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牛群(梦见牛群是什么意思)

周公解梦大全:梦见十二生肖之牛,智慧和坚韧不拔的象征

梦境中的牛,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象征,它们的出现往往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独特见解。无论是在田野中悠然吃草,还是在奔跑中扬起尘土,牛以其庞大的身躯和沉稳的气质,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力量与智慧。接下来从《周公解梦》中,揭示梦见牛的象征意义,并将这一古老的象征与当代生活联系起来。

与黄牛共舞的快乐

当我们梦见自己与一头黄牛共舞时,我们仿佛感受到了一种与生俱来的喜悦与快乐。牛的力量与智慧在这个场景中融为一体,它们展示了一种和谐的生命境界。牛的象征意义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时,我们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外在物质的追求,而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在山间与牛共享宁静

偶尔,我们梦见自己在青山绿水间与一群牛群共处。在这个情景中,牛变得安静而宁和,它们悠然自得地吃草,似乎在与大自然对话。这一幕告诉我们,与牛共享宁静能够使我们的内心得到放松和平静。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往往追求物质上的成功,却忽略了内心的平衡和宁静。与牛共处的梦境提醒我们,寻找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的连接,能够带来深刻的满足感和平和的心态。

与野牛共同征服困难

当我们梦见自己与一头强壮的野牛并肩战斗时,这象征着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与坚毅。野牛是一种野性而勇猛的动物,它们象征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潜能和力

量。这一梦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么艰难的局面,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坚定地面对挑战,就能够征服困难,迈向成功的道路。

奔跑的公牛与追求的勇气

梦见一头奔跑的公牛,它的肌肉紧绷,力量迸发。这象征着我们内心追求的勇气和决心。公牛在奔跑中扬起的尘土,仿佛是我们生活中的困难和障碍。梦中的公牛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坚定自己的目标,并毫不退缩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只有勇往直前,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和成就。

牛的智慧与坚韧不拔

牛并不是愚笨的生物,相反,它们展现出了与生俱来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无论是在田间劳作,还是在保护自己的领地上,牛都表现出了对生活的理解和坚定。当我们梦见牛时,这象征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智慧和坚韧精神。牛的智慧告诉我们,面对生活的起伏和挑战,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不断努力前行,追求自己的目标。

总结:

梦见牛,它们代表着生命的力量与智慧,在梦境中向我们传递着深刻的见解。无论是与黄牛共舞的快乐,还是在山间与牛共享宁静,或者与野牛共同征服困难,以及追逐奔跑的公牛和体验牛的智慧与坚韧不拔,每个场景都揭示了牛的独特象征意义。

这些象征意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它们提醒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心的平静、勇往直前追求梦想,以及保持智慧和坚韧的品质。梦见牛的时刻,让我们回归到自己内心深处,探寻生命的力量与智慧,与牛一同舞动生命的旋律。

#周公解梦##国学##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名和利,再加上冯巩,也救不了“不安分”的牛群

#娱乐圈考古记#​

文|阅栀

编辑|阅栀

2006年,“分手”7年之久的冯巩和牛群再次一起出现在春晚的后台。

但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冯巩的搭档是朱军和牛莉,而站在牛群身边的则是闫学晶和刘小梅。

同时参加春晚,但没有合作节目,这让两人不和的说法再次喧嚣尘上,冯巩和牛群这对黄金搭档真的不合吗?

当初牛群为何要在事业的巅峰离冯巩而去呢?关于牛群向冯巩下跪的真相又是什么?他们还有合作的机会吗?

今天就带大家走进牛群那“不安分”的人生,看看能否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01因相声说得不好被人骂

牛群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天津人,天津人对于曲艺有着独特的热爱,不仅会看、会听,更会点评。

在这样的环境中,牛群从小就耳濡目染,虽然牛群祖祖辈辈没有搞艺术的,但这并不妨碍牛群对艺术的追求。

在其他小伙伴还在戏园子里傻乐的时候,牛群已经开始对着台上的演员,有模有样地偷学了。

1972年,22岁的牛群在某通讯连当兵,恰好当时团里要搞文艺汇演,但是连队里文艺骨干们都已经退伍了,一时之间没有人能够顶上去。

这时候有人找到牛群说:你不是天津人吗,天津快板你会吧?

牛群想也不想,满口就答应下来:天津人哪有不会天津快板的?

就这样,牛群一跃成为了连队里的文艺骨干,开始参加汇演。没想到演出效果还不错,牛群和他的战友们一路演到了军区,这个时候,军区战友文工团看上了牛群。牛群就这样做梦一般地进入了文工团。

一路走来,连牛群自己都觉得太顺利了,也多少有些得意,不想,前面正有个“大跟头”等着他呢。

加入文工团后不久,牛群在台上表演相声,非专业相声演员出身的他,在台上彻底暴露了。

牛群准备的包袱一个都没响,整个表演过程中,台下一点笑声都没有。

尤其是在回去的大巴车上,大家还在议论牛群的相声,“这说的什么玩意?”“这也叫相声?”

这些话令牛群羞得恨不得跳车逃走,庆幸的是车上没开灯,没有人看到他的窘迫。

回去之后,牛群躲在被窝里大哭了一场。哭过之后,牛群痛定思痛,开始努力学习相声创作和表演技能。

牛群的努力被一位军旅曲艺家看在眼里,他就是牛群未来的老丈人——刘学智。

刘学智将牛群收入门下,关于牛群学艺还有一个趣事,当时刘学智的女儿刘肃还在上学,每次见到来家里学艺的牛群都会有礼貌地打招呼:“牛叔叔好!”

