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约全书经典化
教《圣经》学术上称为“正典(Canon)”,canon来源于希腊文kanwn。kanwn的原意含有“苇杆”或“秸秆”层面的意思,同时也属于木工度量长度的工具(约46CM至56CM)。后人将Canon引申为“标准”、“准则”来使用。1 Canon在教界则引用作为绝对真理,用以衡量所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权威神圣书卷。
正典内容是教信仰的绝对准则,具有比较和衡量其他教导、书籍(决定是否正确和权威)。通以犹太教的经典(希伯来圣经),亦称为正典(Canon)作为判断标准。2
然而,正典并非自天而降或某圣人一人所著,乃是由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作者的著就。并且经过犹太教拉比和教教会领袖经过制定的严苛标准进行选择而成。目前我们看到的正典收录的书卷教认为是上帝启示不同时代的仆人所撰写的书卷,其间透过圣灵对犹太教和教会的引导从海量的文献中甄选而出编纂成册的书卷。新旧约正典书卷定本的过程即称为“圣经正典化”。
据现有考证资料显示,公元二世纪俄利根(Origen)教父首次使用“kanwn(正典)”一词。十四世纪中英语则以“Scripture(圣经)”特指拉丁圣经,其后则以Bible (圣经)延续至今普遍指教正典统称。另外,Testament(圣约)强调的则是上帝与人之间的盟约。一般圣经(Scripture或Bible)指新约全书(New Testament)和旧约全书 (Old Testament) 两个部分组成。
《新旧约全书》定本在正典化过程中有其严苛的标准。各卷书定本过程往往是一个漫长而纷繁复杂的过程,有的甚至出现一波三折的情况。不过无论什么情况都没能阻碍《新旧约全书》经典化过程,最终形成66卷的定本。
1.加拉太书第六章第十六节。
2.转写自希伯来文和希腊文。
沈津:“君王版”《新约全书》
数十年前,哈佛燕京图书馆就搜集了一批宗教类的中文图书。这批图书近千册,种数之多,质量之高,或较之国内一般省市一级公共图书馆的收藏都要好。以《旧约全书》、《新约全书》来说,就有三十多个早期的不同版本,前者最早的是清咸丰十一年(1861)上海美华书局的本子,后者最早的是清咸丰十年(1860)香港英华书院的本子。然而这些版本中,最贵重的却是一本所谓“君王版”《圣经》。
《圣经》是教的经典,由《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构成。《新约全书》由《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启示录》四部分组成。
清光绪二十年(1894),慈禧太后六十生辰,中国教的女教徒献了一本《新约全书》,作为贺寿之礼。这就是“君王版”《圣经》。“君王版”《圣经》,实际上是“慈禧本”的重印本,即是用当时的铅字和纸张重印了若干套。这本《新约全书》印出后,被置放于银制的盒子里,然后再放入一个饰以丝织物的柚木雕饰盒内,以示庄重。
我所见到的这部珍本,书内有美国传教士1894年11月12日的记载:这样一本装饰精美而又珍贵豪华的《圣经》,价值大约在一千金币左右。这笔钱应该是个大数目。
“君王版”《圣经》的封面为黑色皮面,左上方印“新约全书”,中间印“救世圣经”,均为金字。书背为黑字“新约全书”,另三面均饰以金色。书共七百六十六页。扉页上印有“新约全书 大清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 大美圣经公会托印 西历一千八百九十四年 上海美华书馆活板”。
除“新约全书”字体为楷书外,馀皆为宋体。封面封底均框以竹节,节外再金边。封面饰以竹鸟,皆对称。叶茂密,封底则饰以七鸟于竹数竿中,图皆凹凸。美华书馆是上海美国教长老宗亲会在上海创办的出版机构,前身为美华圣经书房。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设立于澳门,后迁宁波。咸丰十年(1860)再迁上海,改名美华书馆。用各种文字(包括满汉文)出版《圣经》和传教书刊,并印行商业簿册表报和学校教科书,为当时最大的印刷机构。
前后五十年间,共发行图书四十万册,直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商务印书馆成立后,该书馆在出版界的垄断地位才被取代。燕京图书馆所藏宗教类图书中,就有不少是美华书馆的出版物。“君王版”《圣经》和“慈禧本”有一些不同,即“君”本内里文字的边框,全部都是红色,而“慈”本则为金色。
书印成后,大美圣经公会并委托美国、英国公使携回国内赠送有关博物馆、图书馆保存。据知,如今美国除哈佛燕京图书馆之外,耶鲁大学图书馆也有入藏。
2004年8月6月,香港“中国教会圣经工展”中拍卖了一本,当时有人开价十万港币,但被婉拒。报载:“由于封面由纯银制成,别具气派,故这版本《圣经》又称为君王版《圣经》,现时全球只有四本,呈送慈禧太后那一本后因战乱外流至美国博物馆,其余二本则在是次展览展出,并有一本会拍卖,得来收益将捐给香港中文大学作SARS研究之用。投标底价为三万元。”
