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几月几号2021冬至(冬至是几月几号2021冬至几点)

2021冬至是几月几号 今年冬至具体时间几点几分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通常是几月几号?2021冬至的日期是?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2021年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2月21日23时59分将迎来“冬至”节气。也就是说,在12月21日便是冬至日。去年冬至也是12月21日,连续两年冬至日期都是12月21日,这种历法现象非常罕见。据统计,这种稀奇的历法现象,上一次出现在1896年和1897年,距今已有124年。

  2021年的冬至日期是12月21日,和2020年一样,而2019年的冬至日期是12月22日,2022年的冬至日期则是12月22日,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说到传统节日,大多数人都会下意识查阅农历,不过你有发现每年的冬至日期通常都在国历12月21日或22日吗?其实,不只冬至,所有二十四节气都是以「阳历」来订,因为古人也是根据中午太阳的位置,观察仰角高定不同来订定节气,而由于地轴倾斜关系,所以阳历的节气日期会有1至2天的变动。

  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和今年的冬至日期有所不同了,不只是一天的差异,有时冬至的日期还可能晚至国历的12月23日;因为没有固定在哪一天是冬至,所以如同清明节一样被称为「活节」。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以上便是冬至是几月几号2021 今年冬至是哪一天具体时间 冬至是什么意思的相关信息介绍。

安宫牛黄丸按节气服用真的能预防中风?医生教您如何正确使用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坊间广泛流传在一年其中的四个节气(惊蛰为第一个)服用安宫牛黄丸以顺应大自然规律,可以预防中风的说法和做法。这是真的吗?

安宫牛黄丸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牛黄、犀角、麝香、黄连、黄芩、生栀子、朱砂、珍珠、冰片、雄黄、郁金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用于热闭神昏,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脑膜炎、脑出血等急性病症,具有脑神经保护、解热镇静、抗炎等功效。

中医中药讲究辨证施治,使用药物不仅要有适应症,还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用药,并不能普遍使用!安宫牛黄丸主要由药性较寒凉的中药组成,用于热邪入侵所致的疾病。不正确的使用可能导致心阳、脾阳、肾阳受损,出现心慌、胸闷,腹痛、腹泻,畏寒肢冷等不适症状。另外,安宫牛黄丸组方中的朱砂和雄黄中含有硫化汞与硫化砷等物质,两种物质都有一定的毒性,不可长期大量服用。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牵头制定的《安宫牛黄丸急重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指出安宫牛黄丸并不是对所有类型的急性中风患者都有治疗效果,对于面青身凉、苔白脉迟的寒闭神昏患者及肢寒畏冷、面色苍白、冷汗不止、脉微欲绝的脱症患者禁用;对于阳虚脾胃虚弱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安宫牛黄丸含有麝香,麝香芳香走窜,有损胎气,因此孕妇、产妇、哺乳期女性均不宜服用。

同时,在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之品,以免助火生痰。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肢寒畏冷,面色苍白、冷汗不止等不适时,立即停药,必要时及时就医。

总的来说,安宫牛黄丸不是预防用药,更不是保健品,盲目服用不仅无法起到预防中风的作用,还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有需求时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非必要情况下按节气服用并不可取!

#健康真探社##健康2022##家庭健康守护官##健康明星计划##人人关注肾健康#

参考文献:

安宫牛黄丸药品说明书

安宫牛黄丸急重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20今年冬至是几时几分几秒 12月21日冬至几点几分具体时间

在二十四节气当中第22个节气是冬至节气,而在冬至的时候也是白昼最短的时候,并且冬至的时候天气也比较寒冷,那么22020今年冬至是几时几分几秒?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节气吧!

2020年12月21日冬至几点几分具体时间

阳历时刻:2020年12月21日,18:02:12

阴历日期:冬月(小)初七,星期一

冬至气候特征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诗云“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左河水)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开始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来源:第一星座网

今天冬至吃饺子!2020冬至时间几点几分 冬至习俗冬至时间几点几分几秒

【今日,#冬至#】2020年12月21日18时02分冬至,“数九寒天”的开始。

冬至,北半球全年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北方有吃饺子、馄饨等习俗;南方则吃米团、长线面。古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人们认为,这天是个吉祥的日子,预示否极泰来。你家#冬至吃啥#?

2020今年冬至是几时几分几秒

阳历时刻:2020年12月21日,18:02:12

阴历日期:冬月(小)初七,星期一

立冬是什么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因此,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确切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是反映季节变化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侯:初候,水始冻;二候,地始冻;三侯,雉入大水为蜃。蜃,蚌属。意思为立冬之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算太冷。

立冬节气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刚好是秋冬季的接力阶段,此时的冷空气带给我们的天气感受,在正常年份,已不再是秋风送爽,而是带有冬天意义上的大风降温了。但如果气候偏暖,这种季节的转换,冷空气的强劲程度,也有可能来得不是那么明显,那么剧烈。

立冬是表示冬天开始吗

立冬节气到来,依中国传统来讲,从这一天开始一年已经正式进入冬天了。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是什么 立冬是冬至吗?

很多人把立冬和冬至混在一起了,下面我们就对比下立冬和冬至有什么区别。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就因历法的不同,使得民间一直传承著周历历法,认为冬至过后就是另一年的开始(才有吃圆仔后就 多了一岁的说法)这也是冬至为何在民间会那么受重视,但是这样的错误传承,使得民间的观念与目前择日学上,所用的夏历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这样的错误观念 应该矫正,把正确的历法传承才对。

- 立冬习俗 -● ● ●

丨迎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丨入补

十月立冬,又叫“交冬”,时序进入冬令,民间有“入冬日补冬”的食俗。古人认为天转寒冷,要补充身体营养。食人参、鹿茸、狗肉、羊肉及鸡鸭炖八珍等。

丨羊肉炉

在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丨饺子

我国北方,人们则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冬至气候特征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诗云“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左河水)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开始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冬至三候

图片来源于网络

蚯蚓结:冬至之后天气还是很冷,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麋角解:糜的角朝后生,冬至之后,麋退而解角。

水泉动:古人认为,到冬至时节天地之间虽然愈加寒冷,但已有“阳气”萌动,即所谓“冬至一阳生”。故而深在地下的水泉也已随着“阳气”而萌动了。

冬至为什么又叫进九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2月21日18时02分将迎来“冬至”节气,从这一天起,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时节,民间俗称“进九”。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为“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与相对应的“夏至”相反,“冬至”这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古称“日短”或“日短至”。“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慢慢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逐步变长,夜晚渐渐缩短。

“冬至”为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时刻,阴气衰,阳气起,地下的泉水开始萌动,是冬去春来的标志。但在天文意义上,“冬至”却表示严冬应时而至。这是因为从“冬至”开始,北半球地面散失的热量要比吸收的热量多,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降至最少,天气最冷,所以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和“冷在三九”之说。

民间认为,“气始于‘冬至’”,所以此时为养生最佳时机。“‘冬至’补一补,一年精气足。”(综合媒体报道)

来源: 中国小康网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31/1697188170334081.html
上一篇:国印贵人有多厉害(华盖命的前世只有非常高贵的人)
下一篇:财位忌讳放什么(财位放什么最旺财)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