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八字(贝多芬生辰)

一起来了解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的故事!重新认识古典钢琴

《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交响曲中最为著名、最富于人性光辉的作品之一。这部史诗性的作品于1808年12月22日在维也纳皇家剧院的音乐会中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首演时的环境与条件很不理想,管弦乐队的演奏颇令人失望。此外,时逢隆冬,当时演奏厅极冷,加之整个演出时间太长(包括第六交响曲和第四钢琴协奏曲等,时长达4小时),观众都感觉疲劳不堪。所以整场音乐会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不过一年半之后,在另一场音乐会上,《命运交响曲》却引起了热烈的回应和赞美。从此,此曲声望日隆,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命运交响曲》的构思、创作周期是比较漫长的。早在1804年《第三(英雄)交响曲》脱稿之际,贝多芬就已开始构思创作《第五交响曲》,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那时,他已写过“海利根施塔特遗书”,他的耳聋已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他热恋的情人成了加伦堡伯爵夫人,同一时期,拿破仑战争爆发,奥地利政治动荡,1805年拿破仑的部队占领了维也纳,上演惊心动魄的“和战争的历史”,所有这些苦难排山倒海袭来,然而贝多芬并没有过多地沉湎于既定的上天赋予的苦难,而是病去如抽丝般挣扎着,发出不妥协的命运的最强音,此时三十多岁的贝多芬有如神来之笔,展开了一次次不可思议的旺盛的创作高潮,留给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吞吐日月、雄狮般的王者。

《第五交响曲》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我们惊奇于贝多芬的开门见山,在没有任何提示与拐弯抹角下,四声沉重的和弦音,“命运”主题直扑而来,贝多芬说:“命运在敲门”,从而激起浪卷千层雪。滴水石穿的坚韧,凭着声音与乐感的记忆,各种矛盾冲突、对抗的力量倾注在音符中,呈现千钧一发的危情与紧张。“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令人窒息的德国封建社会,贝多芬以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之强势还击,勇往直前的精神贯穿作品始终,在苦涩与粗犷的斗争中使人感受到一种天地为之色变、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贝多芬在这部作品中,向世人展现严谨而有机的“动机创作”,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C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命运主题,极富男性粗壮的气息,“命运”似兵临城下,叩关直逼般要挟,持续压力排山倒海般奔涌来,这个气势实在令人震撼,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足以令人惊慌失措。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降A大调,3/8拍子,自由变奏曲。第一主题舒缓、沉思,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表现出温柔的忧思。与之对应的第二主题先由木管奏出,后由铜管乐器奏出豪迈的英雄凯旋进行曲,表现了意志在情感滋养下的昂扬生长、翩翩飞扬。

第三乐章,快板,C小调,3/4拍子,诙谐曲形式。命运主题的变奏依然凶险逼人,但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跃跃欲试的曲调后,乐队奏出旋风般的舞蹈主题,引出振奋人心的赋格曲段,象征着人民参加到与命运斗争的行列中,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黎明。在低音乐器震撼人心的渐强声中,不间断地进入第四乐章。低音弦乐上再也压抑不住的精灵在跳荡。

第四乐章,快板,C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一种不可抑制的力量直接引入光辉灿烂的第四乐章,一开始那突如其来、如同山洪暴发一般的合奏,好像推翻了一座座屏障,汹涌而来的长河般浩浩荡荡凯旋之声,激荡着。黑暗被打破了,命运被征服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与命运的斗争最终以光明彻底的胜利而告终。

