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背着女人走路(梦见背着女人走路爬坡)

辞职后她只干了一件事,陪爷爷完成100个心愿

1.77米的身高,略带疲惫的眼眶,今年25岁的万宝(化名)看上去比同龄人多了一丝忧伤和成熟。“我把想对爷爷说的话,都记录在视频日记里了。有了我的陪伴,我觉得他渐渐地快乐起来,这是我最大的欣慰。”

这段时间,95后自贡女孩万宝,辞职回家陪伴84岁爷爷并为他完成100个心愿的故事,感动了万千网友。

11月1日,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的万宝,一直在惦记着家中的爷爷。几天前,万宝荣获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奖,她计划用这笔奖金带爷爷去成都完成下一个心愿,看看大熊猫基地。

看了爷爷给去世奶奶的信

她决定陪伴爷爷完成100个心愿

“今年5月,因为想爷爷,我从成都回家探望。”万宝回忆,房门打开的一瞬间,她看见爷爷倚在沙发上睡着了,“我突然一下子觉得他老了好多!”

之后的几天,从小被爷爷奶奶带大的万宝,眼前始终闪烁着那个画面。6年前,奶奶去世后,爷爷在贡井的家中独自生活,十分孤独。

经过一番思考,万宝决定:辞去年薪20万的工作,回家陪伴爷爷!“我想过,工作可以暂时利用网络兼职来过渡,但缺失亲人陪伴的爷爷太孤独了,我不想以后有什么遗憾。”

就这样,万宝回到家陪伴爷爷生活,也顺利地找了一份足够生活开销的网络兼职。

有一天,万宝正在家里写字,顺嘴问了句旁边的爷爷“要不要试试”,爷爷说,“写一个你奶奶的名字。”万宝问,“你有没有话想对奶奶说?”于是,文化不高的爷爷,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了一封给奶奶的信。信中充满了爷爷对去世奶奶的思念,简朴的话语,蕴含着两个老人一生平凡而又真挚的爱情。

读完信的万宝被深深地感动,爷爷说起去北京看升国旗一直是他和奶奶此生最大的心愿,于是决定陪伴爷爷完成100个心愿,并用短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他陪我长大,我伴他到老!”

爷爷在北京看升国旗时最开心

“许多视频日记都是哭着剪完的”

9月下旬,万宝带着爷爷坐飞机去了一趟北京。四五天的时间里,他们走遍了爷爷想去的、故宫、颐和园、香山等景点,还在前看了升国旗。

“那天升国旗的时间是6点过,爷爷怕错过,催促着我不到2点就起来了,其实我们步行也就10多分钟的路程。国旗升上去的时候,爷爷特别激动,也特别开心。”万宝说,去北京是目前100个心愿里行程最远、爷爷最开心的一次,“他说没想到北京这么繁华,发展得这么好!”

还有一次,因为爷爷没看过灯会没坐过船,万宝特地带爷爷去了一趟夜游釜溪。当游船行驶在釜溪河上,两岸灯影斑驳,水面波光粼粼,爷爷开心地对她说,“好漂亮!”每当此时,也是万宝最开心的时刻。

截至目前,万宝在某短视频平台的“万宝日记”账号里,共有76个视频日记,都是她和爷爷生活的日常以及带爷爷完成心愿的过程。她在简介里写着:“辞去外地工作回到家陪伴爷爷,会带他去完成他的100个心愿。不要让错过变成遗憾,记得常回家看看。”

视频日记里,她带爷爷过儿童节,给爷爷做早饭,请爷爷体验雪糕刺客,还陪伴爷爷体验了人生中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爬山,第一次看电影,第一次唱歌,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过父亲节,第一次看戏剧表演,第一次做手工艺品,写给奶奶的第一封信……

“爷爷的心愿,是逐步积累的,当他有了想做的事情,我就陪他去完成。看着他开心的样子,我有时却感到很难过。好多时候,我都是哭着剪完这些视频的。”万宝说,她认为陪伴爷爷完成100个心愿最大的意义,在于这个过程中亲人的陪伴,让爷爷觉得每天的生活有期待、有希望、有盼头,“有了我这些日子的陪伴,爷爷的心情也逐渐开朗起来,这也是我辞职陪伴爷爷最大的心愿。”

爷爷教会她懂得感恩

朋友们都很支持她

“其实我辞职,父母最开始是不同意的。后来看到爷爷这么开心,他们也没再说什么了。”万宝说,相反地,她身边的朋友都非常支持她的做法,“他们和我的观点一样,觉得陪伴亲人比什么都重要!”

