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老坟好不好,看到三样就知晓”,这是真的吗?是哪三样?
眼看清明节到了,又是一个祭拜先祖的日子,很多朋友就会准备好祭品,去先祖坟前表示怀念和哀思。一抔黄土是先人的安息之地,可别小看这一抔黄土,据说还能起到旺盛后人的作用,那么老坟到底好不好呢?老人说“老坟好不好,看到三样就知晓”。
那么这种说法是真的吗?究竟是哪三样呢?下面就听听老人咋说吧!
一,这三样是哪三样?
据老人说,要是老坟好,可以旺盛后人的话,这老坟是有表现的,第一种表现就是老坟上面的草比较多,而且这些草还不是恶性杂草,萌发的草还会比较秀美,要是老坟上面没有草的话,就说明这个地方是一个贫瘠之地,草的生命力如此强大,可是在这里也无法生存,可见其贫瘠之至,人们望而便思索,说这样的老坟是无法旺盛后人的。
再者好的老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上面会有一些鸟类,比如说野鸡,野鸡是比较有灵性的,它在老坟上面休憩,说明老坟这一代环境是比较好的,最起码的干爽,宁静,而且光照也比较好,最起码野鸡生活在这里会觉得比较舒服,具有灵性的动物有好的感觉,那么老坟应该是不错的,这也说明咱们的先人,在此生活的也是不错的,这样的老坟应该可以旺盛后人的。(野鸡在农村也被认为是凤凰,咱们知道,凤凰休憩的地方当然是吉利的。)
第三样东西就是蛇,大家看着蛇可能会认为比较恐惧,可是在老人们看来,这可是吉祥物,蛇在农村被人们认为是小龙,老坟是龙蟠之地,自然是力量无穷,旺盛后人的功效也是有想可知。此外老人还说,老坟上要有野鸡或者蛇的话,其后人必然会出龙凤之人才,见到这些,在农村一般人都是不敢炫耀的,特别在古代,皇帝怕人夺权,要是知道谁家的老坟有龙凤,就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呢。
二,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这些说法是古代的说法,在古代,生产比较落后,人们无法对老坟的好坏进行分辨,于是就望物产生的想法,这些想法自然有一些荒诞。
要想自己发达,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自己去拼搏,要想后人能够成才,也只能依靠自己去培养,如果不去拼搏,不去培养,一切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了。
比较可笑的是一些朋友偏偏喜欢这些所谓的风水之谈,啥都不做,只会找人看风水,这自然是不对的,我的一个朋友,找人看老坟,没有一个说不好的,可是这朋友就是懒惰,对孩子也不重视培养,其结果这朋友的日子一直过得不景气,孩子也不是很成才。风水之道不能偏信,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还得依靠自己的努力。
三,总结
咱们祖先的老话,有些很有道理,当然也有一些荒诞的说法,对于这些咱们只能批判的继承,笔者写这篇文章,不是宣扬迷信,更不是宣扬风水,而是为了告诉朋友们,对于老俗话,要批判的继承而已。(不过了解这些话,可以知道古人的思维和想法,可以从侧面了解我们的民间文化。这也是很有意思的。)
以上是我的个人见解和看法,水平限制可能会有不当,敬请各位朋友批评指正吧,谢谢大家!
墓地朝向一定要朝南吗?
在沈阳购买墓地时,有一个问题格外引人关注,往往影响了许多家属的最终选墓决定,因为这点小纠结而多花了几千甚至几万元购墓款项,甚至远远超出了起初的预算,这是沈阳墓地小编不希望看到的,更有甚者,为了购买朝南向的墓地忽略了价格、交通、服务等更多现实的因素,实在是本末倒置。
这个问题就是,许多家属在选购墓地的过程中总是纠结于墓地的朝向这个问题,认为选墓地就一定要坐北朝南,其他朝向的墓地不考虑,这种执念其实真的没有必要。
原因有以下几点:
1、传统阳宅朝南向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并不适用
墓地坐北朝南的传统其实是从人们居住的房屋朝向演变而来,古人认为人死后将会生活在另一个世界,所以人生前用的事物死后也一样需要,于是祭祀先人的时候要烧纸钱,扎纸牛纸马,“墓地”这个阴宅也要类似于人生前居住的房屋,也就是“阳宅”,而古人房屋大都朝南向,所以墓地也要朝南向。
那么房屋尽量朝南向的传统又是从何而来呢?这个问题可以说自然因素远远大于人文观念的影响,因为我国处于北半球,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处于北回归线以北,而在古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现代,智慧的古人当然发现,要想让居住的房屋能够获得更多的热量,要尽量面朝南而建,在一天中获得更多阳光照射的时间。而在当今社会,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加强,取暖早就不再依靠自然阳光的照射了。试问就连生前居住楼房都不一定是向南的,又何必要纠结于墓地的朝向呢?
