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传统建房:门楼靠左别靠右,堂屋靠前别靠后,这是什么讲究?
农村传统建房,庭院的大门和堂屋是最讲究的地方,院门开在哪个方向,堂屋放在正房的什么位置,在过去的民居中都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农村传统建房俗语所说的“门楼靠左别靠右,堂屋靠前别靠后”,充分体现了这一传统特色。
1、为什么说“门楼靠左别靠右”?一、过去农村的门楼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句话,这里得介绍一下我国乡村的门楼。
门楼,在乡村俗称为大门。这种大门有很多种类,通常来说,大门的顶部结构和筑法类似房屋,大多为挑檐式建筑。有的大门造型均衡简洁、色调素净明雅,也有的大门造型复杂,飞檐翘角,雕梁画栋。
从式样来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独立式门楼,如牌坊式、亭塔式、廊桥(风雨桥)式等,这种门楼以独立的建筑单元的方式存在;另一种嵌入式门楼,如八字墙式门楼、牌楼式门楼、门罩式门楼、穿宇式等,与院墙或者房屋连成一体,是院墙或房屋的一部分。从建筑材料上来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木为材料,上盖青瓦,有多檐式的,也有多檐式的,有单门两架、三门四架等;第二种是砖木混合结构,类似木结构的样式;第三是以石头为材料,有单门式、三门式和五门式。
旧时,我国传统建筑中的门楼包括了民居宅院大门,但不一定是民居宅院大门,可分为分两大类,第一类是村庄民居类,第二类是官府、学堂、宗祠、寺庙、道观类。因为本文要解说的俗语中指的是第一类,即村庄民居类,本文只介绍第一类。
村庄民居类的门楼,从村庄传统建筑来看,通过笔者对多地现在保存完好的传统古村落的考察实例,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指村庄(自然村落)公共门楼。通常来说建在村庄(自然村落)出村总路口上,是一个村庄的标志性建筑,路口在哪里,门楼就建在哪里。这种门楼没有左右之分的参照物,是村庄出入的大门,可以为单一姓氏共有,也可以为多个姓氏共有。
第二种是家族支系门楼。通常来说,村里同族人中又分为多个支系,或者房族,群居在一起,这些支系或房族,在他们的总出路口上修建门楼,既有大房族的门楼,也有小房族的门楼。这种门楼为支系和房族的“门第冠带”,是支系和房族经济实力、社会地位的象征。此类门楼通常也是出路口在哪里,门楼就建在出路之口,也不存在左右之分。
第三种是民居宅院大门。俗语中的“门楼靠左别靠右”指的就是宅院大门,也是本文着重要讲的内容。
二、门楼靠左别靠右的意思
我国传统民居以坐北朝南的朝向为最佳,这种朝向又是以正屋(又称主屋、北房)为中心,即正屋的朝向既是房屋的朝向,也是院子的朝向。“左靠”和“右靠”,是以正屋为中轴,是相对正屋的朝向而言的。比如,坐北朝南的朝向的正屋,院子的楼门(大门)立门,就应该往正屋的左边,不能往正屋的右边。
这里不得不讲一下,古人借用四象来确定阴宅和阳宅的方位名称,即东青龙,西北虎,南朱雀,北玄武。按照坐北朝南的朝向的正屋、坟墓(古代坟墓的朝向也以坐北朝南为最佳朝向)朝向来说,就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后来,因为各地的地势千差万别,不管是阳宅也好,阴宅也好,各地乡村不一定按照坐北朝南的朝向的规则,来修建房房和葬坟,尤其是山区更是如此。虽然阴宅和阳宅的朝向不同了,但地理风水学中仍然套用四象之说,即不管阴宅和阳宅的朝向如何,在四象中都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如此,青龙就不一定是东方,白虎就不一定是西方,朱雀就不一定是南方,玄武就不一定是北方。
古代坐北朝南的民居宅院,对宅院大门的立门方向讲究“三吉方”,也就是东方、南方和东南方。这三个方位因为朝阳,在民间又称之为“向阳门”。古代有一首著名的春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据说这副对联出自宋代文人之手。如此可见,至少在宋代的时候,民间院子立大门时,院子大门要朝着早晨太阳升起的大致方位而立,也就是民间俗称的“三吉方”。