小时候,万宝的父母很早就外出务工,她和姐姐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爷爷对我很好,也教会我要懂得感恩、乐于助人。我还记得他小时候背着我上医院,做好吃的给我们吃的快乐日子。”万宝说,爷爷是一个很正能量的人,以前村里的路烂了都是他主动去修好的,邻居们都说他是个很好的人。

现在,住在贡井的爷孙俩每天的生活非常规律:爷爷早晨5点就起床、做早饭,晚上10点半准时就寝。上午、下午、晚上,爷爷要去跳广场舞锻炼身体,万宝就会抽时间忙自己的网络兼职。闲暇时,她会陪爷爷买菜、做饭。爷爷有了心愿,她就会计划然后一起去完成。

“跟爷爷比起来,他每天有固定的社交圈子,我反而成了‘宅女’。”万宝说,刚回家时,她也很焦虑,但通过陪伴爷爷,她已经把这种焦虑转化为动力,“我也在不断地思考、学习,为今后的生活储存技能。但眼下,我觉得陪伴爷爷是我最重要的人生功课。”

如果有来世,

希望和奶奶在街角遇见时,是更幸福的他!

在万宝的记忆里,爷爷奶奶的爱情是最让她感动的。“其实爷爷最开心的不是去北京,而是奶奶在世的时候,每一天他都很开心,他们的感情很好。”

9月下旬去北京的前一晚,爷爷悄悄把奶奶的相片放在钱包里。第二天在候机室,他拿出奶奶的照片笑着对她说,“你奶奶也来了!”那一刻,万宝哽咽得说不出话。

在前,爷爷举着奶奶的相片微笑着合影,又让万宝想起了小时候他们相濡以沫的日子。“爷爷是个朴实、善良、热心、温和的人,他把家里的活路都揽在自己身上,不让奶奶做,一直把奶奶宠得像个小女孩一样。”

爷爷写给奶奶的第一封信,万宝一直珍藏着,她觉得这见证了爷爷奶奶的爱情——

“亲爱的玉芳,你好。你走了已经六年了,如果有来世,你已经是六岁的孩子了。不论是真是假,你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如果有来世,我们还做夫妻。

“亲爱的,我现在还在人世,生活都过得很好,请你放心。家里每个人对我都很好,每天都过得很开心愉快,不缺吃和穿。回想过去,我们结婚时,条件是非常困难,各方面很差。现在比过去好多了,你不要担心,一切都很好。我这一生,遇到你都是很幸福的,我非常感谢你对我的爱。有了你,我才有了一个家。现在有了一大家人后,一切都很好。”

“爷爷经常对我说,奶奶走了他一点都不习惯,经常做梦梦到她,和她一起干活做家务。”万宝说,如果人有转世,希望下次奶奶在街角遇见爷爷时,是更幸福的他!

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

来源: 封面新闻

确诊罕见病13年,高考634分!圆梦大学的他决定……

今年7月

来自广东佛山的

18岁罕见病少年何禹辰

被华南理工大学

生物科学类专业录取

他因病丧失行走能力

出行只能靠坐轮椅

他说,是家人背着他爬过无数楼梯

最终抵达大学门口……

当年,何禹辰在幼儿园体检

被发现转氨酶过高

医生建议到大医院复查

最终,父子俩辗转大半年求医

5岁的何禹辰被确诊患有罕见病DMD

(杜氏肌营养不良)

据了解,DMD是一种

主要发生于男性群体中的罕见病

随着年岁增长

患者将慢慢失去行走能力

目前仍无法治愈

在儿子确诊之前

父亲何建友对于这个病一无所知

“听到肌营养不良

我以为是普通的缺钙、缺铁”

得知详情后

何建友说,犹如晴天霹雳

“那时候眼里所有景色都是灰的

仿佛都失去了生命力”

他甚至自嘲

要是买彩票有这样的运气就好了

尽管感叹命运不公

何建友还是安慰自己

“父子缘分一场

孩子本身已是不幸

尽最大努力让他过上好日子

接受好的教育

作为家长也问心无愧、不留遗憾”

