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日历表(2012年日历表全年表)

21日要来了,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玛雅预言是可笑还是可怕

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玛雅预言是可笑还是可怕

“此处记述了如何,

一切处于悬止,

一切平静,

处于静默;

一切静止,

寂静,

而天穹的领域是空洞的。”

这是后世人对《波波尔·乌》第一部分创世神话第一章第一句的原文翻译。

《波波乌》是玛雅文明基切人的圣书之一,早在数千年前,中美洲的玛雅人就预见了地球将在2012年发生重大改变。玛雅圣书《波波乌》显示,我们现今人类生活在“第五个太阳纪”末期。玛雅长历中的第13个巴克顿周期即将终结于2012年12月21日,其标志性事件便是天文现象银河对齐。从《波波乌》所述来看,人类新纪元或者世界纪元的重大开端和终结都伴随着大灾难。据此,人们推测,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玛雅人认为,地球会依次循环五个太阳纪。它们分别代表五次浩劫,其中有四个浩劫已经过去。第一个太阳纪是马特拉克堤利,洪水浩劫,最后为一场洪水所灭,有一说法是诺亚的洪水。第二个太阳纪是伊厄科特尔,风蛇浩劫,世上的建筑物都被风蛇吹毁。第三个太阳纪是奎雅维洛,火雨浩劫,大地遭受天降火雨之祸,世界步向毁灭之路,据推测为古代核战争。第四个太阳纪是宗德里里克,地震浩劫,地球遭受强烈地震的灾祸。第五个太阳纪现在被世人推测为世界末日。有一种说法是当第五个太阳纪结束,太阳会消失,大地剧烈摇晃,灾难四起,地球会彻底毁灭。电影《2012》就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由罗兰·艾默里奇执导,影片故事发生在2012年12月,一家人正在度假。没想到根据玛雅预言,2012年的12月21日,正是世界末日,玛雅人的日历也到那天为止,再没有下一页。电影讲述了主人公杰克逊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灾难面前,尽现人间百态。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爆发,主人公和众多家庭一样踏上了求生之路。面对全球性自然灾害不知何去何从的他突然想起有人提到过的方舟和地图,于是决定前往诺亚方舟基地寻找生存的机会。

在寻找和前往诺亚方舟基地的过程中,杰克逊一家经历了生死考验。最终他们终于到达方舟基地。然而已经制造完成的方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从世界各地闻讯涌来的受灾人群。谁去谁留已然成为挑战整个人类的道德抉择。面对灾难,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类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择:“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机会!”最后人们终于在方舟中度过了这一全球性的灾害,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

玛雅人没有现代人类的科学技术,但他们对天文及数学的精通令人叹为观止。

更令人惊奇的是,他们把这些知识完美地融进历法中,并通过建筑物体现出来。如库库尔坎金字塔的蛇影。奇琴伊察的库库尔坎,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这两天,即3月21日与9月21日会上演完美的光影效果:斜射的阳光照在金字塔西面时,在金字塔北面墙上,会出现一道波浪形状的影子,蜿蜒而下;当太阳慢慢倾斜,波浪形黑影就缓缓蠕动,仿佛一条巨蛇从天而降,景象蔚为壮观。玛雅人是在提醒我们注意这个特定日期吗?

玛雅文明与印加文明及阿兹特克文明并列为美洲三大文明。玛雅从来不像中国、古埃及等文明拥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全盛期的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

回望千年,古老的文明指点着人们一步一步前行,玛雅文明和其它许多消失的伟大文明一样,有它的高光时刻,也有它的落寞身影。凝望时光,时光给了它璀璨光彩,也给了它冰冷一刀,不能伴随时间发展,就会被时光遗落。古老文明的末日,就像英雄末路,“美姬泪零谁人惜,英雄血溅谁人怜”。

古老文明的光辉会随着时间一起流逝,就像一个个神话在人间的倒影。不过凡人的文明才是亿万普通人熟悉的神的化身,是我们能奔跑追赶的榜样。

岁月艰难,新冠疫情肆虐了三年,是莘莘学子失去的三年;是努力奋斗者失去的三年,是神和世人开玩笑的三年。但请记住,这三年没有泯灭掉光辉的人性,有人在坚守,有人在和时间赛跑,有人付出,也有人在对你微笑。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疫情的阴霾已渐渐散去,是时候大展拳脚了。

多年以后,我们回首这新冠疫情三年,就像我们仰望所有的文明,每个人都熠熠生辉。

21日要来了,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玛雅预言是可笑还是可怕

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玛雅预言是可笑还是可怕

“此处记述了如何,

一切处于悬止,

一切平静,

处于静默;

一切静止,

寂静,

而天穹的领域是空洞的。”

这是后世人对《波波尔·乌》第一部分创世神话第一章第一句的原文翻译。

《波波乌》是玛雅文明基切人的圣书之一,早在数千年前,中美洲的玛雅人就预见了地球将在2012年发生重大改变。玛雅圣书《波波乌》显示,我们现今人类生活在“第五个太阳纪”末期。玛雅长历中的第13个巴克顿周期即将终结于2012年12月21日,其标志性事件便是天文现象银河对齐。从《波波乌》所述来看,人类新纪元或者世界纪元的重大开端和终结都伴随着大灾难。据此,人们推测,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玛雅人认为,地球会依次循环五个太阳纪。它们分别代表五次浩劫,其中有四个浩劫已经过去。第一个太阳纪是马特拉克堤利,洪水浩劫,最后为一场洪水所灭,有一说法是诺亚的洪水。第二个太阳纪是伊厄科特尔,风蛇浩劫,世上的建筑物都被风蛇吹毁。第三个太阳纪是奎雅维洛,火雨浩劫,大地遭受天降火雨之祸,世界步向毁灭之路,据推测为古代核战争。第四个太阳纪是宗德里里克,地震浩劫,地球遭受强烈地震的灾祸。第五个太阳纪现在被世人推测为世界末日。有一种说法是当第五个太阳纪结束,太阳会消失,大地剧烈摇晃,灾难四起,地球会彻底毁灭。电影《2012》就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由罗兰·艾默里奇执导,影片故事发生在2012年12月,一家人正在度假。没想到根据玛雅预言,2012年的12月21日,正是世界末日,玛雅人的日历也到那天为止,再没有下一页。电影讲述了主人公杰克逊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灾难面前,尽现人间百态。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爆发,主人公和众多家庭一样踏上了求生之路。面对全球性自然灾害不知何去何从的他突然想起有人提到过的方舟和地图,于是决定前往诺亚方舟基地寻找生存的机会。

在寻找和前往诺亚方舟基地的过程中,杰克逊一家经历了生死考验。最终他们终于到达方舟基地。然而已经制造完成的方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从世界各地闻讯涌来的受灾人群。谁去谁留已然成为挑战整个人类的道德抉择。面对灾难,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类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择:“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机会!”最后人们终于在方舟中度过了这一全球性的灾害,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

玛雅人没有现代人类的科学技术,但他们对天文及数学的精通令人叹为观止。

更令人惊奇的是,他们把这些知识完美地融进历法中,并通过建筑物体现出来。如库库尔坎金字塔的蛇影。奇琴伊察的库库尔坎,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这两天,即3月21日与9月21日会上演完美的光影效果:斜射的阳光照在金字塔西面时,在金字塔北面墙上,会出现一道波浪形状的影子,蜿蜒而下;当太阳慢慢倾斜,波浪形黑影就缓缓蠕动,仿佛一条巨蛇从天而降,景象蔚为壮观。玛雅人是在提醒我们注意这个特定日期吗?

