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节《鱼》课文笔记,自主预习的好帮手
本节掌握的知识点
①了解四大家鱼,能够识别哪些生物是属于鱼类,哪些不属于鱼类
②鱼的主要特征:外部形态一内部结构和生理特点
③鱼的运动器官——鳍
④鱼的呼吸器官——鳃:掌握鳃的结构和功能、呼吸过程
重点掌握鱼类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简单了解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文思维导图
课文笔记
私信获取八年级生物上册学习资料领取方式,资料包括课文笔记、教学视频、实验视频、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等。
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节《鱼》课文笔记,自主预习的好帮手
本节掌握的知识点
①了解四大家鱼,能够识别哪些生物是属于鱼类,哪些不属于鱼类
②鱼的主要特征:外部形态一内部结构和生理特点
③鱼的运动器官——鳍
④鱼的呼吸器官——鳃:掌握鳃的结构和功能、呼吸过程
重点掌握鱼类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简单了解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文思维导图
课文笔记
私信获取八年级生物上册学习资料领取方式,资料包括课文笔记、教学视频、实验视频、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等。
知识点
鳌子鱼被称为“龙鱼”,它们何时被发现的,有什么特点?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正经的烧杯
编辑|正经的烧杯
«——【·前言·】——»
鳌子鱼通常被称为龙鱼,是淡水鱼类中的一位独特而富有神秘色彩的代表。其独特的外貌、威严的体态和悠久的历史,使它成为了热带淡水鱼界的一颗璀璨明珠。
与其美丽和神秘性一样,鳌子鱼也承载着深厚的生物学、生态学、行为学、文化学以及保育学价值,这些方面构成了我们对这一生物的浓厚兴趣。
«——【·分类学·】——»
1.鳌子鱼的分类历史
鳌子鱼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淡水鱼类,其分类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最早对鳌子鱼的科学描述可追溯到1838年,当时法国自然学家首次将其描述为一种新物种。
由于其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地区,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地点采集到了不同的标本,这导致了对其分类的混乱。
2.亚种和种群的分类
在鳌子鱼的分类中,亚种和种群的划分也备受争议。许多研究者认为,鳌子鱼的亚种和种群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变异,这使得它们的分类变得复杂。
它们在颜色、体型和分布方面都有所不同。这种分类上的复杂性使得对鳌子鱼种群的准确划分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3.分子生物学在分类中的作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为鳌子鱼的分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分析鳌子鱼的基因序列,科学家们能够更准确地确定其亲缘关系。
使用DNA条形码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比较不同鳌子鱼个体的遗传信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这种方法有助于消除传统分类方法中的主观因素,为鳌子鱼的准确分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生态学·】——»
1.栖息地选择
鳌子鱼是一种热带淡水鱼类,其栖息地选择与其生态学密切相关。这些令人着迷的鱼类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地区,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地。
它们的栖息地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地和小溪等淡水环境。鳌子鱼通常选择水质清澈、温度适中以及有丰富水生植被的水域作为栖息地,这些条件有助于它们的生存和繁殖。
2.饮食习性
鳌子鱼的饮食习性是其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它们是掠食性鱼类,以其他小型水生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包括小鱼、昆虫、甲壳类和小型无脊椎动物等。
鳌子鱼的嘴巴特别适合捕捉快速游动的猎物,其长而锋利的牙齿和强大的下颚使它们能够迅速抓住猎物。这种捕食方式使得鳌子鱼在食物链中处于重要的位置,也影响了其他水生生物的种群动态。
3.生活史和繁殖策略
鳌子鱼的生活史和繁殖策略也是其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们通常在水域中寻找合适的繁殖伴侣,然后选择适当的繁殖地点,这通常是河岸边的浅水区域。
鳌子鱼是卵生鱼类,雄性和雌性会共同照顾和保护卵和幼鱼。这种亲子关怀的繁殖策略对于提高幼鱼的存活率至关重要,也使鳌子鱼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生态角色。
4.鳌子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鳌子鱼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们作为掠食者,控制着其他小型水生生物的种群数量。这有助于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避免某些种群过度繁殖。
鳌子鱼的粪便富含营养物质,可以促进水体中的藻类和植物生长,维持水域的生态健康。鳌子鱼也是其他大型掠食性动物的食物来源,如大型鸟类和爬行动物。
5.鳌子鱼的生态威胁
尽管鳌子鱼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们也面临着一些生态威胁。其中之一是栖息地破坏,由于森林砍伐、湿地开发和水污染等因素,鳌子鱼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影响。
过度捕捞也对鳌子鱼种群造成了威胁,尤其是由于其美丽外貌和高市场价值,导致了非法捕捞和贸易的增加。
6.生态保育措施
为了保护鳌子鱼及其生态系统,采取了一系列保育措施。其中包括建立保护区域,保护其栖息地免受进一步破坏,加强监测和管理措施以防止过度捕捞,以及开展生态教育和宣传活动以提高人们对鳌子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国际合作也是保护鳌子鱼的重要手段,因为这些鱼类的迁徙跨越国界,需要跨国合作来实施保护措施。
«——【·行为学·】——»
1.捕食行为
鳌子鱼的捕食行为是其行为学研究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方面。它们是顶级掠食者,通常在水面下悄然等待,然后迅速跃出水面抓住猎物。
这一独特的捕食策略不仅需要卓越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还需要极佳的视觉和捕食反应时间。
2.家庭防卫行为
鳌子鱼表现出强烈的家庭防卫行为。一旦它们建立了领地并繁殖,雄性和雌性鳌子鱼将合作保卫其领地和卵。
这包括驱赶其他鱼类、鸟类和潜在的捕食者,以确保卵和幼鱼的安全。这种家庭防卫行为不仅展现了鳌子鱼的智慧和社会性,还对其繁殖成功至关重要。
3.领地争夺行为
鳌子鱼之间的领地争夺行为也是行为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一旦鳌子鱼建立了自己的领地,它们会积极地保卫其领地免受其他鳌子鱼的侵犯。这种领地争夺行为通常涉及游动、威胁展示和肢体接触等行为。
4.社会结构和群体行为
鳌子鱼通常生活在小群体中,它们的社会结构和群体行为也备受关注。研究发现,鳌子鱼之间存在着社会层次结构,通常由一只较大的雄性领导,其下有一群雌性和可能的雄性卫士。这种社会结构有助于协调捕食、繁殖和领地防卫行为。
«——【·保育·】——»
1.保育现状
鳌子鱼的保育是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议题。鳌子鱼在其自然栖息地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威胁,其中包括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非法贸易和水污染等。这些威胁已经导致了许多鳌子鱼种群的急剧下降,有些物种甚至被列为濒危或受威胁的物种。
2.保育措施
为了保护鳌子鱼,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保育措施。其中包括建立鳌子鱼的保护区,这些区域旨在保护其栖息地免受进一步的破坏。
加强监测和管理措施,以确保合法的捕捞和贸易,并防止非法的捕捞和贸易。保育措施还包括宣传和教育活动,旨在提高人们对鳌子鱼保育的认识和重视。