那个时候刘肃估计不会想到,这个大她8岁的牛叔叔,日后会成为他的爱人。

在刘学智门下学艺一段时间之后,刘学智觉得牛群确实是块璞玉,于是就将他引荐给相声大师常宝华,至此,牛群算是师出有名了。

后来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牛群逐渐在相声界有了一些名气,但真正被大众所熟知,是因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02即使被骂也要在一起的牛群和冯巩

邓在军,一位了不起的女导演,1987年的春晚,她担任总导演,那个时候她已经看到了牛群身上的才华。

于是邓在军极力邀请牛群参加春晚,牛群和搭档精心准备了小品《领导,冒号》,可惜最后这个节目没有通过审核。

第二年,邓在军依旧是春晚的总导演,这一次她依旧邀请牛群参加春晚,但是这一次,牛群犯起了“牛脾气”:哼,去年没让我上,这次说什么我也不去了。

对于牛群的小脾气,邓在军并没有往心里去,而是耐心地给他做思想工作,后来《领导,冒号》经过再次创作修改之后,以《巧立名目》的名字登上了春晚舞台。

这个相声令牛群一炮而红,但牛群自己却并不知道。

直到后来他到南京演出,胡同里窜出几个孩子,一个孩子喊着:领导,后面一群孩子接上:冒号,这个时候,牛群才知道自己出名了。

后来牛群遇到的第二个贵人,不仅将他带向了巅峰,还多次帮他爬出低谷,这个人就是冯巩。

1988年的春晚,也有冯巩的身影,那个时候,冯巩身边的搭档是刘伟,而且冯巩已经是第三次登上春晚了。

牛群火了之后,迎来了参演电视剧的机会,在剧组他碰到了冯巩,同为相声演员的两人自然有聊不完的话题。

闲暇之余,两人总在一起交流说相声的心得体会,不想这一聊,两人才发现彼此对相声的看法和理解非常相似,两人甚至产生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两人当下就有一种合作的冲动,但是这种冲动很快就被两人压制下去了。

因为在相声界有一个规矩,那就是相声演员一旦成为搭档,轻易是不会更换的,尤其是像他们这些登上过春晚,出过成绩的相声演员。

如果没有原因,强行换搭档的话,一定会被同行指责、痛骂的,甚至逐出师门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能碰到如此灵魂契合的搭档,实在难能可贵,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两人毅然决定,组成搭档。

事情一经宣布,在相声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许多同行和前辈纷纷指责两人的“叛徒”行为。

牛群和冯巩心里也对自己的老搭档十分过意不去,不过好在,李立山和刘伟虽然心里不痛快,但是还是原谅了他们。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说冯巩和牛群刚开始合作是背负骂名和压力的。

有压力就有动力,合作第一年,两人就创作了8段相声,而且每一场表演都非常受欢迎,这对搭档可谓是高质又高产。

两人也顺利登上了春晚的舞台,为观众们带来了精彩的表演,也拉开了这对黄金搭档连续11年登上春晚的序幕。

从此以后,两人的表演,成为观众们最期待的节目之一,而冯巩牛群也彻底捆绑在了一起。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这对搭档在演艺事业的巅峰时期,突然选择“分手”让观众猝不及防,也引得谣言四起。

03冯巩牛群不和的真相

2000年的夏天,牛群郑重其事地将冯巩约到家中,冯巩隐约感觉有大事发生。

果然,牛群开口了,他拉着冯巩的手说:“老弟,我恐怕以后不能和你合作了,我要去当副县长了。”

冯巩一开始还以为牛群是开玩笑的,当弄清楚牛群是真要离开演艺圈的时候,冯巩哽咽了,表现出了自己的不舍,但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大度。

那一夜两人喝得伶仃大醉,抱在一起痛哭。

其实牛群离开演艺圈在之前就有征兆,他并不是一位安于做同一件事的人。

90年代末期,牛群的相声创作走到了瓶颈,他觉得自己写不出来好的作品了,有一种江郎才尽的感觉。

后来牛群接触到了摄影,他希望摄影能够为自己带来灵感,但很显然,摄影并不能解决牛群的创作焦虑,反倒是牛群的摄影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这一次,牛群希望彻底走进生活,另一方面,牛群也确实是想为老百姓做点事。

在蒙城县走马上任之后,牛群靠着自己的红人效应,引进了上亿元资金,为蒙城县修建了道路。

上任的第二年,牛群参观了县里的特殊学校,当看到学生们在危房中上课的时候,牛群做了一个决定:为他们募捐建设新的教学楼。

没想到这个决定为牛群惹来了不小的麻烦。

为了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募捐,牛群将学校转到自己名下,并改名为“牛群特教学校”。

这个举动被一些人怀疑是动机不纯,一时之间牛群涉嫌贪污的消息充斥着报纸和网络。

原本想着为百姓们办好事的牛群,此刻心里憋屈得不行,他拨通了老搭档冯巩的电话,电话中,牛县长卸下所有伪装,向冯老弟敞开心扉,痛哭流涕。

经过冯巩的开导与鼓励,牛群重新振作了起来。

不久之后,牛群再次做出出人意料的举动,他宣布将特殊学校捐给中华慈善总会,并且自己的现有财产和今后的资产都捐献给中华慈善总会。

这样的举动让冯巩都为他捏了把汗,不过冯巩对老搭档表示支持和理解。

从那之后冯巩多次在经济上对牛群一家进行帮助。

2004年,经过调查审计,终于证明了牛群的清白,这一次,牛群和冯巩再次相拥而泣,不过这一次是因为高兴。

牛群任满之后,他决定重新回到艺术的舞台,毕竟这才是他真正热爱的事。

2006年,牛群和冯巩再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只是这一次,两人并不是搭档,第二年,依旧如此。所以对于两人不和的传言闹得沸沸扬扬。