8月10日,展览会落幕,“君王版”《圣经》拍得八十五万港币。《圣经》是教的经典,是其神学、教义、教规、礼仪、节庆等的根本依据。《圣经》被译为汉语时,译者取其“神圣典范”、“天经地义”之义,译作《圣经》。
根据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统计,《圣经》译本有二百六十一种,《新约全书》译本已有三百八十四种,《新约》又被译成了一千八百余种语言和方言,现今被翻译成二千多种语言和方言。
因此,《新约》是世界上印数最多、发行最广、翻译文种最多、影响最大的一部书。而燕京图书馆藏的“君王版”《圣经》,却是中文版中最珍贵的一种。
新旧约全书经典化
教《圣经》学术上称为“正典(Canon)”,canon来源于希腊文kanwn。kanwn的原意含有“苇杆”或“秸秆”层面的意思,同时也属于木工度量长度的工具(约46CM至56CM)。后人将Canon引申为“标准”、“准则”来使用。1 Canon在教界则引用作为绝对真理,用以衡量所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权威神圣书卷。
正典内容是教信仰的绝对准则,具有比较和衡量其他教导、书籍(决定是否正确和权威)。通以犹太教的经典(希伯来圣经),亦称为正典(Canon)作为判断标准。2
然而,正典并非自天而降或某圣人一人所著,乃是由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作者的著就。并且经过犹太教拉比和教教会领袖经过制定的严苛标准进行选择而成。目前我们看到的正典收录的书卷教认为是上帝启示不同时代的仆人所撰写的书卷,其间透过圣灵对犹太教和教会的引导从海量的文献中甄选而出编纂成册的书卷。新旧约正典书卷定本的过程即称为“圣经正典化”。
据现有考证资料显示,公元二世纪俄利根(Origen)教父首次使用“kanwn(正典)”一词。十四世纪中英语则以“Scripture(圣经)”特指拉丁圣经,其后则以Bible (圣经)延续至今普遍指教正典统称。另外,Testament(圣约)强调的则是上帝与人之间的盟约。一般圣经(Scripture或Bible)指新约全书(New Testament)和旧约全书 (Old Testament) 两个部分组成。
《新旧约全书》定本在正典化过程中有其严苛的标准。各卷书定本过程往往是一个漫长而纷繁复杂的过程,有的甚至出现一波三折的情况。不过无论什么情况都没能阻碍《新旧约全书》经典化过程,最终形成66卷的定本。
1.加拉太书第六章第十六节。
2.转写自希伯来文和希腊文。
《圣经》到底是谁写的?
《圣经》在广大教徒心中是一本神圣之书,是永远神圣不可侵犯的,但它到底是何人撰写的呢?这些问题不仅使神学家、历史学家颇感兴趣,也让我们普通的人民大众对此兴致盎然。
犹太教或者教神学家,尤其是传教士、牧师都认为《圣经》即使不是上帝亲自编写的,也必定是上帝在西奈山上(即摩西山,教徒心中的“神峰”)向摩西(上帝的仆人、以色列领导人神人)口授、委托摩西编写的,这是一本神圣的书,这点我想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现在的很多人对此提出了质疑,更有许多思想家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其做了深入分析。接着陆续有人已经证明《圣经》并非上帝或者摩西所作,而是后人的作品。
那究竟《圣经》又是何人的作品呢?
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的教授理查德·埃利奥特·弗里德曼在其所作《圣经系何人所著》中指出,《圣经》是真实和杜撰的混合物,他研究了《新约全书》(被教认为是传扬永生之道的书,该书记载录了耶稣和其门徒的言行与早期教的事件纪录),认为它们是由四个人陆续写成的,并由一名编辑将四个人的著作编辑在一起。
弗里德曼通过对用语的分析和用考古学的方式去取得证据。他认为两名作者大约生活在同一个时期,一位住在约旦王国,另一位住在以色列。第三位作者是个传教士,住在耶路撒冷,是摩西之兄亚伦的后裔。弗里德曼还认为教《圣经·旧约全书》中《申命记》的作者是第四个作者,不是先知耶利未,便是他的秘书巴鲁。
上述观点,仅仅在学术界主流圈之内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承认。学术界主流圈子以外的人士,对上述观点却不以为然。三一福音神学院(是一所始终在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神学院,这所学校是全球教堂的领袖,不仅仅是在精神上,在对圣经的诠释方面,而且在神学的研究方面,也与世界最大的神学院即神的王国紧密相连)教授迪尔菲尔德将弗里德曼的分析称作“一团乱麻”,认为《圣经》里面的记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无法将其删改。《圣经》的故事虽有重复,但也是一人所作。
纽约叶什瓦大学教授罗森鲍姆也认为,《圣经》里出现的矛盾是“上帝”为了强调其重要性而故意安排的。
当然,对许多虔诚的宗教徒来说,作者是何人并不重要,他们所看重的只是书中精妙的教义。总之,《圣经》的作者不论是谁,终究是宗教界最重要的信仰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