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思想的核心,读懂了这四句话,才算真的理解了王阳明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
提到王阳明,我们就会想到他的“阳明心学”,那心学是从何而来的呢?
其实心学并非王阳明首创,但王阳明将其发扬光大了。心学是儒家的一个重要学派,儒家自先秦孔孟和荀子之后,在宋代延伸出了两个学派:理学和心学。以程颢、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在宋朝大行其道,而到了南宋,著名的思想家陆九渊提出了“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心即理是永恒不变的。
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也是朱熹的好朋友。到了明代,王阳明在继承和发扬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被称为“陆王心学”,而且王阳明对心学进行了系统化和理论化的阐释,首次提出了心学的概念,成为了心学的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是儒家的重要学派,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儒家大思想家孟子。而程朱理学的思想继承于孔子,理学说“格物致知”,意思去观察和认识世间万物而获得真理或者说天理,主张向外求理。而陆王心学继承于孟子,孟子心学的核心内容是“四端”,也就是儒家的仁义礼智,孟子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可以看出理学和心学在于寻找真理上产生了分歧,而且正好相反。程朱理学是要向外求理,而陆王心学主张向内求理,王阳明心提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要获得真理,需要回归到人的内心去探寻。
好了,简单了解了心学的背景和渊源,接下来,在讲解王阳明心学思想之前,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王阳明的一生。
王阳明1472出生于明代浙江余姚。原名王守仁,字伯安。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意思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老师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王阳明摇摇头说: 我认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在很多人眼里,王阳明是神一下的存在。传说王阳明出生的时候,祖母梦见仙人驾着一片瑞云降于楼前,送了一个婴儿给她。就因为这个缘故,祖父为这个带着瑞兆降临人世的孙儿取名叫“王云”。但王阳明5岁了还不能开口说话,后来改名为王守仁之后立刻就能开口说话了。他天资聪慧,青少年随父亲到北京就读,性格豪放不羁,兴趣广泛,请棋书画样样精通,三教九流无不深究。王阳明早年迷恋象棋,专研道教的养生术,为此经常被父亲王华打骂。26岁时,王阳明半路出家,开始学习兵法,精研各家兵法秘籍,已达到出神入化境界。
35岁时,王阳明身任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但因上疏言事,触怒了当时明代大宦官刘瑾,差点丢命,后来被发配到贵州龙场驿充当驿丞。在龙场的艰难岁月,让王阳明有足够的时间审视自己的内心,并大彻大悟,史称“龙场悟道”。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将领悟到的“知行合一”本体智慧与自己的才能结合起来,如虎添翼,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他的智慧令对手望而生畏,他的才能无事而不可为。
此后,王阳明以文臣之身统兵在外,南征北讨,仅用一年多时间便剿灭了为患南赣数十年的巨寇盗贼;更在宁王朱宸濠起兵作乱时,只用四十余天便平定宁王蓄谋十余年之久的叛乱,并一举擒获朱宸濠,还扫清了广西民族战乱,为明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凭战功显赫,一路升迁至都察院右都御史、江西巡抚、南京兵部尚书等要职,并加封新建伯。王阳明那神奇莫测的智慧,来源于他的心学思想和躬行践履的功夫,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在带兵打仗,一路披荆斩棘的过程中,王阳明也不忘开堂讲学,在讲学过程中,王阳明收获了大量弟子,可以说弟子遍布明王朝各个角落,在朝野上下都极具影响力。王阳明的一生多次大起大落,尝过牢狱之灾,也体验过权力之巅。这一切铸就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思想精髓,而且让王阳明心学思想更加具有说服力,他的心学思想也被誉为是王侯将相的必读经典。在他去世的500多年中,把他奉为精神导师的伟大人物不胜枚举,比如曾国藩、康有为、、等等都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忠实拥趸。
讲到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我们听到最多的可能就是“知行合一”,直观理解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知更要行,要明白道理,更要实践。而王阳明的一生可以说就是“知行合一”的典范,他既研究学问,也带兵打仗。在“龙场悟道”之后,1509年王阳明在贵阳书院正式讲学,讲的主要内容就是“知行合一”。在王阳明之前,宋代大儒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理学认为要寻找宇宙的“天理”或者说“真理”就必须要摒弃内心的杂念欲望,向外去探寻,也就说,必须要依靠外界的力量“格物致知”来获得天理,让自己达到圣人的境界。
