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诰(封诰在夫妻宫)

历史上“加九锡”的人几乎都篡位了,是高度巧合还是历史必然?

当一个大臣的权力和地位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他就会开始对皇位产生窥探,想要取代皇帝的位置,这种事情自古有之,不过在诸多权臣当中,还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加九锡,历史上能够得到加九锡殊荣的大臣不多,可是却个个都是狠角色。

结合历史来看,基本上所有得到加九锡殊荣的权臣,最终都进行了篡权,就算没有直接取代皇帝,也距离篡位不远了,他们的子孙后代只需临门一脚,即可完成篡位大业,为何加九锡的人大多都敢篡位,到底是巧合还是历史必然?

历史上得到加九锡殊荣的一些人

人的欲望都是无穷无尽的,就算是你已经身居高位,依旧会想要继续往上爬,而加九锡无疑就是一个人继续向权力巅峰攀登的临门一脚,也许有人都不知道九锡到底是什么,那么我就先来解释一番。

九锡就是赏赐给对国家建设有巨大功劳之人的九种器物,其分别是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九种,这些东西要是拆开来看,其实每一样都算不上多么珍贵,可是合并在一起组成的九锡,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其代表的可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不信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那些得到加九锡殊荣的人分别是什么样的。

加九锡的最早代表人物,应该算王莽一个,他原本只是西汉的外戚,可是靠着自己家族多年积累的政治财富以及自己的聪明才智,王莽逐渐成为西汉末期最大的权臣,其余大臣根本不敢和王莽对抗,就连年幼的皇帝,王莽也是说换就可以换了。

当王莽权力达到巅峰之后,在他的授意下,皇帝才为他加九锡,以表示王莽对西汉做出的巨大贡献,虽然从表面上而言,加九锡是为了表彰王莽,可实际上我们结合王莽的诸多实际行动来看,要说他为西汉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实在是无稽之谈,之所以皇帝要授予他九锡,只是被逼无奈而已。

王莽利用加九锡这种方式来试探皇帝以及朝中大臣,试探之后,自己便顺利篡位直接取代皇帝,建立了新朝,彻底推翻西汉统治。王莽的这次篡位以及加九锡的做法,给后人带来一个篡位模板,后来的很多人都效仿了王莽。

比如东汉末年的董卓以及曹操,董卓最开始也逼迫汉献帝给自己加九锡,想要篡位取代皇帝,可是在加九锡之后,引起天下诸侯的不满,最终董卓在大家的征讨下丢了性命,没有完成篡位的最后一步。

曹操亲眼目睹了董卓的悲剧,所以自己一直挟天子以令诸侯,就算汉献帝为其加九锡,并且曹操已经完全掌握了实权,天下其余人也没有能力反对他篡位称帝,可是曹操为了保险起见,始终没有走出最后一步。

一直到曹操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曹丕立即在曹操的基础上完成了临门一脚,直接篡位建立曹魏,自己称帝取代东汉皇帝,至此东汉算是彻底灭亡,三国由此开始。曹丕的行为被手下司马懿家族学会了,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后,曹芳已经被逼无奈,打算为司马懿加九锡,可是却被司马懿拒绝了。

就算是后来司马懿以及司马师都去世后,司马昭接过司马家族的权力交接棒,依旧不断逼迫曹髦给自己加九锡,司马昭的行为比其余权臣更加恶劣,他是不断逼迫曹髦给自己加九锡,但是每次都故意拒绝,让曹髦完全下不了台,最终曹髦实在觉得憋屈,想要杀掉司马昭,却被司马昭反杀。靠着不断蹂躏曹髦,司马昭已经完全掌握了曹魏的实权,只需要顺理成章篡位取代曹魏即可,可是司马昭并没有这样做,将最后一步留给自己儿子司马炎了。

三国之后,历史上依旧涌现出了很多以加九锡为幌子篡位的权臣,比如东魏时期的高洋以及南朝时期的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甚至北周时期的杨坚,也是在加九锡之后才篡位取代北周建立隋朝的。

隋朝时期的李渊,继续使用这样的招数,在加九锡之后建立唐朝,成为新皇帝,唐朝之后,加九锡的把戏就直接被省略了,比如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后,直接篡位建立宋朝,完全省略了加九锡这些复杂的步骤,从赵匡胤之后,加九锡这种方式就就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了,后期的权臣都学习赵匡胤,直接省略掉加九锡的程序,篡位更加直接和明目张胆了。

加九锡的人大多篡位是巧合还是必然?

结合历史事实来看,基本上所有得到加九锡殊荣的人,就算自己没有直接篡位,他们的子孙也顺利完成了篡位,很少有人出现意外,这是为何呢,到底是巧合还是历史必然?

