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据说95%的人都不知道十二生肖背后的秘密!
你知道十二生肖的由来吗?
华夏大地上动物千千万,为什么是这12种动物成为了十二生肖呢?
这是因为,这12种动物与华夏文明关系密切。它们或许为华夏先民的生存做出了巨大贡献,或许承载了先民某种极其强烈的情感。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动物寻古:在生肖中发现中国》这本书追寻这12种动物的背后的故事。
《动物寻古:在生肖中发现中国》
著者:袁靖
出版时间:2023年4月
老鼠为什么是十二生肖之首?
老鼠凭什么成为十二生肖之首?我们从考古角度来了解下老鼠在华夏文明里留下的轨迹,来寻找这个答案。
古代医疗水平低下,一个小感冒就足以要人命,而当时的生产力又低下,人多力量大是绝对真理,所以古人非常重视生育和繁殖。而老鼠的繁殖力极其强悍,这怎么能不引起古人的注意呢?
另外,老鼠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我们所熟知的北京猿人,也是这个时期的物种。考古学家在这个时间段内发现了老鼠的化石。所以,凭着与我们的老祖宗同龄这种老资格,鼠能一举打败其他动物,可谓实至名归。
广州市动物园唐代砖室墓鼠俑
考古时常会用到一些科技手段,其中一种叫锶同位素分析。锶元素是自然界的一种微量元素,可以通过食物链,从土壤进入植物,再进入动物体内,最后保存在牙齿和骨骼中,牙齿里所包含的锶同位素不会发生改变。
相对于其他动物,考古人偏爱用老鼠作为锶同位素分析的参照标本,因为它在鉴定某地的某种动物是否是迁入户时能发挥最好的参照作用。
在古代,其他动物都有可能从其他地方迁移来的,像祭天需要从各地征集马匹、生猪,但老鼠却不会随意迁移,因为它们并非人们所需的家养动物,也没有足够的智慧和体力去做长途旅行。所以,一般情况下,老鼠都是某地土生土长的。
当需要判断某个遗址里的动物是否是迁入户时,只要测出它牙釉质里的锶同位素比值,再跟当地老鼠的作对比,就一清二楚了。
正如上文说到的祭天征召马匹,陕西宝鸡的雍山血池遗址便是秦汉时期的祭天场所,这里出土了26匹马的骨骼。
考古学家确定了遗址附近老鼠的锶同位素比值,再检测遗址出土的马的锶同位素比值,立马便发觉了其中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值还都不一样,所以很明显:这些马都不是当地的马,而且这些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
那这些马从哪里征集来的?为什么被征集来?征集标准都有什么?征集地为何有马?再辅以其他检测手段,便能够描摹出当时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思维。
我们对古代历史的了解,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信息一点点累积起来的。老鼠在考古学上的一个妙用便在于此。
中世纪的黑死病
老鼠于人类而言,最大的罪过恐怕是传播疾病,最典型的便是鼠疫。我国历史上曾鼠疫肆虐,光1901至1948年死于鼠疫的人数就超过100万。就连我们如今常用的防疫口罩,也是诞生于1910年伍连德抗击东北鼠疫时。
繁殖力惊人、渊源古老、收割生命的能力惊人,羡慕、畏惧与厌恶恐怕是远古时期人们对鼠的复杂情感。惟其如此,古人才将其列为十二生肖之首加以纪念。
为何我们自称“龙的传人”?