优秀的艺术作品都重视对社会的深刻反映,对人物命运与性格的细腻刻画,对人性的关注与思考。创作者与算命的一样,长于猜命运。莎士比亚《俄狄浦斯》是真正的命运悲剧,糅合人世间的一切要素,以英雄的精神反抗德尔菲神殿中被诅咒的命运,必然与偶然遭逢着,却仍然无法跳出神谕的主宰。俄狄浦斯是存在主义的先驱,纵然一切不如愿,一切事与愿违,然活着,就要创造价值,就要让生命灿烂而辉煌,俄狄浦斯人性高贵而悲壮的色彩,带给我们长久的思考。二百多年前,在西方,贝多芬已经有追求“自由、平等、博爱”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创作出温馨连绵或荡气回肠、战胜绝望的杰出作品,而神秘古老的东方大地,一百年前还上演一出又一出的时代命运悲剧。听听黄土地上的生命精灵“兰花花”民歌,看看陈忠实笔下《白鹿原》渭河平原上的田小娥,她们粗砺的与命运抗争,或悲壮,或凄惨……传统理念下父权、男权、对女性的无情碾压,问世间“命运”为何物!在发生不可控制的命运时,如何像贝多芬那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2014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短片《六号女士》,她是一名犹太钢琴家,曾是年龄最大的纳粹大幸存者,爱笑,通四国语言,被纳粹关进集中营后她在里面举行上百场音乐会,靠着对音乐的热爱熬过了痛苦的岁月,在103岁时拍摄纪录片,讲述音乐如何拯救了她的生活。无数事例让人深信:女性在关键时刻,总是最柔韧最刚强的。这里分享一个身边的真实故事:她在20来岁的时候拒绝中央电视台主持位置的邀请,南下执教,是奥运火炬手、全国三八红旗手、十大杰出青年、铿锵玫瑰。背后的她,在不到30岁的时候患上乳腺恶疾,幸福、健康、家庭都曾远去。十多年后的今天,在第三次婚姻下,冒着高龄产妇的危险,她得到上天丰盈的赐予,生下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无论生活给了什么,她都以优雅美丽来面对,岁月不曾夺去她的信念,在她的居家和办公室常年是满满的花香。Facebook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的书中,她自信、睿智、温柔地坚持并接受挑战,满怀热情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她说:“坐到前面来,不躲避”。所有的经历都是命运的馈赠,永远微笑回忆过去,不管过去我们认为有多苦,所有黏着苦难的经历,都会成为今后的财富。

对待命运,希望像搏击手,运筹帷幄、欲擒故纵,以最快、最狠、最有效地击倒对手为根本目的。要擒拿降服命运,必先得放弃一切,你必须没有恐惧才能获得自由;也希望像狙击手,高手过招最忌心浮气躁,对于狙击手来说,错误永远是致命的,哪怕是最小的。这个世界如此的美好,值得好男儿为之奋斗。贝多芬的音乐几乎每页每篇章都是刺刀上膛与命运肉搏的历史,他的英勇与顽强对每个人都是最直接的鼓励。我们正是从命运的顺流逆流中亦步亦趋走来,困苦与磨难虎视眈眈,逼使我们奋勇前行。“像月亮一样,生命肯定有一直背向我们的一面”---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里尔克在1923年1月6日信中写道。面对命运的赐予与磨练。坦然清醒地接受命运的粗砺,以不疲倦的,让命运之力碰撞擦出猛烈的火花,在深刻中臻至完美。

从古至今,命运有很多种观点,儒家的天命观、道家的自然命定论、佛家的因果论、教的上帝决定论、伊斯兰教的前定说等等。“我命在我,不在于天”,这是道教史上一句最励志的警语,让人看到个体的力量。今天科学的观点,最好看看两个同样伟大的量子力学巨匠之争,“走进量子纠缠—波尔和爱恩斯特之争”,现代量子力学认为未来是不可预测,而且也不承认严格的因果律,这对于整个科学观念和人与自然关系都被动摇了。量子力学最大的特征就是非决定论,连单个粒子的命运都是概率性的,何况是人的命运岂是可预知的呢?女儿还没满月,扎克伯格又投入到了“赢在起跑线”的早教行列中,在Facebook上贴出了夫妻两一起给宝宝读绘本的照片。他们选择的绘本,是《给宝宝的量子力学》,把高深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和试验融合起来所发挥的超强力量的探究交给下一代去探索。

望着星空里的浩瀚,惦念着未知的命运,也深深埋在文字与音乐的温暖里,我相信命运的必然性,也相信在生命的过程中存在无限多的偶然性,“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即使是劣势,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变为优势的。每个人生命中都有难以言说的命运疼痛,会有被折磨得心力交瘁的时候,但是必须在日出时让悲伤终结,以铁马金戈般的姿态去抗击。世间的一切,远不会按照个人的意志去改变,但中央的须弥山啊,请你坚定地站立!日月的运转,就不会迷失。如果命运掐住了你的咽喉,那你就挠挠他的胳肢窝,誓与贝多芬的精神领域相通,那就是绝不服输!穿上战袍铠甲,御风驾长车,一次又一次地出征迎战,从不胆怯,不信不会踏破贺兰山阙。

