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什么克金(五行什么克金,什么生金)

“五行相克”,在临床上怎么用?

秦伯未 肖相如频道

导读:今天跟着秦伯未先生学习“五行相克”在临床上的运用。

相克与相生同样是一种生理现象。

病证上所说的相克,包括相克太过、相克不及和反克现象,故有虚实复杂的症状出现。

总的说来,分强弱两面,即克者属强,表现为功能亢进;被克者属弱,表现为功能衰退。

因而,治疗上同时采取抑强扶弱的手段,并侧重在制其强盛,使弱者易于恢复。

另一方面强盛而尚未发生相克现象,必要时也可利用这规律,预先加强被克者的力量,以防止病情的发展。

从疾病的发展变化来看相克,并不是前后都一致的。

例如鼓胀病,他在整个病程中所出现的证候,便包括了木横克土、木不克土和土反侮木等现象,治疗上虽然不离肝脾肠胃,治法上就有很大出入。

说明临床上运用相克时,不能固执一端,一成不变。

01

木横克土,木不疏土,土反侮木

木横克土,即肝旺脾弱。

肝旺多指肝气太强,表现为头胀,胁痛,胸闷太息,少腹胀;脾弱包括胃气阻滞,如食呆,脘痞胀痛,频作嗳气和矢气等。

由于肝旺多指肝气横逆,治疗上常用疏肝理气为主,结合健脾和胃,方如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川芎、枳壳、香附、陈皮、甘草、生姜)、调气汤(香附、青陈皮、乌药、木香、藿香、砂仁、甘草)和沉香降气汤(沉香、香附、延胡、金铃子、砂仁、甘草)。

木克土的证候,以肝气犯胃为多,并因胃而影响及肠,胃痛中的气痛,常因恼怒后肝气所引起,刘草窗的痛泻要方(白芍、陈皮、白术、防风),目的亦为泻肝和胃而疏肠中气滞。

因此,本证在临床最为多见,一般称为肝胃不和。

木不疏土,由肝气郁结所致。肝气失其条达,影响脾胃功能迟钝,出现精神抑郁,胸胁满闷,食少艰化,腹胀,大便或秘或溏等症状。

治宜舒肝健脾,用逍遥散(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甘草、煨姜),亦可加入枳壳、陈皮和胃。

治疗肝气和肝郁,虽然同以理气为主,药物如柴胡等亦通用,但由于发病和病机不同,方剂的组成并不一样。

反克现象在肝和脾胃亦为多见常见,因有木之与土,此胜彼负之说。

但一般土反侮木多由木郁不能疏土引起,亦即木不疏土的后果,且因后天生化力弱,肝血不充,产生肝火内郁,成为虚性亢奋现象,宜用化肝煎(白芍、青陈皮、丹皮、山栀、贝母、泽泻)。

若由脾胃形成,则以湿热积滞为多,与肠亦有密切关系,当用导气汤(黄连、黄芩、当归、白芍、枳壳、槟榔、木香、大黄)加减。

处方法则: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调理肝脾法,理气畅中法。

常用药物:

疏肝气——青皮、制香附、金铃子、香橼、柴胡、广郁金、玫瑰花、娑罗子、荔枝核;

调脾胃中气——枳壳、陈皮、砂仁、蔻仁、佛手;

化脾胃湿热积滞——黄连、半夏、木香、枳实、大腹子皮。

02

土旺克水,土不克水,水反克土

土旺克水,即胃实耗伤肾阴,常见于胃有实热,即《伤寒论》少阴病用急下存阴的证候。但临床上惯称邪热伤阴,很少引用生克学说。

与此相反,土不克水是脾虚而水湿泛滥,成为水肿胀满。张景岳说:“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

治宜温运脾阳,用实脾饮(白术、茯苓、干姜、生姜、红枣、甘草、豆蔻、大腹皮、厚朴、木香、附子、木瓜)为主。

水反克土为肾病影响脾脏功能,常见于水肿证,《内经》所谓“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用金匮肾气丸(附子、肉桂、熟地、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温肾为主,结合胃苓汤(苍术、厚朴、陈皮、甘草、肉桂,白术、泽泻、猪苓、茯苓)以治标。

