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明朝与西方的最后一次海战,改变了世界格局
欧洲的大航海时代还没有拉来帷幕的时候,地处东方的明王朝就已经拥有了一支庞大的远洋舰队,在郑和的指挥下,舰队游遍三十多个国家。随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到达中国沿海。这些西方国家无论是出于贸易的目的还是怀有殖民的意图,都避免不了与明王朝产生摩擦,明朝末期,料罗湾海战爆发了。
料罗湾海战是中国古代一次规模最大的海战,同时也是明王朝与西方国家的最后一次海战。交战的另一方是在欧洲纵横无敌,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人。这次海战的起因是荷兰人企图垄断与明王朝的贸易特权,但这时的明朝停止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对待海洋的态度也越来越保守,并且实行了海禁政策,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的海上贸易都被限制。明王朝拒绝了荷兰的要求。荷兰在这一时期正处于发展时期,对中国的拒绝很不满,他们以为集中精锐的军队压迫中国沿海,就可以令明朝中央妥协。于是他们在中国沿海拦截中国商船,用炮击打沿海城市,使明朝损失惨重。于是摩擦日益积累,战争一触即发。
荷兰方面认为用先进的大炮武器和快速战舰攻打中国稳操胜券,于是派出了十一艘战舰,由普特曼斯指挥,另外还有旗舰密德堡以及一艘中国戎克船打狗号和五十艘海盗船。在1633年7月7日荷兰舰队进兵南澳,占领了厦门,12日,又攻击了郑芝龙在厦门湾整修的船只。这次荷兰的偷袭,明朝廷没有防备,明朝的十五艘舰船被烧毁,荷兰人登岸大肆掠夺,随后封锁了厦门湾。明朝廷派人去谈判,但是双方分歧过大,继续保持战争状态,在10月22日,海战正式爆发。
10月22日凌晨,明朝军队将一百五十艘舰队悄悄开到了料罗湾口,当发现明军来袭时,荷兰军队将荷兰舰队摆于中间,将海盗船四散,以此防御阵型迎战。明朝军队以郑芝龙兵力为先锋,采取了两路突击的战术,明军主力部队全部击打荷兰舰队,辅助兵力击打海盗船。同时,明朝军队采取了火海战术,明军一百五十艘战船,只有五十艘是炮舰,剩余的都是火船,而荷兰军队只有几艘火船。明军的火船蜂拥而上,荷兰舰队乱了阵脚,最终战败。虽然明朝廷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料罗湾海战的胜利,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明朝的海军,这时的海军已经不是永乐年间的大型远洋舰队,而是只有小型船只的近海防御力量,在火器方面,明朝海军也渐渐失去优势。而这时的西方国家,经过大航海时代,舰队武器和海战战术都在进步,此消彼长之下,明王朝与世界的海军力量的差距开始越来越大。明初的巨舰到明末的小型船,明朝海上力量的衰落令人叹息,料罗湾海战的胜利成为明朝落日前的最后一抹辉煌。
中国史上最有尊严的王朝:亡国前,将欧洲强国打得“抱头鼠窜”
明朝是我国最后一个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它以“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著称,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最有尊严、最有骨气的朝代。如公元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太师也先擒获,可是明朝没有屈服,在于谦的带领下,击退了也先的骑兵。
又如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宁肯上吊,也不和闯王李自成苟合。即使面对令清朝签订下无数不平等条约的欧洲列强,明朝也能够将其击溃,把它打得“落荒而逃”、“抱头鼠窜”。接下来,我们看看1633年料罗湾大海战,明朝如何痛击入侵的欧洲强国荷兰的?
