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刘备手下大将魏延,为什么会遭到诸葛亮排挤,并被说成反骨之人?
一说到关于魏延的评价,很多人当即想到的便是诸葛亮所说的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反。在《三国演义》当中,魏延也确实如同诸葛亮所言,拥兵自重、意欲谋反。但是真实的历史上,魏延并没有反骨,可以说魏延被说脑后有反骨是比窦娥还要冤。
关于魏延头有反骨,《三国演义》当中是这样描述的:面对刘备的气势汹汹,魏延深知不能敌,便心生反叛之心,救黄忠、砍韩玄,献长沙,降刘备,背主求荣。后来关羽将魏延引荐给刘备跟诸葛亮时,诸葛亮大声怒斥,想要杀死魏延。刘备劝说,诸葛亮道明原因“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魏延脑后有反骨的故事来源。
在这个故事当中,魏延乃是长沙郡的一员守将,后来因为局势变化而卖主求荣。但是实际上,魏延并非长沙守将,而是地地道道的刘备的嫡系部队。魏延的老家是荆州南阳郡义阳县(按现在地域划分是河南人),是刘备的部曲。所谓的部曲本是汉末三国时期军队中三级编制的名称,后泛指世家和豪族割据称雄,形成自己的私人部属。
作为部曲,魏延可以说是刘备的亲兵,所以说所谓的长沙守将,其实是《三国演义》里面给魏延杜撰的一个身份。不仅如此,后来魏延之所以能够身居高位,与其自身显赫的军功有着很大的联系,他非但不是背信弃义之人,反而是靠自身能力步步高升的。
后来刘备对其重用,恰恰表明了刘备对于魏延人品的认可。当时刘备刚刚自立汉中王,马上得回成都处理政务。但是此时汉中才刚刚被攻下,刘备急需一位独当一面的大将镇守汉中。本来关羽是最合适的人选,奈何关羽镇守着同样重要的荆州。黄忠因其老迈,冲锋陷阵尚可,却缺乏运筹帷幄的能力;马超又是刚刚归降,且归降之前便几次叛投他处,丝毫没有忠诚度;赵云也在荆州掌管刘备宫内事,防止孙夫人在肘腋之处生变。张飞成为了担任这个职位的最佳人选,就连张飞也认为这个职位必定是自己的。
但出乎预料的是刘备居然提拔了魏延,封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史书上记载:“一军尽惊”。因为当时的魏延不过是一员名气不大的将军,比他优秀的人还有很多。为了给魏延“站台”,刘备故意在宴会上问魏延,这次委任重任,爱卿能否守卫汉中呢?魏延明确地回答:“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后来魏延果然如其所言,在蜀汉内变不止的情况下,帮刘备安然的守住了汉中。
最后便是关于魏延的死,《三国演义》里面关于魏延的死,更多的解释是说,诸葛亮死后,心生谋反被杨仪等人诛杀。事实上,这不过是魏延与杨仪两人的权力斗争的结果。早在诸葛亮没死之前,魏延跟杨仪两人关系就势如水火。诸葛亮去世前,曾召开秘密会议,确定自己去世后的退军策略,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并说明如果魏延不从命,杨仪和费祎可率领大军先走,不用再管他。在诸葛亮看来,魏延未必会遵从自己的命令退兵,但是诸葛亮也并没有说就一定要诛杀魏延,毕竟在诸葛亮看来魏延不退兵,终究是为了北伐的事业。
这点在魏延回答费祎时展现得淋漓尽致,当时诸葛亮刚刚去世,费祎为了探明魏延的想法,跑去魏延营中询问。魏延给出的回答是“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当自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之所部勒,作断后将乎”。从这个回答不难看出,魏延并非反叛之人,而是不愿意放弃北伐,最关键的是不甘为杨仪所指挥。
但也正是这点,让杨仪抓住了机会,在一番煽动之下,魏延被背负了一个反叛之名。事实上这不过是二力斗争的结果,可惜的是,杨仪虽然赢了魏延,但却没能赢得最终的胜利。蜀汉的大权最后为费祎、姜维等人把持。面对失败,杨仪说出了早知如此,当初何不投降曹魏。其实,这也证明了杨仪才是那个脑后有反骨的人,而魏延不过是输在了权力斗争的失败上。
魏延其实是一个被黑得够狠的人。
刘备手下大将魏延,为什么会遭到诸葛亮排挤,并被说成反骨之人?
