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小年的故事(腊月二十三小年的由来)

腊月二十三 迎小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炸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儿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每天都在做着准备,让房子更明亮,让食物更丰富,期盼过年的心情也一天天热烈起来。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

民间习俗

祭灶王

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里这家人做的善事和恶事,等着玉皇大帝赏罚。于是,人们便在灶头的灶王像前供奉糖瓜,既是送神上天的仪式,也希望吃了糖的灶王爷黏住了牙齿,不会向玉帝说坏话。

扫尘土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贴窗花

窗花是民间剪纸的一种,将窗花直接贴在窗户纸上的习俗,在宋朝和元朝时期开始兴起,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窗花的图案题材非常丰富,一般取材于知名的戏曲故事和农耕女织的生活场景,也有四季花卉、十二生肖和吉祥图案等。

沐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人们会在小年时把自己“拾掇”的干净整齐,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

来源: 北京头条客户端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小年的来历、传说和习俗,别忘了讲给孩子听

文|凝妈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 请对玉皇进好言。

猛一看,马上到腊月二十三了,是我们这里过小年的日子。小年就是过年的前奏,意味着要更加忙碌了。以前,每到小年,集市、商场都会特别热闹起来。现在情况特殊,和平时没有什么差别。

过小年,对孩子来说,不能就这么平平淡淡就过去了,总要在他小小的脑海里留下一些痕迹。就像我们小时候,父母带着我们一起过小年,现在印象都很深刻,每每想来都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过小年的时候,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怎么过才好呢?要给孩子讲讲小年的来历,还有些习俗,根据自己的条件真的去实践一下。

给孩子讲讲小年的来历

民间开始过小年,是从宋始。但是那时候的小年不是腊月二十三,只是有这个叫法而已。

宋代文天祥《二十四日》:“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

其中的春节是指立春,写诗的那一年,立春是腊月二十六,所以前三日是腊月二十四,从题目中也能看出是腊月二十四。

有文献记载,清始,有的地方过小年是腊月二十三。

因为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皇帝在二十三日的腊祭之日也祭祀了灶王爷,其他官员纷纷效仿,这一天过小年的习俗就慢慢传播开了。

也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说官府过腊月二十三日,普通民家过二十四,水上人 家过二十五日。

其实,小年在哪一天过,也是当地自古以来延续下来的习惯。我们这里是北方,一直是按照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一些地区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给孩子讲讲灶王爷的传说

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保护和监察一家。一年后要将这一家一年中发生的所有事情向玉皇大帝汇报。

关于灶王爷的传说有很多,下面两个流传比较广,也比较适合讲给孩子听。

第一个传说:

从前有个叫张单的人,不愿种地,出门做生意,发了财,回家后嫌弃糟糠之妻,娶了一个挥霍无度的人做老婆。张单不再像以前那样勤奋,在外不务正业,家道败落。后来又遭遇大火,财产全部烧光,张单沦为乞丐。

有一年腊月二十三,要饭要到了原来妻子的家中,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炉灶,被憋死。玉皇大帝为了警戒人们不要像张单那样犯错,就封他为灶王,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一家人的言行。

第二个传说:

在某个朝代,皇帝派一个大臣到河北大平原当州官。大臣到任之后,天天到百姓家吃酒席,开始是一个人去,后来全家人、随从、家里的鸡狗也一起去。一年就吃得白白胖胖,百姓叫苦连天。

有个叫“张大巴掌”的,力气很大,想教训一下州官。就谎称家里炖了“龙凤肉“,邀请州官去吃,州官毫不客气地带着人去了。到了那里,发现肉没熟,州官质问“张大巴掌”。

结果张大巴掌给他一顿臭骂:“你们把老百姓吃得好苦哇! 这回算跑不了啦! 今天让你们尝尝我的巴掌吧! ”

张大巴掌的媳妇说,“就把他们打在墙上,死后看着老百姓吃好东西!”张大巴掌真的就把他们打到灶旁上的墙上了。

有人提议把他们的画下来,每家都贴上一张,看到家家户户的好东西,就让他馋吧!

