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若(胡若男)

从奥赛金牌保送生,到北大学生最高荣誉获得者

助力燕园保护小区建设

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参与开发国内首个

生物多样性破坏风险评价工具

三赴无人区考察

助力可可西里成功申遗

研究成果被Nature、Science等

国际顶级期刊报道

本科入学北大,十年来

他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用青春守护绿水青山

立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

讲好属于中国的生态故事

他就是北京大学五四奖章获得者

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博士生胡若成

2020年,吕植教授团队与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合作,利用近20多年来中国民间观鸟爱好者的观鸟记录,绘制了一套迄今我国精确度最高的、包含1000多种鸟类的栖息地分布地图,同时模拟了2070年这些鸟类的预测分布图。作为该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胡若成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这是我国类似研究中,首次使用高精度、大规模的公民科学数据集来讨论随着气候变暖,未来我国鸟类分布可能的变化以及保护优先区规划的问题。”

投身保护生物学研究,做中国生物保护的擎火者,胡若成跟随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吕植的研究团队持续钻研,见证了多个重要课题从落地生根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多个学术成果的取得,背后有胡若成始终如一的兴趣,更有他持之以恒的研究与实践行动。

行万里路,自然爱好者

鸟鸣兽奔、巨木异草,自然界的神奇与美妙深深吸引了年幼的胡若成,从小便热爱对动植物持续观察和静心探索的他,已经埋下了照亮自己未来学术道路的火种。

高中时期,胡若成获得了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被保送至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为一名2012级本科生。在尚未进入北京大学时,胡若成就已经开始关注燕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及北大生物保护相关社团。一入学,他便加入了绿色生命协会,积极举办参加动植物相关的各种活动。担任会长期间,他每年都组织燕园鸟类生物多样性和校园植物物候监测,也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动植物相关讲座,这些丰富而有意义的社团活动,使对动植物的关心爱护浸润了更多人的心灵。

通过绿协内部交流及与北京其他院校的兄弟社团的合作,胡若成得以结交一群对自然保护心怀热忱的志同道合之人,在交流中碰撞思维,共同探索自然保护的光明前路。

在中国科技馆举办科普活动

北大绿协松山活动

就这样,通过课内的专业学习和课外的探索实践,胡若成对生命科学和自然界的认识逐渐加深,并最终选择了保护生物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幼时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探索培养了胡若成重视实地考察的习惯,在学期内和寒暑假,他都会组织绿协成员前往各地进行考察学习。从北京东灵山到大兴安岭和福建沿海,胡若成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力行地了解中国自然,体味自然之美。迄今为止,胡若成在地行程超一万五千公里,亲眼目击野生动物800多种,其中鸟类种类占全国总数的一半。

沿海水鸟调查

在北京进行鸟类调查

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兴趣爱好的发展共同生长、彼此成就,推动着胡若成在保护生物学领域潜心探索、不懈实践,延展着一名自然爱好者无限广博的学术生命。

求真力行,生态研究者

“去的地方越多,就越会了解到现实问题的复杂性,了解到保护生物学学科的综合性。”

自2018年起,胡若成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动物学专业博士学位,师从吕植教授,研究方向为保护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学院和吕植老师的课题组,胡若成获得了最前沿的生态专业知识,逐步参与到对动物物种的基础生物地理学研究工作当中,成为一名求真力行的生态研究者。

科考途中——大兴安岭南翁河风光

在野外进行草地研究

早在本科阶段,胡若成便在国际保护生物学顶刊发表论文,发现了中国鸟类的空间保护空缺,他曾在芬兰召开的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上进行报告展示,重新评定了中国鸟类的受威胁等级并提出新的物种受威胁状况评估标准。此外,他还作为主要作者参编国内首份第三方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报告——《中国自然观察报告》,首次全面评估了我国受威胁受保护物种的研究和保护现状;参与开发了我国首个纳入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的项目建设和环评预警工具,有望为指导项目环评减少生物多样性破坏风险提供快捷的帮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科研过程中,胡若成逐渐意识到论文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尤其对于生态保护工作而言,一定要让论文对保护决策产生积极影响,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足迹走遍山河,各地的生态相关问题的复杂性引发了胡若成更深层的思考:在国家禁止砍伐天然林、打击红木走私与盗猎之后,云南盈江产业经济应该如何变迁,生态旅游路在何方?大熊猫保护区实施保护后,陕西、四川当地居民应该如何适应政策变化?可可西里“申遗”时,当地传统乡规民约中蕴含的生态保护理念是什么?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

