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图的正确方向(八卦图的正确方向图片)

说卦传:八卦的方位、卦时、卦德

八卦的方位图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解读】:

以上第五章。

《系辞传》曰:“《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本章解释八卦的产生方式,以及各自所在的方位与卦德。本章是《易》的通例。本章分为两个自然段,第一段是上古时期,包牺依据《河图》的启示制作八卦,并定下八卦的方位与卦德。八经卦取象的依据,皆源自其所在的方位以及卦德,这是来自上古时期的《易》的一般规则。第二段是孔子对上古时期这一规则的阐释。

《系辞传》曰:“阴阳之义配日月。”又曰:“悬象著名莫大乎日月。”包牺在《河图》的启示下,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体悟日月运行之道,阴阳昼夜之变,以及在大地对应产生的现象,所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于是包牺以阴阳为基础,以天、地、人三才为框架,以阳动而阴从为法则,观察太阳的升起、运行与下沉的规律,定下了八卦的方位与卦德。同时,当阴阳两条爻在天、地、人这三个位置进行排列组合,只能产生八种结果,于是有了八卦,而不是其它数字。

天地本来阴阳不分,混沌一体,所谓“《易》有大极。”太极运动,一气化而为阴阳,阴阳变化运动,产生了天地与日月,所谓“是生两仪。”天地日月运动,于是产生了四季与四方,所谓“两仪生四象。”有了四季的变化,便有了万物。有了四方,便有了天地八方,所谓“四象生八卦。”八卦代表天地八方,形成了天地间的经纬,天地之道确然显现。太阳是阳,月亮是阴,阳主动,故以太阳运动的轨迹,确立八卦之方位。太阳升起,天地分判,天下万物皆顺从天地之道开始运转,于是产生了八经卦的第一卦☳震,代表阴阳运动,天地分判,正是万物萌生的春天,故曰“帝出乎震。”帝,万物之始祖,代表万物的开始。天地定位,则《易》道也开始流行。据《尚书·尧典》,太阳从东方的旸谷升起,所以孔子解释说:“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震为玄黄,天玄地黄,天地一体,太极之象,所以☳震卦代表太极,太极动,产生天地,创造万物。

太阳从东方升起,春天到来,继续上行,阳气渐渐盛大,时间到达春二月时,正值春分时节,昼夜时间长短相等,阴阳平衡,万物整齐生长,各正性命,各居其所,顺天而动,于是产生了八经卦的第二卦☴巽,故曰“齐乎巽。”孔子解释说:“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易》用天道规范人道,春分时节,昼夜平分,万物絜齐,此时,官府也统一天下的度量衡。《礼记·月令》:“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斛、甬,正权、概。”

太阳继续上行,到达中天,太阳当空照四方,此时正是仲夏,夏历五月,适逢夏至,白天最长,夜晚最短,日照时间最长,天下大明,万物皆显现,于是产生了八经卦的第三卦☲离,故曰“相见乎离。”孔子解释说:“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离为南方之卦,据《尚书·尧典》,南方所在的位置是明都。

当太阳到达最高的位置时,不可继续上行,开始下行,离开天空而滑向大地,于是产生了八经卦的第四卦☷坤。万物离不开大地,太阳当空运行,创造四季,服务于大地的众生,为万物而操劳,故曰“致役乎坤。”役,劳役,指太阳运行天空,创造四季轮回,为大地万物的生生不息而操劳。孔子解释说:“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大地虽然养育万物,但是依靠上天的辛劳,依靠太阳创造四季。

当太阳完成一个运行周期,就会在西方沉落,万事万物在秋天成熟,皆大欢喜,于是产生了八经卦的第五卦☱兑,故曰“说言乎兑。”说,同“悦”。孔子解释说:“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据《尚书·尧典》,西方所在的位置叫做昧谷。

日为阳,地为阴,当太阳入于地之后,阴阳相遇,必然相交,于是产生了八经卦的第六卦☰乾,故曰“战乎乾。”孔子解释说:“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