但事实并非如此,早在牛群卸任的时候,冯巩就第一时间找到牛群,想要再次合作,但因为节目没有过审的原因,观众们没能看到他俩在舞台上搭档。

2005年,两人再次合作,这次准备的是一个小品,但依旧没有通过审核。

其实在2006年的时候,两人曾有过合作,牛群在冯巩自导自演的电影中饰演一个厂长。

结语:

许多观众都感觉牛群和冯巩已经合作很长时间了,其实细细算来,两人在春晚上合作了11年,这11年比起许多舞台搭档并不算长,但是两人的友谊却始终不变。

在牛群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冯巩一直陪在他的身边帮助料理后事,在办完丧事之后,牛群给冯巩磕了个头。这一跪不仅是礼数,还饱含着牛群对冯巩的感激之情。

如今牛群已经年过七旬,不知道他和冯巩还有没有机会再次在春晚的舞台上合作?

——END——

周公解梦大全:梦见十二生肖之牛,智慧和坚韧不拔的象征

梦境中的牛,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象征,它们的出现往往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独特见解。无论是在田野中悠然吃草,还是在奔跑中扬起尘土,牛以其庞大的身躯和沉稳的气质,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力量与智慧。接下来从《周公解梦》中,揭示梦见牛的象征意义,并将这一古老的象征与当代生活联系起来。

与黄牛共舞的快乐

当我们梦见自己与一头黄牛共舞时,我们仿佛感受到了一种与生俱来的喜悦与快乐。牛的力量与智慧在这个场景中融为一体,它们展示了一种和谐的生命境界。牛的象征意义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时,我们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外在物质的追求,而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在山间与牛共享宁静

偶尔,我们梦见自己在青山绿水间与一群牛群共处。在这个情景中,牛变得安静而宁和,它们悠然自得地吃草,似乎在与大自然对话。这一幕告诉我们,与牛共享宁静能够使我们的内心得到放松和平静。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往往追求物质上的成功,却忽略了内心的平衡和宁静。与牛共处的梦境提醒我们,寻找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的连接,能够带来深刻的满足感和平和的心态。

与野牛共同征服困难

当我们梦见自己与一头强壮的野牛并肩战斗时,这象征着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与坚毅。野牛是一种野性而勇猛的动物,它们象征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潜能和力

量。这一梦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么艰难的局面,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坚定地面对挑战,就能够征服困难,迈向成功的道路。

奔跑的公牛与追求的勇气

梦见一头奔跑的公牛,它的肌肉紧绷,力量迸发。这象征着我们内心追求的勇气和决心。公牛在奔跑中扬起的尘土,仿佛是我们生活中的困难和障碍。梦中的公牛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坚定自己的目标,并毫不退缩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只有勇往直前,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和成就。

牛的智慧与坚韧不拔

牛并不是愚笨的生物,相反,它们展现出了与生俱来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无论是在田间劳作,还是在保护自己的领地上,牛都表现出了对生活的理解和坚定。当我们梦见牛时,这象征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智慧和坚韧精神。牛的智慧告诉我们,面对生活的起伏和挑战,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不断努力前行,追求自己的目标。

总结:

梦见牛,它们代表着生命的力量与智慧,在梦境中向我们传递着深刻的见解。无论是与黄牛共舞的快乐,还是在山间与牛共享宁静,或者与野牛共同征服困难,以及追逐奔跑的公牛和体验牛的智慧与坚韧不拔,每个场景都揭示了牛的独特象征意义。

这些象征意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它们提醒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心的平静、勇往直前追求梦想,以及保持智慧和坚韧的品质。梦见牛的时刻,让我们回归到自己内心深处,探寻生命的力量与智慧,与牛一同舞动生命的旋律。

#周公解梦##国学##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牛群:20年前抛下冯巩去当官,现在做梦都想和冯巩合作,可能吗?

2000年,牛群把冯巩叫到家里一起吃饭。

冯巩好似专门留着肚子来的,吃了一碗又来一碗。

正当冯巩埋头吃饭的时候,牛群掷地有声说到:

“老弟,以后我恐怕不能再跟你合作了,我要去安徽蒙城当副县长了”

冯巩听到后十分诧异,手里的筷子差点没拿稳。

他摸了摸牛群的额头说道:

“牛哥,你没发烧吧”

这时候冯巩还以为牛群在跟他开玩笑,说完又继续吃了起来。

谁知牛群是认真的,并对他说道:

“老弟,我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的,没有开玩笑”

冯巩仍然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从1988年相识至今,已经12年。

冯巩手里的筷子还是掉到了地上:

“我们十多年的友谊,十多年的合作,好不容易才走到今天,你说走就走了?难道你忘了这些年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吗”

往事一幕幕浮现在冯巩脑海中,看着眼前这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牛群,不敢想象他会为了当官而抛弃他。