胡若成在实地考察中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生态”世界,不同于书本记载和课堂讲授,它广阔真实、纷繁复杂,同时也更加精彩纷呈,引人深思。

考察香格里拉

参与澜沧江源科考队

实地考察只是生态研究的第一步,求真力行的生态研究之路,耐心、细心、恒心缺一不可,胡若成的每一步也都走得踏实而坚定。他使用海量实地观测数据和气候模型相结合,发现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使鸟类栖息地向人口密集地区转移,影响到国家保护地规划,该研究得到了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的重点推荐。

从“求真”到“力行”,让研究成果真正落地,有效影响保护决策从而助力保护事业,胡若成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越往前走,见到的风景越多,胡若成的思索越深,在生态保护上,他也将履践致远。

知行合一,保护行动者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胡若成认为,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而言,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地生态保护工作,公开推广开来,从研究者成为保护者,不计个人得失,才是新一代自然保护人的追求。

世界自然遗产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是全世界范围内最高等级的自然保护形式。可可西里是我国最后也是最大的一片无人区,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是最后一个以藏羚、野牦牛为代表物种的大型兽类、有蹄类集中分布地。

在胡若成的回忆中,可可西里的实地考察并不轻松,那里海拔高、风大、温差大、夜间气温低,而且实地考察需要现场测量,行程特别远,一天通常需要很长时间的车程。在可可西里申遗的过程中,胡若成参与了每个环节的工作——从实地考察到和当地牧民、保护区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从最初的文献阅读整理到实际观测过程中收集生物多样性信息,最后撰写报告,整理成符合联合国要求的申请文本、出版专著,胡若成为可可西里申遗成功,贡献了北大人的青春力量。

胡若成在可可西里科考

可可西里上的野牦牛

虽然科考的过程很辛苦,但背后的快乐与收获是巨大的。在科考过程中,胡若成也在逐步积淀形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他认为保护生物学与人们的生活和发展息息相关,更多的还是要着眼于人们自身。

从人类演化成智慧物种之后,就深深地改变了地表的生态系统,所以我们天然地就负有责任要来维护地球生态环境,这最终也是为了人类自己。

澜沧江溯源的鸟与藏族玛尼堆

福建科考时见到的白鹭

三江源见到的岩羊

此外,胡若成积极践行保护生态的信仰。他基于研究成果撰写政策建议,积极利用所学知识参与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保护名录等重要法律法规的修订反馈,参加各种跨界论坛。他还参与澜沧江源溯源科考队、黄渤海水鸟栖息地申遗、黄河源区草地退化恢复……一路走来,胡若成初心未改,知行合一,亲力亲为地为保护事业奋斗着。

科考黄河源的途中

燕园记忆,他与北大的十年

十年的燕园生涯,置身于北大精神熏陶之中,胡若成逐渐形成了更广博的视野,更深刻的视角和更明晰的价值取向,他得以确定并更加坚定自己的心之所向。

未名湖中,鸳鸯野鸭游嬉,苍鹭掠水而过;燕园之北,草本、灌木到乔木,完备的植被结构下有无数生灵自由生长。于胡若成而言,燕园不仅是风景的承载,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保护生物学理论得以扎根的沃土。胡若成与绿色生命协会的同学和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师生一起,

从建议增加蜜源植物数量,到推动调整喷洒药物时间以保障物种繁殖,他们参与提出的每一条建议,都见证了保护生物学研究与燕园间割不断的联系。

燕园保护小区——雪夜燕园

燕园保护小区入选100+案例

为保护燕园生态、积累生物保护经验,他参与推动了北京大学校园自然保护小区的成立,并积极进行自然保护小区的规划工作。本科进入北大以来,胡若成从每周两次的鸟类调查和每周三次的物候监测做起,切实参与到燕园的保护中。2021年,“北京大学校园自然保护小区”案例被联合国评选为“生物多样性保护100+全球典型案例”,向全世界讲述了北大的生态故事。