处方法则:急下存阴法,敦土利水法,温肾健脾法。

常用药物:

泻胃热——大黄、玄明粉、枳实;

温脾阳——见前;

温肾阳——见前;

利水湿——茯苓皮、泽泻、车前子、冬瓜皮、川椒目、猪苓、大腹皮、葫芦瓢、生姜皮、通草。

03

水旺克火,水不克火,火反克水

水旺克火,即肾阴郁遏心阳,表现为水气上逆,先有脐下悸,再见胸闷心悸,奔豚证即属这一类,宜桂枝加桂汤(桂枝、白芍、甘草、姜、枣)。

如果水气内停,命火衰微不能气化,不见心气虚弱症状的当用真武汤(附子、白术、茯苓、生姜、白芍)温肾利水。

水不克火是肾阴不足,心火偏旺,证见遗精腰痛,心烦失眠,宜滋肾清心,用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黄芩、白芍、鸡子黄)加生地。

这里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水属北方,火属南方,所以黄连阿胶汤也称补北泻南法。但本方主要是着重在心脏本身的血虚火旺,如有肾虚症状,宜加入滋肾药。

二是肾为水火之脏,肾阴虚亦能使相火偏旺,出现梦遗、耳鸣、喉痛、咽干等证,也称水不制火,宜用滋阴降火的知柏八味丸(生地、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黄柏、知母)。这种属于一脏本身水火的偏盛偏衰,不能与五行生克的水不克火混为一谈。

火反克水:与水不克火往往互为因果,治法无多大出入。临床上又对一般热盛伤阴,惯常称做水不制火,意义有别。

处方法则:通阳制水法,扶阳逐阴法,滋阴降火法,补北泻南法,养阴清热法。 

常用药物:

温心阳——见前;

温肾阳——见前;

清心火——黄连、竹叶、焦山栀、莲子芯、灯心;

清命火——黄柏、知母。

04

火旺克金,火不克金,金反克火

火旺克金,即心火消烁肺脏气阴。心肺同居上焦,心火上炎,易使肺热伤津,如火嗽证咳痰稠黏,咽喉不利,用黄芩知母汤(黄芩、知母、山相、杏仁、贝母、桑皮、花粉、桔梗、甘草)。

习惯上对于一般邪热伤肺,亦称火克金,应加区别。

火不克金是心阳不能温肺,属于肺寒证候。

《内经》上说“心移寒于肺,肺消,饮一溲二”,《金匮要略》上说“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均是心火衰微,形成肺气消索。

心肺本为二阳脏,欲温肺金,当扶心阳,但宜温养,温润,不可偏于辛热,用温肺汤(人参、肉桂、干姜、甘草、钟乳石、半夏、橘红、木香)加减。

金反克火当为肺寒而影响心阳不宣,因临床上少见,从略。

处方法则:泻火清金法,清热润肺法,养心温肺法。

常用药物:

清心火——见前;

清肺热——桑皮、马兜铃、川贝母、黄芩;

温肺寒——款冬花、白石英、远志、百部。

05

金旺克木,金不克木,木反克金

金旺克木,即肺肃太过,肝气受制。

临床上对于肝气证候常用肃肺佐治,所谓佐金平木,但单纯由肺形成的肝病并不多见,从略。

金不克木当为肺虚而引起肝旺,临床上亦比较少见。肺痨后期虽有出现,多与肾虚不能养肝有关。

木反侮金指肝火偏盛,影响肺气清肃,亦称木火刑金。表现为胁痛,口苦,咳嗽,痰内带血,急躁烦闷,脉象弦数等。此时肺脏亦热,当用化肝煎(白芍、丹皮、山栀、青陈皮、贝母、泽泻)加青黛、金沸草、瓜蒌、枇杷叶,亦可暂用龙胆草、芦荟以泻火。

处方法则: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法。

常用药物:

降肺气——金沸草、苏子、枇杷叶;

清肝火——黄芩、青黛、丹皮、夏枯草、龙胆草、芦荟。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谦斋医学讲稿》,秦伯未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9.4。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五行相克”,在临床上怎么用?

