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心理学答疑:梦到自己出生,会有何特殊的含义?
弗洛伊德说:“梦所要象征的事物并不多,只包括人体、父母、孩子、兄弟姐妹、出生、死亡、,以及一些难以启齿的东西。”
所谓难以启齿的东西主要指性。“梦中的象征绝大部分是性的象征,而且现代人奇怪的是,我所提到的这些主题虽然寥寥无几,但用来表示它们的象征符号却多得不计其数。”
在后来的心理学家看来,梦所象征的事物当然不只是上述那些东西。但是,弗洛伊德的话大致是对的,那就是梦中最常见的就是那些,而且,那寥寥无几的人、事物或主题,每一个都有许许多多象征符号。
道理很简单,因为上述人、事和主题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人们最关心的东西,是人们最常思考的东西。
对人们越重要的,人们与它打交道越多,为它所用的“词”即象征符号也就越多。就像对古人来说,马是很重要的,因此马的名字就很多,不同颜色的马、不同特点的马都有一个特有的名字。
现代人就只叫马,不再细分。
但是对汽车现代人却有更细的划分,每种不同的车都有自己的名字。因为对现代人来说,马不那么重要而汽车却重要得多。
下面我们将列举那些可用来表示出生、死亡、性等常见主题的象征。
对一个人来说,生和死是最大的问题了,让我们从“出生”开始吧。
关于出生的梦
出生有两种层面的意义。
一是生物上的出生,你一生只出生一次。你不可能在几岁后又回到母腹中,重新出生一次。二是精神、心理层面的“出生”,这种出生一生中要经历多次。
当你大难不死复苏时,你感到如同出生;当你加入了一个团体,旧的生活完成被新生活取代时,你感到像出生;当一个囚犯改过自新时,我们说他“获得了新生”。
同样,一个陷于痛苦中的人有了脱胎换骨的转变,从此有了新的生活方式,这也是新生。出生,这是一个重大的事件,而这一事件并不是只在你生命的第一年出现,也许在20岁、30岁,你还会有出生的经历。
可以说梦中的出生是一个象征,象征自我的巨大变化,新的个体成长的可能性、新的经验等,出生还象征开始、潜在的可能性变为现实,象征自我的苏醒。如果你梦见自己出生,同时有光存在,这肯定是自我的苏醒。
生育也是一样,它象征给你的生命赋予新内容的过程(有时这是个痛苦的过程)、建立新的生活方式的过程、达到更成熟的过程,或解除压抑的过程等等。
梦见什么可以象征生物的或心理的出生呢?
首先,是直接梦见出生。
女性梦见出生,有可能直接表示一次真正的出生,如她希望生一个孩子,或者她将要生一个孩子。
如果她梦见的出生是和坏情绪相伴的,那表示她不想怀孕,但担心会怀孕。直接梦见出生也可以代表各种心理上、精神上的出生,如巨大的变化、自我的苏醒等。
梦中生出来的孩子是什么样子,反映的是你的心理发生的变化是什么样子的。
出生也可以以一些象征性的方式展示在梦里。象征出生的第一种方式是从水里出来或进入水里。严格地说,入水应该是死之象征。用入水象征出生是经过了一次转化过程的。出水才是最纯粹的出生象征。
弗洛伊德认为,水和出生有这种联系,是因为每个人潜意识中都还记得出生前在子宫内羊水中的生活。
而在我看来,至少不仅仅如此,前边说过,水下是无意识世界、未知世界或者幽冥世界的象征。水底有许多事物,但是我们看不到。
正如地下的事物我们看不到一样,因此那代表“另一个世界”,从另一个世界来到这一个世界,这就是出生。有一个年轻的孕妇梦见:一个地下通道,直接由她房间地板通到水源,她拉开地板的机关门,很快地冒出一只全身长毛、很像海豹的动物,这动物突然变成了她的弟弟。
她平时总是好像她弟弟的母亲似的。这就是一个出生象征,表示她即将生孩子了。出生还可以用头向下的形象表示。请诸位试试释一下这个梦。