胡若成在保护生物学道路上取得的这些成绩,离不开自己的导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吕植教授的教诲与鼓励。胡若成认为,吕植老师对自己最大的影响在于改变了自己看问题的视角。人类学著作、社会学、历史……吕植老师指导胡若成读的书,虽然有一些与保护生物学不那么“相关”,但这些著作提供了多学科的综合视角,使他看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广泛联系,认识到保护生物学所肩负的更加深沉的社会责任。从参与吕植老师的相关研究工作,到在吕植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本科毕业设计,再到成为吕植老师的博士生。一路走来,胡若成从最初的动植物爱好者,成长为更加成熟的保护生物学研究者。

站在入学十年的节点,观望来路与去路,胡若成也表达了对学弟学妹的殷殷期望。他认为北大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但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也提供这样的环境和氛围,让有梦想者勇敢追梦。他希望学弟学妹能在北大保持非常宽广的视野和非常开阔的眼界,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身边开始探索人生的旅程。

我深知生物多样性保护这条道路并不容易,需要很多的牺牲和奉献,但我十年来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秉承着保护事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继承前辈保护工作者的愿望,并为后来人探索道路,将祖国大好河山的守护与个人发展结合起来,保护工作哪里需要我,我就向哪里去。

学术与爱好交织,理论与实际结合,个人收获与社会反馈同在,胡若成将在生物保护的道路上继续昂首向前,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文字:张金思、莫婉莹、杨映锴

图片:受访者提供

采访 | 编辑 | 排版:杨映锴

责编:李霁、戴璐瑶

惊艳!北大学生为它“狂热”!

立春,北大邀你看场戏!

地球内核重大发现:专访北大宋晓东教授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

10年前那个《变形计》里最清醒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这个小女孩,真的是我见过的“人间清醒”:

小小的年纪,却有着跟年龄不相符的冷静和理智。

你想啊,中央台和湖南台是最有名的,很多明星都上不去,为什么我就能上电视呢?

“你们该不会要把我卖掉吧?把你们的记者证给我看看。”

你敢相信,这是从一个没有经过任何排练的11岁小孩嘴里说出来的话吗?

反正,我的第一反应就是:

“太清醒了,简直不像孩子,倒像个几十岁的大人。”

想当年,《变形计》把大城里家境优渥的孩子和农村贫穷家庭的孩子互换一星期,体验不同的生活。

时隔多年,那些《变形计》里曾经让人心疼孩子,现在都怎样了呢?

最清醒女孩胡若男

这个《变形计》里最清醒的女孩,名叫胡若男。

她的出身很苦。

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被判刑入狱,母亲在外工作很久不回家一趟。陪在她身边的,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

别的小孩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小若男就不得不帮助爷爷奶奶承担家务,也承担起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

穷苦的出身,懂事的性格,很符合《变形计》里对农村孩子主人公的设定。

于是,节目组找上了她。

许久不见父母的她,被节目组安排探监见父亲一面。一见到父亲,外表坚强的若男,还是忍不住依偎着父亲哭了。

600多个日日夜夜,父女分隔,她毕竟是个孩子。

然而父母不在身边,若男作为留守儿童,也渐渐学会了没有父母庇护时保护自己。

比如,她会怀疑工作人员的目的:

“县里这么多孩子,为什么偏偏选中了我?”

一个小孩和两个老人在村中无依无靠,若男早早就学会了对外人保持戒备。

她害怕工作人员不是好人,甚至想到了他们会不会出卖自己,非要记者掏出记者证,才答应节目组谈下一步的广州之行。

在她心中,广州是一个憧憬了很久却无法到达的城市,她渴望看看大山外的世界。

初到城里,若男表现得有点畏缩,却懂事得让人心疼。

她没吃饭肚子很饿,但她宁愿忍着饥饿,也不敢去找吃的,害怕自己惹人讨厌。

她不敢赖床,每天早上早起。当城里妈妈带她去自家餐厅吃饭时,面对那个比院子还大的餐厅、琳琅满目的广式早茶,若男曾胆战心惊。

然而,她也会主动去对别人好,给城里的妈妈夹菜,还加上一句:

“我用我的筷子,您不介意吧?”