公元1633年,这一年距离明朝灭亡(1644年)仅11年,明朝处于小冰河时期,中原大地长年干旱,发生数次特大地震、北方瘟疫流行。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爆发了闯王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辽东女真族建立后金,战乱不断,明朝军队节节败北。
而同时期的荷兰呢,它在几十年前脱离西班牙统治,宣布独立,大力发展海上贸易,发展海军,国力臻臻日上。17世纪初,荷兰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舰、大炮。荷兰拥有的船舶数目超过了欧洲所有国家船舶的总和,大海成为了他们的后花园,有一个响当当的外号——“海上马车夫”。
说实话,明朝那时候处于内忧外患,真不适合再开战端,和欧洲强国荷兰开战。无论战胜,还是战败,明朝都会有损失,当时的国力,真的不能再无故消耗了。
可是荷兰得寸进尺,1624年夺取澎湖,后进行了多次骚扰,唯一目的就是彻底垄断中国所有对外贸易。当时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很少与外国进行海上贸易。荷兰是一个商人群体建立的国家,他们攻打明朝领土,骚扰大明边境,并不是想要占领明朝土地,只是想和明朝做生意,赚钱而已。如果换做晚清,估计求之不得,很痛快就和荷兰签订不条约了。如清朝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和十一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素来以“不纳贡、不割地”硬骨头著称的明朝,断然拒绝了荷兰的无理要求。崇祯皇帝此时被后金弄得焦头烂额,正愁没地方发泄,于是在主战派的支持下,下令明朝水师整兵备战,好好教训一番红毛人。他派路振飞为巡按查办,到达福建,和福建巡抚邹维琏共同惩荷。
1633年10月22日,明朝和荷兰舰队在福建金门东南海岸料罗湾爆发了大战,这就是著名的料罗湾大海战。虽然荷兰只有不到几艘战舰,但均配有最远可以打到10里外的红夷大炮,荷兰还有刘香50支海盗船盟友,实力强大。而明朝虽然50支大船,100支火船,可是大炮没有荷兰的强大,武器不如荷兰精良。然而,这场战役的结局为明朝大胜,烧毁一艘,击沉一艘,擒获一艘(100荷兰士兵俘虏),其余的荷兰战舰遭到重创,仓皇而逃,刘香海盗的50支战船全军覆没。
料罗湾大海战之所以大胜,离不开先锋郑芝龙的英勇善战。郑芝龙是海盗出身,是一个“有良心”的海盗,他不但不杀人,甚至救济贫苦老百姓。他虽然是海盗,和明朝军队作战,尽量不杀伤明朝军队,即使擒获,也会将其放回,表达了愿意接受招安的心思,最后被福建巡抚熊文灿招安。
在料罗湾大海战之前两个月,荷兰曾和大明军队发生了厦门之战,郑芝龙损失惨重。他想要出一口,因此动用了江湖令。郑芝龙以私人名义发出了悬赏:
参战者每人给银二两,若战事延长,额外增给五两。每只火船16人,若烧了荷兰船,给银二百两(16人分),一个荷兰人头给银五十两。明朝七品县令,每个月也不过白银五两左右,而郑芝龙悬赏达到了五十两,这确实是重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再加上郑芝龙手下的江湖义气,准备给荷兰人一个教训。
料罗湾这场海战中,郑芝龙采用了荷兰人在欧洲战场从未见过的打法,那就是火海战术。什么意思呢?明军水师,150艘战船中,只有50艘是大船,上面装有大炮,剩下盖的100条小船清一色的火船。大船火炮掩护,100多条火船蜂拥而上,搭钩点火。这些小船借着“东风”,像一条火龙一样,冲向荷兰舰队,引燃荷兰舰队。荷兰人没看过《三国演义》,不知道当年火烧赤壁的事情,手无足措,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才遭到了巨大的损失。
在战后,明朝水师乘胜追击,追击荷兰人,发生小规模海战,一直将其赶出中国沿海为止。此后,东南海疆唯郑芝龙是从,凡是来往的商人都必须用郑氏旗号。就连荷兰人,也不得不通过日本人,偷偷地买几支郑芝龙令旗。如果谁不买郑芝龙令旗,那就等着被抢劫吧。
料罗湾海战是明朝国力大大衰弱,灭亡前11年打的一战。在这一战中,明朝水师以郑芝龙为主力,狠狠地“胖揍”了欧洲强国荷兰。这和清朝末年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明朝不愧为历史上最有骨气、最有尊严的朝代,即使国家下一秒灭亡,这一秒还是那么硬气。
城市简介----乌兰察布
乌兰察布市(Ulanqab)地处中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位于北纬39°37′~43°28′,东经109°16′~114°49′。乌兰察布市东部与河北省接壤,东北部与锡林郭勒盟相邻,南部与山西省相连,西南部与首府呼和浩特毗连,西北部与包头市相接,北部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100多公里。乌兰察布系蒙古语,译为“红山口”。
乌兰察布市地理位置优越,内蒙古自治区所辖12个盟市中,乌兰察布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城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北开南联的交汇点,是进入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圈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通往蒙古国、俄罗斯和东欧的重要国际通道。
历史沿革
战国时期,乌兰察布区域的大部分是赵国和匈奴的领地。秦并六国后,又在原来这里的赵地设置云中、代郡、雁门三郡。秦亡后,匈奴乘中原禁楚汉相争,无暇他顾之机,大举南进,这里的大部分地区为匈奴所占有。
西汉时,匈奴还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境内,建立了最高的政府机关——中部单于庭。北魏前夕,拓跋、鲜卑在盛乐(和林格尔土城)设立北都,建立代,续据匈奴故地。
隋唐时期,突厥在今和林格尔境内建大利城进行管辖。
宋朝至清朝,这里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女真、鞑靼、瓦剌、蒙古相继生息之地。
