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日是哪一天(2023甲子日是哪一天)

60年一遇的甲子日立冬到来“甲子立冬头,来年不用愁”,有啥说法

今年立冬,是民间常说的60年才能遇到一次的好日子,老话常说:“甲子立冬头,来年不用愁”,意思是立冬这天要是遇到甲子日的话,那将是一个难得的好日子,这样的日子一辈子很难遇到第二次。众所周知,中国古代计时历法中,以天干和地支按照顺序相配,60年为一个周期,即甲子日,也就是民间常说的60一甲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将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分为“七十二候”,每个节气为三候。其中记录立冬的三候是:“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这个时候的河里的水面开始凝结成冰,地面上的土壤也逐渐冻结,各种鸟类的粪便也不多见。

“立,建始也;冬,终也”。冬季作为四季轮回当中最后一个季节,不单单是冬天的开始,也是收获成果的节气,同时亦是焕然新生的契机。在我国的历史上,一共有两次历史大事件是在甲子日立冬这天发生的,第一次是1861年11月11日,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登基,第二次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间相差88年,可见其难得。今年农历十月十四日就刚好是甲子日立冬,古人认为在这天如果把握好三件事,来年就一定会顺风顺水,不用发愁。

一、吃头尾

立冬的饮食习俗,在我国南北方都各有差异,在我国北方地区,一直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意指立冬吃了饺子就不会冻坏耳朵。南方地区有一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说的是立冬这一天,花草凋零,动物休眠,古代劳动人民辛苦了一整年,要利用立冬这天休养生息,杀鸡宰牛犒劳自己,所以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除此之外,古人认为这天还要吃头尾,比如说鱼头,海虾,猪蹄等,寓意做事有头有尾。

二、有始终

古人说“有始有终有运气”,《论语·子张》中有云:“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古人认为在立冬的这天,做事情千万不能留尾巴,半途而废,一定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如果平时你有犹豫不决的事情,在甲子日立冬的这天,利用这个好时机,果断的处理解决了,为来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养心性

俗话说:“立冬养生,先养心”。立冬,阳退阴生,生气闭蓄,万物都进入休养生息,收藏隐匿的状态,就连太阳都开始收敛锋芒,变得不再炎热。人们也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保持情绪淡定,戒骄戒躁,养精蓄锐,身体的健康离不开一个好的心性。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此时太阳黄经达225°,各地气候开始变冷。不仅如此,二十四节气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并称“四立”,都是一年当中季节的重要转折点。此外立冬之后天气逐渐寒冷,古人讲究的“天人合一”养生法,在现在依旧受到人们的追捧。

2024年:双春年与无春年的解释和年景预测

2024年,中国农历将经历一种独特的年历现象,即双春年和无春年的交替,伴随着生肖龙年的到来。这一现象涉及到干支历法、农历节气以及古代的年景预测方法,本文将详细解释这些概念,并尝试预测2024年的年景。

干支历法和生肖

中国一直使用干支历法来记录时间,其中干支分别代表了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及12个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形象化代表。这种历法以60年为一个周期,分别用于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

例如,如果今年是甲子年,明年将是乙丑年,后年将是丙寅年,依此类推,一个完整的干支年历需要60年。同样的原理适用于月、日和时的纪法。这个体系的设计基于古人对天体运行的观察,尤其是木星环绕太阳的12年周期,每一年木星在轨道上移动30度,对应于12个生肖年。

无春年的解释

“无春年”并不是指整个年度没有春天,而是指在农历全年中没有“立春”节气。农历全年通常有354天,而阳历全年有365天,因此,将阳历包裹在农历内部可能导致“无春年”的情况发生。

从一个立春节气到下一个立春节气被称为一岁,例如,2024年甲辰年从2024年2月10日(大年初一)开始,到2025年1月28日(除夕)结束。然而,2024年的立春是在2月4日,而2025年的立春是在2月3日,因此,2024年的农历年在两个立春节气之间,自然而然地没有立春节气,从而被称为“无春年”。

这种现象是因为农历全年只有354天,而阳历全年有365.2天,两者之间差距约为11天左右。为了调整农历与太阳年之间的关系,防止四季脱节,大约每2到3年就会添加一个闰月。因此,农历全年可能有25个节气,其中年初和年末各有一个立春,形成“双春年”。

年景预测与古代年牌

古代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来预测年景,这些观察成为了他们年景预测的方法之一。2024年的年景预测,涉及了“一龙治水,三人分饼,十牛耕田”的说法,这些说法反映了古代人对天气和农业的关切。