古代人认为,“三吉方”之中东南方又是最佳的方位,立于东南方的院子大门被称为“青龙门”。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东南处于上风之地,朝阳之地(冬季太阳升起的地方偏向东南),在此方立门寓意财源滚滚。事实上,这是古代人民希望每天都能迎着朝阳出门,有利于提振精神,对朝气蓬勃生活的一种美好向往。而民间所说的“三吉方”方位,正好位于坐北朝南正屋的左边,东南方更是如此。
那么为什么过去坐北朝南的民居,忌讳院子所立大门往右靠呢?过去坐北朝南的民居,通常在南方(正屋的正前方)、东南方、东方三个方位立大门,“右边”方位就不包括南方,剩下的也就只有西南和西方两个方位。关于民居在西南和西方两个方位立院子大门,在古代风水上,有多种多样的说法,概括起来就是损财伤人,在此方位立大门对家里来说不吉利。
事实上,西方和西南方是太阳落山的地方,每年日子长的时候,太阳落在西方,每年日子短的时候,太阳落在偏西南方,如果大门开在西方和西南方,让人联想到“日落西山”这种不好的感觉。再说,我国民间有“归西”之说,“归西”的意思是指人死的委婉说法,如果把大门立在西南或西方,出门时是向西行,回家时则是“西归”,人们认为不吉利,这自然也就形成了民间的禁忌。
然而,这只不过是坐北朝南房屋的一种说法而已,就像古代“四象”中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如果不是坐北朝南的房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未必就是东、西、南、北方位。同样的道理,“门楼靠左别靠右”之中的“左”,不一定是正屋的东方、东南方、南方,而“右”也不一定是正屋的西方和西南方。比如,坐东朝西的正屋,其左边就是南方和西南方,如果大门立在正屋前,为西方,立在左边,可能是南方,也可能是西南方。
也许有此地方的人认为,这种坐东朝西的正屋是不存在的,但是,在现实之中,一些丘陵地区和山区,人们要选择一块宅基地是非常不容易的,人们依据山势地理等各种因素建房,无法选择正屋东西南北的坐向和朝向。因此,各种朝向的正屋是存在的,甚至有一些山区村落,整个村落的正房的朝向都是坐东向西,或者坐南向北(在平原地区,人们认为这两种朝向的房屋的风水是最不好的)。比如,湖南临澧修梅镇凉水井村的林伯渠故居,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居民建筑,此故居就是坐东朝西,湖南韶山伟人故居则是坐南朝北。
由此可见,“门楼靠左别靠右”是我国古代传统民居院落大门的一种典型布局,是古代先民长期与大自然相处,总结出人与自然规律的关系,也就是说,人要顺应自然,并按自然规律办事,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后来,民间出现了多种玄奥之说,甚至附会了一些迷信说法,就不足为信了。
2、 为什么说“堂屋靠前别靠后”?堂屋是传统民居的核心空间,最庄重和神圣之所,通常设置在正屋的中间,又称客堂,有的地方则称为厅堂。
堂屋在我国不同农村,其功能性有所不同,有的地方是一家人起居活动、接待客人的地方,没有祭祖功能,一般另置一间房挂祖宗像和家谱,称为“香火堂”,只有到了过年时再拿出来挂在堂屋内,也有的地方不挂在堂屋内,就在“香火堂”祭祖。这些农村有“厅堂不挂先祖像”之说。
然而,这只是少数农村的地方性风俗,大部分地区的堂屋,被视为一家人的最神圣之地,尤其在长江流域以南的农村更为突出,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这些地方的堂屋功能。
一是在堂屋的中挂有祖宗牌位及神位。这些地方的堂屋除了祖宗牌位外,还可以挂先祖像,包括新近去世的老人遗像,这与一些地方不能挂先祖像的禁忌正好相反。除了逢年过节要敬祖外(必须上供品),通常来说,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要点香火敬祖(可以不上供品,只点香火)。因此,在很多农村,堂屋是个体家庭除宗祠外,最重要的祭祖的场所。
二是堂屋是结婚拜堂的场所。过去农村结婚最重要的仪式就是拜堂,这个仪式就在堂屋内举行。而新娘进门,除院子大门外,走进室内的第一道门就是堂屋门。
三是家里老人辞世后的停留场所。按过去农村风俗,当老人快不行了时,一般给老人“移床”,也就是把老人移到堂屋内归西。能够在堂屋内“归西”的老人,被认为是最有福气的老人。老人“归西”后,就停放在堂屋办丧事,直到出殡。有一些农村风俗,在外去世的老人,其遗体不允许进屋,要停放在外面,这里的“屋”就指堂屋。
四是堂屋为家庭举行重大礼仪的场所。比如庆寿、满月、分户、家庭会议、拜师等重要礼仪,通常都在堂屋内举行。
