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冷军的一幅《手相》,竟卖了690万,放大10倍之后才知其奥秘
除却音乐和文字之外,绘画成为艺术家们描绘他们内心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拿着画笔在画布上留下他们心中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抑或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时代特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无论是西方的文艺复兴还是浪漫主义,还是我国的华亭、吴门等流派,都出现了不少流传于世的经典画作。
这些流派也衍生出诸如徐悲鸿、齐白石、塞尚、莫奈等传世画家。
而现代艺术中,也有一位被称作“照片打印机”的艺术家,冷军。
在他眼中,艺术又是另一种模样。
他的一幅画作《手相》,卖出的价格竟高达690万。
那么这幅画作背后,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画家冷军
艺术家冷军冷军出生于1963年四川达州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做着普通的工作。
所以冷军的生活环境中并没有太多与绘画接触的机会,唯一跟美术启蒙相关的,只有幼时亲友送的一本临摹本。
虽然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冷军却对色彩有着异于常人的痴迷。
冷军家就在电影院隔壁,没事的时候他总坐在电影院门口看着海报发呆。
在冷军脑中,一点点呈现海报从无到有的样子。
等一切都完整地想象出来后,冷军便跑回家将一切画在纸上。
那时的冷军年纪还小,能够记得的画面并不多。
为了将海报完整地画出来,他便往返于家和电影院之间。
冷军的静物油画作品
冷军的童年就在这往来中缓慢度过,电影院前的海报也越画越多。
因为眼睛高度近视,所以需要贴着海报才能看清海报上的内容。
因为这样的好奇心,使得冷军意外培养了他的观察能力,而冷军的近视也被他“锻炼”成“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就是脑中构想出一个完整的画面,而眼睛却捕捉到画面中的细节。
眼与脑所接收的构想结合,便成了一种更为细致的观察方式。
用这种方法进行创作,所呈现的作品便更加细致和真实。
只是那时候的他却并不被周围人所理解。
美术课上大家对着石膏临摹,大家基本都是先用笔勾勒大体线条再进行逐步细化。
而冷军却时不时地跑去模型那里观察,再回到座位上勾画。
平时在画室临摹的学生
这样的行为令老师十分不解,对着冷军大呼:“画整体!你这是在干什么!”
冷军因为老师的话,也尝试跟其他同学一样从整体再细节的方式作画。
可是没画几笔,冷军便继续用自己的方式作画。
这样一来,冷军原本就近视的眼睛更加严重。
他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也看不清不远处的同学。
冷军将这个问题告诉给父母,父亲便带着他去医院检查。
经过视力测试,冷军的近视已经五百多度。
因此,冷军父亲便给他配了近视眼镜。
戴上眼镜的冷军发现世界变得异常清晰,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美术课上,就算他不用近距离观察石膏像也能像其他同学那样进行整体勾勒。
但冷军在此前无意中培养的“散点透视”让他依旧喜欢近距离观察再创作。
头发、眼窝、皮肤的纹路、嘴唇、肌肉等细节在他脑中成像,握笔的手便将它们逐一反射到纸上。
冷军的这种独有的观察方式,也为他日后的创作埋下了伏笔。
但是当时的冷军因为这样的“痴迷”而让父母担心。
冷军
他们生怕冷军再这样下去,眼睛的问题会越发严重。
这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无疑是在自毁前程。正因为心中这般考虑,冷军父母便阻止他继续画画。
此后一段时间里,冷军的书桌上多了不少教科书,画画的时间也少了许多。
很快,高考如约而至,十六岁的冷军高考却落榜了。
父母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心里自然有点失望。
冷军父亲认为,是冷军的心思都在画画上,才导致了这一结果。
但是冷军父亲的一位朋友却劝他说:“喜欢画画就让他画吧,不一定没有出路的。”
冷军父亲纠结良久,才勉强同意让冷军继续画画。
正在创作的冷军
再次拿起画笔的冷军,犹如一尾游鱼在水中徜徉。
第二年,冷军再次参加高考,顺利考入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的艺术系。
经过四年的学习,1984年冷军如期毕业,成为了一名专事教画的美术老师。
身为老师的日子里,冷军终日以画为伴,虽然平淡,但于他而言却非常踏实。
但是有些人的人生,注定不会一直普通下去。
1988年,武汉画院院长找了冷军,向他发出美术展的评委邀请。
院长告诉冷军,在正式成为评委之前,需要创作一幅写实作品交给他。
艺术家冷军
一鸣惊人画院院长走后,冷军便开始准备新作品的创作。
课余之时,冷军便摆几个静物,对着它们画画。
几小时画完,冷军瞧了瞧,感觉还可以,但是细看纸上内容却发现了瑕疵。
他将静物换个角度,再次进行绘画,这次他画了整整一天。
画完之后,冷军再次观察起自己的画作来,这次他又觉得色彩不太够,有些地方还是有些不足。
毙掉了这幅画之后,冷军又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画出第三幅。
完成之后,冷军照例观察,依旧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冷军沉迷在对细枝末节的刻画中,每发现一次问题就让他兴奋不已。
就这样,他不断地画,不断的找出问题。每次的新作品花费的时间更多,完成后也更加细致。