十二生肖里,唯龙并非现实里存在的生物。为什么偏偏选中这样一种虚拟生物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呢?这必须追溯龙的来源。关于龙的来源,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说法。
南宋所翁龙之六龙图(局部)
第一种是蛇说。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闻一多,考古学里的实证则是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多个墓葬里发现的一种陶盘—— “龙盘”。
盘上绘有龙的图案,这些龙吻部很长,舌头外伸,伸出的部分犹如树枝般分叉,龙身上有一层层的鳞片,没有四肢,身躯一层层盘起,很明显就是蛇。
山西陶寺遗址的龙盘
闻一多认为,在盛行图腾文化的古代,有一支主要的华夏部落是以大蛇为图腾的,这个大蛇就叫龙。在战争中,这个大蛇部落兼并了其他图腾部落,形成了一个新部落。
新部落的图腾,就在大蛇的基础上吸收其他部落的图腾。于是,蛇加上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须,形成了龙图腾。这种说法与中国是个多民族不断融合而成的国家的内在逻辑是暗合的。
传说中的中国龙
第二种是鳄鱼说。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古生物界泰斗杨钟健。实证也同样出墓葬。在从新石器时代起一直到汉代这8000多年里的墓葬中,人们不时地发现鳄鱼的遗存。新石器时代的西水坡遗址还发现了蚌壳摆塑龙虎图,这条龙被称为“中华第一龙”,但其形象却明显是鳄鱼。
河南西水坡遗址的贝壳龙虎图
第三种是鳄鱼与蛇杂糅说。甲骨文的“龙”字可以印证。这个字隐含了很多鳄鱼的特点,例如大张的嘴、有纹身、身条弯曲、有角(其实是鳄鱼脑袋上的鳞棘。鳄鱼喜欢浮在浅水层,脑袋的上部尤其是鳞棘部位经常露在水面上,远远看过去就像是角)。
但这个甲骨文字没有鳄鱼的四肢,看起来比较像蛇。这说明在商朝造字时,就已经把蛇和鳄鱼混在一起了。
左:甲骨文的“龙”字
右:陕西扶风海家村遗址的西周青铜爬兽
更坚实的证据或许是来自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考古人将之命名为“青铜爬龙”。细看这件青铜器,会发现它除了有四肢,跟甲骨文的“龙”字几乎一模一样。
所以我们能推测,在新石器时代,大致上有两拨人,一拨是以蛇来创造龙,一拨是以鳄鱼来创造龙。进入夏商周以后,人们开始把鳄鱼和蛇混在一起,作为龙的原型。这种思路在战国时成为主流,此时龙的形象与我们印象中的龙已经很接近了。
黄河、长江、淮河一带的古代墓葬中发现了很多鳄鱼遗存,其中有扬子鳄的身影。扬子鳄多栖息在水里,又有在下雨前吼叫的习惯,所以古人会很自然地认为龙是主宰雨水的神灵。
华夏文明主要建立在农业之上,而雨水对农作物极其重要,所以作为司雨神的龙,自然是华夏文明非常重要的神灵,被先民们虔诚地信仰与神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国家,历朝历代也在不断地进行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如果要非找一种动物、一种图腾,来代表这个不断融合发展的大一统国家,那么就非龙莫属了。
正因如此,古人才会不断地在各种艺术品种刻画龙的形象,编撰出与龙相关的故事。从20世纪开始,龙作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形成共识,我们开始自称“龙的传人”。
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杀器”是什么?
《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周时期的祭祀场所经常发现马骨,但两个埋马以及使用马的态度却很不一样。商人埋马基本是一匹匹整齐摆放,而周人的遗址却是马骨杂乱、随意分布。
河南安阳殷墟西北冈的马坑
这反映了商周两个的马匹收集方式不一样:
商人的根据地在黄河下游,这里没有马场,他们的马基本都从西北或北方征集或进贡而来,来之不易,使用时便特别珍惜。
而周人的根据地则靠近甘青宁地区,这里自古以来就有很好的马场,所以获取马匹容易得多,使用起来就有点大手大脚。这就是从埋马方式去比对和解读商、周两个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异同。
河南安阳殷墟郭家庄的车马坑
当古人把马和车合二为一,就实现了一个伟大的创造。在战场上,马车极大地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商周时期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车马坑,它们有个明显的区别:商人是一车配两马,而周人则是一车配四马。这便能够判断:商人习惯用两匹马拉一辆车,而周人则习惯以四匹马拉一辆车。最终,在朝歌大战中,周人灭了商人。单纯就战斗力而言,四匹马拉的车打败两匹马拉的车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陕西长安张家坡遗址的车马坑
春秋时期,主要的作战方式是车战,而马拉的战车的多少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准。
一辆四匹马拉的战车被称为“一乘”,当时流行用“千乘之国”“万乘之君”来形容某个国家军事实力强大。可以说,在古代,马匹就是国家的战略型武器,得马者得天下。
关于其他生肖,还有许多有趣的问题。
比如从野狼到忠犬,狗是如何被驯化的?地上扑腾的兔子,是如何飞升仙界、成为月亮的象征的?对农耕文明毫无贡献的猴,怎么逆袭成自由之神齐天大圣?从凶悍的山林精灵到国人餐桌的常客,再到混吃等死的代表,猪经历了怎样艰难的历程?
以上种种都能在《动物寻古:在生肖中发现中国》一书中找到答案。
本书的作者袁靖,是从事考古工作三十余年的知名考古学者。他在书中很生动地讲述了自己是如何开展考古工作的,从中我们能清晰看到考古学者到底是怎么通过考古发掘出来的遗骨、文物,与文献、壁画、图像、传说、民俗等种种方式结合起来去解读历史的。
书中用了200多幅配图,图文并茂地科普了12种生肖动物在华夏民族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介绍古人眼中的动物形象。可以说,这本书是一门每个人都能读得懂的十二生肖考古课。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寻找生肖动物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身影,一起探寻十二生肖与华夏民族共同书写的文明史吧。
发现更多生肖的秘密
文:羽立
编辑:任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