3.国际合作
由于鳌子鱼的分布跨越多个国家,国际合作在其保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已经开始合作,共同制定保育计划和法律法规,以确保鳌子鱼得到跨国保护。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已经将鳌子鱼列为濒危物种,这促使各国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来保护这一物种。
4.持续监测和研究
为了保持对鳌子鱼保育的有效性,持续的监测和研究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家们需要定期跟踪鳌子鱼种群的数量和分布,以便及时采取行动。行为学研究也可以帮助确定鳌子鱼的生态需求和保育策略。
5.社区参与
鳌子鱼的保育还需要社区的积极参与。当地社区通常是与鳌子鱼最密切接触的人群,因此他们的参与对于保育的成功至关重要。
通过教育和培训,社区可以更好地了解鳌子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采取可持续的捕捞和管理实践。社区还可以参与监测和保育项目,以帮助保护这一物种。
6.道德和文化价值
除了生态学价值外,鳌子鱼还具有道德和文化价值。它们在许多亚洲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物和象征,与幸运、长寿和繁荣等有关。
保育鳌子鱼也涉及到文化保护和尊重。保护这一物种不仅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还有助于传承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文化价值·】——»
1.鳌子鱼在亚洲文化中的地位
鳌子鱼在亚洲文化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被赋予了吉祥、长寿和繁荣等象征意义。这一文化地位根植于鳌子鱼的独特外貌和生活习性,以及与其相关的神话故事和传统信仰。
在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鳌子鱼常常被视为吉祥物,与各种节庆、庆典和宗教仪式相关联。
2.鳌子鱼的形象在艺术中的表现
鳌子鱼的形象在亚洲艺术中广泛表现。绘画、雕塑、陶瓷、丝绸等艺术形式中都可以看到鳌子鱼的形象。
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鳌子鱼常常被描绘为一种祥瑞的动物,与寿星、仙鹤等一起出现。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反映了人们对鳌子鱼的喜爱,还传达了对幸福和繁荣的愿望。
3.宗教仪式中的角色
在一些宗教仪式中,鳌子鱼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鳌子鱼被认为是与神灵有联系的动物,被用于宗教仪式中。
在泰国,鳌子鱼被视为与佛教有关的吉祥物,常常在寺庙中养护。这些宗教仪式强调了鳌子鱼在文化中的神圣性和重要性。
4.鳌子鱼的象征意义
鳌子鱼的形象不仅在宗教和艺术中出现,还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象征性的角色。在中国文化中,鳌子鱼的名称“鳌”与“鳌头”(指事业的开端)谐音,因此被视为一种带来好运和事业成功的象征。鳌子鱼的形象也常常出现在红包、书法、绣品等传统物品上,用以祝愿幸福和繁荣。
5.保护文化遗产
由于鳌子鱼在亚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保护这一物种也涉及到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仅是对鳌子鱼本身的保护,还包括对与其相关的传统知识、艺术形式和宗教仪式的保护。保护鳌子鱼意味着保护与之相关的文化元素,以确保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代代传承。
6. 教育和传承
为了保护鳌子鱼的文化价值,教育和传承也至关重要。各国政府和社区需要采取措施,以确保年轻一代了解鳌子鱼的文化重要性,并学习相关的传统知识和技能。
这包括在学校教育中引入相关内容,组织文化节庆和活动,以及支持艺术家和手工艺人继续创作与鳌子鱼相关的艺术品。
7.跨文化交流
鳌子鱼的文化价值也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亚洲各国的文化传统中都有与鳌子鱼相关的元素,这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机会。
通过分享和交流与鳌子鱼有关的故事、艺术和仪式,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
«——【·结语·】——»
鳌子鱼在亚洲文化中的地位和文化价值是不可忽视的。保护鳌子鱼不仅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还有助于保护文化遗产和传统知识。
通过教育、传承和跨文化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这一珍贵的文化元素,为其传承和保护作出贡献,也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繁荣和发展。
2023年初中生物90个“核心”知识点
2023年初中生物90个“核心”知识点
初中生物必看核心知识点
1、 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 内没有脊柱。
2、 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 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 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 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 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 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
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 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 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 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 气体交换: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 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 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 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 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 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
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 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 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 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 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 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 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 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 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35、 食性、植食性(如兔);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 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 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 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 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 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 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 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 