但陆王心学的思想正好相反,认为我们应该向内心求索,而且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实际上就是“心即理”和“事上练”的延伸。“心即理”的意思就是,我心中的良知就是天理,天理既然都在我心中,我唯一也必须要做的就是去用实践来验证我心中的天理,而不是去外面再寻找天理。这和理学思想所主张的“格物致知”是相对对立的,一个是向往求理,一个是向内求理。
王阳明最为著名的是他的“知行合一”,但其实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精髓是另外三个字:“致良知”。在王阳明晚年的时候,他就只讲这三个字,“致良知”也成为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念,而要全面了解“致良知”的思想,就要了解其“心学四决”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意思是人的初心就像是一张纯净的白纸,是没有被外界污染的白纸。其实是没有什么善恶的道无善恶之分别,就像呱呱落地的婴孩的赤子之心。
第二句“有善有恶意之动”。意思是人的意念一经产生,善恶,好坏也随之而来,这也就是佛家说的起心动念。
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孟子所说的良知,人看到恶的现象后,会痛恨恶行;看到善的事物就喜欢。这是人的良知在起作用,《大学》所说的“明明德”,就是要人弘扬内心的善良光明的德性,做一个对得起自己良知,对得起别人信任的人。
第四句“为善去恶是格物”。就是主张人主动的去除不合理的私欲所产生的恶行,主动做善事。儒家的格物,意为探究事物的道理纠正人的行为,“格”在此有“穷究”的意思。
所以,王阳明认为,只要遵从我们的内心良知,人人有做圣人的潜能,只要他遵从他的良知的指示而行。换句话说,他需要做的,是将他的良知付诸实践,或者用王守仁的术语说,就是“致良知”,其中也包括了“知行合一”的思想。“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核心观念,“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万事万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知”和“行”合一的过程,所以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讲完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其实儒家还有一种智慧叫“天人合一”,儒家“正心修身、平治天下”的学术思想,包含着一种博大精深的东方智慧。这种智慧,就是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儒家认为,唯有认识到自己的本性,才能使心灵进入稳定、宁静、安顿的状态,正确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而参透天地玄机,获得一种与万物一体的大智慧,在这种境界中,心灵摆脱了环境及外物的束缚,活泼而自由,以不变应万变,往往表现出超乎常人的聪明才智。这种智慧,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身心合一”。
在《韩非子·喻老篇》中讲了一个小故事。赵襄王爱好上了驾驭马车,但他驭术不高,便向精于驾车的王子期学习此道。学了一段时间,赵襄王认为自己已把驾车技术全学到手了,便不想再学,要求马上与王子期进行比赛。他以为凭自己的本领,加上百里挑一的好马,肯定能赢老师。出乎意料的是,赵襄王开场就输了,他接连换了三次马,结果都输得很惨。
赵襄王百思不得其解,还责怪王子期没有把驾车技术全部教给他。王子期回答道:“对于驾车技术,我真的是毫无保留地全部教给你了,只是你还没学到驾车的心法。驾驭马车时,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合’字。马与车合,人与马合,如此人、马、车的行动融合为一体,才能将整体的潜力激发到极致。”
这个例子说明了,身心与外物合而为一,乃至完全融洽,达到“天人合一”和“身心合一”的境界,才能进入最完美、最协调的状态,将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到一处,形成一种神奇的“合力”。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王阳明心学到底有多厉害呢?
王阳明说:“一个人一辈子看起来好像是在处理许多各不相同的事情,可是归根结底,其实人一直都在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假如你开着两万块钱的车去出席一场聚会
聚会上呢 刚好有人聊到了车的话题
他们说 两万块钱的车怎么能开呢
动力不足 不够美观
而且车标看起来还会让人感觉很没有面子
这个时候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你是开着两百万的车来的
那么现在的你听到这番话又会是什么感受呢
那么问题来了
明明聚会还是这个聚会
说话的这些人还是这些人
前后说的话更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那么为什么你的感受会发生改变呢
一个人在街头摆摊卖榴莲卖了三十年
可是就是有人爱吃榴莲
有的人生来就闻不了榴莲的味道
但是人来人往卖榴莲的一直在那卖榴莲
几十年来的生意也养活了它
爱榴莲的还是爱吃
讨厌的依然讨厌
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
如果你能想明白这个道理
那么你将会获得真正的蜕变
其实我们人除了肉体生病带的感受是真实的
其他你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你的感受而已
并不真实存在
他们都是因为妄念而起
活动于人的本心之外
其实外在的物质世界只有一个
但是每个人的心中却都有自己的世界
并且各不相同
这就是王阳明的心外无物
时方空无意众生起分别
所有的定义其实都是由人做出
可是天空它就是天空
它本不代表自由
大海就是大海和包容无关
有人说梅花香自苦寒来
可是梅花香只是因为它是梅花而已
没有苦寒梅花它就不是梅花了吗
看透了本质之后
你将能够游刃有余的在各种感受之中穿梭
