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脐是个“补阳神穴”,你会用么?
神阙位于肚脐的正中央,是任脉的第8个穴位,通过任脉与督脉相通,可温补一身之阳气,艾绒为纯阳之品,可温化寒饮,温通阳气,调畅气机。神阙穴不可用针,一般治疗疾病多用艾条灸或者隔盐灸的方法。
从查阅的文献中来看,艾灸神阙可以治疗由于元阳暴脱造成的虚脱、中风脱症;可以用于温补脾阳,可防治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痞满、嗳气等肠胃病;可以温补肾阳,改善老年人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夜尿频多的情况,增强老年人的抵抗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神阙穴是保健常用穴,对强身健体,抵御外邪有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确的艾灸神阙方法至关重要。
灸神阙的具体方法如下
把姜切成厚约3毫米的薄片,再用针在姜片上扎几个小孔,有利于热气下渗。患者取仰卧的姿势,先把干燥的食盐炒黄放温后填平肚脐眼,再把切好的姜片覆盖于食盐上。把艾绒做成大小适中的圆锥形的艾柱,然后把艾柱点燃后,放在姜片上,燃尽后再换一个新的艾柱,连续灸3个艾柱。
灸神阙的注意事项
1.灸后一天内不可用凉水洗澡,注意保暖。
2.饱食或饥饿时不宜灸神阙;温灸后要喝多喝温开水,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
3.心率过快,醉酒后禁灸。
4.艾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绒坠落,烫伤皮肤。
5.孕妇应禁用艾灸;脐部皮肤有损伤或发炎者应禁灸。
针灸科:赵晓庆
人到中年夜尿频 脾肾双补温肾阳
受访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 张忠德
医案:骆老师,女,44岁,夜尿频半年44岁的骆老师是一名教师。年轻时任教多班,常常加班批改作业、设计教案、申报教改课题等,忙碌的夜晚靠喝咖啡提神。现在虽只任教两个班,课程减少,晚上也能睡上整觉了,但最近半年她开始出现夜尿频多,严重时一晚需要起夜3-5次。反复起夜严重影响了骆老师的睡眠,每天顶着黑眼圈上班,感觉比年轻时熬夜还辛苦;夏天在空调办公室中,大家都穿短袖,骆老师永远穿着厚厚的外套。站着讲半节课就腰酸腰痛,不得不坐下来。胃口也比以前减半,还时不时拉肚子、大便稀烂。入冬以来,骆老师的诸多不适更加严重,于是找到德叔求治。
德叔解谜:脾肾两虚,水湿无以气化骆老师长期熬夜,劳累过度,靠饮用咖啡来提神,久而久之,损伤了脾胃阳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阳气不足,日久导致肾阳不足,令脾肾两者的阳气均出现亏虚。脾和肾是人体水液代谢中的重要脏器。若是脾肾阳虚,则体内水液无常处理,膀胱的气化功能受到影响,便会出现夜尿频;若是水液停留在胃肠道,逐渐就聚集成水湿,影响胃肠功能,就会出现胃口差、拉肚子、大便稀烂。脾胃虚弱,负责保护身体的卫气生成不足,难以抵御风寒,出现怕冷。肾阳不足,腰部阳气不够,自然就容易腰酸软。治疗上,德叔以补气温阳、健脾固肾为主。服用中药1周后,骆老师的夜尿减少到每晚1-2次,甚至有时能不起夜,胃口差和怕冷也好转,现定期复诊调治。
预防保健:穴位艾灸及按摩此类夜尿频多,可居家进行穴位艾灸,补益脾肾阳气。选穴关元、气海、神阙穴。具体操作方法:将点燃的艾条置于离皮肤2~3cm处,进行熏灸;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1周灸2~3次。不方便使用艾灸时,亦可采取穴位按摩法,选穴关元、气海、中脘、神阙。操作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置于穴位处按揉,力度要适中;每个穴位按揉150~200次,每日1次。
Tips: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肚脐下3寸(4横指)处。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肚脐下1.5寸(2横指)处。
