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成为良知医疗的典范——珂信健康产业集团召开内部学习会
珂信集团学习会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9月13日讯(通讯员 曾蓉)9月10日,湖南珂信健康产业集团全体管理干部120多人,分四个会场参加了新一期的《颠覆认知,内卷中谋发展》的学习会。会上,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管理学大师明茨伯格、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锡培、浙江华联集团董事长徐爱华、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徐少春、北京润泽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白立新为企业家们呈现了不同维度的分享与对话。
长沙市邵阳商会70多名企业家参加了本次学习会。会上,省工商联常委高海斌先生,长沙市邵阳商会执行会长易亮先生进行了主题分享。
罗以院长及于福壮主任,分别就珂信医院发展现状及如何突破新目标等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几位嘉宾也分享了各自的学习经历和商业模式,强调了知行合一、思维转变和持续学习的必要性。在企业经营中,需要保持深度思考和习惯,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赋予新的动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中脱颖而出。嘉宾们真挚的沟通与分享,为本次学习会带来了满满正能量。
珂信集团董事长陈历宏发言。
最后,珂信集团陈历宏董事长就学习内容及企业链接作出了重要讲话,强调医生应该从内心深处关注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致力于提高治疗效果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此外,陈历宏董事长还提到了良知医疗的理念,即立志成为良知医疗的典范,致力于攻克各种难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整合全球智慧,想尽一切办法大幅度提高患者治愈率。
我们从经典中学习,感悟真理力量,自觉践行新思想,提升境界与格局。企业家的境界格局越高,领导力就越强,就越能更好地带动员工建设幸福型企业,利益客户,利益社会!
立志成为良知医疗的典范——珂信健康产业集团召开内部学习会
珂信集团学习会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9月13日讯(通讯员 曾蓉)9月10日,湖南珂信健康产业集团全体管理干部120多人,分四个会场参加了新一期的《颠覆认知,内卷中谋发展》的学习会。会上,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管理学大师明茨伯格、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锡培、浙江华联集团董事长徐爱华、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徐少春、北京润泽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白立新为企业家们呈现了不同维度的分享与对话。
长沙市邵阳商会70多名企业家参加了本次学习会。会上,省工商联常委高海斌先生,长沙市邵阳商会执行会长易亮先生进行了主题分享。
罗以院长及于福壮主任,分别就珂信医院发展现状及如何突破新目标等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几位嘉宾也分享了各自的学习经历和商业模式,强调了知行合一、思维转变和持续学习的必要性。在企业经营中,需要保持深度思考和习惯,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赋予新的动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中脱颖而出。嘉宾们真挚的沟通与分享,为本次学习会带来了满满正能量。
珂信集团董事长陈历宏发言。
最后,珂信集团陈历宏董事长就学习内容及企业链接作出了重要讲话,强调医生应该从内心深处关注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致力于提高治疗效果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此外,陈历宏董事长还提到了良知医疗的理念,即立志成为良知医疗的典范,致力于攻克各种难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整合全球智慧,想尽一切办法大幅度提高患者治愈率。
我们从经典中学习,感悟真理力量,自觉践行新思想,提升境界与格局。企业家的境界格局越高,领导力就越强,就越能更好地带动员工建设幸福型企业,利益客户,利益社会!
盘点史上十大帝王,第六位,隋高祖文皇帝,杨坚
【杨坚,北周开国元勋杨忠与妻吕氏之子,据说小时候一直住在寺庙中,由女尼智仙抚养。
托父亲杨忠的福,杨坚年纪轻轻便继承了随国公爵位,更和周武帝宇文邕结成儿女亲家,败,参战灭齐。
之后,周武帝早亡,继位的宣帝年纪轻轻便把自己给作死了,留下孤儿寡母,受人欺负。
随后便是外戚掌权,杨坚顺手接过北周皇位,屠灭宇文一族,改国号隋,建元开皇。
在位期间,南下灭亡南陈、西梁,平定岭南,使自西晋灭亡以来混乱了数百年之久的天下重归一统。
复兴汉文化,恢复汉姓、文化典籍,重新统一度量衡,确立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修订《开皇律》改革货币,变革兵制,实行科举。
数败突厥、吐谷浑,并最终设计突厥,使吐谷浑、契丹、靺鞨等归服,被周边各族尊称为“圣人可汗”
其执政的二十四载中,经济、人口发展迅速,国力强盛,人口稠密,史称“开皇之治”】
在说杨坚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隋朝建立之前的背景。
画卷徐徐拉开,第一场景:八王之乱!
八个脑残货为了抢占大权,人脑子打出了狗脑子,兵祸连结,把一个刚刚恢复一些元气的国家折腾得四分五裂。
于是,曾经被曹、刘、孙三家撵得跟兔子一样的草原异族趁机南下。
第二场景:五胡十六国
匈奴刘渊建国号汉,史称汉赵或前赵,氐人李特建国也称汉,史称成汉,汉人张轨据守凉州,守着北方汉人最后的净土,史称前凉。
羯人石勒建赵国,史称后赵,鲜卑慕容皝建燕国,史称前燕,汉人冉闵建魏国,史称冉魏,氐人苻健立秦国,史称前秦,羌人姚苌建秦国,史称后秦。
加上鲜卑人乞伏国仁建西秦,汉人李暠建西凉,氐人吕光建后凉,鲜卑拓跋乌孤建南凉,汉人段业建北凉。
鲜卑慕容垂建后燕,鲜卑慕容云建北燕,鲜卑慕容德建南燕,匈奴赫连勃勃建胡夏。
五胡十六国,一汉一夏,二赵三秦四燕五凉业齐活了。
第三场景:南北朝并立!
鲜卑拓跋氏的代国,曾被前秦所灭,后又再次复兴,并改国号魏,史称北魏,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率领下,将五胡中的四胡逐个踢出场子,统一北方,哦,后来拓跋氏改汉姓称元氏。
与此同时,衣冠南渡,将整个北方抛下的司马家也迎来了末日,叫北府兵将主刘裕屠了全族,改国号宋,史称刘宋,正式开启南北朝并立格局。
此后,北方北魏,六镇起义,群雄逐鹿,东边最后叫高欢占了,称东魏,后高欢子高洋称帝,改国号为齐,也就是史上大名鼎鼎的禽兽王朝,北齐。
西边让宇文泰占据,称西魏,之后其子宇文觉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并最终在周武帝宇文邕率领下,平灭北齐,一统北方。
而在南方,先是刘宋被大胖子萧道成所灭,改宋为齐,史称南齐。
南齐随后被萧氏旁支萧衍所灭,改齐为梁,史称南梁,萧衍,也就是那位鼎鼎有名的菩萨皇帝,人送外号萧菩萨!
