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千年人物④ 青龙三鸿
奇妙的是,他们都被苏轼苏东坡串起来了。
【一】
苏轼自号东坡,是在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也是在这里,米芾拜见了他,从此书法有了突破性变化,两人也结下直至终老的真挚友情。
有观点认为,就在这前后甚至同年,30多岁的米芾来到上海青龙镇,做了“治事”的官员,一般认为是“镇监”。
这是目前所知与青龙镇有着最直接关系的古代著名文人。
第二位与青龙镇有着不解之缘的文人,是被誉为“宋诗开山祖师”的梅尧臣。他写下了可算第一部青龙镇“镇志”的《青龙杂志》,还曾往来游历,写下好几首诗。
而他晚年终获提拔之后出任全国科举考官,选中一份卷子,主考官欧阳修也为之惊叹,却觉如此能耐只有自己弟子曾巩才能做到,于是为了避嫌,硬生生将这份卷子压为第二名。于是那年的考生苏轼,硬生生错失了状元。
那一届,被认为是中国科举史的“千年第一榜”“最高峰”“龙虎榜”。高中进士的除了苏轼,还有曾巩、苏澈、后来“程朱理学”中的程颢、“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等,有24人在《宋史》列传,有9人成为宋代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宰执”。而苏轼、苏辙、曾巩再加主考官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一半在其中。
于是梅尧臣也与苏轼有了人生的深刻交集。
加上苏轼自己,为青龙镇留下《思堂记》《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绝》诗文,又牵引起秦观、苏辙、陈舜俞、张先等一众宋代著名诗词文人雅集作《醉眠亭》诸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唐天宝年间设青龙镇后,至宋,及元,数百年间有三次日本遣唐使的中外文化交流均从此扬帆出海,有新罗(今韩国)人与日本人在此“酬答唱和”的文化盛事,有范仲淹、秦观、苏辙、陈舜俞、张先、章楶、李行中、王观、李常、张景修、韩宗文、苏棁、晁端佑、晁端彦、晁端禀、关景山、杨蟠、僧道潜、应熙、林鉴、贡师泰、杨维桢、赵孟頫、任仁发等无数文人与青龙镇发生各种关联,留下千年鸿影。而其中,米芾、梅尧臣、苏轼三人,一为镇监,一撰镇志,一聚雅集,可谓具代表性的“青龙三鸿”。
奇妙的是,苏轼把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串连了起来。
雪鸿泥爪亦可千古流芳。上海,在那些年,在青龙镇,与苏轼及他串起的人们有一段缘。
人,与地,及史,稀罕的都是相遇,关键在彼此成就。
要走过多远,才来到面前。
【二】
来青龙之前,30岁的米芾曾一把火烧毁了自己所有作品,与前半生告别。
宋代曾敏行《独醒杂志》载,米芾自述“年三十为长沙掾,尽焚毁己前所作”。掾,属官。
也是在离任长沙掾时,他游庐山在李邕《东林寺碑》的题名,出现了一个饶有意味的悄然变化。
此前在同为李邕的长沙岳麓山《麓山寺碑》上,他的题名是“襄阳米黻”。而在庐山,题名变成了“楚国米黻”。
这是他毕生心境与人生观将发生重大转变前夕,一个暗暗的信号。
时为“而立”。及至“不惑”,他终于直接把“黻”,改为了“芾”。
黻,是他父亲所取,本义为“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诗·秦风·终南》说:“君子至止,黻衣绣裳。”刘向《说苑》说:“士服(穿)黻。”还有说法称:古代天子黄袍,绣有龙、山、日、月等12种图案,称为“龙纹十二章”,“黻”为其一;米芾20岁为自己取的字“元章”,也源于此。
显然,这个原名,寄予着父亲的厚望与自己的期许。
而芾,本义是“小树干及小树叶”,引申为“草木茂盛”。说白了,就是从此想做一颗小树小草。
所以有观点认为,改成“楚国”二字,是想“用籍贯来含糊血统”。他的血统,据清代学者翁方纲考证,祖上是宋国将军米信。而《宋史》有传,米信原名海进,曾在契丹为将,是“胡人”。这如果在大量任用少数民族武将的隋唐,并不出奇。然而到了宋代,这一出身已然变得敏感,进而会被讥讽了。