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 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 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 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 恒温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50、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2、 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 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4、 昆虫的外部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5、 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 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58、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59、 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60、 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61、 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 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关节囊;关节头;关节腔;关节软骨; 关节窝
63、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64、 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肩关节;下肢;髋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腕关节;踝关节;指关节;趾关节.
65、 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66、 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67、 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68、 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70、 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71、 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2、 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73、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74、 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5、 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76、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77、 有很多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者结合的结果,如鸟的迁徙。
78、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
79、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80、 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81、 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
82、 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83、 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
84、 “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会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85、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86、 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87、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88、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89、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生物防治。
90、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暑假预习: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视频+实验+配套课件2023更新
初中生物教学视频有需要的家长们可以到文末查找观看地址
(八年级上册)
学段:初中 年级:八年级科目:生物版本:人教版册次:上册 |
有需要的家长们可以到文末查找观看地址
教学视频
1 腔肠动物
2 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
3 环节动物
4 软体动物
5 节肢动物
6 鱼(第1课时)
7 鱼(第2课时)
8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1)
9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2)
10 鸟(1)
11 鸟(2)
12 哺乳动物
13 动物的运动(1)
14 动物的运动(2)
15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
16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
17 社会行为
18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9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
20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2)
21 细菌
22 真菌(1)
23 真菌(2)
24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5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1)
26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2)
27 病毒
28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1)
29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2)
30 从种到界
31 认识生物多样性
32 保护生物多样性
实验视频
实验探究1 观察蚯蚓
实验探究2 观察双壳类动物
实验探究3 观察节肢动物
实验探究4 观察鲫鱼
实验探究5 观察青蛙
实验探究6 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实验探究7 观察动物的骨骼关节及骨的运动
实验探究8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实验探究9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实验探究10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实验探究11 制作孢子印
实验探究12 发酵现象
实验探究13 制作米酒
视频观看地址
暑假预习: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教学视频+实验视频+配套课件教学视频2023更新
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有什么区别?
许多人混淆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或者将它们混为一谈。但是,尽管它们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正如专家指南所解释的那样,它们也有更明显的差异。每个群体的个体可能看起来非常相似,例如蝾螈和蜥蜴,但实际上,差异比人们意识到的要多得多。大多数人认为差异在于水生生活方式,但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差异远不止于此。
冷知识:你可知道?