一说到关于魏延的评价,很多人当即想到的便是诸葛亮所说的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反。在《三国演义》当中,魏延也确实如同诸葛亮所言,拥兵自重、意欲谋反。但是真实的历史上,魏延并没有反骨,可以说魏延被说脑后有反骨是比窦娥还要冤。
关于魏延头有反骨,《三国演义》当中是这样描述的:面对刘备的气势汹汹,魏延深知不能敌,便心生反叛之心,救黄忠、砍韩玄,献长沙,降刘备,背主求荣。后来关羽将魏延引荐给刘备跟诸葛亮时,诸葛亮大声怒斥,想要杀死魏延。刘备劝说,诸葛亮道明原因“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魏延脑后有反骨的故事来源。
在这个故事当中,魏延乃是长沙郡的一员守将,后来因为局势变化而卖主求荣。但是实际上,魏延并非长沙守将,而是地地道道的刘备的嫡系部队。魏延的老家是荆州南阳郡义阳县(按现在地域划分是河南人),是刘备的部曲。所谓的部曲本是汉末三国时期军队中三级编制的名称,后泛指世家和豪族割据称雄,形成自己的私人部属。
作为部曲,魏延可以说是刘备的亲兵,所以说所谓的长沙守将,其实是《三国演义》里面给魏延杜撰的一个身份。不仅如此,后来魏延之所以能够身居高位,与其自身显赫的军功有着很大的联系,他非但不是背信弃义之人,反而是靠自身能力步步高升的。
后来刘备对其重用,恰恰表明了刘备对于魏延人品的认可。当时刘备刚刚自立汉中王,马上得回成都处理政务。但是此时汉中才刚刚被攻下,刘备急需一位独当一面的大将镇守汉中。本来关羽是最合适的人选,奈何关羽镇守着同样重要的荆州。黄忠因其老迈,冲锋陷阵尚可,却缺乏运筹帷幄的能力;马超又是刚刚归降,且归降之前便几次叛投他处,丝毫没有忠诚度;赵云也在荆州掌管刘备宫内事,防止孙夫人在肘腋之处生变。张飞成为了担任这个职位的最佳人选,就连张飞也认为这个职位必定是自己的。
但出乎预料的是刘备居然提拔了魏延,封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史书上记载:“一军尽惊”。因为当时的魏延不过是一员名气不大的将军,比他优秀的人还有很多。为了给魏延“站台”,刘备故意在宴会上问魏延,这次委任重任,爱卿能否守卫汉中呢?魏延明确地回答:“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后来魏延果然如其所言,在蜀汉内变不止的情况下,帮刘备安然的守住了汉中。
最后便是关于魏延的死,《三国演义》里面关于魏延的死,更多的解释是说,诸葛亮死后,心生谋反被杨仪等人诛杀。事实上,这不过是魏延与杨仪两人的权力斗争的结果。早在诸葛亮没死之前,魏延跟杨仪两人关系就势如水火。诸葛亮去世前,曾召开秘密会议,确定自己去世后的退军策略,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并说明如果魏延不从命,杨仪和费祎可率领大军先走,不用再管他。在诸葛亮看来,魏延未必会遵从自己的命令退兵,但是诸葛亮也并没有说就一定要诛杀魏延,毕竟在诸葛亮看来魏延不退兵,终究是为了北伐的事业。
这点在魏延回答费祎时展现得淋漓尽致,当时诸葛亮刚刚去世,费祎为了探明魏延的想法,跑去魏延营中询问。魏延给出的回答是“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当自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之所部勒,作断后将乎”。从这个回答不难看出,魏延并非反叛之人,而是不愿意放弃北伐,最关键的是不甘为杨仪所指挥。
但也正是这点,让杨仪抓住了机会,在一番煽动之下,魏延被背负了一个反叛之名。事实上这不过是二力斗争的结果,可惜的是,杨仪虽然赢了魏延,但却没能赢得最终的胜利。蜀汉的大权最后为费祎、姜维等人把持。面对失败,杨仪说出了早知如此,当初何不投降曹魏。其实,这也证明了杨仪才是那个脑后有反骨的人,而魏延不过是输在了权力斗争的失败上。
魏延其实是一个被黑得够狠的人。
「墨阁推文」第七弹:喜欢甜文 主攻文的小伙伴快来收文了
1.《重生之位面大亨》最爱喵喵
2.《教主之结发此生》南风不尽
3.《反骨之人》阳关大盗
4.《谁让你不认真创世》永恒法则
5.《报恩》漫漫何其多
6.《鬼夫别闹》三鬼鬼离优晋江
7.《重生之先让你爱上我》雪夜樱尘
8.《重生之夏泉》贤氏小七
喜欢的小伙伴点个关注再走吧!(人 •͈ᴗ•͈)۶♡♡比心心
“反骨”是指哪里?史上3大反骨,两位成皇帝,一位因反骨被杀!