秦伯未 肖相如频道

导读:今天跟着秦伯未先生学习“五行相克”在临床上的运用。

相克与相生同样是一种生理现象。

病证上所说的相克,包括相克太过、相克不及和反克现象,故有虚实复杂的症状出现。

总的说来,分强弱两面,即克者属强,表现为功能亢进;被克者属弱,表现为功能衰退。

因而,治疗上同时采取抑强扶弱的手段,并侧重在制其强盛,使弱者易于恢复。

另一方面强盛而尚未发生相克现象,必要时也可利用这规律,预先加强被克者的力量,以防止病情的发展。

从疾病的发展变化来看相克,并不是前后都一致的。

例如鼓胀病,他在整个病程中所出现的证候,便包括了木横克土、木不克土和土反侮木等现象,治疗上虽然不离肝脾肠胃,治法上就有很大出入。

说明临床上运用相克时,不能固执一端,一成不变。

01

木横克土,木不疏土,土反侮木

木横克土,即肝旺脾弱。

肝旺多指肝气太强,表现为头胀,胁痛,胸闷太息,少腹胀;脾弱包括胃气阻滞,如食呆,脘痞胀痛,频作嗳气和矢气等。

由于肝旺多指肝气横逆,治疗上常用疏肝理气为主,结合健脾和胃,方如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川芎、枳壳、香附、陈皮、甘草、生姜)、调气汤(香附、青陈皮、乌药、木香、藿香、砂仁、甘草)和沉香降气汤(沉香、香附、延胡、金铃子、砂仁、甘草)。

木克土的证候,以肝气犯胃为多,并因胃而影响及肠,胃痛中的气痛,常因恼怒后肝气所引起,刘草窗的痛泻要方(白芍、陈皮、白术、防风),目的亦为泻肝和胃而疏肠中气滞。

因此,本证在临床最为多见,一般称为肝胃不和。

木不疏土,由肝气郁结所致。肝气失其条达,影响脾胃功能迟钝,出现精神抑郁,胸胁满闷,食少艰化,腹胀,大便或秘或溏等症状。

治宜舒肝健脾,用逍遥散(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甘草、煨姜),亦可加入枳壳、陈皮和胃。

治疗肝气和肝郁,虽然同以理气为主,药物如柴胡等亦通用,但由于发病和病机不同,方剂的组成并不一样。

反克现象在肝和脾胃亦为多见常见,因有木之与土,此胜彼负之说。

但一般土反侮木多由木郁不能疏土引起,亦即木不疏土的后果,且因后天生化力弱,肝血不充,产生肝火内郁,成为虚性亢奋现象,宜用化肝煎(白芍、青陈皮、丹皮、山栀、贝母、泽泻)。

若由脾胃形成,则以湿热积滞为多,与肠亦有密切关系,当用导气汤(黄连、黄芩、当归、白芍、枳壳、槟榔、木香、大黄)加减。

处方法则: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调理肝脾法,理气畅中法。

常用药物:

疏肝气——青皮、制香附、金铃子、香橼、柴胡、广郁金、玫瑰花、娑罗子、荔枝核;

调脾胃中气——枳壳、陈皮、砂仁、蔻仁、佛手;

化脾胃湿热积滞——黄连、半夏、木香、枳实、大腹子皮。

02

土旺克水,土不克水,水反克土

土旺克水,即胃实耗伤肾阴,常见于胃有实热,即《伤寒论》少阴病用急下存阴的证候。但临床上惯称邪热伤阴,很少引用生克学说。

与此相反,土不克水是脾虚而水湿泛滥,成为水肿胀满。张景岳说:“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

