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隔角化解(八字隔角化解法详解)

易经算命故事

易经算命 预言科举如看榜

《夷坚志》第十九卷记载:王垂,字仲共,江西南城人。乙丑年参加全省考试前,去拜访算命先生史言方。史言方听他是南城人,便说:\"今天早上费县的李鼎、周楠、余去病、石仲堪四位先辈来我处问前程,我通过预测后告诉他们,除了石先生外,其他几人都能考中。\"史言方问王垂熟悉什么经书,王垂说自己熟悉《易经》。史言方又说:\"南剑县的邓伟先辈也熟悉《易经》,他来我这儿问卦,我算他今年会考取第一名。\"

接着,史言方问了王垂的生辰八字,推算后说:\"你今年考不上,后年也考不上,你应当在辛未年才能考上。\"后来,这六个人的功名,果然都像史言方所预言的那样。

辛未年,王垂参加朝廷考试,之前,又与同乡江秉钧去找史言方算命。史说:\"你俩考取的名次都不是很高。王先生尚能列在黄甲。江先生的八字中带隔角煞,必然是过继给别人的吧。\"二人惊叹不已,因为江秉钧确实是甘家的儿子过继给江家的。考试的结果,都如史言方所测,王垂名列第四甲,江秉钧名列最末等。

奇哉怪也 摸脉能测儿子命

宋代周辉《清波杂志》载:作者曾听他父亲的朋友许志康谈论\"太素脉\",说可以通过摸手脉来推断人的吉凶祸福。他说,治平中(公元1065~1066年),汴京有个智缘和尚,曾为宰相王安石诊脉,从脉象上看出王的儿子有考中科举之喜。第二年,王的儿子当真考中了进士。王安石还为智缘和尚题词:\"妙应大师智缘,诊父之脉而知其子有成名之喜。\"

翰林王承旨认为,自古没有通过脉象诊断出儿子考功名的先例。智缘和尚反驳说:\"古代秦国名医和诊晋侯之脉,即知其良臣将死。既然良臣的命运能从晋侯的脉象中摸出来,从父亲的脉象中摸出儿子的命运,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好易成痴 富贵于我如浮云

清代黄协埙《锄经书舍零墨》记载:居住在南邑鹿溪镇的马敬六先生,嗜好易经占卜技术。有一次,他与老师唐柴溪一起去京城参加科考。临走前,占了一卦,他对老师说,我们两人都能考上,老师您是第一名。

开榜后,榜上不见唐柴溪的名字,众人都嘲笑马敬六的卦不灵。马敬六对自己的测算坚信不疑,仍然说:\"我的老师一定考中了,是第一名!\"第二天,唐柴溪的名字果然登上了续榜第一名进士。

有一天,马敬六路过朋友的书斋,朋友想一试他的算卦功夫,故意用杯子盖着一样东西叫他测算。马敬六一算说:\"这个东西是竹子做的,长不过二寸,腹内是空的,头部的颜色是红的。\"朋友笑着说:\"我盖着的东西是一个竹子做的笔帽,被你测中了,但是头部的颜色不是红的,这点错了。\"马敬六要求打开杯子看看,一看之下,笔帽的头部果然染有朱砂红颜色,原来是学生所为,朋友并不知道。

马敬六虽然考中了举人,但不愿做官,回到家乡种田读书钻易经。他经常拿器物做实验品。有一天,他预测他家里的一件古瓷器会在当天中午被打碎。他就好奇地把这件古瓷器放在桌子上,亲自守在旁边注视着它,看它会怎样被打碎。守到中午,夫人叫他吃饭,他呢,正看到紧要处,对夫人的叫唤置若罔闻。夫人看见他那痴痴呆呆的模样,气不打一处来,拿起那件瓷器就砸在地上,瓷器顿成碎片。马敬六一边笑一边点头说:\"哦,哦,是这样碎的啊,灵验,灵验!