碟荐 | 贝多芬的音乐是时代中永不消逝的光

碟荐,每天一张至美古典名盘

贝多芬是世界范围内耳熟能详的音乐家,被称为“乐圣”。他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作品有多么的丰富而是在于他将音乐套路模式不断地打破更新,将一个风格时期推动转变,让音乐历史从古典主义时期进入到浪漫主义时期。

12月17日是贝多芬的受洗日,“受洗”对每一位天主教徒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种仪式,代表着身心的新生。贝多芬的生辰虽然没有史料可以具体记载,但是以其受洗日作为生辰纪念也是对其诞生的重要纪念。

贝多芬的音乐内涵对于时代理想的憧憬,其音乐中带有的英雄性、戏剧性、抒情性等的特点都展示着贝多芬以音乐抒发着崇高的信念。贝多芬在器乐创作里取得了空前的成就,通过这些创作把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奏鸣曲交响套曲形式推进到了最高峰,同时也对奏鸣曲式结构的成熟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中,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的录音资源再次感受到贝多芬的音乐辉煌。贝多芬的作品可以说是演奏家们绕不过去的经典作品,每个演奏家对贝多芬的不同认识都能给我们听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一同来感受不同演奏家手下的传奇贝多芬吧~

01

贝多芬百分百精选

Best Beethoven 100

(6CD)

这套《贝多芬百分百精选》是华纳古典在贝多芬250周年冥诞之际发行的最佳100轨音乐选集,一共6CD,CD1交响曲、CD2协奏曲、CD3钢琴曲、CD4器乐奏鸣曲、CD5室内乐、CD6声乐,贝多芬优秀且极具代表性的作品通通囊括其中。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小提琴协奏曲、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春》都是完整收录。

演奏阵容则有贝尔格弦乐四重奏、珍娜·贝克、杜普蕾、齐默尔曼、穆特、布赫宾德、费雪狄斯考、朱里尼、海因里希‧席夫等近几十位古典演奏界极为出色的人物,让爱乐者能够在这有限的的时间里,仍有机会纵观贝多芬的所有音乐风格展现。如果你喜欢贝多芬,那么你也一定会喜欢这套性价比极高的贝多芬精选辑。

02

“卡拉扬金装”系列之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1993-1995年,为了纪念卡拉扬以及他生前对数字唱片的贡献,DG公司使用了一种称为Original Image Bit Processing(原像比特处理技术)的先进数字处理技术,重新处理了25辑32张卡拉扬的经典录音,并以正价CD的形式再版发行,这就是著名的卡拉扬金装唱片系列。

这是卡拉扬生平第四次领导柏林爱乐乐团录制“贝九”,80年代的收音显然比前几次要好得多,颗粒感、层次都更分明了。晚年的大师倾向唯美主义,音色光亮细致,铜管放得比较开,与他以往刚硬统一的管弦形成对比。

都说《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对自己艺术生命的总结和回顾,先不论此种说法是否真正贴合作曲家本意,在83年的这版录音中,仿佛听到了一个正在自述的卡拉扬。

03

华纳贝多芬2020

诞辰250周年作品大全集

(80CD)

华纳有史以来第一个完整版的贝多芬作品集,是对作曲家令人敬畏但又极具人文精神的天才性所做的充分评价。整套唱片颇有见识地借鉴了该品牌丰富的产品目录,通过将整个系列分配给同一位艺术家、乐团或表演者团队来确保作品的完整性。LP时代的经典之作得到了CD时代最好作品以及大量鲜有人听到的作品新唱片的补充,而发掘这些新唱片的时机已经成熟。

这一盒装80张CD以物有所值的价格为人们带来了卓越的艺术与技术品质。从Warner Classics及Erato目录中精心挑选,并辅之以外部目录中已许可的唱片,此唱片集充分体现了贝多芬作品非凡的广度、多样性与深度。这一版本中包括LP时代的经典唱片,但所选的大部分唱片尤其是完整作品系列(交响曲、钢琴协奏曲、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包括了能代表CD时代的最好唱片。

