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金代时期著名书画家张瑀《文姬归汉图》传世经典绘画艺术赏析
金代时期著名书画家张瑀《文姬归汉图》传世经典绘画艺术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东晋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金为女真族,在我国黑龙江、长白山一带。建于哈尔滨市阿城区。自乌蒙乃起开始强盛。至宋徽宗时,完颜阿骨打为王,更加强大,打败契丹。1115年,阿骨打称帝,定国号金,灭辽。1127年,攻入汴梁,虏徽、钦二帝,宋南渡,北中国大部分地区即为金人统治。金自立至亡,经历近120年。这个由渔猎为生的女真人所建立的王朝,在蒙古与宋朝的对峙中治世119年,最终殆亡于宋蒙的合谋,没入荒烟,遭人遗忘。
女真贵族在吸收汉文化方面做出了极大努力。金主完颜亮、完颜允恭和皇族完颜璹、等皆以能诗擅画著称,都是金代皇族和帝王画家。
完颜亮本名迪古乃,字元功,喜延接儒生,为人“英锐有大志”。中国历史上最为荒淫残暴的帝王之一,但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
金显宗(1146—1185)女真名完颜胡土瓦,是金世宗完颜雍第二子,好文学,工诗善画,尤工画人、马及墨竹。
完颜璹在正大初年(1224)封密国公,与金代著名文人赵秉文、杨云翼、雷渊、元好问、李汾、王飞伯等交往。亦善北宋文同等开创的文人墨竹画,家中所藏书画极多。宣宗完颜珣南迁时,他把所有的书画都带到汴梁,可见他对中原文化的喜爱。可惜上述诸人皆无作品流传下来。
12世纪的金代疆域
金代也似宋和辽,在“秘书监”下设有书画局。局内有“直长一员,正八品,掌御用书画扎纸。都监,正九品,二员”。又在少府监下设“图画署”“掌图画镂金匠”。由于金代贵族更重视歌舞和手工艺品,所以也更重视装饰性绘画,即使在“裁造署”内,也“有绘画之事”,从这个角度讲,金代上层对绘画似乎更为重视。
金代宫廷内除本族画家外,更多地吸收了北宋画家及民间艺人。靖康之变,汴京被金兵洗劫,一部分画家被掳北去,宫廷藏画也多归金人所有,这对金代绘画的发展以相当大的影响。金代绘画的代表人物有王庭筠、武元直、王逵、杨邦基、张□、杨微、赵霖、宫素然等。他们的绘画,已不再是辽代绘画狩猎、放牧、军中征战等少数民族特征异常明显的题材,以及表现北方地域特征的草原和大漠风光,而是“幽竹枯槎”、“渔樵对话”、“山居老闲”等中原山水画尤其是文人画中常见题材和构图方式,可见金代贵族的汉化比辽代更进了一步。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大金国著名画家张瑀主要绘画作品
张瑀,金代画家,生平,生卒年都不详,画史无传。传世书画有《文姬归汉图》,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金代著名画家张踽《文姬归汉图》赏析
金代著名画家张踽《文姬归汉图》绢本,设色,纵29cm,横129cm 吉林省博物馆藏。
此卷画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之女文姬归汉的故事。重点突出归汉的行旅场面,不加配景。人骑疏密错落,互相呼应,真切描绘出长途跋涉的气氛和朔风凛冽的塞外环境,并以众人护面避风之态与文姬挺立的身躯与坚定的面容相对比,衬托出她急切的心理状态和坚强的性格。笔墨遒劲简练,富于变化,有吴道子遗风。设色浅淡丰富,典雅和谐,被学界认为是“稀世珍宝”。
金代著名画家张踽《文姬归汉图》局部之一
卷题“宋人文姬归汉图”,卷后左上款署:“祗应司张□画”,“张”下一字漶漫不晰,郭沫若释为“瑀”字。据考证,“祗应司”为金章宗泰和元年(1201年)设置,系内府机构,掌给宫中诸色工作,似清朝内府之造办处。由于宋朝无此机构,由此断定张瑀为金代宫廷人物画家。此图题签“宋人文姬归汉图”,系清高宗乾隆所书,画面近中处有乾隆题诗一首。
此图笔法简练劲拔,衣带飘忽。画蔡文姬及侍从等十余人骑马而行,有鹰、犬相随。另有一卷宫素然作《明妃出塞图》(即《金宫素然明妃出塞图》),藏于日本大阪美术馆,构图人物皆与此相似,究竟两画是何关系,专家还存较大争议。
金代著名画家张踽《文姬归汉图》局部之二
本幅上钤有明万厉皇帝“皇帝图书”、“宝玩之记”、“万厉之玺”等玺印。又有清梁清标及乾隆等清内府诸鉴藏印。曾经明内府、清梁清标、清内府收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蔡文姬为汉代蔡邕之女,汉末战乱中被掳至匈奴,居十二年。后曹操念其父无后,以金璧相赎归汉。《胡笳十八拍》相传为她所作。历代画“文姬归汉”的画家不少,多有象征,且以《胡笳十八拍》取意,分段描绘。
金代著名画家张踽《文姬归汉图》局部之三
张瑀的画则不以为然,整幅取势,略去背景,用飞扬的线条极有韵致地画出风沙弥漫的漠北大地上,一队迎风行进的人马。全卷共画12人,前有胡服官员执旗骑马开道,手中旌旗被大风吹拂后仰,马后跟随一匹小马驹,随后是头戴貂冠、身着华丽胡装、骑着骏马的蔡文姬,马前有两名马夫挽缰,随后有一队人马为护送的各级官员,最后一人执马扬鞭断后追赶,右手中还有一只猎鹰,马下并有一只猎犬随行。
画面上沙尘迷漫,人骑错落有致,互相呼应,神情逼真,塞北风光尽现纸上。画面气势开合起伏,高低错落,以实景和虚景相构和的方式展现主题。人马是直观的、实在的,风沙是联想的、虚幻的。通过实在之物的品味,展开广大的联想空间,是中国画构图的奥妙所在。画面的动感很强,细看的地方很多,人物的衣着、动态、表情都很符合人物的身份。
金代著名画家张踽《文姬归汉图》局部之四
张瑀有着深邃的艺术造诣。其绘画技法特点是先用墨笔描绘,然后略敷淡彩,与相传唐代伟大画家吴道子的落笔雄劲丽敷彩简淡“轻拂丹青”的“吴装”一脉相承,又承继了唐代画马名手韩干,宋代杰出的绘画大师李公麟的优良传统。作者深得李公麟白描画法的精髓,而又能加以变通。
如果不注意色彩的话,画家的笔墨功夫很像是一幅精彩的白描画,其用笔雄健刚劲、挺拔流畅、精炼活泼、富于变化。笔势连绵不断,运笔如行云流水。整个画面无一笔疏忽,那怕是貂冠狐裘上的细如蛛丝的根根针毛,亦见笔力,一丝不苟。所画无论是人物、座骑,还是其他各种道具,无不形神兼备。如画骏马,笔墨并不多,却把马鬃那种蓬松摆动,马腿那种有力奔腾,表现得非常逼真。对于人物衣带系结关系、装饰花纹,也精心描画,交待得清清楚楚,笔简而意足。画家的创作态度,相当严肃认真,在运用线描来表现物象的神情意态和质感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