膈肌解剖及常见病变的影像诊断

膈的定义

膈(diaphragm): 是由颈部的肌节迁移至胸腹腔之间而形成的向上膨隆呈穹窿形的扁薄阔肌;

隔《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为 「 遮断; 阻隔。如隔河相望、隔着一重山等 」;

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 「 人或哺乳动物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收缩时胸腔扩大,松弛时胸腔缩小。旧称横膈膜 」;

这两个字在医学论文中的误用源于 「 纵隔 」 与 「 横膈 」 的使用;

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的总称,它们借疏松的结缔组织互相联结,以利于各器官的活动。纵隔不是器官,而是一个解剖的区域; 因此,纵隔应当用隔离的 「 隔 」;

横膈是将腹腔和胸腔分隔开的膜状肌肉,因此,「 横膈 」 不应写作 「 横隔 」;

膈肌的组成

膈肌:分隔胸、腹腔的动力屏障,重要的呼吸肌;

肌肉腱膜结构,厚约 5 mm;

解剖成分:1、肌腱部分:中心腱(central tendon),薄而有力,被不完全分为三个小叶;2、肌肉部分:位于周边,由条带状密集的肌束组成,分为胸骨部、肋部及腰部;

胸骨部:两块小的肌束附着于剑突;

肋部:起于下 6 根肋骨,连于中心腱;

腰部:肌束起自腰椎,包括弓状韧带、膈肌脚;

右半膈顶部比左半膈顶部高 1-2 cm;

胸肋三角(sternocostal ):也称胸肋裂孔(sternocostal hiatus)为膈肌胸骨部两侧与肋部之间的间隙,双侧各一,此处也是膈的薄弱区之一,是膈疝好发部位之一;

弓状韧带:由增厚的筋膜构成,被覆于腰大肌的上份(内侧弓状韧带)和腰方肌(外侧弓状韧带)。由于弓状韧带的弯曲特性,轴面成像时,可表现为结节状或带状;

邻近外侧弓状韧带可见一缺少肌肉的膜性三角区,称为椎肋三角(腰肋三角),三角底在十二肋上缘,尖端向上,该三角区内仅有膈胸膜与膈筋膜,其位置与肾的后面相邻,肾脏手术分离肾上极时,应特别小心,如撕裂此三角,可以产生气胸,且左侧腰肋三角为膈疝好发部位;

膈肌脚:大部分沿脊柱的长轴走行,并与前纵韧带融合。右侧膈肌脚通畅比左侧宽,由腰 1 椎体的前外侧面直达腰 3 椎体,其上段包绕食管裂孔,下段处于下腔静脉下部和右肾动脉后内侧;

左侧膈肌脚较短,起于腰 1、2 椎体前面,在腹主动脉前方经由内侧弓状韧带与右侧膈肌脚融合。轴位上,膈肌脚表现为带状,其上方围绕食管裂孔和腹主动脉,但下方可呈结节状

膈肌裂孔

主动脉裂孔 (Aortic hiatus): 平胸 12 椎体水平,靠后下方。奇静脉、半奇静脉和胸导管与主动脉伴行;

食管裂孔 (Esophageal hiatus): 平胸 10 椎体,主要有迷走神经前、后支及食管通过此裂孔;

下腔静脉裂孔 (Vena caval hiatus): 平胸 8-9 椎体水平的中心腱内,靠前上,右膈神经的分支伴行下腔静脉通过此裂孔;

膈肌的血管及神经支配

膈神经是颈丛的主要分支,主要起自第 4 颈神经,也接受第 3、5 颈神经的分支,它是支配膈肌的唯一运动神经,同时含有少量感觉纤维

膈神经大部分为肌支,小部分为感觉纤维;

肌支分肌内段与肌外段,肌内段分为前外侧支、前支及后支,肌内段深入膈肌组织;

感觉纤维分布至中心腱上、下两面覆盖的胸、腹膜壁层;

供应膈肌的动脉有膈下动脉、肌膈动脉、心包膈动脉、胸主动脉直接发出的膈上动脉与下位肋间动脉发出的膈支。其中最主要的是膈下动脉。分布于膈的动脉,在膈肌内相互吻合;

