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生观:深刻红色基因与百年发展历程
作者:唐任伍(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摘要:中国重视民生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中孕育、积淀形成的,其发展经历了民生救国、民生立国、民生富国、民生强国四个阶段。重视民生的红色基因,成为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动力,也是中国能始终赢得人民支持和拥护的秘诀。
民生是执政之基、治国之本。中国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同时,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形成了中国重视民生的红色基因。这一基因不只是抽象的概念,其内涵是在历史的发展中呈现的,需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和把握。正是因为有了重视民生的红色基因,中国才在历史上每一个关键时刻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得民心、解民情、舒,有了冲锋陷阵的勇气、改天换地的志气和决胜未来的底气。
中国重视民生的红色基因,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中孕育、积淀形成的是一种优秀传统的理性升华。中国重视民生的红色基因,形成于革命年代,由党和人民共同创造,具有厚重历史文化内涵,并随时代发展不断升华。重视民生红色基因的形成与发展,在中国的百年历史中,经历了民生救国、民生立国、民生富国、民生强国四个阶段,成为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动力。
民生救国:1921年7月中国成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依靠坚船利炮入侵中国,迫使落后的清朝统治者签订了大大小小数百个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维新志士谭嗣同喟叹:“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先进的中国人,亲眼看到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在腐朽的清王朝的统治下,成为外国资本主义任意宰割的羔羊,国土沦丧,人民受辱。一次又一次的农民起义,一个又一个的资产阶级政党粉墨登台,最后都失败了,仍然不能扶大厦于将倾,救人民于水火。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在嘉兴南湖上的一艘小船上,中国宣告成立。中国把实现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深知,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世所罕见,要完成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这样艰巨的任务,唯有获得人民的拥护,动员起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实现;而要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极大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重要的就是改善民生、关爱民生。重视民生成为中国动员和凝聚起千百万人民的力量投入到反帝反封建政治洪流中来的法宝。
中国在新主义革命时期,尽管自身处在当局的白色恐怖和艰难困苦之中,但总能根据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革命目标和人民需求,在根据地、解放区内,紧紧地围绕民生这个根本,一切以民生为重、民生为先、民生至上,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和实施不同的民生政策和举措,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实行了彻底改革土地制度的办法,实现了孙先生的‘耕者有其田’的主张”[1],改善了人民生活。
正是因为中国重视民生,反映了人民的意愿,所以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领导的革命斗争,使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抗日战争时期,广大人民群众“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解放战争中,数以千万的支前民工和普通群众用背篓和小车,推出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经过28年浴血奋战,中国带领中国人民,不仅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的道路,而且成功地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完成了民生救国的伟大实践。
民生立国: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和一盘散沙的局面,标志着中国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主义革命的胜利,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的。194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绝大多数人缺衣少食。1950年,全国财政收入仅为62亿元,国民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发展生产、改善民生,成为当务之急。同志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2]面对千疮百孔、经济凋敝和帝国主义的封锁,中国毫不退缩,在实施“重工业优先战略”的同时,重视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同志指出,接管城市以后,如果“引起工人失业,工人生活降低”,就会造成人民不满意,如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3]
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不失时机地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渐进式地通过初级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的形式,将土地收归集体所有。在城市则做好物资调配,打击囤积居奇,稳定物价,进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国营经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在局势基本稳定以后,实施以“水肥土种密保工管”为主要内容的“八字宪法”,提高农业产量;大力进行社会建设,发展教育,扫除文盲,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学龄儿童净入学率由1949年的20%提高到1978年的94%[4];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臭虫“四害”,消灭血吸虫病、麻风病、天花、霍乱等各种传染病;创立“赤脚医生”制度,解决广大农村缺医少药问题,大大提升农民健康水平。