何禹辰读小学时

家距学校大约一公里

起初,他还可以骑自行车上下学

后来只能坐车上让奶奶推着走

10岁后,他爬楼梯变得越来越费劲

14岁时,何禹辰主动提出坐轮椅

何建友说,儿子患病后

越发懂事、早熟

不想过多依赖、麻烦别人,包括家人

初二暑假

何禹辰难得地显露出孩子气

那一年,学校组织去北京研学

他因行动不便无法一同前行

于是央求父亲带自己去

最后,全家人一道前往北京

从广州到北京

高铁历时8个小时

何禹辰满心雀跃

短短4天,一家人逛遍了

故宫、颐和园、天坛等景点

何建友说,参观时

工作人员会让儿子走绿色通道

遇到斜坡,执勤的武警

二话不说就帮儿子抬轮椅……

何禹辰一家在北京旅游

儿子的坚强和乐观

也影响了父亲

何禹辰确诊之初

何建友忍不住偷偷哭

最后终于走出阴霾

他坦言

“用这两年比较时髦的话来说

就是与自己和解了”

何建友不希望儿子

囿于轮椅的一方天地

从未放弃对他的人生规划

初中三年

他每天背着儿子上下楼

中午请奶奶将午饭送到教室

高中时期

为了方便何禹辰上学

全家人搬到学校附近租住

为赶上学校6点50分的早自习

家人每天5点半起床

照顾何禹辰洗漱、吃饭

学校师生也给予了何禹辰很多温暖

他的书桌旁有一个存放书籍的箱子

因为弯腰不便

通常由同桌帮忙取书

与其他人定期更换座位不同的是

老师一直将他的座位安排在第一排

几位玩得要好的同学

主动承担了帮忙打热水的任务

不过,何禹辰不敢多喝水

“喝多了得上厕所,很麻烦别人”

高中时期的何禹辰和朋友们在一起

求学路上,何禹辰每天除了学习

就是吃药、抽时间康复训练

每次训练持续40分钟

由于手部肌肉无力

他写字速度比其他同学慢得多

一张语文试卷要写超过两个半小时

高中时他考过年级第一

也偶有波动

高三一模落到年级靠后位置

父亲提醒他

写张卡片时刻警醒自己

于是他在卡片写下“警钟长鸣”四字

今年高考,何禹辰

考取普通类(物理)总分634分

最终,他被华南理工大学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物科学类专业录取

学校很快关注到了何禹辰

他的宿舍被安排了一楼

是一个带独立卫生间的单间

宿舍里有两张床

目前何禹辰的爷爷奶奶在陪读

学校还帮忙申请了助学金

正式上课这天

爷爷奶奶推着何禹辰

走过通往教学楼的天桥

将课本放在桌面上才离开

但老两口还是不放心

坐在楼梯上扇风等待

“体育馆附近的斜坡正在改造

改造完,路程会缩短一些”

何建友说,学校将儿子的课程

尽量协调到了有电梯或一楼的教室

“其实教室之前基本定下来了

现在又重新安排

我们真的很感恩”

如今,作为大一新生

何禹辰正全心投入到学习中

“我对生物一见钟情

选择这门学科

既是为了自己

也是想帮助更多和我一样的人”

何禹辰还说,自己性格慢热

希望在大学校园里

勇敢拓宽交际圈,交到更多好朋友

何禹辰,加油!

人民日报微信综合

来源: 半月谈

梦见搭车、拼车 周公解梦之梦到搭车、拼车

梦见搭车、拼车

最近都要小心公路上的提醒,因为你有可能在这段时间黎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哦

梦见搭上便车

性方面出现阴影,你将受吃禁果的诱惑。要避免这种情形的唯一办法,便是与周围危险人物绝交。

已婚者梦见撘车

预示有机会旅行,一路平安。

延安苹果为什么这么红(深度观察)

  图①:国家级洛川苹果科技创新园。任 健摄   图②:果农在洛川县阿寺村果园采摘苹果。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摄   图③:安塞区南沟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工作人员在分拣苹果。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摄  图④:南沟村新貌。 刘 刚摄  图表数据来源:延安市果业中心

  初冬,陕北高原,果香飘满土塬塬。

  又是一个丰收年。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热火朝天,果农们把红彤彤的苹果分拣、装车,运往各地。

