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群(张双群简介)

参谋长让张双群给陈再道介绍对象,张看着镜子:这不就有现成的吗

爱情来之不易,有时还得靠“中计”。

我们都知道,一位优秀的将领,除了打仗勇猛以外,还要善于用计。陈再道就是沙场上的一员宿将,曾多次设计诱敌上钩,最后取得胜利。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将来有一天自己也会走进战友设下的“圈套”,而且这个“圈套”还不是一般的圈套,是美好爱情的“圈套”。

图 | 陈再道

1938年初春的一天,微风徐徐,阳光明媚,是一个赶集的好日子。南宫县城里,店铺林立,人潮如流,各色各样的物品琳琅满目,使人应接不暇……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着4位身姿挺拔,穿着一身灰色军装的八路军官兵。其中,为首的一位,大概二十八、九岁,黝黑的脸颊,厚厚的嘴唇,给人一种敦厚朴实的感觉,但他眉宇间散发出的犀利目光,又使整个人显得刚毅威严。

没错,这个人便是闻名遐迩的八路军东进纵队司令员陈再道,紧跟在他身后的,是纵队参谋长卜盛光。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专门看望地方的几个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比如县妇救会。

卜盛光,是一个活泼风趣的人。本来陈再道今天并没有打算带上他,可他一听说要去妇救会,便“死皮赖脸”地跟上来,嘴里还振振有词,说这是义不容辞。

对于卜盛光所说的“义不容辞”,大概也只有陈再道和纵队的几位机关领导能够听懂。

那是1937年年底,根据朱德总司令的指示,陈再道由三八六旅副旅长奉调组建八路军东进纵队,挺进冀南,开辟平原抗日根据地。

临行前,陈赓对陈再道说:“冀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到了那里,可别忘了找个好老婆哟!”说完后,又转过头向卜盛光交代:“这件事你当竭力督促,若两年后他还是单身,你提头来见。”

图 | 陈赓

当然,这只是陈赓的一句玩笑话,不过卜盛光却记在了心里。因为陈再道的婚事,一直都是他们特别关心的事情。

以前,陈再道也有一个妻子,那时他刚刚参加革命,按照家乡的习俗,和一位名叫熊慧芝的女子结婚。

本来,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幸福的,但那时战争频繁,作为一位革命者,陈再道无时不刻都在关注最新形势,婚后的第七天,便返回了部队。

谁知这一去,从此就杳无音信,可怜那位农家女子,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直到后来,被人贩子肆意转卖,最后嫁给了一位裁缝。

这件事对陈再道的影响特别大,他悲愤欲绝,在个人问题上,开始有点万念俱灰。虽然部队里漂亮不少,红娘也愿意牵线,但陈再道每次都是婉言拒绝,一直过了10年,还是单身一人。

卜盛光为了他的婚事,可没少出力,尤其是到了冀南以后,特别留心观察周围的女同志,哪里女同志多,他就爱往哪里凑,最后让很多人误会,以为他有什么“越轨”的企图。

这不,听说这次要去看望妇救会的同志们,卜盛光说什么也要跟着一起去,他似乎有一种感觉,今天走这一遭儿,没准还真能有所收获。

妇救会在城南,从东纵司令部出发,穿过一条不长的十字街,顶多几里路。当他们4人跨进妇救会的院子后,发现里面冷冷清清,只有一位年轻姑娘正埋头写标语。

听见有人进来,姑娘抬头望了望,接着赶紧放下粉笔,迎了上去。

“是陈司令,卜参谋长啊,快请屋里坐。”她面露惊喜,热情地招呼陈再道等人。

一进到里屋,她又是搬椅子又是倒茶,动作非常麻利。

陈再道接过她递来的茶,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张双群,弓长张,一双两双的双,群众的群。”

“多大年纪了?”

“18。”

陈再道打量着张双群,发现她中等身材,皮肤白皙,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短发,身上穿着一件斜襟黑棉袄,虽说有些旧,但非常干净整洁,使整个人看上去显得俊秀灵气,青春勃发。

“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

张双群“噗呲”一笑,说:“是的,你给我们作过形势报告,兴许是那时有了印象。”

这个时候,卜盛光插空说道:“今天,陈司令到各党政机关看看,感谢冀南人民对八路军的支持。”

张双群听了,对客人说:“真是不巧,今天大家都到各乡收拥军慰问品去了,除了我和一位大姐值班,没有其他人了。”

因为来不逢时,陈再道只好简单寒暄几句,便起身离开。

张双群礼貌地将他们送至门外。这时,卜盛光瞄准机会,悄悄地把张双群拉到一旁,说:“小张,给你交代一个任务,好吗?”

张双群非常爽快地问道:“什么任务?你直接下命令吧。”

卜盛光“嘿嘿”一笑:“你在妇救会工作,见到的女生也多,如果看见有好姑娘,帮我们陈司令介绍一个。”

“陈司令还没有结婚吗?”张双群非常诧异,她一直以为,像陈司令这样优秀的人,应该早就结婚了。

“在家结过婚,但后来媳妇让人给卖了。”卜盛光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地说道:“他现在还单着呢!”

正说着,已经走了好远的陈再道冲卜盛光大喊一句:“你还在搞什么名堂?还不快走!”

卜盛光应了一声,笑着叮嘱张双群:“不要忘了哟。”然后便急急忙忙地去追赶陈再道。

“司令员,跟你说个事,你觉得小张这个人怎么样?还不错吧?人长得漂亮,又有文化,说话做事干净利落,而且还是党员,政治可靠。”

陈再道一声不吭,这可急坏了一旁的卜盛光,他一步一跳地说:“司令员,你好歹说句话啊!”

沉默,还是沉默。

“好,不说就算了,我去跟小张说,用你的名义吧。”卜盛光调转头,好像真要去找小张似的。

“站住!”陈再道大声喊道。两人就这样对立而望,几秒钟后,陈再道淡淡一笑:“关你屁事。”说着,便径直地朝前走去。

这一下,卜盛光愣住了,他一拍后脑勺,哈哈大笑起来:“看来,陈司令对小张还是有心意的。”

夜晚,张双群坐在房间里看书,满脑子都是参谋长说的话,精神怎么也集中不起来。

陈司令在她心中,是一个传奇式的英雄。过去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她就非常崇敬古今的民族英雄。后来,日寇侵略中华,大片国土沦陷,她心急如焚,直到八路军来到冀南以后,老百姓才感觉有了靠山,有了盼头。

听一些同志们说,八路军的陈司令是老红军,打过很多仗,在长征时就指挥过一个军。日寇知道陈司令在冀南,明显老实了不少。

关于陈司令的传说还有很多,每一件都让人佩服。张双群心想:“这么优秀的人,什么样的姑娘才能配得上他呢?”