半年之间,冷军也只画了七八幅作品。
冷军作品《马灯的故事》
虽然创作的作品数量不多,却已经出现了强烈的个人风格。
直到1991年,冷军第一幅超写实作品《马灯的故事》面世,获得了全国美术展铜奖。
两年之后,另一幅新作《网-关于网的设计》创作完成,获得了全国美术展银奖。
从这时开始,冷军的油画参加了国内外无数画展,并斩获不少奖项。
那些作品中近乎真实的细节令人惊叹不已。并且,这些画不仅仅只有细节极端逼真这个优点。
都说每幅画都是画家展露内心世界的介质,冷军通过对比强烈的色彩展示他心中的悲悯。
每一幅好的作品背后都有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1995年,冷军捧出新作《世纪风景之三》。
冷军作品《世纪风景之三》
画面上是一幅世界地图的模样,明亮鲜艳的色彩点缀在一片的水泥灰上。
打眼看去是一堆建筑垃圾胡乱堆在一起,但将画面放大十倍之后却发现了属于这幅画的内涵。
这幅世界地图由破碎的水泥和砖头构成,这些废墟中压着孩子们鲜艳的玩具。
塑料做成的小车、数字拼图的碎片、没有拼好的魔方和零落的纽扣、童鞋,在诉说一场悲剧。
当年,韩国一幢百货大楼突然倒塌,仅仅二十秒带走了五百余人的性命。
因这场事故死去的人中,有不少正在大楼中玩耍的孩子。
事后追究原因,竟是百货大楼的老板昧着良心在大楼施工时偷工减料才导致悲剧的发生。
听到这场悲剧,冷军深深受到震撼,心中的悲悯令他迸现灵感。
诸如这幢大楼老板一样追名逐利不顾一切的人这世界还有很多。
但冷军一个人始终渺小,只能用画笔和色彩将这场现代文明下的悲剧描绘出来。
这部画作在当时受到不少人关注,冷军也因此名声大噪。
大家正在欣赏冷军作画
1996年,冷军和一些同好一起去武汉钢铁厂参观。
被称为“钢都”的武汉最是现在工业文明下最好的呈现地之一。
众人参观了一圈之后,大家随同接待员去拍照,冷军却避开人群走到一个偏僻的地方。
百无聊赖之时,冷军低下头漫无目的地扫视着。
突然一只破旧的手套映入他的眼帘,触动了他的内心。
他捡起这只已经破损不堪的手套,将它带回了画室。
回到画室之后的几天中,冷军一直盯着它看,心中萌生出一个想法来。
在命理学中,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掌纹预测他感情、事业和生命的发展。
这种方式在我们平时被称为“看手相”,经常会有人进行推算。
而冷军眼前的这只破手套,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相,却通过其看到它曾经主人的“命相”。
冷军作品《手相》细节
我国百姓中,非常相信“命”这个近乎虚无的玄学概念。
而这只手套透过它破损的外表,透露出的却是身为工人的艰辛。
《手相》这幅画的色彩比较黯淡,破旧的手套放在生锈的铁板上。
这只手套非常厚,显得有些笨重,上面布满划痕和孔洞。
不仅如此,手套表面还附着油渍和其他污垢。
这些东西无疑在告诉人们,曾经戴着它工作的工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挥洒着汗水。
它不仅是工人辛苦工作的写照,也是劳动者建设祖国的证明。
冷军作品《手相》全貌
《手相》和未来冷军画中对于手套极致的刻画,无一不是对生活细致的描写。
这也是为什么冷军在到这只手套之后便有了触动。
冷军善于观察的习惯早已刻进他的骨子里,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在他的眼中就成了会说话的东西。
这幅《手相》的横空出世又一次让国内的美术爱好者和艺术圈震撼。
后来,这幅画参与拍卖,竞价价格高达六百九十万。
虽然这幅《手相》在艺术圈深受好评,却也引来一些负面的声音。
有些人觉得冷军不过是画了一只手套而已,而另一些人不惜嘲讽冷军:
“干脆画一双呗,说不定能卖上千万呢。”
冷军作品《五角星》
后来,冷军将许多老物件描绘成他笔下一个个充满张力的“特写”。
《丰碑》里布满黄色泥土的老式发动机、《五角星》颇有时代意义的报纸和铁屑、《襁褓》中用过的奶嘴和生锈的铁桶。
都在画展上赞誉无数,更是收藏爱好者们争相竞拍的天价作品。
掌声和荣誉纷至沓来,与此一同出现还有质疑和抨击。
甚至有些同行口出恶言称冷军已是“强弩之末,江郎才尽”。
但冷军完全沉迷在自己的创作世界里,对外界的言辞充耳不闻。
因为此时,他正在描绘新的方向,也正因如此,冷军在不久之后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
2004年左右,冷军便开始将视线转移到画肖像方面。
古往今来,人物肖像是最难画的,不仅耗时长,更重要的是合适的模特非常难遇到。
再则,就算遇到合适的模特,也会因为人物神态的变化而改变作品所呈现的最终效果。
冷军作品《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
为了将人物肖像以最完美的方式呈现出来,冷军算是拼尽自己的全部。
首先,冷军先将画室修整了一番,将灯光和打光板都调整到最完美的位置上。
接下来便是准备最适合自己的绘画工具,冷军力求每一支画笔、每一管颜料都完美称手。
选择的画布拿回来再加以改造,用乳胶漆细密地刷在表面上。
冷军重复做着这些准备工作,直到他自己觉得满意为止。
不仅如此,冷军还准备了许多辅助工具。高倍放大镜、反光片、吹风机,几乎是一应俱全。
冷军笔下的人物肖像一如他画的静物一样。
每一根头发丝,每一条肌肤的纹理,甚至一粒细小的微尘,都还原成肉眼可见的真实。
正因为这种极端的细致,冷军画得很慢。
当第一幅肖像作品《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完笔时,已经是第二年的春天。
《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局部
冷军追求细节的完美主义使得这幅画的底稿就有好几版。
可也因为这种极端的逼真,导致冷军在深圳开个人画展时,遭到了质疑。
一位美术爱好者在画展上看到这幅作品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斥责:
“在画展上挂一张照片?这不是在欺骗我们吗?”