要知道,当初要是没有遇到冯巩,就不可能有现在的牛群。

01

1949年,牛群出生在艺术气息浓厚的天津。

从小就喜欢听人打快板,说相声,听着听着自己也能哼上两句。

这种从小养成的习惯也让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贵人。

1968年,19岁的牛群从高中毕业毕业之后下乡插队到河北省北落店村时,看到一个老人在打着快板。

一向喜欢听人打快板的牛群赶紧停下脚步,在一旁认真听了起来。

这一听就入迷了,连着好几天都来看这个老先生打快板,还把他当成偶像。

这个老人姓鞠,在当地是个有名的快板老师。

牛群也想让鞠老相声教自己打快板,于是跑上去跟人套近乎。

鞠老也没吝啬,教他打了一段时间的快板。

也就是这段时间,牛群对快板有所了解,也想着将来能走艺术这条路。

但好景不长,不到两个月牛群就被分配去当了通讯兵。

那段时间,牛群一度认为自己将来不可能再从事艺术行业。

但一切事情就像注定好的一样。

刚到部队没多久,团里就举行了艺术表演比赛。

得知这个消息后,牛群赶忙去报了名, 自己一身的艺术细胞,不能浪费了。

果然,站在台上的牛群就像找到了方向,尽情释放着内心的欢愉。

一手天津快板说的朗朗上口,彻底征服了现场观众。

领导也是看在眼里,不想让这样的人才埋没。

于是将他调去了文工团。

可是这里的人哥哥身怀绝技,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他始终排不上号。

虽然他自己创作了不少快板和相声,但站在大的舞台上,始终掀不起什么风浪。

彼时的他想着自己努力创作的作品没有人看,心里很不是滋味,对一个相声演员来说更是一种失败。

但他并不打算就这么放弃。

后来他在刘学智的推荐下拜师常宝华,开起了专业训练。

而这时候的冯巩也刚从部队退役,在天津一家制线厂当钳工。

他们不会想到,不久的将来会成为黄金搭档,还能登上春晚的舞台。

这对当时的他们来说,只能做做白日梦了。

但这一切,其实已经在路上了。

02

1979年,牛群拜师常宝华之后,有了自己的门派和师傅,他更加坚定自己的方向。

这一年,冯巩被调入了铁路文工团,四年后成了艺术团的演员。

这段时间,冯巩学了不少艺术表演,特别是相声。

1986年,春晚总导演黄一鹤一眼看中了冯巩,邀请他上春晚和刘伟搭档说相声《虎年说虎》,同年还参演了一部影视剧。

可能他也没想到,名气能来得这么快。

不过其中也占了不少的运气成分,糊里糊涂地就成了大明星。

然而这时候的牛群还在跟着常宝华学习,这一学就是9年。

他和冯巩能结缘,还得感谢一部电视剧《那五》。

彼时,冯巩和牛群都有自己的搭档。

在一次拍摄结束的时候,因为两人都是说相声的,就投机聊了起来。

聊着聊着,他们发现两人对相声的理解和看法都非常相似,越聊越欢。

甚至一拍即合来了几次即兴表演,不管是配合还是默契都非常搭。

随即两人就产生了做一对搭档的想法。

不过那时候相声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不能随便更换搭档,除非之前的搭档很不合适到了无法合作的地步。

如果轻易抛弃搭档就会被师傅责怪,甚至同行嫌弃。

可是好的搭档千载难逢,两人都不想错过对方。

商量许久之后还是决定组成新搭档。

不出意料,两人新搭档的消息传出之后,果然遭到了前辈们的指责和同行的嫌弃。

这些其实他们还能接受,毕竟是自己的选择。

最让他们难以面对的,还是之前的搭档。

尽管前搭档说不介意这件事,但从眼神里能看出,对他们这种行为还是非常不满的。

他们也只能尽量做到让前搭档谅解自己。

就这样,两人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和谩骂声,向梦想出发了。

一年时间,两人创作了8段相声,段段是精品。

每到一个地方演出,都是络绎不绝的掌声和欢呼,深受观众的喜爱。

后来,他们的表演变成了压轴戏,演出都是最后出场。

1989年,牛群和冯巩第一次合作登上了央视春晚,表演了相声《生日祝辞》,全国观众都为他们鼓掌。

从那时候开始一直到1999年,他们年年上春晚,年年得大奖。

不管记者还是粉丝见到其中一个,都会问:“你搭档呢”。

似乎两人成了连体人,在观众眼中,他们就是一个不可能分开的整体。

其实事实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因为牛群实在是太能折腾了,喜欢搞副业。

一开始迷上了摄影,后来又迷上了投资。

到头了摄影师没当成,投资也失败了,还欠了一屁股的债。

这时候,一家卖牛肉的老板看中了牛群,想让他为自己的牛肉代言。

牛群也是热心肠,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果然,明星效应让这个老板的牛肉卖得很好,给老板带去了巨大的收益。

这也让当地的政府部门看到了牛群的影响力,想把他聘为荣誉县长。

彼时,相声行业并不景气,牛群也想着干一番大事业。

经过考虑之后便答应了,于是请来了冯巩到家里吃饭,跟他说明了这一切。

其实冯巩心里明白,牛群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是个想干大事的人。

他也知道,相声演员只要换了搭档,将来要想重新合作就是难上加难了。

于是拉着他的手说道:

“牛哥,你去吧,不管到了哪里我们都是好兄弟,有困难了别忘了跟老弟说一声”

听到这番话,牛群心里满是感激,两人一杯接一杯,喝到最后抱头痛哭起来。

03

2000年12月,牛群走马上任了。

果然,名人效应确实厉害,在牛群的帮助下,蒙城的经济迅速增长了几个亿。

修建了新道路,建设了新学校。

这时候的牛群在蒙城人眼中,就是英雄一般,人人对他尊敬有加。

看到牛群的成就之后,作为昔日好友,冯巩也多次打电话祝贺。

2001年,牛群在一间学校考察时,看见100多名学生还在危房中上课,睡不好也吃得差。

于是他决定举行募捐建设一所学校,短短时间就筹集了四百多万。

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建了一所新学校,还收购了一个矿泉水厂,供孩子们使用。

可是后来却有人怀疑他的动机,还写文说他将钱套进自己名下。

这时候他非常伤心,一心为人办事,过年都不能回家,最后却落得这样的骂名。

在最难的时候,还是冯巩给他打来电话安慰他。

其实那时候冯巩还是希望能和他合作的,他对牛群说:

“牛哥,坚持不了就回来吧,我们重新合作说相声”

牛群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满是委屈和不甘。

2004年,牛群任期已满,经历过这么多事情之后,他发现自己还是对艺术放不下。

于是将自己要付出的消息告诉了冯巩。

冯巩一听开心极了:

“太好了,牛哥,我就盼着这一天呢”

但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能像当初那样出彩吗?

两人合作了相声《为你喝彩》,但没能通过初审。

2005年,冯巩第20次登上春晚,和朱军合作了相声《笑谈人生》。

那时候,很多人都知道牛群重新回到舞台上。

但没能看见冯巩和牛群熟悉的身影,就传出了各种谣言,说冯巩抛弃了牛群。

牛群一听赶紧站出来解释道:

“不是这样的,我和冯巩没有合作不是他抛弃我,而是作品没有通过审核”

在当初牛群决定抛弃冯巩去当官的时候,就注定回不到从前了。

而折腾了半辈子的牛群,对不起搭档,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的是前妻。

04

当初牛群拜师的时候,中间的介绍人刘学智其实是他后来的岳父。

刘学智的女儿刘肃就是牛群的妻子。

1982年,两人登记结婚,三年后生下了一个儿子牛童。

那时候,两人生活上甜蜜,事业上相互扶持,还被称为“模范夫妻”。

当初牛群瞎折腾的时候,刘肃为了给他买摄像机,花光了自己的积蓄。

牛群喜欢瞎折腾,刘肃就在后面给他收拾烂摊子。

牛群去当官的时候,刘肃也是东奔西跑地帮衬他。

可是2007年,两人却还是以离婚收场,那时候刘肃已经50岁,牛群58岁。

25年的婚姻生活,说没就没了。

离婚之后牛群的事业也跟着下滑。

折腾到最后,什么也没留下,还落得个谁也对不起。

或许真正经历了跌宕起伏之后,才能体会到人间百态。

但不得不说的是,牛群的人生是充满冲动的,以至于他想回到过去,都成了奢望。

曾经鲁豫问过牛群:

“你和冯巩不能在一块说了吗,那是黄金搭档啊”

牛群:

“那我巴不得,做梦都想跟他合作”

可是他或许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晚景凄凉”的牛群:给冯巩磕头,58岁和妻子离婚,64岁跳水晕厥

虽说德云社已经是相声界的“扛把子”,但时光倒退20年,牛群和冯巩也是一对观众非常喜爱的相声演员,他们多次登上春晚,为全国观众献上令人难忘的优秀作品。

2000年,牛群被请去当了蒙城县的挂职“县长”,功劳却都被风言风语淹没了。

牛群曾在《鲁豫有约》中透露称:“能有这么个机会,能施展我的才华,来献我的爱心,能回报厚爱我的观众,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

也许是因为名气过大的原因,不少人对他破口大骂,这让原本怀揣着满腔热血的牛群一下子懵了。

他经常说“错了,但不知道是哪错了。”

任职4年多以来,他操碎了心,也伤透了心。因为人心难测,很多舆论也就随之而来。

当年,牛群与冯巩多次登上春晚的舞台,事业巅峰期,由于他几次离开,让这对老搭档历经了几次分分合合。

牛群也曾说,自己的性格属于冲动型的,干什么事都比较冲动,因此也比较爱折腾。

01

1946年,牛群出生于天津,挺艮的一个地方。

牛群上面有3个姐姐和2个哥哥,最小的哥哥都比他大13岁。

一般来说家里最小的那个孩子都比较聪明,牛群也不例外,打小淘气不安分的性格,一直都没怎么改变。

1968年,牛群高中毕业,下乡插队到河北,期间他被一位鞠姓老人的快板所吸引,于是他开始跟着这位老人学习打快板儿。

牛群脑子机灵,学得要比其他孩子快很多,没多久自己就已经能打上一段。

1970年,牛群参了军,入伍不久就赶上团里一次演出。

当时,牛群说了一段天津快板儿,让他误打误撞进入了曲艺界,但这也仅仅是第一步。

4年之后,他被调入北京文工团从事相声创作表演,这也让他开始对自己的人生逐渐有了规划。

1979年,牛群在表演相声《原形毕露》遭遇到了冷场,也遭到了别人的嘲笑,为此让他十分难堪。

可挫折终归是挫折,这件事儿并没有打垮他对相声的初心。

于是他暗下决心,非要把相声说出点名堂来不可,在老师刘学智的推荐下,他拜师常宝华门下。

牛群有天赋也肯吃苦,没过几年,他就获得了曲艺优秀节目的一等奖。

但在这一行,哪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能勉强维持生计就已经很不错了。

就连如今的郭德纲,当初说学逗唱样样精通的情况下,依然找门路混工作,好不容易在文工团里谋个差事,还被冯雷抢了饭碗。

1988年,牛群与冯巩首次合作相声《小偷公司》,大获成功,随后二人迅速蹿红。

从此,这对黄金搭档为全国观众奉献了很多经典作品,牛群的事业也走向了鼎峰。

02

合作成功之后,同年两个人趁热打铁又合作了几次,从合作关系升华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兄弟,二人一拍即合,一腔热血准备大干一场。