1627年~1636年间(清朝天聪年间)开始正式命名为乌兰察布盟。公元1633年(清天聪六年),四子王部落、乌拉特前、中、后三旗、茂明安部落、喀尔喀右翼部落(即达尔罕旗)等六个部落首次会盟于乌兰察布,故有乌兰察布盟之称。现属乌兰察布盟管辖的丰镇等地,早在1736年~1796年间(乾隆年间),就在“口外七厅”的管辖之下。1875~1908年间(光绪年间),又定四子王部落及达尔罕的一部分垦地和村落为兴和厅;设丰镇东界卢家营等地至察右正黄旗九佐领地为兴和厅;设宁远界灰腾各村及毗连之右正黄、正红两旗地为陶林厅等。
建立后,所有的厅一律改为县治。
1914年(三年)曾建绥远特别区,所辖有归绥(1912年以绥远城粮饷同知厅并入前归化厅,始称归绥县)、萨拉齐、托克托、和林格尔、清水河、武川、五原、东胜等八县,乌、伊二盟(13旗)及土默特旗。原有的绥东四县(丰镇、兴和、陶林、凉城)则划归察哈尔特别区。
1928年(十七年)改特区为绥远省,当时废道存县,又将东四县由察哈尔省划归绥远省,连同十二年以后增设的包头、集宁、安北、固阳、临河等五县,共17个县均为绥远省所辖。
1949年,绥远省解放后,将全省调整为4个专员公署、两个盟、一个中心旗、一个省直辖旗。其中,集宁专员公署管辖集宁、丰镇、陶林、龙胜、武川、兴和6县;和林专员公署管辖和林、清水河、托克托、凉城4县;乌兰察布盟管辖四子王旗、达尔罕、茂明安、中公、东公、西公6旗。新中国成立后的乌兰察布盟,辖有四子王、达尔罕、茂明安、乌拉特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等6旗。
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平地泉行政区建制撤消,所辖地区归乌兰察布盟管辖。同时,乌兰察布盟原辖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划归巴彦淖尔盟。同年,乌兰察布盟机关由固阳迁至集宁。这时的乌兰察布盟辖有:1市、6旗、11县共18个县级区域,即集宁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四子王旗、土默特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察哈尔右翼中旗、丰镇县、凉城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卓资县、兴和县、托克托县。萨拉齐县、固阳县、武东县。在此以后,武东县、土默特旗撤消,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建立划出,商都县、化德县划入,固阳县、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划入划出,丰镇撤县建市。1995年~1996年,和林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划归包头市。
2003年12月01日,撤销乌兰察布盟和县级集宁市,设立地级乌兰察布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集宁区察哈尔西街。乌兰察布市设立集宁区。以原县级集宁市的行政区域为集宁区的行政区域。乌兰察布市辖原乌兰察布盟的四子王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化德县、商都县、兴和县、卓资县、凉城县和新设立的集宁区。原乌兰察布盟的县级丰镇市由内蒙古自治区直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乌兰察布辖1区(集宁区)、1市(丰镇市)、4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四子王旗)、5县(商都县、化德县、卓资县、凉城县、兴和县),共11个旗县市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乌兰察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介于北纬39°37′~43°28′,东经109°16′~114°49′,东部与河北省接壤,东北部与锡林郭勒盟相邻,南部与山西省相连,西南部与首府呼和浩特市毗连,西北部与包头市相接,北部与蒙古国交界。东西长458㎞,南北宽442㎞,总面积5.4万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
乌兰察布市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征明显。因大青山横亘中部的分隔,形成了前山地区比较温暖,雨量较多,后山地区是多风的特殊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50㎜~450㎜,雨量集中在每年七、八、九月份。年平均气温一般在0℃~18℃之间,无霜期95天~145天。灰腾梁地区气温最低,一般在年1℃以下。
地形地貌
乌兰察布市地形自北向南由蒙古高原、乌兰察布丘陵、阴山山脉、黄土丘陵四部分组成。阴山山脉的支脉大青山,灰腾梁横亘中部,海拔为1595m~2150m,最高峰达2271m,灰腾梁最高海拔2118m。支脉蛮汉山、马头山、苏木山蜿蜒曲折分布于境内的东南部。习惯上将大青山以南部分称为前山地区,以北部分称为后山地区。前山地区地形复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间有高山,平均海拔1152m~1321m,其中乌兰察布最高点苏木山主峰海拔为2349m。北部丘陵山间盆地相间,有大小不等的平原。最南部为黄土丘陵。前山地区的旗县市区有:集宁区、卓资县、兴和县、丰镇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凉城县。后山地区为乌兰察布市丘陵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865m~1489m。后山地区南部底质多为岩石,表面覆盖,是比较平坦的天然大草原。后山地区旗县有四子王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商都县、化德县。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18年,乌兰察布市已经发现的矿种达68种,已探明储量并上矿产资源储量平衡表的有36个矿种,可供开采的矿产达63个。据地质部门测算,全市普查探明的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408.34亿元。全市列为优势矿产的有:铜、金、萤石、晶质石墨、石膏、膨润土、硅藻土、饰面用辉绿岩、石灰石及煤炭等。银、铝、镁、硅石、花岗石、大理石、芒硝、稀土等开发前景广阔。2006年采矿业工业总产值85895年产矿石量3486.51万吨,销售收83253.32万元,矿山数332个,从业人员6329人。