04

穆特&马友友&巴伦博伊姆

《贝多芬:第七交响曲

三重协奏曲》

这首《三重协奏曲》与《第七交响曲》收录在一起,由已经是著名古典音乐艺术家贝多芬的权威诠释者安妮-索菲·穆特、马友友和指挥大师兼钢琴大师巴伦博伊姆,与广受赞誉的,以青年音乐家组成的西东合集管弦乐团合作录制。

这张唱片分别取自2019年7月布宜诺斯艾利斯(第七交响曲)和10月柏林(三重协奏曲)的音乐会现场,以恭贺西东合集管弦乐团20岁生日。该乐团1999年由巴伦博伊姆与他人共同创立,现已成为多元文化理解的象征,是不懈奋斗实现的梦想、多样性社会的迷人缩影。

贝多芬的音乐具有深刻的存在感,能够与全人类对话,因此,贝多芬的音乐仍然像它诞生那天一样,永远扣人心弦,与世人相连。正如安妮-索菲·穆特所观察到的:他明白,站出来支持同类是多么重要,“我们应生活在兄弟姐妹般的关系中,这就是他的主要思想......所以说,他是来自过去、指向美好未来的使者。”

05

拿索斯

《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纪念套装》

(90CD)

这套由拿索斯(Naxos)出品的贝多芬2020·诞辰250周年纪念珍藏套装,90张CD、1550首曲子的大容量,涵盖了管弦乐、协奏曲、键盘作品、室内乐、舞台音乐、合唱及声乐作品,涉及了贝多芬最为世人熟悉和最具代表性的杰作,是一套真正彻底而详尽的有关这位复杂天才之作的汇编。

艺术家及演奏团体的名单中包括一些贝多芬最伟大的当代大师,他们的演绎皆赢得了世界各方的公认好评。

其中还收录了一些闻所未闻的贝多芬作品及乐谱——大量的片段、草图、草稿、改编和重建之作,有一些更是从未被录音,揭示了贝多芬作为一名作曲家私密的内心世界。

霍尔斯伯格与制作人马克·齐默尔在一起,不遗余力地创建了一个来自好几个世纪的珍品、闻所未闻作品以及被遗忘的碎片之作组成的“贝多芬数据库”,并赋予它们以新的生命。套盒中有一本136页的详尽小册子亦是由他们策划和撰写的。

06

克莱伯&维也纳爱乐

《贝多芬第五、第七交响曲》

历史上只有一张唱片同时登上企鹅三星带花、日本唱片艺术名曲三百、《留声机》百大、DG 100(英国留声机杂志为纪念DG成立百年,特别评选出的榜单,全名为《DG百年历史最伟大的百张唱片》),Classic CD百大5份权威榜单。

这张唱片就是由卡洛斯·克莱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七交响曲》,人称“黑色克莱伯”。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贝多芬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全曲的标题。作品将这一主题贯穿全曲,结构精炼简洁、曲式完整统一,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

短短的30几分钟里,从个人的孤独感升华到人类世界的历史性冲突,音乐调动起我们情感的空间如此之大,冲动如此之强烈,音乐的奇迹再没有比在这里更突显的了。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

07

富特文格勒

《贝多芬:交响曲全集》

(5CD)

这一套《贝多芬九首交响曲》收录的是富特文格勒指挥维也纳爱乐(1-7)、斯德哥尔摩爱乐(8)、拜鲁伊特节日合唱团(9)所演绎的版本。其中第三曲和第九曲堪称“典范级”名演绎,至今都是为众乐迷所称道的版本之一。

作为上世纪其中一位最伟大的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他演奏往往并不僵死于音符和标记本身,而是在深入地考察作品本身之后,将音符背后的音乐真意呈现出来。这样的演绎在顾及原作的风格和结构的基础上,同时有着鲜活的生命和内在统一的平衡。他的慢板细腻、镂刻尽至,爆发处则于几乎平静的神态中,忽然贝多芬的暴怒倾泻而出。