但此时二人组合,也是顶着众多的压力换来的,当时冯巩已经有了固定的搭档,是相声演员刘伟。

之后,冯巩向师父马季提出来希望与牛群搭档,刚开始马季并不同意,但在冯巩几番解释下,马季才点头同意。

事实证明,冯巩这个提议是正确的。

后来,二人写出了将近10段经典相声,比如《最差先生》、《教子有方》、《无所适从》等。

冯巩和牛群开创了相声的新形势,成为了观众眼前的红人,也成为了春晚上的常客,一时间,二人也成了当时最火的相声演员。

最火的时候,牛群打小的那股折腾劲儿又开始了。

本以为这对搭档会一直给观众带来惊喜,可在此时,牛群却选择了离开。

这对黄金搭档多次分分合合,让外界有难免有一些猜测,但实际上一直都是牛群的一意孤行。

03

冯巩与牛群的关系一直都十分要好,甚至他母亲去世的时候,冯巩还亲自前往吊唁。

据牛群称:这辈子除了给自己的父母磕过头之外,就是给冯巩磕过头。

说相声,火了。

但牛群开始不甘于一直说相声了,时常想着捣鼓捣鼓其他的东西,比如经商,做生意,他也想赚大钱。

离开之前,据说当时牛群当时与冯巩约定好,若自己半年之内没闯出什么名堂来,就再回来一起接着说相声。

冯巩平时也挺好说话,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牛群选择经商之后没到半年的时间,就已经把生意做得一塌糊涂,因此又回来继续与冯巩说相声。

但牛群的内心依旧不安分,既然出走过一次,也尝试到了外面的诱惑,即使这次失败,并不见得次次失败。

于是,牛群相声没说多久,就和冯巩再一次提出“闯荡江湖”的想法,迫使冯巩不得不再次换搭档。

这一次,牛群选择办杂志,当时有个叫《名人》的杂志就是由牛群接手的,但又做了没到半年,亏损12万。

再一次惨败之后,牛群依旧灰溜溜地来投靠冯巩。

两次“扔下”冯巩,牛群自己都有点觉得不好意思。

于是他就找了个机会,请冯巩喝酒,在饭桌上和冯巩提起合伙说相声这事儿。

冯巩当时嘴上并没说什么,但是搁谁心里都会有点不舒服,总这么被迫换搭档,对谁也不是一件好事。

但耐不住牛群好说歹说,冯巩才勉强点头答应。

但此时,二人的巅峰已经过去,写不出好段子,又一味的吃老本,观众有些不太买账,一度陷入尴尬的局面。

1999年,牛群与冯巩在春晚上合作完相声《瞧这俩爹》之后,再无合作。

牛群压根就不是踏实的人,除了相声,他还有很多爱好,比如摄影、拍电影、最喜欢的就是踢足球。当时他还组建了一个足球队,自己当队长。

转眼就到了千禧年,这一年牛群再一次对冯巩食言,离开了冯巩转头就来到了蒙城当起了“县长”。

之后观众也发现,冯巩的搭档换了一波又一波,从牛群换成了郭冬临。

那句“不错,不错,味道好极啦!按我们美国话叫very good!”至今也不时在许多人口中蹦出来当做调侃。

牛群的“县长”当了4年多,带着很多委屈和争议离开了。

其实在这4年里,有不少舆论倒向了牛群,报道他与冯巩的关系如何如何。

当时牛群接受采访的时候,鲁豫也曾经问过他说:“当时冯巩就没劝过你吗?”而牛群说“当时谁劝都没用,就是我想做。”

后来牛群表示,其实当时失败之后,做梦都想再与冯巩搭档,从蒙城回来之后一直追着冯巩,请吃请喝。

最后,冯巩也敞开心扉的跟他聊了一回“相声你不好好说,当什么县长啊。”被冯巩“教育”了一通,牛群当时心里也挺不是滋味,但事后想想,确实挺受用的。

之后,两个人又合起伙开始倒腾相声,但倒腾一通没通过。

牛群的事业开始滑坡,几次想“咸鱼翻身”却怎么也翻不过来了。

落魄的时候,牛群靠着杂志社每月1000元的薪水度日,最后还是冯巩拿了点钱,给他一家送了过去。

再次谈到这件事的时候,牛群也反思过,只知道自己可能做错了,但是错在哪了还是没悟出来。

但他觉得自己可能以后会悟出一个结果,彻底将这个错误改正。

04

此时,牛群的事业折腾没了,就连家庭也快折腾没了。

其实当时牛群家里有个贤内助,叫刘肃,是他的老师刘学智的女儿,比他小8岁。

1982年,两个人正式登记结婚,婚后第三年有了儿子牛童。

夫妻二人在生活上相互支持,相互牺牲,就连刘肃也说:“当初嫁给他,就是觉得他性格好。”

当时,这段婚姻在圈里还一度被评为“模范夫妻”。

但这段婚姻刚开始,就属于女强男弱,刘肃多次登上大舞台,并且获得过很多奖项。

而牛群那时候还没有什么名气。但刘肃为了家庭,甘愿为了他回归家庭相夫教子。

对于牛群爱“折腾”的毛病,刘肃也是对他极大地包容。

当时牛群迷上了摄影,为了买一台好相机,刘肃几乎花光了家底儿给他花600块钱买了一台富士相机。

可在那时,他们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裕,600块钱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是一笔很大的数目,而刘肃却心甘情愿为他付出。