玛雅文明与印加文明及阿兹特克文明并列为美洲三大文明。玛雅从来不像中国、古埃及等文明拥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全盛期的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

回望千年,古老的文明指点着人们一步一步前行,玛雅文明和其它许多消失的伟大文明一样,有它的高光时刻,也有它的落寞身影。凝望时光,时光给了它璀璨光彩,也给了它冰冷一刀,不能伴随时间发展,就会被时光遗落。古老文明的末日,就像英雄末路,“美姬泪零谁人惜,英雄血溅谁人怜”。

古老文明的光辉会随着时间一起流逝,就像一个个神话在人间的倒影。不过凡人的文明才是亿万普通人熟悉的神的化身,是我们能奔跑追赶的榜样。

岁月艰难,新冠疫情肆虐了三年,是莘莘学子失去的三年;是努力奋斗者失去的三年,是神和世人开玩笑的三年。但请记住,这三年没有泯灭掉光辉的人性,有人在坚守,有人在和时间赛跑,有人付出,也有人在对你微笑。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疫情的阴霾已渐渐散去,是时候大展拳脚了。

多年以后,我们回首这新冠疫情三年,就像我们仰望所有的文明,每个人都熠熠生辉。

谢达山:关于纪年表述和异历换算的探讨

编史续志和纂修谱牒,是崇文尚德之举,是国强民富的盛世之果,三者是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学大厦的支柱,其中谱牒为史志之本。钟健群在《宗谱学略论》中认为:谱牒,唐代名族谱,宋代名家谱、家乘,后又称宗谱、家牒、世谱等。谱牒在《辞海》中的释义是:“按照事物类别或系统编成的表册,亦谓编列成谱。”谱牒在我国西周时代就已广为流传,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著《史记》,就是吸取了包括谱牒在内的优秀文化遗产而写成的,《史记·三代世表》云:“余读牒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史记·自序》云:“维(夏商周)三代尚(久远)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史学界认为:家谱与方志、正史相互参证可以补史志之阙,往往史志未备未详,或记叙有误,恰恰详备于家谱之中。被梁启超誉为“方志之圣”的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家谱有征,则县志取之;县志有征,则国史取焉”;鲁迅先生称国史就是“的家谱”。家谱的价值不但为学术家认同,也为政要所重视。同志1957年在成都会议上说:“如果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笔者在顾问《湖塘镇志》中有也体会:湖塘老街清初以来工商业发展的史实,多来源于《萧宗谱》和《毗陵杨氏宗谱》等;上店古镇明清以来的崇文尚德底蕴,多来源于《恽氏家乘》和《张氏宗谱》等。在查阅和运用家谱的过程中,笔者在纪年表述、农历与公历的换算等方面有诸多疑惑,在查证有关资料且钻研梳理后略有所悟,若为孔见,权作抛砖。

一、纪年的起源

纪,在《说文·系部》载:“纪,别丝也。”段玉裁(龚自珍外祖父清文字训诂学家)注:“别丝者,一丝必有其首,别之是为纪。”在《国语·周语上》载:“纪农谢功。”韦昭(三国史学家)注:“纪,谓综理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载: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是空间和时间,其中时间描述的是物体运动的持续性和事件发生的顺序,时间也泛称年岁。所以历书的纪年就是对历史事件过程长短和发生顺序的度量,是链接历史的纽带,是提挈空间网的纲索。历史的空间有了纪年就能纲举目张,一目了然。反之,如果没有纪年,或者纪年有误,那么历史的空间以及作为其载体的国史、方志和家谱,将是一团乱麻、一盘散沙。

纪年的本源是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最早的文字出自《竹书纪年》,是春秋晋国史官和战国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亦称《汲冢纪年》,于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被盗墓者发现,因为是写在竹简上的史书,所以命名《竹书纪年》。中国目前最早的纪年存世之作是《史记》,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历史上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年表,是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史记》中的“十二诸侯年表”即为这年开始,司马迁在编纂史书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有关纪年的书籍,发现“五家之文怫异,维太初之元论”,即黄帝以来多种纪年资料说法不一,无法确定真实的历史纪年,只有在共和元年之后的记载是一致的,按史录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没有收录公元前841年以前的纪年史料,这些珍贵的史料就随着历史的演进渐渐湮没了,所以后来就把流传下来最早的《史记》中的十二诸侯年表为依据,确定公元前841年作为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历史的开始。

二、纪年的种类和渊源

中国从确切纪年开始,先后有多种纪年法,主要的有帝王在位、王朝年号、天干地支、公历纪元、国号纪年等。

帝王在位纪年(也称王公即位年次纪年)自公元前841年开始,这年因西周厉王专制残暴,激起国人暴动,周厉王逃到了彘(今山西中部),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一说由大臣共伯和执政),所以称“共和元年”。彼时其余诸侯国则为“鲁真公十五年”、“齐武公十年”等。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将。”此类记述法沿续到西汉高后(吕雉)八年(前180年),文帝(刘恒)继位后,曾因遇非解之事而重新计元年(不是年号),史官为记述方便而分称前元、后元;其后景帝(刘启)在位间有前元、中元、后元。帝王纪年法实行到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止。

王朝年号纪年,自汉武帝(刘彻)即位第二年(前140年)开始,创年号“建元”,太初元年(前104年)定《太初历》,此后历朝相继。记述如“汉武帝建元三年”、“唐贞观五年”、“宋咸淳五年”及“康乾盛世”等。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就有14个,明清间除明英宗有两个年号外,其余都是一帝一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为其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等。此外,年号还与干支同时纪年。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纪年,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各对应一个生肖),按甲子、乙丑…依次类配至癸亥,共六十组合往复循环的纪年方法,60年为“一个甲子”即由此出,故老人60岁俗称“花甲之年”。干支纪年传说出自黄帝时代,唐代刘恕在《通鉴外纪》中引古书说:“(黄帝)其师大挠…始作甲子。”实际是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汉成帝末年。东汉以后,时行《太初历》的“太岁纪年法”渐与天象不符。据《资治通鉴》载: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太初历》施行百余年,历稍后天。上命治历编、李梵等综校其状,作《四分历》;二月,甲寅,始施行之。”朝廷下令把干支纪年辅助年号纪年,作为夏历排组的具体表述,如《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如笔者所考恽南田家乡上店古桥石刻“岁弘治壬戌孟春吉旦”等,在全国推行后日趋完善。干支纪年和十二生肖属相以及二十四节气等成为如今农历的传统特色和公历的重要辅助。公历与干支历间有简便换算方法:以公历年数,如2015减3除以10得余数为2,以2对应上述天干序之第二是乙(能整除对应末位癸),再以2015减3除以12得余数为8,以8对应地支序之第八是未(能整除对应末位亥),便可知2015年即为干支“乙未”年,但两者仅是不全等的交叉关系。