相面、摸骨,在中国古代是一项极为神奇的技能,无数千古奇人都有着极强的识人之术。也是因此,识人相面,在上千的文化传承当中,也是越发被人神话,甚至一些经常被人提及的相面术语,也是一直被人们误解!其中,“反骨”的概念就是一直被大家理解错误!
多数人认为,所谓的“反骨”,就是脑后面,大约在枕骨附近,会有一个小突出。这块突出,就是如今多数人所认为的“反骨”。其实,那个小突出,就是人体正常骨头的一部分,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有。这样一来,岂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反骨”?所以,可以很明确的说,历史上相面所说的“反骨”,并不是在头上,而是另有所指!
其实,翻阅史料,一些人都会被记载有“反骨”。这当中,最为出名的就是接下来要说到的三位。
魏延,是三国时期的将领,虽然战力才能不是很出色,但是也能算得上一员大将。蜀国末年,诸葛亮多次北伐未果,在期间,魏延为诸葛亮献计,但是都被诸葛亮以思虑不成熟而拒绝。其实,诸葛亮之所以不接受魏延的提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魏延有反骨!诸葛亮认为,有反骨之人必为不忠之人,所以最后毅然决然将其斩杀!因为一块“反骨”,成为被杀的理由,会不会有些冤屈?
后世之人中,“反骨”奇人也不在少数!其中,最有有两人也是成为皇帝!
朱元璋,本是元末一位老实农民,后因元朝残暴,其随义军起义,最终成就一番霸业!有人说,朱元璋能够成为皇帝,在当时各路诸侯中脱颖而出,就是说明其有帝王之命。这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朱元璋有着明显的反骨,这就是其不同于凡人之处!
那么,有人会问所谓“反骨”,到底是什么?其实,反骨在古代的解释是——脑后见腮,必为反骨!也就是说,在后面看,能看出腮帮子极其大的人,就是有反骨的人。朱元璋的面相,堪称反骨代表!
后世的李自成,也是被人称之为“反骨帝王命”。但是,最后只是有了一时之名,而并没有实际的帝位!对此,您又怎么看呢?
俗语“天生反骨”啥意思,有反骨的人长什么样?有三个性格特征
文·段宏刚
日常生活里,常常能听到某人评价某人时,说他“天生反骨”,实际上是指他具有叛逆精神,经常做出跟常人不一样的行为,给其他人和自己带来了麻烦与伤害,但他自以为是,甚至浑然不知。
“天生反骨”的出处来自于名著《三国演义》第150回,诸葛亮道: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故而斩之。
当时,在“五丈原之战”中,诸葛亮已经是50多岁的老人,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感到自己时日不多,就给手下将领安排后事,他说:如果我死了,就让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撤退,由魏延和姜维负责断后。如果魏延不同意,就安排马岱杀之。
为了找出正当借口,让其他将领对诛杀魏延的看法心服口服,诸葛亮就直言:魏延是天生有反骨的人。
诸葛亮是有大智慧的人,在蜀汉的地位很高,所以,他说的话没有人反驳。
果不其然,诸葛亮死后不久,魏延很快遭到了马岱的毒手。
实际上,诸葛亮一直不放心魏延,认为他是半路投靠刘备的,有可能故伎重演,成为谋逆之人,将来肯定是蜀国的祸患。不过,刘备不这么认为,经过刘备从中,并知人善用,很快让魏延发挥出巨大潜力,成为蜀汉后期的一员猛将。
刘备死后,魏延失去靠山,同时,诸葛亮也放大了对魏延的怀疑,导致一代名将魏延就这样窝囊地死了。
那么,“反骨”究竟是什么?
