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十是什么意思(微信双手合十是什么意思)

佛教礼仪:合十,所蕴含的含义都有哪些?

合十,是佛教最常见的礼仪之一,不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经常使用。然而要将这一动作做到如法,也需要注意不少细节。更重要的是,任何一种佛门礼仪都具有佛法的含义,具有用心的方法,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对于这一方面的学问,记者请教了在西园寺客堂担任僧职的云香法师。

记者:什么是合十?

云香法师:“合十”,梵语anˉjali,巴利语同,也就是合掌。这是佛教特有的表示礼敬的方法,这一见面表示礼节性的动作是从印度古老礼节中吸收而来的,犹如中国古来的见面礼节是抱拳作揖为礼(现在改为见面握手为礼了)。印度古老的礼敬法共分为九等,第四种礼敬法就是合十(见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创立于印度的佛教吸收了这一固有的礼法,佛教传到我们中国来,这一表示礼敬的合掌方式也就被中国的佛教徒们接受了下来,直到今日的佛教,我们依然沿用这一见面合掌相问候的礼敬方式。合掌看似一极为简单的动作,可是真正能做到合掌如法如律的,也并不多见。

记者:具体来说,佛教中如法的合十姿势应该是怎么样的?

云香法师:合十,顾名思义,就是把双手合拢,并齐十指,放在胸前。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要真正做到位,就要注意好多细节。首先要注意,这并拢的十指一定要朝向上方,眼睛向下看,要能看到无名指的指尖方才叫做标准。其次要注意合掌的虚实问题。

记者:很多在家居士都弄不清楚,合十的时候掌心要不要留空?

云香法师:标准的合掌,两掌心是会自然有些微虚的,既不是用力地让两掌心完全并紧,也不是刻意地让两掌心放虚,而是当我们指尖向上两掌合拢时自然呈现的一种微虚状态。记者:还有其它的注意事项吗?

云香法师:还有不少细节。比如掌位高度的问题。有些人合掌过高,指尖触到了自己的下颌,这就是合掌的掌位过高了。有些人却太低了,以至于合掌时指尖不能够保持向上的标准,而是自己的指尖向前或向下了。太高或太低,都是不标准的,不恭敬的。其实,合十的时候要保持合适的高度,关键在于我们合掌时的双臂有没有打开,如果双臂打开了,双掌的位置自然就会在当胸的正前上,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一个细节。再就是,要保持挺胸、收小腹,合十的双掌以不靠在自己的身上为宜。如果是站立式的合掌,就更要注意双脚的开合距离,一般是“前八后二”,也就是双脚前边的分开距离是八寸左右,后边的距离为二寸左右。如果我们能够注意这些合掌的细节问题,那我们的合掌就会自然好看又标准,又能表达我们的真诚与致意!(佛教的密宗手印中的合掌方法有多种,每一种皆代表不同的含义,可以参看《大日经疏》卷十三,举出了十二种合掌)。

记者:请问佛教中合十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云香法师:合十就是合拢十指,为什么要合拢这十指呢?这就是要表达我们的恭敬。十指代表了种种妄想散乱的心理状态,而合拢这十指,就是表示我们要收摄这种种的妄想散乱心,转变为一颗清净虔敬的心,以此来表达我们最诚挚的敬意。

记者:您是否记得当初刚开始使用这一礼仪时的感受?

云香法师:说实话,我刚开始接触这一合掌为礼的佛教礼节时,心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因为那时我还小,对佛教也并不很了解。只是觉得这样的问候方式非常文明,非常高雅。记者:有的书上说,据一些西方心理学家研究,保持合十姿势有助于心情平稳,可以化解烦躁、忧伤、抑郁之感,他们有一种治疗方法就是让人每天合十30分钟。您觉得这有道理吗?

云香法师:对于这项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我还没有读到这些研究性的文章,不敢冒然乱下评论。佛教说身和心是一个相互为缘的整体,生理性的一些特定的动作能够影响心理,心理的因素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生理。由此来说,一些特定的身体动作可影响心理这是有道理的。如练习瑜伽,就是通过身体的一些特殊动作(配合心理)来改善身心。不过我要说:生命中种种烦恼的改善与解决,靠这样粗浅的方法难以从根本上改善与解决,这非要依靠佛法的修学不可。通过正确的认知与正当的行为,来从产生烦恼的根源上给予改善与解决,这才是最正确的方法,同时也是我们所有人学习佛法的真正目的。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脱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佛教常识】双手合十的含义

合掌,又作合十,意指合十法界于一心。

合掌是为了向三宝表示恭敬,为了祈祷佛菩萨,属于礼敬。曲躬合掌,低头弯腰,虔诚问讯,表示内心的恭敬。  

“合掌”有几重含义:一个是表示福慧两足。合掌当胸,也是表示向于中道。十个手指竖起来,表示十度:施、戒、忍、进、禅、慧、方、愿、力、智。前五度属于修福德,后五度属于修智慧,合起来的时候就是福慧双修、福慧两足。  