公历纪元简称“公历”,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以传说中耶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简称“公元”,相当于中国西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历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没有“公元0年”,公元以前的中国历史用倒推法计算。中国实际使用公历在“辛亥革命”以后,开始官称“西历”,如《二十四年中国外交年鉴》里的中外年度对照均称“西历”;文坛也称“西元”,如《北新活叶本文选》:“光绪十六年,岁次庚寅,当西元一八九o年”;民间则俗称“阳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布使用公历纪年,首刊于《人民日报》日期栏:“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

纪年(也称国号纪年),是中华成立后的纪年方法。清宣统三年夏历辛亥年八月十九(1911年10月10日)等人领导武昌起义,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史称“辛亥革命”。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召开各省都督代表大会,宣布中华成立,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并为了“行夏正,以顺农事,从西历,以便统计”,决定使用公历纪年。翌日发布改历改元通电(《南京市志》):“中华改用阳(公)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元年元旦。”以中华国号纪年(具体法则同公历)替换了皇帝年号纪年,也称“国历”或“新历”,民间同时仍在使用夏历纪月日。1913年7月,大总统袁世凯批准内务总长朱启钤 “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 的报告(夏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旦”,宋代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朔一,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次年起夏历岁首(正月初一)称“春节”。1949年9月30日起,中国大陆随解放区域扩大而逐步废止纪年改用公历。

三、中国现行纪年历法状况

上述可见,中国大陆使用公元纪年,同时辅以传统夏历。公元1949年9月21日,中国会同各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央主席在开幕词中提议“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27日下午,“方案审查委员会”代表、中国促进会负责人马叙伦向大会报告:“关于纪年,多数代表同意采取世界大多数国家所用纪年——公历。”因此决议通过的第二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决议后执行主席周恩来宣布:“从现在起,…纪元以公历,今年为一九四九年。”考虑到中华民族的历法传统,长期以来都是以夏历行政、干支辅助,加上文化习俗、农事指导和民间接受过程等因素,于是沿用“夏历及干支”辅助行政历法。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公历日期栏下同时表注:“夏历己丑年八月初十”字样,为区别夏历和公历两个新年,把夏历正月初一称“春节”,把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后来把“夏历”改称“农历”,是1968年元旦《人民日报》首易其名,延续至今(民间早有其名,笔者曾见过《一九六三年农历》的历书)。近百年来,农历有多种称谓:如时的《汉口日报》、《东北日报》等称“阴历”;《日报》、《群众日报》(陕北)等称“旧历”;宋教仁主张以黄帝即位年为纪元元年,把西元1904年推算为黄帝纪元四六零二年,同盟会机关报《民报》采用此纪,所以有“黄历”之称。按此算,公元2015年是第4711个黄帝历年。

公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称为年(对其科学的理解应该在哥白尼“日心说”之后,近似等于回归年),故又称“太阳历”、“阳历”。由于周年是365天48分46秒,所以平年2月为28天(该年为365天),把余数在第4年凑成一天(多余的百年少闰一次)置于闰年2月,所以闰年2月为29天(该年为366天)。所以公历年能被4整除的年分就称“公历闰年”,如2012年、2016年等。

我国的农历,自古就以月亮望朔(圆缺)周期为月,以地球自转一周为日,古称月亮为太阴,故谓“阴历”,又以地球绕太阳运动周期为年,实质该称阴阳合历法(干支和节气即其阳历成分)。月亮绕地球一周为29.53天 ,为了协调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古人采用了“19年7闰”的方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在7个年份里加一个闰月,有闰月之年也称闰年,其余称平年。因此闰年就有383天~385天,平年只有353天~355天。如:农历甲午马年(闰九月)从公历2014年1月31日始,至2015年2月18日止,计384天;农历乙未羊年(平)从公历2015年2月19日始,至2016年2月7日止,计354天。

由于我国公历农历的同时使用,公历的365、366天,与农历的353、354、355、383、384、385天形成交叉关系(偶然也有包含关系),《逻辑学》称之为“两个概念的外延只有一部分相同”,因此为了保证两个历年之间对照换算的准确性,弄清楚其间的逻辑关系很有必要。

四、公历与农历之间分合相兼的年度关系

在中华成立(1912年)前,都是用帝王在位纪年和王朝纪年,同时辅以干支纪年的农历法,将公历引进后,特别是有关重大事件或历史名人生卒年表等,就产生了古今对照的推算和现代纪年的表述问题,尤其是年关前后的月日更易搞错。目前的年历、月历上都标有干支纪年,如2014年农历甲午年、2015年农历乙未年等;《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以及有些近期续修的家谱里也附有同类的纪年对照表(例如武进图书馆现存的近300部新谱中就有20余部设置了对照表),然而上述对照表只能反映公农两个年度的重合部分,具体到月日时就会“阴差阳错”,使人一头雾水。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通常公历年包含着前个农历年末的一个多月,和后个农历前十个多月。如公元2015年对照农历是乙未年,其实从元旦至2月18日,是甲午年十一月十一至十二月底的49天;而2月19日才是乙未年正月初一,到12月31日只是乙未年十一月廿一,其后的38天又到2016丙申年去了。如岳飞被害于“宋高宗绍兴十一年辛酉十二月廿九”,纪年表对照绍兴辛酉年是公元1141年,所以有的资料误注岳飞生卒为1103—1141年,有的则写成“绍兴十一年(1141)农历腊月廿九”等,其实“绍兴辛酉十二月廿九”已经跨出了1141年,延续至公历次年初,所以岳飞农历被害日对应“公元1142年1月27日”。

有时公历年会跨三个农历年。如公元18年1月1日,是王莽(把十二月定为正月)天凤四年丁丑十二月廿五,至1月5日的5天是丁丑年;1月6日始是天凤五年戊寅正月初一;12月27日始又是天凤六年,至12月31日的5天即是己卯年。就是说,公元18年里除包含了农历戊寅的全年外,还包含了戊寅年前后的丁丑、己卯两年的各5天。

个别还有公历、农历年首同日,如公元13年1月1日即王莽始建国五年癸酉正月初一。若是农历平年,次年岁首会在公历年末出现;若遇闰年,农历年末会延至公历次年初。

以上三种情况里,遇到农历闰年,一个公历年里就有两个相同的农历月;若是平年一个公历年历就有9—12个相同的农历日。例如:1893年1月1日,是光绪十八年壬辰十一月十四,同年12月31日是光绪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廿四,期间就有十一月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廿、廿一、廿二、廿三、廿四等11个同名月日,即出生于该年十一月十九,据叶子龙等人查阅《韶山四修族谱》记载:“清光绪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十九辰时生。” 对照公历,是年末的十一月十九,由此核定毛的生日为公历1893年 12月26日,于是风趣地说:“哦,我的那碗面条,此后不在阴历十一月十九日吃,改在阳历12月26日吃!”后来公众所知其确切的生日就是这么来的 。