2、墓地格局和环境不只是墓碑朝向那么简单
沈阳墓地知道很多人买墓地都比较关注格局和环境,认为好的格局和环境能够对子孙后代、家族运道产生好的影响。但是大部分人对与墓地格局和环境其实并不了解,人云亦云、寻求心里安慰的家属更多些,直观体现在选墓地上的反应就是大家都认为朝南向好,那朝南向的墓地一定是好的,真的是这样吗?格局和环境其实是一套不断变化的复杂的理论,古人讲究的也不单单是朝向这一个方面,背山面水、明堂开阔、有靠有罩等等说法的重要性都要超过朝向,所以说,如果真的关注墓地的格局和环境,更不必纠结于朝向这个问题。
3、现实因素的影响更加重要
所谓堪舆术,信则有不信则无,但是现实因素确实实实在在的,价格、位置、交通、公墓管理和服务等因素才是更多人购买墓地需要考量的问题,价格不用说,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相同,交通和位置决定了后续扫墓祭祀是否方便,而管理和服务更是决定了一个陵园是否值得我们信赖,所以这些因素相对来说更加重要。
综上所述,墓碑朝向在墓地选购的过程中实在不是一个必要的因素,如果有意向的墓地正好朝南向,位置交通、价格、管理和服务也能够满足要求,那自然更好;但现实中往往不是这样,许多地方的公墓陵园可建设用地越来越少,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朝南向,位置交通、价格、管理和服务等都满足的墓地实在是少之又少,有些不良销售更是用朝南向这个噱头引导顾客去购买价格高、位置偏僻、管理和服务都不尽如人意的墓地,不应该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沈阳墓地小编始终希望每一位家属都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合适的墓地,不要被单一的因素影响了最终的购墓决定,希望有意向购买墓地的朋友不要纠结于墓地朝向这个因素。
墓地风水大有讲究,论安置坟墓入式歌诀,建议喜爱风水之人收藏!
金、木、水、火、土是五行之气,圆、直、曲、尖、方是五行之形,气在地下不容易分辨,形在地上却容易看到,聪明的人通过地面上的\"形\",就能掌握对藏于地下的生气的利用,这是看风水的最基本的原则。
龙穴所处的位置必须有水环绕并且具备不被风吹袭的形势,穴内的生气才能冲融。
气遇到土则行,受到水的界阻则停止,被风吹袭则会消散。安坟之法必须是明堂能聚拢四方来水,龙穴能避开八面来风,才能成为所谓的吉地。
第一不要安葬在所谓的\"去水地\",否则立即就会家道衰退。
龙穴外面如果有气横行,就会导致内部的生气停止滋生。在走穴之外能修协助其聚找生气的,就是水。如果水流都由龙穴向外流去而不聚抗,则会导生气内泄。此即杨公所说的,\"牵动土牛鼻\",属于大凶的征兆。
第二不要在所谓的\"剑脊龙\"型的龙脉上去寻找龙穴,会使风水师丧命。
山形如卧剑的龙穴兆示杀。山形上薄而下尖,形如剑背,安葬在这里兆示看受到诛,又叫杀师龙,凡振持方术之人,教人在此下事,兆示着自己将暴亡。
第三最忌讳所谓的\"四风穴\",铁定要人丁绝灭。
吹气就能使生气消散,这就是需要龙虎山护卫龙穴的原因。如果龙穴位于叠叠中阜之上,而四周的山市左空右缺,前圹后折,生气飘散于风中,这属于所谓的\"败椁之藏\"。凹风之穴甚至会导致墓内的棺椁翻倒尸体倾覆,兆示着人了绝天然而也只是忌讳而不直接主导运道,如果能合理地在下手上手做适当的规避,也可以使运道兴盛。
第四犹嫌无案山的龙穴,在此下葬家族未来必定衣食艰难。
地理讲究四兽,缺一不可。迎面的案山就是所谓的朱雀,如果没有山有水来朝也可,即所谓以水为朱雀的情形。如果山水俱无,龙穴面前空缺则生气不聚,龙穴也必。然是虚假的。因此,如果龙穴是虚假的就不会有朝应的山水,兆示贫穷孤察。
第五害怕出现明堂跌落的局势,一定是家业破败的征兆。
明堂之中惜水如血,龙穴里避风如避贼。不要让明堂缺损导致龙穴被风吹,不要使明堂倾斜遭水冲劫。要同如何辨识明堂,就是在外山环抱之中的平坦之处。如果明堂倾跌,就会导致龙穴内的生气漏泄,兆示着家道退败。
第六不要出现龙虎山向外飞走的局势,这样将兆示家族人口分离。
龙虎山是用来护龙穴的。青龙山喜其形式蜿蜒,白虎山喜其形如蹲,如果虎山高跷叫做\"白虎衔尸\",龙山高吊叫做\"青龙嫉主\"。龙虎山山形直立,或者山势斜飞,都会导致生气散漫,兆示着家败人散。
责任编辑:阳宅微知识.