更重要的是,研究者陈锋教授直言:传统社会最讲究出身,米芾虽天纵奇才,但并无科举背景,只因母亲侍奉过宋英宗的夫人,“说句俗话就是在王府做老妈子”,所以宋神宗登基后,出于对她辛劳的酬谢,赐给了米芾一个县尉官职,他才从一介平民挤入仕途。可想而知,这在进士出身的士大夫们眼里,“实属卑微”。
米芾也一直仕途不顺。56岁,离去世只有两年了,他才蒙宋徽宗青睐,入京为书学画学两博士,很快迁为礼部员外郎。然而,即便这样一个据说相当于“处长”的官,却还是立即被弹劾了。理由就是——“出身冗浊”。
再一年,卒。
所以对米芾来说,长沙掾任上也好,青龙镇治事也罢,都不是什么特别大的官,都只是他人生逆旅中一个又一个辗转飘零的驿站。而飘零中,有一件事,一直陪伴着他,成为极大程度上的慰藉——对书法的如痴如醉。
让人哭笑不得的一个佐证是:身为长沙地方行政官员的他,竟因太喜爱麓山道林寺的沈传师书法牌,借走观赏不还,寺僧“告官追回”。
世人熟知“米癫”拜石称仁兄。他离任长沙时这一次“知法犯法”,同样不可思议。
知道了这些,就很能够理解,当他来到青龙镇,与当地学校里年长的教师互相往来,见到对方拿出陈林为镇上隆平寺所记的《隆平寺经藏记》一文时,会不自禁地“爱而书之”。
只可惜,此帖已不可见。
今人可见的,只有另一幅被认为是他“赴青龙监任,过吴江”时,所写的《吴江舟中作诗帖》。全卷横向展开达数米,大字行书,被评价为“痛快淋漓”又“清古从容”。研究者孟庆星从诗中“旁观莺脰湖”一句分析,米芾乘舟的具体地点,在今苏州吴江区平望镇莺脰湖,而从诗中“昨风起西北,万艘皆乘便。今风转而东,我舟十五纤”又可知,米芾当时是逆风向东而行。
向东的前方,是青龙。
“痛快淋漓”又“清古从容”,米芾在走向青龙的上海之行,走向日益成熟而真正的自己。
【三】
庆历四年春——读过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人都熟知:这一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同在这年春天(从朱东润先生研究看当在一月到三四月间),梅尧臣来到青龙。
还是这年,夏,从青龙回湖州后辗转返京路上,他相伴十七年、情深意笃的夫人谢氏撒手西去,没多久,次子十十又接踵而逝。
秋,刚回京的他,在冬天因一次著名的饭局,卷入著名的北宋“进奏院案”,次年便离京了。
这一年到头,他最开心的日子,该是春天在青龙“海上观潮”。
与米芾一样,梅尧臣也一直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晚年才有所提拔。
也同样,两人都在青龙,有了一次心境与生命的舒展与遇见。米芾遇见美文,梅尧臣遇见奇观。
到青龙前,梅尧臣在湖州监盐税任已两年,官不大,责任轻,与知湖州事、同为诗人的胡宿也相处得很好。来到青龙,是内侄谢景温邀约。梅尧臣和他及其父亲谢绛都关系很好。此行一路写下诸多诗作,《过华亭》写到陆机宅,《逢谢师直》写到“把酒语君悲且喜”,谢师直就是谢景温。而在《回自青龙呈谢师直》这首长篇七言诗中,梅尧臣洋洋洒洒24句168字,尽情一吐衷肠:
共君相别三四年,岩岩瘦骨还依然。
唯髭比旧多且黑,学术久已不可肩。
嗟余老大无所用,白发冉冉将侵颠。
文章自是与时背,妻饿儿啼无一钱。
幸得诗书销白日,岂顾富贵摩青天。
而今饮酒亦复少,未及再酌肠如煎。
前夕与君欢且饮,饮才数盏我已眠。
鸡鸣犬吠似聒耳,举头屋室皆左旋。
起来整巾不称意,挂帆直走沧海边。
便欲骑鲸去万里,列缺不借霹雳鞭。
气沮心衰计欲睡,梦想先到苹渚前。
与君无复更留醉,醉死谁能如谪僊。
细看这行行苦泪、字字辛酸,便更能体会——这次相见后,梅尧臣酒醒头晕,妻饿儿啼,气沮心衰,“起来整巾不称意,挂帆直走沧海边”,在青龙海上观潮,看到海天一色、大潮涌动时,会是怎样的心境开阔与一时忘怀。
他还看到一幕奇观,兴致勃勃写进《青龙海上观潮》一诗,头句便大开大合:“百川倒蹙水欲立,不久却回如鼻吸。”描绘了潮起潮落时的壮观景象。后又写到“老鱼”,“推鳞伐肉走千艘,骨节专车无大及”——推鳞伐肉,剩下的骨头一节就有一辆车那么长(骨节专车),这该是怎样巨大的一条“老鱼”。
朱东润先生说:“尧臣去的时候,渔民正拖着鲸鱼入港,进行宰割。”这与后人追考的景象相符:北宋初年,吴淞江水,宽逾九华里,尤其在汇入大海的青龙镇一带,河口辽阔……