冷军听到这条言论,不置可否。画展结束后,收藏爱好者唐炬以七十万元的价格买走。
买走之后唐炬便将此画放在他的个人收藏馆内作为镇馆之宝。
这幅画在后来的2021嘉德春拍会上,以8050万的价格成交。
当时冷军在创作这幅画作时,一位名叫罗敏的小学老师时常坐在旁边观看。
罗敏因为对冷军十分敬佩,所以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他。
从此冷军的画室里便出现了这样一名女子。
罗敏比较安静,坐在画室里只是静静地看着冷军作画。
在冷军眼中,罗敏的气质纯净,让他心中迸发出新的灵感。
《肖像之相——小罗》模特罗敏和画作对比
因此,冷军便想让罗敏做下一个作品的模特。决定之后,冷军对罗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罗敏考虑了几天之后,便辞去老师的工作来到画室。
冷军得知她为此的付出之后,心中不免感动。
有了模特,冷军便静下心来构思下一个作品并即刻投入进去。
做模特其实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
罗敏梳着同样的发型穿着同样的衣服,摆着同样的姿势,往那里一站就是九个小时。
有些时候,冷军创作过于投入,罗敏站的时间就更久。
后来罗敏回忆,冷军画画时非常严谨,如果一个地方没有完成那么他就会一直画下去。
当这个地方画完时,往往已是半夜。
冷军为了给罗敏打发时间,便找了一些电影碟片放给她看。
有时也会给罗敏聊一些名著小说,说到兴起还会表演一段,引得罗敏笑声连连。
就这样,五个月的时光很快过去,而冷军的第二幅肖像作品《肖像之相——小罗》顺利完成。
冷军作品《肖像之相——小罗》手部特写
因画生爱这幅画作延续了冷军超写实的细腻画风。
画中人物的皮肤纹理、发丝、衣裳的勾花皆表现得极为真实。
这幅作品荣获第四届画院奖,现场评委不惜拆开画框,仔细地研究了一番。
再三确定以后,评委们一致肯定这绝对是画出来的。
看完画之后,评委们评价冷军的水平已经达到了“以画乱真”的水准。
而冷军和罗敏因为这五个月的朝夕相处,双双坠入爱河。
可是两人之间十八岁的年龄差,让他们都没有信心开口。
双向奔赴的暗恋让两人如鲠在喉,两年之后,冷军的心思才通过友人传递给罗敏。
冷军与罗敏
再次相见,两人微笑地看着对方,很快便领证结婚。
婚后的生活本以为会蜜里调油,但冷军的精神世界仍然被绘画占据。
多数时间里,他依然窝在画室进行创作,很少在生活上疼爱罗敏。
他与罗敏说得最多的,便是艺术和理想,并鼓励罗敏不要忘记进步。
2008年,冷军和罗敏在汉口一家小餐馆里与打工妹小唐邂逅。
小唐很年轻,只有十九岁,可她的脸上却写满与这个年龄不符的疲惫和沧桑。
她站在小餐馆里,便是一幅具有烟火气的图画。
冷军看到这一幕,立刻上前邀请小唐做他的模特。
小唐对冷军这一请求有一丝迟疑,冷军只好将电脑打开让她看自己的作品。
沉默良久,小唐这才回复冷军自己考虑一下,这一考虑就是两年。
冷军作品《肖像之相——小唐》
2010年,小唐终于走进了冷军的画室。
小唐简单地束着头发,素面朝天,静静地坐在那里。
她的上身穿着一件朴素的白色衣裳,遮在身前的牛仔外套有着陈旧的卷边。
小唐的脸上没有过多的表情,眼神中却透露着迷茫和疏离。
眼角一颗泪痣,将她的眼神点缀的独具一格。
七个月后,冷军携新作《肖像之相——小唐》出现在大众面前。
小唐的特征被完整地记录在画作之上,同样的以假乱真。
这幅画上了画展之后,在无数艺术爱好者的口中流传。
画展负责人曾透露,互联网大佬马云两次造访冷军画室,想要买下这幅画。
据说马云曾开出史无前例的天价,却被冷军严词拒绝。
《肖像之相——小唐》的局部特写
对于画家而言,作品的意义不在于它能为自己获得多少价值。
画作真正的意义是画家表达自身情怀和思想的载体,金钱是不可衡量的。
据说这幅《肖像之相——小唐》被冷军放在一家美术馆里,供大众免费欣赏。
最近几年有风声传出,这幅肖像画的估值已经过亿。
这幅肖像画画完之后,便到了过年的时候。
罗敏在冷军的鼓励之下考上了央美研究生,随即去北京进修。
她心中对冷军有不舍和思念,但结婚多年,冷军对她的漠视却让她一次次心冷。
他们是相爱的,但是绘画和她相比,冷军更爱前者。
冷军作品《肖像之相——小姜》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罗敏在央美进修着自己的美术功底,而冷军则在画自己的新模特小姜。
半年之后,冷军需要处理画册的版权问题来到北京,停留了一个月左右。
回到武汉,却发现小姜“放了鸽子”。
冷军拨打小姜的电话却始终无人接听,后来终于联系上小姜,对方直接告诉冷军:
“做模特好无聊,我受不了了,你找别人吧。”
冷军看着未完成的画作,只好找来一个假人套上小姜的衣服摆好动作,一点点将它画完。
这幅画完成之后,又一次在艺术圈引起一阵轩然大波。
穿着绿色毛衣的小姜,低垂眉眼,白净无瑕的脸颊上还有细细的绒毛。