反骨实际上就是“枕骨”,也就是以后脑勺为中心的头颅骨的后半部分。
绝大部分人的反骨基本上是平整的,毕竟,睡眠时要把脑袋枕在枕头上才舒服,反骨如果不够平整的话,不容易睡好觉。
而那些有反骨的人,都是后脑勺凸起,整个脑袋看起来浑圆饱满,所以,民间一些人就认为,那些刚出生下来脑袋又大又圆的人,脑子里的小心思多,思想和行为都跟常人不太一样,将来有可能成大器,变为一代英豪,也有可能当上大奸大恶之人。
现代社会,通常把那些不服管教、不听人言、不按常理出牌、固执己见,具有破坏性的人,称作有反骨的人。他们如同弹簧,越是给他加压,他就反弹越厉害。
这类人究竟是好还是坏,很难做出定论,就如同“性善论”和“性恶论”的观点一样,不易说清人的本性是好还是坏,在不同处境和场合下,人性善恶观的界限常常比较模糊。
通过一些学者,以及普通大众的观察和总结,“天生反骨”的人,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征。
其一,天生叛逆,缺乏安全感。
在现代人的观念里,天生反骨的人,跟出生时有没有长反骨没有直接关系,特指经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后,让他变成了野性十足的人。
每个人刚生下来其实在性格方面都差不多,有些家长会教育孩子,常常通过鼓励、表扬和奖赏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潜力和主动性,让孩子如同生活在阳光下,做什么事都觉得有滋有味,身心健康成长。
而有些家长,对孩子不是呵斥就是惩罚,甚至打骂,让孩子长期生活在缺爱的环境里,这样的孩子,怎么能够身心健康?所以,孩子的敌对情绪和叛逆思想就慢慢滋生了,在很多事情上跟家长对着干。
当一个心存敌对情绪的孩子长到14岁左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叛逆期”时,家长如果还没有把孩子的不良情绪矫正过来,放任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将来极有可能成为“天生反骨”的人。
这类人常常通过反常行为来向别人证明自己的存在感,本质上是因为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跟一个人在夜晚的荒野行走时的状态是一样的,必须通过反常行为来驱除心理的漆黑。
其二,特立独行,不怎么合群。
天生反骨的人之所以喜欢特立独行,是因为他们不合群习惯了,思想和行为跟周围人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他是大家眼里的另类,没有人愿意跟他来往,因此,他就奉行“走自己的路,随别人说去吧”的人生信条,甚至有些自暴自弃的心理。
这样自我封闭的生活方式,最终会导致他越来越不合群,越来越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做出离经叛道的事。
当然,具有天生反骨的人,在思想上要比同龄人成熟很多,跟同龄人的共同话题太少,这也是他们不合群的一大原因。
其三,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相当自恋,并且见利忘义,容易背叛。
天生反骨的人,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没有宅心仁厚的概念,做什么事心里只有自己,很少或者从不为他人着想,在潜意识里有一种高傲的优越感,认为自己在任何方面都是优秀的,别人不配跟他做任何事。别人即使做了,他也不会领情。
因为看不起他人,又自我感觉良好,又没有奉献精神,所以,天生反骨的人,常常是见利忘义之辈,常常把别人当作自己的工具,利用完了就一脚踢开。在跟别人合作中,如果发现利用价值更高的人,则立做出见利忘义的事情。
老子曾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天生反骨之人的眼里,世间万物都是他的“刍狗”,有利用价值时就是宝贝,否则,就是废物。
长着魏延一样的反骨,先后3次背叛3个主人,但最怕一个女人
三国时斯的魏延因为脑后长有反骨,投降刘备时,差点被诸葛亮杀掉,最后被刘备保下来,并为蜀汉效劳。但最后魏延依然没有躲过被杀的命运。