五是接待客人的场所。按照过去农村的传统风俗,客人到一户人家,最先被主人引进去的房间就是堂屋,如果客人自己进屋,也要先进堂屋,如果走进其它房屋间,比如厢房的房间,就会被视为不讲规矩。
过去,农村风俗,白天其它房间的门都可以关闭,上锁,但是,堂屋之门必须敞开。堂屋之门白天不能半掩,农村的说法是,只有在过了老人的人家,才摆放在堂屋内,怕见到天,才将堂屋门半掩起来。按照农村的传统,堂屋门通堂是夜晚关门,白天要开门。白天关闭堂屋门被视为不吉利,因为农村有“关门绝户”之说,这里的门就指堂屋门。同样是民居重要大门的院子大门,院子的大门白天可以关掉,也可以上锁。
上面讲清楚了堂屋门的功能和地方风俗,现在讲讲古代农村民居的构架与“堂屋靠前别靠后”的关系,相信读者朋友更好理解了。
在传统民居中的正屋,不管是木房屋还是砖木混合结构的房屋,通常来说为“三间四架”,这是过去农村民居正屋最普遍的构架形式。下面以传统的木房屋为例,包括一些砖木混合结构的房屋(内为木架结构,外为封火墙古民居)。
这类传统民居的正房构架,普遍采用“三间四架”,但其中有大宽有窄,宽敞的为“五柱七棋”(有的农村为“五柱八棋”),窄小的为“三柱五棋”。“三柱五棋”因空间太小,大多采用通间形式,也就是三间房,堂屋也是一间房,一般不分前间和后间。“五柱七棋”的房屋比较宽敞,因此,这类房屋的房间大多由三明三暗,或者三明两暗组成。
三明三暗,也就是“三间四架”的“三间”,每“间”分隔成前后两个小房间,前面的房间为“明间”,后面的房间为“暗间”,那么“三间”就可分为三个“明间”和三间“暗间”,共六间房子。中间的“一明一暗”,“明”为堂屋,在所有的房间中是最宽敞的,“暗”为堂房后面分隔出来的小房间。这种小房间,不同的地方,用途有别,房屋为二层楼的,一般用来做楼梯,有的地方用来做储藏室,有的地方则用来做厨房,有的地方做小卧室。
三明两暗,也就是“三间四架”的“三间”,位于两边的两间分隔成一明一暗两间房间,中间的做一间房间,即堂屋。前面的两间分隔出来的小房间和中间的堂屋为“明间”,后面的两间小房间为“暗间”。
传统“三间四架”的正屋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管隔开为几间房间,所有的房间的门都是开向堂屋,进入各房间,包括上到二楼,必须要通过堂屋,堂屋也就成为通向各个房间的枢纽地带。这一特点,在三面砌有封火墙的房屋更为明显,整个正屋就只有堂屋一道门。而木房则在房间开门上要稍自由一些,有些地方的木房,为了出入方便,既有开向堂屋的门,也有从房屋的侧面开门,但是,这些房间除堂屋门外,忌讳从房屋正面开门,此为民间所遵循的“一墙不开二门”的规矩。
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比如湖南农村,不管是木房子还是砖木混合结构的房子,位于中间堂屋前面的墙壁立面,从前檐柱退到金柱,使前面的墙壁立面成“凹”字形,当地人把这种正屋称为“蹬子屋”,以后专门著文介绍,这里就不多说。这样正屋正面的体墙立面就不成一个整体,也就不是一道墙壁上了,两边的“明间”就可以从前面开门,但这两个房间同样有门通向堂屋的门。
通过以上对农村传统民居中的堂屋功能,以及正屋构架的特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传统民居为什么“堂屋靠前别靠后”了。
总结起来就是,堂屋是农村家庭举行祭祀、重大礼仪、重大事情的场所,又是家庭起居生活空间,还是会客的场所,有一些人家还兼作餐厅等。堂屋作为一户人家最庄严神圣之地,拥有的地位是其它房间无法相比的,因此,只能“靠前”,不能置于后面。
现在农村民居大多为新式建筑,在建筑结构上与传统的堂屋差别较大,但是,不管建筑结构和屋房的样式怎么变化,大多数新式民居,都在一楼中间靠前的地方,保留了传统的堂屋模式,在新式堂屋之中神龛、祖先神位、中堂画以及中堂两侧配的对联、八仙桌等,一样都不少,只是与过去的堂屋相比,比过去更宽敞、明亮、漂亮,家庭举行的祭祀和重大礼仪依然在堂屋内举行。
至于在二楼以上的套间,设立的客厅、餐厅,与传统的堂屋相比,是另外一回事了,用途上有根本的区别,两者不能混淆。
门楼靠左不靠右,堂屋靠前不靠后,传统民居为何喜欢这样布局?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农村很多的传统民居,院子大门大多靠左,很少有靠右的;正屋的堂屋都是明间,几乎没有暗间。
现在农村自建房,大多数人家依然还采用这种传统布局。
这种现象,过去农家用一句俗语来概括就是:门楼靠左不靠右,堂屋靠前不靠后。
那么如何准确理解这句乡村俗语呢?