毫无疑问,这绝对不会是巧合,而是一种历史必然,因为一个权臣能够让皇帝为其加九锡,本身就已经代表他的权力超过皇帝了,但凡权臣的实权没有超过皇帝,皇帝怎么可能承认自己不行,为权臣加九锡呢?

我们仔细研究那些为权臣加九锡的皇帝,就会明白他们当时的处境都十分艰难,可以说是夹缝求生,要是皇帝不按照权臣的意思为其加九锡,则很有可能直接被权臣杀掉换一个皇帝,处于这种历史背景下,皇帝为了能够多活一些时间,只能按照权臣的意思办事。

最为明显的就是司马昭,他已经完全控制了皇帝,并且可以直接篡位取而代之了,但他就是不愿意背负篡位骂名,所以一直逼迫曹髦,希望他能够在一次次加九锡失败之后选择禅位,奈何曹髦也是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皇帝,最后恼羞成怒直接送了自己小命,可悲可叹。

为何权臣一定要以加九锡这种方式篡位呢?实际上这个举动也很有意思,因为加九锡代表的不仅是众望所归和最高权力,同时还是一种对天下百姓的交代,先加九锡,说明皇帝都承认这个权臣的能力,随后再篡位,就更加具有正统性了,要是直接篡位,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还是有些难以让百姓接受的。

之所以到了赵匡胤之后,权臣篡位就直接省略了加九锡的步骤,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有了先例,大家不需要过分担心他人的看法了,在没有先例之前,人们还是不敢肆意妄为的,这就是本质原因。

也许你会觉得只要能够加九锡,就代表篡位没有任何问题了,那么你还是错了,因为加九锡只是篡位的一个步骤和过程而已,并非最终结果,毕竟权臣之所以还要用加九锡这种方式试探一番,就是因为他们心中还没有必胜的把握。

比如最简单的董卓,他当初逼迫汉献帝给自己加九锡,就是为了试探一下天下其余诸侯,要是所有人都不反对也不敢怎么样,董卓就可以顺理成章篡位了,可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意外,董卓最终还没有篡位就被杀了。

还有东晋时期的司马冏也是一个经典例子,他在拥立晋惠帝复位之后,被授九锡,可惜还没有等到自己篡位,就被司马家族其余人员杀掉了,自己之前的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空欢喜一场。

从这样的现实角度来看,加九锡与篡位之间有着必然联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只是偶然的概率很小,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历史必然,因为一个权臣发展到能够逼迫皇帝给自己加九锡的程度,已经说明他权倾朝野,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了。

就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其余大臣自然也不会是这个权臣的对手,想要出现类似于董卓和司马冏那样的意外,可能性还是很小的,毕竟整个历史长河中也就那么两个人而已,不具有普遍性。

结语

加九锡就是权臣在篡位之前的一种试探,要是皇帝授予自己九锡之后,依旧没有任何人反对,那么权臣就顺理成章篡位,要是在加九锡之后出现不同声音,那么权臣就需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应该将不支持自己的人除掉,然后再篡位,亦或者是暂时等一等,到机会成熟后再篡位!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的思想。

所谓的九锡是一种天子赏赐给大臣的礼制,表面上指的是九种物品,分别是:车马、衣服、乐器、朱户、纳陛、虎贲、弓矢、斧钺、秬鬯(jù chàng),实际上暗指的是九种特权,这九种物品并非是普通的物品,每一种物品的背后都代表一种特权。

比如说九锡中的衣服,这不是普通的衣服,而是衮冕之服与赤舄(xì),衮冕之服是皇帝或者诸侯在祭祀天地、宗庙社稷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的正式服装,赤舄是诸侯所穿的一种鞋子,普通与一般的贵族阶层都穿不了,只有受九锡的大臣或者特殊身份的诸侯才能穿,如果普通人敢穿这样的衣服,就是违背礼制,轻者受刑,重者族灭。

斧钺代表权力

再比如说斧钺,斧钺是两种东西,指的是:斧与钺。这是两种用金属制作的像带手柄的斧头一样的礼器,虽然长得很像兵器,实际上只是礼器,是用于处决违法犯罪的人,这是天子赏赐给诸侯或者大臣的一种特权,受了九锡的大臣可以不需要报告天子,直接用斧钺斩杀犯法犯罪的人,虽然说斧钺是一种物品,但其所代表的就是一种特权。

车马代表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与其他人乘坐的都不一样,这是特权;乐器代表一种特殊的音乐工具,同样是特权;朱户指的红漆大门,表示受九锡者家中的大门也不一样,同样是特权;纳陛代表晋见天子时的一种特殊通道,相当于今天的VIP通道,还是特权。