这幅画的逼真程度无论放大多少倍都无懈可击,令观者咂舌。
荣耀加身的冷军,却未曾想到去北京看看自己还在求学的妻子。
距离和现实,将两个原本相爱的人越拉越远。
《肖像之相——小姜》局部特写
2014年,罗敏顺利从央美毕业,回来后便住回自己的娘家。
罗敏在自己家开辟了一间小小的画室,她静下心来作画,心里暗暗有了目标。
次年初春,罗敏举办了自己首个个人画展,参观者破千。
曾经那个隐藏在冷军身后的罗敏,第一次在人前散发她的光芒。
与此同时,冷军最后一幅肖像画《肖像之相——小雯》再次在拍卖会上拍出天价。
罗敏在画展结束后便向冷军提出离婚。冷军面露愧色,称这么多年耽误了罗敏。
而罗敏却轻笑着摇头,她认为正因为有冷军,才有了如今的她。
冷军作品《肖像之相——小雯》
冷军的画在市面上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的画实在没有艺术性。
“逼真不是绘画的本质,这些作品没有任何灵性,不值得学习。”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争议,冷军的画却依旧有不少拥护者。
画作在世俗中本就是有市才有价的,冷军的作品几乎都是天价。
这足以表示他的水平绝对是优秀的,否则也不会被赋予那么多的荣誉。
如今的冷军已近花甲,如今的他因为身体原因而不再力求完美,却依旧没有停止对绘画的追求。
无论如何,冷军始终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多年来能够保持初心,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已是不易。
对于冷军的作品,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
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非常感谢!
互联网玄学,在线算命
互联网时代,万物皆可联网实现“互联网+”,作为传统文化的算命占卜也不例外。那么21世纪了,以往“神神叨叨”的玄学,在计算机技术与AI技术的加持下,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前言五岁那年,算命先生说:等你满二十五岁,会黄袍加身,每天鱼肉为伍。二十年过去了,我成为一名美团外卖配送员。
当然,这是一个段子。
但这样的故事如今换了一种方式时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小爱是某大学在读的本科生,假期里在社交软件上认识了男同学阿星,阿星较好的谈吐和外在对小爱产生了强烈的吸引。
小爱性格内向深信星座,手机里有很多星座相关的公众号和APP,同道大叔、测测星座、八字命理…
她把自己和阿星的星座、生日在不同渠道的各种测算结果综合在一起,试图在其中找到积极的正向关联,这些正向的关联给小爱带来了正反馈,小爱心里愈发加觉得两个人的合适,对阿星产生了更强烈的兴趣指标。
上面的案例源于我在陌生人社交产品调研《从陌生人社交路径,思考陌生人社交产品》中的一次真实访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代90后陌生人社交过程中的一种典型缩影,当下年轻人谈恋爱看星座和过去结婚看八字一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从笃信星座的90后,到给服务器开光的互联网人,从《我是个算命先生》到火热的盗墓、风水等玄学气息浓厚的影视IP,再到社科院开设周易预测学博士学位授权点。风水、八字、面相,种种玄学产品和玄学概念愈发火热。玄学产品也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进入了线上线下结合甚至纯线上的时代。
那么玄学是什么?当前的玄学产品是如何开展互联网业务的?玄学产品为何会存在?人们为什么会选择相信玄学?玄学产品未来的利基市场在哪?
为了更客观的阐述这些问题,也为了能让各位读者以一个更客观的立场去了解玄学产品,而不是单纯迷信和迷不信(所谓迷信是在不了解的情况下盲目相信,迷不信则是什么都不了解也什么都不相信)。本文按照,玄学初探(玄学是什么)、江湖现状(玄学产品有哪些)、识微见几(认知、思维与心理)、知来藏往(未来的可能),四部分来介绍。
01 玄学初探理解源于共情,想要理解玄学产品,就要首先拥有同理心。同理心的建立需要设身处地的站在玄学产品用户的视角去理解其关于玄学的认知、思维形式和心理活动,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在下文中介绍玄学产品的形态,了解玄学是什么是必要的。
那么,何为玄学?