电力资源
乌兰察布毗邻中国煤炭主要产区大同、准格尔、鄂尔多斯、水利资源丰富,输电经济便利,具备发展电力工业的条件。截至2010年,已形成发、输、变、配设施齐全的电网系统。全市投产在建、拟建的电力项目20多个,其中火电13个,风电7个。火电项目中,有9个为自备电厂。全部项目建成后,总机容量可达1227.8万千瓦。截至2010年,已建成电力装机容量124.63万千瓦,已开工建设电力项目7个,装机容量412.5万千瓦。电力工业是乌兰察布市的支柱产业。
药材资源
截至2018年,乌兰察布市产中蒙药材800多种,其中野生653种,人工栽培115种,动物类药物60多种,矿物类药物9种。麻黄、黄花、甘草、紫胡等走俏港澳。利用牲畜脏器生化制药不断发展成为制药工业的又一新亮点。
区域人口
截至2018年,乌兰察布市总人口287万人,其中主体少数民族蒙古族6.34万人,占总人口的2.32%,主要分布在察哈尔右翼后旗和四子王旗。汉族260.53万人,占总人口的95.47%,遍布全市各个旗、县。其他有回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鄂温克族、苗族、藏族、土族、维吾尔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6万多人,占总人口的2.21%。
区域经济
综述
2013年乌兰察布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33.7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33.66亿元,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37.11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89.81亿元,同比增长12.2%,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7.3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62.98亿元,同比增长6.8%。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6:55.0:29.4调整为2013年的16.1:52.4:31.5。
第一产业
2013年乌兰察布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64.21万公顷,增长3.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95万公顷,增长1.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6.26万公顷,增长14.2%。主要农作物产量稳定增长;201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8.5万吨,增长33.9%;小麦产量8.71万吨,增长78.5%;玉米产量37.26万吨,增长23.7%;薯类产量66.14万吨,增长34.1%;大豆产量1.39万吨,增长27.5%;蔬菜产量179.54万吨,增长6.5%。
2013年乌兰察布牧业牲畜存栏头数660.53万头只,下降6. 4%。牲畜总增681.53万头只,下降15.7%。牲畜总增率达到96.54%。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畜总头数达到559.66万头只,良种及改良种畜比重达到84.73%,下降12.53个百分点。
2013年肉类总产量达到21.06万吨,增长0.54%,其中:猪肉产量4.07万吨,与上年持平;牛肉产量2.83万吨,下降2.61%;羊肉产量12.34万吨,增长1.81%;牛奶产量达到73.72万吨,下降7.49%;绵羊毛产量8821吨,下降9.64%;山羊绒产量65吨,下降18.75%;禽蛋产量1.43万吨,增长2.3%。
第二产业
2013年乌兰察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9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增长13.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0.19%;重工业增长15.1%;分所有制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增长9.6%;集体经济增长43.6%;股份制经济增长15.48%;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同比下降8.4%;从分行业看,六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2.3%,其中:电力工业增长11.6%;冶金工业增长13.3%;化工工业增长36.8%;建材工业增长3.1%;农畜产品加工增长1.9%;装备制造业下降13.1%。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959.3亿元,增长11.9%,利税总额44.72亿元,增长12.4%,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6.1%,下降0.9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达到531705(元/人),增加105525(元/人)。
第三产业