画家把整个画面布置得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相互呼应。小马驹、海东青(猎鹰)、猎犬的出现,既突出了主题,又增加了画面的气韵,使画卷更增添声色,说明画家精通历史,熟悉生活,特别是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包括人们的衣着、发式、用具、坐骑的鞍鞯装饰等等,无不谙熟。画家把这些细节非常自然地再现在画面上,使整个画面既有历史真实感,又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文姬归汉图》不愧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名作,为研究金代绘画艺术的优秀传统提供了极好的标本。
金代著名画家张瑀《明妃出塞图》赏析
金代著名画家张瑀《明妃出塞图》日本大阪美术馆藏。
《文姬归汉图》卷描绘东汉末年蔡邕之女文姬从匈奴归汉行旅在漠北大风沙中之情状。全卷共画12人,前有胡服官员执旗骑马引道,中间是头戴貂冠、身着华丽胡装、骑着骏马的蔡文姬,马前有两人挽缰,后面还有护送的官员,并有小驹一匹、猎犬一只、鹰相随。
张瑀《文姬归汉图》中人物具体形态刻画也无不围绕对风的表现。卷首扛旗的旗手,头戴皮帽,缩颈蜷身,以袖掩面,只露出一双眼睛往一起聚集,呈半张状态。在风沙吹来的状态下,人的眼睛为防止风沙吹入,会自然觑成一条缝。
眼睛这一形态和身体动势的组合,十分传神。这也可以看出作者北方生活的长期经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文姬归汉图》中密集的七骑组合中,七人神态姿势各异,表现出的心境也是不同的。造型势态的巧妙运用对“传神”至关重要,从细节刻画到整体布局都可以看出作者对势态的强化意识。画面上身着红衣的胡人官员,面貌异域特征明显,长长的胡须拉长了面部的基本形,老者眉头紧锁,眼角、眉角、嘴角下压,神情忧郁。整个队伍中只有他的马因缰绳后拽而欲前又止,一个前蹄悬在半空,给人一种迟疑之感。老者的势态让观者感到他对这一事件未来走向的不安。
张瑀《文姬归汉图》整体表现的是朔风的凌厉感,这是现实的苦寒的风,不同于传统中潇洒飞动和理想风神的形态。张瑀的用线体现了对汉绘画传统的吸收和变化,既有吴道子的风动之感,又有着李公麟线描的丝丝相扣、平和秀逸之意。线条起伏与形体关系结合紧密,而展现出的是强烈真实的塞北朔风。
《文姬归汉图》对传统人马行进图式和绘画语言有着高质量的承续。但东晋以来精丽儒雅一派的画风不能满足表达需要,画家根据所绘题材及北方少数民族的特有生活体验,对图式和语言进行推进。《文姬归汉图》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顾恺之、张萱、李公麟人马画的范式,也未被宫廷画的趣味羁绊。画家艺术探索的真诚与开放有力地克服了图式形成过程中的程式化倾向,而能溢出“规范”,开辟了淳朴强悍的人马画画风。
后端上方款署:“祗应司张□画”。“张”字下那个字,由于字小而又漫漶不清,实难确认。据郭沫若考证,认定为“瑀”字,按《金史》所载,“祗应司”为金代设置的内府机构,故可认定此图为金人所作,并从郭说,为金代画家张瑀的传世作品。关于此图的内容,或说为:“昭君出塞”。
本幅上钤有明万厉皇帝“皇帝图书”、“宝玩之记”、“万厉之玺”等玺印。又有清梁清标及乾隆等清内府诸鉴藏印。曾经明内府、清梁清标、清内府收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金代,虽然战火不断,但是其绘画艺术却并没有中断。金代书画多传承宋、辽时期的艺术风格,而且还有所发展,如金代设立了画院,以供收藏历代的书画作品。
金代时期著名书画家张瑀《文姬归汉图》传世经典绘画艺术赏析
金代时期著名书画家张瑀《文姬归汉图》传世经典绘画艺术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东晋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金为女真族,在我国黑龙江、长白山一带。建于哈尔滨市阿城区。自乌蒙乃起开始强盛。至宋徽宗时,完颜阿骨打为王,更加强大,打败契丹。1115年,阿骨打称帝,定国号金,灭辽。1127年,攻入汴梁,虏徽、钦二帝,宋南渡,北中国大部分地区即为金人统治。金自立至亡,经历近120年。这个由渔猎为生的女真人所建立的王朝,在蒙古与宋朝的对峙中治世119年,最终殆亡于宋蒙的合谋,没入荒烟,遭人遗忘。
女真贵族在吸收汉文化方面做出了极大努力。金主完颜亮、完颜允恭和皇族完颜璹、等皆以能诗擅画著称,都是金代皇族和帝王画家。
完颜亮本名迪古乃,字元功,喜延接儒生,为人“英锐有大志”。中国历史上最为荒淫残暴的帝王之一,但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
金显宗(1146—1185)女真名完颜胡土瓦,是金世宗完颜雍第二子,好文学,工诗善画,尤工画人、马及墨竹。
完颜璹在正大初年(1224)封密国公,与金代著名文人赵秉文、杨云翼、雷渊、元好问、李汾、王飞伯等交往。亦善北宋文同等开创的文人墨竹画,家中所藏书画极多。宣宗完颜珣南迁时,他把所有的书画都带到汴梁,可见他对中原文化的喜爱。可惜上述诸人皆无作品流传下来。
12世纪的金代疆域
金代也似宋和辽,在“秘书监”下设有书画局。局内有“直长一员,正八品,掌御用书画扎纸。都监,正九品,二员”。又在少府监下设“图画署”“掌图画镂金匠”。由于金代贵族更重视歌舞和手工艺品,所以也更重视装饰性绘画,即使在“裁造署”内,也“有绘画之事”,从这个角度讲,金代上层对绘画似乎更为重视。
金代宫廷内除本族画家外,更多地吸收了北宋画家及民间艺人。靖康之变,汴京被金兵洗劫,一部分画家被掳北去,宫廷藏画也多归金人所有,这对金代绘画的发展以相当大的影响。金代绘画的代表人物有王庭筠、武元直、王逵、杨邦基、张□、杨微、赵霖、宫素然等。他们的绘画,已不再是辽代绘画狩猎、放牧、军中征战等少数民族特征异常明显的题材,以及表现北方地域特征的草原和大漠风光,而是“幽竹枯槎”、“渔樵对话”、“山居老闲”等中原山水画尤其是文人画中常见题材和构图方式,可见金代贵族的汉化比辽代更进了一步。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大金国著名画家张瑀主要绘画作品