治宜温运脾阳,用实脾饮(白术、茯苓、干姜、生姜、红枣、甘草、豆蔻、大腹皮、厚朴、木香、附子、木瓜)为主。

水反克土为肾病影响脾脏功能,常见于水肿证,《内经》所谓“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用金匮肾气丸(附子、肉桂、熟地、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温肾为主,结合胃苓汤(苍术、厚朴、陈皮、甘草、肉桂,白术、泽泻、猪苓、茯苓)以治标。

处方法则:急下存阴法,敦土利水法,温肾健脾法。

常用药物:

泻胃热——大黄、玄明粉、枳实;

温脾阳——见前;

温肾阳——见前;

利水湿——茯苓皮、泽泻、车前子、冬瓜皮、川椒目、猪苓、大腹皮、葫芦瓢、生姜皮、通草。

03

水旺克火,水不克火,火反克水

水旺克火,即肾阴郁遏心阳,表现为水气上逆,先有脐下悸,再见胸闷心悸,奔豚证即属这一类,宜桂枝加桂汤(桂枝、白芍、甘草、姜、枣)。

如果水气内停,命火衰微不能气化,不见心气虚弱症状的当用真武汤(附子、白术、茯苓、生姜、白芍)温肾利水。

水不克火是肾阴不足,心火偏旺,证见遗精腰痛,心烦失眠,宜滋肾清心,用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黄芩、白芍、鸡子黄)加生地。

这里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水属北方,火属南方,所以黄连阿胶汤也称补北泻南法。但本方主要是着重在心脏本身的血虚火旺,如有肾虚症状,宜加入滋肾药。

二是肾为水火之脏,肾阴虚亦能使相火偏旺,出现梦遗、耳鸣、喉痛、咽干等证,也称水不制火,宜用滋阴降火的知柏八味丸(生地、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黄柏、知母)。这种属于一脏本身水火的偏盛偏衰,不能与五行生克的水不克火混为一谈。

火反克水:与水不克火往往互为因果,治法无多大出入。临床上又对一般热盛伤阴,惯常称做水不制火,意义有别。

处方法则:通阳制水法,扶阳逐阴法,滋阴降火法,补北泻南法,养阴清热法。 

常用药物:

温心阳——见前;

温肾阳——见前;

清心火——黄连、竹叶、焦山栀、莲子芯、灯心;

清命火——黄柏、知母。

04

火旺克金,火不克金,金反克火

火旺克金,即心火消烁肺脏气阴。心肺同居上焦,心火上炎,易使肺热伤津,如火嗽证咳痰稠黏,咽喉不利,用黄芩知母汤(黄芩、知母、山相、杏仁、贝母、桑皮、花粉、桔梗、甘草)。

习惯上对于一般邪热伤肺,亦称火克金,应加区别。

火不克金是心阳不能温肺,属于肺寒证候。

《内经》上说“心移寒于肺,肺消,饮一溲二”,《金匮要略》上说“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均是心火衰微,形成肺气消索。

心肺本为二阳脏,欲温肺金,当扶心阳,但宜温养,温润,不可偏于辛热,用温肺汤(人参、肉桂、干姜、甘草、钟乳石、半夏、橘红、木香)加减。

金反克火当为肺寒而影响心阳不宣,因临床上少见,从略。

处方法则:泻火清金法,清热润肺法,养心温肺法。

常用药物:

清心火——见前;

清肺热——桑皮、马兜铃、川贝母、黄芩;

温肺寒——款冬花、白石英、远志、百部。

05

金旺克木,金不克木,木反克金

金旺克木,即肺肃太过,肝气受制。

临床上对于肝气证候常用肃肺佐治,所谓佐金平木,但单纯由肺形成的肝病并不多见,从略。

金不克木当为肺虚而引起肝旺,临床上亦比较少见。肺痨后期虽有出现,多与肾虚不能养肝有关。

木反侮金指肝火偏盛,影响肺气清肃,亦称木火刑金。表现为胁痛,口苦,咳嗽,痰内带血,急躁烦闷,脉象弦数等。此时肺脏亦热,当用化肝煎(白芍、丹皮、山栀、青陈皮、贝母、泽泻)加青黛、金沸草、瓜蒌、枇杷叶,亦可暂用龙胆草、芦荟以泻火。