一、门楼靠左不靠右
门楼,又称有建有门楼的宅院大门,又称门楼大门。传统民居的宅院大门,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没有门楼的大门。过去,一些家境贫的人家,没有能力建围墙,更没有能力建门楼,只是用砌土砖、石头和篱笆为墙,以柴扉为大门。
另一种是有门楼的大门。有钱人家,用砖砌围墙,把大门修成顶部结构修建成类似房屋的门楼,主要有八字墙式门楼、牌楼式门楼、门罩式门楼。
过去,通过门楼是否讲究,可能看出一户人家贫富,这也就是旧时所谓的门第等次。
“门楼靠左不靠右”这句话中的门楼,指的就是民宅的大门,没有贫富之分。这句话是民间普遍存在的一种立大门的传统民居风俗,过去民间有这种讲究,现在民间自建宅院,特别是农村自建房依然有这种讲究。
1、门楼靠左的原因
门楼靠左还是靠右,是相对于正屋的中轴线而言的,也就是相对堂屋而言。
我国传统民居以坐北朝南为主,只要地理条件允许,大多选择坐北朝南,主要是为了得到阳光和藏风纳气。坐北朝南讲的是正屋,也称主屋,而宅院的朝向与正屋同向。
在历史长河中,人们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积累证明,坐北朝南的宅院,立大门以朝阳为好,又喜欢早晨和上午朝阳为好。
早晨和上午朝阳方位比较好的是东方、南方和东南方,这三个方位在民间被称为“三吉方”。又以东南方立大门为最佳方位,称之为“青龙门”。
东南方在一年之中,得到的阳光最充分,藏风纳气的效果也最佳。既避开了冬天寒冷的北风或西北风,又能得到春夏南风和东风的吹拂,有利宅院内空气流动。
坐北朝南的宅院的左前方正好是东南方,所谓立门靠左,一般来说指正屋东南方立大门。
2、门楼不靠右的原因
坐北朝南的宅院靠右,一般指正屋的右前方,也就是西南方位。传统民居的大门不立在西南方的原因,除了西南方不是“三吉方”及受其他一些民俗观念影响外,主要还是生活方面的原因。
西南方虽然也能得到的充分的阳光,也能藏风纳气,但是,除了西南方的阳光是下午的阳光,让人想起“日落西山”的民俗说法外,还因为夏天下午的阳光毒,晒到院子内就很热。
民居中,当西晒的房子,到了深夜热气还没有散去,热得让人难受。过去还没有空调的年代,到了夏天,人们都不喜欢住当西晒的卧室,就是怕热。
我国传统民居的坐北朝南是主流,只要是地理条件允许,建房的首选就是坐北朝南。但是,有一些地方受地理条件限制,只能依地形建房,比如山区就是如此。
山区建房选址比较困难,如果山民都按照坐北朝南方式建房,就没有多少合适的地方。由此,这些地方建房就不一定是坐北朝南,各种朝向都有。
然而,受坐北朝南传统方式的影响,不是坐北朝南的传统民居,也普遍采用了“门楼靠左不靠右”这种布局。
其中的原因是,古代天文学有四象之说,即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原来是用来表示东、西、北、南四个方位,称之为东青龙、西白虎、北玄武、南朱雀。
后来被应用到民居的方位名称。坐北朝南的民居就有了左青龙,右白虎,后玄武,前朱雀之说。左为东,右为西,后为北,前为南。
不是坐北朝南的传统民居,也是使了这种“四神山”的说法,同样是左青龙,右白虎,后玄武,前朱雀。但是,左不一定是东,右不一定是西,后不一定是北,前不一定是南。而在位于正屋的左前方的方位立大门,也被称为“青龙门”。
不过,传统民居对立大门的民俗,颇有讲究,还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来确定,“门楼靠左不靠右”的说法,只是针对立大门的一般情况而言,也有一些例外。
二、堂屋靠前不靠后
堂屋,地方不同,各地所指不同,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泛指正房,也称主屋,坐背朝南的正屋又称北屋。二是指正房居中的一间,如果是楼房,则是指正房居中位于一楼的明间,又称客堂、厅堂等。
“堂屋靠前不靠后”之中的堂屋,属于第二种说法,也就是指正房居中的一间。
封建王朝时期,朝廷对民居正屋的修建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普通百姓的正屋只能建三开间,即四架三间,砖木混合结构的正屋又称四排三间。
传统民居中的正屋的开间进深,有大有小,大的开间进深可以隔成前后两间房,前面一间房称明间,后一间房称暗间。小的开间进深为一间房,称为通间,即单间。