2013年乌兰察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39.46亿元,增长12.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85.74亿元,增长11.7%;城区消费品零售额完成87.09亿元,增长8.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53.73亿元,增长14.8%。
2013年乌兰察布邮政、电信业务总量完成21.03亿元,增长18.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9.9亿元,增长19.2%;邮政业务总量完成1.13亿元,增长10.8%。联通本地电话用户达到24.8万户,增长5.5%。已通电话行政村比重达到99.3%。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89.9万户,增长19.0%。
2013年乌兰察布共接待境内外游客800万人,增长44.9%。其中:国外游客1.5万人。旅游业总收入73.0亿元,增长65.1%。
2013年乌兰察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为654.67亿元,增长9.5%。其中:单位存款181.74亿元,增长3.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61.7亿元,增长12.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为432.07亿元,增长25.4%。其中:短期贷款为198.54亿元,增长34.4%;中长期贷款为231.09亿元,增长18.2%。
2013年乌兰察布人寿、财险两大保险机构年保费收入为6.39亿元,下降0.6%。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8年乌兰察布拥有普通高中21所,在校学生4.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0.23万人,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蒙古族学生0.2万人。拥有普通初中40所,初中在校学生4.9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0.29万人,蒙古族学生0.25万人。拥有小学189所,小学在校学生8.85万人;其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0.54万人,蒙古族0.48万人。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高中升学率达到81.08%。
2018年乌兰察布中小学新增校舍面积24.7万平方米,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13783台,图书394.6万册,拥有数字资源(电子图书)66112.5GB。
科技事业
2018年乌兰察布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11个,各类技术人员244人。高级工程师73人,工程师117人,初级技术人员54人。2013年用于科技经费支出266万元,签订技术合同数2个,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一百万元。
文化事业
2018年末乌兰察布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群艺馆、文化馆12个,博物馆11个。广播电视台、电台25座;其中:市级广播电视台、电台各一座,县级广播台、电视台各1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35%,电视人口覆盖率97.0%。
医疗事业
2018年末乌兰察布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081个;其中:医院39所,卫生院185所。医疗卫生技术人员8571人;其中:医院4370人,卫生院1137人。拥有床位数6924张;其中:医院4653张,卫生院1365张。
体育事业
2018年乌兰察布体育健儿参加国际比赛获得3枚金牌,1枚银牌。在全国运动会上获得5枚金牌,1枚银牌,7枚铜牌。在全区比赛中获得13枚金牌,21枚银牌,20枚铜牌。
社会保障
2018年末乌兰察布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30.17万人,增长11.2%。离退休人数15.51万人,增长19.3%。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参加城镇基本医院保险职工人数26.0万人,增长2.0%,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6.8万人,增长14.5%。
2018年乌兰察布拥有各类福利院,幸福院,敬老院,光荣院床位8.8万张,各类机构收养人数9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05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9.71万人。年末城镇拥有各类社区文化站2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4个。
基础设施
铁路截至2018年,乌兰察布境内有京包、集二、集通、集张、大准等铁路,截至2010年营运的铁路途经该市八个旗县市区,覆盖率达到73%。通往法兰克福的国际货运列车“如意”号始发乌兰察布。筹建呼和浩特至张家口客运快速通道和集二线扩能改造项目。乌兰察布将融入首都一小时经济圈。
公路境内东西方向有丹拉、二广两条高速公路、南北方向有110、208国道和呼满省际大通道交汇,呼和浩特到北京的应急沙石路已建成通车。筹建京新高速公路(G7)、准格尔至兴和重载高速公路、呼和浩特至白音察干高速公路、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一级公路以及110国道改扩建项目。东绕城高速公路将使乌兰察布形成一个高速公路环线。[3]