南梁最后亡于降将侯景之手,是陈霸先收拾了烂摊子,所以,人家理所当然的登基称帝了,以姓为国号,建立陈朝,史称南陈。
八王之乱,神州陆沉,五胡十六国,血债累累,南北朝并立,战乱频频。
265年乱战,什么度量衡,什么典籍华章,风俗人情,通通化作土灰,直到隋朝建立,一切终于再次一统。
疆域,统一,文化,统一,度量衡,统一,制度,统一,曾经那些五花八门的语言,千奇百怪的衣装,奇奇怪怪的官名,通通废除,流落民间的典籍华章,迅速找回,至少在华夏疆域上,汉语再次成为主流,汉服再次重现。
而这一切变革的原点,便源于公元541年,7月21日,北周,冯翊,般若寺中。
那是公元541年,7月21日夜,北周,冯翊,般若寺中,将军杨忠之妻吕苦桃诞下一名男婴,取名杨坚。
这是34岁的杨忠第一个孩子,没有什么紫气充庭,也没有什么奇人异像,甚至于连那什么关中高门,弘农杨氏的身份也没有。
因为其父杨忠仅仅只是一介寒门,是靠着能拼能打,走过南闯过北,跟过陈庆之北伐,追随宇文泰争霸,靠本事挣来的国公爵位。
哦!据说杨忠很帅,武力也很猛,能双拳打死老虎那种,关键还能带兵,指挥打仗,就很牛。
其母吕苦桃贫寒出身,救过流落山东的杨忠,一见定终身,从此出嫁从夫,跟着杨忠东奔西跑几十年。
据说幼年时的杨坚,是由尼姑抚养长大的,因而养成了一副沉默寡言的性子,进太学时都没学子敢跟他开玩笑。
唔……这不跟老朱差不多?一个由尼姑养大,一个寺庙里求活。
杨坚十四岁时,京兆尹薛善征辟他为功曹,翌年,因其父杨忠的功劳,他被授予散骑常侍一职、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
十六岁时,加封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十八岁,授封右小宫伯,进爵大兴郡公。
十九岁,任小宫伯,出任随州刺史,进位大将军。
什么叫官二代,这就叫官二代!有个能打的老子,官位蹭蹭涨。
不久后,其母吕苦桃病重,杨坚回京侍疾,在其母身边侍疾三年,昼夜不离左右,人人都赞他纯孝。
彼时,正是北周屠龙手宇文护执政,他对杨坚非常忌惮,准备再屠一龙,哦,忘了那时候杨坚还不是龙。
幸好,杨坚这官二代身份很香,有大将军侯伏、侯寿等人保护,有惊无险。
公元568年,杨坚27岁,其父杨忠病死,哦豁!最大靠山没了!
嗯,那找岳父吧!抱歉,独孤信十一年前就没了,现在大概转世在谁家当小子呢,要运气差点儿,可能已经二次投胎了。
父死,杨坚承袭随国公爵位,彼时周武帝宇文邕礼聘杨坚的长女杨丽华为皇太子妃,对杨坚更加礼重。
等等!杨坚27,他闺女……嘶~才7岁啊魂淡!小萝莉也能下手吗?
哦!太子宇文赟也才9岁,那没事了……才怪,包办婚姻,还是童养媳。
彼时,齐王宇文宪对宇文邕说:普六茹坚(杨坚)相貌非常人,恐不会久居人下,应该早些除掉他。
内史王轨也对宇文邕说:皇太子赟非社稷之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
就这话,换个皇帝可能早杀了杨坚,可宇文邕不同,这位压根儿不信那些神神鬼鬼的东西,也是,要信的话他也不会灭佛了。
宇文邕听了这些话非常不悦,说:帝王自有天命在,旁人又能奈何!唔……这话没毛病,周武帝霸气!
这些话后来让杨坚知道了,他十分畏惧,行事也更为小心谨慎了。
没办法,周武帝挺牛,除奸臣,灭北齐,那威望,杠杠的。
公元575年,杨坚率水军三万,于河桥大败北齐军队,唔……还不错,老子英雄儿好汉,不算拉胯。
公元576年,杨坚跟随宇文邕征伐平齐,进位柱国,与齐王宇文宪一起在冀州大破北齐任城王高湝,加封定州总管,不久转任亳州总管。
公元578年6月,一代雄主周武帝宇文邕病死,年仅36岁,太子宇文赟即位。
宇文邕没了,最开心的莫过于太子宇文赟了,这位主可是在宇文邕灵堂上就敢说你怎么不早点儿死的主,现在当皇帝了,肯定高兴。
宇文赟继位后,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被封为皇后,杨坚也因为是皇后之父晋位柱国大将军、大司马。
女儿贵为皇后,按说杨坚该高高兴兴的,可事实上,老杨大概想揍宇文赟一顿,因为他这女婿,一共封了五位皇后。
上一个这么干的是谁呢?那货是前赵皇帝刘聪,那货更猛,有十一位皇后。
但是人家最多也就来了个三后并立,哪像宇文赟,五后并立,破记录了属于是。
公元579年,杨坚官任大后丞、右司武(奇奇怪怪的官名,无语!),后又转任大前疑。
彼时,周宣帝宇文赟制定了《刑经圣制》,颁布的法令极其严苛,而杨坚认为法令太严苛,不是教化约束臣民的良策,所以时常周宣帝进谏,但周宣帝不听,有啥办法?
当然,他不听杨坚的话也正常,因为据说杨坚当时的权力以及名望日益膨胀,周宣帝对他非常忌惮。
但就算不是这样,一个皇帝,很多时候也是不会听大臣的话的,至少不会专听一个大臣的话。
呐!前面说过,周宣帝有五位皇后,因为都是皇后,所以这些人谁也不服谁,诸家争宠,相互诋毁对方。
杨丽华就被诋毁过,暴怒的周宣帝甚至扬言要灭了杨氏一族,呃……感觉这兄弟在给自家埋雷啊!