大福德承受风水寻龙口诀点穴龙脉阴宅宝地,祖上积德子孙才有后福!
真正的风水宝地是只有大福德的人承受;祖上积德子孙才能有无穷的后福。有什么不如有德,攒什么不如攒德。子孙后代的健康、平安、财运滚滚、后福无穷,那是祖辈们积德的结果。下面说一个真实的风水点穴宝地验证的故事。
一、江西的王先生擅长看风水,他来到湖南道州游山玩水。这天他突然发现了一块风水宝地,正在感叹天之造化的神奇,这是走来两个人:一个衣着华丽,一个手持罗盘。原来势城里的富家子弟请风水先生点穴宝地的。只见风水在这块地上,来回定位了好长时间,最后对富家子弟说:“这块地不好!”。王先生忍不住笑出了声来,惊动了那两人,经过互相攀谈,这位富家子弟非常善谈好客,知道王先生来自江西的风水先生,非邀请到家中坐坐不可。
二、王先生在富家子弟家被盛情酒肉招待后,富家子弟与王先生话语甚是投机,一谈其家乡的风水故事和民间的美德故事,竟然忘记了吃饭,顾不上睡觉。王先生很受感动,本想把那块风水宝地说给这位富家子弟,但心里又思忖着,那块宝地的风水太好,没有大福德的一般人是承受不起了,通过在富家子弟家待几天后,发现这家不是大福德的人家,所以,把宝地的事秘而不宣。王先生正要离开的时候,突然传来说,富家子弟的亲家方圆闻名乐善好施的萧公要安葬其父母,来寻找好风水师点穴宝地。
王先生心想,这位萧公忠厚、心善,为乡邻积功德无数,可能能承受起那块风水宝地。就把那块地介绍给了萧公。萧公花重金买下了那块地,王先生为其定位点穴,择日择时下葬了。王先生对萧公说:此宝地非大福德之人才能承受得起,你是位大善人,可以得到这块宝地,但不知道天意如何,如违天意,会大祸临头的。萧公急问王先生怎么能测试一下呢,王先生如此这般的告诉了萧公会发现异兆。
三、天黑了,萧公与其子拿着苇席睡在了父母的墓旁。到了半夜子时,萧公听到传来阵阵喝道声,萧公从苇席的缝隙看到,一队手持令旗剑戟的侍从,护拥着一位威武骑着高头大马的男子正在往他身边走去。萧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了,这深更半夜的哪来的这贵人经过呀?为了不让孩子害怕没敢喊醒紧紧抓住儿子手。
正害怕的时候,这队人马已来到了身边,只见那位骑马的呵斥道:这是何孝子的地,你萧某何许人也,竟想占有,赶快赶走!萧公掐着自己的肉,知道这不是做梦,赶快起来下跪,如此得到宝地的事,细说一遍。骑马的说:念你一贯忠厚老实积德行善的份上,姑且宽免你,如果能提何孝子安葬父母的话,将会再给另一块宝地。但要尽快迁坟并把墓穴埋起来封好以免泄地气。
四、萧公请王先生找孝子何先生。这天,王先生独自外出散步,突遇大雨,到路旁的一户人家里躲雨。经过攀谈,知道这家姓何。王先生暗喜,莫非他就是要找的何先生。于是找借口在这里留宿一晚。王先生拿出二两银子,让何先生买些酒菜。何先生说用不了那么多钱的,王先生说了好多感恩的话,剩下的银子可以为其母亲买些好吃的,好多感恩的话说完,何先生才仅拿了一两银子。
何家非常贫穷,仅两间房,一间其母住,一间他夫妻俩住。何先生让其妻子去与其母亲房间去睡,何先生与王先生睡在一起。王先生看到何先生夫妻两把其老娘伺候的无微不至,用筷子夹肉,一人用汤勺喂汤。为其母洗脚,按摩捶背,把其母舒舒服服地睡了。这时夫妻俩才开始吃饭,王先生爬门缝里,看的一清二楚:俩小口仅吃的青菜糠糟团子,其母亲剩下的肉,小两口也没吃。原来这位何先生的母亲,最近非常馋口,每天都要吃些肉才能睡觉。本来很穷的何先生,哪来的钱买肉呀,于是,夫妻两就到处在荒郊野外的山里打些飞禽走兽的肉,让其母亲吃。其父亲已去世四年,因无钱安葬,灵柩还一直放在祠堂内的。王先生眼见此情此景,心里一下明白了,这位何先生正是要找的人!
五、王先生急忙回去报告给萧公,找到了孝子何先生。于是,萧公拿上地契等的去何家,准备为其安葬其父亲于那块宝地之上。刚到何家,听说何先生的母亲,正好也咽了气,何先生正在悲痛自己祸不单行之时,萧公和王先生把以前关于风水宝地的事细说了一遍,帮助何先生把其父母都下葬在了风水宝地的龙穴上。王先生也在何家墓地旁发现了龙脉气象,经过探龙脉、点龙穴,为萧公也选了一个与何家墓同出一源真龙脉的龙穴宝地,下葬了萧公的父母。