皇上知道后很生气,但也很无奈,只好贴告示说:州官两口子是皇上的“御膳厨子”,侍候皇上有功,死后封他们为灶王爷、灶王奶,家家户户画上灶王像,贴在灶旁墙上, 以流芳千古。

给孩子讲讲小年的习俗

1、祭灶王、吃糖瓜

“二十三,灶上天”。过小年这一天,有一个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习俗是送灶王爷。灶王爷画像,从除夕一直贴到腊月二十三,小年的时候要送灶王爷上西天。

做法就是将灶王爷画像烧掉,为了让灶王爷能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就用麦芽糖封他的嘴,用酒收买他的心。

“二十三,糖瓜粘”就是这么来的,后来演化成了吃糖的习俗,现在仍然保留,但是不会再去粘灶王爷的嘴巴了。

2、备年货

小年后再有一周过年,时间很紧张,要忙着备年货,再不买就怕来不及了。如果有条件,最好带上孩子一起去,预热一下过年气氛。

我们这里一般会买瓜子、花生、坚果、糖果、水果干等零食,以备大年初一拜年,和之后亲戚来串门的时候使用。

也会买一些年夜饭、伺候亲友的食物,像各种牛羊肉、腊肉、熏肉等等,过年一般都要吃得丰盛一些。

还会买一些走亲访友的年货,像烧饼、牛奶、点心、酒水等等,就等着过了初一去串门。

3、理头发

我们这里有个习俗,小孩子正月里不理发,说是会对舅舅不利。直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能理发。虽然不一定是真的,但是大家都讲究这个。所以,年前理发非常重要。

要是理发太早,怕坚持不到二月二。理发太晚,理发店关门,或者人太多、价格上涨。在腊月二十三理发,是个比较合适的时间。

4、吃饺子

在我们北方,过小年也是吃饺子。饺子在过去被认为是最珍贵的食物,有肉、有菜、有面,营养丰富,平时都不能吃。饺子的形状又像元宝,更加显得寓意深刻。

虽然是老生常谈的食物,离了它就像没过节一样。约定俗成的东西就是这样,也许是我们的惯性思维在作怪。

马上就要过小年了,你准备怎么跟孩子过呢?一起来聊聊吧!

我是@凝妈悟语,两个孩子的妈妈,致力于培养阳光积极的孩子,欢迎关注我,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乱世西汉最悲情的猛将:23岁击退百万匈奴英勇壮丽的生命故事(

标题:乱世西汉最悲情的猛将:23岁击退百万匈奴英勇壮丽的生命故事

正文: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许多英雄豪杰,他们的传奇事迹被世人津津乐道。在乱世之中,西汉时期的一位猛将,以其英勇的事迹和悲情的结局,为人们所称颂。他就是以23岁之龄成功击退百万匈奴的西汉英雄猛将。

当时,匈奴势力强大,举国上下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在这个关键的时刻,23岁的年轻将领薄昭挺身而出,带领西汉军队与匈奴进行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决战。

薄昭以其卓越的勇武才能,指挥着带领匈奴骑兵挑战西汉,为了保卫家园,他与百万匈奴展开了激烈的肉搏,不畏强敌。在战场上,他勇敢无畏,舍生忘死,不仅挽救了西汉的危局,更是以单人之力击杀了匈奴十几位将领。他身上的每一块伤痕都见证了他的勇气和不屈精神。

然而,命运对这位年轻的猛将并没有垂青。在战场上虽然取得了惊人的胜利,但薄昭也身中重伤。回到家乡后,他的身体逐渐恶化。面对生命的流逝,薄昭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以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坚持写下自己的故事。

在他的生命最后时刻,他卧病在床,用颤抖的手成为了现今流传至今的《乱世西汉英雄之战》的作者。这部战书不仅描绘了他所经历的战争,更是传递着他对家园和爱国情感的表达。这些文字承载了他为西汉拼搏奉献的一切,也悄然成为了后人的鞭策和激励。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薄昭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抹流光。然而,他的勇敢和悲情仍然留在了人们心中。他的生命故事被广大史书记录,成为了西汉时期最让人感动的传奇之一。

23岁击退百万匈奴的壮举,使薄昭成为乱世西汉最令人敬佩和心碎的英雄之一。他的名字载入了史书,他的英勇事迹让人们永远铭记。虽然他的生命如此短暂,但他的英雄形象却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显赫。

薄昭的故事让我们明白,英雄并非神话,他们也是凡人,他们也有痛苦和悲伤。但正是在这些艰难险阻之中,他们用血肉之躯书写了历史的篇章,成为了我们永远学习和敬仰的楷模。

让我们铭记薄昭的故事,向这位乱世西汉最悲情的猛将致以崇高的敬意!他的生命之光不息,必将继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今天,传承英雄的精神,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七言:腊月二十三·小年

七言:腊月二十三·小年

又是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扫庭院。

祈求灶神言好事,吉祥如意降凡间。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人家户一般有两项重要的活动:一是扫扬尘,把庭院打扫干净,以示这家人勤劳持家、干净整洁、会过日子。二是祭灶,祈求灶神上天述职的时候在玉皇大帝面前尽说这家人如何如何的好,下凡的时候好把吉祥如意带给这家人。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21/1697188532334638.html
上一篇:牛与龙相配的婚姻如何(牛与龙相配的婚姻如何 在一起好吗)
下一篇:厨房在西北角好不好(厨房在西北角好不好,怎么化解)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