澳大利亚是爬行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拥有1078种不同的爬行动物。美国以530种排第八,我国有490种排名第十,而英国则接近垫底,只有6种本地爬行动物。
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吗?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共同特征是它们都是脊椎动物(具有内骨骼的动物)并且都是“冷血”或变温动物。许多人认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看起来非常相似,因为它们都缺乏大多数哺乳动物所拥有的皮毛,或者像鸟类一样的羽毛。
它们在野外也有类似的行为,因为它们需要在温暖、阳光充足的地方晒太阳来加热身体,并且在许多地区,这两个群体都会冬眠过冬。这使它们与其他脊椎动物截然不同。这两个群体在英国也有类似的栖息地——它们经常出现在岩石、原木或其他受庇护环境的下面或上面晒太阳。
所有这些因素导致它们被归为一个术语“爬行动物”,而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研究被称为爬行动物学。虽然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但它们在媒体中经常互换使用,这可能会增加人们对这两个群体的困惑。
2、为什么青蛙和蟾蜍不属于爬行动物?
青蛙和蟾蜍是两栖动物,更具体地说,是两栖动物进化树的一个分支,称为“蜮”。它们与进化树上的现代爬行动物分支——“有鳞动物”——相距大约一百万年的进化。
从解剖结构到行为和发育周期,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冷知识:你可知道?
世界上最小的爬行动物只有 葵花籽那么小。
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动物包括网纹蟒(Python reticulatus)和咸水鳄鱼 。
最大的两栖动物是远东的大鲵——但哪一种才是王者呢?
最小的两栖动物 - 也是最小的青蛙 - 是阿马童幼虫(Paedophryne amauensis)
3、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有什么区别?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之间最明显的区别之一是皮肤的差异。爬行动物覆盖着坚硬的角质鳞片来保护它们,而两栖动物则拥有柔软、吸水性强的皮肤,需要保持湿润。
当两栖动物(特别是蝾螈)在陆地上时,它们的皮肤看起来柔软,这可能会导致它们与爬行动物混淆。两栖动物的皮肤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适应,因为它非常多孔并且允许气体交换——它们可以通过它“呼吸”。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都会脱落或“脱落”皮肤。
真正显示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之间差异的另一个因素是它们的发育。爬行动物有几种产生后代的方法。
虽然有些爬行动物会产卵,但也有一些爬行动物会像蝰蛇一样在体内孵化后“产下”幼崽。
两栖动物在水中产卵或产卵,孵化成水生幼虫或蝌蚪,然后变态为陆生幼体,最终成长为成熟的成体。
虽然成年两栖动物能够呼吸空气并在陆地上生活,但它们仍然必须返回水中繁殖,并且必须保持皮肤湿润。爬行动物不会变形,大多数在陆地上度过一生。
4、它们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吗?
由于两栖动物在陆地和水下的双重生活,它们的行为与它们有鳞的表亲非常不同。因此,两栖动物(特别是青蛙和蟾蜍)更有可能在春季和夏季被发现在池塘或其他淡水栖息地晒太阳,而爬行动物则最常被发现在干燥的表面上晒太阳,例如岩石、原木或裸露的土地。地面。
此外,两栖动物通常比爬行动物移动得慢——如果你惊扰了晒太阳的蛇或蜥蜴,它们通常会比蝾螈或蟾蜍爬行或跳跃的速度快得多。
这些行为当然会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天气会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总体而言,两栖动物比爬行动物更能抵抗低温,在英国,两栖动物的“产卵季节”往往是在爬行动物繁殖季节之前。这意味着两栖动物的活动在一年中开始增加(通常在冬末或春初),而爬行动物则在春季中期或末期开始出现。
5、它们的栖息地有何不同?
在世界范围内,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栖息地差异很大,并且每个类群内也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一般来说,在英国,我们本土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栖息在相似的地区。我们所有的本地爬行动物物种都可以在低地石南中找到,这是一个比热带雨林越来越稀有的栖息地。
两栖动物需要保持皮肤湿润,并且必须能够接触淡水,而许多爬行动物与水的联系并不那么紧密,尽管也有例外,例如草蛇,它在池塘和其他淡水栖息地捕食水生猎物,蟒蛇喜欢水。南美沼泽——当然还有海蛇。
冷知识:你可知道?
巴西拥有最多的两栖动物种类,有1,022种。我国以461种两栖动物排名第5位,美国以313种第12位,而英国只有7种两栖动物。而格陵兰岛却没有!
6、它们有危险吗?
许多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都处于危险之中。它们所使用的栖息地正在退化或完全消失,使这些物种面临危险。未来几年,其中许多威胁将会增加。这就是为什么保护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健康种群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并激发更多人参与保护工作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