玄学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说源于魏晋时期对“三玄”的研究和发展,“三玄”即《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周易》(易经),玄字源于《老子》中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江湖上另有一种说法,四千六百多年前,黄帝时期蚩尤作乱,西王母派九天玄女(即女娲)助黄帝,九天玄女善兵法,授黄帝奇门遁甲之术,遂黄帝于涿鹿战胜蚩尤。黄帝平息作乱后,命仓颉造字将九天玄女所授天书秘术记载下来,因为玄女祖师所授,故称为“玄学”。
历史上,在魏晋时期,玄学成为了主流思想,取代了流传两汉的经学思潮,道家玄学也成了除儒学外唯一被认定为官学的学问。
说到玄学就离不开道教和佛教,所谓佛道不分家,在中国历史上,佛教传入早于道教建立。相传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一六丈金人头放金光自西方而来,次日明帝闻西域有神名曰佛陀,遂遣使赴天竺求法,于洛阳立白马寺。
而道教的成立则在此之后,相传道教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受正法,创建天师道,以交纳五斗米为入道信物,崇奉老子为道祖,也就是如今的道教正一教。后张道陵于青城山成道,授印、剑、玉册于子张衡,并立下“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的天师道传承世袭定规,现如今正一教的祖庭仍在江西鹰潭龙虎山。
这些历史和我们说的玄学产品的玄学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都知道佛教有禅杖、钵盂,佛教出家之人修行路上可以化缘吃百家饭,那么为什么没见过道士化缘?
这就不得不提道教可以用于安身立命的玄学五术:山医命相卜。
山,指山术,包含修身养性、锻炼身体的秘术。据传,自纯阳真人吕洞宾祖师始提出元阳之気,人身上有阴阳二気,身上的阴气驱逐没了就成了仙,阳气耗光了就成了死人。山是地气蒸发、灵气所聚之地,山术,也是我们常说的长生不老之术,严格来说是凡人修仙之术。所以可能会听说有很多隐士在终南山修炼。医,包括方剂、针灸、灵疗,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针灸是针法与灸法的合称,灵疗则可理解为现如今的“心理治疗法”。我们现在常说的找个老中医调理身体便是医中的方法。命,命术的主要方式是以阴阳五行和人的出生时间为基础,通过推理命运的方式了解人生,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推命的方法有《渊海子平》、《三命通会》、《星平会海》等。我们常说的命理学、根据生辰八字算命便属于命术范畴。相,相术包括三种,相天之术(观星术)、相人之术(面相手相等)、相地之术(风水堪舆)。我们常说的风水师,即风水相师,就是相术中的相地之术,包含阴宅相法和阳宅相法,统称为风水术,也叫堪舆之术。相人之术,又分为手相、面相、体相、摸骨等等,我们常听说的《麻衣神相》、曾国藩所著的《冰鉴》等都属于相术。卜,卜术包括占卜、选吉、测局,在所有术数中最为源远流长,我们常说的打卦、算卦便属于卜术。历朝历代的军事家多精通卜术,如诸葛亮、李淳风、刘伯温,卜术的著作有《梅花易数》、《太乙神数》、《奇门遁甲》等等。单就占卜而言,按照其说法,只要满足所有条件,与上天同频,就可以得到唯一正确的结果。上述玄学五术便是我们目前见到的大部分东方玄学产品的依据所在,有了对于玄学的大致的概念,我们再来看现在比较常见的东方玄学产品。
02 江湖现状1. 玄学产品有哪些暂不考虑星座、塔罗等西方玄学,当前互联网中的东方玄学产品,业务主要集中在命相卜三术。我调研了市面上现有的数十款下载量从几万到几千万不等的玄学产品,总结了它们常见的盈利模式。为方便阐述,我按照命术类、相术类、卜术类进行区分阐述,但在实际的玄学产品中,为了拓宽业务形态触达更多的用户,相当一部分产品都包含了命相卜三种玄学业务形态。
(1)命术类产品
命术类的玄学产品主要包含两种形态,以八字排盘工具为代表的的工具类,以高人汇为代表的的平台类,以综合各种业务为代表的综合类。业务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看八字、看姻缘、孩子起名、八字合婚、姓名批注、财运分析、大师测算等等。
常见的命术类应用的界面,从左到右为工具类、平台类、综合类:
盈利模式:
广告:开屏广告等、其他应用推广广告等;收费服务:八字解析费用、起名收费、AI算命费用等;佣金:平台类撮合算命人和命理师成单后的抽成;电商:开运物品及周边商城等;(2)相术类产品
相术类的产品主要分为面相类和风水类,面相类以看面相、手相、痣相居多,风水类以罗盘工具类、风水咨询类为主,产品形式上包括各种看相的APP、小程序、网页。
在调研中发现,相当一部分面相识别程序都是用的同一家的程序,甚至连界面都完全的一样。
盈利模式:
广告:开屏广告、通过裂变分享界面产生的广告、其他应用推广等;收费服务:面相识别报告收费、大师看相费用、工具使用费用、风水分析费用等;佣金:部分应用存在代理分成、平台成单分成等;电商:开运商品及周边商城等。(3)卜术类产品
以各位算卦、占卜、摇签为代表的APP、小程序、应用等。单纯卜术类的应用一般为工具类软件,当前包含卜术的软件普遍为命相卜三术结合的应用。
盈利模式:
广告:开屏广告等;收费服务:测算服务、解卦费用、在线供奉服务(如图右下角)等;电商:开运商品及周边商城等;佣金:平台类佣金抽成等;在玄学五术的基础上,还衍生出了在线祈福、在线供奉等直接将线下存在的玄学活动直接搬到线上的业务,不可谓不是“业务模式创新”。上述各种网站、APP、小程序的流量哪里来?
