多的大「囗」,小 「口」也可以用,如《神鸟傅》就有两笔写小「口」。由铁围势再化出两个三角形的笔势,一个是玉函化势,另一个是节耳化势,非常有用。一笔写「口」,讲了用一横、或一点、或一圈等情况。最后一个方法是省略「口」不写,但不可滥用。草字一字多形,不要以为「口」草写已经讲完,还有其他方法,下一堂课继续,讲过的内容要多加练习,谢谢。

本节要点:

· 「口」字的草书写法,小口大口。

· 竖笔势、铁围势、铁围化势。

· 一笔替代,省略不写。

复习思考:

· 这是孙过庭《书谱》的草书「可」字,试分析他的大圈走势。

·

这是「古」字,章草两种,今草两种。请分析每个字的取势,然后评论依照哪一种学习比较好。

·

你能读出这两个草字吗?

· 请另外找出用玉函化势和节耳化势的两个字。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20/1697182744326704.html
上一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时间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时间表读音)
下一篇:测脸(测脸适合什么发型)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