以上两历间复杂的交叉关系,决定了现代纂编正史、方志和家谱严密精的必然要求,纪年表述不严密,历法换算就不会精准,史料也就失去了意义。

五、纪年有关内容的表述

纪年的表述主要是时间,时间体现于数字。自西历传进中国后,曾有多种表述,如“西历一千九百二十四年”(《中国外交年鉴》)等,为了统一数字的用法,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单位,于1995年12月13日发布了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2011年又更新标准。按其要求: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公元前841年、20世纪80年代、公元2015年4月12日等;非公历纪年则用汉字数码,如:清乾隆二十六年辛巳十一月廿六、念三年十月六日等。在竖排时(如家谱等)公历可以用汉字表述,但应定义明晰。

目前世界通用纪年的最大单位是世纪。历100年称为一个世纪,因为没有公元0年,所以通常把公元1年到100年底称为一世纪,从可被100整除的后一年始为下一个世纪,如2001年即为21世纪(或说将公元1世纪定为99年, 按此定义,2000年则为21世纪的第一年)。次于世纪的以10年为计,称“年代”,相约成俗把2001年—2019年称为21世纪初,2020年始称20年代,以此类推。次于年代的为年、月、日、时,俗称岁月、年月、日期等。历史上还把1840年战争前称“古代”,其后至1919年“五四运动”称近代,继其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称“现代”,再其后称“当代”。

公历用阿拉伯数字表述简单明晰,如公元2015年4月12日(“日”俗称“号”)。农历通常用汉字(及干支)表述,每年把十二(闰年多出的月,随同前个月)个月四分成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以孟、仲、季三分;每月以上、中、下分三旬;上旬从初一至初十,中旬从十一至二十(或廿、卄,鲁迅诗:“卄年居上海”);下旬从廿一(廿大写为“念”,如民时《中央日报》用“念四日”)至三十(或卅,如民时《黄海日报》用“卅六年”);每天以地支为名分十二个时辰。明中叶后,西洋钟表作为礼品和商品始入中国,世人称钟表点数为小时也称点,称时辰为大时,今大时之名已被淡。时辰日首子时,相当于今北京时间23时至次日1时,丑时为1时至3时,以此类推,北京时间比地支时辰晚1个小时交日,在月末、年末之时就有月、年之差。

农历年以半个月左右为期,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24个节气,其中上半月的称节气(简称节)、下半月的称中气(简称气),西汉《淮南子》所载廿四节名序即与此相同。唐高宗时李淳风所编《麟德历》规定,置闰时以没有中气的月为前个月的闰月。延续至今,例如2014年农历九月,后个月仅有节气立冬,没有小雪中气,就定其为闰九月。节气基本对应于公历某日期,以天象指导农务,此为农历沿用各朝且盛于民间之缘由,亦为“农历”名称之来源。其中立春节气相传原先是干支纪年的岁首。

关于岁首的确定。干支纪年初以立春为岁首,历史上曾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故也称其为春节,但在夏历闰年之时,年初年末都逢立春节气,此即上文提及的“两头春”之乱,汉武帝拨乱反正,于太初元年(前104年)定《太初历》确立“夏正”,以夏历正月为岁首。两千余年来,官方行政及民间习俗都已认同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处于从属辅助地位的干支纪年,以及按十二地支所对应动物属相的生肖,亦随“夏正”更年,这在《元史》、《明实录》、《清实录》等均有记载,以来的资料更为翔实,史、志、谱及执政公文等均以此为记。而被司马迁认为“使人拘而多畏”的历代占卦吉凶、卜测宜忌、八字算命的术士们,仍在以立春为年首行道,沭阳籍易经研究专家秦伦诗,在他2013年纂编的《易学指掌万年历》中坚持认为:“农历必须到立春节才能算第二年的开始。如2004年…立春以后才能算甲申年。”窃以为,秦先生的观点作为历史传统文化之一说尚可,而让世人“必须”改变两千余年来顺应发展的既成世俗,似颇无稽。

关于简称和省略。公历纪年形式具有惟一的特征,所以“公元”两字,目前除严格的公政文书外,大多都已省略;必要时“年月日”也可省略,在数码之中用顿号间隔,如时的《世界知识》即用“一九四六、五、二三”;公元前可简称“前×年”。公历农历合用时,如公元2015年4月12日农历乙未年二月二十四日,可简化为:2015年4月12日乙未二月廿四。中华可简称“×年、民×年、民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历史的里程碑,使用频率特别高,在一届政协会议定国名时,建国会代表黄炎培等提议用“中华”为简称,李达(一大代表)提议用“中国”为简称,被多数代表所否定,而作为地理概念,目前中外都在用“中国”为简称;也有人建议以“共和国”为简称,用“共和国成立前、后”替代带政治色彩的“解放前、后”,或“新中国成立前、后”,笔者认为,此应于凡例中表明。也可运用中性词“鼎革”,表达改朝换代之意,例如《明河南参政袁公墓志铭》:“当曾大父葬时,正际鼎革,四方之乱未敉。”《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正当明清鼎革的战火纷飞之际,1640年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

六、数历合用时的科学表述

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改元易历,例如夏朝定孟喜月(元月)为正的夏历、商朝定腊月(十二月)为正的殷历、周朝定冬月(十一月)为正的周历、秦统一中国后建阳春月(十月)为正,汉武帝始采用夏历(后章帝始配以干支纪年)延续至清末。中华废年号改用国号纪年,月日排序同西历(实为同历异名),虽然行政公文均换新历表述,但是民间一时难改旧俗,在国号纪年的同时还在用夏历纪月日,如“二十五十二月廿五”。由此开始,对日期的表述就出现了多种形式,由于公历与农历间有前述的三种交叉情况,致使当代史志谱,尤其是续修家谱中,往往产生歧义。

以笔者之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值得探讨。

一是年度的对照换算。纪年与公历纪年异名同历,加1911就是精确的公历日期。而公历农历的日期对照,目前可查的只表述到年度,例如公元2015年通常对应为农历乙未年,其实2015年精确对应的日期是“农历甲午年十一月十一至乙未年十一月廿一”,而乙未年对应的是“公元2015年2月19日至2016年2月7日”。所以笔者认为当前版对照表只能权作参考。

二是有序表述。通常记述当代的人物或事件,公历在前农历括注于后,以前的农历在前公历括注于后,例如《晋陵樟村陆氏宗谱》所记“1952年6月25日(壬辰闰五月初四),宣统元年己酉十月十二(1909年11月24日)”。

三是统一表述。例如“二十、廿、卄、念”等通用字词或名称,同文该统一为宜,而如《毗陵前坟荡张氏宗谱》所记“道光廿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又如《毗陵谢氏宗谱》所记二十五世寅清“…女一适上垫恽学乾迁居上店。”(上店、上垫为同地异名)就欠妥。