他还为青龙写下“镇志”,称镇上“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时人比之杭州”。
青龙为梅尧臣舒心怡目,梅尧臣为青龙留下史证。
陆游对梅尧臣推崇备至,称“李杜不复作,梅公真壮哉”。欧阳修称“语诗者必求之圣俞”,说梅尧臣的诗令人“陶然酣适,不知手足之将鼓舞也”,认为自己不及,并始终称他为“诗老”。刘克庄尊梅尧臣为宋诗“开山祖师”,对宋诗特别推崇梅尧臣、陆游,朱东润盛赞“这是他的卓识所在”,并进一步指出“为什么宋人论诗特别推重杜甫?因为唯有杜甫能指出人民深刻的感受。为什么克庄特别推重梅、陆?也是因为梅、陆能指出人民的深刻感受”。
如,写烧瓦工人、民生疾苦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又如,写重男轻女不平等的《戏寄师厚生女》:“生男众所喜,生女众所丑。生男走四邻,生女各张口。男大守诗书,女大逐鸡狗……”
他另一大特点,是文风质朴平淡。他强调“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倡导“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成为千古流传的文艺美学主张,“对开辟宋诗的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欧阳修称赞他说:“文辞愈清新,心意随老大。”“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钱钟书称他“主张‘平淡’,在当时有极高的声望,起极大的影响”。朱东润说:“宋人之诗,自梅尧臣以后开出一条新的道路,和唐诗的面目截然不同。”
这样一位大诗人,在那一年,把他善于发现美的目光投向了青龙,投向了上海。
后来,又在一份份考卷中,投向了苏轼。
【四】
那一年的科考过后,有愤怒的考生在欧阳修上朝时,指着他的脸骂了一顿,也有人写了一篇祭欧阳修的文章送到他府上。
愤怒,是因为这一次取卷,注重选拔雄浑朴茂的作品,狠狠打击了宋代一度流行的险怪僻涩文风,没有录取一些所谓的“知名之士”,而选出了朴实的曾巩、名不见经传的苏轼。
所以朱东润先生说,苏轼对梅尧臣的感激是无比的。
两人还都说了同一句话。定评前,欧阳修问,苏轼卷中那句精彩的“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出处何在?梅尧臣昂然答:这要什么出处?放榜后,欧阳修见到苏轼又问,苏轼同样笑答:想起来如此,这要什么出处?
这一年,苏轼22岁。
三年后,梅尧臣卒。又五年后,1065年,苏轼发妻王弗卒。再一年,苏洵卒。
1075年,40岁的苏轼为王弗写下著名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而此时,从《宋会要辑稿》所记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各地商税可见:青龙镇上交商税15879贯,位列全国第五。
1079年,44岁的苏轼又为章楶在上海造的思堂,写了一篇《思堂记》。同在这年,苏轼因著名的“乌台诗案”被抓,被贬黄州,就是数年后米芾去拜见他的黄州。
章楶,北宋名将、文臣,率军大败西夏,边功“为西方最”,《宋史》称夏从此“不复能军”。他也是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里的章质夫,谥号“庄敏”。《青浦地名小志》说:“章庄敏公……元丰时官华亭,曾浚青龙江,筑思堂,苏东坡作有《思堂记》。”1958年4月5日,嘉定县练西小学大操场后发现一座宋墓,碑铭500多字,正是章楶所书。
苏轼在《思堂记》说,章楶取名“思堂”之意,在“凡吾之所为,必思而后行”,特意请苏轼“记之”。然而苏轼感叹自己是“天下之无思虑者也”,追求“不思之乐”,不处而静,不饮而醉,称这种率性本真的快乐实在“不可名也”。
这是他在“乌台诗案”之前所作。
之后,他为青龙江写的文字,已变成“世路风波恶”“酒里得天全”。