六、萧公非常感谢王先生这段时间的忙碌,王先生本来是想着赶考的,而不是靠看风水吃饭的,但一切都是在机缘巧合中。萧公给王先生许许多多的金银,但王先生仅留了些进京赶考的盘缠钱。王先生赶考一举成名,中了进士。再后来,萧公自葬了父母后,家业兴旺,富甲一方,其子考中进士入了翰林院,官至藩司;何孝子之孙何文安公凌汉,乙丑年中探花,官封礼部尚书,成为理学名臣。其子何绍基,于乙未年考中解元,朕捷入翰林馆,多次担任国家主考官。何萧两家贵福是如日中天,兴旺发达!
何孝子也无聪明过人之处,但其孝德感动天地的护佑,鬼神的恭敬,终是家道光显;王先生重义轻财,萧公仁厚好施积德,都能一起承受后福也是当之无愧。
心存不善,风水无益。吉地每留于积德,恶地每授予淫邪,界之匪人,天神共怒!转发正信正能量文章也是在践行善行,感恩你的随手转发至朋友圈。更多风水秘笈和多维世界的玄机,请点击关注右上角:天人互惠
荐书 | 从平民阶层看吴越地域文明特色——《宁国灰山土墩墓》读后
2022年9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国市文物管理所编著的《宁国灰山土墩墓》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和发行,书中发表的是2012年在安徽宁国市港口镇灰山村发掘的36座土墩,共86座单体墓葬的考古资料。全书共分为五章四十三节以及附表、彩版,全书图文并茂,是关于江南地区先秦时期土墩墓研究的重要资料。
《宁国灰山土墩墓》
编著: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宁国市文物管理所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定价:298元
笔者与《宁国灰山土墩墓》的主编王峰老师和编辑组成员姬美娇老师皆有渊源,王峰老师是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二考古研究室主任,笔者研究生阶段曾前往王峰老师的考古工地进行实习,记得当时前往工地是王峰老师用车载往,一路上王峰老师不仅介绍田野发掘的相关知识,还对未来可以合作的研究项目提供了建议。正是因为有了王峰老师及参与发掘师友的细心指导,才使得一个毫无田野发掘经验的小白,通过三个多月的田野实践和锻炼,既累积了考古发掘经验,也为未来从事文博工作奠定了基础。姬美娇老师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2021年加入吴中博物馆从事策展工作,在其加入吴中博物馆之前,就曾听一位好友说其有一个小师妹将入职吴中馆。和姬美娇老师熟识后,才知道她不仅是好友的师妹,而且也曾在王峰老师的考古工地参与过考古资料的整理工作,真真切切验证了一把“考古圈很小,小到每个人总能扯上点关系”的说法。这次承蒙姬美娇老师的慷慨赠书,倍感荣幸,这本对江南土墩墓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发掘报告,对于一名在博物馆从事吴文化研究的人是十分有帮助的。
“土墩墓”一词最早见于南京博物院邹厚本先生的《江苏南部土墩墓》一文中,顾名思义就是以人工堆筑的土墩作为埋葬的墓地。其最典型的特点便是“平地掩埋,不设葬具,堆土不夯,封土成墩”,是一种商周至春秋时期我国江南地区流行的特殊墓葬形式,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经发现,便引起了当时考古学界的高度重视。目前这一特殊墓葬形式,在我国的皖南、江浙、福建北部以及江西等地区都有分布,其中地处长江之南的皖南地区的先秦土墩墓群是目前存世规模较大,且保护较好的遗存,宁国正是皖南土墩墓的集中之地。就全国而言,皖南土墩墓在江南地区土墩墓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历年经过考古发掘的也很多,但在工作结束后,能够及时对外公布资料的并不多,就算公布也多以简报的形式,能够以报告形式更少,目前仅有一处高等级的屯溪土墩墓在发掘结束三十年后出了发掘报告,远不能满足学界对土墩墓研究的需要。