四是精确表述。目的是免生歧义误导后人。有些老谱只用年号纪年易生误差,如世恩堂《张氏宗谱》所记张惠言(常州词派创始人)生日,本为乾隆二十六年,由于木刻不清,继修时被误为一十六年,丁亥再修时演化为乾隆十六年,笔者考其世系时曾多经曲折。当代新修的谱(包括有些身份证),往往是公历纪年农历纪月日,例如《省庄韩氏宗谱》:建富“公元一九五七年又八月十一日生”;另一种是在公历的年月之间加置干支,如《恽氏家乘》记恽逸群(中国文化新闻界杰出战士)“一九七八年戊午十二月十日在宁病逝”。前例若无“又”字,就会被误作公历八月十一日;后例常会被认作农历十二月十日。此外还有其它多种容易产生歧义的表述形式。

笔者认为,避免歧义或差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是统一表述方式并在凡例中说明,例如公历用阿拉伯数、农历用中文数,以及其它的简称、省略等项。其次如上述《晋陵樟村陆氏宗谱》那样公历、农历分别表述。再次是前的年号加干支纪年,不必画蛇添足换算括注公历年;后的注意农历十一月上旬后的日期,若在公历次年的要作括注,如上述后例可改成“恽逸群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日(戊午十一月十一)在宁病逝”(注:有说在次日凌晨逝)、上述前例可改为“建富公元一九五七年十月四日(丁酉又八月十一)生”才对;又如《小留徐氏宗谱》载壮乐天(全国政协常委、民进常务副主席徐伯昕生母)“卒三十一年壬午十二月二十七日子时即夏历十一月二十日”,“壬午”两字应于夏历后之后;再如“1904年农历十二月十九”,对照后改成“1905年1月24日(甲辰十二月十九)”才无歧义。

七、参考资料的选择和编制。

查阅资料的选择也有讲究,有高科技的工具就能事半功倍。目前书店或图书馆有多种历书,除上述秦伦诗著的外,还有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8月版《新编实用万年历》,由王平辉编著的2009年8月版《新编中华民俗万年历》,由樊岚岚编著的2015年1月版《新编实用万年历》、《中华传统万年历》等。笔者推荐由郭世辈、张正祥所编2002年11月版《万年历》,特点是公历对照古代各历日期时,在干支表后附有公历12月31日所对应农历年的月日,从而可以推算农历年延续至次年的日期,例如2014年12月31日(甲午十一月初十)。

另外,在互联网上有多种电子版万年历可以查阅。笔者常用的是《汉典万年历(择吉老黄历)》,其特点:一是操作简易,只要在拟查的年月框内点上阿拉伯数即可查清;二是信息宽容,纵向可达前后任何年月日,横向基本涵盖有关内容;三是现实客观,其自注声明:关于吉凶、宜忌等“无科学依据”。

在正史、方志、家谱文后附编纪年对照表,可便利读者查阅比对,值得推广。建议按上述郭、张所编的《万年历》那样,在公历年度后增一栏,即公历12月31日对应农历的月日(应在凡例说明),就可避免两历间的交叉而产生误解。

作者为常州市谱牒与祠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常州市武进区谱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这是你熟悉的《读者》,也是你不了解的《读者》

人生到了一定阶段,身边便都是要依靠你的人。

你要让自己成为一棵树,遮风挡雨,给家人最牢固的依靠。所以,为工作,为家庭,每一项你都拼尽全力,唯独轮到自己,只剩“凑合凑合”。

高山低谷,独自走过,收获的喜悦有人分享,跋涉的艰辛却只能自己消化。偶尔绷不住,把坏情绪传递给孩子,还要懊恼自责许久。

可是,每个人都需要情绪的出口。想笑就能笑,想哭就能哭,想放空就能放空。

我们风尘仆仆地活在这世上,本就该对自己好一点。

唯有读书,可抵岁月漫长。

双11,一定要送自己和家人一份精神食粮。

2023年《读者》杂志订阅开启,全年24期,现在入手,单价只要167元。活动期内下单赠定制版帆布包一个,全年包邮。

《读者》创刊于1981年,是一本大众综合类文摘期刊,主要汇集从各类报刊、书籍、平台等精选的文章,主题覆盖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知识等门类,内容丰富,可读性强,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畅销40余年,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青春和成长,累计发行超21亿册,连续20多年发行量居世界前列。

《读者》杂志多次荣获“国家期刊奖”,多次被评为“中国最美期刊”,被评定为“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读者杂志社也多次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等重量级荣誉和表彰。

《读者》,以品质赢得荣誉和信赖

纸短情长,让负重前行的人在《读者》中休憩,让历经岁月的人在《读者》中感受温暖,让幸福的家庭在《读者》享阅读时光,让孩子在《读者》中寻找方向……

《读者》始终致力于用优质精选读本温暖你的阅读时光。

有人会说,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还有必要读纸质的杂志吗?

董宇辉说过这样一段话:“多少人只是抬头看了一眼月亮,就继续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我不是让你当一个不靠谱的浪子,而是让你在俗世中也不要忘记眼中的星光。”

好内容自有万钧力量,阅读就是滋润双眼的星光。

读者杂志社办公楼(尹莲 摄)

为什么要选《读者》?

有句话说,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在压力重重的快节奏生活里,想要抽出一段完整的时间,腾出一点安静的心境阅读,并不容易。

而《读者》,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无论你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拿起《读者》,它都能为你妥帖安顿。

《读者》近期封面

每期杂志都有五六十篇文章,长短搭配,主题丰富,文精图美。一期在手,就能拥有丰富多彩的饱览体验。

72页的容量,要从头读到尾?不,《读者》可以有很多种打开方式。你尽可以随手翻阅,哪里抓住了你的眼球就从哪里读起,总有让你静心的字眼,总有让你入心的篇章。

并且,《读者》每一期呈现给大家的50多篇文章,都是从3万多篇稿件中精挑细选而来。这里面既有编辑们通过海量阅读,为你精心挑选的,也有广大读者推荐分享的。

《读者》向来坚持开门办刊的思路,你拿到的每一本杂志,都汇集了作者、编者、读者的心血,浓缩着一个个有趣又睿智的心灵。

如果你时间充裕,就读长文章,反之,还有各种类型的短篇幅供你选择。如果连文字都不想看,里面还有精美的美术内容供你欣赏。而如果你阅读面广,又乐于分享,你也可以成为《读者》的荐稿人,让你喜欢的文字,被更多读者看到。