张瑀,金代画家,生平,生卒年都不详,画史无传。传世书画有《文姬归汉图》,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金代著名画家张踽《文姬归汉图》赏析
金代著名画家张踽《文姬归汉图》绢本,设色,纵29cm,横129cm 吉林省博物馆藏。
此卷画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之女文姬归汉的故事。重点突出归汉的行旅场面,不加配景。人骑疏密错落,互相呼应,真切描绘出长途跋涉的气氛和朔风凛冽的塞外环境,并以众人护面避风之态与文姬挺立的身躯与坚定的面容相对比,衬托出她急切的心理状态和坚强的性格。笔墨遒劲简练,富于变化,有吴道子遗风。设色浅淡丰富,典雅和谐,被学界认为是“稀世珍宝”。
金代著名画家张踽《文姬归汉图》局部之一
卷题“宋人文姬归汉图”,卷后左上款署:“祗应司张□画”,“张”下一字漶漫不晰,郭沫若释为“瑀”字。据考证,“祗应司”为金章宗泰和元年(1201年)设置,系内府机构,掌给宫中诸色工作,似清朝内府之造办处。由于宋朝无此机构,由此断定张瑀为金代宫廷人物画家。此图题签“宋人文姬归汉图”,系清高宗乾隆所书,画面近中处有乾隆题诗一首。
此图笔法简练劲拔,衣带飘忽。画蔡文姬及侍从等十余人骑马而行,有鹰、犬相随。另有一卷宫素然作《明妃出塞图》(即《金宫素然明妃出塞图》),藏于日本大阪美术馆,构图人物皆与此相似,究竟两画是何关系,专家还存较大争议。
金代著名画家张踽《文姬归汉图》局部之二
本幅上钤有明万厉皇帝“皇帝图书”、“宝玩之记”、“万厉之玺”等玺印。又有清梁清标及乾隆等清内府诸鉴藏印。曾经明内府、清梁清标、清内府收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蔡文姬为汉代蔡邕之女,汉末战乱中被掳至匈奴,居十二年。后曹操念其父无后,以金璧相赎归汉。《胡笳十八拍》相传为她所作。历代画“文姬归汉”的画家不少,多有象征,且以《胡笳十八拍》取意,分段描绘。
金代著名画家张踽《文姬归汉图》局部之三
张瑀的画则不以为然,整幅取势,略去背景,用飞扬的线条极有韵致地画出风沙弥漫的漠北大地上,一队迎风行进的人马。全卷共画12人,前有胡服官员执旗骑马开道,手中旌旗被大风吹拂后仰,马后跟随一匹小马驹,随后是头戴貂冠、身着华丽胡装、骑着骏马的蔡文姬,马前有两名马夫挽缰,随后有一队人马为护送的各级官员,最后一人执马扬鞭断后追赶,右手中还有一只猎鹰,马下并有一只猎犬随行。
画面上沙尘迷漫,人骑错落有致,互相呼应,神情逼真,塞北风光尽现纸上。画面气势开合起伏,高低错落,以实景和虚景相构和的方式展现主题。人马是直观的、实在的,风沙是联想的、虚幻的。通过实在之物的品味,展开广大的联想空间,是中国画构图的奥妙所在。画面的动感很强,细看的地方很多,人物的衣着、动态、表情都很符合人物的身份。
金代著名画家张踽《文姬归汉图》局部之四
张瑀有着深邃的艺术造诣。其绘画技法特点是先用墨笔描绘,然后略敷淡彩,与相传唐代伟大画家吴道子的落笔雄劲丽敷彩简淡“轻拂丹青”的“吴装”一脉相承,又承继了唐代画马名手韩干,宋代杰出的绘画大师李公麟的优良传统。作者深得李公麟白描画法的精髓,而又能加以变通。
如果不注意色彩的话,画家的笔墨功夫很像是一幅精彩的白描画,其用笔雄健刚劲、挺拔流畅、精炼活泼、富于变化。笔势连绵不断,运笔如行云流水。整个画面无一笔疏忽,那怕是貂冠狐裘上的细如蛛丝的根根针毛,亦见笔力,一丝不苟。所画无论是人物、座骑,还是其他各种道具,无不形神兼备。如画骏马,笔墨并不多,却把马鬃那种蓬松摆动,马腿那种有力奔腾,表现得非常逼真。对于人物衣带系结关系、装饰花纹,也精心描画,交待得清清楚楚,笔简而意足。画家的创作态度,相当严肃认真,在运用线描来表现物象的神情意态和质感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
画家把整个画面布置得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相互呼应。小马驹、海东青(猎鹰)、猎犬的出现,既突出了主题,又增加了画面的气韵,使画卷更增添声色,说明画家精通历史,熟悉生活,特别是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包括人们的衣着、发式、用具、坐骑的鞍鞯装饰等等,无不谙熟。画家把这些细节非常自然地再现在画面上,使整个画面既有历史真实感,又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文姬归汉图》不愧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名作,为研究金代绘画艺术的优秀传统提供了极好的标本。
金代著名画家张瑀《明妃出塞图》赏析
金代著名画家张瑀《明妃出塞图》日本大阪美术馆藏。
《文姬归汉图》卷描绘东汉末年蔡邕之女文姬从匈奴归汉行旅在漠北大风沙中之情状。全卷共画12人,前有胡服官员执旗骑马引道,中间是头戴貂冠、身着华丽胡装、骑着骏马的蔡文姬,马前有两人挽缰,后面还有护送的官员,并有小驹一匹、猎犬一只、鹰相随。
张瑀《文姬归汉图》中人物具体形态刻画也无不围绕对风的表现。卷首扛旗的旗手,头戴皮帽,缩颈蜷身,以袖掩面,只露出一双眼睛往一起聚集,呈半张状态。在风沙吹来的状态下,人的眼睛为防止风沙吹入,会自然觑成一条缝。
眼睛这一形态和身体动势的组合,十分传神。这也可以看出作者北方生活的长期经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文姬归汉图》中密集的七骑组合中,七人神态姿势各异,表现出的心境也是不同的。造型势态的巧妙运用对“传神”至关重要,从细节刻画到整体布局都可以看出作者对势态的强化意识。画面上身着红衣的胡人官员,面貌异域特征明显,长长的胡须拉长了面部的基本形,老者眉头紧锁,眼角、眉角、嘴角下压,神情忧郁。整个队伍中只有他的马因缰绳后拽而欲前又止,一个前蹄悬在半空,给人一种迟疑之感。老者的势态让观者感到他对这一事件未来走向的不安。
张瑀《文姬归汉图》整体表现的是朔风的凌厉感,这是现实的苦寒的风,不同于传统中潇洒飞动和理想风神的形态。张瑀的用线体现了对汉绘画传统的吸收和变化,既有吴道子的风动之感,又有着李公麟线描的丝丝相扣、平和秀逸之意。线条起伏与形体关系结合紧密,而展现出的是强烈真实的塞北朔风。
