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热气腾腾 新春暖意融融
【一线讲述】
赶大集、品美食、玩冰雪、看影剧、买“潮牌”……
生活热气腾腾 新春暖意融融
编者按
春节临近,全国各地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密集出台,线上线下消费加快恢复。商场的霓虹灯重新映亮夜空,饭馆里飘出菜肴香气与欢声笑语,电影院、小剧场里“大片”“小戏”轮番上演,旅游景区迎来心系“诗和远方”的人们……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人们发现,美好安宁、活力有序的生活回来了。让我们和5位讲述者一起,走进热气腾腾的城乡生活,感受越来越近的“红火中国年”。
在贵州黄平县旧州镇年货市场,人们选购年货。新华社发
赶年集赶出文化味
讲述人:山东临清戴湾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靖恒昌
腊月里赶大集置办年货,是很多人儿时的美好回忆。这不,前几天我们镇“黄河大集”开集了。牛羊肉、点心糖果、对联窗花、土特产品……各种商品应有尽有。人们从十里八乡赶来,在一个个摊位前挑挑选选消磨半天光景,回家的时候,都是大包小裹、喜气洋洋的。
“虽说家离商超不远,但我还是喜欢逛大集。东西又多又便宜,还能砍砍价、拉拉呱。瞧,今天买了对联和灯笼,还给老人孩子置了几身新衣裳。”居民张女士笑着对我说。
除了琳琅满目的年货,大集上还专门组织了面塑、剪纸等非遗文化展演,目的就是让大家赶年集赶出文化味。看,剪纸老师傅武学林的摊位前已经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他正在剪一只兔子和一尾小鱼,嘴里还说着吉利话:“2023年是兔年,祝大家‘兔’飞猛进、年年有‘鱼’。”小朋友们把剪纸捧在手心里,又笑又蹦。旁边的观众看得手痒,有几位也从摊位上拿起小剪刀,有模有样地学着剪呢。
“来这儿不光能买年货、吃小吃,还能感受浓浓的齐鲁年味,让孩子了解一下民俗和传统文化,真不错。现在大家生活都好了,赶大集买多少东西不重要,‘赶’的过程才重要。”带着孙子前来的赵大爷说。
看着赶集的人一拨接一拨,我心里也甜滋滋的。我们会继续当好“店小二”,组织好大集,让年味满满的黄河大集成为乡亲们生活里的快乐源泉。
一名小朋友在山东青岛李村大集上好奇张望。新华社发
年夜饭订得特火爆
讲述人:湖南湘江新区靓虾二哥餐馆、后浪屿餐厅店主刘权
春节的步子越来越近了,我们店也迎来了“消费小高峰”。这些天,店里的包厢天天爆满,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店员们都忙得一溜小跑,他们说,累是累,但干劲特别足,真希望人气一直这么旺。
2022年,受反反复复的疫情影响,大街上时不时冷清清的,我们店的生意也受了很大影响。有一阵子没什么客人,我们就摸索着“线上营业”,把一道道美食做成短视频、图文,在抖音等平台上“吆喝”,还积极参加几个平台的外卖、团购等活动。这些线上收入,帮我们度过了那段艰难时光。
过去这一年,我们实实在在感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为了帮餐饮小企业渡过难关,湘江新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开展了线上线下的四季主题促销活动,还在媒体上开辟了“消费四季约惠新区”页面,加大促销活动宣传。特别是去年6月,岳麓区办起了金星商圈消费节,发放了好多消费券,不多久,顾客们就一拨一拨地拿着券来消费了,这让我们心里暖暖的。我对员工们说,有政府帮衬着,有我们大家一起坚持,再难也会过去的。
做餐饮,靠的终究是美味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所以,去年我们把疫情带来的空档时间利用起来,培训员工、调整经营模式、开发新菜式……一年下来,也算是养精蓄锐,我们的菜品和服务都更强了。
最近,店里每天都从早忙到晚,年夜饭订得特火爆。三四月份,我们还将迎来小龙虾消费旺季,相信新的一年,我们的生意一定会红红火火,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定越来越好。
游客在陕西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观看表演。新华社发
欢笑声回荡在“林海雪原”
讲述人:吉林舒兰市上营镇二合村党支部书记卢才书