正想着,灯花“啪嗒”地炸了两声,张双群抬头望去,刚好看见桌上的一面镜子,镜子里有一个端庄秀美的姑娘。

“是啊,这不就有现成的吗?” 张双群越想越羞涩,但她最后还是拿起了笔,写了一封交给陈再道的信。

同一时刻,陈再道也没有睡下,他来回地在院子里踱步,脑子里全是张双群的名字。

图 | 陈再道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过去见过不少姑娘,心里始终无动于衷,但今天一见到张双群,就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好像她就是那个人,那个要陪伴一生的人。

陈再道已经完全被张双群所吸引,不仅仅因为她长得漂亮,就是性格,气质等方面,都很合适。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也确实该找一个伴了。

就这样,陈再道下定决心,打算明天就去找张双群,要是同意就结婚,不同意,说明没有缘分。

第二天,陈再道食言了,因为工作的原因,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找张双群。一大早出发去部队巡视,直到晚上掌灯才回来。

不过,回到司令部以后,却有一件好事发生。

一进屋,作战科长便向他汇报:“司令员,这里有你的一封信,因为上面写着纵队司令部转交你,所以我就按照规定拆开了。”

陈再道应了一声,接过信,就在这时,他发现今天的作战科长有点不一样,想笑但又努力憋住了,再结合刚才说的话,陈再道好像明白了什么。

急忙打开信,映入眼帘的,是一手潇洒的行书,特别有个性。信的开头称呼为“陈司令”,末尾署名为“张双群”。

当时陈再道只觉得心情激动,浑身的血液好像都在加速流动,他赶紧看完信,笑骂一句:“真是个傻瓜,为什么不写我亲收,或者自己把信送过来,这下好了,秘密全被司令部这帮鬼精灵知道了。”

图 | 陈再道

是啊,这帮鬼精灵全知道了。作战科长拿到信以后,也没太在意,但当他看到内容后,顿时惊掉了下巴,接着,几个人一起,“哼哼呲呲”地将这封充满爱意的信看完。

此时,作战科长正在外面作“检讨”,他笑着说:“我这个人啊,就是粗心,竟然把妇救会小张的私人信件,当成公文给拆了,实在不应该。”

又过了一天,张双群接到通知,说是陈司令找她有事,请她去司令部一趟。

当张双群来到司令部的时候,房间里还有一些人,此时的陈再道正在打电话,一看见张双群,便示意让她坐下。

等接完电话以后,房间里就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双群,有什么事吗?” 陈再道好奇地问道。

“不是你叫我来的吗?”此时的张双群也很疑惑。

“我叫你来的?”陈再道明白了:“你呀你,让他们给骗了。”

张双群想了一会儿,也知道是怎么回事,站起来便说:“那好,我就不打扰你了。”说完后,就要往门口走去。

这时,陈再道慌了,他赶紧上前一步,拉住张双群:“既然来了,就坐一会儿嘛!”

张双群点了点头,又重新回到座位上。

两人都不说话,场面越来越尴尬。过了许久,陈再道终于开口了:“双群,那封信我看了,我……”

“我”了半天,陈再道始终没有说出来,这让一旁的张双群紧张得有点喘不过气来。

终于,陈再道像是要带着部队冲锋似的,撸起袖子,大声地说道:“我同意!”

这句话一说出,张双群笑了,害羞地笑了,窗外偷听的“鬼精灵”们也跟着笑了,有的甚至还说:“要喝喜酒咯。”

陈再道冲出窗外,开玩笑地大叫一句:“你们这帮该杀!”

就这样,陈再道和张双群的恋爱关系公开了,其实他们本来就没有打算要“保密”。

在交往的那段时间,他们俩书信往来十分频繁。陈司令写给张双群的信,常常不用信封,一张香烟盒纸,写上自己想说的话,对折一下就送过去了。

尽管司令部的人经常找个借口就能看到信的内容,但里面没有卿卿我我,有的只是工作和学习。

在这个战争频发的年代,没有花前月下的甜蜜约会,但他们都能明白彼此的心意,因为他们的爱情,是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战火中铸就出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俩的关系也引起了组织的关注,虽然组织对谈恋爱不是一概反对,更何况陈再道还是高级干部,但冀南根据地刚刚创立,很多事情还不完善,为了不让恋爱分散精力,组织决定将他们暂时分开。

那个时候,张双群被调到了宁晋县妇救会工作,谁曾想刚去没几天,宁晋的敌情就变得严重,于是陈再道带着部队赶到那里。

这时,组织又把张双群调到枣强县妇救会,但就在她即将准备出发的时候,陈再道收到消息,说是枣强方向吃惊,要他火速前往。

接到消息的那一刻,陈再道笑着对张双群说:“我们的缘分还真是够可以的。”

1938年11月,两人终于结束恋爱的长跑,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生活是清贫的,对于这对夫妻来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早点打败日本侵略者。因此,他们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安乐窝”。

1943年年底,夫妇俩来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在延安,环境比前线较为安宁,陈再道也是八路军的著名将领,按照常理来讲,生活总该宽裕一点吧。其实不然,他们依然过着清苦恬淡的生活。

有一次,他们的孩子东平生病了,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加强营养,可夫妻二人身无分文,到哪里找营养的东西给孩子吃呢?

看见孩子因为高烧满脸通红,夫妻俩的心都在滴血。陈再道下意识摸了摸口袋,掏出一支钢笔,把心一横,捏着钢笔就往城西跑,因为他听说那里有专门收购旧物品的商店。

看着手里卖钢笔换来的钱,陈再道终于松了一口气。

还有一年冬天,天气冷,孩子又病了,恰巧取暖的炭不够用。于是陈再道只好顶着风雪,到处捡炭根。

那蹲在别人倒弃的炭灰堆旁仔细翻找的身影,谁都不会想到,他就是率兵千万的八路军军区司令。

从那一刻我知道,陈再道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将领,还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其实,要说钱,陈再道见得可不少,早在冀南的时候,部队就缴获了大量银元。那时候用骡用马成箱成袋地往延安送。他作为冀南根据地的最高军事首长,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花公家的钱。

毫无疑问,在现实生活中,陈再道是朴素清贫的,但在精神上,他却是格外富有的。这种精神上的富有,更值得让人敬佩。

1945年8月,抗战取得了胜利,当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消息传来时,延安早已沸腾一片。那天晚上,陈再道激动地抱紧妻子,这个坚强的男人流泪了,这是幸福的眼泪,是胜利的眼泪。

后来,解放战争打响了,陈再道接受组织的命令,飞抵太行,又开始了南征北战的生活。从淮海到中原,陈再道踏着硝烟,迎着战火,直到新中国的成立。

解放后的那几年,陈再道担任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南军区司令员,他的生活终于开始得到改善。

那时候,他们全家人住进了一栋颇具“罗马”风格的房子里,在这个房子里,还发生了一件令人难忘的事情。

1952年的10月,金秋送爽。一天,陈再道回到家里,刚进门就亮着嗓子大喊:“双群,赶紧收拾一下,我们搬家。”

张双群满脸疑惑,很是诧异,好奇地问道:“搬家?为什么要搬家啊?发生什么事了吗?”