骂了皇后杨丽华后,周宣帝又传旨召杨坚入宫,对左右侍卫说:杨坚的脸色稍有变化,就杀了他。
但没想到的是,杨坚入宫后,神情如常,谈笑自若,周宣帝根本找不到杀他的借口,只能放弃。
这一次是过关了,但下一次呢?一次应对不好可就是杀身灭族之祸,且每次入宫还要被女婿训斥,老杨很不爽,所以他想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
他通过内史上大夫郑译向周宣帝透露自己有出镇地方的意图,这无疑正合宣帝的心思,当即任命他为亳州总管,外放地方。
这事儿办得……宣帝放心了,杨坚也安心了,两全其美属于是。
宣帝自幼长于深宫,骤然登位,不过三分钟热度,时间一长便开始不问朝政,沉溺酒色,满朝文臣武将是敢怒而不敢言。
这皇帝很能作,当了两年皇帝后觉得很没意思,于是在公元579年2月19日,下诏传位于长子宇文阐,自称天元皇帝,住在后宫,终日与嫔妃宫女们吃喝玩乐。
嗯,上一个这么干的傻缺叫高湛,北齐武成帝,也是老早传位儿子,自己跑后宫玩去了。
公元580年5月,宣帝以杨坚为扬州总管,筹备伐陈事宜,杨坚临行前,突发足疾,因而没有立即出发。
这足疾发得是真好,要晚一点儿,吃席就赶不上趟了。
同年同月,周宣帝病危,不久去世,御正下大夫刘昉、内史上大夫郑译伪制遗诏令随国公杨坚辅佐朝政。
这俩傻子本来是自己想掌权的,找杨坚也只是个过渡,哪想到杨坚太精明,于是他俩翻车了。
当然,他俩也算是为隋朝一统作出了卓越贡献。
翻车的郑译和刘昉两人一开始并没有什么事儿,因为他俩虽然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但不得不说的是,矫诏那事儿真帮了杨坚的大忙,杨坚能手握大义名分就是他俩的功劳。
所以,隋朝建立后两人都因功受封国公,但俩人结果应该算不上多好,尤其刘昉,已经算惨了。
但刘昉最后的凄惨,只能用俩字概括,活该!杨坚封了他国公之爵,但他不满足,觉得封低了,于是经常和杨坚对着干。
杨坚觉得国家初创,民有菜色,加上种植粮食不易,于是下令禁酒,结果这家伙公然酿酒售卖。
得,你特么有功劳,我忍!然后尉迟迥谋反,韦孝宽受命率军平定,杨坚打算让他监军,但他觉得辛苦,没去。
杨坚又忍了,只是经过这两次事后,对他已然没了什么期待,偏这人不自知,觉得自己功劳很大,你杨坚能当皇帝都是我的功劳,非常嚣张。
没有皇帝的宠信还敢嚣张,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果不其然,没多久后他就让人弹劾了,这次杨坚没留情面,狠狠斥责了他。
刘大人是退一步越想越气,觉得杨坚忘恩负义,薄待了他,又想着自己既然能让杨坚当上皇帝,自然也能让其他人当,于是联合柱国梁士彦、宇文忻,造反了!
然后就没然后了,那一天的菜市口,人很多~
搞定了郑译、刘昉的杨坚,成功成为了北周丞相,大权在握,关键还有大义名分在手,这就很厉害了。
但这时候的杨坚其实挺迷茫,大权在握的他,还没想好究竟是做一个权臣好,还是拼一把试试改朝换代?他有些犹豫,毕竟这一招不慎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
然后就是独孤伽罗出场了,这位女强人没有入宫,只是让亲信捎了句话给杨坚: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
骑兽之势,必不得下?骑虎难下!确实如此。
杨坚想到了宇文护,那便是个权臣,但手段实在差了些,被宇文邕反杀成功,最后身败名裂,死得很惨。
杨坚笑了,自家媳妇的意思很明确,做权臣迟早免不了身败名裂,那倒不如拼一把,图个一世称尊!
所以说,有时候有个霸气还有能力还满眼是你的媳妇真的很顶,她会无条件支持你去闯荡,去拼搏,当然,你要是想多找几个女人,她也可能会找你拼命。
决定拼一把后,杨坚的视线第一个便投向了北周宗室诸藩王身上,这些藩王中有很多能力不错的,杨坚怕他们会生变,便以赵王宇文招将要嫁女于突厥的名义将他们召来京师长安,防止他们起兵反抗。
与此同时,杨坚还废除了周宣帝时的严刑峻法,苛捐杂税,施政宽和,躬行节俭,尽收民心。
公元580年6月,北周宗室中有实力的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都到了长安。
同一时间,相州总管尉迟迥自觉是北周的重臣宿将,见杨坚擅政心中十分不平,于是举兵叛乱。
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相继起兵响应,赵、魏之士,从者云集,旬日之间,便聚集了十万兵马。
另有宇文胄以荥州、石愻以建州、席毗以沛郡、毗弟叉罗以兖州为基,起兵响应尉迟迥。
一时之间,这刚刚统一的北方大地再起兵戈,狼烟四起,百姓离乱。
见此,杨坚火速派出了老将韦孝宽,猛人很给力,很快便打败了尉迟迥,嗯,大概是想在死之前带上尉迟迥做个伴。
战火被迅速扑灭,司马消难南逃于陈,王谦伏诛,杨坚取得了胜利,稳定了内部统治。
雍州牧毕王宇文贤及赵、陈等五王,见杨坚迅速平灭尉迟迥之乱,威望大增,图谋作乱。
宇文贤作为出头鸟,自是被杨坚第一个盯上,非常热情的送走了他,接着便以谋反的罪名,先后杀了赵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陈王宇文纯、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等人,清除了鲜卑族中的反对力量。
同时,他又拉拢元谐、元胄、宇文忻等部分鲜卑贵族,就这样拉拢一批,处理一批后,杨坚改朝换代的计划,终于没了任何阻碍。
公元581年2月,杨坚由隋国公晋封隋王!