魏延死后八百年,也同样出了一个脑后长有反骨的将领,此人与魏延没法比,他是草莽出身,而且从小就没干过正经事,偷鸡摸狗,是一个盗贼出身。但由于生在乱世,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他没当了英雄,却混迹两个国家,坐到高官位置。
类似于魏延的人此人就是五代十国时期梁国耀州节度使温韬。温韬从小就善长于偷盗,由于勇力过人,后来投靠李茂贞手下为将。梁太祖朱温势力强大后,温韬又投靠朱温。但不久他再次叛梁投靠李茂贞。梁末帝时又再次叛李茂贞投靠梁朝,最后他投奔李存勖手下为官。温韬这一生创下3次反复背叛的记录,比魏延要多了去了。
《新五代史》中对温韬总结的最到位,认为他是最不忠诚的将领,用现在话讲“有奶就是娘”。哪里有利益,温韬就投奔谁。
温韬还是一个见利忘义之人,他的人品太差,没人瞧得起他。温韬投奔李存勖时,后唐有一个叫郭崇韬的大臣就曾劝过李存勖:“此劫陵贼尔,罪不可赦!”认为温韬就是一个盗墓贼,是一个有大罪的人,不能收留。古人对于盗墓很忌讳,认为这是恶人做的事。但此时李存勖想要稳定关中局势,急需用人之际,所以李存勖对郭崇韬的相劝并没当回事,只是以“已宥之矣,不可失信”。因为之前,温韬把之前盗墓的宝贝给了李存勖的夫人,所以李存勖要用温韬。
做曹操偷盗之事三国时曹操为了解决军队供给,曾成立一支摸金校尉盗墓部队,专门盗墓获取钱财。虽然温韬没向曹操盗墓部队学习,但温韬却自成一家,也喜欢盗墓,他本来就是盗墓贼,怎么能忘记自己的老本行?因此他在担任耀州节度使期间,进行了疯狂的盗墓,唐朝皇帝的18座墓地,温韬都曾盗过,其中17座被温韬破坏挖掘过,获得大量的宝贝。温韬用此作为军费,进一步扩充实力。
据史料记载,温韬对李世民的昭陵特别上心,因为昭陵是唐陵中最大的一座陵墓,不仅有唐朝有名建筑家阎立本兄弟设计,而且昭陵墓很复杂。《唐会要·陵议》记载,昭陵依山而建,从南麓山腰凿石后作为墓室,中室为正寢,就是李世民棺椁停放的地方。虽然从墓道通往墓室有5道门,而且坚固无比,但由于昭陵宝藏太多,温韬进行了详细勘察后才进行盗挖。
《新五代史》对温韬盗挖昭陵过程进行了详细记载“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传民间。”温韬从昭陵中获得大量金银珠宝和字画,由于温韬对书画不懂,就把纸张类书画扔掉,只保留裱的锦绫,使大量书画遭到破坏。据说有名的《兰亭序》可能就被温韬所破坏。这是古代史中最严重的一次盗墓事件。
武则天幸免于难前文我们说了,温韬盗挖了17座唐陵,最后一座他也动了,但没有打开,此陵就是有名乾陵,里面葬着李治与武则天。
温韬再没文化,他当然知道武则天在历史上地位,作为一代女皇,那武则天墓地宝贝一定很多。因此温韬把乾陵放在最后挖。
温韬对之前所盗挖的17座唐陵并没有遇到多大阻力,在他眼里乾陵也能轻易打开。于是温韬动用数万人挖掘乾陵,令人诡异的事发生了,每次温韬要破坏乾陵时,天就会下暴雨,当天带人下山后,天又大晴,这种情况接连出现三次,温韬预感到这可能是报应,于是就停止了对乾陵的盗挖,至使乾陵没有遭到破坏。
有资料说,温韬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武则天墓地。温韬再没文化,他也知道因果报应一事。虽然每次盗挖时遇到大雨天,这是天气原因,但在温韬眼里,这是老天爷保佑武则天,使他更加害怕了。看来武则天墓地能保存下来,她还得感谢这个没文化的草莽之人。
终遭被杀命运李存勖死后,后唐明宗李嗣源继位,这位皇帝与李存勖不同,他治力于后唐发展建设,对于温韬这样的恶人早有耳闻。当皇帝后就有大臣不断向他弹劾温韬的罪状。虽然温韬没有什么大的政治企图,但李嗣源要想开创一个开明的王朝,如果留这样的人当官,肯定有损他的形象。
公元928年,温韬被李嗣源所杀,结束其罪恶一生。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命带反骨,一看便知”:长这样子的人,反复无常易变心
在《三国演义》当中,魏延杀掉了长沙太守韩玄,打开城门向刘备投降。
诸葛亮看到魏延,第一时间就跟刘备说,此人有反骨,不可留。随后,就招呼左右,抓住魏延,推下去斩首示众。
只不过,刘备劝住了诸葛亮,说魏延此人有勇有谋,乃是一员猛将,只要我们尚在,魏延绝对不敢生出异心。
诸葛亮说魏延有反骨,到底什么是反骨呢?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反骨是指枕骨,又名后山骨。在古代中国社会是指那些具有叛逆性精神的异端、不忠不义之人。
