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如泰山八字打一肖(安如泰山是什么意思)

中国传统文化(古代的坐姿)一

《说文解字》: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有五经,莫重於祭。”故礼字从示。

《荀子·修身》:

为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 国家无礼则不宁

坐姿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甚至连举手投足站立坐卧都要有“行为规范”,比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中国古代,特别是魏晋以前,对于“怎么坐”讲究颇多。“蹲踞”、“箕踞”,或“安坐”、“正坐”、“跪坐”、“经坐”、“恭坐”、“肃坐”、“卑坐”,或席地而坐、正襟危坐、双手垂坐……古人“坐”的姿势可谓数不胜数。

我们的祖先,最早的时候是穴居,然后是造浅穴式的房屋。早期生产力有限,房子造得不大,活动空间极小,并没有桌椅、板凳这些生活用品,至于起居,全是在席地而为。为了防止生病和潮湿,人们收集来大量的树叶,有能力一点就用树皮铺在地上。再后来,人们发明了席子,便将草席铺在地上,所谓“席地而坐”就是这样来的。

古代的跪姿与坐姿相差也不远,区别在于跪是一定要挺腰拔背,臀部是不能挨着脚跟的。“促膝之下坐, 交杯觞于咫尺”(语出晋葛洪《抱朴子》),指的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坐姿,连膝盖都挨在了一起。

安坐——最合礼仪的坐姿

古代的“坐”与现代的“坐”并不一样。在秦汉以前,“坐”的概念比较宽泛,“坐”、“踞”、“跪”、“拜”等都属于坐的范畴,这是当时最合乎礼仪的坐姿。“坐”,又叫“安坐”、“正坐”、“跪坐”,成语“正襟危坐”里所说的“坐”,指的就是这种坐法。

安坐,是早期最体面的一种坐姿,即以膝居地,小腿平直于地,臀部贴于脚后跟。据考证,安坐源于神灵安置受祭的特殊姿势“尸坐”,出自《礼记.曲礼》原句:“若夫坐如尸,立如齐。礼从宜,使从俗”。

尸是古代祭祀中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尸居神位,坐必端正严肃。要求一般人在公众场合,或会见客人时,必须要腰直胸挺,双目正视,容貌端庄,即所谓的正襟危坐,当时的贵族或者有身份者,在公开场合都是这么个坐法。

同一个坐姿,也有不同的“坐法”。有关坐姿的理论,古人称之为“坐容”,系“容经”的组成部分。

西汉贾谊在《新书》中专门写了《容经》一章,其中“坐容”这样要求:“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危坐在形式上还是坐姿,但已近于跪姿,臀部离开后路,腰板伸直,上身耸起,是非常容易疲惫的,但仍与跪有着区别。危坐,又叫“长跪”,也叫做“跽”,

跽:长跪,挺直上身两膝着地,上身挺直。从足,忌声。

除了固定场合的“坐法”外,类似像今天坐公交出行一样的乘车行为也有特别要求。秦汉以前,人们乘车分为“坐乘”和“立乘”两种,即坐着和站着之分,分别有“坐车之容”和“立车之容”约束之。

跪坐的优点:

1、跪坐可修身养性:

始有礼仪之正 方可有心气之正。 “跪坐”对自身内在是一种修养。古人凡事讲“正”,讲中和之气。“故始有礼仪之正方可有心气之正也”。当人们端坐着,也是对自身内在的一种修养。

2、跪坐有益养生

跪坐不仅体现出修养,也是一种利大于弊的坐姿,是一种锻炼,对身体存在诸多好处。习惯跪坐能减少驼背的发生,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比较低。

中医上说,膝盖是筋的汇聚点。《黄帝内经》又说“肝主筋”,“肝开窍于目”,所以,跪膝法还具有养肝护目的效果。

3、跪坐可以治疗疾病

《黄帝内经》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所以腰痛也反映了腰部经络不通畅,常导致腰椎

跪坐可以刺激人体的胃经脾经以及肝经,保持其通畅。这几条经络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即便是身体虚弱的成年人,脾胃不好,以及肝火太旺,还有普遍存在亚健康的人群,都可以通过跪坐来逐渐恢复健康。

4、跪坐能保持脊柱中正

跪坐更容易坐得直,垂足坐得时候自觉不自觉就会想驼背,但是正坐时坐直就比较自然。

《黄帝内经》上说:“粗守形,上守神”。这是在告诉我们,要保持形体端正。

5、跪膝法同样能补肾

还有一种养生方法叫跪膝法,两腿跪在比较厚实、柔软的物体上,像沙发、床垫之类的东西上,然后用膝盖走路。膝盖下面内侧和外侧各有一处凹陷,外侧的凹陷就是犊鼻穴。它是胃经上的穴位,此处气血旺盛,是强壮身体的穴位。

箕踞——古人最随便的坐姿

《礼记·曲礼上》谓:“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箕,舒展两足,状如箕舌也。)即尻着地或着席,两脚伸前叉开而坐,形似簸箕。它与“蹲踞”之差,只在两脚,一为耸膝,一为伸脚。

先秦时期,不会坐或是乱坐都属不懂礼仪的行为。孔子的老朋友原壤,就曾因乱坐而被孔子臭骂一通。一次,原壤张开两腿,坐等孔子,即“原壤夷俟”一说。据《论语·宪问》记载,孔子见到后当场就发火了,用拐杖敲打着原壤的小腿骂道:“幼儿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其大概意思是,你从小就不懂礼数,长大也是废物一个,老了白浪费粮食,是个害人精。