城里家人原来的孩子,因为若男叫了声“妈妈”,难过得大哭。

一般孩子这时肯定会手足无措,而若男却淡定地哄起弟弟,想方设法地让弟弟开心。

“他就是嫉妒,以为他妈妈要我不要他了。小孩子嘛,哄哄就行了。”

你能想象出这是一个小孩子说的话吗?

面对城里学校同学们对她的热情,她却说:

“你以为他们真的喜欢我吗?不可能。只是因为我上电视了,才和我拉近关系。”

很残酷,却又很现实。

但小若男还是表现出了纯真的一面。

和城里同学吃饭时,她说:“不能浪费粮食。”绝不浪费一粒米。

同学们都把衣服扔给阿姨洗,她却一个人在学校的水池中打起了肥皂。

她知道短暂互换的城市生活不属于自己,节目的最后,小若男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会把这次的广州之行当做一次游玩,我并不羡慕他们。他们有的,我以后也能拥有一些,我要为自己而战。”

她坚信,在这7天中她所看到的一切,都藏在她的未来。

若男回到了生她养她的黄土高原,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

如今,时隔10年,她现在怎么样了?

据若男家乡学校的副校长说,若男已经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按照她的成绩,也会考上一所好大学。

若男离她走出大山,去繁华大城市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时光荏苒,若男入狱的父亲应该也出狱了。也许她承欢在父母膝下,终于过上了有家的平凡生活。

我们无意去打扰若男的生活和幸福,但如此清醒努力的女孩,我们有理由相信她的未来一定不会差。

蜕变“转运”男孩高占喜

高占喜是《变形计》第一季第一集的农村娃主人公。

高占喜的家乡,是青海市民和县的一个村庄。

当时节目组是这样形容的:

山多。看得到的山的那一头还是山。

贫瘠。小麦可以连根拔起。

贫穷。只有1/4的孩子可以念高中。

高占喜的家,更是全村最穷。

父亲双目失明,母亲一身疾病,弟弟年幼,唯一的主劳动力哥哥在外打工,一年到头,赚不到2000元,甚至连回家的路费也赚不够。

贫穷的环境限制了高占喜的眼界,他嘴上说着喜欢刘德华和赵本山,事实上连他们的样子都不认得。

他的主食是黑馍馍,吃过最好的东西是过年时那碗猪肉,众多的美食只在教科书上看过。

在城市家庭里,高占喜第一次坐宝马车,第一次用湿巾,第一次理发,第一次喝草莓汁,眼前的花花世界让他眼花缭乱。

他好奇地拿起平板、手机,却对城市爸爸满屋子的世界名著视而不见。

有人说:“孩子嘛,难免对新鲜事物好奇。”也有很多评论说:“这孩子没出息。”

但谁也不曾想,节目的中途,高占喜得知他的爸爸摔伤了腿,于是立马要求提前回家。

“我的麦子熟了。”

他要回去收获麦子,同时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

一回到家,他立马脱下球鞋,换上布鞋,拿起农具就开始割麦子。

大城市里的电子产品和美食,仿佛都是过眼云烟,他又回到熟悉的环境。

节目组当年留给他的最后一个镜头,是高占喜割麦子的身影。

然而多年后,高占喜又上了热搜。

原来,节目播出后,高占喜的城里爸妈感动于他的懂事,当即决定资助他读完初中和高中。

成绩本来在班里排前10名的高占喜,因此更加刻苦。

5年后,他以青海省理科第一名的身份,考进了湖南师范大学。当年全省只招两个国防生,他是其中一个。

现在,高占喜是一位国防部武警排长。

有人说,《变形计》是高占喜的跳板,正是因为参加了《变形计》,得到了城里爸妈的资助,才有了现在的生活。

但更多人觉得,是那一份清醒、一份责任担当,支撑他走到现在。

节目中,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读书是唯一的出路,考上大学才能走出这里。”

村里人说起,上节目前高占喜爱发脾气,而他发脾气的对象和内容,就是生气弟弟不用心读书。

他早就知道,没伞的孩子,只能靠自己努力奔跑。

一双对调孩子的命运走向

而作为同一期节目中交换的孩子,吴宗宏和易虎臣的命运走向,更让人感慨。

参加《变形计》,成了吴宗宏心中的噩梦,他再也没参加过任何真人秀节目。

那一年,来自贫穷农村家庭的吴宗宏到了城里的易家。易家很客气,请他吃了海鲜大餐,又给了他零花钱,对他很好。

因此,当节目组故意问吴宗宏哪个爸爸更好的时候,吴宗宏童言无忌:

“城里爸爸很大方。”

当时的吴宗宏没有想到,正是这句话让他遭受到网友的骂声。

很多人指责他忘本,因为一个刚认识的城里爸爸就忘了自己的父亲。

但事实上,吴宗宏的农村爸爸是他的继父,他的生父已经去世。

就因为这一句话,吴宗宏回到家的日子也并不清静。网友们隔三岔五就把这句话拎出来,把吴宗宏评论一番。

而另一边,那一期的城市少年易虎臣曾经被认为是改造最成功的孩子。

参加节目前,易虎臣常年和父母作对。

节目组把他带到山村吴家,他跟着吴爸爸山上采油脂后懂得了赚钱的不易,回来以后就像变了一个人。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易虎臣和其他一些参加过《变形计》的城市孩子一样成了网红,有了大批的粉丝,还时不时做好事。

然而2017年,粉丝却曝出易虎臣借粉丝钱不还,还把他告上了法庭。

2019年,易虎臣被法院列入失信人名单,成了老赖。

而反观吴宗宏,虽然因《变形计》受到了网暴,但他这些年来,却一步一个脚印地让家人过得更好。

如今吴宗宏在广州读大学,读的会计专业,每个寒暑假就在便利店做兼职,或是靠写代码赚钱。

3年时间,吴宗宏凭自己的能力攒下20万元,并全部汇给了母亲。

他成了乡亲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人生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起点固然重要,但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出身和父母,能决定一个人小时候生活的舒适度。

但每个人命运的主宰,人生的舵手,只能是自己。

孩子终究是自身命运的舵手

《变形计》的名字,最初来源于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

主角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从人变成了甲虫,周围的一切都变得与往常不同。

因此,“变形”,隐喻着环境的改变。

当初的《变形计》,初衷是让城里孩子和农村孩子互换人生,体验各自不同的生活。

让城里孩子更好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和生活的不易,也让农村孩子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点燃奋斗的自驱力。

然而,事与愿违。

一位《变形计》农村孩子的父亲,再次接受采访时,非常后悔让孩子参加了这类节目。

“回来以后,他不仅嫌弃家中穷,连以前的饭菜也不爱吃了,谁找他也不见,一心只想回到城市爸爸身边。”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本身思想还不成熟,世界观尚未定型。

他们不知道怎样改变命运,很容易就把不同家庭、不同人生之间的差距,片面地怪到父母身上。

后来,《变形计》最终被叫停。

然而,和同期参加《变形计》的孩子相比,胡若男、高占喜、吴宗宏们,却保持着一份难得的清醒。

他们看到了大城市的繁华,更明白眼前这份璀璨的繁华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

而这个创造的路径就是——读书。

因此,他们在离开城市前,都不约而同发出这么一句慨叹:

“读书才能改变我的生活。”

图源:公众号@米粒妈频道

胡若男通过读书,走出了村子,走进高中。

高占喜通过读书,上了211大学,成为排长。

吴宗宏通过读书,增长了自己的知识和赚钱能力,大学没读完就攒了20万……

在这几个孩子身上,我们看到读书仍然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

这些孩子牢牢抓住了读书这根命运稻草,最终走出贫瘠的家乡,来到了更繁华的城市,实现了少年时代的梦想。

所以,出身贫穷或富贵,或许能影响一个人的童年,能够给他带来一些资源。

但出身并不能决定整个人生。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出生在罗马。”

可出生在罗马又如何?

只要足够努力,有宽广的视野和抱负,凭什么就不能在罗马叱咤风云呢?

告诉孩子,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的一生!

作者:米粒妈,美国海归、畅销书作者,原500强高管一枚,专注于科学育儿、亲子阅读、剁手推荐。新书《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火热上市!5岁-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 (ID:MilimaPinDao ),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ID:milima666)。本文图源:《变形计》、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23/1696087206219038.html
上一篇:八字过硬免费(八字过硬好不好)
下一篇:八字年柱劫煞(八字年柱劫煞代表什么)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