有研究者考证认为,他是在1089年任杭州太守时,为隐居文人李行中在青龙江边筑的亭取名“醉眠”,并赋《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绝》的。三绝第一首便是:“已向闲中作地仙,更于酒里得天全,从教世路风波恶,贺监偏工水底眠。”贺监,贺知章,杜甫《饮中八仙诗》说他喝醉酒掉进井底而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南宋绍熙《云间志》收录有李常、王观、韩宗文、苏棁、晁端禀、关景山、僧道潜等15人及李行中、苏轼为《醉眠亭》雅集所写的数十首诗作。苏辙写道“是非一醉了无余,唯有胸中万卷书”,秦观写道“壮志未及伸,幽愿良毕自”,陈舜俞写道“兴亡藐比荣枯柳,聚散看同旦暮潮”,张先写道“醉翁家有醉眠亭,为爱江堤乱草青”……张先,就是写出“云破月来花弄影”、人称“张三影”的那位大词人。
近千年前的上海,在青龙江,以其开阔辽远、奔腾向东,以两次“雪鸿泥爪”的众多诗文留迹,见证了苏轼或顺或逆的人生风波,迎接容纳了大文人与朋友们的欢聚与唱和、释放与安放。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五】
三位文人的海上鸿影不止于青龙。米芾为金山朱泾法忍寺题写过寺名。苏轼在松江小昆山为“二陆”读书台的崖壁留下过“夕阳在山”与“子瞻”。南宋绍熙《云间志》记载,金山有一寒穴泉,“王介甫、唐彦猷、梅圣俞皆有诗”。王即王安石,唐即唐询,梅即梅尧臣。
青龙镇的人文盛景,除上述翩翩鸿影外,还有一事值得一提:镇学。
研究者王辉指出,宋代以后,地方学校一般分为府学、州学、县学三级,相比之下,镇一级的非常少,只有规模很大的市镇才有实力兴办,但是青龙镇就有著名的监镇赵彦敔创建的镇学。他自己捐出俸禄三十万,太守郑某又鼎力支持、拨款三十万,极大激励各界民众,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完工建成,人们奔走相告,成为一大盛事。文人应熙在《青龙赋》写道:“阙里观书,镇学列三千余名之学士。”
“三千学士”或有夸张。不过在此之前,秀州知州程俱已称青龙镇的规模“无异大县”。在此之后,赵孟頫也曾专程前往拜谒“胜迹”,写下《谒青龙文庙二首》。
青龙,在今天的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
上世纪80年代,学者邹逸麟寻来,看见始建于唐代的一座青龙塔历经千年,塔身已斜,别无遗迹。1992年,专家曹时中将之扶正。2010年起,上博考古队开始系统发掘青龙镇遗址。六年后,2016年12月8日,上海被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青龙镇遗址考古向世人公布重要发现,并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专家认为:“作为上海最早对外贸易港口,它也改变了对海上丝绸之路路线格局的认识。”
其中“很重要”的“突破点”,是发现了隆平寺塔的塔基,这与史籍有考的重要文献《隆平寺经藏记》联系起来。米芾,及同样往来青龙的苏轼、梅尧臣等诸多人文鸿影,也逐渐从历史深处叠化浮现、来到眼前。
青龙镇考古发现了“上海目前已考古发现的数百口井中深度最深、做工最精致的一口”。
人文历史也是一口深井,水面倒映着,井口上空掠过的翩翩飞鸿。
史深水静掠翩鸿。
※ ※ ※
这里有一幅活生生的“青龙上河图”
——对话青浦区博物馆馆长王辉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郭泉真
青龙镇“五方杂居”,南腔北调,“士风彬雅”,追求“衣冠名儒,礼乐揖让”。青龙镇市镇文化,表现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个性,又兼有水乡文气精致的特点,成为都市上海海派文化形成的源头活水之一
图为今天的青龙寺、青龙塔。
四十年前,初涉上海史时,邹逸麟就开始注意青龙镇的问题,1980年发文提出青龙镇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多年前,王辉的研究得到邹逸麟充分肯定,认为对青龙镇商贸、衙门、镇学、人物、塔院、桥梁、街坊、河道等大量考述,已到目前“最精确的程度”,是对青龙镇这个上海地区最早对外贸易港研究的“最大的贡献”。
在王辉心里,有一幅活生生的“青龙上河图”。
记者:我们已经熟知青龙镇是上海最早的贸易港,从人文的角度,是否也可说“文化重镇”?