这套专辑以24/96技术重新制版,将这些年代稍微久远的珍贵录音尽力复原。在这其中,我们不仅能充分欣赏到富特文格勒收放自如、极富贵族气质的演绎,更能在其麾下,聆听到整体性更强、细节更到位的贝多芬交响曲。

08

巴伦博伊姆2020全新录音

《贝多芬250周年纪念套装》

(13CD)

2020年年初,钢琴大师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在柏林布列兹大厅为DG录制了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和迪亚贝利变奏曲,以纪念这位作曲家诞辰250周年,这也是巴伦博伊姆艺术生涯中的第五套贝多芬奏鸣曲录音。

有乐评认为,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去深入挖掘贝多芬作品中的人文哲学,他的贝多芬是“多维”的。这套唱片特别收录了年轻时的巴伦博伊姆为西敏寺唱片公司录制的贝多芬作品,包括《悲怆》、《月光》、《热情》、《华尔斯坦》、《槌子键琴》和第32号奏鸣曲。

专辑还附40页解说册,内容包含这位乐评人对巴伦博伊姆所进行的最新一次的访谈记录,以及小提琴家穆特谈论巴伦博伊姆与贝多芬作品的专文。

09

索尼SONY

《贝多芬250周年纪念·

传奇经典录音精选 》

(25CD)

索尼的这一套《贝多芬传奇经典录音》(25CD),个人认为是当中性价比拔尖的一套。近60场贝多芬作品的完整录音,囊括他笔下的全套交响曲、钢琴奏鸣曲、协奏曲、弦乐三重奏、四重奏……

甚至连他并不那样广为人知的,生平唯一一部歌剧作品《列奥诺拉》的录音都收录在内,称得上是贝多芬生前音乐才华的全方位展现。这样“装备齐全”的套装,价格比起同期的其他纪念录音,绝对是亲和许多。

虽然价格相对平易近人,但当中的演奏家阵容却是实打实的豪华——伯恩斯坦、古尔德、霍洛维茨、鲁宾斯坦、海飞兹、马友友、里赫特……一个个在古典乐界响当当的名字,无疑是演奏水准与作品质量的保证。

这些录音大多来自20世纪古典乐黄金时期,即二战后的六七十年代。少部分在那个时代较少留有演出录音的作品,则采用了90年代至今途中的一些比较著名的版本。

以上唱片集权威录音、名家演绎、最全曲目和最高性价比于一身的贝多芬作品集,不论是贝多芬的狂热粉丝、资深古典乐迷还是对贝多芬或对古典音乐略有耳闻想要以此入门古典圈的朋友,都是上佳的选择,值得收藏。

贝多芬被初恋抛弃,耳聋,听不见是怎么创作出《第九交响曲》的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天才之来去犹如赴宴,一起来又一起去。能在青史留名的人,除了极高的才华外,经历也大都曲折,身上的故事也十分动人。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所以他写了《名人传》这本书。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在罗曼·罗兰的房间里,可以感受到一种人性和道义上的优势。这是一种不带骄傲情绪的,内心的自由。这种气息体现在像罗曼·罗兰一样坚强的人身上,是不言而喻的。罗曼·罗兰在关键时刻,可以代表欧洲的良知。

罗曼·罗兰反战,他曾说:“懦弱的人,会把朋友送给刽子手。”他思想的光辉永远在历史的天空里闪烁,当下美国的乱象罗曼·罗兰早就预言了:“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一语中的。每个人能都应该志存高远,轰轰烈烈地过滚烫的人生。

他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中一针见血地鄙视庸俗的人生:“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以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

凭借《约翰·克里斯朵夫》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罗曼·罗兰非常喜欢鲁迅的作品,他说,读到他作品的那一刻,我忍不住潸然泪下。他一辈子都在法国推广鲁迅的作品。鲁迅的《阿Q正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传闻就是罗曼·罗兰举荐的功劳。

罗曼·罗兰1866年出生在法国的克拉姆西,15岁和家人迁居巴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求学,最终获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资格。罗曼·罗兰刚开始写作时并不顺利,还要靠妻子的帮助才能获得发表机会,即使这样机会也寥寥无几。妻子抱怨,只有被别人认可的作品才是好作品。罗曼·罗兰听了很生气,他认为不管自己的作品有没有被发表,都不能将之看作是评价好坏的标准。终于,由于意见不合,两人离婚了。

