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是生辰八字的基础,古代历法年、月、日、时怎样记?
对十二生肖年和十二时辰,我们一般都清楚。昨天也有人提到月要怎么算,日要怎么看,今天来分享一下这些古代历法对年、月、日、时的记法。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天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
因为儒略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20日,合8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儒略历月日日期会反复一次循环。(公元4年本来应为闰年,但因为公元前45年开始实施儒略历后,“每隔3年”加一次闰日被误为“每3年”加一次闰日,所以罗马皇帝屋大维下令前5年、前1年、4年停闰以修正错误置闰。)
因为格里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100但非400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425日,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1940日,合800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若没有遇到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会反复一次循环,但整体而言,假设未来从不改格里历,每800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才会反复一次完整的循环。1912年2月18日,合农历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9912年2月18日,都是是“甲子日”。
我觉得自己来排这些,除非非常专业,只是单纯喜欢的,查查万年历就好了。当然,这是排生辰八字的基础,想要学得专业,还得仔细专研,学会自己排盘。
欢迎专业的师傅给我留言,教我更专业、更清楚、更简便的生辰八字排盘基础。谢谢!
看懂自己的八字:天干地支的相互关系,生死旺绝表
记得我刚学八字的时候,感觉八字怎么那么复杂,好歹我也是有点基础,知道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但是学起来脑子里还是乱成一团。
后来理清了以后才发现,其实八字并不难理解,只是因为八字里有很多交叉使用的术语和概念。比如,之前我们聊过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以及天干地支的阴阳五行。而今天要讨论的“生死旺绝”,就是再一次交叉使用天干和地支,“生死旺绝”描述的是天干和地支之间的关系,而这个关系跟五行又多少有点关系,或者说是十天干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状态。
比如,天干丙的五行是火,那么它在五行属水的冬天,就不怎么容易燃烧,再看看夏天时有发生的汽车自燃,就知道,燃烧钟情于夏天。
“生死旺绝“将每一个天干按照月份划分成十二种状态。这十二种状态分别是: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就像人的一生,也像万事万物进展演化的循环。
先来看图:
感觉有点复杂?其实不必担心,这个不必着急记住,将表格保存起来,需要的时候查一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