《文姬归汉图》对传统人马行进图式和绘画语言有着高质量的承续。但东晋以来精丽儒雅一派的画风不能满足表达需要,画家根据所绘题材及北方少数民族的特有生活体验,对图式和语言进行推进。《文姬归汉图》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顾恺之、张萱、李公麟人马画的范式,也未被宫廷画的趣味羁绊。画家艺术探索的真诚与开放有力地克服了图式形成过程中的程式化倾向,而能溢出“规范”,开辟了淳朴强悍的人马画画风。
后端上方款署:“祗应司张□画”。“张”字下那个字,由于字小而又漫漶不清,实难确认。据郭沫若考证,认定为“瑀”字,按《金史》所载,“祗应司”为金代设置的内府机构,故可认定此图为金人所作,并从郭说,为金代画家张瑀的传世作品。关于此图的内容,或说为:“昭君出塞”。
本幅上钤有明万厉皇帝“皇帝图书”、“宝玩之记”、“万厉之玺”等玺印。又有清梁清标及乾隆等清内府诸鉴藏印。曾经明内府、清梁清标、清内府收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金代,虽然战火不断,但是其绘画艺术却并没有中断。金代书画多传承宋、辽时期的艺术风格,而且还有所发展,如金代设立了画院,以供收藏历代的书画作品。
晨报学记团 |《慕夏》作品展5日倒计时,她们的美值得亲眼见证
“艺术在人类的精神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它通过和谐与美,将人类精神升华至最高的道德层面。”
——阿尔丰斯·慕夏
也许你没有听说过慕夏,也没有看过他的作品,但你在日本的浮世绘、当代动漫、塔罗牌,包括我们老上海的月份牌上,一定和他的艺术风格有过相遇,只是你不知道那些元素来自于100多年前的他。
阿尔丰斯·慕夏,捷克国家级艺术家,他的绘画作品风格独特,尤其是在女性的描画上。此外,他还在摄影、商业设计、珠宝设计甚至室内设计等各个领域都有所涉足。
今年,是中国与捷克建交70周年。慕夏基金会将230 余件慕夏作品首次带来中国,在上海的明珠美术馆展出。这是迄今最丰富的慕夏作品收藏展出,其中包括罕见的慕夏海报手稿、素描习作、史诗绘画、摄影作品、书籍设计等等。此次《慕夏》展将持续到7月21日闭幕,而据第一手消息,此次上海展出后有不少作品将休养生息,几年后才会再度在布拉格展出。
晨报学记团上周末应邀参观采访《慕夏》展,在明珠美术馆VIP导览员顾晏宁老师的讲解中,观赏了“海报艺术王子”的繁盛世界。一起去看小记者们发回的报道吧!
盛夏里,带你走进慕夏的繁盛世界晨报小记者 尤奕涵
(福山正达外国语小学 三升四)
在一个洒满银色星星的拱门下,站着一位穿白色长袍的少女。她金色的长发上,插着一朵美丽的白茶花,她的脚下也有一株盛放的白茶花。她的侧脸很美,眼睛却微微闭上,表情像是在哭泣……说到这里,你应该已经猜到了——这是名著《茶花女》的海报,是捷克国宝级艺术家——阿尔丰斯·慕夏的代表作之一。
图/明珠美术馆供图
7月14日是慕夏逝世八十周年纪念日,我们晨报学记团在明珠美术馆的VIP导览员顾晏宁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海报艺术王子”慕夏的繁盛世界。
晏老师说,星光象征着阿尔芒给茶花女带来的希望,但拱门上面还有被荆棘所缠绕的两个心脏,象征着茶花女被伤害的结局。慕夏的画,人物线条柔美,细节精致。但在唯美的画面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这正是慕夏创作的海报的独到之处,有鲜明的慕夏特色。
这次在上海展出的慕夏作品中,除了剧院海报系列,还有著名的《四季》也让人印象深刻:天真纯洁的《春》,风情万种的《夏》,硕果累累的《秋》和冰若冰霜的《冬》。参展的灯具《远方的公主》也很精美,公主的头上插了两朵花,花蕊就是灯座,设计很巧妙。
但最打动我的还是他设计的巧克力海报:画面中有三个人,妈妈慈爱地微笑着看向孩子们,她手里端着三杯热巧克力饮料,冒着浓浓的香气。两个孩子伸出手,迫不及待地争着要喝巧克力,地板下面也铺满了这个牌子巧克力。连尝过各种现代巧克力的我都看得流口水了,好想喝一杯画中的巧克力,更别说当时的那些人们了。由此可见,慕夏很善于通过人物表现主题、传递情感,他让一杯巧克力散发出浓浓的母爱。
正如慕夏所说:艺术在人类的精神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它通过和谐与美,将人类的精神,升华至更高的道德层面。虽然慕夏已经逝世八十年了,他在上海的作品展也即将落幕,但我会一直记得慕夏带给我的精致之美。
这位小记者通过几次的采访写作练习,文章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文章的开头,就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画作的特写,然后简单交待下时间地点,再切回到这幅画,非常自然,改变了以往常规的某年某月我参加了某某活动的开头。之后选取了几幅有特色的作品进行介绍。尤其是对孩子来说,巧克力是抵挡不住的诱惑,因此巧克力海报的介绍透着孩子的童趣与心思。整篇文章结构清晰,内容紧凑,非常好。
初识慕夏晨报小记者 俞悦尔
(桃李园实验学校 五升六)
今年,是中国与捷克建交70周年。捷克著名艺术家慕夏作品回顾展正在明珠美术馆举行。这次展出是中捷建交70周年的一场重要文化交流活动,展出作品230余件。7月14日,跟随明珠美术馆顾晏宁老师的导览讲解,晨报小记者走近慕夏,初识慕夏。
慕夏1860年出生于摩拉维亚南部小镇伊万契采,自幼热爱绘画。15岁时,受捷克画家乌拉夫所画壁画影响,慕夏决定成为一名专业画家。他曾参与业余戏剧表演,为杂志画插图,靠绘制肖像谋生……这一切都为他之后设计创作海报打下坚实的基础。
1894年12月,慕夏为法国知名女演员莎拉·伯恩哈特主演的《吉丝梦坦》设计首张海报。这张海报令他在巴黎一举成名。此后,他以“慕夏式风格”创作了许多海报,那和谐的构图、灵活的形式、有机的线条、柔和的色彩,使他成为当时刚刚兴起的装饰风格“新艺术运动”领军人物。
慕夏喜欢拟人画,喜欢通过人来突出物。这样独特的画法将观众的眼和心牢牢抓住。慕夏极其爱画女性。他在她们的衣带上画各种各样美丽的花朵,他将她们的身姿画得袅袅婷婷,他把她们的眼睛画得像湖水一样波光潋滟。而这些女性身后的背景,慕夏也做了别出心裁的设计,每一幅都不一样,分别衬托出他想要表达的主题。在女性身后多有那象征神灵的圆形装饰,也许慕夏认为那些美丽的女性也正像一个个神灵吧!
