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到过月球,都是谁?分别什么时候到达的?第一个登月的是谁?
人类登上月球的共12人,全部是美国人。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月时间:1969年7月20日。
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当时说了一句流传多年的名言: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人类总共6次登月,时间分别是:
第一次登月:1969年7月20日
第二次登月:1969年11月19日
第三次登月:1971年1月31日
第四次登月:1971年7月26日
第五次登月:1972年4月16日
第六次登月:1972年12月7日
月球上看到的地球
六次登月停留时间和采集样本:
第一次:飞行时间8天3小时,月球停留2小时31分,带回样本21千克
第二次:飞行10天4小时,月球停留7小时45分,带回样本34千克
第三场:飞行5天22小时,月球停留9小时22分,带回样本42千克
第四次:飞行9天,月球停留18小时34分,带回样本77千克
第五次:飞行11天1小时,月球停留20小时14分,带回样本95千克
第六次:飞行12天,月球停留22小时3分,带回样本110千克
登上月球宇航员:
第一次:阿姆斯特朗;奥乐德林;
第二次:比恩;康拉德
第三次:米切尔;谢泼德;
第四次:杜克;约翰杨
第五次:埃尔文;斯科特
第六次:斯密特;塞尔南
美国登月工程具体1961年5月开始,1972年12月第六次登月成功后结束,共花费11年时间。
参与该项工程的有200多所大学;2万家企业;9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30多万人,耗资250亿美元,可谓是世纪工程。
第六次登月结束之后,近几十年再无人登月。
六次登月都是真实存在,并不是个别人所说虚假、骗人之说。
有一位美国总统访华,还赠送了几克月球样本,资料可查。
手机屏幕上面的月亮图标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怎样才能关闭
#暑期创作大赛##图文作者打造计划#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俊,相信大家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啊,经常会发现在手机屏幕上面会出现一个月亮的图标,那么这个图标代表什么意思呢?怎样才能将它关闭呢?很多朋友啊可以说都不太清楚,那么接下来小俊就给大家来探讨一下,大家可以点赞收藏加关注,方便以后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找到!
首先手机之所以会出现月亮图标,是因为我们开启了勿扰模式,那么开启这个勿扰模式之后,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在这里大家要明白一点,一旦我们打开了勿扰模式,就说明我们的手机处于免打扰状态,这个时候啊,不管是手机上面的通知,好友给我们发送的消息,以及别人打来的电话,这个时候,我们都是听不到的,手机完全处于静音状态,只有我们拿起手机查看了,才能知道,有没有消息通知和来电,那这样是不是就会耽误我们许多事情了,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功能关掉,那么怎么关掉呢?
我们打开手机上面的设置,接着在设置页面里面找到声音与触控的设置,把它打开
打开之后,我们往下滑动,在这里就会发现有一个勿扰模式了,那此时呢,这边显示已启用,说明我们已经打开了勿扰模式,而在勿扰模式下面呢,也会有一行来电和通知不会有提醒,防止外部打扰的小字来提示我们,我们点击勿扰模式!
然后我们把勿扰模式这个开关往左滑动变成灰色,这样就关掉了,关闭之后,我们的来电和通知提醒就会恢复正常了,这样就不会造成我们错过很多事情了!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样关闭太麻烦的话,那么我们只要把手指移到手机屏幕上面往下滑动,接着就会打开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页面直接点击月亮图标,也可以把勿扰模式关闭!
好了,今天的知识小俊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当然大家也可以把这个方法分享转发给你的家人和朋友,这样就能让更多人知道,帮助更多人,谢谢大家,我是小俊,我们下期再见!
桂树和月亮是怎么组成CP的?
说到中秋节,是不是脑海中立马浮现出好多可以组CP的元素?
月亮、嫦娥、玉兔、吴刚、月饼、桂树……这当中,嫦娥的故事最多,不光偷灵药奔月,到了《西游记》里,直接促成天蓬元帅加入取经小分队。所以嫦娥我们可太熟悉了,熟悉到你说月亮上住着女娲的话,三岁小孩都不答应。
那么问题来了,桂树和月亮怎么成了一对CP呢?