1912年罗曼·罗兰写成了《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本小说以贝多芬的人生经历为原型,写了10年,在191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穷小子罗曼·罗兰终于向世人证明了他的写作才华,达到了自己的人生巅峰,随之而来的还有丰厚的奖金。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在瑞士发表了很多反战的作品,法国国内反对给他奖金的人很多,一直等到1916年他才拿到奖金。

诺贝尔评选委员会把这部小说称作“长篇叙事史诗”,很多人却不以为然。写《追忆似水年华》的普鲁斯特直言这部书浅薄庸俗,著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郑克鲁先生也觉得这部小说的情节和结构过于老套。文学技巧和形式并不是罗曼·罗兰关心的,他的人道主义关怀才是核心。

他很喜欢贝多芬,精通音乐理论,人们说他的小说是用音乐写成的。他的妈妈对音乐很在行,受母亲的影响,罗曼·罗兰很小就培养了很好的音乐修养。

《名人传》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贝多芬传》写于1903年,当时罗曼·罗兰快四十岁了还是一事无成,欧洲社会非常颓废。当面他在巴黎大学当老师,非常受学生的欢迎,他一直不甘心只当一个老师,这只是他调节心情的手段,他处在人生低谷。

这年他离婚了,妻子是一个非常有文化的富二代,罗曼·罗兰是个外省的穷小子。福楼拜的小说《情感教育》描写过外省人在巴黎的尴尬境遇,非常写实,比现在住地下室的北漂还惨。他们两个人的结合在当时很被人称赞,觉得是理想的婚姻。他妻子在他的作品不能出版后,就和他分道扬镳了,这对他打击很大。没钱,才华还受到了质疑,坚持理想还被说成眼高手低,谁也受不了。

罗曼·罗兰从小喜欢莎士比亚,他刚到巴黎的时候看了戏剧表演,批评巴黎的戏剧太庸俗,还写了篇《人民的戏剧》来讽刺戏剧家,得罪了整个巴黎的戏剧圈子。他自己动手写戏剧,写得很深刻,很有哲理,观众却不买账,故事性不强,不会惹人发笑,太枯燥乏味了。戏剧创作又失败了,太很痛苦,用读书来排解苦闷。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凡是能成就大事业的人,都经历过大的挫折,他从中受到了鼓舞,想把这份力量传递下去,开始写《名人传》。

他最熟悉贝多芬,于是最先写贝多芬。1901年罗曼·罗兰去贝多芬的故乡波恩参加了“贝多芬音乐节”,现场的气氛深深感染了他,回来后他写了篇文章,叫《贝多芬的命运》,两年之后的《贝多芬传》就是在此基础上写成的。罗曼·罗兰太喜欢贝多芬了,可以说因为开始写《贝多芬传》,罗曼·罗兰的心情也被治愈了。

在《贝多芬传》的序言中罗曼·罗兰写道:“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马在重浊与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1894年法国陆军上尉被诬告出卖军事情报给德国,军事法庭因德雷福斯犹太人的身份拒绝推翻之前的判决结果,很多人都很愤怒,著名作家左拉因为替他申辩被判刑,社会风气急转直下。上流社会无能,年轻人对前途感到绝望,许多人纷纷自杀。

法国文坛哀鸿遍野。雨果、福楼拜等大作家已经去世了,没有健康向上的文学作品,罗曼·罗兰认为自己有必要重振文坛的风气。他写《贝多芬传》就是要告诉人们苦难才是生活的真相,苦难不可怕,不要遇到挫折就被吓倒,或者浑浑噩噩。

贝多芬的父亲对音乐有点了解,但是没有什么才华。他脾气很坏,还爱喝酒。在贝多芬出生以前,比他大十四岁的莫扎特已经是年少成名的天才了,他六岁就开始演奏,16岁就成了宫廷乐师。贝多芬的爸爸也想贩卖儿子音乐神童的人设,但是家里太穷,没有好的条件,只能不断打骂孩子来逼迫他刻苦练琴。