慕夏40多岁后,画风有了较大转变。他更加崇尚简洁,很少再画那些圆形装饰。他开始从另一个视角观察事物,开始由注重人物外在改为更注重其内在,并且通过衣服褶皱、脸部五官等细节处理将人物画得更细致。经济状况的改善让他能更好地按自己心中所想主题去创作作品。
艺术总是相通的。在绘画同时,慕夏涉足多个艺术领域,他为爱人设计金银首饰,他向朋友罗丹学习雕塑,他还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想法拍摄下许多照片。
慕夏也是哲学家,艺术成为传播其哲学理念的工具。在慕夏眼中,理性、智慧和爱是人性最为关键的三个属性,这在他晚年未完成的作品《三个时代》三联画习作,即《理性的时代》《智慧的时代》《爱的时代》中可见一斑,他相信只有三者和谐,才能推动人类的进步。而他也看重智慧的力量,正如他所说:“智慧确信,由她带领的旅程才能给人类以美德和幸福。在这个旅程中……智慧照亮自己的道路,并用自身光芒为漂泊者提供指引。”
观《慕夏》展,初识慕夏,感受艺术之美,启迪思考未来。
对于不了解慕夏的我来说,真的是通过此篇文章初识慕夏,感谢小记者如此认真的聆听和记录,以及细致的描写,带我们认识了这位捷克艺术家。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再琢磨下,老师个人觉得可以不要。
慕夏笔下的四季女神晨报小记者 魏瑀宸
(浦东御桥小学 三升四)
哇,真漂亮,这是慕夏的画作呀!对了,今天我们新闻晨报小记者来到明珠美术馆,参观阿尔丰斯·慕夏的作品展。讲解的老师说,慕夏最喜欢画的是女性和自然,所以本次画展两百多幅作品中,只有三幅是男性形象。
观展的过程中,有一排四幅的画作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这是四位女性的身影,她们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天,娇柔女孩子身后鸟语花香,满树的繁花展示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夏天,背景是蔚蓝的天空,女孩深红色的头发代表了骄阳似火;秋季来临,黄褐色的暮色天空里,满头菊花装饰的女孩慵懒地靠着淡色的树桩;到了冬季,鹅毛大雪中的树林里,一身淡绿衣的女孩又代表了向往春天的希望。我看入迷了,站在人流之中停步不前,遐想联翩。
图/明珠美术馆供图
讲解老师的声音把我拉了回来。我们来到下一幅巨幅画作前,这幅画上是两个像花神的人,一个全身素白,像是在遐想,另一个女孩穿着东欧的民族服饰,戴着洁白的花环,背景是大片白色的百合花。老师说,这幅画是用了鸡蛋液和油画颜料混合在一起画成的,所以画面特别流畅。哇,画家的想法真是特别,以后我画画也要试试不同材料混合,看看能有什么特别的效果。
这次慕夏作品在中国是首展,展览结束后,这些艺术品就要被运回布拉格的慕夏艺术馆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这次参观,想想那些美丽细腻的色彩,我真想以后去布拉格再看一次。
同样的展览,同样的老师讲解,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记忆。这位小记者带给我们的信息和描写与第一篇文章相比,有重叠之处,但又有不同,比如都说到了《四季》,但描写更加细腻。另外在介绍画作时还介绍了画家独特的画法,老师认为这是一个学画画的孩子会注意的细节,所以也是你自己独特的点。
我的新偶像——捷克国宝级艺术家慕夏晨报小记者 王熙瑗
(闵行区实验小学 四升五)
七月里一直阴雨绵绵,今天太阳公公终于露出了笑脸,更开心的是,我要跟随晨报学记团去探访慕夏经典作品回顾展”。慕夏是谁?他长什么样?为什么说他是捷克国宝级艺术家呢?