虎贲卫士代表着特权

虎贲代表一群执着特殊兵器的卫士,称为虎贲卫士,这与普通的卫兵是不一样,同样是特权;弓矢是一种特制的红黑色的弓箭,代表着征伐的权力,也是特权;秬鬯代表着祭祀时用的香酒,普通人是用不了的,还是特权。

封建社会的等级是非常森严的,什么样的阶层有什么样的礼制,规定得清清楚楚,比如:

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这里规定了天子的马车是六匹马拉的,诸侯的马车是五匹马拉的,卿的马车是四匹马拉的,大夫的马车是三匹马拉的,士的马车是两匹马拉的,而普通百姓的马车只有一匹车来拉,这就是森严的等级,每一个阶层有自己的礼制规定,不可以逾越,否则就是违法犯罪,要受到处罚的。

车马同样代表着特权

正因为如此,才显示出受九锡之人的地位非常高贵,可以说是仅次于天子(皇帝),那么历史上有哪些受了九锡?

1、王莽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受九锡的人是王莽。王莽篡汉建新的故事人尽皆知,但是,王莽篡位是有一个复杂的过程的,王莽掌握了西汉的后,开始了篡位的历程,他怂恿一批人不断给自己加官晋爵,王莽由大升安汉公,位在三公之上,然后由安汉公晋升宰衡,宰衡相当于像伊尹和周公那样的宰相。

王莽做了宰衡之后,开始怂恿手下人给自己加九锡,汉平帝只能同意,这九种特权在当时就是仅次于皇帝的特权,王莽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特权,加了九锡之后,王莽继续篡位的进程。

王莽篡汉

汉平帝去世后,王莽利用立了一个2岁的小皇帝,然后封自己为假皇帝,所谓的假皇帝指的是代理皇帝的意思,而不是假的皇帝,代理皇帝做了4年后,王莽逼迫太皇太后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同时逼迫6岁的小皇帝禅让帝位给他,于是王莽就称帝做了真皇帝,这就是王莽的篡位之路。

2、曹操

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受九锡的人是曹操。赤壁之战,曹操在政治上开始了篡位的历程,虽然曹操口口声声说自己忠于汉朝,并且写下《让县自明本志令》为自己辩解,但是曹操是说一套,做一套,因为曹操所做的事都是篡位的标准流程。

曹操当时的官职是丞相,掌控军政大权,到公元212年,汉献帝给了曹操一项特权,叫“参拜不名、剑履上殿”,也就是说进宫负责礼制的人不再呼喊曹操的名字,比如以前是叫“丞相曹操上殿”,现在改为“曹丞相上殿”,别小看这个,这是曹操名字成为忌讳的开始,而封建社会只有皇帝的名字及地位高贵的人才不准人随便叫名字的。

曹操之前是上殿是要脱鞋和取掉佩剑的,现在都不用了,跟当年萧何一样,刘邦当年也给了萧何这两项特权,不一样的是,曹操接下来还有特权,在公元213年,曹操被封为魏公,公这个爵位东汉本来没有的,曹操又提出来了,称公可以建立诸侯国,还可以建立宗庙社稷,等于是篡位的开始了,所以荀彧要反对曹操称公。

曹操加九锡称魏王

同年,曹操加九锡,又拥有了九种特权,三年后曹操称魏王,这是东汉的第一个异姓王,篡位之心昭然若揭,到公元217年时,曹操又获得六驾马车的特权,要知道六驾马车一直是天子的特权,曹操这不是准备篡位了吗?

只可惜曹操在公元219年击破关羽之后不久就去世了,要不然曹操一定称帝,曹操也是极少数加九锡没来得及称帝的人之一。

3、孙权

孙权应该算是第三个加九锡的人了。孙权的九锡是曹丕加封的,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三国志 吴主传》:今封君为吴王,使使持节太常高平侯贞,授君玺绶策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以大将军使持节督交州,领荆州牧事,锡君青土,苴以白茅,对扬朕命,以尹东夏。其上故骠骑将军南昌侯印绶符策。今又加君九锡,其敬听后命。

现在加封您为吴王,派使者持节太常高平侯贞,授予您印玺、绶带、以及封诰文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五枚、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枚,以大将军使持节的身份督管交州,兼任荆州牧,赐给您用白茅包裹的青土,以回复感恩朕的命令,令您管理东部中国。送上过去骠骑将军的印玺、绶带、符节及册封文书。现在再加赏您九锡之礼,请您听从以下命令。

孙权加九锡称帝

这个时候的曹丕刚刚称帝不久,刘备也在几个月后也称帝了,孙权为了应付来自刘备的攻击,向曹丕称臣,同时为了示好曹丕,把于禁归还给了曹丕,曹丕也就顺水推舟,封孙权为吴王,并受九锡。