王辉:我在梳理和研究青龙镇市镇经济和布局的同时,发现它的市镇文化同样发达和精彩,呈现出区域性文化中心的特性和影响力。这是以往研究青龙镇所忽视的地方,但恰是青龙镇的魅力所在。
主要表现有五。一是米芾、梅尧臣、苏轼等一批社会精英引领的市镇主流文化。这些名流在青龙镇的人文往来,具有突出的名人效应,培育和引领了青龙镇的文化和社会风尚,构建了良好的人文生态。南宋《绍熙云间志》、元代《至元嘉禾志》、明代《弘治上海志》等志书都有载录。二是以瓦市勾栏演艺为代表的市民文化。瓦市勾栏是当时大众化、商业化的文化娱乐场所。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了青龙镇上开设的“瓦市”在平康坊,而南宋迪功郎应熙所作《青龙赋》有“讴歌嘹亮,开颜而莫尽欢欣”,“杏脸舒霞,柳腰舞翠”之词,描绘的正是瓦市勾栏歌舞演出的真实情形,可以说青龙镇瓦市是上海地区最早的文化娱乐区。
三是相互交融的海内外文化。北宋陈林《隆平寺经藏记》记载青龙镇是“风樯浪舶,朝夕上下,富商巨贾、豪宗右姓之所会”,《青龙赋》记载街市上不仅“宝货富东南之物”,而且“市廛杂夷夏之人”。这些国内外“富商巨贾”“夷夏之人”相应带来异地异国的文化和风情,在镇上开展文化交流,形成共生共荣、多元融合的文化局面。日本学问僧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记》记录了唐大中元年,他搭载新罗人金子白、钦良晖、金珍之船由青龙回日本的行迹史料。四是发达兴盛的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仰。青龙镇的商人、水手、市民为祈求航行平安,“事佛尤盛”,“佛角为天下之雄”“重楹复殿观雉相望,鼓钟梵呗声不绝”“镇盛时庙宇也盛”。五是南宋建成全国少见的镇级官学,规模不亚于县学,培养莘莘学子。兵部侍郎、青龙镇人杜孝严《青龙镇学记》有载。
图为王辉精细考证的青龙镇“镇学”示意图。
经济的发展繁盛促进了青龙镇市镇文化的发展繁荣,至北宋后期青龙镇已经“人乐斯土,地无空闲。衣冠名儒,礼乐揖让,人皆习尚,以为文物风流之地”,发展成为当时上海地区的文化中心。南宋后期,该镇经济和文化更达到鼎盛,“猗欤美哉!惟此人杰而地灵,诚非他方之可及”,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和文化重镇。
记者:在您看来,青龙镇这个当年的“文化码头”、人文往来,如何影响着后来的上海文化性格?
王辉:城市文化性格与人的性格一样,其形成和塑造,离不开传统、环境的外部影响和内部创造机制的交互作用。上海“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城市个性不是近埠后才形成的,其源流可追溯到唐宋时期的青龙镇。
作为滨海市镇,青龙镇市镇文化具有国际性和开放性的文化特质。青龙镇是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连接东西方的文化码头。这里没有闭关自守的落后思想、唯我独尊的传统理念,以开放平等的姿态,迎接和吸纳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里自由出入,对话交流,碰撞融合。
作为移民市镇,青龙镇市镇文化具有多元性、包容性的文化特质。青龙镇“五方杂居”,南腔北调,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汇集这里,为文化交融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因子,呈现出兼容并蓄、多元互补的特点。
作为水乡市镇,青龙镇市镇文化具有精致性、文气性的文化特质。地处江南水乡的青龙镇,“地气清淑,必多秀民”,“士风彬雅”,追求“衣冠名儒,礼乐揖让”的风气成为社会风尚和价值取向。
综观唐宋时期的青龙镇市镇文化,表现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个性,又兼有水乡文气精致的特点,成为都市上海海派文化形成的源头活水之一。这是研究青龙镇文化的价值所在。
记者:镇江市文联副主席王川曾专门来青浦钻研过米芾行迹。就您的观察,人文先贤为江南文化注入怎样的研究内涵?
王辉:先贤名人是江南文化的创造主角之一,对其发掘研究是传承江南文化血脉、推进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整理和研究是基础,同时要阐释和提炼,宣传和推广。江南名人先贤身上,体现着上善的价值趋向、优良的道德风范、深厚的学术涵养等,他们的业绩故事、家国情怀、人文精神,可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作为江南文化重镇,青浦区重视名人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弘扬,目前正筹建青浦名人馆,集中展示宣传青浦名人文化,将是上海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性名人馆。同时建立青浦历史文献特色数据库,其中青浦历代名人文献占了较重,目前数据库平台建设已经完成,以后陆续充实。我们还计划与有关高校联合,以丛书形式整理出版系列青浦名人文献著作,以推进青浦人文城市的建设。
栏目主编:陈抒怡 文字编辑:郭泉真
来源:郭泉真
老旧小区迎新年 “守护联盟”护安全
“今日巡查三鸿家园、狮城公寓、市政宿舍、街道口小区,发现三鸿家园存在安全隐患未消除,已督促总包单位整改。”
“今日巡查公安局宿舍、五角塘小区,发现公安局宿舍大门口道闸存在安全隐患、系统设备未调试到位,目前电机已断电;五角塘小区线缆散落,已联系总包单位和电信公司排除隐患。”
……