老套路了,称帝先称王嘛,也就赵匡胤有些不守规矩,不然就算是刘邦、朱元璋俩布衣天子,也是从国公到王再到皇帝的。
同月,北周静帝宇文阐以杨坚众望所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辞三让而受天命,登基称帝,改周为隋,建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立王后独孤氏为皇后,王太子杨勇为皇太子,降周主宇文阐为介国公,5月,杨坚派人害死宇文阐,谥号静帝,葬于恭陵。
杨坚改朝换代简单吗?对比那些一步步打天下的开国之君,他的皇位来得自然是简单了太多。
但这场权谋的较量,利益的分割,该如何让一众门阀满意,又如何保证皇室的主权,可是一门大学问。
开皇二年,即公元582年,杨坚以长安城凋残日久为由,在城东南龙首山新建了一座城池,定名大兴城,唐时改称长安。
城内设东西二市,东市名都会,西市名利人,因系国都所在,商品丰富,人口稠密,成为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有鉴于当时币制的混乱,杨坚下旨重铸钱币,铸造标准的五铢钱,即隋五铢,禁用古钱和杂钱。
隋五铢的流通,使货币再次得到统一,极大的促进了商业繁荣。
随后不久,杨坚又规定以古尺一尺二寸为一尺,以古斗三升为一升,以古秤三斤为一斤,采用冀州刺史赵煚所定的铜斗铁尺,颁行全国,使度量衡也再次统一起来。
另外,废除入市之税,罢酒坊,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都非常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讨平叛乱,整合内部,当北方再次成为铁板一块时,杨坚知道,统一的时机到了,这片土地已经乱了两百多近三百年,也该再归一统了。
而他的对手,现在只剩下南方的陈朝和位于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
开皇七年,公元587年10月26日,杨坚废西梁后主萧琮,西梁,亡国!
开皇八年,公元588年,杨坚以次子晋王杨广率兵出六合、三子秦王杨俊出襄阳、大将杨素领水军出永安,共发五十一万大军,分三路南下伐陈。
军中随行将领还有大将韩擒虎、贺若弼,来护儿、史万岁,以及高颎等一干猛人。
开皇九年,公元589年2月10日,陈将任忠引韩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陈后主陈叔宝,陈朝灭亡。
不久,各地或受陈后主号令投降、或抵抗隋军而被消灭,只有岭南地区受冼夫人保境据守。
开皇十年,公元590年8月,杨坚遣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至此,天下再次一统。
彼时,距西晋亡国已有265年之久。
天下一统后,杨坚正式开启了行政之王技能,励精图治,开创了辉煌的“开皇之治”!
先是结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将所有被改成鲜卑姓的汉人大臣以及府兵将领恢复汉姓。
比如,李渊祖父李虎,曾经改姓大野氏,所以李虎也可以称作大野虎。
其次,杨坚启用科举制,废除九品中正制,打破门阀世家垄断上层官位的局面,改为五省六曹制,后改称五省六部制。
(注:关于科举是不是隋文帝杨坚创建,还有争议,不过,废除九品中正制确实是他!)
再次,隋初经历了南北朝的长期战乱,民生疲弊困苦,杨坚于是接纳司马苏威建议,罢盐、酒专卖及入市税。
多次减免赋税,减轻百姓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使得商业欣欣向荣,国力稳步提升。
再有,全国推行均田制,使耕者有其田,因此,纵然多次减免赋税,国家税收还是蹭蹭上涨,究其原因,是因为他真正调动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
又于洛州等地设立常平仓等官仓,贮存关东运来的粮食,建广通渠,便利关中漕运,于民间设义仓,百姓可以捐纳粮食以防灾年。
自公元589年一统天下后,杨坚始终以富国为首要目标,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
另,由于自南北朝以来,户籍不清,税收不稳的缘故,杨坚于开皇五年,公元585年,下令实行大索貌阅。
并接纳尚书左仆射高颎之建议,推行输籍法,作全国性户口调查,最终查清没有户籍的百姓多达165万余,丁壮占44.3万人。
这些隐户的查清,极大的增加了国家税收,改善经济,一扫南北朝以来贵族世家隐瞒户籍之积弊。
这也是为何隋初人口不过400多万户,而仅仅二十余年便能增长到800多万户的原因,实在是贵族、世家私藏的隐户太多太多。
此外,杨坚因曾见北周律令酷刑多而混乱,影响民生的缘故,下诏令苏威等人编纂《开皇律》,修订刑律,订立国家法令,使百姓有法可守,又减轻刑罚,死刑只设绞、斩二等,以示隋朝对民之宽大。
这部《开皇律》据说是第一部规定死刑需要复核的法典,对后世影响颇深,《唐律》基本沿袭了杨坚的律令观点,并在其上增补不足,确立法令。
地方制度上,杨坚积极采纳度支尚书杨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闲、并大去小”的建议,将南北朝时期混乱的地方官制从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撤消了境内500多个郡。
嗯,南北朝特色,地盘儿没多大,州郡却有几十个,也不知道搞这面子工程干嘛?
而官制、行政单位既然精简了,那曾经的官员肯定也要淘汰一部分吧?趁这个机会,给世家大族放放血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说干就干,杨坚下诏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将一些郡县合并,极大节省了政府的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一句话,大隋朝不养闲人!至于指望像曾经那样靠拼爹靠家世当官……老弟,时代变咯!
为更好的控制地方,杨坚下令,凡九品以上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免,官吏的任免一概由吏部掌管,严禁地方官员就地录用僚佐,且每年要由吏部进行考核,以决定奖惩、升降,随后,又实行三年任期制。
这么一搞,世家大族的权力无疑被严重缩减,地方上,插手不了官位,家族中,隐户也被大量清查,想要蓄养家奴?不说不可能吧,至少没以前那么容易。
最坑的是杨坚还废除了九品中正制,确立科举制,从此拼爹拼家世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世家大族表示很受伤,毕竟没了九品中正制,家族里那些废物点心怎么安排,难道白养着?
聊完了文治,接下来我们便聊聊杨坚的武功如何?又是凭什么被尊称为“圣人可汗”?既是隋朝皇帝又兼是突厥汗国名义上的君主,成为中华天子兼任异族国君的首例。
首先,圣人可汗之称,出自厥启民可汗称臣内附之后所上尊号,全称为:圣人莫缘可汗!
意为:自天以下,地之上,日月所照,唯有圣人可汗!
并说:今是大日,愿圣人可汗千岁万岁常如今日也!