曹丕封孙权为九锡是为了拉拢孙权,孙权已经是事实上的独立状态了,刘备也称帝了,曹丕此举不过是给了孙权一个虚名的头衔而已,直到8年后,孙权才称帝,其实孙权受不受九锡都不会影响他称帝。

4、司马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话是曹魏皇帝曹髦说的,自从司马懿高平陵成功后,曹魏的军政大臣就掌控在司马家族手中,司马懿诛杀曹爽后,魏帝曹芳也曾加封司马懿九锡,但司马懿认为时机不成熟,没有接受,司马懿在两年后就去世了,随后司马师接手了权力,4年后因为眼疾去世,再接着就是司马昭掌权。

司马昭加九锡称晋王

5、司马伦、司马冏

司马伦加九锡称帝

6、石勒、石虎

刘渊去世后,刘聪即位,刘聪去世后,刘粲即位,不久被权臣靳准所杀,靳准篡位,石勒起兵打败了靳准,然后刘渊的族子刘曜称帝,加封石勒为大司马、大将军,并加九锡,进爵为赵公,没多久,刘曜与石勒发生矛盾。

石勒

石勒打败了刘曜,灭亡了汉赵,建立了后赵,石勒去世后,儿子石弘即位为帝,石虎是石勒的堂侄,带兵控制了石弘,不久石弘封石虎为丞相、魏王、大单于,并加九锡,等于是石虎控制了军政大权,而石弘只是个傀儡皇帝,几个月后,石虎废黜了石弘,自立为帝。

7、桓玄、侯景

桓玄是桓温的儿子,东晋权臣,出身世家大族,桓温灭亡了成汉,又三次率军北伐,在东晋威望甚高,桓温在世时,也有篡位思想,但受制于其他世家,没有成功,桓玄以荆州为根据地,利用东晋朝廷的内部矛盾,势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最终桓玄以武力入京,控制了朝政,一人身兼丞相、徐州刺史、扬州牧数个重要职务。

没过多久,桓玄逼朝廷给“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奏不名”的特权,再后来又加假黄钺的特权,最后又加九锡,并逼近晋安帝禅让帝位,桓玄建立了楚,几个月刘裕率军打败桓玄,桓玄被部将杀死。

桓玄

侯景是羯族人,最早是尔朱荣的部将,尔朱荣被杀后,侯景投靠高欢,高欢去世后,侯景被猜忌,于是率部投靠了南朝梁,没多久,侯景又叛变了南朝梁,这就是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侯景与萧正德联手,里应外合攻破南朝梁都城,萧正德自立为帝,侯景被封为丞相,没多久侯景又杀死了萧正德。

随后侯景立太子萧纲为帝,自立为大都督、宇宙大将军,2年后侯景废除萧纲,又立豫章王萧栋为帝,并逼迫皇帝加自己九锡,不久又让萧栋禅让,于是侯景自己做了皇帝,国号为汉,一年之后,侯景被陈霸先、王僧辩击败,被部将所杀。

8、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

刘裕是东晋北府军将领,出身贫寒,依靠军功步步高升,并打败了桓玄,灭亡了南燕、谯蜀、后秦,平定了卢循的叛乱,因为巨大的战功,他一个人就身兼职22州都督,并掌控东晋朝廷,418年,刘裕被封为相国、宋公,并加九锡,一年后,刘裕称帝建立南朝刘宋,他是南朝的第一个开国之君,刘裕就是宋武帝。

宋武帝刘裕

萧道成是西汉萧何后裔,南朝刘宋将领,依靠军功入朝执政,刘宋王朝末年,皇室成员自相残杀,萧道成趁机独掌朝政,479年,宋顺帝任命萧道成为相国、骠骑大将军,加爵宋公,并受九锡,一个月后,宋顺帝禅让帝位于萧道成,萧道成建立了南朝齐,萧道成就是齐高帝。

萧衍是萧道成的族侄,后成为南朝齐将领,曾两次与北魏军作战,因功被封为雍州刺史,因南朝齐政治,萧宝融另立为帝,与萧宝卷的朝廷分庭抗礼,萧衍联合萧宝融打败了南朝齐皇帝萧宝卷,因为赫赫战功,萧衍被萧宝融封为大司马,还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特权,不久又加受九锡,没多久萧衍就废除了萧宝荣自立为帝,建立了南朝梁,萧衍就是梁武帝。