事实上,反骨只是诸葛亮的借口。起杀心的原因在于,魏延此人卖主求荣,跟诸葛亮的观念格格不入。
命带反骨,一看便知。长这样子的人,都反复无常,容易变心。
一、一脸浮夸之人,都容易变心。
民间有一句老话:“浮夸子弟不可靠。”
做人踏实本分,守住那一颗躁动的内心,那他十有八九都不会变心,特别专一。反之,性情特别浮夸,内心特别躁动,也许这人就会见异思迁,靠不住。
就像那些有钱点的纨绔子弟,骄奢淫逸惯了,逢场作戏更是常态,又怎么可能指望他们长情专一呢?要知道,浮夸的本质,就是善变。
就拿择偶这件事来说,无数人都希望找到深情的另一半,可很多人都找不到,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深情的人,多半都比较单调,少了一定的情趣。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其实都喜欢跟“坏坏”的另一半相处。当然,他们可以享受到这当中的乐趣,同样也需要为了这乐趣,付出代价。
有些人被背叛了,有些人被辜负了,有些人被伤害了......反正,浮夸之人,不可交。
二、表里不一之人,都谎话连篇。
人在江湖,有一种情况特别常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随着人心愈发复杂,如今的人,不仅“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还会“见人说鬼话,见鬼说人话”。
有一位作家说过,人性比头顶上的天气变得还要快,天气是今天晴天,明天阴天。而人性是,这一秒忠诚,下一秒背叛,转得比翻书还要快。
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人,他们的外表和内在是不一样的。也许,他表面上阳光开朗,背地里却是一个阴险狠辣的小人。这,又有谁能说得准呢?
所谓“人前一套,背后一刀”就是这个道理。在人前,他跟你称兄道弟,在背后,他就开始骂你了。如此,你真的知道吗?
画猫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世上最难测的,就是人心。别看它只有小小一颗,也许它的复杂,超乎我们的想象。
三、骑墙打太极的人,不可信。
在民间,有这么一种话术,叫做“打太极”。
什么是打太极呢?就是阴阳结合,一阵子这样,一阵子那样,转来转去,让人捉摸不透。不过,打太极的话术,老实人基本学不会。
你问他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个人到底如何,究竟是不是好人呢?
老实人会实话实说,很直白。唯有打太极的人,会扯来扯去,进入不到主题当中。可以模仿一段:从整体来说,他是一个好人,可他也有一些不足,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一个人,不能单独从某个角度来观察,为了作出更好的判断,对于人性的分析应该坚持辩证的观点,不能走了一个极端......
这打太极的话术,扯了那么多,其实都是废话。对此,也不好评价什么。只能说,在外打拼,遇到喜欢这么说话的人,最好及时远离。
所谓,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这一刻别人会赞同你,下一刻别人也许会伤害你。
四、只看重利益的人,易变且狠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要么是极度理性的生物,要么是极度感性的生物。前者,注重利益。后者,注重感情。
越是注重利益的人,越是没有什么感情。就像那些,为了父母遗产而争斗的兄弟姐妹,只会明算账,哪还有什么真情实意呢?
在这年头,赚钱愈发艰难,人心愈发浮躁,重视利益的人会越来越多。当然,骗子占的比例最多。要知道,小人谋利,骗子谋财,千古未变。
如何才能看透一个人呢?需要从“唯利是图”的角度来分析。如果他满嘴巴利益,满嘴巴钱财,其他的话题都不谈,那他多半薄情寡义。
重视了利益,就无法重视感情,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在江湖,千万不要被他人的表面形象,所迷惑。
看得见的,听得到的,未必都是真的。一切,都很复杂。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