几天前,我们“二合雪乡”正式营业了。为了迎接八方来客,大伙儿忙得不可开交,装饰街景、打磨雪场、布置民宿……常常连口热乎饭也顾不上吃。想着马上到来的冰雪旅游旺季,村民们心里别提多得劲了。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2016年,借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开始打造雪乡旅游,吸引了好多户村民入股。来来往往的游客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活力和生机,也给村里带来了喜庆和人气。2017年,政府开始扶持二合村冰雪旅游,投入专项资金、设立项目建设指挥部,建起了山门、观景台、污水处理厂……打那以后,村里的冰雪旅游进入了“黄金时期”。很多南方游客慕名而来,尤其是小孩子,一见到厚厚的雪就欢呼雀跃,恨不得一头扎进去,可热闹了。
前几年,受疫情影响,游客数量不稳定。现在,人潮涌动的场面又回来了。春节期间,会有更多家庭来这里游玩,欢笑声回荡在“林海雪原”。为了给游客带来更好的冰雪旅游体验,我们今年更加注重夜景布置,建设了百米星光隧道长廊和十二生肖景观。夜幕降临,绚丽灯光和冰天雪地交相辉映,美得就像仙境一般。
东北民俗也是这里的一大看点,关东民俗博物馆和威虎山寨已经成了网红打卡地。游客还可以在民宿里盘腿上炕,围着炕桌,吃热乎乎的东北特色菜,感受关东文化的魅力。今年,我们还增加了东北特色民俗体验活动,包括搓苞米大赛、歘“嘎拉哈”、抽冰猴等,赢得比赛的游客可以免费入住民宿,或者得到其他奖励。
篱笆院墙、大红灯笼、玉米垛子、袅袅炊烟……热情的二合等着大家,来东北一起过年吧。
江西赣州市赣县区客家文化城,糖画摊吸引着游客的目光。朱海鹏摄/光明图片
这里好剧连连暖如春
讲述人:江苏南京德必1913国民小剧场负责人丁翔
将近20天过去了,我还清晰记得跨年夜那晚的喜悦和激动——当晚7点,当国民小剧场2023南京新年音乐会拉开帷幕时,整个剧场288个座位座无虚席。尽管外面寒风凛冽,可观众还是热情高涨地赶来了。
按照惯例,每年12月31日晚,小剧场都会举办两场新年音乐会。三年疫情下来,大家抑制了许久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更加高涨,新年音乐会甫一,便迅速售罄。我们临时决定,元旦当晚加演一场。接下来的春节假期,从大年初二开始,我们将安排音乐会、话剧等8场演出,让大家多一个别具风味的“年节好去处”。
国民小剧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洪武北路129号,地处新街口商圈,前身是国民政府时期著名的公余联欢社。2017年,我们在修缮原有建筑、保留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加装现代设施,建立了南京第一座专业化的镜框式小剧场。相比大剧场,小剧场灵活的预售期、较低的票价、沉浸式的观演体验,为观众带来了更多选择。
这几年,生活好了,老百姓的文化消费需求也水涨船高,江苏省、南京市两级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小剧场发展。而我们,探寻城市精神、深挖历史背景,以南京三条知名街巷为背景,打造了南京原创话剧三部曲:《丹凤街》《长江路》和《珠江路》,获得一片叫好。我们还通过创立“长江路小剧场话剧节”、引进国内外优秀舞台剧目、传承经典戏剧等方式,聚起一大批忠实粉丝。有些粉丝常常说,这里好剧连连暖如春,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如今,国民小剧场已经成了南京市长江路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重要支撑——在街区配套的休闲餐饮区域喝咖啡聊天,在各具特色的地标建筑前拍照,等到晚上,走进国民小剧场看场演出,这一套“无缝衔接”的休闲模式,已成为许多民众的生活日常。
一条长江路,半部南京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白天打卡、晚上看戏,我们诚挚邀请您:来这里过个“文化中国年”。
游客在重庆山城巷游览。新华社发
客流已恢复到疫情前的90%
讲述人:宁夏银川新华百货CCmall店营销经理王强
前两天,商场的“新春年货节”销售阶段性统计数据出炉了,当看到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8%时,我们都很激动。比数据更直观的,是从早到晚川流不息的人群、商业街区的霓虹闪烁和经久不息的欢声笑语。