  延安苹果,红在汗水浇灌的苹果园——

  多年深耕,延安苹果种植面积约占陕西的1/3、全国的1/9、世界的1/20,全市农民经营性收入超过六成来自苹果。

  延安苹果,红在不断延伸的产业链——

  苹果产业已成为延安全市覆盖面最广、持续效益最好、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特色产业,2021年鲜果产值达219.1亿元。

  延安苹果,红在联通中外的“一带一路”——

  11月4日清晨5点,伴随着响亮的汽笛声,X9003次中欧班列缓缓驶出陕西西安国际港站。来自延安市的5.3万斤苹果和浓缩果汁搭乘这列班车,驶向几千公里之外的哈萨克斯坦。

  延安苹果,红在逐梦九霄的浩瀚苍穹——

  11月12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为中国空间站送去“太空快递”,包裹里,就有刚采摘的延安苹果。连续为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提供鲜食苹果后,延安又为中国空间站送去香甜。

  延安苹果,红在老区人民的心坎上——

  革命老区也曾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号角吹响,苹果产业一马当先,成为延安脱贫产业。2019年5月,延安彻底告别绝对贫困。延安苹果产业脱贫的非凡历程,生动诠释了脱贫攻坚的伟大奇迹。

  延安苹果为什么这么红?

  南沟村不会忘记:党的二十大闭幕后,总书记第一次外出考察就来到延安。10月26日,总书记走进南沟村果园,详细询问苹果种植技术、采摘方法、品种质量、销售价格、村民收入,称赞说,“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

  梁家河记得真切:2015年2月,总书记回梁家河村,特意坐上越野车去看山梁高处的苹果园,嘱托大家,“一定要坚定地把苹果产业抓下去”。

  小小一颗苹果,因何念兹在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

  这颗延安苹果,牵着为人民办事的初心,藏着农业现代化的密码,映着新时代十年的奋斗,连着天下一家的情怀,生长着乡村振兴的未来。

  一颗饱含初心的奋斗果

  让好土地种出好苹果

  延安适合种苹果。

  南沟村村民赵永东记忆犹新,那天,总书记在南沟村指出,陕北的气候、光照、纬度、海拔等非常适宜发展苹果种植,“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总书记的话说到咱心坎上。”赵永东如数家珍,“论天时,这儿是联合国认定的全球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论地利,黄土通透性强,土壤里有好多种微量元素。”

  天时地利,贵在人和。

  “苹果树扎根延安,离不开大生产运动;这些年果业不断做大做强,依然靠艰苦奋斗。”延安市果业中心主任路树国,讲起延安苹果的发展史。

  1940年,陕甘宁边区延安自然科学院引入苹果苗木,光华农场积极试种。1947年,洛川县阿寺村青年农民李新安,用毛驴从河南灵宝县驮回200棵苹果树苗。他还编了首《劝君栽树歌》,走村串户,推广苹果种植:“要想富,先栽树,苹果树,摇钱树……”

  苹果种下了。长成“摇钱树”,却是多年后。

  延安种苹果,有天时地利,也有天然短板。冰雹冻害是第一道坎。

  “黄土高原坡高沟深,天气变化大。春夏之交,正值苹果花期,遇上冻害,就会大面积减产。”安塞区坪桥镇高家湾村果农李天兵说。

  挖熏烟坑、配移动桶、喷防冻液,一代代农技员因地制宜,探索出科学防冻的“吉祥三宝”。

  今年春天,又遇寒流。1500多名党员干部和果农一起,开挖防冻坑,喷防冻液,深夜测温度,“每个山头,干部带头,就为护好这朵苹果花。”宝塔区果业技术服务推广和营销服务中心副主任张金龙说。

  春季“护花”,夏秋“护果”。走进洛川县金盆村村民周延鹏的果园,整齐划一的防雹网,远远望去像给果园穿上“护弹衣”。“县里政策鼓励,每亩补贴1000元物资。夏天晚上,能睡个好觉了。”周延鹏说。在洛川,近8万亩果园搭建起防雹网,覆盖县域内各个冰雹带。

  农业保险紧跟上,再吃一颗“定心丸”。今年,延安市将64个乡镇的苹果种植区域定为重点保护区,苹果保费由每亩80元提高到每亩120元,每亩地最高可赔付3000元。

  防住冰雹,灌溉又成拦路虎。

  延安降水偏少,时空分布不均。九成山地果园,属于旱作雨养农业。

  果园“喊渴”咋办?