贝多芬四岁作曲,八岁演出,十三岁发表了第一部作品。童年不愉快的生活经历,让贝多芬变得孤僻,固执,和家人的关系也不好。17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了,他变得更加沉迷了。31岁时,他爱上了一位小姐,为她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可是这位小姐不爱他,很经常折磨他。她嫁给了别人,还请贝多芬帮助自己的丈夫。简直太过分了,贝多芬太卑微了。这次的恋爱让贝多芬差点自杀。

后来贝多芬又爱上了前女友的表姐,这次他很幸福,他为了恋爱中断了《第五交响曲》的创作,开始创作《第四交响曲》,后来又为女友创作了《热情奏鸣曲》。最终他们的恋爱也无疾而终,是贝多芬的原因,他太暴躁,伤害到了两个人的感情。本来要结婚的他们,到头来也分开了。

贝多芬的遗嘱上只有三个词:孤独,孤独,孤独。他收养了自己的侄子卡尔,非常疼爱他,尽力培养他。卡尔并不领情,他是个浪子,他说,因为伯父让我上进,所以我变得更下流。这何尝不是在复刻自己小时候父亲的那一套呢?卡尔产生了叛逆心理。在贝多芬临终前,他没有替贝多芬合上双眼,还欠下了许多钱。为什么所有人都不爱贝多芬,因为他实在太难相处了。

有一次,为了空气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户砍掉一块。他总是同房东们发生纠葛,总是不断地搬家。每当他处于创作高潮时,他总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使它冷却,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我们可以想象那房东和其他房客的情绪会怎样!有时他搬家搬得是这样的频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钢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弹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时必须签署一张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时为四个公寓付房租。

歌德和贝多芬见过一面,但他们却因此交恶。他们在路上遇到王公贵族,歌德退到一边弯腰行礼,贝多芬对他这种行为十分不满,大摇大摆走过去,让歌德十分难堪。

贝多芬最大的灾难是他耳聋。他创作完《第二交响曲》耳朵就聋了,1815年开始贝多芬就不能和人说话了,成了聋哑人。只能带个本子,把要说的话写在上面。他还欠了很多钱,处境非常艰难。他在一次中因听不到弹错了曲子,观众不忍心告诉他,后来朋友不想看他继续出丑提醒他,他羞愧难当,逃离了现场。两年后他又回来了,这一次演出圆满成功,观众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贝多芬创作的最后一部乐曲是《第九交响曲》,创作这部曲子时他已经聋了很多年了,其中有个部分是我们很熟悉的《欢乐颂》,他太坚强了,对这个世界还报以欢乐。1903年《贝多芬传》一经出版就受到读者的欢迎,让他收获了大批粉丝。

1906年罗曼·罗兰写成了《米开朗琪罗传》。米开朗其罗和贝多芬最大的不同是出身,他是个贵族,他也很得意地说,我不是雕塑家米开朗其罗,我是米开朗其罗·博那罗蒂。他认为自己的贵族身份是最重要的,艺术只属于贵族。他看不起平民。他家里非常有钱,在他去世后,留下了三辈子都花不完的遗产。

他天赋极高,13岁刚开始学习画画就超过了自己的老师,还让老师非常嫉妒。他觉得画画太简单,转行学习雕塑,成名作哀悼令人叹为观止。出身好,有钱,天赋极高,可以说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这样的人和苦难有什么关系呢?他自己作的。

米开朗琪罗主动选择了清苦的生活,可能是日子过得太舒服了,想找点罪受。他经常一件衣服穿好几年,衣服都粘到身上还不换,非常邋遢。有一次他的靴子脱不下来,用刀子割,把腿上的皮都割下来了。他吃饭只吃面包和酒,睡觉也要和自己的两个学徒挤在一张床上。吃不好穿不好又不洗澡,他经常生病,生了病也不去看,就是这样折磨自己,一直活到89岁。

米开朗琪罗是个工作狂,连选择石材这种小事都要亲历亲为。虽然有助手,可是他不信任助手,找的助手也都是很平庸的人,用工作折磨自己。他有那么多伟大的作品,却说自己是个失败者,就是一个受虐狂。他写诗说,越让我受苦的,越让我欢乐。

米开朗琪罗是个颜控,自己却非常丑,所以他一生都没有结婚,他可能觉得和丑的人结婚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他很自卑。有一位官员指出《大卫》的鼻子雕的不是很好,米开朗琪罗就爬上雕塑,在雕像的鼻子上刮了一层碎屑,官员心满意足。