随着牛群工作越来越忙,两个人聚少离多,隔阂与日俱增,矛盾终于到了无可调节的程度。

2007年,刘肃提出了离婚,与牛群结束了25年的婚姻。这一年,牛群58岁,而刘肃50岁。

牛群的事业算是一落千丈,虽然会在一些栏目和影视作品中能看到他,但始终让人记忆不深。

这几年,明星真人秀的节目开始一直很受欢迎,2013年,牛群也罕见的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叫《中国星跳跃》。

一群强调精神挑战的明星们,从5米跳台往下跳,已经64岁的牛群也是踊跃参加。

“再不疯狂就没机会了!”这句话是牛群一直挂在嘴边的。

他从小就有个运动员的梦,但这辈子是没机会了,但眼看有这么个挑战机会,牛群一定不会轻易放手,他说:“既然做不了跳水冠军,也要做一个曲艺界的跳水王子!”

当时跳下去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对这个64岁“高龄”的牛群充满了期待和激动。

由于是头朝下,身体有些倾斜,落水时几乎是胸与肚子拍在了水面上,飞溅起了很大的水花。

大概过了十几秒,观众席中有人开始躁动,牛群从水下浮了上来,但他一把就拽住水下摄影师的胳膊。

由于力量过大,摄影师不得不放下机器,赶紧呼叫救生员,救生员将全身无力的牛群托架到泳池边,而此时的牛群早已体力不支,晕厥过去。

在后来打分环节中,为了尊重评委,牛群又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获得了全场的掌声。

有很多观众看完这个节目之后心里实在不是滋味,毕竟年过六十的相声演员,很少有人像牛群一样在综艺节目里拼命了。

如今牛群70岁了,折腾了大半辈子,但让人记住的仍然是那个春晚舞台上的相声演员。

但人生只有一次,只有疯狂不动了,才觉得人生没有遗憾。

比起别的明星来说,牛群是同期艺人中最随性的,最冲动的,因此才会体会得到人生中的跌宕起伏,感受得到人间百态。

日本“牛”信仰:从耕牛走向神牛——侧面解读中日民间文化传承

牛与篷车

作家吕国英老师的著作《中国牛文化千字文》中有写到:“牛本善、性温讷,行任重、志笃远。忠诚、开拓,勤劳、奉献,淳朴、寡欲,担当、尽瘁。”这简短的数十字描绘里,我们不难看出牛可贵的品质。这些品质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信仰与追求,并且影响到了东亚许多地区,它们或多或少的都出现了“牛”信仰。下面我们就以东南亚地区日本的“牛”信仰文化为例,来看看中日民间文化的相互传承。

一、日本的“牛”信仰文化

1、日本“牛”信仰神话传说

牛被人类驯服并开始养殖大概是从六千多年前开始的,而中国在商代的时候就开始把牛于生产、食用和祭祀,并且在盘庚迁殷后牛就被列为“六畜”之一。经过考察研究证实牛大约是在日本弥生时代随着农耕文化进入日本的。

由于日本自身地理条件的原因,在牛刚刚进入日本的时候,不可能会出现数量极多的情况;再加上日本当时的生产力低下,农耕仍然在刀耕火种的阶段,所以牛在刚进入日本的时候并没有被当做农耕时的劳动力。反而是被用作日本王公贵族的代步工具,在那个时代的日本骑牛成了王公贵族追逐的时尚,骑牛成了王公贵族们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骑牛图

在这个时代的慢慢发展中,牛也开始由平凡走向神圣,被赋予神性。在日本众多的民间神话或者是神社的描绘中牛成了神,或者是神的代名词如神的使者或坐骑。在日本《簠簋内传》中就记载了一位名为牛头天王的神明:“天地开辟万国兴起时,北天竺摩柯陀国有大王,名号商贵帝。曾仕于帝释天,名号天刑星。现转世于婆娑世界,改号为牛头天王。”

牛头天王就在如今的八坂神社接受祭祀。还有传说大原神社供奉的神袛降临时就是骑着一头红色的牛,据说今天的那里石头上还有点点的红色,相传是红牛走过留下的痕迹。

2、日本“牛”信仰中的祭祀文化

在古代的中国,无论是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把宗庙和神灵当做至高无上的东西,他们把祭祀作为对宗庙与神灵的尊敬,而牛在祭祀中就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当时民间有“三牲”的说法,三牲分别是牛、羊、猪。而这个三牲并不是谁都可以随便用的,封建王朝中有着森严的祭祀等级,分为太牢、少牢、特牲、特豕、特豚几个等级,其中太牢是指“三牲全备”,在封建王朝里只有天子祭祀才能使用太牢,诸侯祭祀使用少牢,而它们的区别就是关于牛的使用。这就可以判断出牛在祭祀中的地位,可以说牛是与先祖、神灵最亲密的了。

在日本也有用牛祭祀来作为对神灵的尊敬。当时的日本甚至出台敕令禁止食用牛肉。这个敕令是天武天皇统治日本的时候颁布的,《日本书纪》中对此也有记载。

皇帝祭祀

在斋部广成的《古语拾遗》一书中还记录了一件关于民众食牛的有趣事情:“古昔,某造田之日,大地主神让农民吃牛肉,于是蝗虫蜂起,侵袭了秧田大地主神通过占卜寻求良策,于是被告知此乃岁神报应,应祭以白野猪,白马,白鸡为镇其怒,因此,大地主神供奉上述物品道歉,并请求驱逐蝗虫,但是并未奏效。最后按照岁神的旨意将牛肉放在水渠口祭祀,方才保住了秧田”。