陈再道没有解释,只是说:“哪有这么多为什么,快点搬走吧。”

张双群见状,也不好再问什么,麻利地收拾好行李,带着孩子,跟着丈夫就出门了。

几天后,那个家里来了好几辆小轿车,陈再道和当地的一些领导经常进进出出,像是在开会一样。孩子们好奇呀,不懂就问:“妈,现在住在那里的是谁呀?”

张双群也不知道,只是看到丈夫最近的状态,猜测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

又过了一段时间,陈再道带着一家人又搬进了那栋房子里。孩子更好奇了,忙完道:“爸爸,到底是谁住在我们家啊?”

陈再道看着孩子迫不及待的目光,知道不解开这个谜,孩子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于是只好如实回答道:“是毛主席。”

图 | 毛主席

小孩子听见毛主席住在自己家,非常高兴,拍着小手欢呼道:“毛主席来喽,毛主席来喽。”

原来,毛主席这次视察黄河,来到了开封。当时的开封,条件并不是很好,百废待兴,领导们商议了很久,感觉让毛主席住哪都不太合适,最后经过反复斟酌,决定住进陈再道家里。

这也是为何一开始陈再道保密的原因。

夫妻俩风风雨雨这么多年,感情自然坚如磐石。不过在张双群的心里,始终有一个心愿未能了结。

她想要找寻陈再道的第一任妻子熊慧芝。

那时候,她给麻城县的乡亲们写过信,也给在湖北工作的战友写过信,请他们多多打听,找寻熊慧芝的下落。

后来,经过几经波折,终于找到了熊慧芝的下落。

1952年,张双群将熊慧芝接到开封住了一段时间,她们姐妹俩关系很好,常常拉家常,或是出去游览。

有的同志不理解,认为张双群这样做是多此一举,但她却说:“天下穷苦人本是一家,熊慧芝的不幸遭遇,是千千万万穷苦姐妹的缩影,我们应该把党的温暖,送进她们的心里。”

她的大爱,感动了所有人,也感动了自己的丈夫

这份靠着“中计”而来的爱情,是陈再道心中最美好的经历。

参谋长让张双群给陈再道介绍对象,张看着镜子:这不就有现成的吗

爱情来之不易,有时还得靠“中计”。

我们都知道,一位优秀的将领,除了打仗勇猛以外,还要善于用计。陈再道就是沙场上的一员宿将,曾多次设计诱敌上钩,最后取得胜利。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将来有一天自己也会走进战友设下的“圈套”,而且这个“圈套”还不是一般的圈套,是美好爱情的“圈套”。

图 | 陈再道

1938年初春的一天,微风徐徐,阳光明媚,是一个赶集的好日子。南宫县城里,店铺林立,人潮如流,各色各样的物品琳琅满目,使人应接不暇……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着4位身姿挺拔,穿着一身灰色军装的八路军官兵。其中,为首的一位,大概二十八、九岁,黝黑的脸颊,厚厚的嘴唇,给人一种敦厚朴实的感觉,但他眉宇间散发出的犀利目光,又使整个人显得刚毅威严。

没错,这个人便是闻名遐迩的八路军东进纵队司令员陈再道,紧跟在他身后的,是纵队参谋长卜盛光。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专门看望地方的几个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比如县妇救会。

卜盛光,是一个活泼风趣的人。本来陈再道今天并没有打算带上他,可他一听说要去妇救会,便“死皮赖脸”地跟上来,嘴里还振振有词,说这是义不容辞。

对于卜盛光所说的“义不容辞”,大概也只有陈再道和纵队的几位机关领导能够听懂。

那是1937年年底,根据朱德总司令的指示,陈再道由三八六旅副旅长奉调组建八路军东进纵队,挺进冀南,开辟平原抗日根据地。

临行前,陈赓对陈再道说:“冀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到了那里,可别忘了找个好老婆哟!”说完后,又转过头向卜盛光交代:“这件事你当竭力督促,若两年后他还是单身,你提头来见。”

图 | 陈赓

当然,这只是陈赓的一句玩笑话,不过卜盛光却记在了心里。因为陈再道的婚事,一直都是他们特别关心的事情。

以前,陈再道也有一个妻子,那时他刚刚参加革命,按照家乡的习俗,和一位名叫熊慧芝的女子结婚。

本来,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幸福的,但那时战争频繁,作为一位革命者,陈再道无时不刻都在关注最新形势,婚后的第七天,便返回了部队。

谁知这一去,从此就杳无音信,可怜那位农家女子,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直到后来,被人贩子肆意转卖,最后嫁给了一位裁缝。

这件事对陈再道的影响特别大,他悲愤欲绝,在个人问题上,开始有点万念俱灰。虽然部队里漂亮不少,红娘也愿意牵线,但陈再道每次都是婉言拒绝,一直过了10年,还是单身一人。

卜盛光为了他的婚事,可没少出力,尤其是到了冀南以后,特别留心观察周围的女同志,哪里女同志多,他就爱往哪里凑,最后让很多人误会,以为他有什么“越轨”的企图。

这不,听说这次要去看望妇救会的同志们,卜盛光说什么也要跟着一起去,他似乎有一种感觉,今天走这一遭儿,没准还真能有所收获。

妇救会在城南,从东纵司令部出发,穿过一条不长的十字街,顶多几里路。当他们4人跨进妇救会的院子后,发现里面冷冷清清,只有一位年轻姑娘正埋头写标语。

听见有人进来,姑娘抬头望了望,接着赶紧放下粉笔,迎了上去。

“是陈司令,卜参谋长啊,快请屋里坐。”她面露惊喜,热情地招呼陈再道等人。

一进到里屋,她又是搬椅子又是倒茶,动作非常麻利。

陈再道接过她递来的茶,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张双群,弓长张,一双两双的双,群众的群。”

“多大年纪了?”

“18。”

陈再道打量着张双群,发现她中等身材,皮肤白皙,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短发,身上穿着一件斜襟黑棉袄,虽说有些旧,但非常干净整洁,使整个人看上去显得俊秀灵气,青春勃发。

“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

张双群“噗呲”一笑,说:“是的,你给我们作过形势报告,兴许是那时有了印象。”

这个时候,卜盛光插空说道:“今天,陈司令到各党政机关看看,感谢冀南人民对八路军的支持。”

张双群听了,对客人说:“真是不巧,今天大家都到各乡收拥军慰问品去了,除了我和一位大姐值班,没有其他人了。”

因为来不逢时,陈再道只好简单寒暄几句,便起身离开。

张双群礼貌地将他们送至门外。这时,卜盛光瞄准机会,悄悄地把张双群拉到一旁,说:“小张,给你交代一个任务,好吗?”