航空乌兰察布机场位于乌兰察布市区东北方向的三成局乡。飞行区按4D等级建设,跑道长度2600m,航站楼面积5000㎡,站坪机位组合1B3C,满足波音737系列及以下机型飞机起降,站坪机位可同时停放3架波音737系列的C类飞机和1架运12等B类飞机,配套建设供水、供电、供油、通信、消防救援等工程。2016年04月25日,乌兰察布机场首航成功,标志着乌兰察布机场正是投入运营。
历史文化
察哈尔婚礼
乌兰察布草原蒙古族的传统婚礼有着浓郁的民族色彩。
男子到结婚年龄时,由父母看中某家姑娘后,请长者或喇嘛看双方生辰属相是否相配,如无克忌则请“昭齐”(媒人)选吉日携带礼品、哈达到姑娘家求婚。姑娘家长如将礼品收下,求婚即算议成。通常台吉家族子女不允许通婚,意在避免因血缘关系造成近亲结婚。
订亲是婚礼中重要仪式,男方通常要携带全羊、白酒、哈达、月饼等礼品到女方家登门拜访商谈议定彩礼。彩礼议定后要举办订婚喜宴,喜宴要上“乌叉”(羊背子)、奶酒等,并唱敬酒歌,祝订婚贺词。
议订的良辰吉日到来之时,男方要设酒宴招待陪同新郎迎亲的亲朋好友,由喇嘛诵经祝福娶亲顺利吉祥。
与此同时,女方家中放“乌叉”(羊背子),欢歌畅饮喜庆酒,等候娶亲人们的到来。
迎亲人数应为奇数。一般为五至九名。新郎着民族新装、挎箭袋,携带给新娘制作的蒙古袍、坎肩、靴子、耳坠及送给女方亲眷的礼品。
当娶亲的马队到来时,女方以代东人为首,祝辞人、数名敬酒人出来迎接。这时女方祝辞人开始以朗诵的形式向娶亲人提问,双方互问互答。
东路二人台
东路二人台是乌兰察布独有的地方剧种。它作为乌兰察布市人民的一份极为珍贵的艺术遗产,已被国家正式确认,并被收入《中国戏曲志·内蒙古卷》。
东路二人台旧时称“玩艺儿”,始于清末咸丰年间,形成于初年,流布于乌兰察布市东部的兴和县、商都县、化德县等地,以及与内蒙古毗邻的河北、山西部分地区。乌兰察布市的二人台艺术因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的二人台在源流沿革以及音乐、剧目、表演诸方面有明显不同,五十年代末改称东路二人台。东路二人台大体上经历了社火玩艺儿、玩艺儿和二人台三个阶段。
特色饮食
荞面
阴山山地阴湿凉爽,适宜于荞麦生长,且荞麦又属晚秋作物,利于倒茬歇地,还可弥补夏田受灾后的损失,受到山区群众的喜爱。荞面条条、荞面饸饹、荞面搅团、荞面揉揉、荞面凉粉等,是乌兰察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食物。
豆面
乌兰察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盛产各具特色的优质谷粮作物。
莜面
莜麦所含蛋白质和脂肪量为五谷之首,还含有磷、铁、钙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7]
卓资山熏鸡
卓资山熏鸡制作加工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全国三大名鸡之一。1989年在全国肉制品会上获“优秀产品”称号。山药鱼
主要食用地区为内蒙古乌兰察布,河北省张家口,山西大同一带。以土豆和莜面为原料。
旅游景点
葛根塔拉草原旅游区
葛根塔拉草原旅游区是国家首批命名的“AAA”旅游景区,是乌兰察布市及自治区主要草原旅游景点之一。
辉腾锡勒草原旅游区
辉腾锡勒旅游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部,察哈尔右翼中旗科布尔镇南。
火山岩地貌考古旅游区
火山岩地貌考古旅游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麓,属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为清编察哈尔八旗之右翼正红旗、正黄旗驻牧之地。有四个旅游景区构成,分别是蓝天蒙古大营旅游区、阿贵乌拉旅游区、八号地岩文岩画旅游区和火山岩地貌旅游区。
苏木山森林公园旅游区
苏木山森林公园旅游区位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城关镇南45km处。
黄旗海旅游区
黄旗海旅游区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东西长20km,南北宽9km。黄旗海蒙古语译为“昂盖淖勒”,因在察哈尔正黄旗二苏木境内,故汉名称黄旗海。
环岱海旅游区环岱海旅游区名胜景点不仅有蛮汉山原始次生林、马头山、洞金山卧佛景观,还有距今5000年前的龙山早期文化遗存,有秦汉古长城遗址和大庙遗址,有厂汉营革命烈士陵园,贺龙革命活动旧地等人文景观。
凉城环岱海旅游区
凉城环岱海山水风光旅游区有多种旅游资源组合的综合性旅游区。岱海东西长35km,南北宽10km。
老虎山生态公园
老虎山生态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始建于1980年。
老虎山生态公园总体共设九个区,它们分别是:大门瀑布区、纪念碑区、植物园区、虎石区、虎山游乐区、赵家大院、老潭区。冯将军林和老城遗址。
黄花沟
黄花沟风景区位于内蒙古中部的乌兰察布草原腹地,是典型的高山草原地形。
永兴湖
永兴湖的形成距今有50多万年。
旅游攻略
景点概况
简介
“乌兰察布”一词来源于蒙语,即“红色的山崖”之意,地处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域辽阔、自然风光宜人。拥有美丽的国家4风景区——葛根塔拉草原旅游区,还有辉腾锡勒草原、火山岩地貌考古旅游区、苏木山森林公园、凉城环岱海、老虎山生态公园和黄旗海、环岱海、黄花沟等景区,同时飞来石、平安洞、永兴湖等也是不容错过的景点。
最佳旅行时间
四季皆宜,夏季最佳。
建议游玩天数
2天
当地气候
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明荷料罗湾大海战,是一场中外战争,也是一场中国内战
提起海盗,大家第一时间想起的是欧洲近年来风靡的电影加勒比海盗,但其实在古代中国广袤无垠的海岸线外,也有着这么一群风生水起的海盗。
但凡拥有海岸线的国家,海上贸易都是不可避免的,海上商业兴隆,自然而然的便会催生一些不法活动,1633年10月22日,明朝水师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在金门附近的料罗湾爆发了一场海战。这次海战被视为一场中国与欧洲列强早期海上较量的一次重要交手。