(参见隋与突厥之战,自战启至突厥,到最后东西突厥尽数臣服,共历时26年)
先说突厥汗国,其本为汉时匈奴人的奴隶,历经汉末、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辗转各地,一直被人撵着到处跑。
直到北魏建立后,将其驱至漠北草原,彼时草原上柔然与高车两部争雄,突厥不过是夹在两强中的小可怜,贯会观风,随风两头倒。
及至高车败亡,柔然元气大伤,大量高车残部并入突厥,方才让突厥借机发展状大起来,并于之后挑战柔然霸权,击败柔然,称雄于草原之上。
其国力巅峰时,疆域范围北到贝加尔湖,南至长城,西至阿姆河,东到松花江一带,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彼时的突厥汗国,向东能直抵华夏,向西能联盟波斯,东罗马等国,实为中亚霸主,威名赫赫。
由于突厥国力强盛,加之时常南下劫掠中原人口和财富,因而北朝各国多采用和亲政策或朝贡策略以安抚突厥。
北齐高氏及北周鲜卑宇文氏便多次远嫁公主与其和亲,以确保边境太平。
北周末年,突厥内乱,大可汗沙钵略可汗分立庵逻为第二可汗,大逻为阿波可汗,玷厥为达头可汗,共称四可汗以共享权力,除这四大可汗外尚有步离可汗。
隋初,杨坚建国后冷遇突厥,进贡礼品微薄,引得突厥各部对隋朝颇为不满,加上嫁给沙钵略可汗的北周千金公主,因不满北周为杨坚所篡,多次劝沙钵略可汗出兵,为周室复仇。
先是杨坚冷遇,进贡微薄,又有公主不停吹着枕边风,两者叠加之下,沙钵略可汗觉得不能忍,必须给隋朝一个教训。
公元581年,突厥汗国沙钵略可汗携四大可汗率骑南下,并联合原北齐守将、营州刺史高宝宁入侵中原。
杨坚闻报,急令边关戒备,加筑长城,派将军阴寿率兵驻幽州,虞庆则驻并州,太子杨勇驻大兴城,共御突厥。
至公元582年5月,高宝宁领突厥铁骑猛攻平州。
此战,沙钵略尽起本部铁骑10万,又率第二可汗、阿波可汗、达头可汗与步离可汗等人,共领40万大军攻入隋长城以南。
6月,隋将李光在马邑击败突厥,突厥主力则由沙钵略率领与隋将达奚长儒展开激战。
彼时,突厥有兵10余万,隋军不过3000,但就是这区区三千人,竟与突厥铁骑激战3日,并杀突厥骑兵万余人。
虽然,隋军也没讨到好处,兵马折损十之七八,但沙钵略想着隋军不过三千,而突厥损失却高达万余,果断停战,暂且观望。
同时,在隋朝西北,突厥大军进犯兰州,被隋将贺娄子干打败,毫无战果。
战争进行到这,沙钵略已经有些想撤军了,可惜没等他下令班师,突厥铁骑已在临洮、 豳州等地大败隋将冯昱、李崇,及兰州总管叱列长叉。
战局突变,沙钵略瞬间兴奋了,这一战有搞头啊!
公元583年,突厥大军深入关中一带,劫掠武威、天水、安定、金城、弘化、延安、上都等陇右六郡。
劫掠六郡的收获,让沙钵略尝到了甜头,毕竟劫掠嘛,抢就完事儿了,专司破坏还不简单?
人口、钱财、粮食,看上什么抢什么,带不走的就毁掉,反正不是他的子民,不心疼。
尝到了甜头的沙钵略本想继续南侵,但因其侄染干与叔父达头可汗发生纠纷,只好率军北返。
这一战,隋军虽有小胜,但总体却是惨败,陇右六郡被人随意劫掠,千里繁华地,尽为屠戮场。
杨坚表示很愤怒,这是奇耻大辱,必须报复回去,又不是赵佶、赵桓、赵构那爷仨,被人欺辱了还要恬着个脸讨好人,忍功天下第一。
杨坚表示不能忍,被欺负了还忍,忍个锤子,必须报复。
杨坚采纳了长孙晟“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建议,派元晖出伊吾道结交西面的达头可汗和东面的处罗侯(沙钵略之弟),用以分化沙钵略的力量。
杨坚深知两国之间比拼,光靠外交手段分化是不成的,不把敌人打疼,敌人不仅不会畏惧,反而会觉得隋人只会阴谋诡计,无端惹人轻视。
因此,公元583年,杨坚乘突厥内部矛盾加剧与灾荒严重之机,令幼弟卫王杨爽(演义靠山王杨林原型之一),河间王杨弘、将军豆卢勤与秦州总管窦荣定等并为行军元帅,率军兵分八路反击突厥。
这是隋军的第一次反击,但绝不是最后一次,因为这次反击最重要的目标是—雪耻!
先说卫王杨爽处,其统率李充等四将出朔州道,与突厥沙钵略可汗狭路相逢于白道。
杨爽听了李充的建议,令李充与李彻领精骑5000,乘突厥大军尚无准备时发动突袭,突厥大军惨败,沙钵略丢盔弃甲而逃,突厥大军伤亡惨重。
其他人那儿,杨弘率豆卢勤等人领数万隋军出灵州道,与突厥军遭遇,战而胜之,幽州总管阴寿率步骑数万出卢龙塞,大破高宝宁,平定和龙地区。
窦荣定率9大总管及步骑3万出凉州道,于高越原与阿波可汗展开激战,数败突厥大军。
同年8月,杨坚派高颎率军出宁州道,虞庆则出原州道,两路出击突厥。
眼见战局形势一片大好,长孙晟乘机施离间计,争取阿波可汗归降隋朝,以孤立沙钵略。
那什么,离间计嘛!散布流言就是基操,所以长孙晟直接让人四处宣传阿波可汗降隋。
本来吧,长孙晟也没指望一次性功成,后续怎么搞都想好了,一步一步,准能把突厥折腾死,结果,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沙钵略居然信了流言!
他信了,他居然信了?长孙晟惊呆了,这玩意儿到底吃什么长大的,光长身子不长脑子吗?
先不说长孙晟想不想研究沙钵略的事儿,就说沙钵略这边,自从听说阿波可汗降隋后,他就怒了,多年兄弟,你特么居然投敌,不可原谅,不能原谅,发兵!
随后,沙钵略亲自率军奔袭阿波可汗老巢,屠戮阿波可汗部民众,迫使阿波可汗逃亡达头可汗处。
贪汗可汗因为和阿波可汗亲善的原因,被沙钵略可汗废黜,也逃亡达头可汗处。
得嘞,一次冲动,多年兄弟情分就此烟消云散,以前没仇,现在却有了,阿波可汗回过神后立刻率军猛攻沙钵略。
至此,突厥内部矛盾不断加深,沙钵略与阿波可汗相互攻伐不已,而隋朝呢?正一边看热闹呢!