小开间的正屋,平房的中间那间是堂屋,楼房一楼中间那间是堂屋。此种正屋也就没有“堂屋靠前不靠后”的说法。
因此,“堂屋靠前不靠后”的正屋指的是,开间进深有明暗间的正屋。
这种正屋只能把前面的明间用作堂屋,后面的暗间就不能用作堂屋。明间就是靠前的一间,暗间就是靠后的一间。
传统民居的堂屋,既是一个家庭起居活动空间,也是一个家庭举行重要活动的地方,比如祭祖、接待客人、宴请客人、家里的红白喜事、民俗活动、家庭议事等,都放在堂屋举行。
过去有一种习惯,凡是到别人家里去,走进院子后,进入的第一间房子就是堂屋,如果先进入其他的房间,就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会让主人不高兴。
过去民间嫁娶,新娘出嫁时的出门,指的就是堂屋门,接新娘进屋踏入的第一道房门,就是堂屋门,新娘进门指的也是堂屋门。
有一些地方,将堂屋称为“天屋”,是天、地、人三者沟通的地方,也是敬天地和祖先的地方,为最为神圣的处所。
由此,堂屋靠前不靠后,也就是置于明间而不置于暗间,一是对天地人(祖先)的尊敬,二是方便接待客人,二是方便祭祖和办理红白喜事,以及其他民俗活动,三是明间比暗间亮堂。
现在有一些人在理解“堂屋靠前不靠后”这句话时,因对统传民居布局的不了解,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堂屋靠大门越近越好,或者越往宅院的前面靠越好。这样理解就错了。
农村路口大门石牌坊
专业大型城市景观雕塑公司-不锈钢雕塑源头厂家-旭枫雕塑官网
农村路口,是一片乡村的门面。而在农村路口的入口处,往往会有一座庄严而庄重的石牌坊,它作为一个地标,时刻提醒着人们,他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空间。
1.石牌坊的外观设计
石牌坊通常是由石头制成,有三个拱门,正中央的拱门要高于两边的拱门,象征着地位的高低。在拱门上方常常刻有一些图案或文字,以凸显石牌坊的意义和特殊性。它们通常会以天然色调为主,融入周围的自然景色。
2.石牌坊的传统意义
石牌坊在农村地区具有特殊的传统意义。它们往往是富有历史沉淀的建筑物,代表着一个农村社区的繁荣和团结。石牌坊还体现了农村地区的文化特点和民族精神,对于维护农村传统文化和凝聚社区力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石牌坊的现代化设计
随着农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石牌坊的设计也逐渐与时俱进。现代化的石牌坊结合了当地特色和现代建筑的元素,更加注重人们的视觉冲击力和舒适度。一些石牌坊还结合了LED灯光技术,夜晚时分变得璀璨夺目,为农村地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石牌坊的功能与作用
除了象征意义外,石牌坊也具有一定的实际功能和作用。首先,它作为一个地标,为来往的行人和车辆提供了明确的导航和定位。其次,石牌坊还可以用于宣传地方文化和民俗活动,吸引游客和外地人前来参观和了解。最后,石牌坊也可以作为一个交流平台,为农村地区的居民提供集会和活动的场所。
总之,农村路口大门石牌坊作为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不仅迎接着每一位进入农村地区的人们,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们既具有传统意义,又体现着现代化的设计理念。石牌坊的存在和独特性,不断诉说着农村地区的故事和发展变化。让我们一起关注和珍惜每一座农村路口的石牌坊,它们见证着中国农村的繁荣和进步。
如果您对农村路口石牌坊还有更多问题或需求,欢迎关注本账号,随时私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记得邀请您的亲朋好友关注、点赞我们的账号,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农村地区的石牌坊,感受中国乡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