陈霸先出身贫寒,后跟随南朝梁宗室萧暎,萧暎担任广州刺史,陈霸先作为部将率军平定了当地的叛乱,萧暎去世后,陈霸先被任命为交州司马,并平定了李贲、李天宝兄弟的叛乱,侯景之乱开始后,陈霸先率军北上与王僧辩一起率军打败侯景,两年后陈霸先联合部分将领杀王僧辩,拥立萧方智为帝,至此陈霸先掌控了南朝梁,并平定了境内的一系列叛乱,557年,陈霸先任命为相国、陈公,并受九锡,一个月后,陈霸先称帝,建立南朝最后一个南朝陈,陈霸先就是陈武帝。

陈武帝陈霸先

9、杨坚

杨坚出身弘农杨氏,他的父亲杨忠成为西魏关陇贵族的一员,仅次于八大柱国,杨忠去世后,杨坚继承了其父的爵位与官职,杨坚的妻子独孤伽罗是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的女儿,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被周武帝的太子宇文赟纳为正妃,宇文赟就是后来的北周宣帝。

杨坚被周宣帝封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周宣帝去世后,杨坚受诏辅佐年幼的北周静帝宇文阐,杨坚被封为大丞相、隋国公,不仅晋封隋王,并受九锡,不久又接受北周静帝的禅让,自立为帝,杨坚就是隋文帝。

10、李渊

李渊出身豪门大族,在西魏时期,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妥妥的关陇贵族,李渊的母亲是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也是隋文帝杨坚皇帝独孤伽罗的姐姐,隋炀帝晚期,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不久起兵反隋,并拥立隋炀帝孙子杨侑为隋恭帝,李渊被封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并受九锡,没多久,李渊代隋自立,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

唐高祖李渊

从这些加九锡的例子来看,几乎所有加九锡的人,无一例外地称帝自立,不是在称帝,就是在称帝的路上,王莽、孙权、司马伦、石勒、石虎、桓玄、侯景、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杨坚、李渊等人,都是先加九锡后称帝,曹操、司马昭、司马冏是来不及称帝就去世了,如果有时间有机会,他们一样会称帝。

九锡已经成为篡位及改朝换代的代名词了,也是篡位过程中的必要流程,以九种特权来彰显独特的地位与身份,因此加九锡成为历代权臣的敏感词,相当于皇帝的新衣,只要加九锡基本上就可以认定为要篡位了,这是铁打的事实,虽然像曹操这样反复辩解并不想取代汉朝,但实际上他已经做好准备取代了,这就是加九锡的意义。

宋朝女性公务员:外命妇的授封类型有哪些?为啥都想要这个封号?

古代社会有一类女性“公务员”,她们一部分服务于宫廷,一部分因丈夫或子女的缘故得到封号,这类女性有个共同的名字——外命妇。宋朝的外命妇虽然不直接参与政事,但她们仍然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势力。“执于妇道、益勤内助”是宋朝外命妇群体的关键词,也为她们赢来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那么,什么样的女子才能被称为外命妇呢?受封为外命妇能够享受哪些待遇呢?想了解这些冷知识,还是先从“外命妇”这一概念谈起吧!

一、“外命妇”——内侍奉君主,外服务臣子

命妇,指有封号的女子。命妇有内、外之分:皇帝妃嫔及太子良娣以下为内命妇;公主、王妃、皇宫中的一些女官、大臣的母妻、高年女性和贞洁烈女等有封号的女性称为外命妇。历朝历代妇女的封号都跟从丈夫官爵的高低而定,在唐朝之后形成制度。

宋仁宗皇后及女官画像

1. 侍奉君主的外命妇——乳母和女官

史书中关于授予内廷妇女封号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为东汉安帝封乳母王圣为野王君。此后,不乏有皇帝乳母获赠封号的相关记载,但是相关制度和规定却始终未有记载。宋朝的内廷命妇封号在承袭前代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和变化,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受封者的身份不同,其被授予的封号等级和意义也不相同。在宋朝以前,皇帝乳母所受的封号普遍是国别加美名的形式,如郡夫人、国夫人、乡君、郡君等。宋朝对乳母的封号从一开始的国夫人逐渐增加了四字国夫人、六字国夫人、八字国夫人和十字国夫人,封国数、国别和美名字数不同则受封的等级也不相同。对于尚书内省女官,她们没有皇帝乳母那样特殊的贡献,且官职晋升的空间也有限,所以授封是这些女官们提升身份、彰显皇恩的重要方式。

影视剧中宋朝乳母形象

二、封号授予与升迁逐渐趋于制度化。内命妇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皇帝,这意味着她们的晋升存在很大的人为和主观因素。但是宋朝的内命妇无论在形式还是等级上,其都逐渐完善并定型,出现了生前有封、死后有赠的制度化特征。