嫦娥月宫图。作者/(南宋)刘松年(传),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桂树和月亮是怎么组成CP的
古人的CP可不是乱组的。菊花配重阳,艾草配端午,那都是应着时节和植物生长规律来的。
农历八月,正是桂花盛开的时候,民间素有“八月十五桂花香”的说法。此时,荷花已尽,菊花尚未盛开,也不像春天那样有百花争艳。这个时候,桂花却灿若金粟,让人眼前一亮,可以说是占尽了秋光。
丹桂飘香。摄影/王有志,来源/图虫创意
至于月中有桂的传说,究竟何时出现,如何出现,已经无从考证。只知道最早是宋代《全芳备祖》中述及西汉《淮南子》有“月中有桂树”的记载。
《淮南子》不愧是传说的“绝代奇书”,它讲哲学思想,也讲帝王之道,还讲了很多洪荒时代的神话传说,比如嫦娥奔月的故事就出自这里。
既然嫦娥奔月成了流传千年的经典故事,“月中有桂树”得到人们认可也不奇怪。
《月中桂兔图》(局部)。作者/(清)蒋溥,来源/故宫博物院
唐以后,八月十五赏月习俗逐渐定型,桂和月亮的CP绑定也越发紧密。人们逐渐相信,桂树本就是月中之物,是天风将桂子吹落才移根人间的。“桂魄”“桂轮”成了月亮的代称,月色也被美称为“桂影”。
白居易不光认可桂和月亮这对CP,他甚至怕一棵桂树孤单,还想加一棵。他在《东城桂》中说:“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脑补了月亮上种两棵桂花树的场景,可谓新奇别致,出人意表。
另一位唐人,则给桂树加了新戏份:吴刚伐桂。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这个故事里,桂树托生于皎洁的月亮,谪仙人吴刚的玉斧竟然砍不动,十分神奇,也赋予了桂树长生不老的形象。桂树因此出现在祝寿词中:“欲将何物献寿酒,天上千秋桂一枝。”(宋黄庭坚《酌姨母崇德君寿酒》)
至于颇具争议的,月中之桂到底是月桂树还是桂花树,在唐代也不再是问题了。盛大的八月十五中秋节,推动了桂花树的培植和欣赏,木樨科的桂花,以其浓烈馥郁的芬芳代替了传统的月桂枝。此后,文人诗中的“桂”基本统一。
宋人对于月宫桂树和桂花想象更加具体。有人想象桂花原本是月宫嫦娥的首饰,是嫦娥起床梳妆时不小心从天上掉落到人间的:“花本生月窟,何事来樊笼。疑是姮娥懒,睡起鬓蓬松。一枝欲斜插,误落秋山中。”(宋吴芾《和许守岩桂》 )
另一位诗人的想象中,桂花的花蕊成了嫦娥酒醉之后,用纤纤玉手将天上黄云按碎的结果:“人间尘外,一种寒香蕊。疑是月娥天上醉,戏把黄云按碎。”(宋向子諲《清平乐·答赵彦正使君》)“按碎”一词生动贴切地点出了黄色金桂那细碎纤小的花蕊。
嫦娥执桂图。作者/(明)唐寅,来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这些瑰丽的想象不仅新奇有趣,而且贴切形象。明月当中,桂树婆娑、香满天界、独立碧空的景象,已经深深地植入国人的脑海。
为什么月亮上的是桂树
为什么跟月亮绑定的,不是别的花花草草,而是桂树呢?
也许因为古人眼中的桂树,不单单是一株植物,它甚至有了自己的人格。
桂树由于常生长在山岩幽壑之中,被视为具有“出尘”的品性。比如王维的一句“人闲桂花落”,清幽的画面扑面而来。而明月高悬夜空,远离世间,选择神秘而有灵气的桂树做CP,再适合不过了。
唐 嫦娥玉兔菱花镜。铜镜背面是一幅月宫图,镜钮右上方有一株枝繁叶茂的桂树,左上方是身姿飘逸的嫦娥;镜钮下方有一潭池水,左侧玉兔正持杵捣药,池水右边为一蟾蜍。来源/故宫博物院
至于其他选择,选杏树,总觉得下一秒春姑娘就要站在枝头跳舞了;选桑树,可能嫘祖娘娘要不高兴了;选松树嘛,可能纯粹嫦娥不喜欢,毕竟很少见到神话里仙女爱松树的。
除了“出尘”,桂花的香味也让桂树与“月宫”这种神奇的地方更适配。别的花卉香味都比较清淡,桂花的香味则非常浓郁,诗人们就想象大概只有月宫才能有这样浓郁美妙的花香吧:“异日天香满庭院,吾庐当似广寒宫。”(宋王十朋《林下十二子诗 桂子苍》)
同样沉醉桂花香气的还有宋代诗人杨万里,他家窗外种着两棵很大的桂树,花开时节,满庭院的香气缭绕,沁人心脾,以至于他梦见自己到了广寒宫。醒来才知道,原来是窗外桂花香。杨万里在《凝露堂木犀》中写道:“梦骑白凤上青宫,径度银河入月宫。身在广寒香世界,觉来帘外木犀风。雪花四出剪鹅黄,金粟千麸糁露囊。看来看去能几大,如何着得许多香?”诗人很是纳闷,小小的桂花怎么香味那么浓郁?
此外,桂树和桂花还被赋予了“出类拔萃”的意象。《晋书》中记载,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诜当左丞相。郄诜后来出任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自我评价,郄诜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后人就以“蟾宫折桂”来形容在朝廷人才选拔中脱颖而出。
清 蟾宫折桂纹丝绣镜套。来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这下子,等于给桂树立了个“杰出人才”的人设,而且还天然和月亮捆绑。而这样吉祥的寓意,又有谁能拒绝?
到了唐代,因为乡试常在农历八月举行,正是桂花盛开时,八月遂又称桂月,“折桂”更成为考生考中的吉祥比喻。据检索,《全唐诗》中含有“折桂”“攀桂”“擢桂”字眼的作品多达百余首。李白也不能免俗地在《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中写道:“欲折一枝桂,还来雁沼前。”
中秋“福贵满枝”
除了神秘出尘、出类拔萃,“桂”因为谐音“贵”,还被赋予了“富贵”的意象。
在明清吉祥文化中,桂常与其他具有象征意义的吉祥植物、吉祥物体形成固定组合,具有特定的吉祥寓意。比如,以“玉兰、海棠、芙蓉、桂花”组合形成“玉堂富贵”,以“芙蓉、桂花、双钱”组合形成“富贵双全”等等吉祥图案,在以“连生贵子”“连招贵子”“福增贵子”等命名的年画中,常常令画中的人物手持桂枝,来体现“贵”的意义。
而在中秋节这天,天上的“桂魄”与人间的桂树交相辉映,人们除了赏月、吃月饼、赏桂花之外,喝一杯佳酿,已成为一种团圆时的欢庆和对富贵吉祥的寄托。
这或许因为,千百年来,人们对桂树和月亮CP的认可,对中秋圆满的期盼,由流传至今的各种文学故事、民间习俗、传统文化积淀而成,早已刻在了国人的心灵深处。
来源: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
作者:林生
编辑:潘茜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