春节期间,洪山区老旧小区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庆祝虎年新春,洪山统筹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统发投”公司)工程部员工一刻也不松懈,坚持每日在老旧小区改造微信工作群汇报当日安全隐患巡查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安委会、国资系统春节及冬奥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全力做好防范工作,统发投公司制定了春节期间老旧小区安全巡查专项工作方案,强化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和狠抓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定人、定物、定车、定位,对重点部位和场地进行现场巡视检查,严把每道安全关口,针对薄弱环节加强防范措施,以“早检查,早落实、早就位”的工作方法积极主动守好节日安全。
微信工作群里每日安全巡查的消息及动态不停更新,项目负责人工作调度、处理有序运转,春节期间该司共巡查26个启动改造的老旧小区,检查发现9个安全隐患,现场巡查人员均第一时间联系施工单位进行了整改,并监督确保隐患排除到位。
下一步,统发投公司将继续以解决老旧小区居民“急难愁盼”的居住问题为出发点,紧盯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目标任务,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和现场安全文明,扎实推进改造进度;不断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发挥主动意识,在传播社会正能量、提升城市“文明指数”过程中履行担当责任,为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贡献国企力量。
主办 | 洪山区委宣传部、洪山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丨邓洲(通讯员 谢青)
美编丨汪子楚 责编丨夏旻鸣
统筹 | 张宾 审稿 | 王娟
洪山大学之城
建设高品质大学之城
微信公众号ID :hsdxzc
江苏为食品工业量身定做升级方案
“姐姐呀,你采茶好比凤点头;妹妹呀,采茶好比鱼跃网……”民歌《采茶舞曲》曾经红遍全国,“甜妹子”李玲玉塑造的采茶姑娘形象也深入人心。然而,在2018江苏食品行业企业家私董会“苏技汇”会上,江苏浦桥玉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宴志却直言不讳地说:“现在采茶的没有年轻人,茶园里都是采茶奶奶、采茶外婆,这么多年来,我心里一直有个忧虑:以后茶叶谁来采?”
据记者了解,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2345家,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7922.81亿元,同比增长11.64%,在全国位列第四。然而,食品工业尤其是中式食品生产企业的自动化程度普遍不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为了积极贯彻国务院制定的《中国制造 2025》中有关全面推动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型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的精神,近日,江苏省食品工业协会和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举办了“2018江苏食品行业企业家私董会‘苏技汇’(南京篇)”活动,为食品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架起了沟通“桥梁”。
中式味道,智能生产不容易
中式产品的个性化特点,让自动化生产变得比较难。以绿柳居为例,老南京人都不陌生。这是一家餐饮业的老字号品牌,创立于1912年。南京绿柳居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范骁广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公司有很多纯手工食品,都入选了非遗项目,改变不容易。比如素菜包子,今年4月份我们引进了一条全自动生产线,包出来的包子和手工包的口感几乎一样,就是包子上的褶子捏的不一样,但是顾客就认手工包子,销量一天减少了几千只,机械生产的和手工的还是有区别。”
现在大众茶类早已实现了机械化采摘,然而名优茶的采摘却依然依赖于传统的手工。张宴志告诉记者,“就拿江苏来说,虽然不是产茶大省,也有50多万亩茶园,南京有12万亩。采摘春茶时,一般一亩茶园1个劳动力,南京就要十几万采茶大军。”张宴志说,如今采茶人员难找,茶园普遍面临人工荒,每年都有茶叶不能及时采上来。“我们现在都是从安徽、河南那边调人过来,成本高、管理难度大,也有安全隐患。”他直言不讳地表示,人工采茶现在已经成为茶企最大的成本。
即使是自动化程度已经很高的食品生产企业,也面临着类似的困扰。江苏雨润肉类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工程中心副总季建林说,公司的西式产品国际上有现成的设备,不需要开发,但是中式产品,尤其是肴肉和一些豆制品,没有现成设备,目前还是采取传统的人工生产。“以肴肉为例,全部是工人自己分割、腌制、熬煮,还要熬汤煮猪皮,上面放一层肉,一层皮,速冻后分切包装,劳动强度很大。”