比一般刷到的信息有沉淀,有深度,有质地,又比深阅读好进入,易感受。

这就是《读者》,它的一大特点就是内容主题“杂”,内容品质“精”,在包容性上能做到“博”,在接受度上又能做到“趣”,让你的每一次阅读都“不虚此行”。

在信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的今天,这样的匠心读本,你值得拥有。

这是一本可以和朋友、家人分享的杂志。

《读者》一直秉持着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价值观。

一本杂志,并不能解决你实际的柴米油盐,但阅读能在你脆弱时帮你找回力量,在你迷茫时助你找到方向,在你失望时,给你继续前行的温暖和勇气。

“读者”心望如一 摄

好内容,能让浮躁焦灼的心静下来。

双11期间,订阅2023全年《读者》杂志,价格更划算——

原价216元,活动期间167元;同时,限时赠送《读者》定制款帆布包1个。

2023年杂志预定会场

《读者》2023年全年24期订阅

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有句著名的言论,她说写小说的女性必须拥有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事实上,无论男性女性,无论是否写小说,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个房间。如果无法拥有一个有形的房间,那么至少,要有一个无形的角落。

可以卸下端庄,独自放空;可以逃遁琐事,舒缓身心。

哪怕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只要有那么一个角落,有那么一个片刻,容得下你的疲惫软弱,装得了你的心驰神往,让你春风拂面,给你夏日荫凉,送你秋高气爽,许你冬日暖阳。

夏初 摄

《读者》愿为你提供这样一个角落。

阅读的时光从不会虚度。越是静谧而优质的阅读,越让人心旷神怡。

走进它,它便是你的心灵驿站,也为你提供理解和支持,它用精心的制作,给你一段惬意的时光,温暖、陪伴、智慧、知识、活力、沟通……

它让你在这个飞驰的世界,感受温暖和松弛交织、收获和休憩相融的安心与高效。

夏初 摄

你将得到怎样的《读者》?

文苑、人物、杂谈、话题、人生、生活、文明、悦读、意林、点滴、读者故事……丰富的栏目,包罗文学、社会、成长、热点、深度、思想、音乐、影视、科技、体育、艺术,等等。

杂志的一大特点就是用一期一期的精挑细选,汇集成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它给你纸质阅读独有的深度和广度,又让你的阅读进入得轻松而有趣。

无论是鞭辟入里的人生故事,还是50字左右的笑话、几百字的杂谈、幽默犀利的语录,以及名人轶事、热点话题、漫画摄影,等等,无论你是什么年龄,无论你在什么时候翻开,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版块。

《读者》栏目丰富,主题多元

而且,一本《读者》,可以有多种打开方式,杂志的一大属性优势就是,让阅读的进入轻松有趣,没有门槛。

你可以怎样“打开”《读者》?

一个目录,就可以玩出许多花样:

你可以按栏目翻找喜欢的主题和内容,你可以按标题判断最想要读的文章;你可以先认识一位新作者,也可以先接近一位熟面孔;你可以从故事进入,也可以从知识开始。因为主题丰富,内容多样,所以,你可以每次都“玩”出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甚至,你可以只是随便翻翻,在最有眼缘的那一页停下来,打开你的阅读时光。

编辑部里来了小读者

从读者反馈看,有人喜欢先看“幽默与漫画”,有人喜欢先读“言论”,有人喜欢先领略“文苑”,有人喜欢先讨论“话题”……

欢迎你,补充属于你的打开方式。

常有小读者参观读者杂志社

现在的《读者》是什么样?

老品牌,新活力。从前车马慢,但《读者》始终属于现在,它始终在更新着符合当下的景观,吸引着现代人的目光。

它也是在网络时代持续进取、不断变通的《读者》,它始终在潮流中寻找适宜的文字,用更贴近时代、贴近读者的表现方式,触摸你的心灵,触达你的需求,让属于你的时光精华闪现,更有意义和仪式感。

《读者》:让你闪闪发光的国货潮品 (夏初 摄)

你能想象吗?在快节奏的今天,《读者》依旧坚持慢工出细活的匠心精神,不仅每一期杂志里的文章,都是从3万多篇稿件里精挑细选而来,就连编校质量,都保证了每期不少于13个校次的精心打磨。《读者》对编校质量的考核,远高于国家标准。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新一代编辑团队用慢火细炖的匠心,让你的阅读时光氤氲出回味悠长的精神含量。

《读者》责编审稿

不仅内容优质,《读者》的外观品质同样匠心独居。

精致而醒目的装帧,审美在线,品牌辨识度极高。

疏朗的版式,精美的插图,质感极强的独家定制护眼纸张,全彩的印刷,给你视觉和心灵的双重抚慰。

打开它,时光就变得安稳而惬意。随时拿起来阅读,都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氛围感。

周末闲暇时读一读,放松身心,愉悦大脑。晚上睡前读一读,抚慰心绪,睡个好觉。晨起翻一翻,和一句精辟而优美的金句相遇,让一天都过得饱满而睿智。

而且,它不仅是一本用来阅读的杂志,它还可以被观赏。

《读者》有辨识度极高的精美外观,有读者说,它似乎数十年如一日都是那样醒目,让人一眼就能辨认,但它又始终在变,甚至每一年,都有一些细微的调整。

如果有兴趣,你可以陈列对比,玩一场找不同的游戏。

把一期期杂志摆放在一起,就是一堵美不胜收的景观墙。还有许多读者把《读者》当道具手伴,拍摄各种美照。

封面已经够美了,打开,它还有更精美有趣的美术插页,让你有主题地感受艺术的魅力。

好杂志,经得起一读再读,耐得住岁月流年。

“读者”右右 摄

听听《读者》的总编是如何说的:

一本刊物,哗众取宠容易,讨好迎合容易,趣味滑落容易,坚守笃定却很难。40年,我们不问白马东来、青牛西去,细细酝酿着自己别样的冷香素芬、淡白深青,为每一位读者带去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让踟蹰夜路的旅人,想到的不仅是孤单和路长,还有星辰和大海。

漫漫长路,还有无数星辰大海,携手《读者》,温暖始终与你同行。

双11期间,订阅2023全年《读者》杂志,价格很优惠——

原价216元,活动期间167元;同时,限时赠送《读者》定制款帆布包1个。

《读者》(校园版·成长)2023年订阅

《读者》(校园版·成长),少年必看读物,创刊于2012年,依托读者杂志社强大的编辑力量,专门为青少年量身打造,多次获评全国优秀少儿报刊、全国少儿报刊编校质量零差错报刊等荣誉。

如果家里有中学生,建议订购给孩子看,它的栏目丰富,有比较感性的“青春纪事” “成长故事”,也有比较理性的“成长讲义”“成长论坛”;有青少年关注的人物,感兴趣的科技、军事、体育、影视信息,也有行走天下者带给青少年的不同视野。

我经常推荐这本杂志给家里有初中生的朋友们,因为孩子在杂志中,不仅可以收获各种有用的知识,自身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有的还会把有意思的小知识分享给同学们,间接地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让孩子的青春期也能变得豁达平和,有沟通力。