随后,突厥汗国正式,阿波可汗领大漠西部与龟兹、铁勒、伊吾等西域地带,建西突厥汗国,以阿波可汗和达头可汗为尊。
而原突厥汗国改称厥汗国,依旧以沙钵略为可汗。
公元583年,突厥苏尼部万余人归顺隋朝,西突厥汗国达头可汗降隋。
公元584年春,沙钵略在受到西突厥与隋朝的双重压力下,遣使向隋朝乞求援军,以求击败阿波可汗。
为此,他不惜向隋朝求和称藩,并非常狗腿的表示: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大隋皇帝,真皇帝也!
到这里,杨坚舒服了,陇右六郡被劫掠的仇,勉勉强强算是报了,昔日不可一世的沙钵略可汗屈身求和,更是让他爽得不行。
话说自长孙晟设计使突厥汗国裂开,哦不,是,为东西突厥后,隋朝一众大臣都挺满意的,但杨坚挺不满意。
因为突厥只是,最多被削弱了,而没有被搞残,追求完美的杨坚有些不能接受。
但这空档,无论他接不接受都得暂时忍下,因为随着内乱平定、突厥安静后,隋朝统一南北之战即将开打,他这会儿压根儿抽不出精力打突厥。
公元588年11月,隋朝发动灭陈之战,至公元589年4月南朝陈亡,隋朝一统天下。
彼时厥沙钵略可汗已经去世一年有余,要说这哥们儿也是倒霉,偏遇上隋朝开国那帮猛人,好好一个突厥汗国之主降级为厥可汗,也是悲催。
如果说元末王保保是被大明天团追着打,那至少人家还逆风翻盘了一局。
反观沙钵略可汗呢?纯纯是被大隋天团按在地上摩擦摩擦……
不过沙钵略可汗应该也有些委屈,你瞅瞅,揍我的那帮子都是些什么猛人!
高颎就不说了,能文能武,打仗、治国都是高手高手高高手,长孙晟呢?武能一箭双雕,文能一计裂突厥,是真裂啊!
猛吗?杨坚嘿嘿一笑,接下来还有更猛的,可惜你是看不到了啊!
公元587年,厥沙钵略可汗去世,因其子雍虞闾懦弱,沙钵略遗命立弟弟处罗侯为可汗,即莫何可汗。
杨坚随即遣长孙晟前往厥汗国,赐莫何可汗旗鼓,莫何可汗得了隋朝旗鼓后,立刻率军攻打西突厥。
西突厥部众见了隋朝旗鼓后,还以为隋朝在出兵相助莫何可汗,非常恐惧,多不战而降,并生擒阿波可汗献降。
(阿波可汗:当全国都是乱臣贼子的时候,我是不是该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不是乱臣贼子?)
公元588年,莫何可汗去世,其侄子雍虞闾继承可汗之位,即都蓝可汗,别说,这莫何可汗还挺地道,居然真把位子还回去了。
至于莫何可汗的儿子染干,号突利可汗(后随长孙晟到长安归降隋朝,改称启民可汗)跟后来追随颉利打到长安逼迫李世民签订城下之盟的不是同一个。
真要论关系的话……这个突利可汗是颉利他爹。
公元589年4月,隋朝灭陈一统天下,杨坚把陈后主的屏风赐给改封大义公主的北周千金公主,大义公主睹物伤感,写诗记叙陈朝灭亡以怀念周室。
得,这位跟义成公主差不多,都挺忠心,也都挺可怜的。
杨坚见此非常不高兴,对大义公主的待遇礼数渐薄,且允许突利可汗娶隋安义公主为妻,以离间都蓝可汗。
这招果然奏效,都蓝可汗随即断绝向隋朝贡,与达头可汗结盟袭击突利可汗,并且准备进犯隋朝。
老阴……,哦不,长孙晟见此立刻带突利可汗到长安归降,杨坚封其为启民可汗,让他居于五原以收拢旧部。
同时,启民可汗的归降也让杨坚得知了都蓝可汗即将入侵的消息。
公元599年春,边关急报都蓝可汗进犯大同,杨坚遂命汉王杨谅为元帅(这货压根没去前线),以大将杨素率军出灵州,尚书左仆射高颎出朔州,上柱国燕荣出幽州,三路进击突厥。
彼时,都蓝可汗与达头可汗攻打尉州,将军赵仲卿率3000隋军与突厥激战7日,大败突厥,俘虏千余人,牲畜1万头。
买噶的,又见隋军三千人,怪不得叫雄隋,这战斗力……可以啊!
突厥败后,重新整编军队,与赵仲卿的方阵对峙5日,直到高颎统率大军来援,两军夹击,突厥惨败,都蓝可汗溜得飞快。
之后,隋军追过白道,越过秦山,横绝大漠七百里,然后还师,至于都蓝可汗……不久便被部下所杀,悲催得不行。
另一边,杨素率军在灵州以北地区与达头可汗部遭遇,在此之前,隋将在与突厥交战时,都怕突厥铁骑来往冲杀,所以多采用战车、骑兵、步兵相互交叉配合的阵法,在军阵之外遍设鹿角、铁蒺藜等物,骑兵则留在最里面。
但杨素不同于常人,他认为这只是防守的法子,压根不能打胜仗,所以主动抛弃了这种战法,改变战术,下令各军摆开骑兵阵势。
他要以骑破骑,让突厥人看看,汉人铁骑的勇猛善战。
当然,达头可汗是不清楚杨素的想法的,事实上,他见了这场面简直开心坏了,高呼:这是天助我!
并立刻下马仰天而拜,感谢天,感谢地,感谢让我遇上一个大傻币!
嘛,捂脸!大哥你根本不知道你面对的是个什么猛人?希望一战之后,你还能笑……
仪式完成后,达头可汗立刻率十余万精骑直扑隋军,大将周罗睺见突厥求胜心切,阵形不整,请令率铁骑迎击。
杨素点头准了,周罗睺大喜,即率铁骑横击突厥,杨素指挥大军随后继进,大败突厥。
一战后,达头可汗带着重伤逃之夭夭,至于他的铁骑?那是死伤不可胜数,号哭而去,简而言之,被揍哭了!
不过,相比都蓝可汗而言,达头可汗无疑是幸运的,保住了命不说,且没了都蓝可汗后更为自由,其自立为步迦可汗,统一东西突厥,成为北方的共主,因祸得福了属于是!
但这位有福归有福,大概脑子差根弦,自觉统一了突厥,牛得很!