阴阳相交,万物开始孕育,万物受精而孕。☵坎为水,之象,化育万物;万物生长离不开水,于是产生了八经卦的第七卦☵坎,故曰“劳乎坎。”孔子解释说:“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据《尚书·尧典》,北方所在的位置叫幽都。

旧的生命死亡,新的生命诞生,这是天地间生生不息的大法则,于是产生了八经卦的第八卦☶艮,故曰“成言乎艮。”孔子解释说:“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天地之道,轮回变化,万物生生不息。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冬去春来,四季轮回不息,这是八经卦所传达的天地变化之道。八经卦的方位与卦德、卦时,皆依据太阳的运行轨道而确立,是圣人在《河图》的启示下完成,不是用人的思维可以设计完成的,这是纯一不杂的自然之理。天地间本来并无方位,太阳运行,天地分判,圣人依据太阳的运行轨道而制定了相对的方位,并配以八卦,于是天地变化之道,尽在《易》中,是故“《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正确的先天八卦#老实人说老实话

先天卦的起源。

各位朋友好,我是从事楼盘开发的卡尼森。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基础知识,那就是先天八卦。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老师和同行,他们对我所使用的先天八卦图提出了质疑,认为我的版本有误。但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我的版本是正确的,而他们的则是错误的。他们还提供了一些所谓的风水培训班教材和书籍给我,但我根本没有兴趣去看。这些资料都是错误的。

先天八卦是根据月相而定的,我在视频后面放了几张图片,展示了月相和先天八卦之间的对应关系,大家可以自行查看。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聪明人的,只是我们不能被自己的想法所局限。无论是从事这一行还是对其感兴趣的人,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保持正确的态度。

先天八卦是基础知识,如果我们从事这一行还不了解它,那就太危险了。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不要产生任何偏见。我希望我所说的能够得到正确的传播,如果我说错了,请大家理解。我说话比较直接,如果我认为有不正确的地方,我会直接指出。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如果不能接受,那也没关系,就当我在胡说八道吧。谢谢大家。

月相盈亏。坤:先天八卦与月相图的对应关系。

四象、八卦的两种生成顺序的异同恰是中国古人之风水学智慧的体现

了解易学的人都知道:“大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可是对比不同的书籍我发现,“大极生两仪”是大家最统一的认知;而从“两仪生四象”这句话开始,大家在认识上就有了不同,由此到“四象生八卦”大家在认识上的差别就更大了。先看两幅图:

从图—1、图—2中明显可以看出四象中老阴老阳是没有差异的,而少阴少阳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对这两种爻象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取象说、一类是理气说。

“取象说”认为图—2中的少阴、少阳是对的。其理由是:以一天为例。少阳,代表早晨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天上很热(有太阳)但地面依然很凉,所以上阳下阴是谓少阳;少阴,代表傍晚太阳刚刚落山的时候,太阳已经落下去但地面依然很热,所以上阴下阳是谓少阴。一天中,正午是老阳;子夜是老阴。现代曾仕强老先生应是取象说的支持者。

“理气说”认为图—1中的少阴、少阳是对的。因其符合阴阳炁交变的规律。

理由如下:其一,我国古人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过程中发现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发生、成长,都是由下向上发展的;所以古人画爻也采取从下往上画的。这从八卦六个爻的命名中也可得出,六爻中最下面的一个爻叫“初爻”,最上面的一个爻叫“上爻”。由初爻到上爻分别是:初、二、三、四、五、上,共六个爻。这样的命名方式足以见得画爻应该是由下向上画的。

其二,《易传》中有:“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其中“帝出乎震”说的正是早上日出,而“震”卦的卦象恰是一阳爻在下;又如六十四卦中“复”卦,表示一阳复始。其阳爻也是在初爻位,即最下面。

其三,在汉语言逻辑中,有可逆命题与不可逆命题之分。《易传》中说“象者,像也”。我的理解这句话应是一个不可逆命题逻辑。“象者,像也”是说象(即象传)是用来解释卦像的。其次,《易传》中又说“形而上之为道”。说明象辞是从多个具体的“像”中抽取出来的,具有一般的、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的东西。因此,某个具体的“像”(卦像或自然的、社会的现象)是不能准确阐释“象”的;而“形而上”的象是可以解释像的。所以说“象者,像也”,这句话是一个不可逆命题。