除了有需求的用户在应用商店自驱动下搜索相关的应用外,社交媒体平台的引流也是玄学产品流量的主要来源之一,甚至是主要业务所在。
玄学自媒体包括但不限于微信号、公众号、微博号、抖音号、快手号、小红书号、B站号等等。很多玄学产品的业务形态直接建立于微信、微博、B站等平台,比如已被封禁的神棍局,以及各类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号等。通过不断发布内容的形式向微信、APP、小程序、淘宝电商等引流。
常见的裂变方式比如通过“朋友圈转发免费看手相”的形式进行社交裂变,或者通过创作优质内容引导用户主动分享等。
一般来说基于自媒体的玄学业务的盈利模式包括主要服务费用(各种算命看相卜卦)、电商带货、知识付费等。
除此之外,在玄学产品调研的过程中,普遍发现了一些比较高危的信息安全风险,如在录入生辰八字时,会提示输入本不必要输入的个人信息,在权限上会要求读取手机号、IMEI值、相机权限、位置权限。
对于相术类的应用来说,如果用户提交了个人的照片,再加上个人的姓名、生辰八字、手机号、地理位置信息,实际上就是完整的用户信息,即使用户没有提交详细的信息,也基本形成了一个有商业价值的比较完整的用户画像。
而实际上,在玄学产品的使用过程中,用户本不必提供如此详细的信息就可以获得同样的判断结果。
而对各类野路子的玄学产品来说,用户永远无法期望它们可以按照数据安全保护条例去保护用户的隐私,毕竟姓名、性别、生日、手机号、位置等用户信息转手出去又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2. 不得不提的AI算命——AI算命玩的是什么套路介绍完五花八门的玄学产品,不得不重点介绍一下2019年爆火的AI算命,AI算命一度被称为AI赋能行业最成功的案例,那么AI算命玩的又是什么套路呢?
我们以AI+相术为例,在微信端搜索“面相”,会发现数不胜数的AI看相小程序。
经过逐个调研后发现,微信里的AI算命小程序基本无外乎几套模板程序,甚至很多出自同一套系统,也就意味着AI算命和常用的网站CMS一样,开发者开发好之后直接打包出售便可产生第一笔收入。C端上线后,用户通过直接付费的方式获取自己的所谓详细面相报告可以再从用户手中套取利润。
同时AI看相会通过分享打折甚至免费的方式促使用户自驱动为产品裂变,并且通过公众号、微博广告等形式触达更多用户。用户通过该渠道产生的付费费用,将有一定比例赋予渠道,类似分销系统。
当前现有的AI看相产品,本质上是一套简单的面部识别算法+写好的测算内容的排列组合,为了让用户“放心的付费”,AI看相在交互时会让用户看到程序定位到了用户上传的自拍的面部特征,包括五官的位置和关键点,之后根据所谓的面部识别结果,返回一套组合好的话术。
有良心的开发者可能会根据不同的面部识别信息,结合面相学的一些理论,返回相对与面向学理论分析相关的结果,其他的则深谙舔狗之道,把好听的话排列组合一番,毕竟用户花钱了就要让用户爽,当一个舔狗准没错。
我用武林外传里的老白测试了下这些AI看相小程序,结果都是一些正向的模糊的评价,而且经过测试发现,相当一部分AI看相程序对同一张照片的不同次的识别结果是不同的,这也基本可以说明,测算答案大多是排列组合来的。
当然,不排除未来会有真实有效的AI算命应用出现,毕竟算命看相的本质就是一种算法,但当前所谓的AI算命是一种割韭菜圈钱的娱乐。
3. 超千亿的玄学市场除了爆火的AI算命外,整个玄学赛道在资本市场可谓火热。
整个玄学行业有多大呢?