其时正值明朝末年,朝政,北方边患严重,南方海防废弛多年而未加整顿。为应付荷兰人的舰队,明朝政府拉拢盘踞在该海域的海商首领郑芝龙,荷兰人也采取相同的战略,寻求与同样盘踞在该海域上的中国海盗刘香、李国助等合作,希望借此压倒对方,取得最后胜利。这群海盗在这样战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在战争的胜利和失败方都留下了种种的足迹。
海盗兴起明代是中国海盗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明初东南沿海地区来自海洋的威胁以倭患最为严重,还夹杂有番寇的侵扰;嘉靖时期,进入倭寇与闽广海盗大发展时期;至隆庆、万历时期的中国海上活动者,“以广东的潮州、琼州,福建的潭州、福宁州为多,而就中又以广之潮州及闽之漳州为甚”[1]。
闽广出现了林国显、吴平、许栋、许朝光、曾一本、林凤、林道乾等在中国海盗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海盗首领。他们活动于东南沿海地区,最娼獗的时候官府对其都无可奈何。
吴平、曾一本、林凤、林道乾等及其海盗集团更与琼州海盗发生了联系。
那么海盗是如何兴起并发展到如此地步的呢?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
海盗伴随着古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宋代海上贸易发达,沿海地区的国际贸易也得到发展,泉州、福州、明州等均有商船往来。海外贸易的发展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的优势得以发挥出来,装满货物的中国商船及外国商船多来往于其附近海道或在此寄泊,这些船只大多无足够的武装力量保护,于是便成为海盗劫掠的最佳目标。而宋政府虽有市舶司对海外贸易进行管理,但对商船海上行驶的安全却没有提供相应的保障。这既有丰厚利润,又危险性低的无本活动,进一步刺激了海盗的活动。
明初政府厉行海禁,不准片板下海。但在私人海上贸易巨大利润的吸引下,依旧有人挺而走险私自造船下海经商。可见经济是刺激海商进行活动的强大动力。对长期生活在入不敷出困境中的人来说,改变当下困境最为便捷的方式无疑是掠夺他人财物。于是部分人成了山贼,部分人则成了海盗。
穆黛安认为:罪犯、渔民、破产者、无赖和对现实不满者一道形成了一个潜在的海盗后备源。
这类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便是在经济来源上的缺乏。罪犯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只能奔向相对安全、官府势力无法到达的大海,但在海上却缺乏相应的经济收入,因此只能靠掠夺他人财产来达到生存的目的。渔民虽在水上世界的食物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事实上“打鱼充其量也不过是个产值低微的行当,即便是最勤劳的渔民也很难发家致富”[2],生活的困顿加之他们经常活动于海上,当几个渔民结伙出海,又遇上毫无防备的商船时,他们就“比任何其他职业阶层都有可能成为海盗”,海盗中的许多人虽是因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成为海盗,但他们在行为方式上主要是靠掠夺他人的财物为生,不劳而获。
他们所从事的抢劫夺财、绑架勒索、杀人劫货等活动,虽然对旧的社会秩序造成一定的冲击,对地主、富商和统治阶级构成某种威胁,但更应该看到的是,广大人民同样是受害者,这样的行为不值得称赞。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行为是自然界适者生存法则的一大表现,是海洋与沿海地区民众的选择,也是当地海洋规矩形成以前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
料罗湾海战前的中国海盗1633年的料罗湾海战交战双方是荷兰水军和明朝水军,同时双方也都掺杂着中国海盗。16世纪,正值地理大发现时期,不少欧洲商人和航海家对新世界充满了憧憬,新航路的开辟更为海上探险提供了捷径,随着海上贸易的不断发展,葡萄牙西班牙相继建立起海上商业帝国,而荷兰起步较晚,直到17世纪初期,才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南亚地区率先展开贸易,建立了东印度的贸易据点,同时也着力扩展在东亚地区的商贸版图。
东印度公司征得日本幕府的同意,在平户建立贸易据点,但却在对明朝的贸易开展中遇上了麻烦,明朝的海禁政策成了最大的阻力,荷兰商队经过多方打探,了解到只要给当地官员赠送礼物,便可以获得通商的机会,但当荷兰舰队到达东南沿海,却发现此方法行不通,根本不能被获准通商,随后,东印度公司又转战澎湖和澳门,均未能获得通商机会。
虽然荷兰屡次碰壁,但他们始终认为中国是一个十分具有潜力的市场。在成功打开中国贸易大门之前,荷兰人深知中国海盗、海商的价值,不仅可用作与明朝地方大员沟通的中间人及协助收购中国商品,亦可以使其劫掠航往巴达维亚等荷兰据点以外地区贸易的中国帆船,迫使中国商人改变贸易路线,不再前往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据点,而只前往荷兰控制的地区贸易。
李旦、许心素、郑芝龙等以厦门为基地,活跃于福建沿海地区的中国海盗和海商,便成为荷兰人争取合作的对象。起初荷兰人与李丹、许心素等人合作,合作模式沿用了葡萄牙西班牙的方法,先交定金后拿货,但这些海盗并未如期交货,经常延期,这大大的影响了荷兰与日本之间的丝绸贸易,中国海盗有时也会私吞荷兰人给予中国地方官员的馈赠,甚至不作区别地劫掠前往大员贸易的中国帆船。
荷兰人虽然深知这些中国海盗、海商并非可信之人,但担心一旦失去他们的话,就连仅有的贸易渠道及与明朝政府的联系也将彻底失去,因而被迫忍气吞声。随后荷兰东印度公司发现了另一名海盗大员——郑芝龙。
郑氏曾在大员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做翻译,1625年离开荷兰东印度公司,入海为寇。不久,他的势力日益壮大,在东南沿海称霸,除劫掠往来商船,还攻打沿海城镇。