其四,四象在古天文学中代表着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时节。少阳代表春分、少阴代表秋分、老阳代表夏至、老阴代表冬至。春分时节,地气(阳气)由下向上升起,寒气(阴气)逐渐消退,阳长阴消气候将会越来越热。春分,少阳;到了夏至气候最热,老阳;秋分时节,寒气渐生,热气(阳气)渐退,阴长阳退气候将会越来越冷。秋分,少阴;到了冬至,数九寒天。气候最冷,老阴。

综上所述,图—1中的四象更应该是正确的。

也有人可能认为,四象的确认不必较真,只要知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就可以啦。对此,我不敢苟同。因为,四象的明确不仅是涉及到一个爻画的顺序问题。这个问题还影响到八卦成列的顺序问题。了解易数的都知道,八卦成列的顺序是和易数密切关联的。再者,四象的明确还关联到八卦之阴阳生生的问题。阴阳生生,在两仪生四象这个过程中体现的还不明显,但在四象生八卦的过程中就很明显了。

宋代朱熹是对圣人画卦之法研究最多之人,但其所说本身就存在一个矛盾:一方面,朱熹承认画卦时爻画是自下向上画出。这是符合古人观察植物生长规律的。新生的组织总是顶着旧有的组织由下往上生长,因此画卦时,应先画新生的爻再向上画已有的爻,新的爻画始终是把旧的爻画向上推,生卦的方向是由下向上的,符合植物向上生长的情况;另一方面,朱熹又给出了一个“爻画加一倍生卦法”(《周易本义》卷首所列的《伏羲八卦次序》图)。而这两种画法所产生的八卦序位却是不同的。对比图如下:

图一“爻画加一倍生卦法”:

显然,这种“爻画加一倍生卦法”是新生的爻画始终是在旧有爻画的上面叠压着,生卦的方向是新爻画把旧爻画向下压,即由上向下生卦。这明显不符合植物由下向上生长的情况。为后面讨论方便,我把这种生卦法叫“叠生法”。

图二新爻画上推生卦法,即“推生法或生生法”:(新爻为红色)

显然,图一与图二中八卦的生成序列是不同的。图一的八卦生成序列是:乾1、兑2、离3、震4、(5)、巽6、坎7、艮8、坤9;图二的八卦生成序列是:乾1、巽2、离3、艮4、(5)、兑6、坎7、震8、坤9。

这一有趣的发现让我困惑许久,总想从中找出谁对谁错。真如宋人朱熹曾感叹的一般,因不见古圣画卦,而终莫衷一是矣。为此我查找了不少资料,又反复读《易传》。或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吧,既然《易经》反复强调,万事万物皆生于阴阳,亦皆可分为一阴一阳,那么八卦有“叠生”和“生生”两种方式生成不正是一阴一阳。孔子在《易传》中说“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只是见识的不同罢了。

仔细观察这两组八卦序列不难发现,其中乾、坤、离、坎四卦的序位数不变,都是1、3、7、9;而艮、兑、震、巽四卦的序位数却是变化的。难怪孔子在《系辞传》中要说:“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又说:“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这就是说,不管八卦成列的方式方法如何,代表天、地、日、月的乾、坤、离、坎是不变的;而代表山、泽、风、雷等自然万物的艮、兑、震、巽是可变的。此正是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唯天地恒久远、日月照古今。

这一结论放在《风水学》中,恰好是“风水轮流转”的最好注解。看来《天玉经》中“ 若还求地不种德,隐口深藏舌。”的告诫,并非是风水师的托词。为人不修善德,纵使觅得风水再好的宝地亦是枉然。“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此,诚不欺也!

*用科学释风水,远离封建迷信*

#原创不易,引用、转载或下载请注明出处#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01/1697182365326186.html
上一篇:姓苏的名人(姓苏的名人有哪些)
下一篇:空宫(空宫代表什么)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