一龙治水:这句话传达了龙的数量与雨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龙越多,雨量越少,而龙越少,雨量越多。2024年是“一龙治水”,意味着可能会有较多的降雨,但由于龙数较少,降雨可能不会均匀分布,某些地区可能会遭受洪涝灾害,而其他地区可能会面临干旱问题。古书《地母经》中也有关于甲辰年的记载,提到稻麻收成一半不尽如人意,春夏易受涝。三人分饼:这个说法表示粮食的产量可能较低。一般情况下,粮食的收成越差,分饼的人越多。因此,这句话预示着可能会有粮食短缺的情况。十牛耕田:这句话暗示着耕地的劳动力充足,指的是耕牛的数量较多。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土地硬度,而是表示农业劳动力充足,可以更有效地耕种土地。这通常被视为一个积极的迹象。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古代年景预测方法是根据古代的气象和农业条件所制定的,与现代的气象预测和农业技术有所不同。因此,这些预测只是一种传统文化的遗产,不一定准确反映实际情况。

“申月遇甲子,三事不可做”啥意思?今日七月十九,有啥讲究?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文/茶人小谈

老人说:“申月遇甲子,三事不可做”这个是啥意思呢?今日是七月十九,到底有啥讲究?感兴趣的话我们不妨一起来了解下。

农历的七月十九有哪些讲究?

七月十九是癸卯年庚申月甲子日,老辈人喜欢根据这天的天气情况,来预测接下来的收成,所以七月十九,它相对来讲,会比较的特殊,能起到一个预测的作用。

另外这个时候,正值白露前,天气也开始变得凉爽,尤其是早晚的天气,人也容易感觉到秋乏,另外因为正处于鬼月,早晚的凉风袭来,也容易引来旧疾。

申月遇甲子

阴历“一月为寅月,二月卯月、三月辰月、四月巳月、五月午月、六月未月、七月申月、八月酉月、九月戌月、十月亥月、十一月为子月,十二月为丑月”。而按照干支纪年的说法,申月是从立秋节气开始,到白露这一天结束。今年的立秋是8月8日,白露节气是8月9日,农历的六月廿二到七月廿四,这都属于申月,农历的七月十九,刚好是申月的末尾阶段。

甲子,甲为天干,子为地支。甲为一旬之首,甲子为六甲之首,是天地之气的开始,其力量影响着之后的六十日,我们经常说,一甲子,它其实代表的就是重新开始,也代表着新的循环,当申月遇到甲子会发生什么呢?

申月是秋季,也就是说秋甲子。俗话说:“久雨久晴,且看换甲。六甲无云,一旬少雨。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禾头生耳。千山云深甲子雨,十日地湿东南风。甲寅乙卯晴,四十五日放光明。戊午己未甲子齐,便将七日定天机。七日有雨两月泥,七日无雨两月灰。

当秋天遇到甲子,出现下雨的话,那么庄稼就容易受损,这就会导致农作物的欠收,从而影响到收成,为此申月遇到甲子,宜晴不宜雨。

三事不可做

一不做:误农

甲日无雨,则十日少雨。甲逢单日为雄,甲遇双日为雌,雄甲猛烈雌甲柔,雨落雄甲有大水,雨露雌甲则无妨。七月十九是雄甲,预示着这天如果下雨的话,容易带来暴雨,所以要警惕,庄稼要及时收成,不能误了农事。

二不做:露身

秋季要记得不能露身,尤其是甲子日,申月的甲子日,申子辰三合水,为水的三合之日,是水的力量从长生之位前行至帝旺之时,消耗了此时的金气。木气又生风,也就是热中夹着凉风,这种凉风最容易让人受凉而致病,如果贪这种风,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三不做:远行

甲子日,是新的一个开始,而且这个时候正好也是忙碌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远行,不仅耽误农事,同时因为季节的一个变化,这个时候,天气多变,如果下雨很容易引起涝灾,在以前,碰到下大雨的话,肯定是耽误行程,那还不如不走。

当然这些都是古人根据时间进行预测还有总结出来的,具体情况会怎么样,我们还要以实际的天气情况为准,而像三不做,倒是有一定的道理,比如这个时候确实是不能误了农事,生活起居也要注意,还要记住不要远行。

—The end—

原创/茶人小谈

从传统文化中,学习新的知识,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28/1697182648326577.html
上一篇:搬迁日(搬迁日子怎么选2023年9月的日子)
下一篇:炎帝(炎帝简介)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