张双群非常爽快地问道:“什么任务?你直接下命令吧。”

卜盛光“嘿嘿”一笑:“你在妇救会工作,见到的女生也多,如果看见有好姑娘,帮我们陈司令介绍一个。”

“陈司令还没有结婚吗?”张双群非常诧异,她一直以为,像陈司令这样优秀的人,应该早就结婚了。

“在家结过婚,但后来媳妇让人给卖了。”卜盛光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地说道:“他现在还单着呢!”

正说着,已经走了好远的陈再道冲卜盛光大喊一句:“你还在搞什么名堂?还不快走!”

卜盛光应了一声,笑着叮嘱张双群:“不要忘了哟。”然后便急急忙忙地去追赶陈再道。

“司令员,跟你说个事,你觉得小张这个人怎么样?还不错吧?人长得漂亮,又有文化,说话做事干净利落,而且还是党员,政治可靠。”

陈再道一声不吭,这可急坏了一旁的卜盛光,他一步一跳地说:“司令员,你好歹说句话啊!”

沉默,还是沉默。

“好,不说就算了,我去跟小张说,用你的名义吧。”卜盛光调转头,好像真要去找小张似的。

“站住!”陈再道大声喊道。两人就这样对立而望,几秒钟后,陈再道淡淡一笑:“关你屁事。”说着,便径直地朝前走去。

这一下,卜盛光愣住了,他一拍后脑勺,哈哈大笑起来:“看来,陈司令对小张还是有心意的。”

夜晚,张双群坐在房间里看书,满脑子都是参谋长说的话,精神怎么也集中不起来。

陈司令在她心中,是一个传奇式的英雄。过去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她就非常崇敬古今的民族英雄。后来,日寇侵略中华,大片国土沦陷,她心急如焚,直到八路军来到冀南以后,老百姓才感觉有了靠山,有了盼头。

听一些同志们说,八路军的陈司令是老红军,打过很多仗,在长征时就指挥过一个军。日寇知道陈司令在冀南,明显老实了不少。

关于陈司令的传说还有很多,每一件都让人佩服。张双群心想:“这么优秀的人,什么样的姑娘才能配得上他呢?”

正想着,灯花“啪嗒”地炸了两声,张双群抬头望去,刚好看见桌上的一面镜子,镜子里有一个端庄秀美的姑娘。

“是啊,这不就有现成的吗?” 张双群越想越羞涩,但她最后还是拿起了笔,写了一封交给陈再道的信。

同一时刻,陈再道也没有睡下,他来回地在院子里踱步,脑子里全是张双群的名字。

图 | 陈再道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过去见过不少姑娘,心里始终无动于衷,但今天一见到张双群,就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好像她就是那个人,那个要陪伴一生的人。

陈再道已经完全被张双群所吸引,不仅仅因为她长得漂亮,就是性格,气质等方面,都很合适。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也确实该找一个伴了。

就这样,陈再道下定决心,打算明天就去找张双群,要是同意就结婚,不同意,说明没有缘分。

第二天,陈再道食言了,因为工作的原因,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找张双群。一大早出发去部队巡视,直到晚上掌灯才回来。

不过,回到司令部以后,却有一件好事发生。

一进屋,作战科长便向他汇报:“司令员,这里有你的一封信,因为上面写着纵队司令部转交你,所以我就按照规定拆开了。”

陈再道应了一声,接过信,就在这时,他发现今天的作战科长有点不一样,想笑但又努力憋住了,再结合刚才说的话,陈再道好像明白了什么。

急忙打开信,映入眼帘的,是一手潇洒的行书,特别有个性。信的开头称呼为“陈司令”,末尾署名为“张双群”。

当时陈再道只觉得心情激动,浑身的血液好像都在加速流动,他赶紧看完信,笑骂一句:“真是个傻瓜,为什么不写我亲收,或者自己把信送过来,这下好了,秘密全被司令部这帮鬼精灵知道了。”

图 | 陈再道

是啊,这帮鬼精灵全知道了。作战科长拿到信以后,也没太在意,但当他看到内容后,顿时惊掉了下巴,接着,几个人一起,“哼哼呲呲”地将这封充满爱意的信看完。

此时,作战科长正在外面作“检讨”,他笑着说:“我这个人啊,就是粗心,竟然把妇救会小张的私人信件,当成公文给拆了,实在不应该。”

又过了一天,张双群接到通知,说是陈司令找她有事,请她去司令部一趟。

当张双群来到司令部的时候,房间里还有一些人,此时的陈再道正在打电话,一看见张双群,便示意让她坐下。

等接完电话以后,房间里就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双群,有什么事吗?” 陈再道好奇地问道。

“不是你叫我来的吗?”此时的张双群也很疑惑。

“我叫你来的?”陈再道明白了:“你呀你,让他们给骗了。”

张双群想了一会儿,也知道是怎么回事,站起来便说:“那好,我就不打扰你了。”说完后,就要往门口走去。

这时,陈再道慌了,他赶紧上前一步,拉住张双群:“既然来了,就坐一会儿嘛!”

张双群点了点头,又重新回到座位上。

两人都不说话,场面越来越尴尬。过了许久,陈再道终于开口了:“双群,那封信我看了,我……”

“我”了半天,陈再道始终没有说出来,这让一旁的张双群紧张得有点喘不过气来。

终于,陈再道像是要带着部队冲锋似的,撸起袖子,大声地说道:“我同意!”

这句话一说出,张双群笑了,害羞地笑了,窗外偷听的“鬼精灵”们也跟着笑了,有的甚至还说:“要喝喜酒咯。”

陈再道冲出窗外,开玩笑地大叫一句:“你们这帮该杀!”

就这样,陈再道和张双群的恋爱关系公开了,其实他们本来就没有打算要“保密”。

在交往的那段时间,他们俩书信往来十分频繁。陈司令写给张双群的信,常常不用信封,一张香烟盒纸,写上自己想说的话,对折一下就送过去了。

尽管司令部的人经常找个借口就能看到信的内容,但里面没有卿卿我我,有的只是工作和学习。

在这个战争频发的年代,没有花前月下的甜蜜约会,但他们都能明白彼此的心意,因为他们的爱情,是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战火中铸就出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俩的关系也引起了组织的关注,虽然组织对谈恋爱不是一概反对,更何况陈再道还是高级干部,但冀南根据地刚刚创立,很多事情还不完善,为了不让恋爱分散精力,组织决定将他们暂时分开。

那个时候,张双群被调到了宁晋县妇救会工作,谁曾想刚去没几天,宁晋的敌情就变得严重,于是陈再道带着部队赶到那里。

这时,组织又把张双群调到枣强县妇救会,但就在她即将准备出发的时候,陈再道收到消息,说是枣强方向吃惊,要他火速前往。

接到消息的那一刻,陈再道笑着对张双群说:“我们的缘分还真是够可以的。”

1938年11月,两人终于结束恋爱的长跑,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生活是清贫的,对于这对夫妻来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早点打败日本侵略者。因此,他们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安乐窝”。

1943年年底,夫妇俩来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在延安,环境比前线较为安宁,陈再道也是八路军的著名将领,按照常理来讲,生活总该宽裕一点吧。其实不然,他们依然过着清苦恬淡的生活。

有一次,他们的孩子东平生病了,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加强营养,可夫妻二人身无分文,到哪里找营养的东西给孩子吃呢?