郑芝龙的迅速崛起不仅令中国沿海城镇受到威胁,来往漳州与大员之间的航路亦被切断。1628年1月,荷兰东印度公司应明朝官员的提议以武力驱除郑芝龙,可惜在厦门附近海湾被郑芝龙击败。同年,郑芝龙斩杀许心素,并取而代之。对于荷兰东印度公司而言,许心素的败亡是一大损失,为了维持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他们有意拉拢郑芝龙合作。郑芝龙亦向荷兰人伸出友谊之手,除送还俘虏、船只及货物外,还协助荷兰人购买大批丝绸。翌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协助郑芝龙击败区域内另一迅速崛起的海盗李魁奇。
郑芝龙虽然答应介绍中国商人前来大员与荷兰人贸易,但是人数甚少,而且他们所运来的货物只及荷兰人手上资金四分之一的交易量。换句话说,荷兰人因为积存过多闲置资金却无从使用而蒙受损失。荷兰人也曾要求郑芝龙直接运送中国商品前往大员交易,只是送来的往往是质量低劣的商品。最初,荷兰人希望透过与郑芝龙谈判改善这一情况,郑芝龙也给予回应,但好景不长,一年时间双方的情况并没有改善,因此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31年考虑使用武力,迫使明朝政府承诺自由贸易。
在随后的两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要求使用武力打开中国贸易的声音日渐高涨。1633年4月22日,荷兰东印度公司驻大员司令官普特曼斯向巴达维亚报告,提及郑芝龙害怕因未能履行对荷兰的承诺而可能遭到报复,于是向明朝政府靠拢;报告同时指出,明朝政府已经宣布禁止所有在漳州河的对外贸易活动,也不允许中国商人与荷兰商船进行贸易。
料罗湾海战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
中国海盗在料罗湾海战中扮演的角色和影响反观明朝,郑芝龙早于1628年已经接受明朝政府的招抚及官位,着眼的是随之而来的政治与经济利益。明朝在军事实力上是无法与荷兰相抗衡的,而郑氏在剿灭其他海盗时,获得荷兰东印度公司援助战船和红夷大炮,令战力大为提升[2]。
对明朝政府而言,寻求与郑芝龙合作,有助于拉近与荷兰人在海战实力上的差距,对巩固东南沿海的防务,可谓百利而无一害。但郑芝龙在接受官位后,便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的船队捞好处,所以在荷兰军队寻求第二个合作对象时,郑芝龙理所当然成为最佳人选,但这种左右逢源的情况并没有维持太久,1633年荷兰突袭厦门彻底使郑芝龙投靠明朝,为保住自己的商队和利益,郑芝龙开始为明朝效力。
此刻,荷兰人肯定郑芝龙已经不再是忠实的贸易伙伴,遂开始寻求与新的中国海商、海盗合作。荷兰人将目光投向新近在中国南海域崛起的刘香,估计后者至少拥有60至70艘战船,足以与郑芝龙抗衡。刘香最初追随郑芝龙,后与李魁奇一起叛离,在郑、李之间的海战中逃脱。自1632年起,刘香纠集李魁奇的余部,势力壮大,成为该区域内另一具实力的中国海盗。
为了利诱刘香合作,荷兰人承诺收购刘香的全部货物,并允许其船只自由在大员、巴达维亚及其他被荷兰人控制的据点进行贸易。值得留意的是,荷兰人也向海盗商人李国助开出同样的条件。这表明荷兰人非常担心即使与刘香结成军事同盟,也不足以挑战郑芝龙海上霸主的地位;同时也表明荷兰人吸取了教训,分散投资,不再是押注在个别中国海商、海盗身上。但刘、李两人的疑虑在于过往郑芝龙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密切关系。
荷兰人为了争取两人的信任,将意外捕获的刘香和李国助的船只送还,借此机会向两人表达善意。之后,刘香和李国助才答应荷兰人的邀请结盟。
1633年8月,刘香及李国助派出战船协助荷兰人在漳州湾附近海面截击南航的船只,并派出50艘战船加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刘、李两人亦率主力部队进发澎湖,战争一触即发。
据史料记载,1633年10月20日,荷兰海军与其海盗盟友的战舰向北行驶至料罗湾,却不料处在了下风位,这给明朝和郑芝龙的舰队一个的机会,郑军水师训练有素,骁勇善战,综合福建督军邹维琏的战场报告和荷兰人的记录,郑芝龙有效地执行了邹维琏的战术部署,最终取得了海战的胜利。
这场战争来的快去的也快,明、郑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荷兰之所以能在这场海战中失败,与他所寻找的盟友有着莫大的联系,刘香、李国助等中国海盗的战船跟随荷兰的战舰驶向料罗湾,数量有50~60 艘,但是无心恋战,看到郑氏水军处于上风,便弃荷兰人于不顾,自行逃离战场,改赴南澳附近的海面截劫船只。
刘香等“盟友”的半途而逃是荷兰人意料之外的事情,这使荷兰在战场上陷入了苦战,独自面对郑氏和明朝水军的夹击,最终落败。
结语荷兰与中国海盗保持联系的目的是为打开中国的通商大门,刘香等人的退却是因为他们与荷兰人没有共同的战略目标,也没有明确的利益支撑,所以合作基础不坚固,荷兰人并不在意郑芝龙有多么强大,但刘香等人却深知这种强大对自己的不利,所以他们愿意出兵帮助荷兰,只为求有一个强大的后盾,当荷兰人表明他们不会以摧毁郑芝龙为战争目标时,刘香与李国助虽然依然派出战船参战,但并没有全力以赴。
而郑芝龙与明朝的合作是有着坚实的基础,双方也有着共同的战略目标,对于明朝政府而言,驱逐荷兰人确保海疆安全是首要任务,但如果没有郑芝龙的合作和参与,这个战略目标无法实现;对于郑芝龙而言,由于已经与荷兰人反目,加上要保持其在各个海盗和海商势力内的优势地位,并延续其在福建沿海地区的贸易王国,就必须要在这次海战中取得胜利。
由于明朝政府与郑芝龙有着共同的战略目标与需要,遂一拍即合。由此可见,中国海盗在料罗湾海战中所扮演的角色对战争的胜败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无法预判没有中国海盗的参与,历史将会是什么模样,但因为有中国海盗的存在,这场战争终究是以我们的胜利书写出来的。
参考文献:
[1]张增信著:《明季东南中国的海上活动》,台湾学生书局,第116页
[2]穆黛安:《华南海盗》,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59页
[3]《兵部题行兵科抄出两广总督李题稿》,载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郑氏史料初编》,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