  科技开路,大力推广节水保水灌溉技术。2021年底,全市建成水肥一体化系统19.51万亩、滴灌11.30万亩、渗灌6.39万亩,雨水利用率大大提高。

  走进南沟村果园,一条条水肥一体化滴灌管道,连接着一棵棵果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老师待了三四个月,安装好设备,又选出适宜套种的油菜品种。果园不渴了,肥料给得精细,种果有了底气,面积自然就上来了。”南沟村苹果种植大户刘润喜说。

  苹果越种越多,产出却逐年减少。品种退化成为新问题。

  “老果园要有新种法!给果树‘做减法’,矮化密植,事半功倍。”果乡开展提质增效的技术革命。

  走进宜川县云岩镇堡定村村民王东峰的果园,不见高大繁茂的传统植株,满眼矮化密植的新品种。“可别小看这些‘小个头’!打药、施肥、除草,便于机械化作业,产量质量双双提升。”王东峰说。目前,延安全市矮化密植苹果72.9万亩,每亩效益是乔化果园的两倍以上。

  种植有了2.0版本,口味也在更新换代。借力新技术,优化种植结构,新优品种“秦脆”圈粉无数。

  “一个苹果卖到20元,过去做梦都不敢想!”洛川县石头镇背古村果农崔卫东,为当年的改种决定庆幸不已。

  2019年一次培训,崔卫东了解到新优品种“秦脆”个头大、口感好、耐储存、易管理。看准市场,果断改种,5亩“秦脆”矮化树,第二年就挣了4万元,今年收入18万元。

  好品质离不开好品种。红色的富士、黄色的瑞雪、绿色的澳洲青苹……依托“院校+试验站+基层服务机构”,越来越多适生优生品种,在黄土高坡落地生根。仅洛川,就储备了600多个新品种。

  好品种离不开好管理。“从苹果开花到采摘下树,要经过疏花、疏果、套袋、脱袋、转果等30多道工序。镇里提供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全部标准化管理。”富县逊村果农袁新全,言语间满是自豪。

  好管理离不开好人才。“过去啥时候该干啥,大多靠技术员催着,果农跟不上趟。”洛川县苹果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王晓东说。如今呢?洛川县高素质农民已达1578名。

  这好那好,创新加苦干,才是农家宝。

  2012年至2021年,延安苹果产值增长最快,年均增长14.3亿元。靠着这颗奋斗果,10年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250元增加到9688元。

  革命年代栽下的小苗苗,在新时代真的长成了“摇钱树”,结出了“幸福果”。

  一颗广连市场的致富果

  让好苹果卖出好价钱

  苹果种得好,还要卖得好。

  “同果不同价、丰年难丰收”,多年来困扰延安果农。

  黄陵县桥山街道石家险村张卫青回忆:“每年收成都不错,就是不来钱!‘红个蛋蛋’美得很,找不到销路愁得很……”

  多年发展,延安苹果产业种植面积、单位产量快速增长。枝头丰收的小苹果,咋能对接上大市场?

  “一家一户卖不出价,能不能抱团取暖?”

  2011年,张卫青发起成立了延安市青和果业农业专业合作社,领着180多户乡亲,手挽手闯市场。

  每年秋天,苹果集中上市,果多价跌。

  “建果库!把苹果储存起来,错峰销售。”先在自家果园建起简易果库,又在各方支持下发展冷库。7000多吨储量,基本满足周边果农的需求。

  “果子放冷气库里,啥时候行情好啥时候卖,就算收成是小年,收入也稳得很。”桥山街道道北村果农高建强说。

  尝到甜头的不只黄陵果农。“加入村里的苹果合作社,选果、保鲜都免费,7亩苹果分批卖,一年能添4万多元。”宜川县壶口镇椿曲村果农杨正民家院子里,停着新买的三轮车。去果园浇水、施肥、拉枝,老杨就爱开这车。

  截至去年底,延安苹果冷气库贮存量达到总产量的39.6%。到今年底,冷气库有效使用率将达70%以上,到2025年,全市苹果采后精细化处理能力将达总产的30%。

  “要想果业增效与果农增收同步,靠标准化生产、现代化储存,也离不开集约化经营。”路树国说。

  新的组织方式,增强了闯市场的底气。“企业+基地+农户”“订单生产+定价收购+全网销售”……20种联农带农模式,102个利益联结体,牵起1.3万余户果农,带动10.5万亩生产基地。