我们店在宁夏已经开了71年,一向经营稳定。然而,从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营业额像“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三年间客流量平均下降25%,销售额下降了15%以上。好在,政府千方百计地给予税收、补贴、项目等方面优惠,拉动了客流恢复,提振了消费信心。
尤其是去年年底,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消费恢复的步子一下子加快了,甚至快得超出了我们的想象——2022年12月30日,客流和单日销售额增长量都大大超出预期,直线上扬的数据令人激动不已;第二天,我们联合商家组织跨年“红包雨”活动,商场中厅的活动现场聚集了400多名顾客;元旦当天,在商场旁边的步行街,因疫情中断的新年“鸣锣开市”活动重新启动,我们邀请了百人锣鼓队和舞狮队现场表演……跨年期间,我们店的销售和客流已恢复到疫情前的90%,最高客流每天达到3万人。欣喜之余,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随着春节临近,银川市和兴庆区商务部门又联合各大百货商超组织年货节、消费购物季,精准发放消费券。现在,每天上午10点开始有年货补贴,下午5点以后有夜经济消费券,消费者全天都能享受到优惠。在政府支持下,1月6日以来,我们在商场举办非遗年货展销,从牛羊肉、罐罐茶等特色美食到剪纸、糖画等传统手工制品,琳琅满目的年货让人目不暇接。我们还特别注意吸引年轻客流,通过抖音等社交平台发放消费券,做足线上福利、拉满线下消费。
疫情三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在悄然改变。我们通过数据对比和调研发现,大家更加享受生活,更愿意参与体验类、互动性消费活动,这倒逼我们改革消费供给,调整消费业态。去年5月,我们首创朋客天台运动公园,让夜间经济与体育文化深度融合,为年轻人提供集休闲、娱乐、运动、美食为一体的潮流购物场所。同时,调改升级63个品牌,为消费者构建一站式多元化购物生活网。
如今,漫步商场各个角落,看着年轻人在潮牌门店穿梭、父母带着孩童走进电影院,不禁让人感慨:城市脉搏跳动得依旧强劲。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张胜、赵秋丽、李志臣、龙军、禹爱华、任爽、刘已粲、王建宏、张文攀、王斯敏光明日报通讯员胡谦、芦猛)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8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一降再降,近年罕见!才第一天,已让杭州人瑟瑟发抖……
来源:杭州日报
前天38.4℃像夏天
杭州创下1951年以来10月最高气温纪录
昨天20.6℃像秋天
冷空气突袭几乎将气温拦腰斩断
今天是杭州入秋第一天
早晨最低温度17.8℃
直接把杭州从初秋拉入深秋
然而你以为这是降温的终点吗?
天气预报告诉你,这才仅仅是个开始
南方降温 预报图冷到发紫
河南老君山已下雪
昨天18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预计4日20时至6日20时,江淮南部、江汉南部、江南等地部分地区将先后降温6-10℃,其中,湖南大部、江西大部、浙江西部、贵州东北部、福建西北部等地大部降温12-16℃,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8℃以上。
今天,预报图上的发紫区域有所收缩,但降个8℃依然不在话下。
在这股冷空气的作用下,河南高海拔地区直接下雪!
今天,杭州温度为下半年来最低值
接下去一周冷空气连续攻击
最低气温将降到10℃出头
昨天到来的强冷空气,让杭州一举入秋成功。今天,是杭州入秋的第一天,主城区早晨最低气温17.8℃,是下半年来的最低值。
街上的行人纷纷穿上了长袖甚至外套,还穿着短袖出门的冻得瑟瑟发抖。
不过,这两天的降温才开个了头。接下来的一周里,受冷空气影响,气温将会持续下降并突破下半年新低。
先是6日夜里冷空气补充,使7-8日主城区最低气温降至15℃左右;再是9日又有冷空气南下,气温再次明显下跌,10-11日最低气温只有10℃出头。
10月下旬跌破10℃,近年不常见
杭州短一点的秋季仅一个多月就结束
春秋两季在杭州比较短暂,秋季一般维持2个月左右。2020年杭州的秋天有72天;2006年和2009年,杭州的秋天只有37天,短短一个多月就结束了。
杭州常年(1991-2020年)平均入秋时间为10月3日,今年的入秋时间基本和往年接近。
印象中杭州的常年入秋时间是在9月29日,为什么今天说的是10月3日?