从1949年至1978年,中国领导人民兴水利、除水害、促发展、惠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仅有大型水库6座、中型水库17座的基础上,修建了大中小型水库8.5万座,大大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2264亿斤增长到1978年的6095亿斤,[5]以只占全球6%的水资源、10%的耕地,基本解决了占全球22%的人口的温饱,同时农业和农村承担起了为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提供资本积累的主要角色。这一时期,中国初步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保障了全国人民的基本民生,人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35岁提高到1978年的66岁,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到民生立国的伟大成就。
民生富国: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召开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率先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为了发展生产、改善民生,中央连续出台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农村的商品经济也得到了大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基本解决了农民吃饭的问题。在农村改革取得进展的同时,改革又逐步转向城市,价格体制改革、流通体制改革、住房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关系到民生的改革陆续推出,城市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逐步提升。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成为当时“三农”问题的真实写照。为了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中国采取工业反哺农业的举措,2005年提出了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在中国农村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
“第一是吃饭,第二要建设。”[6]中国始终将民生摆在第一位,但并不仅仅是解决眼前的温饱问题,而是着眼长远,高度重视基础设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基础设施大大加强,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铁飞驰,信息畅通,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改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538580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以上,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85元增长到2012年的39874元,全体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63.9%下降到33.0%;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0476.5万吨增长到61222.62万吨,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城镇化率超过50%,居民预期寿命大幅提高。[7]
民生强国:2012年11月党的召开至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中国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重点、抓实在、抓持久、抓组织,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地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进展。
202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脱贫攻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消除贫困的追求和梦想,提前10年完成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减贫目标;粮食产量连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人人有饭吃,人人有房住,人人有学上,人人有医疗;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了14亿全体中国人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安全、最和谐稳定的地方,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尤其是2020年突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威胁到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时,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价拯救生命、保护人民健康安全,上至108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穷尽一切手段,全力救治。
百年征程漫漫,中国始终坚守重视民生的红色基因,始终在为人民谋幸福,并且从来都不是只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而是动真情、出实招、下真功夫。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人为了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救万民于水火;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广大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民生得到保障;改革开放,中国融入世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追求。中国百年重视民生的红色基因,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人民当家作主、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人民生活改善的“四大奇迹”,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民生思想发展史”(项目编号:18ZDA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1]:《论联合政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75页。