  选果生产线,是延安苹果“销路不愁”的另一个密码。

  走进陕西顶端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红彤彤的苹果经过分选机,源源流到不同的生产线上,最终安安稳稳进入包装箱。

  公司董事长赵恒亮一一指点:智能选果线先对色泽、形状、尺寸等外在品质进行筛选,接着对糖度、硬度等内在品质分级归类,“‘内外科’全面体检,再做个‘CT’,智能化分级,个性化下单,精准销售,让好苹果卖出好价钱。”

  “市场欢迎的好苹果是产出来的,也是选出来的。”路树国介绍,截至2021年底,延安建成智能选果线105条,选果能力达每小时355吨。

  过去论堆卖,现在论箱卖、论个卖。电商新模式,让延安苹果开拓新空间。

  每天清晨,家在洛川县的张秀秀,就被此起彼伏的微信提示音叫醒。

  从种果到卖果,张秀秀说自己赶上了农村电商的风口。入驻苹果现代产业园区,订购包装箱,打包、装车、发货,都有专业公司上门打理。

  “苹果早晨在树上,中午在路上,晚上可能就在客户的餐桌上。”今年以来,她已卖了500多万斤苹果,销售额超2500万元。

  “皮薄肉厚,咬一口嘎嘣脆!”洛川县老庙镇红宝果品冷藏有限责任公司主播马婷正在直播带货。“公司六成销量来自线上。带货不是张张嘴就成,也需要专业和素养。”

  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

  “销售触‘网’,促进了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流动,产业参与者收入攀升,精神气质提升。”洛川县委书记张继东说。仅在洛川,如今就有电商企业729家,网上销售店3600余家、微店5000多家。2021年,洛川县果农人均纯收入达1.59万元。

  延安苹果红了。国内热销,国际市场同样热络。

  “从最初的鲜果、果汁,到如今的食品、糖果等深加工产品,延安的苹果制品源源不断通过中欧班列(西安)发往世界各地。”西安国际港站相关负责人白宽锋介绍。

  截至11月10日,中欧班列(西安)已累计开行1.5万余列。乘着“一带一路”东风,延安苹果大步走出国门,圈回新“粉丝”,也成为“中国开放的大门必将越开越大”的新名片。

  宝塔区柳林镇南庄河村纪瑞峰,前段日子忙得脚不沾地。红彤彤的果子挂在树梢,海内外订单就来了一摞。

  就在10月10日,老纪家的第一茬优质果从村里的小冷库“上车”,开启“迪拜之旅”。自家果子能代表“延安苹果”出口中东市场,老纪心里那叫一个美。

  目前,延安有苹果出口企业27家,将苹果卖到了欧洲、东南亚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延安就出口苹果1326吨、货值达1292万元。

  从“卖难”到“热销”,从“驰名全国”到“享誉海外”,还靠打造“金字招牌”。

  瞄准高质量,发力供给侧,着力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延安苹果”注册仅4年,就跃居中国苹果区域品牌价值榜第二位。

  闯荡市场,风险咋控?“保险+期货”,织密稳收增收安全网。

  “2020年苹果行情不好,多亏我给自家10亩果园投了保,保费400元,保险公司赔了8700元。”延长县雷赤镇大雅村果农张志学,不再怕果价起起落落,“一筐苹果的钱能保一亩地收成,值!”

  大市场连起万千果农,催生崭新机制。黄土高原看果乡,丰收景象,时代气象。

  一颗大有前途的振兴果

  让红苹果长成“金苹果”

  延安红苹果,咋成“金苹果”?