不再受困于人的感受
这个时候人将会是
十分无敌的存在
能够与各种人交往
能够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这就是王阳明心学的威力
王阳明心学精髓:顶级的人生智慧,若能参透,前程不可限量
王阳明一生悲喜参半,别人看他好像挺有成 ,混整了。但他个人整体上感觉其实是相当悲催的。挨大板子、发配不说,一生不受朝廷待见,基本是在闲曹冷署当散官……但他本人是一个能够兴高采烈的人,‘兴高’就是精神境界高,‘采烈’就是内心光明,有阳光,状态活得不可怜。
——周月亮《阳明心学十九讲》
“彪炳显赫,自明之后,唯此一人而已。”
十几年前,大热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横空出世,作者当年明月用这样一行字,给了王阳明“明朝第一人”的高位,将这位五百年前的历史牛人拉到大众视野中,悄无声息而又热烈非凡地拉开“阳明心学”大火的序幕。
此后几年,不但王阳明相关著作攻占大大小小的书店,从2009年开始,“知行合一”理念也开始不断在各大主流提及,至今不绝。
但或许极少人注意到,就在本世纪前,想要找到一本关于王阳明的通俗传记,都还是极难的事情。
1997年,曾有一位书商来北京,想寻找能撰写王阳明传记的人。找了一圈,愣是没有合适人选。哲学出身的太专业,搞文学的又拿不下“心学”。
苦恼之余,这位书商最终还是觅得一位专家,这个人“学贯中西,儒释道文史哲打通”,花费一年时间写下《王阳明大传》。
这部作品出版于1999年,当时市面上几乎没有其他的同类图书。
有人说: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千禧年前夕面世的《王阳明大传》,似乎也正悄然印证着这个预言。
当时光流转至本世纪初时,关于王阳明的标签,已不单单是教科书里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他是“明朝一哥”,是“千古一圣”,人们学习阳明心学的热情,近五百年来可谓绝无仅有。
而这位大陆最早撰写王阳明通俗传记的作者呢,正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阳明书院院长周月亮。
他被誉为“国内阳明心学研究第一人”,影响了大批王阳明后续研究专家和作家。
他学生吕峥创作的《明朝一哥王阳明》成为畅销经典,《神奇圣人王阳明》的作者雾满拦江,也称曾受他的影响。
2016年,他本人作品《王阳明传》面世,评价极高,被称为“史上写透王阳明传奇人生与心学智慧的标杆作品。”
周月亮老师说:“王阳明是一个有真性情的人。他不是那种酸文假醋的人,整天端着架子、一本正经的。”
而学生眼中的周月亮,或许也是如此。
在《生命中的“燃灯者”》一文中,弟子程林曾这样形容周月亮:初识先生的人都觉得他是位“老玩童”。因为他真性情,太洒脱,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相信他是大学教授、大学者。
“先生学问大,烟瘾大、心量大、酒量大、习武三十年,力气也很大。平日里,先生总是和乐坦易、不事边幅,校园里大步流星,课堂上纵横睥睨,一派豪杰气象。
37岁时,先生破格晋升教授。精研经史,把兴亡看饱的他,为了学术自由、人格自由,再次放弃了所有当官的机会,他私下跟我们徒弟们说:‘当官反而是得不偿失,不如急流勇退,退到源头,创造生生不息的东西。头衔和财富只是一时一世,是有限游戏,而文化亘古长存,是无限游戏。’”
王阳明和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各类演义与戏说在大众视野里火了许多年,但真正懂得的人却依然很少,能够把它讲透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此次,周月亮应学国学网邀请,推出新课《周月亮全新解读王阳明》,把研究王阳明最新的心得,用“心学三字经”的形式与大家分享。
周月亮老师通过通俗而不失品味、严谨且不失趣味的解读,将王阳明“兴高采烈成圣雄”的传奇人生娓娓道来,也揭开了王阳明诸多不为人所知的思想谜题。
课程上线后,便收获好评无数!
阳明心学:一生受益的顶级智慧
(周月亮老师访谈、讲座摘录)
1.王阳明心学能给普通人什么启迪?
周月亮:王阳明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了约定俗成,所有的套路都是别人的,一定要坚持活出自我来。
核心是“知行合一”的心学,就是用“良知”建功立业、诗意栖居活出灵性的意义学;靠意念贯通心物、自我成全的成功学,如何逆向思维,如何在别人看不到道路的时候找到缝隙。
王阳明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凡墙都是门,圣雄事业是从心头做。
他高度强调道德的自我完善并因此救时济世,而不是光讲道德什么也不干,成为艺术品一样的君子。
他的秘密在于超道德而道德化、超实用而相当实用,高度恪守道德又相当心智自由,将一生变成了自觉改造自己、自觉改造社会的觉世行道之旅。每一天都不白活,无事时成圣,有事时成雄。
匹夫而为百世师,古往今来许多人都从心学中取了一瓢饮。我们学王阳明,是为了把我们的心灵稍微提高一点点。
2.心学的价值与意义就是苦难与重生
周月亮:经历了苦难以后,我们怎么重新崛起,王阳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绝地反弹,他是用生命证明自己的意义。而且越是在苦难面前、越是在挫折面前,越是斗志昂扬。
苦难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就是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对于真正的心学家来说,就是一个再次崛起的压力。
3.找到日子值得一过的支撑点
现代生活,物质和主义都相对过剩:太多的钱淡化了钱,印刷垃圾将精神泡了汤,浮光掠影的各种主义的贩卖,终于制造出虚无主义的厌食症。动物世界的实用主义动摇了以往各派宗教、人本主义关于人的定义,许多人变成了肚子饱了灵魂便不饥饿的普通动物。
王阳明也是个人,他跟你我一样吃饭睡觉发牢骚,据钱钟书说他还怕老婆,而且充分入世,人的各种需求和弱点他都有,但他就是能够即知即行,内找到了良知,外建立了功业,“学以聚之仁以行之”,从无明到有明、启明,最后说“此心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