[2]:《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29页。
[3]:《在中国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28页。
[4][5][7]《辉煌70年》编写组:《辉煌70年: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1949-201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年,第458页、第89页、统计资料篇。
[6]出自陈云《加强和改进经济计划工作》(1982年1月25日),见金冲及、陈群主编:《陈云传》,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1616页。
来源: 《国家治理》周刊
2018年最犯冲的生肖龙狗运程
飞龙在天
属龙的人,今年犯太岁,犯主冲,冲就容易动荡,包括家庭生活和工作事业。所以通常自然是谨慎保守为要了,不然就真的犯了啦。
7岁壬辰龙,今年是受到太岁冲克克制,主伤害病障,父母需要多些看紧。19岁庚辰龙,虽然冲太岁,但有贵人,还是可以得到太岁庇佑的,所以叫历练学习嘛,会长见识。多听长辈话,一切逢凶化吉。31岁戊辰龙,今年多忧愁,最怕心高气傲心有不满,容易偷鸡不成蚀把米惹得一身麻烦,但还是能过去的,能多点修心养性参与宗教会更好。43岁丙辰龙的人,今年还算可以,应该会比较圆滑处世,也岁数大了,智慧更加有了,可以一年无忧。55岁甲辰龙,今年容易自大,以为自己了不起,脾气也大,那就吃大亏了。67岁龙,今年运气不好,处处受气,不得志,健康也需要多些关注处理好。
属龙的明星,有个舒骑,很出名哈,搜索得到简历生于1976年4月,丙辰年壬辰月戊戌日生,现走大运34到43岁之间的戊子大运,她在2017年是有运的,但是2018年太冲了,这个冲代表破财,也代表健康和婚姻波动。破财的买房装修可解,其他有待观察。
赵啥薇,1976年3月12日,她呢,八字是丙辰年辛卯月癸亥日,今年换运入丙戌大运,之前的好运已经结束,现在是增加一些忧愁了,要发展也不容易多了。心情不会很好的吧,以后得保守做事低调做人了。会转化出这个态度的话,我还是看好她的。
李香,1976年2月,八字丙辰年庚寅月壬辰日,现在大运42到51岁乙酉大运,这代表她正在好运中,还在大发展的时期,不过今年也代表犯太岁比较严重的,通常会表现在感情和健康方面。感情方面的少些自我多参加老公意见想法,就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才是,所以虽然犯太岁但应不至于太严重。
属狗的人来到2018,是狗见狗,本命年。本命年都是属于比较容易导致一些事情让自己忧愁的。本命年的人也多容易头疼,所以属狗的朋友要多补气血补脑啦。所以本命年呢,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不去找别扭。今年狗见狗,是见华盖星,华盖主进修学习,充电,也主玄密方面,那也是宗教缘,和宗教方面走的比较近,也是一个契机,一者修心养性,二者思考人生,增长智慧。
今年一白星伴随,一白属于财星,那属狗的人,虽然在本命年,但是能稳重做事沉住应对,应该还是财运比较丰厚的。主要也是八字配合吧,只能说多数人代表财运比较不错。
2018年出生的属狗小孩呢,因为是戊戌狗,土狗嘛,为进山之狗,那意思就是入山讨食打猎了,此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之象,有一定的魄力和能力,勤劳奋斗。今年出生的孩子,男孩比女孩好,因为母狗入山讨食是女为男用了,过于劳心劳力,不是女性之福,有女强人之象。13岁丙戌狗,今年读书运比较好,可以提高成绩和一些学习兴趣。25岁甲戌狗,今年会拍拖谈婚论嫁,但谈的有些艰难些。37岁壬戌狗,年运一般,容易产生忧愁事,财运尚可。49岁庚戌狗,今年算得太岁庇佑,没有太犯太岁,但容易得意忘形不知所以,宜谨言慎行。61岁就是犯太岁了,比较差,算是一个麻烦年份。
属狗的明星里,好像房祖就是属狗哈,360百科收录他出生于1982年12月 ,八字:壬戌年辛亥月庚申日,时辰不详。今年虚岁是37岁了,在他33到42岁这步大运里,是他事业发展期,八字金寒水冷,今年戊戌狗土旺助他发展,大运六合,也是好运,就是戊土属于偏印星,可能某方面比较倔或者过分出格,这点不算太好。他本身前世有修行缘,那今年也会是一个契机,如果他开始比较信佛,估计是不错的选择。
金某恩也是属狗,年纪轻轻当老大,出生于阳历1983年1月8号,八字为:壬戌年癸丑月丙申日,时辰不详。30岁到39岁走丙辰大运,今年戊戌,流年大运犯冲,又本命年,今年就估计很动荡难受啦,能不能平息风波就要看智慧了。之前的2012年是流年大运一起冲太岁,倒是让他能排除异己顺利接位,虽然很麻烦。那次搞的定这次又如何?有待观察。
小可爱
1982年裁撤铁道兵,陈再道坚决反对,邓公高明回复了12个字
在中国的军史上,有三个兵种与工程建设有关,而铁道兵便是其中之一。
这支与工程建设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部队,有着“战争打到哪,就把铁路修到哪”的美誉,不管是我国建国前还是建国之后,都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是一支极其顽强的部队。
不过,现如今铁道兵却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我军不再有铁道兵这一兵种,而这一切都源于1982年的那次裁撤。那时,当这个消息传到铁道兵部队时,许多将领士兵都难以相信。
而面对质疑,邓公则回复了12个字,字字在理。于是,这一年全体铁道兵脱下了他们穿了几十年的军装。那么,当年为何一定要裁掉铁道兵?铁道兵又是一个怎样的存在?面对质疑,邓公又说了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咱们接着聊。
1982年1月30日,时任铁道兵司令员的陈再道,正打算与铁道兵部队其他领导,一起探讨部队当前的情况,然而会议还没开始,陈再道就听到有人在传:铁道兵要脱军装这件事已经基本确定了!
尽管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但是陈再道却持有怀疑态度。不同于陈再道的怀疑态度,其他干部,普遍持悲观态度,因为在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前,铁道兵就经历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裁剪,整整减少了三个师的建制。
这个既成事实,陈再道当然知道,即便如此,但他内心依旧抱有一丝希望,而这希望的来源是铁道兵的以往的功绩。
铁道兵,最早可以追溯到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由于东北的土匪、经常联合起来扰乱解放军的后勤线,因此为了保护当时东北境内铁路运输的安全,东北联军护路军出现了,这便是铁道兵的前身。
