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布谷丨从“穀梁”,到“谷梁”
河北日报客户端
□王乐之
中国儒家所尊奉的“春秋三传”,在史学界非常经典,它们分别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与《春秋穀梁传》。《春秋穀梁传》这一书名中,“穀”字的写法,在现代汉语中存在争议,或写为“穀梁传”,或写为“谷梁传”。究竟哪种写法更合适呢?
有说法认为,“穀梁”与“谷梁”并无区别,只是繁简字不同而已。因此,将“穀梁”与“谷梁”画等号的,并不少见。在现代简体出版物中,“穀梁”与“谷梁”两种写法,均有体现。比如,中华书局2016年版写作《春秋穀梁传》,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写作《春秋谷梁传》等等。
那么,《穀梁传》何以出现不同写法,难以统一呢?
其实,“春秋三传”均为传述《春秋》所作,书名都与作者姓氏有关。《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所著,《公羊传》被认为是战国时期齐人公羊高所著。由此可以推断,《春秋穀梁传》的“穀梁”二字,属于复姓。据文献记载,唐代林宝《元和姓纂》卷十载有:“鲁有穀梁赤,治《春秋传》。子夏门人也。尸子云:‘穀梁俶,传《春秋》十五卷。’案颜师古说穀梁名喜。”唐代杨士勋,为东晋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作疏写道:“穀梁子,名俶,字符始,鲁人,一名赤,受经于子夏,为经作传,故曰《穀梁传》。”
作为姓氏,“穀”字怎么写,今人即使在姓氏专述中,也常常不做明确辨识。然而,“穀”与“谷”,古已有之,它们表示着截然不同的意思,显然,绝非繁简字的选择。
“穀梁”这一姓氏来源,有两种解释:其一,古代将穀称为梁(粱),所以善于种植这类作物的氏族首领,就用穀梁命名,其后人以之为姓,称为穀梁氏。清代《姓氏寻源》记载:“鲁有穀梁氏,梁宜作粱,当以穀种为氏。”其二,穀梁开始为地名,居住在那里的人以穀梁为姓,称为穀梁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博陵有穀梁城。”据考,博陵即为现今河北安平、安国等地。该区域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并无谷地,不符合“山谷”的含义。这意味着,作为姓氏,“穀”字不宜采用“山谷”的“谷”。
根据《古代汉语词典》中关于“谷1”“谷2(穀)”的词条解释,“谷1”本意为“山谷”,指“两山之间的水道或狭长地带”;“谷2(穀)”意为“庄稼和粮食的总称”。古文中,“谷”是山谷之义,“穀”是粮食之义,“谷”与“穀”不是同一个字,各有分工。在现代汉语里,“谷”的含义变多了,除了“山谷”之意,增加了“稻谷”之意。因此,依照简化字使用原则,现在,将《穀梁传》简写为《谷梁传》,并不算错误。当然,其中还隐含着另外的问题。
在汉语字典与词典中,都保留了“穀”字,它不是括号里的繁体字,而是“原字”,有“善”“俸禄”之意,并明确标注还与“穀”的简化字“谷”同义。既然保留了“穀”的字形字义,那么,《穀梁传》的写法实际上更为贴切。
梦回春秋(三)——《穀梁传》
殷商时期,一年只分春、秋二季,以之纪年,周代初期仍然沿用,进而称呼史书也用“春秋”。
先秦春秋时期,“春秋”是各国史书的通称,而有的国家的史书还有自己的专有称呼,如晋之《乘》、楚之《梼杌》等。
鲁国的史书则没有专用的名称,称为“鲁春秋”。
后来“春秋”这个名称泛滥开了,很多私家著述也用“春秋”来取名。如《吕氏春秋》、《晏子春秋》、《吴越春秋》等。
因为《春秋》是极简史,所以自《春秋》之后,多有为之作“传”者,就是解释《春秋》的著作。《汉书·艺文志》里提到的西汉时至少有五种阐释《春秋》的著作很盛行:《左传》、《公羊传》、《穀梁传》、《邹氏传》、《夹氏传》。但是《邹氏传》和《夹氏传》在当世就失传了,留下后来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穀梁传》。
《穀梁传》的作者是战国时的穀梁赤,他和公羊氏一样也是子夏的学生,跟随子夏学《春秋》作《穀梁传》。
《穀梁传》后来传给了荀子,传到西汉时宣帝刘询很喜欢《穀梁传》将它更为官学,一时从者如流。穀梁学在西汉达到巅峰,而西汉灭亡后穀梁学也衰落了。
《穀梁传》解经之中渗透着宽仁厚德、崇尚礼制,亲亲恩上的思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尊奉周王室都是《穀梁传》想体现的思想。
还有一点,《穀梁传》里很强调爱惜民力。“敬事而信”,这也是儒家的传统思想。
至于说到现在的读者不屑于其中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不可以现在论当时,两千多年相隔有思想差异很正常。不在当世不能体会当时的社会,也就不便于以今论古。
#头条创作挑战赛#
沅汰,《沅汰博物馆》主编,历史作家主要作品:《博物馆里的汉字》、《博物馆青铜器名称汉字解读》系列,《青铜铭文里的西周史》,《晋国霸业》,《梦回春秋》,《春秋人物故事》,中国古代《古国迷踪》系列。
《高澄传》、《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龙凤传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