算命公司“高人汇”的创始人袁钰膦曾表示:
“中国约有14亿人口,16~50岁的目标用户占比约45%,其中付费用户约16%,他们年均占卜算命最低消费为1000元,合计下来,玄学行业就是超1000亿的市场。”
据创投媒体铅笔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 2018年9月,已有数十家玄学相关的创业项目获得了几十万至几千万不等的融资,到如今,虽然有以神棍局为代表的不少曾经火热一时的项目成为了历史,但也有以灵机文化为代表的项目越做越大(现如今很多命理面相等测算应用都出自灵机文化)。
而在国外,早已有两家与命理相关的凭借着标准化的商业模式上市企业:日本的Zappallas以及新加坡新天地集团,从风水咨询到城市规划,从跨国银行、房地产企业等各类资本巨头到中国富豪榜上的富豪,不少都是它们的客户。
我在调研过程中普遍发现,当前玄学赛道中靠花大量时间去研究术数并实现模型化算法化的产品少之又少,毕竟资本没有那么多耐心和时间等待一个很长的周期去验证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所以常见的玄学创业项目的核心玩法逻辑和各种互联网创业项目异曲同工,从研究客户心理和营销方法、爆款战略入手,玩概念玩IP,矩阵化产品触达更多用户,同时实现产品的商业模式的标准化和可复制化。
常见方式比如通过创作玄学相关内容在各个渠道发布吸粉来建立自己的流量池,然后向淘宝、微信、各类APP等引流,再通过定制各种付费玄学服务的方式、卖玄学周边的方式来获利。比如曾经估值几亿的同道大叔,便是先是靠创作星座相关内容吸粉,将星座人物IP化,最后做电商卖周边获利。
除上述常见的玄学项目外,甚至出现了基于八字分析的天使投资众筹平台。在创投圈中,对于投资人来说,很多投资是在识人投人,那么如何去鉴别一个被投资人是否值得投资呢?便是基于这样的利基市场,出现了基于创始人八字分析的天使投资众筹平台,据说效果显著,“用这种方式投项目,一年估值翻20倍”。
03 识微见几我们再说回玄学,要理解玄学产品的火热,资本市场的青睐,除了要知道玄学是什么,玄学产品业务有哪些,还要从认知及心理层面去理解这种需求产生的本源:用户群体的认知体系如何影响这种需求的产生?从心理层面上看人们为何会选择相信?
1. 东西方认知差异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决定了人们的行为逻辑和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也是不同人群需求差异的根源。依据玄学五术建立起来的玄学产品便是产生于华夏文明的认知体系。我们从语境和东西方思维两个方面来阐述这种认知差异。
在说语境前,我们先来解释下什么是场景。场景分为场和景,场为时间、空间,景为情景、交互,场景即为当用户存在于特定条件的时空下,在情景交互中产生情绪变化。
那什么是语境呢?
语境是指说话的人使用语言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时间、空间等。关于国学的语境,我们举一个经典的案例: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如果将诗中的汉字改为阿拉伯数字:
2只黄鹂鸣翠柳,1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1000秋雪,门泊东吴10000里船。
好像意思没变,但也会发现,绝句不再是绝句,这就是国学的语境。东方玄学产品的需求产生源于我们的国学语境,它也是东方玄学产品存在的大场景。所以结合国学语境去理解玄学是有必要的,这就好比要结合场景才能谈论需求。
那上述例子这种语境的差异缘何而来?这种差异的来源首先源于东西方思维的差异。这种思维差异可以体现在美国心理学家尼斯贝特的话:
“看到一块木头,中国哲学家看到的是由单一物质组成的或由几种物质水融构成的无隙整体,而希腊哲学家看到的则是由多个微粒组成的物体。”
这种思维的差异源于看待世界的方式,从社会层面来说,西方社会讲科学,讲逻辑,科学针对自然,讲求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历史上中国社会的学问则针对人文社会,讲求融入社会、天人合一。科学一词本就是西方语汇,讲科学本质就是一种逻辑思维,这也是为什么李约瑟说“近代中国没有产生科学”。
当今中国社会也是“讲科学”的,这是与封建社会的巨大差别之一,但伴随华夏文明几千年绵延至今没有改变的,是侧重用整体观念看待事物,透过客观现象看本质。
中西方的思维差异本身源于数千年来环境所带来的的影响,而“科学”本身仅是这几千年来环境影响的显性表现,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种影响带来了看待世间万物的思维和认知差异,也就带来了迥异的社会文化体系和为人处世方式。
这也是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几千年来深深刻进每个华夏子孙骨子里的,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华夏社会的认知体系。
认知完全建立于逻辑思维教育体系下的人群更难接受玄学的体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中医是骗人的。讲完了东西方文明所带来的认知影响,我们再从心理层面上来看为什么人们会选择相信玄学。
2. 心理层面分析我们抛开真实的玄学,仅从当前的玄学产品来思考,从心理层面上看决定用户热衷于此的心理因素究竟有哪些呢?