大概是雨过天晴了,达头觉得自己又行了,所以很快又来隋朝求捶了。
像这种奇葩要求,杨坚、杨素、高颎等人岂能不满足他?立刻就给他安排了。
公元600年4月,达头可汗再度率军进犯隋朝边界,杨坚令晋王杨广与大将杨素率军出灵武道,汉王杨谅与大将史万岁出马邑道迎战。
这次隋军干了件非常狠辣的事,他们在溪流与牧草中放毒,以致突厥士卒和战马饮食后纷纷暴毙,突厥人还以为是天降恶水,要灭亡突厥,连夜撤兵,溜得飞快。
长孙晟乘机进军,痛打落水狗,斩首千余级。
另一边,史万岁率军与突厥铁骑相遇后,人一听说是史万岁领兵,根本不敢打,急忙撤退,以致于史万岁率部追杀百余里,斩首数千级而还。
没办法,战阵单挑之王就是这么牛气,别人的斗将那是演义小说瞎编,至于这位……抱歉,人家写实派的。
话不多说,先讲结论,达头可汗信心满满的来,灰心丧气的去,大隋天团再度赐他一败。
但总有一种人吧,虽是百战百败,却又百败百战,恒心毅力强得离谱,比如我们亲爱的达头先生!
公元601年1月,达头先生又又又来了,再次率军进犯隋朝边界,嗯,这次他运气不错,猛人都不在边关,所以他顺利击败了隋将恒安。
之后,公元602年3月,达头先生派思力俟斤渡过黄河,击败启民可汗,俘获人口6000余,牲畜20余万。
这次不顺利,因为杨素又出来溜达了,其率军狂追,趁突厥军休息之际,大败思力俟斤,夺回全部的人口和牲畜。
所谓好战必亡,达头先生经历数次攻隋之战大败后,已经无力再发动战争,他所统合的突厥汗国也彻底崩盘。
公元603年,突厥麾下铁勒、仆骨等10余个部落一同投奔启民可汗,达头可汗众叛亲离,无奈西逃投奔吐谷浑。
此后,边境和平了十数年,一直到杨广继位后的雁门之围为止,到那个时候和不和平的,已经跟杨坚没啥关系了,只能说,杨广比其父,差之远矣!
杨坚让人觉得最牛的地方就在于,其虽数度出兵突厥,并将其打残,但征伐频频的同时,人家国内还有个开皇之治,经济、人口高速发展,打仗治国两不误。
反观杨广,高句丽虽说也被打残了,但隋朝也差不多废了,国内起义频发,打仗、治国两不成!
所以,真的很让人想不通,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去洗白杨广?明明他老爹就是个王者啊,这么个牛人居然没人注意吗?
无论文治还是武功,杨坚都做得极好,那他除了屠戮宇文氏外难道就没有污点了吗?倒也不见得。
时间来到公元593年,即开皇十三年,这一年杨坚已然52岁,人老了呢,就比较容易糊涂。
诶!话说这些无论有名气还是没名气的皇帝,一旦到老好像都容易干些糊涂事儿!
雄才大略如汉武帝刘彻、半昏半明如唐玄宗李隆基,不管前半生如何,后半生都是一地鸡毛。
一个搞了个巫蛊之祸,一个酿成安史之乱,都叫人看得糟心。
杨坚自然也不例外,前半生的他厉行朴素,勤俭节约,但到了后半生,感觉实在飘了。
他下诏在岐州修建宫殿,即后来的仁寿宫,命右仆射杨素为总监、宇文恺为将作大匠、封德彝为土木监,崔善为为督工。
督调几万人投入了浩大的工程,平山填谷,大兴土木,据说营造的规模很大,因为督促徭役太急,导致役夫死伤万余人。
公元595年,开皇十五年,仁寿宫修成,杨坚来此避暑,见宫殿十分壮丽,大怒道:杨素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
杨总监一听就慌了,你也没给臣指标啊,万一修小了,你不满意怎么办?杨总监表示很受伤。
土木监封德彝见了笑笑安慰他说:别怕,皇后到,必有恩诏!
这话一下点醒杨总监了,对啊!我咋没想到呢?老杨是个怕老婆,哦不,爱老婆的人啊,只要皇后满意了,他的态度算个啥?
第二天,见独孤皇后来了,杨总监急忙赶去拜见,一通好话轰炸后,独孤皇后开心了。
说:尔知我夫妇年迈无以自乐,盛饰此宫岂非忠孝?帝王法自古有离宫别馆,今天下太平,造此宫何足损费?
随后独孤皇后拿这话对杨坚一说……算了,爱老婆的老杨根本不能指望,其立刻转怒为喜,赐杨素钱百万,锦绢三千段。
至于死伤那万余人……真的很抱歉,生在封建时代,能不能过好,全靠皇帝关心不关心,而现在,老杨一心放老婆身上,根本没有在意他们。
在仁寿宫避暑期间,杨坚看上了一位小宫女,即尉迟迥的孙女,因罪入宫,杨坚挺兴奋,苍老身躯再现活力,退朝之后就迫不及待的临幸了小宫女。
身为宫女,且是罪臣之后,小宫女非但不敢反抗,还必须把老杨给伺候好了,所以,这一夜,杨坚过得非常舒服,第一次重振夫纲。
咳……且说杨坚重振夫纲之后,对那小宫女是越发喜欢,翌日上朝也一直念念不忘,只等退朝之后,再去宠幸。
只可惜,小宫女他是再见不到了,因为这事儿被独孤皇后知道了。
人是昨晚临幸的,今早走的,各种意义上的走!
杨坚得知此事后,简直气疯了,我就找个乐子,至于吗?你说去找老婆理论吧,没那胆子,啥也不干吧,心里又憋屈,想来想去,干脆策马出城,俺老杨去也!
【单骑从苑中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馀里】
满朝文武表示惊呆了,再次刷新了对于独孤皇后战斗力的认知。
当然,惊归惊,这皇帝撒气跑路必须劝回来,不然这事儿传出去,乐子可就大了。
且说皇帝撒气跑路后,大臣们沿着山路一直追出二十里外,方才将皇帝追上,大臣们虽觉好笑,但当务之急还是劝回皇帝更为重要。
因而左右仆射高熲、杨素那是轮番上阵,齐力劝说,嘴皮子都快磨光了,终于,杨坚长叹一声,说: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
随后调转马头,缓缓回到了后宫,夫妻相见后,独孤皇后主动谢罪,夫妇俩和好如初。
晚年的杨坚性多疑、好猜忌,易信谗言,同样诛戮功臣,如虞庆则、史万岁等便先后被杀。
《隋书》说:其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罪退,罕有存者。
这话有对有错,诛戮功臣确实有,除了梁士彦那仨是造反被杀外,虞庆则、史万岁、王谊、元谐确实挺冤枉。
但那什么罕有存者就实在冤枉了,像高颎、杨素、韩擒虎、贺若弼这些人的死也跟杨坚没关系吧!