走进明珠美术馆,我一眼就看见了阿尔丰斯·慕夏的巨幅黑白照片,他穿着民族服装,有一头蓬松的头发和一脸浓密的络腮胡子,两只深邃的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远方。明珠美术馆导览老师顾晏宁老师介绍,此次“慕夏”展,共展出230多件作品,除了久负盛名的海报外,还有珠宝设计、装饰品、展馆设计等杰作,更有许多素描手稿、摄影等,这样种类丰富的慕夏展来到中国还是第一次。
紧接着,顾老师带领我们从巴黎的波希米亚人、肖像画艺术家、国际艺术家、神秘主义者、爱国者、哲学家艺术家等六个部分了解了慕夏的艺术作品和他的人生轨迹。
观展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慕夏的三种“爱”。第一种是慕夏对家人的“喜爱”。在展览开始部分,顾老师特意提醒我们看两件珠宝设计。玻璃柜里静静地躺着两条项链,色彩鲜艳、设计精巧,这是慕夏给家人设计的,右边一条的吊坠上是他3岁的孩子的头像,小孩的头像栩栩如生,让人心生爱怜。在展览的其他作品中,也有许多他的家人的影子。
第二种是他对艺术的“钟爱”。我仔细地观看他的一幅幅作品,发现他非常重视绘画细节,一朵花、一片叶都是经过精心设计且独具风格的。此外,他还擅长雕塑、摄影等,这种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令人佩服。
第三种是他对祖国的“热爱”。顾老师介绍说,慕夏不仅仅是一位装饰艺术家,他还有着一颗爱国之心。在展览的第五部分,虽然我们未能看到他创作的《斯拉夫史诗》20幅纪念碑式的历史画作的实物,但从大量的设计手稿和照片中可以窥见他付出的心血。
导览结束后是采访环节,我第一个提问:“为什么要把慕夏展带来中国呢?”顾老师回答说,慕夏是一位广为人知又鲜为人知的艺术家,广为人知是因为他风格鲜明的海报享誉世界,而他的内心世界和珍贵的手稿却是鲜为人知的。今年是中国与捷克建交70周年,所以把慕夏这位捷克国宝级艺术家介绍给中国的观众。
小记者把题目定在“我的新偶像”,那么文章就有别于其他文章的记事,而是记人。好在,小记者牢牢地抓了这一点,唯一一个描写了慕夏的容貌,也没有去一一介绍画作,而是写了慕夏的三种爱,由此让文章有了独特之处。老师把原文中的第三段调整到了最后一段,作为结尾,感觉更加合适。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晨报小记者 向朗
(上海市长宁实验小学 四升五)
乘坐着巨型漏斗式电梯到商场8楼,我终于来到了今天晨报学记团的采访目的地——《慕夏》艺术展。慕夏,顾名思义难道是“思慕夏天”吗?
听了导览顾老师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慕夏是本次展览主人公的名字,也是捷克国宝级的艺术家。今年是中国和捷克建交70周年庆,因此主办方挑选上海明珠美术馆举办了这场国内最大规模的慕夏作品展。这次参展的作品除了艺术家设计的海报,珠宝首饰、室内设计和服装设计照片,还有不少珍贵的手稿。一共有200多件展品,其中很多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哇!原来是这么难得的一次艺术展,真是不虚此行啊。
跟随顾老师的讲解,我仔细欣赏着艺术家最著名的海报作品系列“春夏秋冬”,这些绘画的风格,和以前妈妈带我看过的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很不相同。他的画幅采用了等身高度,由于当时没有这么长的印刷纸,所以都是用两张纸拼接而成的。画中女子手捧鲜花,衣饰的颜色十分柔和绚丽,温柔妩媚的脸庞就像手中的花儿一样美。听妈妈说,这种色彩和线条的处理方式是典型的洛可可风格,运用在商业设计上,突显出了捷克斯拉夫民族的艺术特点。
顾老师介绍说,慕夏还是一位世界级的艺术大师,他独创的这种艺术设计风格,对其他国家的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日本的浮世绘、当代动漫、塔罗牌中都有着慕夏的作品元素。一位随行的小记者爸爸问到,老上海的月份牌是不是也有点类似的风格?顾老师点点头说:“对的,我们还专门组织了一次慕夏海报与老上海月份牌的比较讲座呢。”
果真应了那句名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这篇短文,又告诉了我们此展的一个看点。也许我们此前不了解甚至没听说过慕夏,但我们可以从中去找寻熟悉的部分。
艺术上的不朽之史——阿尔丰斯·慕夏晨报小记者 华漪朵
(宝山区实验小学 三升四)
7月14日,我和晨报小记者团的小伙伴们参观了在明珠美术馆举行的中国与捷克建交70周年大展《慕夏》,让本来就喜欢画画的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呢!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极其精美的海报。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这是慕夏在年仅十几岁时创作的海报,这可只比我大几岁而已,就能在绘画界崭露头角,太佩服了!在赏识他的爱德华公爵的帮助下,他开始为一些书籍绘画插图。在1994年,他创作了《吉斯梦坦》的宣传海报,绘画中生动的细节让他一举成名。1996年,他创作出了《四季》系列,《春》给人一种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感觉,《夏》则是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秋》画面静美,落叶飘扬;《冬》一尘不染、银装素裹。和谐的色彩,让人感到十分舒适。
慕夏的作品很有辨识度,充满了优美的线条、柔和的色彩以及华丽的装饰图案。他设计的小摆件,如茶具、烟盒、糖果盒子,都精致极了,充满着浓浓的古典风格,每一件我都好想拥有。
当慕夏更会细微地观察他人的内心世界时,他创作出了冷色调作品《月亮和星星》,给人一种安宁的感觉。另一幅著名的作品《遐想》则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少女仿佛在盼望什么的样子,连眼神也刻画得细致入微。
从1911年到1926年,慕夏花费15年时间创作一系列巨作《斯拉夫史诗》,描写了斯拉夫民族漫长历史中的20个重要瞬间,借此抒发乡愁,更画出了他对家乡——捷克民族未来的无限憧憬。
作为对人民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画家,慕夏不幸成为了战争中第一批被捕的知识分子。而此时,他还有未完成的封山之作——《三个时代》(即《理性的时代》、《智慧的时代》、《爱的时代》)。这震撼的半成品,成为了慕夏逝世前留给世人的遗憾。