首先,是巴纳姆效应。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甚至空洞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巴纳姆效应是由于“主观验证”产生,“主观验证”对于人心理产生的影响源于人的自我暗示。
如果人们在一件事情上已经有了自己的预设立场,哪怕自己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预设立场,也会去搜集各种支持自己预设立场的证据来验证。即使证据毫无相关,“主观验证”的思维也会使人们在不相干的事情中找到一个逻辑让它符合自己的设想。
我们回头来看刚才AI看相的结果,“得到长辈或领导的照顾和提携”、“由于自己会在名誉和声望上努力营造,必然会有所收获”、“重感情为朋友豁的出去”、“在逆境中挣扎生存,不会灰心失望”、“懂得照顾家人”… 很多模糊化的正向描述,在当人们拥有任何一个小的案例佐证或者潜意识的时候,就会认为这种描述是与自己符合的。
再者是幸存者偏差理论,幸存者偏差(Survivor bias)是指当信息的获取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那么获取到的信息则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也就是只看导致结果的过程,从而盲目相信该过程是导致结果发生的条件而忽略其他条件。
幸存者偏差也可以理解为以小概率事件的结果为出发得出的结论。比如读书无用论:“读书厉害考个好大学有什么用,不还是给没念过书的老板打工,xxx(某土豪)当年没读大学不一样当老板”。再比如“我朋友就是吃这个药好的”、“那家老板就是搞这个赚的钱”。换句话说,幸存者偏差也是一种对个案的迷信。
除上述两种心理之外,很多人更多的求的是一种心理安慰。在面对未知的、不可控的事情时,无论多理性的人多少都会存在焦虑,这种焦虑源于未知及不可控事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影响是科学和理性无法弥补的。所以只要有焦虑存在,为了获得确定感,在寻找心灵的安慰这件事上就有生意可做。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抽象出来的用户需求满足的路径其实就是:让用户感受到同理心→ 给用户正向暗示 → 达到解压目的。
所以归根结底,对于现在的很多玄学产品来说,说一些笼统一点的暗示性的正向词汇,用户在焦虑的状态下会自然而然的将自己往这些词汇上靠拢。相当一部分用户就是要一个心理安慰,也没人不愿意听好话,只要尽可能给模糊的正向的提示,其实这门生意就做成了。
04 知来藏往了解了玄学的概念,分析了现有的业务形态,理解了这种认知和思维方式的产生和差异,我们再来看未来玄学领域存在的利基市场。
1. 翻译是门好生意所谓翻译这门生意就是知识付费,是通过使用白话将原本晦涩难懂的专业语言翻译成小白也能看懂的人话,让用户更容易接受,更容易拥有获得感,哪怕用户之后根本记不住。
已被下线的神棍局的风水课就是玄学领域知识付费业务的典范,在已有的知识付费的环境下,有知识获取需求及付费习惯的用户基数很大,所以直白友好并能让用户更容易拥有获得感的知识付费产品值得期待。
2. AI赋能玄学虽然当前的AI算命已经被搞成了娱乐项目,但AI+玄学依旧是玄学产品的创新方向之一,但也需要真正的耐住性子将术数理论模型化算法化,而这个需要时间来沉淀,在政策风险未知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愿意耐着性子去做呢。所以也会有行业人士认为,如果不是互联网算命业务本身的合法性存疑,AI算命确实是一个有刚需有市场的场景,而且这也是目前可以预见的将“有效的”算命看相占卜成本降到最低的方式。
3. 产品形象人格化玄学产品可以参考目前星座产品常用的人格化星座形象的方法,考虑引入二次元等人格化方式。人格化的产品形象除了可以更好的让用户记住和接受产品,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吸引年轻的用户。
4. 泛玄学IP的应用我理解的泛玄学IP包括和玄学相关的人物、故事、传说、风俗等,对于神秘事物的兴趣是相当一部分人群的普遍情况,但是近几年层出不穷的诸如盗墓类型的玄学IP,早已经抬高了观众们的眼界。而且在各种风水玄学相关IP作品的教育下,相当一部分人群也已经过了编剧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时候。高质量的泛玄学IP应用也是当前可以努力的方向。
我们来看一个泛玄学IP的优秀案例:
《尼山萨满》是腾讯 NEXT Studio 孵化的一款由六名毕业生设计的音乐游戏,取材自北方少数民族玄学文化:满族口传文学《尼山萨满传》,该游戏通过中国剪纸的画风,讲述了一位名为尼山的萨满前往冥界为孩童找回灵魂的故事,玩家通过“敲鼓”的方式为尼山手中的萨满神鼓施加神力。
虽然只是讲了一个萨满的故事,但这款小而美的游戏经推出后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作为一款以少数民族传说为背景的音游类功能,也算是泛玄学IP的一次优秀制作。
05 后记玄学如其名“玄之又玄”,不论真假与否,是迷信还是迷不信,在安全感缺失的社会,面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对好运气的渴望,玄学产品的需求会长期存在。
按社会学的理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预期,但如果完全选择了相信,则成了完全的唯心。无论有多在意风水命理,都无法否认,最大的风水在于人心,世间最好的风水是善良。无论有多相信玄学,都应该知道一切的缘起在于自己的本心,哪怕命的好坏是生下来就定了的,你的努力与善良也会让你获得更多的美好。
所以,不论是魏晋玄学之风初盛,还是互联网浪潮下玄学产品借壳而生,玄学从诞生、流变、演进到以各类载体为媒映射生活,其发展的根基就是民众对不确定性的抗拒和对美好生活的希冀,是根植于生物本能深处的人性。
而希望未来玄学产品要做的,不是跑马圈地收割感情税,也不是以科技为名圈钱营销,而是在真实的需求下,在有限度的商业行为下,能抽取玄学精华,借助现代化的分析手段,客观满足受众需求,或许这才是玄学产品进入精细化发展阶段后的生命力所在。
注:本文部分内容来源我几个月来参与线下、线上活动的整理和思考,以及对于道教、玄学等资料阅读后的整理,在此感谢重大北京数字经济分会、分会玄学坛提供的平台及线下活动,感谢校友们无私的讲解和帮助。
欢迎留言和我聊聊你的看法。
作者:YUE,2021届计算机硕士在读,Deep Learning方向,曾做过策略产品、数据产品等PM实习。微信公众号:RE完美主义者。
本文由 @YU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