从《日本书纪》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代的日本和中国一样,都对牛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因为牛是农业经济下不可缺少的生产工具;而祭祀活动中牛也扮演了极为重要的祭祀品,岁神因为农民食用牛肉便大发雷霆就是最好的证明。牛在祭祀中至高的地位可以说是与中国的祭祀礼仪一脉相承,因为我国古代祭祀文化中,牛也同样占着很高的地位。从上述两点中可以看得出中日两国的牛文化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仅仅是关于“牛”的认知两国民间无论是传说还是祭祀礼仪都有着相同的地方。

3、中日牛文化契合点:禁止杀牛

因为古中国自身发达的农耕文明,对着劳动力有着极大的要求与保护,前文也说到中国远在商朝就已经把牛作为重要的劳动力 在了农业生产上边 。中国最早禁止杀牛的法令是西周订制的《礼》就有明文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也就是从这个时间段开始牛就如同今天的熊猫一样,成为了当时的国家“保护动物”。除了因生老病死或者大型祭祀,其他的任何情况都不允许杀牛,一经发现就是触犯了刑法,是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到了秦朝之后对牛的保护可以说是变态了,只要是人杀了牛,非自然原因的,一律处死。之后的历朝历代中都保留着关于禁止杀牛的法令。

而在日本同样有着禁止杀牛的敕令在当时。本来就受到我国对于牛保护的影响,再加上佛教大约于公元7世纪左右传到了日本。佛教传入之初日本并没有本土的宗教势力,所以佛教立刻就得到了统治者大力的扶持,极力推广佛教的思想。日本的文化与佛教思想相融合,日本也出现了禁止杀牛的法令,食用牛肉也成了日本的长期禁忌。

耕牛手作

二、牛在中日民间文化的传承

1、日本宗教中“牛”信仰

通过前文也了解到在牛传到日本的同时,佛教也流传到了日本,并且得到日本统治者的大力扶持,而牛也是当时日本贵族的特有物种,两者在日本的神话中也进一步融合。其中就有一段根据沙弥玄栋的《三国传记》中的“神母被牵到佛所事”改编的故事在日本流传甚广,甚至因此形成了一个日本的成语“偶入此道”。

这个故事大概讲的是:在预州有一个老妇人不信奉佛教,甚至是很是厌恶佛教,自己的家就住在善光寺旁边都不去参拜寺里供奉的佛,在路上遇到僧人都是厌恶的遮掩着赶快走过。人们都称呼她为神母,这个人极其贪婪,一天有头牛站在她家门前,老妇人看着左右无人前来寻找,便上前拉着牛想让牛跟她一块回家。没想到牛极力抗拒,反而顶着老妇人门口的衣物朝着善光寺走去,老妇看着牛带走了自己的衣物便也 跟着进入了寺中。却左右寻不到牛的踪迹,便料想是寺中佛的幻化,便一心向佛。

不仅如此,日本还有许多的寺院、神社都和“牛信仰”相融合,与“牛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本京都中就有一种小牛土偶,称为“一文牛”或“幸右卫门”。关于这种小牛有着日本独特的信仰,日本人认为在独特信仰日本还有许多。

伏见稻荷大社

2、中国宗教中“牛”信仰

在日本类似这样与牛有关的神话还有很多,与牛在中国在神话中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在日本牛则是与佛教联系紧密,都在各国的神话体系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另一方面日本神话中牛的形象可以说是与中国古神话中牛的形象一脉相承。在刘向写的《列仙传》中关于老子骑着一头青牛西出函谷关,飞升成仙,坐下青牛也就成了老子的坐骑。而孙悟空的好哥们牛魔王则是和日本的牛头大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中日民间的“牛”信仰

再有就是牛在“解梦”文化中的作用。在中国如果梦到牛就有许多的寓意如:梦见牵牛犁田或上山,预示梦者非常勤劳,生活上逐步走向富裕。梦见白色的牛,预示梦者工作会得到丰收,生活会变得更好。梦见骑牛,预示梦者将会有喜事临门。梦见牛群长得非常瘦弱,表示梦者在平时的工作或学习中不努力。

在日本同样梦到牛有着自己独特的寓意,比如认为梦到牛预示着要有喜事,发财等事情;如果梦到被牛追赶、顶撞就代表的是自己怠慢了神灵,就会有惩罚。两国的民间都把在梦中梦到牛做出了类似的解释可以看出其中的相通之处。管中窥豹,以小见大我们可以了解到中日之间关于“牛信仰”的传承是极其的多并且明显的。

中国神话中的“牛头马面”在日本的神话中也有传承,日本的牛文化与佛教文明相互交融,所以日本的牛头马面也称“牛头阿旁”,这个人物与我国的牛头马面的工作内容也是相同的,都是地狱中的鬼卒,听从阎王的指挥。

老子骑牛

三、总结

从中日之间的“牛”信仰到中日之间文化的联系,我们看到了中日两国民间文化的传承。所以从这种种蛛丝马迹中我们可以发现,中日“牛”信仰文化确确实实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只不过在登上日本国土之后,这个文化发生了“本土化”的改变。

我们不应该只注重到日本文化关于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还应该看到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不应该固步自封,要承认其中优秀的地方让两种文化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因为无论怎样,两国的文化都是东方世界文化的瑰宝,并没有强弱好坏之分。

参考文献:

1、 《日本“牛”信仰》

2、 马兴国《千里同风录》

3、《日本书纪》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25/1697212079368479.html
上一篇:孤傲不群(孤傲不群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下一篇:额相(额相图解)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