看见孩子因为高烧满脸通红,夫妻俩的心都在滴血。陈再道下意识摸了摸口袋,掏出一支钢笔,把心一横,捏着钢笔就往城西跑,因为他听说那里有专门收购旧物品的商店。

看着手里卖钢笔换来的钱,陈再道终于松了一口气。

还有一年冬天,天气冷,孩子又病了,恰巧取暖的炭不够用。于是陈再道只好顶着风雪,到处捡炭根。

那蹲在别人倒弃的炭灰堆旁仔细翻找的身影,谁都不会想到,他就是率兵千万的八路军军区司令。

从那一刻我知道,陈再道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将领,还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其实,要说钱,陈再道见得可不少,早在冀南的时候,部队就缴获了大量银元。那时候用骡用马成箱成袋地往延安送。他作为冀南根据地的最高军事首长,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花公家的钱。

毫无疑问,在现实生活中,陈再道是朴素清贫的,但在精神上,他却是格外富有的。这种精神上的富有,更值得让人敬佩。

1945年8月,抗战取得了胜利,当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消息传来时,延安早已沸腾一片。那天晚上,陈再道激动地抱紧妻子,这个坚强的男人流泪了,这是幸福的眼泪,是胜利的眼泪。

后来,解放战争打响了,陈再道接受组织的命令,飞抵太行,又开始了南征北战的生活。从淮海到中原,陈再道踏着硝烟,迎着战火,直到新中国的成立。

解放后的那几年,陈再道担任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南军区司令员,他的生活终于开始得到改善。

那时候,他们全家人住进了一栋颇具“罗马”风格的房子里,在这个房子里,还发生了一件令人难忘的事情。

1952年的10月,金秋送爽。一天,陈再道回到家里,刚进门就亮着嗓子大喊:“双群,赶紧收拾一下,我们搬家。”

张双群满脸疑惑,很是诧异,好奇地问道:“搬家?为什么要搬家啊?发生什么事了吗?”

陈再道没有解释,只是说:“哪有这么多为什么,快点搬走吧。”

张双群见状,也不好再问什么,麻利地收拾好行李,带着孩子,跟着丈夫就出门了。

几天后,那个家里来了好几辆小轿车,陈再道和当地的一些领导经常进进出出,像是在开会一样。孩子们好奇呀,不懂就问:“妈,现在住在那里的是谁呀?”

张双群也不知道,只是看到丈夫最近的状态,猜测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

又过了一段时间,陈再道带着一家人又搬进了那栋房子里。孩子更好奇了,忙完道:“爸爸,到底是谁住在我们家啊?”

陈再道看着孩子迫不及待的目光,知道不解开这个谜,孩子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于是只好如实回答道:“是毛主席。”

图 | 毛主席

小孩子听见毛主席住在自己家,非常高兴,拍着小手欢呼道:“毛主席来喽,毛主席来喽。”

原来,毛主席这次视察黄河,来到了开封。当时的开封,条件并不是很好,百废待兴,领导们商议了很久,感觉让毛主席住哪都不太合适,最后经过反复斟酌,决定住进陈再道家里。

这也是为何一开始陈再道保密的原因。

夫妻俩风风雨雨这么多年,感情自然坚如磐石。不过在张双群的心里,始终有一个心愿未能了结。

她想要找寻陈再道的第一任妻子熊慧芝。

那时候,她给麻城县的乡亲们写过信,也给在湖北工作的战友写过信,请他们多多打听,找寻熊慧芝的下落。

后来,经过几经波折,终于找到了熊慧芝的下落。

1952年,张双群将熊慧芝接到开封住了一段时间,她们姐妹俩关系很好,常常拉家常,或是出去游览。

有的同志不理解,认为张双群这样做是多此一举,但她却说:“天下穷苦人本是一家,熊慧芝的不幸遭遇,是千千万万穷苦姐妹的缩影,我们应该把党的温暖,送进她们的心里。”

她的大爱,感动了所有人,也感动了自己的丈夫

这份靠着“中计”而来的爱情,是陈再道心中最美好的经历。

参谋长让张双群给陈再道介绍对象,张双群一照镜子:我就是现成的

抗战全面爆发后,年仅28岁的陈再道担任了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按理说,像陈再道这样的高级干部,在个人问题上应该是得心应手,但他当时却仍是孑然一身。

陈再道

386旅旅长陈赓非常为陈再道着急,陈赓曾多次促成别人的好事:他精心安排了一块球赛,就让浦安修扑入了彭德怀的怀抱;当王树声和杨炬的婚事在关键时刻卡壳时,他大喊一声:“大家快来吃老光棍王树声和一枝花杨炬的喜糖呀!”矛盾迎刃而解;周璇对周希汉的求婚始终不肯表态,他就当场拍板“今天结婚”,最终促成了两人的幸福婚姻……陈赓决定想办法为陈再道也找个老婆。

1938年初,八路军组建东进纵队挺进冀南,由陈再道任司令员,卜盛光任参谋长。临行前,陈赓专门叮嘱陈再道:“冀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命令你,到了那里一定要找个好老婆!”

然后陈赓又指示卜盛光:“你当竭力促成陈再道找好老婆,若两年之后他还是单身一人,你提头来见!”这一番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陈赓

东进纵队到冀南以后,卜盛光一直牢记着陈赓交待的任务,他今天瞅瞅这,明天逛逛那,哪里的女同志多,他就往哪儿站。

3个月以后,东进纵队已经发展到了1万余人。有一天,陈再道要去看望地方几个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卜盛光本来不用去,但他却“死皮赖脸”非跟着去不可,还说这是义不容辞,陈再道也只能同意了。

陈再道一行人到了妇救会以后,看见一位年轻的姑娘正在写标语。姑娘见是陈司令员和卜参谋长来了,连忙热情地把他们请到了屋里。

妇救会

陈再道坐下后,和姑娘攀谈了起来,他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姑娘回答:“张双群,弓长张,一双两双的双,群众的群。”

“多大年纪了?”

“18。”

陈再道又问:“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

卜盛光一听这句话后,马上乐了,这不是贾宝玉见林黛玉的节奏嘛,看来这两人有戏!

张双群笑着说:“是的,你给我们作过形势报告。”

临走时,卜盛光把张双群单独拉到一边,对她说:“小张,交给你一个任务,能不能完成?”