宁国灰山土墩墓共计36座土墩,包含了一墩多墓型、一墩一墓型和空墩无墓型三种类型,其建造年代以西周、春秋为主,少数可持续至战国时期。发现了86座墓葬,共出土了366件材质各异的随葬器物,种类丰富,且型式变化明显,其中以原始瓷数量居多,以及印纹硬陶器和一定比例的泥质陶器与夹砂陶器。器形较为常见,多为鼎、钵、盂、碗、盅式碗、盘等饮食用器和罐、壶、盆、瓿、坛等存储器,以及少量以纺轮为代表的工具类,在整个江南地区土墩墓群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宁国灰山土墩墓》公布的资料涉及土墩、墓葬以及出土物等,基本达到了客观、全景式公布所得到的发掘资料,特别是报告中第五章的结语部分,对整个灰山土墩墓的分期和断代、墓葬形制、埋葬习俗以及随葬物的文化因素分析都颇有深度,这些都为未来江南土墩墓的进一步研究充实了资料。
当然报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报告中对出土物研究还多停留在层位学、类型学分析上,对一些细节研究不足,如出土器物纹饰,报告中多以文字简单描述,未能进行专门研究,更缺少纹饰的细节照片、拓片等。二、缺少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特别是关于陶瓷类出土物的化学成分、烧制温度、烧制工艺等重要信息未能进行检测分析。
但瑕不掩瑜,《宁国灰山土墩墓》依然算是一部优秀的报告,其对出土器物的类型学分析颇有深度,特别是将典型器物组合关系以及典型原始瓷的类型分期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使得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同时报告中通过对宁国灰山土墩墓整理研究发现一些新的特征,如一墩多墓主要形态作为宁国灰山土墩墓的主要形态,改变了以往学者认为这一现象多见于宁镇地区、浙江北部和环太湖地区,皖南地区多以一墩一墓为主要特征的看法,显然对江南土墩墓的进一步认识与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先秦时期的土墩墓作为长江下游的一种独特丧葬形式,其存在的时间与吴越的兴起和衰落过程始终相伴,具有鲜明的吴越地域文明特色,代表了江南地带的文明发展进程。吴越文明的产生、发展、繁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界对吴越文化的研究多聚焦青铜器、玉器等高等级物质文化资料,其实从整个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一般普通阶层对历史发展同样重要。《宁国灰山土墩墓》中就出土文物多为生活实用器皿,推断出这些墓的主人应该属于当时等级不高的平民阶层,反映的是生活在皖南地区吴文化势力范围内的一处小型聚落普通居民的墓葬遗存,并在春秋晚期以来,随着越国的兴起,受到了越文化扩张影响的结论,对于了解和认识皖南地区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推动长江下游吴越文化的研究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博物馆)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袁鹤窈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