转型升级,食品企业呼声高
那是不是食品生产企业,特别是一些老字号、老品牌就与自动化生产无缘?并非如此。据记者了解,恰恰是这些老字号、老品牌,转型升级的呼声十分强烈。
绿柳居、桂花鸭、三鸿肉松……都是我省响当当的老品牌,他们也面临同样的困扰:礼箱包装。以绿柳居为例,每年三大节:中秋、端午、春节,每个节都要销出几十万份礼箱,现在仍然是人工叠盒子,人工装箱,十几个工人一天最多装1500份,过一个春节要忙两三个月,至今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设备。“目前行业内都是这种操作方式。现在人难招,企业疲惫不堪,希望能用机器替代人工,这也是我们食品行业共性的需求,只是对有能力的机构不了解。”范骁广说。
“甘汁园正在努力打造全国第一家全自动冰糖生产工厂。”南京甘汁园糖业有限公司生产经理蔡智州说,目前冰糖的生产工艺落后,百分之九十以上靠人工装袋。甘汁园在行业里自动化水平比较高,目前碰到的难题主要是红糖包装。“我们和一家企业合作研发设备一年多了,现在就卡在包装上面,因为红糖有黏性强的特点,计量称重很难精确,思考了好几年没有突破。”
玉剑茶叶同样有志于在茶领域做转型升级的先行者。张宴志表示,企业内部的茶叶设备都是在日本川崎公司量身定制的,不仅成本高,而且都是单一设备,希望能模块化,集成化。“茶企的共性刚需就是采茶机器人,国内能不能研发出满足细嫩名优茶采摘标准的机器人,即使以后没有采茶姑娘,也能在茶园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吸引游客驻足。”对于这种行业共性的矛盾,他希望政府能够立项,企业和相关机构联合开发,形成知识产权,从而推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
供需对接,研发创新在路上
据记者了解,截至今年4月份,我国已累计制定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224项,涉及食品安全与营养指标近2万项,基本覆盖日常消费的食品品种。随着食品标准的日趋严格,食品企业转型升级的呼声也日渐强烈。本次对接会也请来了省产研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相关智能制造专家。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高级调研员马险峰看来,食品企业转型升级遇到的困难,一是信息不对称,其实业内已经有一些成熟技术,只是不少食品企业不知道哪家好,更不知道如何联系相关企业。“比如关于礼箱包装自动化的诉求,其实国内很多大型龙头企业在做,比如苏宁等大型仓储物流企业等。此次对接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企业了解我们,我们也了解企业的需求。研发机构不能凭空想象研发,食品企业也不能漫无目的地寻找研发机构。”对此,南京桂花鸭(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夏青也深有同感,“希望能给我们食品生产企业多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让企业少走一些弯路。”
二是技术。有些设备,比如采茶设备,国际上是有的,只是价格比较高,而国内对食品机械制造的研发又不尽如人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部长助理孙岭表示,近日他们就将带领省产研院智能制造所的专家团队赶赴茶园,察看实际场景。“这类设备通常需要实地考察,特殊定制。”孙岭说。
目前,主要是大型龙头企业在进行生产设备的研发,中小企业有心无力。“随着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前几年,食品企业纷纷升级改造屠宰线,一套屠宰线上千万,不少大企业都对此进行了研发制造。”孙岭说。而像中式食品需要的蒸煮锅、豆腐加工机械等,价格不高,大企业对此很少涉足,目前青岛有一些企业在进行研发,但多数是一些小企业,研发很不充分。
三是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本身就面临着一些难题。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供应链技术总监熊晓刚说,目前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很高,但也面临一些瓶颈,一是引进新设备后能耗上升;二是卫岗自2003年搬进新工厂,迄今已有十多年,没有更多空间容纳新设备;三是引进新的生产设备要清洗,增加了污水排放消耗,在污水处理上又增加了投资。对此,省产研院智能制造所的专家也与其进行了对接,将针对其具体情况进一步分析研究。
通讯员 杨 宁 江苏经济报记者 蔡 逸
电商“引擎”拉动乡村振兴加速跑
本报记者 倪晓颖 通讯员 通 组
晨曦透亮,沉睡的村庄渐渐“苏醒”,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逊让乡后拉村村民唐军军早早起床,简单吃完早饭后出门。他迎着晨光,开着自己的小货车驶向逊让乡麻什藏村的大通青藏百灵农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准备完成入冬后的第一笔订单。
“唐师傅,你来得真巧,我们正准备装货发车呢。”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嘛!党和政府给了我就近挣钱的好机会,咋能不珍惜嘞!”