卜盛光

张双群问:“什么任务?你下命令吧!”

卜盛光狡黠地笑了笑说:“你在妇救会工作,有没有好姑娘……”

张双群直接打断卜盛光:“参谋长,你不是已经结婚了吗?”

卜盛光哈哈大笑:“你以为我还想讨个老婆呀?你没看到我们的陈司令员还是光棍一条吗?”

张双群吃惊地问:“怎么?陈司令还没结婚?”

卜盛光说:“在家结了婚,只待了一个星期,后来媳妇也叫人给卖了。现在他一天到晚都是考虑怎样打仗,哪顾得上……”

此时门外传来了陈再道的一声怒吼:“你在搞什么名堂,还不快走!”卜盛光只好叮嘱了张双群一句“千万别忘了”,便和陈再道一起离开了。

陈再道

在回去的路上,卜盛光问陈再道:“司令员,你看小张这人怎么样?人长得不错,又是党员,政治可靠……”

陈再道却不说话,只管大步往前走,卜盛光一边追一边说:“人家对你可是一片真心哩!你要是不说话,那可就算是默认了。我要以你的名义去给双群回话去了!”

卜盛光说完,就假意转头朝着妇救会的方向走去。此时背后又传来陈再道的一声吼:“站住!”卜盛光停住了脚步,把头转了过来。陈再道又红着脸说了一句:“关你屁事!”然后便走远了。

陈再道一边走一边回想着卜盛光的话,脑海里又浮现出了张双群的面容,她确实长得很漂亮:皮肤白皙,在似圆似方的脸盘上,挺直的鼻梁,晶亮的大眼和那丰满的嘴唇,都搭配得恰到好处。如果真能和她结合,那也是很不错的。

但陈再道也有自己的顾虑:一是他已经29岁了,大张双群11岁;二是他曾经结过婚,在老家时,他按照家乡的习俗,与一个叫熊慧芝的农家女子结了婚,但他只在家住了一个星期便参加红军了,从此一去不返。而熊慧芝一直在家苦等,后来却被人贩子把她当成“匪属”随意转卖,最后嫁给了外地的一个裁缝。

陈再道

从此以后,陈再道的心里有了阴影,尽管部队里也有不少战友给他介绍过对象,但他总是一句“少管闲事”顶了回去。久而久之,谁也不敢再吭声了。

回去以后,“张双群”这三个字一直在陈再道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他越想越烦,最后大喊一声:“警卫员,拿水来!”

警卫员赶紧拿来茶杯,陈再道却不接,警卫员马上明白了,他又回屋拿来军用水壶。陈再道接过水壶,打开木塞,“咕噜咕噜”喝了起来。

再说张双群,送走陈再道以后,卜盛光的话一直萦绕在她的耳边。她早就听说过陈再道的诸多英雄事迹,尤其是陈再道来了冀南以后,收服了这里全部的游击武装,并狠狠地打击了日军,日本鬼子知道陈再道来冀南以后,晚上都不敢出窝了。她是真心地崇拜陈再道。

陈再道

但是什么样的姑娘才能适合陈司令呢?张双群思来想去,始终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此时她无意中朝桌上的镜子里望了一下,镜子里映出了一个端庄娇好的脸蛋。她突然想了起来:自己不就是现成的一个吗?近水楼台先得月,要不……就我吧!

张双群的脸马上红了,她有些犹豫,陈司令是南方人,又是一个军人,如果家里知道了,肯定不会同意的。但由敬佩而产生的爱恋,使张双群最终勇敢地掏出了传情的笔,铺开了抒情的信笺,给陈再道写下了一封情意绵绵的信。

第二天,作战科长向陈再道报告说:“司令员,这是你的信,因为写的是纵队司令部转交给你,所以我按规定拆了。”

陈再道心想,这不是废话吗?但他一接过信,却发现作战科长偷笑地跑开了,他觉得这其中一定有鬼,赶紧把信拆开了看。嗬!好漂亮的字体!再仔细一瞧,称呼是“陈司令员”,又翻到最后一页,署名竟然是“张双群”,陈再道顿时觉得心跳加快、热血沸腾,他一口气把信读完了。

陈再道

陈再道读完以后,笑着骂了一句:“这个苕种!”这是他家乡的土话,意为“傻瓜”。是啊,这么重要的一封信,为什么不写他亲自收呢?或者自己把信送过来也好啊,这下好了,大家都知道这个秘密了!

卜盛光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得逞”后,非常高兴,他又派人通知张双群,说陈司令员明天约她务必去一趟,并且说有要事相商。

第三天,张双群如约来到纵队司令部,陈再道马上招呼她坐下,屋里的人见状,赶紧都跑了出去,屋里就剩下了他俩。

陈再道亲切地叫了一声:“双群!”

张双群“嗯”了一声,她的脸马上红了。

陈再道又问道:“你来干什么?”

张双群诧异地问:“不是您今天一早通知我来的吗?”

此时陈再道才如梦初醒:“苕种,苕种,你让人家给骗了!肯定是这个老卜捣的鬼!”

陈再道(左)

张双群也觉得有点尴尬,她只好说:“既然没有什么事,我就不打扰您了。”

陈再道连忙拉住她说:“既然来了,就坐一会儿再走嘛!”

张双群坐下以后,陈再道说:“双群,你的信我看了,我……我……”因为太紧张,后面的半句话,陈再道怎么也说不出来。

此时张双群也感到紧张了,她甚至觉得有点喘不过气来,自己那封信是不是写得太冒失了?司令员会不会拒绝她呢?

憋了半天,陈再道终于像带着部队向敌军阵地冲锋似的,一捋袖子,然后右手握拳在空中一挥,猛地拍在桌子上说:“咱俩的事,就这么定了!”

张双群终于如释重负地笑了,幸福使她的双颊像红透的苹果。此时屋外传来一阵“嘻嘻哈哈”的笑声,卜盛光的头保住了。

从此以后,陈再道和张双群的恋爱关系公开了,他们经常相互通信,陈再道写给张双群的信,常常不用信封,往往是一张香烟盒纸,写几句话,一折,便送了过去。尽管他们没有时间和条件天天在一起,但是他们都确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

1938年11月,陈再道正式与张双群举行了婚礼。同志们把陈再道的住房打扫了一下,两块铺板一并,便算是“洞房”了。

这天晚上,陈再道对张双群开玩笑说:“双群啊,我比你大11岁,你不嫌我老?”

张双群笑着回答:“不嫌,你没听说,自古美人爱英雄吗?”