合掌的样式有很多种,一般都是以两手的掌指伸直,掌背微躬;掌心略弯,举至心口处轻合,不可过紧,宜如塔形。空心掌似含苞待放的莲花,恭敬合掌就表示以莲花供养三宝。  

凡夫不遇佛法,被假象所惑,心时时向外攀缘,不能反归自性。  

手有向外抓握器物的功用,代表“攀缘”。杀、盗、淫、酒,皆赖于手。  

凡夫什么都想抓,抓名、抓利、抓权,越多越好,是“贪”。  

手要伤人坏物,这是“嗔”。  

手会胡乱地伤人坏物,这是“痴”。  

现在双手相合,而且是掌心相合,非掌背相合(抓东西用掌心),代表止住双手的妄动,收敛放逸的身心,就是灭“贪、嗔、痴”。  

掌背为外代表外境六尘,掌心为内代表觉心菩提,合掌则代表背尘合觉,为修行解脱之路。  

而成就佛果,则改合为开,所以佛像掌心向前时,表示放光接引、普渡众生。  

《佛说业报差别经》:若有众生,恭敬合掌,得十种功德:  一者得胜福报。二者生于上族。三者得胜妙色。四者得胜妙声。五者得胜妙盖。六者得胜妙辩。七者得胜妙信。八者得胜妙戒。九者得胜妙多闻。十者得胜妙智。是名恭敬合掌得十种功德。  

要一心一意观想,我们替一切众生合掌,替这些父母众生念咒、念佛的圣号。这样它们就能够得到这些功德,能够清净很大的业障,很快就能成就,这个非常重要。  对一切三宝的恭敬行为,都有极大功德。很多世间人不理解佛教徒的行为,他们认为:这些佛教徒弯腰合掌干什么?搞这些形式有什么用啊?  

其实,这些行为并不是没用的形式。  

许多佛经都宣说了恭敬三宝的功德,如《法华经》云:“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  

因此,今后大家在遇到三宝时,最好双手合十,如果双手合十不方便,可以单手作礼,如果两只手都腾不出来,可以低头敬礼。  

恭敬三宝,是对自己的最大救护。外在的行为能反映内在的恭敬心和信心,佛教徒不能离开对三宝的恭敬心和信心。

段振业作品:微信回复是一种传统礼仪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齐鲁大地是孔孟之乡,礼尚往来是传统礼仪,见面之情,无论是鞠躬抱拳还是请安问好,尽显礼仪之风范。如今发展到微信时代,也不失礼仪传统,打开微信相互问候,五指合十表情含义更广,抱拳还礼方显仗义深情,各种点赞图片寓意深刻鲜明,温文尔雅,友情温馨。有的人专用图片回复对话,轻轻一点免打字了,就这样轻松便捷,还是有不回复的人。

有的人抱怨为什么微信上可以聊天的人越来越少,微信群也日趋冷清,渐渐的可以交流交心的人也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微信不回复是根源,相互之间缺乏普通的传统礼仪造成的。有人愤愤的说:“再见了,微信不回复的人。”

试想当你的分享和倾诉,受到冷落,当你发出去的消息没有回应,五分钟、一小时、甚至是一整天,或者干脆消声灭迹。你的自尊心遭到撞击,不亚于现实中迎面打招呼别人不说话而且没有任何反应一样的尴尬。

微信好友那么多,知己有几个,你却选择与某个人联络,和他分享你的喜怒哀乐,这本是一种难得的依赖和信任。但你发的信息他屡次不回,这时候你什么感觉?是不是在他的世界里,你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了。

但再好的关系也是礼尚往来,不是单方面的,当你的热脸碰上对方的冷屁股,一次,两次,三次,再有涵养也忍耐不下去,久而久之就不再想给他发消息了。就这样很多曾经不错的朋友,最后聊死在微信里。

一个人为什么不回你微信?很可能他碰巧没看到;也有可能他手机刚好没电了;可能他在开会、在上班、在上课或是在办事,抽不出时间……这些理由成立吗?即便是这样都可以包容,但是再忙,抽几秒钟发个小表情或打两个字的时间总会有的;浙大教授讽刺忙人:你忙什么忙,你是哪个部委的领导?不回复你的消息,不是忙不忙的问题,无非是懒得回,或者是不想回,最后就忘在脑后了。

网上有一段一针见血的扎心话:在乎你的人对你说我去洗澡了,之后还会告诉你我洗完了,而不在乎你的人对你说我去洗澡了,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凡事举一反三,万事皆通,在乎你的人有消息会及时回复,而不在乎你的人不回复很正常,没有然后也没有为什么。

你可能怀念曾经的相谈甚欢,那可能是机缘巧合,正赶上他刚好有空,而你刚好主动,一种错觉而已。不得不承认,有些感情,只是无聊寂寞的时候搭个伴,时过境迁就散了。

现代人的世界里,有一种教养,叫收到请回复。即使是短短一两个字,甚至是敷衍,至少不会让屏幕那端的人望穿秋水的等待。其实你也能想到微信的那头,有人满心欢喜等着和你分享,有人有紧要的事情要和你商量,回不回或许是你的自由,但别忘了,微信的那头还有人一直在等,等你的举手之劳。