秦汉以前,除了礼仪性质的坐外,还有不少生活化的坐法,在非公开场合有蹲踞、箕踞等姿势。蹲踞与箕踞相对舒适、自由,是古人较为随意的休息性姿势。

“蹲踞”是脚底和臀部着地,两膝上耸,就是“蹲着坐”。“箕踞”是怎么个坐法?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称,“箕踞,则臀着席,而伸其脚于前。”就是两腿伸直拉开,呈八字状,看起来似簸箕。原壤的“夷”,应该就是这种坐姿。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坐法到后来不只是“走光”和失礼的问题,如果有人这么坐着见人,简直是对对方的一种侮辱。用《史记·高祖本纪》中的话说,叫“不宜踞见长者。”荆轲在知道刺秦王失败后,即是“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女性如何坐才不算失礼?从“女”字起源上便可知道。“女”是一个象形字,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的字形来看,就是坐姿:两膝着地,臀部落在两脚上,双手相交下垂于前。“双手垂坐”不仅可防止“走光”,且与“女”字类似,“母”、“妾”也是这种坐姿,这是当时女性最优雅的坐姿。

盘坐——古人最自然的坐姿

“盘坐”又叫“胡坐”就是把双叉摆在前面的姿势,是南北朝时期胡人开始传下来的。虽然这样的坐姿真的很舒服,而且不容易使腿麻木,但是还是很不符合当时的礼仪的,现在在东北有炕的人家,经常可以看到像这样坐在炕上面的人物。

到了唐代,胡坐越来越流行。除了朝廷和祭祀仪式等重要场合外需要正坐。在许多其他场合,通常使用胡坐的方式,现在,当我们看许多唐代的古画时,我们经常能看到这种随意的坐姿,直到宋朝,带靠背的椅子才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面,最后,人们的双腿就被解放了,他们不再需要跪坐在双腿上了,这也是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

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

自然盘:又称“散盘”,自然坐形体要求很简单,先把一条腿伸直,另一只脚搁在这条腿的腘窝里边,用脚尖顶着。然后把伸直的腿盘在外面,把它挤上,这样放着谁也不压谁。

这个姿势还有个特殊性:用一个脚的脚趾顶到另一条腿的腘窝上。腘窝靠上一点,里面是肾经,外面是肝经,脚这么一放有通肝肾的效果。

单盘,又叫单跏趺,是在自然坐基础上进一步习练的功法。一只脚后跟抵住会阴,另一个脚压到这条腿的大腿跟上。

双盘,又叫双跏趺坐,是在单盘坐基础上习练的。左腿自然放平,把右腿的脚搁在左大腿跟上,再把左脚搬到右腿上(可以左右调换)。

缅甸盘

在缅甸行走,看到最多的就是随处坐在地上的人们,马路边、水泥地上、铁路旁、田野里、火车上,不管灰尘漫天,还是污泥遍地,也无视地面砂石不平、肮脏与否,几乎无处不可以安如泰山的坐;穿着笼基和特敏的缅甸人们,以侧腿坐的一种坐姿。

垂足坐——汉末最新潮的坐姿

床在今看来是一种睡具,但在早期其第一功能是坐。许慎《说文解字》称:“床,安身之几坐也”。在椅子尚未出现和流行的年代,古人居家主要是坐在床上,或是坐在席子上。这种床也称榻,坐榻其实与“席地而坐”基本没区别,仍是双膝落地,臀部着脚跟。

到了东汉末年,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类似如今使用的马扎,从西域传入中原。因是从当时西域国家传来的,因此也叫“胡坐”。人们逐渐开始放弃正坐,社会上已经开始风行起了“胡坐”。到了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有靠背、扶手,可以让双腿自然下垂的椅子,并且在宋朝广泛地流行起来。到了宋朝,正座被胡坐所取代,但在重大礼仪场合依然使用正坐。

但在魏晋以后,由于“胡床”的出现,坐法也有了新的变化。

有记载的最早“垂足坐”的名人是东汉皇帝刘宏(灵帝),《后汉书·五行志一》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因皇帝的喜爱,这个新潮坐法首先在京城贵族中间流行开来。

在五代之前,虽然已出现了“胡床”,“垂足坐”已不少见,但“席地而坐”仍被视为尊贵的坐法。如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中,唐太宗李世民仍是盘腿而坐,而不是“垂足坐”。

五代时期,传统的“榻上坐”和新潮的“椅上坐”开始在社交场合并行。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人物长卷《韩熙载夜宴图》上,便出现了这两种坐法。五代以后,人们的坐法已基本上统一为“垂足坐”—在坐姿上,中国古人从此实现了“现代化”。

漫学成语 | 安如泰山

安如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人,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在吴王刘濞(bì)府中担任郎中。

吴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野心很大,对中央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

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堆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叛乱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识而名声大振。

学习:

安如泰山语出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意思是像泰山一样安稳,不 可动摇。形容十分稳固。(来源:《动漫报》)

END

责任编辑:李会彦 | 责任校对:周春燕

审核:张呈炜 | 美编:丁然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02/1696085029212765.html
上一篇:根据生辰八字起名(根据生辰八字起名字免费)
下一篇:八字大运走病(八字大运走病需要注意什么)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