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将至,今年“冬九九”从什么时候开始?逢壬数九还是冬至数九
#头条创作挑战赛#
导读:冬至将至,今年“冬九九”从什么时候开始?逢壬数九还是冬至数九?“数九”该怎么数?
“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北京时间12月22日5点48分01秒,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节气。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
俗话说:“冬至不过不冷”,伴随着冬至节气的到来,意味着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间段即将开始。那你知道“冬九九”从哪天开始数吗?又该怎么数呢?一起来学习,了解一下吧!
方法一:冬至逢壬数九“冬至逢壬数九”是我国传统的数九方法,即天干地支纪时法。
天干地支纪时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纪时方法。古人将天干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不同的天干;地支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不同的地支。其中,十二地支又与十二生肖一一相对应。十天干每十天循环一次,周而复始。由于每一年的天数并非是十的整数倍,所以每一年冬至逢壬的日子都会和下一年有所不同。
“壬”排在天干中的第九位,代表五行中的水,冬又属水,所以,“壬”代表的是数字“九”,是寒冷。
古人云:“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冬至者,一阳生,冬为春之母,春生冬至时。在数九寒冬,孕育着春天的希望,所以,古人釆用“冬至逢壬”来数九。
不过,这种数九方法在时期逐渐被弃用。如果按照这种方法来看的话,那么今年“入九”的时间就是12月25日农历腊月初三壬子日。最冷的三九、四九则是从2023年1月12~1月29,刚好在腊月二十一到正月初八春节前后。
方法二:冬至起数九俗话说:“冬至起数九,九天一个九”。既从冬至节气这天开始数,每九天为一个九。
冬季最冷的时间是从冬至节气到立春节气,冬至到立春又正好是四十五天左右,正好是五个九,每年的立春不是在五九尾就是在六九的第一天。而从立春到春分又是四十五天,也就是说从冬至开始算,到春分一共是九十天左右,正好是十个九,至此寒意全消。
这种方法相对于前面的“逢壬数九”,日期相对固定,也方便人们进行计算和记忆,因此,是当下最为流行的“数九”方法。如果按照这种方法来看,那今年的“入九”时间就是冬至节气,也就是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九。三九、四九则是从2023年1月9~1月26日,腊月十八~正月初五同样也是冷在春节前后。
方法三:单日冬至连着数,双日冬至次日九这里的单日、双日指的是冬至节气农历日期的单双日。如果冬至节气的农历日期是单数的话,那么就从冬至节气这天开始数九;如果冬至节气的农历日期是双数的话,那么就从冬至节气的第二天开始数九。
这种方法与“冬至起数九”,在计算时间上差别不大,偶尔会有一天的差异。如果按照这种方法来看的话,今年的冬至节气是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恰好逢单,所以,“入九”时间也是从12月22日开始,最冷的三九、四九同样也是1月9日~1月26日春节前后。
如此看来,想必今年春节期间可能会非常寒冷吧!
小结三种方法,三种不同的开始。朋友们,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更合理一些呢?欢迎评论分享!
农历中国 | 腊月初二 · 数九
进入冬至节气后,
我国便进入
“数九” 寒天。
数九,又叫冬九九。
古人认为冬至乃 “阴极之日”,
进入冬至,
便进入了最寒冷的天气。
而 “九” 乃至阳至极之数。
从冬至日开始,数九计日,
即每九天为一个 “九”,
当九个 “九” 数完,
天气也就暖和了,
所谓 “九尽桃花开”。
《荆楚岁时记》中写道:
“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
为寒尽。”
数九,
在南北朝时期就已流行。
古人还根据九九寒天的物候特征,
总结出一套反映气候变化的《数九歌》。
虽各地的内容稍有不同,
但意思都是一样的。
其中最为普及的是: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一九二九,
并不是最寒冷的时候,
民间有 “三九四九冻死猪狗” 的说法,
而此时又恰值 “大寒” 节气前后,
是为最寒冷。
待到“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时,
已是 “春分” 时节。
所以,数九的过程,
其实也正是 “阴极阳生”、
天气由极寒转暖的过程。
在寒冷的日子里,
数着九过日子,
冬天似乎也不再漫长。
它,给了人们 “春” 的希望。
漫话“冬九九”
“冬九九”歌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总结的智慧结晶。它简单顺口,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又蕴含科学道理和使用价值。
“九九”指冬至后的八十一天,称“冬九九”。每九天为一个“九”,按次称为头九、二九、三九,直至九九,即所谓“数九寒天”。
“数九”最早的文字记载,相传为南朝梁宗懔著的《荆楚岁时记》:“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在长期与大自然的接触和生活实践中,人们还编出不同版本的“冬九九”歌,以反映气候、物候的变化。如流传于我国南方某些地区民间的“冬九九”民谣:“一九二九不动手,三九四九寒气流,五九六九河垂柳,七九雨水至,八九始惊蛰,九九再一九,遍地耕牛走。”由于我国土地辽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所以流传在北方民间的“冬九九”歌与南方不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歌谣中的“不出手”“冰上走”“沿河看柳”“河开雁来”都是物候,就是从人的冷暖感觉,江河的冰冻,柳树的报春,鸿雁的北飞,来确定季节的交替变化。在没有天气预报的情况下,人们据此以掌握农时、搞好农业生产。“冬九九”歌形象生动的景物描写,把“九九”期间的气候变化情况及民风民俗刻画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冬九九”歌是人民群众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科学性,至今仍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排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一直盛行不衰,广泛流传。
冬至日是“阴盛至极之日”,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刻,也是寒冷期的开始。谚语说:“冷在三九”,有的地方“九九歌”中说:“三九四九,冻死猫狗。”三九四九常在农历腊月初,所以又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说法。
古人认为,“九九”期间的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如有谚语:“四九雨雪杀虫儿,七九雨雪养虫儿。”如果在“四九”期间天下雨雪,可杀死各种虫儿,有益庄稼生长;若是在“七九”期间下雨雪,各种虫子会很快生长起来,预示着庄稼会歉收。
更有趣的是,我国民间还流传着各种形式的“冬九九”文化活动。如“写九”:用“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或“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九个字,先双钩成幅,于每年冬至前挂在室内,届时由室主人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写。每个字九笔,每天写一笔,每填写完一个字便过去了一九,九个字填完则九九八十一天尽。有意思的是,每天填完一笔,还要用白色细笔在笔画上记录当日天气情况。因此,当“写九”完毕,便有了一份这一年冬季天气情况的档案。还有一项活动,画九:画“九九消寒图”,画素梅一支,花九朵,八十一瓣。从数九那天起每日用红笔涂染一瓣,素梅红遍,九尽天暖。也有画一表格,九行八十一格,交九后每日画圈一格,上阴下晴,左风右雨,格满寒消,谓“九九消寒表”。还有写九体对联的:“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庭院春幽挟巷草重茵。”把这些字描成空格,每天上下联各填一笔,全联填完寒尽春来,叫做“九九迎春联”。这些有趣的活动,在寒冷天气中,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情趣。挨走了九九八十一天,就快到春暖花开之时,到那时万物复苏、透露出勃勃生机,所以“数九”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待和向往。
三九四九是北方最寒冷的日子,也是解放军指战员练兵的好时机。他们通过苦练三九,磨练意志,增强本领。歌曲《冬练三九不怕寒》就是官兵苦练三九的生动写照。歌词中写道:“摸爬滚打我不怕,身手流血我不苦。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冬练三九不怕冷,夏练三伏不怕热,要问我们为什么,为了大地春常在。”(■丁贵林)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