人的失望是会慢慢累积的。有时候你以为毁掉一段友情,需要一场激烈争吵,或是一次利益纠纷,其实,一点冷漠、一点忽视,慢慢就会累积成难以逾越的鸿沟。一次一次的小失望,成了致命的伤。 大家都是有自尊心的人,谁又甘心一直讨好、一直卑微下去呢?何必勉强,有谁愿意把快乐变成痛苦。如此的不拘小节不恪守中国的传统礼仪,忘记礼尚往来,你永远不知道,你失去了多么珍贵的感情,和多么珍贵的朋友。

人生太短暂,不能把控的因素太多,如果能把控的一点小事都不去做,这辈子,你还能做什么?

在此奉劝朋友,如果你不是故意冷落某个人;如果你确实忘记了回复,而且不止两次三次。或者是你的好友冷落了你,你们还想重叙旧好,那就在微信上约个时间,长谈一次,畅谈一次,不忘初心,皆大欢喜。

老年人可以除外,因为老年痴呆在显现。抓紧治疗延缓病情加重是首要任务,聊天就免了,微信回不回复更不重要了。

(作者,段振业,山东东平人,著名篆刻艺术家。本文原载作者“阿振的美篇”,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双手合十包含着什么意义?

合十

“合十”,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礼,以示敬意。

合十对佛教徒言,是最熟悉不过的招呼方式,合十的动作,不仅可以达到收摄内心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节之一。

甚至当我们感到紧张、焦虑或心浮气躁时,合十可以让我们平和、安定、集中注意力。这个把双手合长放在胸前的动作,看似简单,但是对平稳情绪很有效。

除了遇到人可以合十表示问候、打招呼之外,如果经过法师身旁、或穿越大殿佛前,也可以合十的姿态,稍稍欠身经过,表示自己的礼貌与尊重。此外,我们写信时,用“某某人合十”作为信末署名,也是一种表达谦逊、恭谨心意的好方法。还有,当我们聆听长者大德说话时,也可以双手合十表示恭敬。如果谈话的时间较长。则可以把手放在腹前。改成操手(放掌)姿势,这样也能让人摄心,不会散漫没精神。

除了在大殿向佛菩萨顶礼,可以用问讯或礼佛的姿势表达心意之外,佛教徒平日在正式场合见到师父或长者大德,也可以五体投地行跪拜礼;但如果师父正在行走,或在吃饭、讲话、演说时,则可以用问讯的方式代替,同样能表达虔诚的心意。

合十或问讯,虽然是佛教徒长用的生活礼仪,但是透过肢体的动作,最终目的除了达到端正仪容的身仪之外,也是为了让心沉稳、安定,达到向内收心的效果。

探寻双手合十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意义

▲喜欢请点点关注吧,您的点赞是我更新最大的动力,码字不易,还望看官多多支持!

当双手合十时,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一股内心的宁静和力量。这种动作在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中都有出现,例如在佛教、教、印度教、道教等等。但是,双手合十的意义和来源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表达敬意和虔诚,其背后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和哲学含义。

双手合十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源于“礼拜”,即古代祭祀活动中的一种表示敬意和虔诚的动作。这种动作的表现形式为:两手合十,掌心向内,放在胸前或者额头上方,同时低头弯腰。后来,这种动作被引入了儒家、道家、佛教等多种宗教和文化中,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祈祷和敬意表达方式。

在佛教中,双手合十称为“合掌礼”或“合十礼”,是一种表示敬意和虔诚的姿势。这种姿势的意义不仅仅是向佛陀致敬,更重要的是表达一种虔诚的内心态度,即心中有佛,行动有佛,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行佛”。在佛教中,双手合十也是修行中一种常见的动作,通过静心默诵佛号和观想佛像,以达到内心平静、净化心灵的目的。

另外,双手合十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表达了一种谦虚、敬畏和感恩的态度。双手合十的动作,除了表现敬意和虔诚外,还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双手合十所表达的敬畏和感恩的态度,也体现了这种主题的核心。

值得一提的是,双手合十在中国的八卦学说中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八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河图洛书则是八卦学说的经典之一。当我们将一只手代表河图,一只手代表洛书,河图中为五,洛书中为五,双手合十的动作也就成为了五合十。这种五合十的动作在八卦学说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表示了天地万物的和谐统一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也体现了人类与宇宙的紧密联系。

双手合十作为一种祈祷和敬意表达方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和哲学内涵。不仅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神灵之间的和谐关系,也代表了内心的虔诚和平静。无论是在宗教仪式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双手合十都是一种美好的表达方式,让我们可以更加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24/1697212033368407.html
上一篇:方格纹(方格纹铜鼎)
下一篇:寅(寅时是几点到几点钟)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