  建现代化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走农业现代化道路。

  “长期以来,延安苹果产业化程度不够高,产业链条不够长,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强,高附加值加工品不够多,制约了产业效益和果农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马锋旺坦言。

  从2017年起,延安全市着力在苹果产后环节下功夫,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

  “关键得有龙头企业带动。”洛川县槐柏镇太仪村村民李小民深有体会。过去苹果摘下来,就地卖鲜果,一斤5元就不错了,卖完商品果,剩下的果子压根儿卖不上价,“今年公司统一收购,5亩果园多收入6000元。”

  让果农实实在在受益的,是洛川县九如御农业发展公司。公司总经理李董刚介绍:“在我们的生产线上,苹果变脆片,身价涨了近10倍。”

  越来越多深加工企业在延安扎根,苹果长出更多“增值芽”。洛川美域高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发了3个系列25款产品。“苹果变身苹果醋、苹果酒、苹果脆片,今年光苹果醋就收入1289万元。”公司市场总监叶荣伟说。

  “一斤苹果加工成果汁饮料,能增值1.6元,果农增收0.7元。”富县恒兴果汁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顺婷算了笔细账。

  从“原字号”“初字号”转化为“深字号”“新字号”,不断延展的产业链,让苹果产业大起来、强起来。延安全市28家果品加工企业,苹果精深加工转化能力56.4万吨。到2025年,精深加工将占苹果总产的10%。

  链条在延伸,三产在融合。

  一项个性化包装,助力亩均增收2000元。

  硕果累累的苹果树、黄土地上撒欢的陕北娃……洛川县绿佳源合作社的苹果包装箱,就是一幅淳朴的陕北风情画。“这是我专门跑到西安,请美术学院学生设计的,个性化、小型化包装,能让苹果涨身价。”合作社理事长党刚良说。

  一个物流中心,惠及230多家电商。

  洛川苹果现代智慧物流中心,快递分拨线上,每天3万至5万件苹果由此销往各地。“230多家电商通过这里发货。快递公司入驻,苹果从果园到消费者手中,速度更快。”中心总经理周芳民介绍。

  一棵小树认养,走出农文旅融合新路。

  宝塔区柳林镇孔家沟村村民张彦斌没想到,种苹果还可以这样挣钱。

  2019年,区里启动“延安有我一棵(亩)苹果树”认养活动,张彦斌家的果园成为认养园。客户用手机小程序缴费认养后,老张用手机定期直播,让客户了解果树生长全过程。

  300多棵果树被认养,今年收入超过26万元,张彦斌心潮澎湃,“从产后销售变成产前销售,再不用担心价格波动。这钱,挣得开心又暖心!”

  洛川县阿寺村,被称为“苹果第一村”。苹果起始园里,李新安当年种下的苹果树,依然生机勃勃。苹果文化步行街两旁,窑洞改建的商铺和各种苹果造型的雕塑朴拙可爱……满满的苹果元素,让阿寺村成了网红“打卡”地,吸引不少“果粉”前来赏果、摘果、买果、品味苹果文化。“赶上旺季,一天能挣2000多元。”经营农家乐的刘海霞,高兴得合不拢嘴。

  果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农文旅深度融合,改变着阿寺村。曾经靠天吃饭的贫困村,去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5万元。

  围绕一颗小苹果,打好农文旅“融合牌”。延安全市开展果树认养26.97万株,建成苹果旅游观光园区46个,年吸引游客170万人次。从品尝到欣赏、体验,苹果功能被开发、价值实现跃升,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也随之打开新天地。

  “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苹果产业振兴的重要动能。”延安市果业中心副主任王建锋说,以苹果种植为代表的一产,以果筐、纸箱加工为代表的二产,以仓储物流、乡村旅游为代表的三产,日益加速加深融合,聚合效益让苹果这个“铁杆庄稼”成了群众致富的“金蛋蛋”。

  一业兴,百业旺。

  如今在延安,一个以苹果为中心,串起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格局正逐步铺展。去年,全市苹果产业综合产值387.8亿元,比2017年增长159.4%。

  延安苹果下一步怎么做大做强?

  “用全产业链思维,引领苹果产业化发展。”路树国说,“下一步,要加快补链、延链、壮链、强链,促进全要素集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

  红彤彤的苹果才下枝头,鼓鼓的花芽又积攒新的力量。

  行走黄土地,解码红苹果,感受越来越真切:这是一颗饱含初心的奋斗果,一颗广连市场的致富果,一颗大有前途的振兴果。

  立冬已过,万物收藏,蓄能蕴新。

  “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新时代要当好新农民……”心底里唱出的信天游,回荡在陕北的山峁沟梁。

  (本报记者高云才、朱隽、龚仕建、刘维涛、顾仲阳、王浩、常钦、李晓晴)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25/1697188863335153.html
上一篇:头顶有痣的女孩(头顶有痣的女孩好不好)
下一篇:耳朵小代表什么(耳朵小代表什么意思)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