当然,这狠辣劲跟老朱没法比,只能跟刘邦、皇太极比比,杀功臣这事儿,他几个都没少干。
此外,杨坚晚年时,法制逐渐遭到破坏,其用法渐渐不依律令,颁布了诸如:盗一钱以上皆弃市、三人共盗一瓜,事发即死之类的苛刻刑法,以致百姓惶恐。
杨坚晚年还热衷于廷杖大臣,每于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数四,打人就打人吧,关键他打了又后悔,然后又打,也是没谁了。
最后,二子争位,嗯,二子,就字面意思,老二杨广想升级,踹了大哥自己来。
史书说:太子杨勇性宽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
这意思就是说:杨勇,性子挺宽厚,但做人挺任性,半点不带掩饰的。
他曾经把蜀人制作的精美铠甲,再加装饰,一句话,这哥们喜欢奢华享受,让俭朴的杨坚看了很不高兴。
此外,独孤皇后因太子妃元氏无宠,遇心疾而死,怀疑是他和宠妾弄死的,颇为不平,派人探查太子的事情。
世人都知道他娘是纯爱战士,偏他自己不知道,还让他娘怀疑宠妾灭妻……没救了亲,回炉重造吧!
一句话总结:凡是爹娘不喜欢的,这哥们儿大部分都干了,于是他成功失分了,他爹娘对他的不满也是越来越多。
你说要像朱厚照一样,是家中独子的话,任性一点儿没啥大不了的,反正家里就一根独苗,可要命的是他还有几个弟弟。
尤其老二杨广,天赋可能全点伪装上了,当晋王那会儿,爹娘喜欢啥样的儿子就扮演啥样的。
杨坚为人俭朴,于是他也跟着俭朴,大修宫殿、美饰华服?不,不存在的,我,杨广,就是这么朴素。
独孤皇后喜欢纯爱,于是他只宠晋王妃一人,美女?切,我,杨广,只会心疼老婆,其他美人于我如浮云。
这么一番操作下来,杨勇逐渐失分,杨广慢慢升级,到最后,一家人一起踢了杨勇,老二终是做了太子。
除此之外,因着杨广这好哥哥的缘故,杨坚先是软禁三子秦王杨俊,又于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将四子蜀王杨秀贬为庶人。
这下杨广舒服了,几个兄弟,没一个能打的,全是渣渣,这太子之位合该我坐!
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独孤皇后去世,就像朱元璋没了马皇后,李世民少了长孙皇后一样,这位也有些不正常了。
话说独孤皇后死后,主办丧事的杨素一定是最蒙的那个,杨坚看他给独孤皇后葬礼办得不错,赏赐居然比以往哪次都多,对他也是前所未有的和气。
杨总监心里那个无语啊,早知道你是这样的杨坚,当初我……当初我就该多讨好一下皇后的,现在好了,没机会了。
随后,杨坚以62岁高龄,长途跋涉数百里,将妻子送至陵墓后,杨坚的心空了,无心理政,什么雄才大略,什么宏图大展,见鬼去吧!
他军国大事交由太子杨广处理后,自己躲到了后宫。
著名的宣华夫人陈氏,弘政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三人就是这一时间内受宠的,但直到杨坚病重,她们仨才被进封为夫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位都不是独孤皇后死后才进宫的,相反,她们一直都在宫中,只是曾经独孤皇后在时,她们仨不受宠而已。
前两位陈氏,都是陈后主的妹妹,陈宣帝的女儿,至于蔡夫人,据说是江南大族之女,都是南陈亡国后进的隋宫。
据说啊,注意是据说,宣华夫人陈氏和容华夫人蔡氏在杨坚死后,再度被杨广接入宫中,成为妃嫔。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杨坚病重居于仁寿宫,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都进入仁寿宫侍疾。
皇帝病重,太子也必须入宫侍疾不是?因此,杨坚召杨广入内居于大宝殿,大宝殿不是大宝剑啊!
很多史书说:杨广考虑到杨坚去世,必须预先作好准备措施,便亲手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杨素,询问后事如何处理。
杨素把情况一条条写下来回复杨广,但是宫人误把回信送到了杨坚的寝宫,杨坚看后极为愤怒。
之后,宣华夫人出去更衣,被杨广所逼迫,她回到文帝的寝宫后,杨坚奇怪她神色不对,问什么原因,宣华夫人流着泪说:太子无礼!
杨坚愤怒,捶着床说:这个畜生!国家大事怎么可以交付给他!独孤误了我!
于是他召来柳述、元岩说:召见我的儿子!柳述等人要叫杨广来,杨坚见状却说:是杨勇。
柳述、元岩出了杨坚的寝宫后,立刻起草敕书,杨素闻知此事,禀告杨广,杨广假传杨坚的旨意将柳述、元岩逮捕,关进大理狱。
随后迅速调来东宫的兵士来宿卫仁寿宫,宫门禁止出入,令宇文述、郭衍调度指挥,令右庶子张衡进入仁寿宫侍侯杨坚。
至于后宫的人全赶到别的房间去,随后,血溅屏风,杨坚在大宝殿驾崩。
这个故事究竟是不是真的呢?抱歉,不知道。真不知道,因为同一本书里他的记载都不一样。
《隋书.卷一.高祖纪》是这样写的:
甲子,幸仁寿宫,乙丑,诏赏罚支度,事无巨细,并付皇太子。
甲辰,上以疾甚,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丁未,崩于大宝殿,时年六十四。
遗诏是这么写的:
皇太子广,地居上嗣,仁孝著闻,以其行业,堪成朕志。但令内外群官,同心戮力,以此共治天下,朕虽瞑目,何所复恨。
《隋书.卷三十六.后妃传》宣华夫人篇是这样写的:
上寝疾于仁寿宫也,夫人与皇太子同侍疾,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归于上所。
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狐诚误我!意谓献皇后也。
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张衡入寝殿,遂令夫人及后宫同侍疾者,并出就别室,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夫人与诸后宫相顾曰:事变矣!
及炀帝嗣位之后,出居仙都宫,寻召入,岁余而终,时年二十九。帝深悼之,为制《神伤赋》。
【上榜理由:开皇之治,圣人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