总之,这是一本专门服务于青少年的杂志,优秀的编辑团队会精心筛选适合的内容,为青少年提供精神食粮,塑造青少年健康的价值观。

全年12期,一个月一本,涉猎面广,轻松有趣,对学业压力繁重的孩子来说,既是调剂,也是有益的补充。

双11期间,全年12期,快递寄送,现在订阅,除了优惠价,还赠送《读者》独家定制版帆布包。

《读者》+《读者》(校园版·成长)组合订阅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两代人之间的沟通理解是个大难题。故事胜于说教,沟通胜过争论,而阅读,就是一座增进沟通理解的桥梁。

杂志内容极具时代性和话题性,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知识、观点和论据,也因此,读一本杂志的效果,往往不止于休闲。

孩子有收获,大人有谈资,以杂志内容为依托的沟通,极具情绪价值,还很有建设性。

根据读者反馈,很多有中学生的家庭,会选择同时订阅《读者》和《读者》(校园版·成长)。通过两本杂志的互补,孩子喜欢悄悄翻翻大人在读什么,大人也能了解一些孩子的想法。

通过阅读,两代人之间的隔膜会得到有效的稀释。好奇心让孩子补充到更多有益的思考,大人也可以通过校园版,重温自己的年轻时光,和孩子沟通起来会更走心。

为此,我们把这种组合方式推荐给家有儿女的朋友。

《读者》(海外版)2023年订阅

如果你希望看到装帧更精美、字号更大、排版更疏朗、内容更精华的版本,或者是你想送老人、送亲朋,想要更高端、更特别的产品,怎么选?

请选择《读者》(海外版)。

读者杂志社倾心出品,依旧是精美的全彩精刷、精致的护眼纸张。

不同的是,它是一本月刊,每期杂志浓缩当月两期《读者》的精华内容,采用全新设计,大16开纸张,高端大气,能满足您的差异化需求。

全年到手12期精品杂志,快递寄送,现在订阅,赠送好礼。

《读者》(原创版)

《读者》(原创版),读者传媒期刊中心出品,“读者”品牌旗下面向青年群体的综合性原创杂志。

“原于我心,为你而创”,旨在“洞察人性幽微,体验世间辽阔”。

听起来既文艺,又令人心驰神往。

一本小而美的精品综合类原创杂志。

各种思想在这里碰撞、融合,各类人生在这里交错、汇聚,专治各类无聊、郁闷、无所事事,适合正年轻、曾年轻、想年轻、有个性的你阅读收藏。

《故事作文》

《故事作文》,创刊于1971年的“大牌”少儿期刊,针对小学1年级到6年级的学生,真正做到了儿童视角、儿童喜爱。

这本杂志强调“功能性”——以“开心读故事,轻松写作文”为主旨,陪伴孩子读好故事、写好作文。

这本杂志强调“故事性”——给孩子最好的儿童故事,连载周锐、小河丁丁、两色风景、汤汤、汤萍等儿童作家的最新作品,童话、校园故事、幻想故事、荒诞故事等能在一本杂志中读到。

这本杂志强调“合理性”——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识字水平、认知水平的不同,进行高低年级两个版本的区分。

低年级版本针对1到3年级,高年级版针对4到6年级。

针对不同年级作文重点的不同,低年级版开设“写话”栏目,高年级版开设“记叙文”“想象作文”“我的小诗”等栏目。

两个版本,均为全年12期,每月一发,让孩子如饥似渴读故事,勤于练笔写好文。

《读者》日历

《读者》日历,延续了《读者》的经典设计与文风,保持着由内而外的简约与端方。

倘若你来不及逐一翻阅文坛大家留下的经典之作,抑或是你期望在日常碎片时间里回味名家名篇中的警句箴言,不妨翻开它,里面有先贤哲人充满哲思的话语,有作家敏锐的社会观察,还有文人们对生命现象的体悟……

每日一页,让你的眼神与文字交汇的一刹那,便充满默契、鼓励和希望。

2023年的《读者》日历,内容精选自《读者》杂志“卷首语”。拥有它,每天犒劳自己一段优美而精辟的话语,让每一天都活力满满。

你还可以每天用它记录当天的所思所想,记录你的日程和计划,当一年过去,你就可以通过它,回顾自己的这一年。

记录,让生命拥有质感。

从跟跑到并跑,中国舰载机十年冲破了什么?

2012年11月23日,歼-15在航母辽宁舰首次成功起降。10年来,我国航空工业新型号新成果不断涌现,完成了从跟跑向并跑的整体跃升。以歼-20、歼-16、歼-15、歼-10C、轰-6K、空警-500、空警-200、运-20、攻击-11等为代表的新型战机,航空武器装备实现整体跨代。

十年前的今天,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在随歼-15完成首次着舰任务后,因积劳成疾,突发疾病,因公殉职,年仅51岁。传承航空报国、勇攀高峰的“罗阳精神”,航空工业新型号、新成果不断涌现。今天的时空故事,我们一起关注着10年来,我国舰载机如何实现系列化发展。

歼-15舰载机是我国第一型舰载机,新技术多、探索性强、风险性高。2012年11月23日,歼-15在辽宁舰首次成功起降,从这一天起,中国海上没有舰载机的时代成为历史,中国战斗机也实现了从陆地向海洋的跨越。

航空工业沈阳所首席专家 王永庆:因为歼-15是咱们航母上最核心的武器装备,一个航母编队它能有什么样的能力,有什么样的作战效能,很关键、很核心的就是舰载机的机群。但是因为航母编队要执行不同的任务,有本身的防空的任务,有海上制空权夺取的任务,还有更重要的航母编队是一个打击力量,你的对面打击的能力,这都非常关键,所以就要求特别是现在咱们飞机的平台,战斗机的设计技术实现多用途。

歼-15到系列舰载机 十年冲破了什么?

中国舰载机技术的进步源于十年前,也就是在歼-15着舰成功后,后续要发展系列舰载机,就需要在制造工艺等多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在歼-15的研制团队中,就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平均年龄只有30岁。十年,他们冲破了什么?

2013年,为了加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航空工业集团沈飞成立了“罗阳青年突击队”,一群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年轻人,承担起了舰载机系列化急难险重任务攻关的重任。

在航空工业沈飞工艺研究所,青年突击队队员李晓丹正在运用最新的3D打印设备,生产应用于新一代战机上的零部件。随着激光灵动飞舞,一件件形状复杂的金属零件像被施展了魔法一样,自下而上凭空“生长”出来。

航空工业沈飞工艺研究所 李晓丹 博士:像这种激光选区熔化工艺,我们在一米五之内尺寸的零件,都已经可以直接来进行生产制造了。3D打印技术在飞机上的应用,我们已经达到了规模化、工程化的应用,在世界上属于领先的位置,我们也引领了该类技术在这个领域的发展。

3D打印技术由于具有轻量化、一体化、提高材料利用率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地采用。起步阶段,团队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创新难度极大。作为青年突击队的牵头人,李晓丹带领团队仅仅用了28天,就打通了典型工艺样件在公司内的全流程试制,以最短的时间创造了行业内高端装备零件生产的奇迹。

航空工业沈飞工艺研究所 李晓丹 博士:一个件从长得像到能用上,这条路是最难的。我们当时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做了800多页实验,做了所有的性能数据来表明,这个材料合格,这个工艺合格,这个零件合格,才能把这个零件第一次装到我们的飞机上。