2. 官员的贤内助——外命妇封号的制度规定

官员母、妻被授封外命妇的历史悠久,西周春秋时期卿大夫的妻子便被称为外命妇;到汉朝时,外命妇的范围扩大到公主、王太妃、王妃、诸王女、列候太夫人、夫人;南朝之后,又有县君、乡君、国太夫人、国夫人等诸多封号。

影视剧中宋朝公主形象

宋朝初年刚结束五代之乱,国家制度还不成熟,大多延续唐朝制度,关于外命妇的相关制度也不例外。直到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时,外命妇的封号名称和等级也有过改革。

根据《宋史》记载:“外命妇之号十有四:曰大长公主,曰长公主,曰公主,曰郡主,曰县主,曰国夫人,曰郡夫人,曰淑人,曰硕人,曰令人,曰恭人,曰宜人,曰安人,曰孺人”

根据上述史料,宋朝外命妇的封号系统一共有十四中之多,其中皇族宗室享有前五个等级: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和县主。细分为:皇祖姑、皇姑授封大长公主;皇姊妹授封长公主;皇女授封公主;太子女授封郡主;诸王之女为县主,秩视正二品。

众多官吏眷属分享四等九级:国夫人、郡夫人、郡君、县君,其中郡夫人又分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四级。细分为:执政以上的母、妻授封国夫人;执政、东宫三太、文武二品、御史大夫、六尚书、两省侍郎、太常卿、留守、节度使、诸卫上将军、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之妻授封郡夫人;正三品和从三品官的祖母、母、妻皆封为淑人;侍郎以上的母妻封硕人;太中大夫以上的母妻封令人;中大夫以上封恭人;朝议大夫以上封宜人;朝奉郎以上封安人;通直郎以上封孺人。

朝奉郎,宋朝官职,为文散官,从正六品

3. 优秀的女性值得表彰——特殊的外命妇

除了官员的家眷能被封为外命妇,普通女子满足一定条件也有机会被封为外命妇。

首先,高龄女性有机会授封为外命妇。宋朝特别强调“孝治”,宋太祖开宝元年曾颁布诏书:“荆、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这,子孙不得别财异居。如果父母健在而子孙与其别居,则予以重罚”,在法律上强调对老人要优待。

对于民间八十岁以上的老者,朝廷也有一定的养老政策:比如耄耋老人会受到皇帝的召见和赏赐;家里有八十岁以上老人的,能享受到减免差役或免除身丁钱的待遇;百岁以上的老人便可以申请授予外命妇封号:“百岁始得初品官封”。

其次,旌表女性可以获得外命妇封号。宋朝对百姓的日常教化意识逐渐增强,统治者希望建立一个尊老尚齿,劝民行善,和谐乡里的社会秩序和礼仪观念,所以需要择选教化的楷模。义门、孝行、妇德、隐逸等旌表榜谕成为官方教化百姓的最佳“教材”,一些节妇、烈女便因此得到了相应的外命妇封号。

贞节牌坊

4. 有钱任性——买来的封号

除了上述三种常规的途径,还有一条让时人不齿的方法——购买外命妇封号和冠帔。南宋时,国家经济吃紧,为了充盈国库便出现了售卖封赠官帔敕告的现象:“安人四千,孺人二千”,如此明码标价,把外命妇的“含金量”拉低了不少。

二、想成为外命妇?先满足这几条再说吧!

虽然内廷女官、乳母和平民女子都有机会授封外命妇封号,但是外命妇的主要构成仍是官员的母、妻。同时,从外命妇的制度规定可以发现,连宋朝六品通直郎的母、妻都能被封为安人,可见宋朝外命妇的分封范围极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官员的母妻就能授封,想要成为外命妇,还需要满足一些条件。

宋朝实行一夫多妻制,所以官员可能同时有嫡母、庶母、生母、继母、妻、妾等多位女性亲眷,不同的地位差距使她们享有的授封待遇也不相同。

宋朝初年,官员的生母、妾母(父亲的妾)、亡妻和妾都没有资格手封为外命妇,臣子想给自己的母、亲求取封号,需要向皇帝陈乞(但不一定会被满足);宋真宗时期,官员的本生父母在官员父母(嫡母、继母)去世的情况下可以授封,但官员的妾母只能用儿孙的官资授封;宋仁宗以后,官员的亡妻能够用丈夫的官阶授封外命妇。

宋仁宗 画像

宋朝制度规定,只有官员的正妻可以授封外命妇封号,但是在实际执行中经常有违制的情况:比如一些官员为了讨好妾室便“偷梁换柱”让妾授封,甚至还有“妻享俸禄、妾受封号”的荒唐事。这种情况在宋朝战乱时比较多见,多是皇帝为了收买人心的“放水行为”,在时局稳定后便不多见了。

三、宋朝女子都想做外命妇,当外命妇到底有啥好处?