神阙穴:即肚脐。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点。
德叔养生药膳房:巴戟杜仲煲竹丝鸡
材料:竹丝鸡1只,巴戟10-15克,杜仲15克,白术15克,精盐适量。
功效:补气健脾固肾。
烹制方法:诸物洗净,竹丝鸡斩大块,沸水焯水;将上述食材放入锅中,加清水1750毫升(约7碗水量),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煲1.5小时,加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此为3~4人量。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沈中)
神阙穴:温阳救逆,温中和胃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神阙穴——属任脉
概述神阙首见于《外台秘要》。变化莫测谓之神;阙是门观、门楼。神阙者,脐神出入之道和所舍之处,居脐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成胎之时,先生脐带,系于母之命门,赖以发育,十月胎满,神注于脐中而成人,故名神阙。
别名脐中、气舍、气合,归属任脉,是治疗阳气虚脱之要穴,真阳虚衰,下元虚冷,中焦虑寒,寒湿阴盛所致中下焦诸疾之常用穴,临床慎针宜重灸、药敷。
▲【定位】:在腹部,脐中央。
▲【取穴法】:于肚脐中央取之。
▲【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风痫,肠炎,痢疾等。
功能作用一、温阳救逆
神阙位于脐中,为真气之所系,生命之根蒂,重灸之从阴救阳,能温补元阳,回阳救逆,常用于治疗阳气虚衰或阳气暴脱所致各种脱证。
如临床用于治疗脱证,常配灸关元回阳救逆,阳气虚脱之神昏,加刺水沟、素髎、内关以醒神开窍;中风脱证,加刺水沟、风府以醒脑开窍;中暑虚脱,加补太溪,点刺金津、玉液以清热解暑。
二、温中和胃
本穴位于腹部正中,内邻脾胃,故灸之能温运脾阳,和胃理肠,为治疗中焦虚寒,寒湿阴盛所致诸疾之常用穴。
如临床用于治疗腹痛,常配灸关元以温阳散寒,脾虚寒盛者,加灸中脘、足三里,针刺公孙以温中补虚,散寒止痛;肾阳虚衰,阴寒内盛者,加灸大赫,针刺太冲以温补肾阳,理气止痛;下焦虚寒,厥阴气逆者,加灸大敦,针刺阳陵泉、太冲以暖肝散寒,舒筋缓急;寒凝腹痛,脐上者加下脘、公孙;脐下者,加中极、太冲;脐旁者,加天枢、阳陵泉,共奏温阳散寒,理气止痛之功。
用于治疗泄泻,常与天枢、大肠俞相配以温阳散寒,涩肠止泻,肾阳虚衰者,加肾俞、命门以温肾止泻;脾胃虚寒者,加灸中院、足三里以温脾止泻;寒湿困脾者,加灸足三里,针刺中脘、阴陵泉、上巨虚以温化寒湿。
此外,配百会、提托、长强尚能升阳举陷,治疗脱肛;配肾俞、三焦俞、水分、复溜、公孙温阳化气,利水消胀,治疗水肿臌胀。
每日一穴——神阙穴
神阙穴属任脉。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健运脾胃之功效。根据其穴性,现临床常用于治疗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粘连、腹水、便秘、脱肛等疾病。
本穴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神即神气,阙即宫门,此穴在脐中,脐为胎儿气血运行之要道,如神气出入之宫门,故名神阙。
【定位】
神阙穴在腹中部,脐中央,如下图
【解剖】
在脐窝中央。有腹壁上、下动脉吻合支和脐周静脉网分布。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深部为小肠。
【神阙穴下结构层次】
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
【取穴方法】
仰卧位,于脐窝中点取穴。
【主治病证】
1、中风脱症、虚脱等元阳暴脱;
2、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等肠腑病证;
3、水肿、小便不利;
【操作方法】
一般不针。多用艾条或艾炷隔盐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