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秦武王(扁鹊见秦武王文言文启示)

经典文言文赏析|扁鹊见秦武王

原文

医扁鹊①见秦武王,武王示之以病,扁鹊请除②。左右③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④也,将使耳不聪⑤,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⑥,曰:"君与知⑦之者谋之,而与不知之者败之。使此知⑧秦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注释扁鹊:战国时名医。除:医治。左右:身边跟随的人。已:停止,引申为把病治好。聪:听觉灵敏。石:治病用的石针。知:熟悉,精通。知:管理。

译文

名医扁鹊拜见秦武王,秦武王给扁鹊看了自己的病情,扁鹊请求医治秦武王的病。身边的大臣说:"大王您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要医治的话未必能够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楚,眼睛看不清楚。"秦武王把这些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十分生气,把治病的石针丢在一旁,说:"您与懂得医术的人商量好如何治病,却又跟不懂医术的人商量而干扰治疗。假使用这种方法来管理秦国的政事,那么您的一个重大举动就会使秦国灭亡。"

文言知识

说"知":"知"作为"知道"、"知识",古今的含义是一样的。但是"知"的另外两个解释要特别注意。

一、"知"指"主持"、"掌管"。上文"使此知秦之政也"中的"知",即指"管理",句意为"假使用这种方法来管理秦国的政事"。古代官职名称"知县"、"知府"中的"知"就含有这个意思。

二、"知"指"熟悉"、"精通"。上文"君与知之者谋之"中的"知之者",即指熟悉这事的人。

人物介绍

扁鹊:(生卒年不详),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扁鹊曾居住在中丘蓬鹊山九仙洞,从师于长桑君,修得高超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的称号。后来扁鹊在咸阳遭秦太医李醯妒忌,被其杀害。

扁鹊奠定了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对我国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

启发与借鉴

这篇短文描述了扁鹊据理力争,斥责秦武王听信无知之言,从而迟疑不决的昏庸做法。从中可见扁鹊的才智过人和敢于直言。

我们行事施政要"与知之者谋之",不能"与不知之者败之"。广泛地听取意见是可以的,但是要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更要与精通业务的人去商量、研究。最可怕的是盲目地听信别人的话,不会独立思考,那样的话只会把问题越搞越糟。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扁鹊见秦武王

这则寓言说明要“与知者谋之”,不要“与不知者败之”,要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依靠真知灼见,莫听啧声烦言。除病与知政,都是同一个道理。

此典出自《战国策·秦策》:“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这段话意思是说:名医扁鹊朝见秦武王,武王声称自己有些什么病,扁鹊看后表示要给武王医治。

左右近臣们说:“君王的病是在耳朵前面,眼睛下面,要医治它不一定能彻底治愈,反之会把耳朵搞聋,眼睛搞瞎。”

武王把这些话告诉了扁鹊。

扁鹊一听大怒,立刻扔掉了手中的石针道:“君王和知道病理的人商量治病的事,却又和不懂医道的人一同败坏它。如果像这样去管理秦国的政治的话,那么秦国很快就要灭国了!”

古文今译《战国策-秦策二》医扁鹊见秦武王

图片源自网络

原文: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译文:

名医扁鹊拜见秦武王,秦武王说了自己的病情,扁鹊愿意给他治病。秦武王身边的人说:“大王的病,在耳朵前面,在眼睛下面,经过治疗这个病未必能治好,反而会导致听力受损,视力模糊。”秦武王告诉扁鹊。扁鹊生气地丢掉了用来治病的针石,说:“您向懂得医道的人来求医,而却让不懂得病情的人从中破坏,以此来看如果秦国的国事政务也都是如此,那么您离亡国可就不远了。”

评点:

求医要依靠精通医道的名医,治国要依靠精通政务的大臣,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就要专业的人来做。

作为决策者,更要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正所谓“疑人不用”,扁鹊之所以很生气,是因为觉得秦武王作为一国的国君,遇事决断不明,用外行人说的话来质疑专业的医生的建议。