处方法则: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法。

常用药物:

降肺气——金沸草、苏子、枇杷叶;

清肝火——黄芩、青黛、丹皮、夏枯草、龙胆草、芦荟。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谦斋医学讲稿》,秦伯未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9.4。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国学文化 游说巜三字经》 18 曰水火 金木土 此五行 本乎数

《三字经〉的学习开始了。今天学习的内容是“曰水火,金木土,此五行,本乎数”。意思是说水火金木土,它们的本源是天数,也就是客观存在。

五行之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我们的先哲把纷繁物杂的物质世界抽象概括,抽象为五种具体的物质即水火金木士,这是最原始的宇宙观。

战国时期的阴阳学派的代表人物周衍提出了相对完善的阴阳五行论,认为五行之间相生相克,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又是相互统一,是矛盾统一的运动形在哲学层面的意义。

传统的中医学通过望、闻、问、切、推拿、针灸、汤药等形式,平衡阴阳,协和五行,扶元固本,健康人体。我们相对熟悉的应该是预测学,也就是算命和观风水,阴阳先生们把十二生肖、天干地支、人的身形相貌、山形山势等外在干外在形式与五行相对应,通过演算推算出人的命运走势,选择好的墓地或者是宅基地。

人对未来是无知的乃至恐惧的,想通过自己行为去改变它,这是无可厚非的。同时我们也看出了阴阳学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的组成地位,我们应该要有效的传承合理的扬弃。我们愿望自然社会、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共生共存,协调发展,久久长长。

阴阳五行对照表(完整版)木火土金水,青龙朱雀麒麟白虎玄武!收藏

阴阳五行对照表(完整版)

天象

五行

五星

木星

火星

土星

金星

水星

五方

西

五灵

青龙

朱雀

麒麟

白虎

玄武

五季

长夏

六气

热、火

湿

五促

五时

日旦

日中

日西

日入

午夜

八卦

震巽

坤艮

干兑

天干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地支

寅卯

巳午

辰戌

申酉

子亥

五数

三、七

一、九

五、五

二、八

四、六

地象

五色

五臭

五味

五气

(食物药物)

五谷

稷(梗米)

黄黍(稻)

大豆

五果

五菜

五实

五畜

五虫

五长

人象

五脏

心(心包)

五腑

小肠、三焦

大肠

膀胱

五体

血(脉)

骨、髓

五藏

五志

忧、悲

恐、惊

五液

五窍

五声

五音

五智

五指

食指

中指

大拇指

无名指

小指

五性

曲直

炎上

稼穑

从革

润下

五变动

五腧

井(出)

荥(溜)

俞(注)

经(行)

合(入)

黄帝内经

五脏

五脏之官

将军之官

谋虑出焉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仓廪之官

五味出焉

相傅之官

治节出焉

作强之官

伎巧出焉

五腑

小肠

大肠

膀胱

五腑之官

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

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

仓廪之官

五味出焉

传道之官

变化出焉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

三焦

心包络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心包络)

脏象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罢极之本

魄之居也

其华在爪

其充在筋

阳中之少阳

通于春气

生之本

神之变也

其华在面

其充在血脉

阳中之太阳

通于夏气

仓廪之本

营之居也

其华在唇四白

其充在肌

至阴之类

通于土气

气之本

魄之处也

其华在毛

其充在皮

阳中之太阴

通于秋气

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

其华在发

其充在骨

阴中之少阴

通于冬气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五脏生成

肝之合筋也

其荣爪也

其主肺也

心之合脉也

其荣色也

其主肾也

脾之合肉也

其荣唇也

其主肝也

肺之合皮也

其荣毛也

其主心也

肾之合骨也

其荣发也

其主脾也

五脏所主

五充(体)