外命妇作为封建封诰制度的产物,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女性群体,她们虽然像男子一样享受官阶品秩,但是却不曾有分享政治的权利。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女性仍想得到外命妇封号呢?主要由三个原因:

首先,出席官方活动。宋朝为了让外命妇的表彰更具仪式感,对所封赠的外命妇一律颁发证书—“告、救”。上层社会的外命妇能够出席大型的官方活动,比如朝廷举行的南郊祭祀、先蚕、节序等活动,甚至品阶更高的外命妇还能入宫侍宴,这无疑是男权社会对外命妇地位的承认和尊重。

宋朝宴饮 《文会图》局部

其次,提升地位。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话语权较弱。按照司马光对夫妻关系的解读:

“夫、天也,妻、地也,夫、日也,妻、月也,夫、阳也,妻、阴也。天尊而处上,地卑而处下,日无盈亏,月有圆缺,阳唱而生物,阴合而成物——故妇专以柔顺为德,不以强辩为美”

他认为女子应该顺从丈夫,这就使得女子在家庭中处于次等地位。

但是,女子一旦有了外命妇的身份,就相当于抬高了自己的身份,具有了等级性,可以凭借这一身份“正位于内”,这不仅有利于她处理家庭内务,激励她做好夫君的贤内助,也会增加其荣耀感。

最后,享受经济待遇。宋朝外命妇没有明确的薪俸制度标准,出宗室皇亲女性有俸禄外,大多数的外命妇都只有封号没有俸禄。但是史书中也有一些关于外命妇俸禄的记载:范仲淹的妻子曹氏、韩世忠的妻子梁氏、张俊妻子魏氏等众多外命妇,都享受了“依礼支破”的俸禄待遇。

在多方利益的催动下,也难怪古时女子都以授封外命妇为荣了。

外命妇——是统治者下的一盘“三赢”棋局

宋朝奉行“与士大夫治天下”,统治者在实践过程中为了把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念与国家的礼仪有机的结合起来,便以外命妇作为调和二者的媒介。通过授予官员母妻家眷外命妇的封号以示荣宠,来提高官员的忠诚度,同时达到惠及国家的目的。不得不说,古代统治者们把这盘“三赢”的棋局下的太有水平了。

【参考资料】

《宋代外命妇身份价值及诉求断想——基于墓志铭,当事人相夫教子身份价值管窥》

《宋代内命妇封号问题研究》

《宋朝外命妇制度研究》

《宋代官员家庭外命妇封赠制度略论》

《论宋代老人的救助政策》

紫微斗数揭秘(三十一):台辅封诰

台辅

基本星性

台辅星,属阳土。左辅星的辅助星,主贵,能增加人的声誉,地位,成就,由于是辅助星,须要主星组合有利强盛时才能生效。

入命分析

台辅星入命,聪明有智慧,有才能,正直刚强,有上进心,有出色的组织领导能力,做事稳重,细心,严谨。为人高雅,重视感情,喜欢帮助别人,自身也容易得到别人帮助,喜欢文艺艺术,文笔文章佳,重视外表,衣着。

台辅星入命,一生多得他人帮助,常遇贵人,正如同左辅是人际关系星,台辅同样有此含义,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得人心,具有不错的组织能力,有名声,地位。喜会科文星,利于考试,竞争。

台辅星入身宫,做事有谋略,有才能,也喜欢和别人合作做事。

台辅星与桃花星同宫,感情较为专一,配偶很好,又称“内桃花”。

与左辅类似,台辅在哪个宫位,就容易得对应宫位的人的帮助。

封诰

基本星性

封诰星,属阴土。是右弼星的辅助星,代表封赏表彰,主社会地位。最喜欢与右弼同宫,能增强右弼的功能,但如果与凶星相会,行败运,则为封闭之星,有墓碑,囚禁,牢狱,尽头,封顶等不吉的含义。

入命分析

封诰星入命,做事稳重,聪明,智慧高,为人老练精明,喜欢照顾他人,替别人着想,比较体贴,善于投人所好。上进心同样很强,重感情,好面子,自尊心强,喜功名利禄,但较为懒散,有艺术细胞与天分。

封诰入命,主星组合吉,一生容易得奖章,荣誉,表彰,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与评价。同样喜欢与科文诸星会照,利于考试,竞争。

封诰入命,工作中积极主动,也容易得上级领导赏识。

封诰,有封顶,封闭之含义,前提是遇到凶星煞星,比如封诰加禄存有贴膏药的象。封诰加火星在田宅,有火灾路被封死的象。

总论

台辅,封诰有墓碑的含义,同会在命或者六亲宫位,又见煞忌重重,防止灾祸死亡。

以上,路过的朋友欢迎点个关注,后续会持续更新,副星更新完,就讲双星,格局,以及大限流年论法,谢谢大家!