不过此文所记述的事件的真实性还是有一定的存疑。首先,当时秦武王已经称王,扁鹊称呼其为“君”,似乎于礼不合;其次,扁鹊是名医不假,但面对当时一等一强国的国君秦武王,其言辞有些过于激烈和直白;第三,扁鹊得知秦武王身边人说的话后的反应,不是说明治疗后效果如何,而是由治病引申到治国,与扁鹊名医的身份很有违和感。

扁鹊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神

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扁鹊对桓侯说:“君有疾……。”

说下关于“公”和“候”,《礼记·王制》记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公爵是诸侯最高级别的爵位,侯爵是第二等级的。

但是春秋时期这种称呼已经没那么规范了,从韩非子这篇文章也看得出来,对一个人的称呼同时出现了公和候。

齐国没有齐桓候,只有两个齐桓公:姜小白和田午。

一个医生同一个医学案例那这个病人肯定就是同一个人,假如韩非子说的蔡桓公是齐桓公田午,因为田午曾迁都上蔡,所以又称蔡桓公,司马迁说的也就是齐桓侯田午,那么扁鹊见的就是这个田齐桓公,田午生卒年(公元前400年-前357年),与历史记载的扁鹊生卒年(公元前407-310年)是相符的。

如果韩非子说的蔡桓公就是蔡桓侯,看下蔡桓侯其人,姬姓名封人,在位期间为(公元前714年-公元前695年),姜齐桓公小白在位期间为(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年)这与司马迁所说扁鹊过齐,齐桓候客之就搭不上了。

那么韩非子和司马迁说只能是齐桓公田午了。

按这些记载扁鹊就是一个医生,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一个有着“神医”称谓的人,并没有其他十分特殊神奇的地方。

下面讲的就有点神了。

司马迁接着说:晋国上卿赵简子有一次病倒,昏迷不醒,众人皆认为他死去。当时的名医扁鹊从赵简子的手腕部按及还有微弱的脉跳,断言未亡。经他精心调治一周,终使赵“起死回生”。

赵简子(?-公元前476年),如果扁鹊公元前407年才出生,他怎么能够去为公元前476年就去世的赵简子看病?

又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举国上下正忙于祭祀。询问之后方知原来是虢国太子已断气半日。扁鹊急上前察看,经摸脉搏、按体温,断定太子属假死。当即与弟子用针刺、热熨之法抢救。待虢太子醒来后,再以汤药精心调治二旬告愈。

但历史上最后一个虢国在前655年灭亡,这又相差几百年,怎么解释?

司马迁难道不会算术吗?还是说扁鹊出生年有误,老人家活了三百多岁。

人类从有史记录以来人的寿命最高纪录也就100多岁呢。

秦国的太医令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就派人把扁鹊刺杀了。

且不说李醯为什么杀扁鹊,我们看下李醯是秦国哪个时期的太医,史记中没有交代,也找不出任何记载李醯其人。

宋代诗人刘克庄五言绝句:《李醯》自昔名高世,皆由艺入神。未应除扁鹊,世上便无人。不是杀了扁鹊,谁知道他李醯这个人。

《战国策·秦策》讲扁鹊见秦武王,武王请扁鹊给他看病,由此推出李醯就是秦武王的太医了。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与前面说的扁鹊公元前310年去世年是相符的,那么出生年就是个谜了,到底是活了97岁还是300多岁?

近来很多传说扁鹊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医学界的称谓,或者是几个人的综合体,有没有可能扁鹊是一种“济世救人”的精神,扁鹊和他的传人都被后人称之为“扁鹊”。

司马迁还说人家扁鹊吃了老师给的一味药,从此有了透视眼,可以看清人的五脏六腑: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更神奇的说扁鹊给鲁公扈和赵齐婴换心的故事了,简直不要太神了,现代医学达不到的境界。

那扁鹊到底是人还是神呢!

啰里啰嗦这么多,我是越理越糊涂。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25/1697211989368339.html
上一篇:梦到戒指(梦到戒指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五行属金的颜色(五行属金的颜色是哪几种)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