如今,这个由青年高级技术人才组成的团队,已经全面掌握了3D打印技术从研制、加工到应用的全部技术,并在飞机制造领域广泛应用,我国也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3D打印制造技术在飞机上规模化应用的国家。李晓丹说,成绩的取得正是源于“罗阳精神”的感召。

航空工业沈飞工艺研究所 李晓丹 博士:当年在歼-15舰载机快上线的时候,拦阻钩这个难题我们一直没有解决。他(罗阳)就带着我们的这些技术人员,每一个细节去推敲,不断地去调整主攻方向和研制模式,之后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种勇于面对困难,攻坚克难,永攀高峰的精神对我们影响特别大。

十年间,一大批青年突击队员快速成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大梁。如今,已有15000多支“罗阳青年突击队”活跃在航空工业一线,让中国战鹰高飞远航。

十年间,歼-15体系作战能力也越来越强,作为航母编队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从首次着舰到昼夜起降航母,从海空突击训练再到伙伴式加受油,从单舰到双航母时代,歼-15规模战斗力已经形成,与中国海军共同圆梦深蓝,壮志凌云驰骋海天。

航空工业沈阳所首席专家 王永庆: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们终于可以出去了,我们终于可以突破把我们封住的那条链子了(岛链)。国家民族有了这个东西,冲破了那条链(岛链),我觉得这是意义最大的。

歼-15:中国“飞鲨”的十个高光时刻

歼-15舰载战斗机的研制是中国航空人逐梦精神的真实写照。

一、首次着舰

2012年11月23日,第一型舰载战斗机歼-15在辽宁舰首次完美着舰,中国战机实现了从陆地向海洋的跨越。

二、入列海军

2013年12月,歼-15正式入列海军航空兵。

三、首阅

2015年9月3日,歼-15飞过接受检阅,这是中国阅兵史上第一次有舰载机受阅梯队。

四、第一次飞翔在西太平洋

2016年12月,歼-15随辽宁舰航母编队赴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远海训练,中国舰载战斗机第一次飞翔在西太平洋。

五、纵横四海

2017年1月2日,歼-15第一次伴随辽宁舰抵达南海海域。歼-15实现了在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起降演练。

六、亮相香港

2017年7月,歼-15与辽宁舰赴港。

七、闪耀南海

2018年4月,南海海域海上阅兵,歼-15编队飞过舰队上空。

八、重装受阅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歼-15再次亮相,“请祖国和人民检阅”。

九、战力升级

2020年7月,歼-15首秀夜间伙伴加油。

十、亮剑大洋

2022年9月,在西太平洋某海域开展训练的海军辽宁舰航母编队发现一批不明空情目标向编队高速近飞。数架歼-15直扑目标空域,编队各属舰构建严密攻防体系。

来源: 央视新闻

善待我们的家园:其实每天都可能是2012!

2012年12月21日,虽然什么都没有发生,但仍然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日子!

与此同时,一部电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2012》。

《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由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约翰·库萨克、桑迪·牛顿、阿曼达·皮特和切瓦特·埃加福特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9年11月13日在美国上映。影片故事发生在2012年12月,一家人正在度假。没想到根据玛雅预言,2012年的12月21日,正是世界末日,玛雅人的日历也到那天为止,再没有下一页。电影讲述了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灾难面前,尽现人间百态。

杰克逊·柯蒂斯(约翰·库萨克饰)带着孩子去黄石公园度假,却发现曾有美好回忆的湖泊已经干涸,而这个地区也成为了禁区。充满疑惑的他在黄石附近的营地偶然认识了查理。查理告诉他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被人类掠夺性破坏,地球自身的平衡系统已经面临崩溃,人类即将面临空前的自然灾害。查理说有些国家已经在联合秘密研制并建造可以躲避这个灾难的方舟。杰克逊以为他是个疯子,就一笑而过走开了。

然而第二天,灾难就发生了。

强烈的地震、巨大的火山爆发让眼前熟悉的家园变成了人间地狱。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爆发。杰克逊和众多家庭一样踏上了求生之路。面对全球性自然灾害不知何去何从的他突然想起查理提到过的方舟和地图,于是决定前往诺亚方舟基地寻找生存的机会。

在寻找和前往诺亚方舟基地的过程中,杰克逊一家经历了生死考验。最终他们终于到达方舟基地。然而已经制造完成的方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从世界各地闻讯涌来的受灾人群。谁去谁留已然成为挑战整个人类的道德抉择。面对灾难,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类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择:“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机会!”最后人们终于在方舟中度过了这一全球性的灾害,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

人类自诞生之日就在与一个蓝色的星球相伴,在自我膨胀,自我欲望满足的同时,也在不断透支着自己的生存环境!

回到2012那一年,正值《2012》上演的同时,也是大家街头巷尾讨论玛雅预言,讨论12月21日这一切会不会到来的时候。

当时去一个理发店,很小。老板也是理发员!

在剃头推子在头上嗡嗡作响的时候,她突然问我:你相信2012年是世界末日吗?

我不禁愕然,看来,这个问题真正是达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地步。

我说:你既然这么问,那么肯定是相信,先不说我信不信。既然你相信,存那么多钱也就没用了,取出来,咱们一起花了它如何?

老板说:不行!

“为什么呢?都要世界末日了,你留着它还有什么用?”

“万一没来呢?”

看来很多人都像犯了错的孩子一样,虽然犯了错,但还是希望惩罚来的晚些,或者侥幸完美躲过了!

大家都在赌自己的运气!

然而,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真到了那一天,内心还是害怕的,看到第二天的太阳原来就很幸福了,幸福其实是这么简单!

但真的到了第二天,没有发生任何事,或许想自己幸运,或许觉得那是谣言,或许有人觉得没有毁灭就是因为自己的存在,他拯救了地球……

自己对地球的不善待,对环境的破坏,早已因为末日没有来到而抛到九霄云外了!

之后还是该怎样就怎样,还是坚守着不见棺材不掉泪的坚定信念!

下一次还会这么幸运吗?

不得而知。

只知道,上天没有给人类更大力量的原因。

即便自己很渺小,还在幻想着自己的强大,无坚不摧!

如果人类拥有了改变天地的能力,估计末日会来得更快些吧!

反思是上天留给人自救的一种能力,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运用它。

当我们看到一个疑似大陆的物体迅速移动向你的时候;当洪水冲走家园、大火烧完整片森林的时候;当气候像小孩的脾气越来越捉摸不定的时候;当动物们大量死亡的时候;当原油污染了整个海洋的时候;当南极冰川迅速融化的时候……

难道这一切的一切,还不能让你认为到了启动这项特殊技能的时候了吗?

如果再不反思:2012年12月21日可能是今天、可能是明天、可能是后天……但也可能就是现在!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29/1697204968358541.html
上一篇:姓秦的名人(姓秦的名人有哪些)
下一篇:95579(95579是什么电话)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