从此以后,陈再道和张双群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共同走过了54年的人生旅程。

陈再道和张双群

1990年,张双群因为脑血栓住进了医院,这一住就是两年,陈再道一直在她身边悉心照料她。

1992年11月22日,张双群在临终之前,紧紧握着陈再道的手说:“再道,是我对不起你,我答应会一直照顾你,陪伴在你身边,但是我食言了,我不在了,你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我们身边的人。”

陈再道紧紧地抱着妻子,强忍着眼中的泪水,用力地点了点头……

张双群去世后,陈再道一直郁郁寡欢,身体也越来越差,1993年4月6日,他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

陈再道和张双群之墓

1984年,开国上将陈再道之子在河南被枪决,他到底犯了什么罪?

1984年4月,随着一声枪响,一位中年男子的生命结束在了河南洛阳,当天是处决审判大会上被判处死刑的罪犯的日子,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位被枪决的男子竟是开国上将陈再道的儿子。

陈再道戎马一生、骁勇善战,26岁就担任了红四军军长,毛主席也曾多次表扬他,都说虎父无犬子,他的儿子陈东平又是为什么会被判处死刑呢?接下来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子不教,父之过,了解陈东平之前我们先来聊聊他的父亲陈再道,1909年1月24日,陈再道出生于湖北省的一个贫苦乡村里,3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没过多久,母亲和唯一的姐姐也相继离世,陈再道自小便跟着叔父长大,叔叔并不严苛,没有人管教的他也养成了顽劣的性子。

在村子里陈再道的顽皮是出了名的,有一次一户富人家想要抽水去灌溉秧苗,陈再道就在一旁假装摸鱼,实际上他偷偷地挖了一个洞在放水,那户人家抽了一整天的水,最终也没有抽满,还有一次他上山砍柴,途中口渴就随便找了块地拔萝卜吃,吃完之后又把萝卜叶子栽回去,那片田地的主人还以为是虫子吃的。

1926年4月,为了谋生陈再道加入了农民自卫军,正式成为了一名军人,其实他的本名是程再道,只不过参军时因为口音登记为了陈再道,他也没有要改的意思,别人笑称阎王爷都找不着他本人,说他能活到百八十岁,他却说八十岁就够了,活久了也是白吃人民的粮食,白花国家的钱。

陈再道有两任妻子,第一任名为熊慧芝,但两人才结婚没多久就被迫分开了,当时是黄麻起义爆发,因为形势有变,陈再道不得不离开新婚妻子,与战友们一起转战木兰山继续打游击,因此被称为木兰山七十二勇士之一。

当时不堪,稍有不慎就会被派报复,熊慧芝就没有逃过这一劫,陈再道一行人离开后,派就跑到当地搜捕红军家属,熊慧芝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她没有被杀害或者折磨,而是被转嫁给了一个穷裁缝。

陈再道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无能为力了,他内心十分愧疚,觉得是自己的身份给熊慧芝带去了不幸,从此便再也不关心感情方面的事情,只一心投身于革命,但旅长陈赓却十分担心陈再道的婚嫁问题,一直想着给他撮合一门婚事,但总被陈再道以工作忙为由拒绝。

旅长陈赓

1937年底,陈再道被任命率领一支军队到冀南开辟根据地,临行前,陈赓叮嘱军队的参谋长卜盛光一定要给陈再道找个老婆回来,还说找不到就唯他是问,陈赓也只不过是开个玩笑,卜盛光却真的把这事儿放在了心上,到了冀南后就一直在找机会。

结果还没等卜盛光操心多久呢,陈再道就无意间创造了一个机会,他觉得刚来冀南,一定是要去跟当地党政机关打个招呼的,他叫上了卜盛光一同前去,走访完后卜盛光发现妇救会也在附近,他灵机一动,对陈再道说,我们要一视同仁,妇女也是革命的半边天,没有理由不去走访一下。

陈再道心中明白卜盛光的真实意图,但他给出的理由却也让他无可反驳,于是便跟着卜盛光一起去了妇救会,刚到门口,就有一位面容清秀的女孩子前来迎接,这个女孩子叫张双群,还是一位在校学生,前不久在一次活动中还见过两人。

卜盛光借口到四周转了转,想要给陈再道物色一个最好的,走来走去还是觉得张双群是最合适的人选,而且陈再道和张双群看起来也聊得很投机,卜盛光看着觉得高兴,这项任务好像比他想象中要简单得多,但让卜盛光没有想到的是,回去后两人就再也没有联系过了。

卜盛光心里着急,却也不好直接跟陈再道说,他知道陈再道还对以前的妻子有愧疚之心,要解开他的心结肯定不是见一面就行的,于是他开始两边做工作,张双群毕竟是一个女孩子,那个年代没有现在这么开放,女生都比较矜持,卜盛光也知道不能让张双群主动。

于是他便想了一个计谋,他对张双群说陈再道非常喜欢她,想跟她早点确定关系,本就对有些喜欢陈再道的张双群听了非常高兴,立马去到了陈再道工作的地方,不知道实情的陈再道见一个女孩子只身前来,也不好不招待,而且他对张双群也很有好感。

一来二去间,两人也确立了关系,最终结为了革命夫妻,婚后两人生活也很甜蜜,在一起风雨同舟五十多年,还孕育了五个子女,其中大部分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只有大儿子陈东平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张再道与张双群

陈再道将军带兵无数,训练有方,可唯独到了长子陈东平这里,他成为了一个惯会溺爱的父亲,或许是幼年亲情的缺乏,让陈再道将自己缺失的爱都弥补到了儿子身上,陈东平恃宠而骄,父亲的身份也给他为非作歹提供了很多便利。

因为身边大都是将门之子,陈东平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十分看不起普通民众,到了青少年时期,他逐渐接触到了一些不良书籍和电影,受这些东西的影响,他开始对一些女生动手动脚,也没有人敢质疑他。

直到高中,陈东平特地租了一间屋子,专门用来欺负女同志,得知这个消息的陈再道十分生气,也是这时候才真正意识到儿子的问题,决定好好整顿一番,正巧当时陈赓创办了哈工大,因为是军事院校,管理制度方面十分严苛,陈再道就将陈东平送去了哈工大。

但陈东平丝毫没有悔过之心,到了哈工大以后依然不学无术,但在严苛的管理下,他也确实没有继续胡作非为了,但一科接一科,成绩大都不及格,倒数第一几乎快成了他的专属位置,但他也不在意这些,后来因为受不了学校的管教,借口生病在家修养了半年。

陈再道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他不求陈东平做出什么功绩来,只希望他能不惹是生非,看到陈东平在哈工大还算消停,陈再道也希望他在家里能好好反省,但陈东平还是一如既往的混,在家休养期间,差点犯下无法弥补的过错。

陈东平无聊时喜欢听电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电台中听到了有关台湾、美国的消息,电台中播的那些灯红酒绿的生活让陈东平十分向往,从此便开始长期收听这一类的电台节目,时间一天天推移,陈东平不再满足于靠电台幻想“美好生活”了,开始动起了歪心思。