因为气象上的“常年入秋时间”这里的“常年”,通常指的是近30年。比如现在是2022年,那么近30年是指1991-2020这30年。而在2020年之前,近30年是指1981-2010年这30年。从1981-2010年到1991-2020年,由于气候变化,很多气候均值也都相应发生了变化,像杭州常年入秋时间就从9月29日推迟到了10月3日。
10中旬气温低于10℃是不是很罕见?应该说,不算罕见。
在1951-2021年这71年中,主城区10月上、中旬最低气温低于10℃的有21年,其中最低的是1955年10月19日,最低气温只有4.6℃,冷如冬天。
但是自从2000年以来,除了2003年最低气温9.9℃以外,其它年份都没有出现过10月上、中旬气温低于10℃的情况。根据目前预测,主城区10月11日最低气温10℃左右。
如果到时跌破10℃,那么在近年来的确是不多见的。
综合杭州天气、中央气象台
我,72年的鼠。没有老公没有孩子,我的生活现状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我,72年的鼠。没有老公没有孩子,我的生活现状
1 每月2200 多元的退休金,没有房贷没有车贷
2 一个人自由自在可以更好的活出自我
3 每天睡到自然醒,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
4 从不逛商场超市,因为绝大多数生活用品都是网购
5 每天去菜市场买菜,一日三餐以素为主,偶尔吃点肉
6 几乎不化妆以素颜为主
7 不养宠物不跳广场舞
8 一部华为手机已用了5年,虽然有点卡顿,但是今年不打算换。
9 因为不用上班所以不点外卖也不去外面吃饭,自己做干净又安全
10 孤独时也想找个老公,但是以我的现状找个满意的太难了索性顺其自然吧
每天就这样苟颜残喘的过了一天又一天,尽管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可是能力太小改变不了现状只能在无奈中苦苦度日了。
我也72年的鼠!没有退体金,没有女儿!一个人在郑州拾荒…月资比你多一点!2300!但是我还有一辆车!收破烂的三轮摩托车!很不幸也被郑州交警叔叔扣了…[流泪][捂脸]
我也是72年10月的鼠,去年退休了,也是只有一条狗陪伴我,公司反聘我签了三年合同,两份工资加起来一万多吧,但是公司目前情况不好,我是只有工作才能有安全感的人,我怕生病怕没有工作。
我也是72年的男鼠,在40岁之前,我也想一个人过,不要孩子,感觉日孑也挺好。但在40岁时找了个老婆并生了个儿子,才感觉这才是生活,虽然老来得孑,现在生活压力有点大,但有儿子,才有想头,所以我觉得不管男人女人,还是要有一个孩子,才有盼头,不然老了,膝下无子,孤独一身,真的有点惨。
我71年,24岁结婚生了个儿子,29岁买房70平13.8万,当时月供7到八百,供十五年没压力,40岁买一台十三万的车,儿子2018年大学毕业,2022年孙子出生,一周岁正在学走路,现在是没房倾,没欠债,也没什么事存款,家庭年收入十五到二十万之间,天伦之乐何乐而不为。
72年的鼠,和前夫十年的时候他出意外走了,五年后找了现在的老公,我现在住在他的房子里。(主要自己没房子,一个人带着儿子住在亲戚家四年,以前新疆有房子 是前夫在的时候买的 ,为了不丢事业单位的工作,回到甘肃)也是事业单位。我们各自有一个儿子,他的儿子已婚。我的上研究生。两人儿子各管各的,家里的车、房的费用我不管。生活物资基本也是他。他对我也还可以,生病住院也照顾得可以。不知道算好还是不好。
我比你大一岁,是71年的猪,看了你的介绍,感觉我俩简直就是一模一样,不过我退休工资比你少多了,才一千三,每天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早上睡到自然醒,不愿出门,基本上网购,很多人都说我得自闭症了,我也想找一个伴,可惜自己身上缺点那么多,又不够优秀,怕对方看不起自己,所以对找另一半只能是望尘莫及了[捂脸][捂脸][捂脸]
我跟你差不多,71年的,退休两年了,退休金差不多三千,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没有车贷房贷,上不用养老,下不用养小,想睡到啥时候就睡到啥时候,很满意现在的生活,不担心以后的养老问题,谁都不知道以后会怎样,活在当下
以前学生时代英语阅读理解读到的一个故事,冬天一个80多岁的流浪汉又冷又饿的躺在公园的椅子上,边上的人们问他为什么不去福利院,他说福利院只收无儿无女的,但他有个儿子,所以不符合条件。人们又问他为什么不跟他儿子一起生活,他说他儿子在福利院,因为他儿子无儿无女。
我也是是72年的鼠,已经把自己交代的差不多了,刚给儿子买了140平的房、装修完,办完婚礼!把我和老公从富翁变成了(负翁)不过没什么,我还有老公、自己的房子、自己的退休金!只要身体棒棒的,我还会变成富翁的!为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