其实,这位杰出的艺术家年少时曾被人拒绝——“请选择另一个职业”,但他并不因这小小的挫折轻易放弃他的梦想,而是越挫越勇,在每一幅画作上都精益求精,他的这种“小蜗牛”般不断攀登的精神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这位小记者很认真地听了讲解,又很仔细地欣赏了作品,所以在介绍每一幅作品时,都有自己的真实感受:佩服,觉得舒服,很想拥有……最后还有令人无法忘怀的精神。
在那么多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两个作品是《百合圣母》和《远方的公主灯具》,远方的公主灯具的设计很特别,那两朵百合花上面还能装灯泡,多有艺术感呀!我也喜欢《百合圣母》,圣母拿着一个花环,代表了纯洁的百合花围绕着圣母,坐着的小女孩手上拿着象征记忆的常青藤,非常有意境。
——晨报小记者 张瀚森(求知小学)
我很快地在众多展品中找出了我心中的重点。美丽的女性形象、流动般的植物花纹、这些元素组成了这张华美的香水海报。仿佛让你拥抱阳光,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并闻到了空气中若隐若现的香味。
——晨报小记者 辛飞飞(明珠小学)
——晨报小记者 金伊涵(徐汇区华泾小学)
活动带教:张骞 于阿振
文字点评:张智丽 张骞
摄影:于阿振
特别鸣谢:明珠美术馆
注:本文图文系晨报学记团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侵权必究。
未来可期!浙江小花张瑀渊在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上收获两银两铜
3月28日
2022年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
第4日赛程结束
包括在国家集训队在内的
浙江籍队员共获3金6银4铜
在27日举行的
成年个人全能比赛上
浙江队所获银牌由亚运备战选手张瑀渊摘得
次日
又在成年个人单项棒操和带操上
分别斩获1银1铜
“对这个成绩比较满意,一项比一项完成得好。”张瑀渊的带训教练蒋颖妍告诉记者,相比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个人全能季军、山西名将赵雅婷而言,年纪较小的张瑀渊在成熟度、临场发挥方面稍显稚嫩,但依然值得关注,“目前她已经通过选拔,争取到了艺术体操世界杯系列赛阿塞拜疆站的参赛资格,4月将跟随国家队出征,这也将是她的世界舞台首秀。”
蒋颖妍表示,张瑀渊作为亚运会备战选手,接下来的每一场比赛都至关重要,关乎她最终能否在“家门口”站上亚运舞台,“她很有潜力,只是缺乏经验,接下来我们会在技术和难度上加以提高,稳定性上持续加强,增加成功率,相信她还是有机会的。继续努力,路还长。”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巴黎奥运周期,成年集体的竞赛项目发生改变,各队在比赛中要完成5圈和3带2球两套动作。另外,根据竞赛规则,国家集训队成绩与省队成绩并行比较,单列计算。最终,我省选手王澜静和汤祖儿助力国家集训队共收获3金3银。
本报记者:洪漩
金代时期著名书画家张瑀《文姬归汉图》传世经典绘画艺术赏析
金代时期著名书画家张瑀《文姬归汉图》传世经典绘画艺术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东晋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金为女真族,在我国黑龙江、长白山一带。建于哈尔滨市阿城区。自乌蒙乃起开始强盛。至宋徽宗时,完颜阿骨打为王,更加强大,打败契丹。1115年,阿骨打称帝,定国号金,灭辽。1127年,攻入汴梁,虏徽、钦二帝,宋南渡,北中国大部分地区即为金人统治。金自立至亡,经历近120年。这个由渔猎为生的女真人所建立的王朝,在蒙古与宋朝的对峙中治世119年,最终殆亡于宋蒙的合谋,没入荒烟,遭人遗忘。
女真贵族在吸收汉文化方面做出了极大努力。金主完颜亮、完颜允恭和皇族完颜璹、等皆以能诗擅画著称,都是金代皇族和帝王画家。
完颜亮本名迪古乃,字元功,喜延接儒生,为人“英锐有大志”。中国历史上最为荒淫残暴的帝王之一,但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
金显宗(1146—1185)女真名完颜胡土瓦,是金世宗完颜雍第二子,好文学,工诗善画,尤工画人、马及墨竹。
完颜璹在正大初年(1224)封密国公,与金代著名文人赵秉文、杨云翼、雷渊、元好问、李汾、王飞伯等交往。亦善北宋文同等开创的文人墨竹画,家中所藏书画极多。宣宗完颜珣南迁时,他把所有的书画都带到汴梁,可见他对中原文化的喜爱。可惜上述诸人皆无作品流传下来。
12世纪的金代疆域
金代也似宋和辽,在“秘书监”下设有书画局。局内有“直长一员,正八品,掌御用书画扎纸。都监,正九品,二员”。又在少府监下设“图画署”“掌图画镂金匠”。由于金代贵族更重视歌舞和手工艺品,所以也更重视装饰性绘画,即使在“裁造署”内,也“有绘画之事”,从这个角度讲,金代上层对绘画似乎更为重视。
金代宫廷内除本族画家外,更多地吸收了北宋画家及民间艺人。靖康之变,汴京被金兵洗劫,一部分画家被掳北去,宫廷藏画也多归金人所有,这对金代绘画的发展以相当大的影响。金代绘画的代表人物有王庭筠、武元直、王逵、杨邦基、张□、杨微、赵霖、宫素然等。他们的绘画,已不再是辽代绘画狩猎、放牧、军中征战等少数民族特征异常明显的题材,以及表现北方地域特征的草原和大漠风光,而是“幽竹枯槎”、“渔樵对话”、“山居老闲”等中原山水画尤其是文人画中常见题材和构图方式,可见金代贵族的汉化比辽代更进了一步。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大金国著名画家张瑀主要绘画作品
张瑀,金代画家,生平,生卒年都不详,画史无传。传世书画有《文姬归汉图》,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金代著名画家张踽《文姬归汉图》赏析
金代著名画家张踽《文姬归汉图》绢本,设色,纵29cm,横129cm 吉林省博物馆藏。
此卷画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之女文姬归汉的故事。重点突出归汉的行旅场面,不加配景。人骑疏密错落,互相呼应,真切描绘出长途跋涉的气氛和朔风凛冽的塞外环境,并以众人护面避风之态与文姬挺立的身躯与坚定的面容相对比,衬托出她急切的心理状态和坚强的性格。笔墨遒劲简练,富于变化,有吴道子遗风。设色浅淡丰富,典雅和谐,被学界认为是“稀世珍宝”。