膈的作用

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积扩大,以助吸气;松弛时,膈穹窿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以助吸气;

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能增加腹压,协助排便、呕吐、咳嗽、喷嚏及分娩等生理活动

膈肌的病变

膈疝 (diaphragmatic hernia)

膈膨升(eventration of diaphragm)

膈下脓肿 (subdiaphragmatic abscess)

腹部平片正位片示:右膈上可见肠管样低密度影,两膈下未见游离气体,肠管内积气,未见明显肠管扩张及液平

上消化道造影示:经鼻胃管注入造影剂后,造影剂于右膈上囊袋样稍低密度影内显影,贲门口位于右上胸壁外侧,胃小弯位于右侧胸腔外上方,小弯位于右侧胸腔内上方,站立位见胃窦及十二指肠显影

胸部 CT 平扫+三维重建示:纵隔窗位示所见胃腔及部分小肠从食管裂孔处疝入右侧胸腔,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肺窗示所见右肺及左下肺小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

最后诊断:食管裂孔疝(Esophageal hiatus hernia)

胸部正侧位片示:右心膈角区见团块状高密度影,大小约为 6.8 cm×8.9 cm×8.2 cm,边缘清楚

胸部 CT 平扫+三维重建示:所示右心缘旁可见一团块状低密度影,其内 CT 值约-57-23 Hu,增强扫描其内可见多发血管影,病灶下缘与右膈分界不清

最后诊断:胸骨裂孔疝(Sternal hiatus hernia)

膈膨升

多见于右侧、偏前,局限性膈肌影膨升

密度均匀,边缘清晰,吸气时明显

一侧膈膨升时,可见纵隔移位,盘状肺不张,胃扭转,横膈矛盾运动等

左侧膈膨升

膈膨升与膈麻痹、膈疝的鉴别

膈麻痹:由膈神经病变、手术等损伤后引起,膈麻痹时,膈的升高不如膈膨升明显,但膈的矛盾运动幅度较大

膈疝:膈疝时膈的高度及整体活动度正常,膈疝多表现为局限性升高腹腔内容物在膈疝时位于膈水平以上,而膈膨升时则位于膈平面以下

膈下脓肿

膈下脓肿常伴有急腹症,如阑尾炎后或继发于其他腹部术后

以右侧后方多见,也可左右侧同时有膈下脓肿

患侧膈肌升高,运动减弱或消失;患侧数量胸腔积液,或下肺炎症及盘状肺不张

膈下可见脓肿气体影或软组织肿块

肝脓肿常位于前方,膈下脓肿常位于后方

膈下脓肿并发症

膈下脓肿所致炎症一般沿膈面发展,与膈肌靠近,而原发肺炎一般与膈面不太接近;膈下感染须经横膈的胸膜淋巴组织才能侵犯肺部,因此常伴有胸膜反应与胸腔积液,而原发肺炎伴有胸腔积液较少;

膈下脓肿使横膈运动减弱、消失常见,明显;而原发肺炎相对较少;

胸部侧位片横膈后方升高变平提示膈下脓肿;

参考文献 | (向下滑动)

[1] 李安源. 膈肌及其附近病变的影像学研究 [D]. 哈尔滨医科大学, 2002.

[2] 邓瑜萍, 杨志刚. 膈肌病变的 CT、MRI 表现特征及其解剖、病理基础 [J]. 华西医学, 2010(11):4.

[3] 贺海荣, 姚稚明, 张旻, 等. 18F-FDG PET 与 CT 对膈肌脚病变良恶性鉴别的对比研究 [J]. 中华核医学杂志, 2011, 31(6):2.

[4] 杨小平. 膈肌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J].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1996, 19(3):3.

来源:影像时间

【版权声明】本平台属公益学习平台,转载系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信息之目的,且已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不希望被传播的老师可与我们联系删除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31/1696091597231565.html
上一篇:母克子八字(八字中的克母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八字中有寅(八字中有寅巳如何解)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