“对着呢!这些年来,我们的好日子多亏了党的政策好。我们只要紧跟党的步伐,领会好政策,抓住好机遇,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
作为“老客户”的唐军军和大通青藏百灵农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米存民一见面就热络地交谈起来。
走进大通青藏百灵农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干净明亮的厂房里工人们正忙着用现代化的设备加工农产品,货架上摆放着土豆粉、牦牛肉干等特色产品。“去年,我们通过832、海吉星、花儿之乡商城等平台进行线上销售,线下与省外众多公司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销售额达685.56万元,惠及农户4875户,户均增收3000至4000元。今年,我们又带动逊让乡脱贫户182户,发展大通牦牛和藏羊养殖,每户实现年收益可达4000至6000元,大家的口袋会越来越鼓。”米存民难掩喜悦。
作为全省第一家农村电商党支部——逊让乡农村电商党支部,不断探索“党建+互联网+公司+合作社+农户”助力乡村振兴运作模式,线上通过京东、淘宝、花儿之乡商城等电子商务平台将青海的牦牛肉、羊肉、马铃薯、菜籽油等特色农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线下与江苏恒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南京三鸿集团等积极对接,将本地农产品运往南京市雨花台区的商超和企事业单位,不断推动乡村振兴。
“逊让乡还开启‘政企银’合作新模式,通过政府搭建平台、银行提供资金、农户种植养殖、电商销售的合作方式,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回购,从源头上保证了农畜产品质量,实现养殖户、脱贫户可持续增收。”逊让乡党委组织委员乔精渊自豪地说。
“党建+电商”也让青海高原臻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任成燕看到了致富新路子。前不久,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在长宁镇殷家村成立了“电商+快递+物流”行业党支部,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电商+农户”发展模式,打通了“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渠道,实现了党建引领与电商、快递、物流的有效融合。
同时,为了提升知名度,产生品牌效应,青海高原臻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利用“老爷山”“山水大通”等农特产品牌,与美团优选、供销e家等电商平台达成合作,通过线上直播销售牛羊肉、藜麦、青稞等农产品年收入达2260万元,实现了产销对接、农商互联。
“我们党支部的成立为快递、电商等新就业群体筑起温暖的‘避风港’,也为所有的入驻电商企业加了次‘油’。接下来,我将带领公司全体员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加干事创业的凝聚力,继续以‘党建+快递进村+农产品上行’的农村物流体系,开辟农产品从‘田间’到‘云端’的升值路径,让周边群众的生活乘着物流发展的东风驶入幸福‘快车道’。”任成燕对未来充满希冀。
因势利导,大通县强化农村人才技能培训,夯实电商产业发展基础。引导企业借助“快递进村”全覆盖提供的便利,通过推动“快快合作”“邮快合作”,整合县域物流快递资源,实现20个乡镇级电商服务站点和200个有效运行的村级服务站点业务全覆盖,彻底打通电商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
“新农人”下地能干活、网上能卖货。一根网线,一部手机,连接了城乡,对接着产销。随着大通县农特产品乘“云”走向全国,开网店、直播带货成了不少大通农民的“新农活”,手机摇身一变成了时髦的“新农具”。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大通县通过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资源、打造农特产品品牌,搭建“大境通达”同城配送电商商城等,实现了产销对接、农商互联。
“今后,大通县将进一步强化政策配套,鼓励直播电商抱团发展,加强直播电商人才培育,让农产品电商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助力乡村振兴中释放新能量、产生新动能。”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李建辉信心满满。
《青海日报》(2022年11月28日 第6版:综合新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武汉一商业广场高空坠物砸伤行人 警方:正在调查
大皖新闻讯9月27日,有群众向大皖新闻记者爆料称,近日,在武汉市洪山区三鸿领域乐都汇时尚广场,疑似发生高空抛物事件,一位女士在骑电瓶车途径该广场时被楼上落下的物体砸伤。楼下商户告诉大皖新闻记者,该地段此前曾发生过多起高空抛物事件,“这次掉下来的是玻璃瓶,砸伤了人。”当天,记者从辖区派出所了解到,目前,该起事件暂未找到疑似高空抛物人员,事件仍在调查中。
“不报警怎么办,满头都是血,这有摄像头,他跑不了。”9月27日,一段网传视频显示,在武汉市三鸿领域乐都汇时尚广场附近,一女子用手捂着头部,血流不止,疑似被高空坠物砸伤头部,一旁的人员纷纷谴责这种行为,并拿出手机报警。
一女子疑似被高空抛物砸伤头部。(网传视频截图)
9月27日下午,事发地附近商户李先生(化姓)告诉大皖新闻记者,疑似高空抛物事件发生在9月26日下午,当时他听说砸伤了人,走出门店里看到伤者头部被砸出血,地上散落着碎玻璃。
“今年以来,光我看到的高空抛物都有7、8次之多,因为在这里上班,每天都要从楼下经过,一点安全感都没有。”李先生说,高空坠物是从武汉市洪山区三鸿领域1号楼落下,该楼层高为22层,一层为商业门店,楼上为商业住宅,住的大多是租户,人员构成复杂。此前掉下来的有塑料瓶等,高空坠物发生的时间不固定,有时上午有时下午,有一次砸到了一名外卖员,因为伤势不重就没有报警。
当天下午,大皖新闻记者从辖区派出所了解到,针对该起疑似高空抛物事件,暂未找到肇事者,目前事件仍在进一步调查当中,有进展会第一时间与当事人取得联系。
大皖新闻记者 殷志强
编辑 徐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