金代著名画家张踽《文姬归汉图》局部之一
卷题“宋人文姬归汉图”,卷后左上款署:“祗应司张□画”,“张”下一字漶漫不晰,郭沫若释为“瑀”字。据考证,“祗应司”为金章宗泰和元年(1201年)设置,系内府机构,掌给宫中诸色工作,似清朝内府之造办处。由于宋朝无此机构,由此断定张瑀为金代宫廷人物画家。此图题签“宋人文姬归汉图”,系清高宗乾隆所书,画面近中处有乾隆题诗一首。
此图笔法简练劲拔,衣带飘忽。画蔡文姬及侍从等十余人骑马而行,有鹰、犬相随。另有一卷宫素然作《明妃出塞图》(即《金宫素然明妃出塞图》),藏于日本大阪美术馆,构图人物皆与此相似,究竟两画是何关系,专家还存较大争议。
金代著名画家张踽《文姬归汉图》局部之二
本幅上钤有明万厉皇帝“皇帝图书”、“宝玩之记”、“万厉之玺”等玺印。又有清梁清标及乾隆等清内府诸鉴藏印。曾经明内府、清梁清标、清内府收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蔡文姬为汉代蔡邕之女,汉末战乱中被掳至匈奴,居十二年。后曹操念其父无后,以金璧相赎归汉。《胡笳十八拍》相传为她所作。历代画“文姬归汉”的画家不少,多有象征,且以《胡笳十八拍》取意,分段描绘。
金代著名画家张踽《文姬归汉图》局部之三
张瑀的画则不以为然,整幅取势,略去背景,用飞扬的线条极有韵致地画出风沙弥漫的漠北大地上,一队迎风行进的人马。全卷共画12人,前有胡服官员执旗骑马开道,手中旌旗被大风吹拂后仰,马后跟随一匹小马驹,随后是头戴貂冠、身着华丽胡装、骑着骏马的蔡文姬,马前有两名马夫挽缰,随后有一队人马为护送的各级官员,最后一人执马扬鞭断后追赶,右手中还有一只猎鹰,马下并有一只猎犬随行。
画面上沙尘迷漫,人骑错落有致,互相呼应,神情逼真,塞北风光尽现纸上。画面气势开合起伏,高低错落,以实景和虚景相构和的方式展现主题。人马是直观的、实在的,风沙是联想的、虚幻的。通过实在之物的品味,展开广大的联想空间,是中国画构图的奥妙所在。画面的动感很强,细看的地方很多,人物的衣着、动态、表情都很符合人物的身份。
金代著名画家张踽《文姬归汉图》局部之四
张瑀有着深邃的艺术造诣。其绘画技法特点是先用墨笔描绘,然后略敷淡彩,与相传唐代伟大画家吴道子的落笔雄劲丽敷彩简淡“轻拂丹青”的“吴装”一脉相承,又承继了唐代画马名手韩干,宋代杰出的绘画大师李公麟的优良传统。作者深得李公麟白描画法的精髓,而又能加以变通。
如果不注意色彩的话,画家的笔墨功夫很像是一幅精彩的白描画,其用笔雄健刚劲、挺拔流畅、精炼活泼、富于变化。笔势连绵不断,运笔如行云流水。整个画面无一笔疏忽,那怕是貂冠狐裘上的细如蛛丝的根根针毛,亦见笔力,一丝不苟。所画无论是人物、座骑,还是其他各种道具,无不形神兼备。如画骏马,笔墨并不多,却把马鬃那种蓬松摆动,马腿那种有力奔腾,表现得非常逼真。对于人物衣带系结关系、装饰花纹,也精心描画,交待得清清楚楚,笔简而意足。画家的创作态度,相当严肃认真,在运用线描来表现物象的神情意态和质感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
画家把整个画面布置得错落有致,疏密得当,相互呼应。小马驹、海东青(猎鹰)、猎犬的出现,既突出了主题,又增加了画面的气韵,使画卷更增添声色,说明画家精通历史,熟悉生活,特别是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包括人们的衣着、发式、用具、坐骑的鞍鞯装饰等等,无不谙熟。画家把这些细节非常自然地再现在画面上,使整个画面既有历史真实感,又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文姬归汉图》不愧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名作,为研究金代绘画艺术的优秀传统提供了极好的标本。
金代著名画家张瑀《明妃出塞图》赏析
金代著名画家张瑀《明妃出塞图》日本大阪美术馆藏。
《文姬归汉图》卷描绘东汉末年蔡邕之女文姬从匈奴归汉行旅在漠北大风沙中之情状。全卷共画12人,前有胡服官员执旗骑马引道,中间是头戴貂冠、身着华丽胡装、骑着骏马的蔡文姬,马前有两人挽缰,后面还有护送的官员,并有小驹一匹、猎犬一只、鹰相随。
张瑀《文姬归汉图》中人物具体形态刻画也无不围绕对风的表现。卷首扛旗的旗手,头戴皮帽,缩颈蜷身,以袖掩面,只露出一双眼睛往一起聚集,呈半张状态。在风沙吹来的状态下,人的眼睛为防止风沙吹入,会自然觑成一条缝。
眼睛这一形态和身体动势的组合,十分传神。这也可以看出作者北方生活的长期经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文姬归汉图》中密集的七骑组合中,七人神态姿势各异,表现出的心境也是不同的。造型势态的巧妙运用对“传神”至关重要,从细节刻画到整体布局都可以看出作者对势态的强化意识。画面上身着红衣的胡人官员,面貌异域特征明显,长长的胡须拉长了面部的基本形,老者眉头紧锁,眼角、眉角、嘴角下压,神情忧郁。整个队伍中只有他的马因缰绳后拽而欲前又止,一个前蹄悬在半空,给人一种迟疑之感。老者的势态让观者感到他对这一事件未来走向的不安。
张瑀《文姬归汉图》整体表现的是朔风的凌厉感,这是现实的苦寒的风,不同于传统中潇洒飞动和理想风神的形态。张瑀的用线体现了对汉绘画传统的吸收和变化,既有吴道子的风动之感,又有着李公麟线描的丝丝相扣、平和秀逸之意。线条起伏与形体关系结合紧密,而展现出的是强烈真实的塞北朔风。
《文姬归汉图》对传统人马行进图式和绘画语言有着高质量的承续。但东晋以来精丽儒雅一派的画风不能满足表达需要,画家根据所绘题材及北方少数民族的特有生活体验,对图式和语言进行推进。《文姬归汉图》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顾恺之、张萱、李公麟人马画的范式,也未被宫廷画的趣味羁绊。画家艺术探索的真诚与开放有力地克服了图式形成过程中的程式化倾向,而能溢出“规范”,开辟了淳朴强悍的人马画画风。
后端上方款署:“祗应司张□画”。“张”字下那个字,由于字小而又漫漶不清,实难确认。据郭沫若考证,认定为“瑀”字,按《金史》所载,“祗应司”为金代设置的内府机构,故可认定此图为金人所作,并从郭说,为金代画家张瑀的传世作品。关于此图的内容,或说为:“昭君出塞”。
本幅上钤有明万厉皇帝“皇帝图书”、“宝玩之记”、“万厉之玺”等玺印。又有清梁清标及乾隆等清内府诸鉴藏印。曾经明内府、清梁清标、清内府收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金代,虽然战火不断,但是其绘画艺术却并没有中断。金代书画多传承宋、辽时期的艺术风格,而且还有所发展,如金代设立了画院,以供收藏历代的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