此时铁道兵的任务,便是同那些袭击后勤路线的土匪,以及小股破坏部队,进行斗争以便保护、运营,解放区内的铁路交通路线。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铁道部队,吸收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入伍,并且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编。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铁道纵队”成立了,下辖4个支队,共17000多人。此时,在技术力量得到加强后,铁道兵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地与敌人作战,而是由原本的“护路”,发展到了“修路”。
铁道兵以“野战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为口号,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中,对后勤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解放战争时期,就是靠着铁道部队,我军的后勤线才能够保持完好。
解放战争胜利之后,这支诞生于解放战争的部队,也没有消失,而是被进一步扩编,升级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刚从战场上走下来不久的新生的铁道兵团,没有迎来本该属于他们的休养整顿,而是很快就跨出了国门,参加进朝鲜战场当中。
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铁道兵部队几乎无一例外,全部赴朝参加。原本不该用到铁道兵这么多兵力,但奈何美军的空中优势实在是太大。敌人仗着自己的空中优势,不断地对中朝铁路狂轰滥炸。
据统计,敌军的投弹数量达到了19万枚。面对嚣张的敌人,铁道兵发挥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敌军前脚刚炸完,铁道兵便趁着夜色,彻夜不休地抢修着被敌人炸毁的铁路。
在此过程中,铁道兵遇到的最为严峻的考验,当属美空军发动的“空中绞杀战”了。“空中绞杀战”从1951年7月开始,长达12个月之久,目的就是为了让我军屈服在轰炸当中。
而我军也不是吃素的,我军很快就研究出“反绞杀”战术,一是加强对空斗争,二是加强夜间训练,并调整和加强了后方运输线上的防空哨,逐步前进、轮番作战。
在铁道兵的顽强斗争下,美军对志愿军铁路线的4万多次轰炸,可以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们仍然阻挡不了铁道兵的滚滚车轮。并且,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北朝鲜的通车里程还增加了,由最低时期的107公里,增加至1382公里。
这样的战绩,就连美军的空军指挥员,都不得不感叹道:“坦率地说,我认为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坚强、最勇敢的建筑铁路的人。”
在之后的越南战争中,铁道兵又一次走出国门,在崇山峻岭当中,开始了自己的战斗历程,在整个援越期间,铁道兵除了维修越南原有的铁路之外,还帮助越南新修了许多铁路。
而在我国的和平发展期间,铁道兵则前往全国各地修建铁路,其中由他们修建的铁路,不乏需要克服复杂地形条件,才能够修筑的“鹰厦”、“青藏”、“东北林区”、“贵昆”等等交通工程。
这些成功修建的铁路,里程多达1.2万公里。而为了修建这些连接全国的交通工程,几千名的铁道兵,永远长眠在了建设工地上。毫不夸张地说。铁道兵是一支英雄的、拥有显赫战功的部队。
陈再道
也正是因为铁道兵有着这么辉煌的过去,即便后来在80年代初经历了裁军,陈再道也不相信中央真的打算让铁道兵脱下军装。于是陈再道在听闻小道消息的第二天,便找到总参谋长杨得志,想要问个清楚。
对此,杨得志点头回答道:“是的。”这就代表,裁撤铁道兵的事是板上钉钉的事了。陈再道一时之间有些难以接受,难道真的要裁掉铁道兵吗?辗转反侧之下,陈再道提笔给同志写了一份报告。
邓公接到报告之后,不住地抽烟,其实他何尝不明白陈再道的心情呢?但这军还是需要裁,这是无法改变的。邓公之所以这么斩钉截铁地要裁军,是因为当时部队过于“臃肿”了一些。
邓公出任军委主席之后,便下定决心要将人民军队,建设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
而要实现军队现代化,首先就要处理好军队建设,同经济建设的关系。邓公认为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也是军队建设的基础。
毕竟经济发展不起来,也就很难建设出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因此在当时的经济情况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军队只好走精兵路线,进行“消肿”,以节省开支,用于研制现代化的装备。
从建国以来我国的部队人数一直就是比较多的,刚建国时解放军的总额差不多是500多万人,在经过抗美援朝战争、解放军总额呈直线上升。
后来随着中美、中苏关系的恶化,解放军开始逐步扩大军队规模,到了70年代,解放军的总额达到了610万,我国一度成为了拥有世界上最庞大军队的国家。
如此庞大的军队,对当时我国的经济来说,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再加上80年代左右的国际形势,与之前随时会硝烟四起的情况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和平与发展成为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人民共同的观点,基于这两点,邓公决定裁撤掉一部分兵力,让他们进行转业。
而在即将被裁撤的部队中,铁道兵首当其冲。为什么呢?原因有两点,一是铁道兵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变为了一个极为庞大的军队,人数多达43万;二则是因为铁道兵是在特殊年代,为了应对特殊情况,出现的特别兵种。在和平年代,这样特殊的兵种基本上就没多大作用了,成为了鸡肋一样的存在。
基于以上这些情况,邓公最终做出了裁撤铁道兵的决定,即便陈再道言辞恳切地提出保留铁道兵的请求,邓公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因此,在之后给陈再道的回复中,邓公拒绝了他的提议。
得到回复的陈再道,心中不免失望,为了保留铁道兵,他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决定同邓公当面商量。于是,陈再道火速赶到邓公那,再次提出了保留铁道兵的建议,同时为了保留铁道兵,他对邓公说:“打起仗来还需要铁道兵。”
对此,邓公则回复道:“打起仗来,铁道部都是铁道兵!”听了这个回答,陈再道终于明白邓公的决定没法被改变,而且正如邓公所说的那样,虽然铁道兵被撤销,全部转业,但他们的使命依然存在,等打起仗来,他们依然可以继续穿上军装。
于是,曾经在我军历史上大放异彩的铁道兵,就这样从解放军的编制中消失了。而被裁撤的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铁道兵的指挥部,改为铁道部工程指挥部,各师也分别改称为铁道部各工程局。
而后这些工程局,又进行整合,最终成为了中国铁建。消失的铁道兵,从此担负起国家基建的重担。我国现在每一条铁路,都有铁道兵的汗水。虽然铁道兵从解放军序列中消失了,但他们依然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整装待发,随时迈向新的历史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