骨、髓

五华

唇四白

五窍

五脏化液

五脏所藏

肝藏血

血舍魂

心藏脉

脉舍神

脾藏营

营舍意

肺藏气

气舍魂

肾藏精

精舍志

五志

忧、悲

恐、惊

关节分布

两腋

两肘

两髀(髋)

两肘

两腘

脏热分布

左颊红

颜面全部红

鼻红

右颊红

两颧红

舌分布

舌两旁(肝胆)

舌尖

舌中心(肺胃)

舌中心(肺胃)

舌根

气血筋脉注入处

诸筋者皆属于节

(睡觉时,血归于肝)

诸脉者皆属于目

诸血者皆属于心

诸气者皆属于肺

诸髓者皆属于脑

五精所并

精气并于肝则忧

精气并于心则喜

精气并于脾则畏

精气并于肺则悲

精气并于肾则恐

精气注入

(五轮)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黑眼

约束

白眼

瞳子

风轮

血轮

肉轮

气轮

水轮

角膜、黑睛

眼角的血络

眼睑、眼皮

巩膜、白睛

瞳孔

黄帝内经

五色

五色之见死

色见青如草兹者死

色见赤如衃血者死

色见黄如枳实者死

色见白如枯骨者死

色见黑如炲者死

五色之见生

青如翠羽者生

赤如鸡冠者生

黄如蟹腹者生

白如豕膏者生

黑如乌羽者生

五藏所生之外荣

生于肝,如以缟裹绀

生于心,如以缟裹朱

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

生于肺,如以缟裹红

生于肾,如以缟裹紫

色味当五脏

青当肝

青当筋

赤当心

赤当脉

黄当脾

黄当肉

白当肺

白当皮

黑当肾

黑当骨

生死面相

凡相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黄帝内经

五味

五味所入

酸入肝

苦入心

甘入脾

辛入肺

咸入肾

五味所合

肝欲酸

心欲苦

脾欲甘

肺欲辛

肾欲咸

五味所走

酸走筋

多食之,令人癃

(手足不灵活)

咸走血

多食之,令人渴

(口渴)

甘走肉

多食之,令人悗心

(烦恼)

辛走气

多食之,令人洞心

(心中空虚)

苦走骨

多食之,令人变呕

(呕吐)

五味所禁

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

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

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

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

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

五禁

肝病禁辛

心病禁咸

脾病禁酸

肺病禁苦

肾病禁甘

五味所伤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多食酸则肉胝绉而唇揭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五宜

肝色青,宜食甘

心色赤,宜食酸

脾色黄,宜食咸

肺色白,宜食苦

肾色黑,宜食辛

五病宜食

肝病者宜食

梗米饭、牛肉、枣、葵

心病者宜食

麻、犬肉、李、韭

脾病者宜食

大豆、猪肉、栗、藿

肺病者宜食

麦、羊肉、杏、薤

肾病者宜食

黄黍、鸡肉、桃、葱

五脏所苦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五脏所欲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用辛补之

用咸补之

用甘补之

用酸补之

用苦补之

酸泻之

甘泻之

苦泻之

辛泻之

咸泻之

五行系统

五行学说是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五行的生克乘侮,是中医用以分析问题、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医者搜集概括的五行体系,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以便将更多的事物和现象归纳进来!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数:八,七,五,九,六;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气:风,暑,湿,燥,火;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音:角,征,宫,商,羽;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臭:臊,焦,香,腥,腐;

五谷:麦,黍,稷,稻,豆;

五畜:鸡,羊,牛,马,彘;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神:魂,神,意,魄,志;

五液:泪,汗,涎,涕,唾;

五体:筋,脉,肉,皮,骨;

五俞:颈项,胸胁,脊,肩背,腰股;

五声:呼,笑,歌,哭,呻;

五志:怒,喜,思,悲,恐;

五毒:怒、恨、怨、恼、烦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031/1697209925365471.html
上一篇:七杀在夫妻宫(七杀在夫妻宫女命)
下一篇:年柱七杀(年柱七杀男命)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