“诰命夫人”的等级、封号和权利有哪些?

“诰”即封诰,也叫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命”即命妇,也就是皇家命令敕封的妇人。所谓“诰命”,就是指皇家对官员家属(妻子或母亲)的封敕。因为夫妻一体,母以子贵,诰命的一等为夫人,所以在生活语汇中,一般把“诰命”称为诰命夫人。

1、关于诰命夫人的等级和封号

作为一种封敕制度,“诰命”始于唐代。唐宋时期,一等诰命称为“国夫人”。比如武则天当政后,封母亲杨氏为“荣国夫人”,封姐姐武顺为“韩国夫人”;杨玉环身为贵妃,她的大姐被封为“韩国夫人”,她的三姐被封为“虢国夫人”,她的八姐被封为“秦国夫人”;等,都是一等诰命夫人。

诰命的等级和封号各朝代有所不同。到明清时期,该项制度基本定型。诰命夫人的等级和封号如下:

(1)一品二品官员的正妻诰命称谓为“夫人”。

(2)三品官员的正妻诰命称谓为“淑人”。

(3)四品官员的正妻诰命称谓为是“恭人”。

(4)五品官员的正妻诰命称谓为是“宜人”。

(5)六品官员的正妻诰命称谓为是“安人”。

(6)七品及以下官员的正妻诰命称谓为“孺人”。

(7)没品没封叫娘子。

每个品级都包括正、副两个档次品级。

实际生活中,一般居民百姓人家,给母亲立碑祭祀,常用“孺人”词语,就是使用命妇的封诰称谓,一般意思是表示尊敬,也有自己溢美之意。

看《红楼梦》。秦可卿死了,她丈夫贾蓉捐了个五品官。按理说,秦可卿五品诰命应该是“宜人”称谓,但秦可卿的灵牌上写的是“天朝诰授贾门秦氏恭人之灵位”。自己给自己提了一级。贾蓉那个官是“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一般人也搞不清他的品级。

再看《金瓶梅》。李瓶儿死后,写灵牌时,西门庆要写“诏封锦衣西门恭人李氏柩”十一字,伯爵再三不肯,说:“见有正室夫人在,如何使得!”讲了半日,去了“恭”字,改了“室人”。西门庆的职务是“金吾卫衣左所千户”,正五品。对应的命妇也应该是“宜人”,用“恭人”拔高了。再者,李瓶儿是妾,没有命妇的资格,所以用“室人”。

2、关于诰命夫人的权利

(1)命妇的身份

诰命夫人是纳入国家编制管理的人员,是公家人,身份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公务员。

诰命夫人有品级,但没有职务;有工资俸禄,但没有职权实权。

(2)命妇的特权

命妇有两项特权:一是能够入宫参加皇室庆典;二是诰命夫人如果犯了事,普通的官员是不能进行审判定罪,必须有专门机构查处,报经皇上定夺。

《红楼梦》中,史老太君带着贾府一帮女眷进宫,都是命妇。

(3)命妇的证书

命妇是有证书的。一般操作是:先由翰林院撰拟文字,再由中书科缮写,经内阁诰敕房核对无误后,加盖御宝颁发。

不同等级的命妇,证书的轴数、图案等也各有不同。

(4)诰命的收回和撤销

命妇改嫁的,诰命封敕收回。命妇有违法乱纪行为的,诰命封敕撤销。

(5)命妇的敕封范围

命妇一般是与官员有法定婚姻关系的正妻,也可以是官员的母亲。官员的偏房、侧室、妾等,没有诰命的资格。

(6)命妇的穿戴

命妇是有制式服饰的。命妇的等级不同,穿着也有要求。命妇有专用的冠,非常气派,招人羡慕嫉妒恨。

(7)命妇的封敕

不是所有官员的妻子都是命妇。有品级的官员的妻子,有德行有操守,或者官员有特定功劳和贡献等的,必须上报朝廷,经过封敕,才是命妇。

传统社会是男权社会,女人只能在家相夫教子,不能参与和处置社会事务。在特定社会形态下,母以子贵,妇以夫荣。所以,诰命是对成功女性和成功男性的一种肯定和褒扬,但更多地是个人精神层面和家庭声誉层面的一种荣誉和荣耀。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21/1697211103367080.html
上一篇:梦到自己去世(梦见自己死去又活过来是什么征兆?)
下一篇:天魁(天魁在命宫)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