米开朗琪罗的性格很懦弱,他15岁时遇到一场,他的第一反应是逃跑。后来,他的朋友在战乱中遇害,杀害朋友的人让他给自己雕个像,米开朗琪罗答应了,还说自己不是死者的朋友。他总是臣服于权力。

1505年教皇朱力阿斯二世召米开朗基罗为自己建造陵寝。米开朗基罗花了半年多时间采石后开始建造工程,甚至为此负债,教皇却听信米开朗基罗对手的谗言,认为在生前建造陵墓是不祥的,因而要他停止工程并拒付款项,拒见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在失望之馀决定离开,教皇又以武力挽留之。

在几番折腾后,因米开朗基罗敌手认为他只会雕刻,不会画画,遂怂恿教皇,使其命米开朗基罗绘西斯汀大教堂天板画。米开朗基罗一个人在四年中完成西斯汀教堂天板画《创世纪》。

米开朗基罗和三岛由纪夫很像,他主动营造一种悲苦的境遇,为自己的创作寻找灵感。他23岁时雕刻的“哀悼”成了他效仿的对象,他沉溺在自己的神性光辉中,俯视可怜无知的人类世界。孤独的处境和艰苦的工作在外人看来是苦,他却乐在其中。贝多芬想要战胜苦难,他则不要,他要在苦难中轮回,一世又一世。以此脱离庸常的生活,获得永生。

1910年罗曼·罗兰发生了车祸差点死去,11月,世界大文豪托尔斯泰去世了,被发现时冻死在了一个小车站里。1885年到1887年间,托尔斯泰的一大批作品被引进了法国,在巴黎的年轻人中间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旋风。罗曼·罗兰也是其中之一,他那时才20岁。不久托尔斯泰在《我们应当做什么》中公开批评莎士比亚和贝多芬,可以想见,罗曼·罗兰多么痛苦,这两位也是他尊重的偶像啊。

罗曼·罗兰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他给托尔斯泰写了封信请求解答他心中的困惑。托尔斯泰给罗曼·罗兰回了一封三十多页的信,安慰他不要质疑自己的人生观,要勇敢地去爱世间的一切。

托尔斯泰同样出身贵族,岁丧父,10岁丧母,由家里的亲戚抚养长大。他在上大学时先读了语言学,后来不好好上课成绩不及格转了专业,读的法律。最后还是挂科太多,直接退学了。专业课没学好,却在课余时间读了很多文学和哲学书籍,注定他要走上作家道路。退学后的托尔斯泰加入军队,在28岁时以中尉军衔退役。同年他起草方案,把自己的庄园土地租给农奴耕种,解放了农奴。

托尔斯泰很崇拜法国大思想家卢梭,卢梭写过一本《忏悔录》,他也模仿卢梭写了一本《忏悔录》,这是托尔斯泰的自传。他也很喜欢孟德斯鸠,托尔斯泰受他的影响,认为人人生而平等。可是他出身贵族,家里有很多农奴,让他感到特别耻辱。他在上大学的时候是个学渣,班里成绩好的孩子大多是平民子弟,他于是对平民很有好感。退学后,他有过一段短暂的解放农奴的尝试,可是农奴被地主欺负怕了,认为这又是什么新的花招,并不领情,最后以失败告终。这些经历,被俄国作家果戈里写在了《死魂灵》里大肆嘲讽。

罗曼·罗兰写完《托尔斯泰传》后停笔了,他准备写的很多名人传记也胎死腹中,这些未完成传记的主人公有歌德,莎士比亚等等。这三本传记中,《托尔斯泰传》是耗时最短的,1910年动笔,1911年就写完了。不久一战爆发,他积极投身反战活动。

很久以后他才又写了《甘地传》,他对甘地的不抵抗运动十分赞赏。这也是罗曼·罗兰爱与善良的文学观的体现。

最近做了一套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必读名著课,免费的,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留言。《名人传》也是必读名著之一。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30/1696090652228984.html
上一篇:八字爱情短句(八字爱情短句古风)
下一篇:八字看父母情况(八字看父母婚姻关系)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