他通过特殊的渠道联系到了台湾方面的人,还明里暗里地告诉对方自己是高层的孩子,台湾得知这个消息自然是高兴不过,知道陈东平想要去台湾生活,他们便开始以此为诱饵,对陈东平说可以让他来台湾享福,但前提是为他们做一些事情。

陈东平一心只想过好日子,思想早在热衷于听电台时就发生了变化,万幸的是这件事情很快就暴露了,陈东平成日不学无术,自然找不着什么法子将自己完美隐藏,公安机关很快就查到了他的头上。

不久陈东平叛国通敌的事情就被实锤了,公安机关直接将这件事情上报给了总政治部,各领导商讨后,都认为这件事情虽然影响恶劣,但好在被及时制止,并没有造成实际上的损失,而陈东平的年纪也不算很大,应该给予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最终决定开除陈东平的学籍、团籍和军籍,再进行两年,这个判处在当时算轻的了,而因为这件事情,陈再道不经审核就将儿子送入哈工大的事情也被查了出来,上级一致认为这是十分严重的错误,也因此哈工大的所有学员都被彻查了一遍。

经过系统调查,发现哈工大的内幕实在是有很多,借陈东平一事,哈工大的校风被狠狠地整顿了一番,而陈东平的舍友毛远新正是毛主席的侄子,毛远新在校表现优异,并无劣迹,这让毛主席很是欣慰,他还问过毛远新关于陈东平的问题,毛远新说陈东平在校表现还行,也许是休学的半年才误入歧途。

两年,所有人都觉得陈东平会改过自新,但这两年对陈东平来说,却没有什么大的影响,结束后,他就被分配到了河南的一个外贸公司工作,其实只要他踏踏实实地干,日子还是可以过得非常好的,但他仍然死性不改,在街上挑逗少女那都是常有的事儿。

那时候的女性将清白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一经侮辱那结果就是自杀,但陈东平丝毫不会顾及其他人的死活,仗着父亲离自己远管不到自己,就开始继续胡作非为,直到1983年严打时期,他才被严肃处理,经过审判,相关人员一致认为要处以枪决。

得知自己的长子要被枪决的消息,陈再道将军并没有多说什么,他知道自己儿子犯下的错是不可饶恕的,之前的宽容处理就已经让他有些拉不下脸了,如今要是在为儿子求情,就真的成了不顾民众的罪人,陈再道将军一生爱国爱民,为国家做的贡献更是数不胜数,但在教育长子时却采取了错误的方法,最终酿成了种种悲剧。

随着一声枪响,陈东平的生命结束了,不知他在最后一刻会不会真的悔过自新,会不会觉得自己对不起父亲的良苦用心,好在陈再道的其他四个子女都是堂堂正正的,对社会来说有用的人,这也许能带给陈再道带去些许安慰吧。

好啦,本期的讲解就到此结束啦,各位热心朋友如果有自己的见解或者补充的欢迎留言,喜欢我们视频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视频,也能及时观看最新的内容,今天的视频就到这里了,我们下一期再见!

陈望道——两次被中国领导人委以重托的人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把从北京带来的李大钊搜集到的《宣言》英文文本交请青年才俊陈望道请他翻译成中文本。

主席于1957年9月决定修订老《辞海》,任命陈望道教授担任主编。

陈望道,1891年出生在义乌,1915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在早稻田大学、东洋大学、中央大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获中央大学法学士学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陈望道返回祖国,积极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1919年返回故乡翻译《宣言》。他在家宅旁一间破陋的柴屋里,克服寒冷等多种困难,夜以继日地忙于翻译。1920年4月下旬,《宣言》一书译稿终于完成,经过陈独秀、李汉俊校阅后,于8月,《宣言》中译本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会列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的第一种中文全译本正式出版。

1978年《宣言》新译本的翻译者成仿吾《译后记》中写道:“当时的日译本很可能是非常粗糙的,陈(即陈望道)译本也就难免很不准确。但是它对于革命风暴前的中国革命干部和群众起了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仅仅‘有产者’‘无产者’‘阶级斗争’以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样的词句,就给了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革命群众难以估计的力量。

1920年4月底,陈望道应陈独秀之邀,到上海参加《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后陈望道遂主持《新青年》的编辑。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亦称主义小组)在上海正式成立,书记为陈独秀,参加的成员有陈望道、李汉俊、李达等。陈望道还一度担任劳工部长。

1921年7月23日,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正式诞生的标志。陈望道身为中国最早的五名党员之一,同时也被推选为上海地区出席一大的代表。但由于对陈独秀家长制领导作风不满,以及陈独秀根据不确实的事实,作出有损于他名誉的行为,陈望道愤而提出脱离组织的请求,因而未能参加中国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一大召开后,上海成立了上海地方委员会,陈望道任第一任书记,积极为中国做了许多工作。但陈望道担任中国上海地方委员会书记为时不长、约在1922年下半年正式提出辞呈。

1923年8月,陈望道离开党的组织,但仍一如既往努力去完成党组织所交予的各项任务。

1923年秋至1927年:上海大学任中文系主任、教务长、代理校务主任等职。他率领师生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参加了1925年的"五卅"运动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1932年1月17日,发起组织成立了中国著作者协会。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上海文化界精英茅盾、鲁迅、叶圣陶、陈望道等43人联合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宣告"我们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战争,反对强加于中国配众的任何压迫,反对中国政府的对日妥协,以及压迫革命的群众"。并集会讨论组织"中国著作家抗日会",选举出17人组成执行委员会,陈望道被选为秘书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望道同韦悫、郑振铎等人组织上海文化界抗日联谊会。

1940年秋,到当时迁校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1943年起,担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

1946年秋,陈望道随复旦大学师生返回上海,上海地区大专院校教授成立了"大学教授联谊会",陈望道被选为该组织的主席。

1948年秋后,教育部策划将复旦大学迁往台湾, 组织全校师生坚决反对,复旦大学师生员工成立了应变委员会,陈望道担任副主席,努力做好护校工作,以迎接解放。

1949年4月,大肆逮捕爱国人士,陈望道被列入黑名单。

1949年5月上海解放,陈望道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文化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

1956年元旦,主席在上海亲切地接见了陈望道。

1957年6月,根据陈望道本人的请求,经上海市委报请中央批准,由中央直接吸收他为中国党员。他又重新回到党内,实践了他"愿为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陈望道重新入党后,考虑到他的历史情况以及当时的具体政治环境和工作需要,没有公开他的党员身份,直到党的十大召开时才予以公开,并被选为十大代表。

陈望道任主编的《辞海》1962年初出版了《辞海·试行本》,1965年出版了新《辞海·未定稿》,他还亲自为该辞典题写了书名,在内部发行。1979年三卷本的《辞海》正式出版,题名仍然是他的,1989年版后才替换。

1977年10月,陈望道因肺部感染逝世,终年87岁。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22/1697193463342167.html
上一篇:王素琴(王素琴老师)
下一篇:邓凤(邓凤英)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