“我梦见在一个洞窟中,洞中有佛教壁画,金莲花中有佛(也许是菩萨)像。还有一个人站在旁边,我感觉壁画是活的。我说:‘我想出去,我怕我会有亵渎的想法,不适宜这么神圣的环境。’
旁边的人说:‘你不妨多待一会儿,感受一下这气氛。’
我想,好吧,于是我就感受。我感到身体慢慢转了个,脚向上头向下,转的感觉如同在水里一样。”证明这个梦是出生象征很容易,梦中头下脚上,是第一个证据。“转得感觉如同在水里一样”,指在胎内羊水中的感觉。
佛或菩萨像是母亲的象征,因为菩萨特别是观世音常常被比做母亲。除此之外,金莲花是女性性器象征。洞穴也是女性性器官和子宫的象征。
“亵渎的想法”指性的想法。当时梦者正对佛教感兴趣。
他的一个朋友劝他信佛。这个朋友即梦中站在他旁边的人。梦者认为自己对世俗享乐如性还贪恋,不适合学佛。但是在朋友影响下,认为也不妨信佛。为什么这件事要用出生象征呢?因为他希望这件事能让他“获得新生”。
到一个没去过的地方,有时是性象征,有时也是出生象征。
关于前一种情况,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少年时常梦见走到现实中存在的胡同中的某一个小院里,见到那个小院内住着一个白发老太太(这是现实中没有的)。走进她的屋子,在屋子后墙有一个洞,穿过洞去,是实际生活中没见过的新地方。
这里住着白发老太太的院子是母亲身体的象征,屋子后墙的洞是的象征,穿过洞到一个新地方是出生到一个新世界的象征。
房屋洞穴象征女性性器是极常见的。
五台山上有一个洞,洞口很窄。佛教徒就把它作为子宫象征。风景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初次后梦见去一个没去过的地方,那大多是性象征。
如果,像这个少年做的梦,梦见去没去过的地方,也许代表新世界,是出生象征。那个少年也许是厌倦了现有的生活吧,因而他在梦中想重新出生。梦见去过的地方,也可以表示回到子宫。这表示死亡。如果又走出来,则表示再生。
弗洛伊德解释这类梦时往往说成是俄狄浦斯情结作用下的幻想,但我认为往往不是。孕妇梦中的出生象征经常是看到有什么事物从远处到自己这里来,或者看到什么奇异的东西。
一位女士的梦是这样的:“我梦见东边天空有一位仙女,瓜子脸细高个,穿着粉红的衣裳;在西边天空有一位仙女,脸圆圆的,穿着蓝色的衣裳,而北边天空飞来了大雁,大雁排了一个‘人’字形。”
在做这个梦后,她生了一个女儿。
孕妇的这种梦有一个有趣的特点:就是往往能预见新生儿的性别。胎儿是男孩,梦中见到的往往是一些男性的象征,如虎、牛等动物和大树等;而胎儿是女孩,孕妇梦见的常是仙女、花朵、美丽的小鸟等等。
虽然我们不能确定无疑地根据梦推断胎儿性别,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猜中的。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知道,我们估计也许和胎儿的生理活动有关。母亲自己虽然不知是男是女,但是她的“原始人”却可以根据生理的微细感受推断出来。
通过一个山洞或道也是出生的象征,象征通过产道而出生的过程。在前边提到过的一个梦里,梦者梦见自己先乘火车,后又乘船,和母亲在一起。
这一部分也含有出生象征的内容,因为他提到他坐火车离开家乡时总要过许多隧道。梦者离开母亲在象征意义上也是出生。
梦见和自己喜欢的人有了孩子,寓意着什么?
梦见自己怀孕有以下几种可能,你可以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状况进行判断:
此梦可能是现实生活的映射,因为你梦见的是和自己喜欢的人有了孩子,因而可以分析为因现实原因暂不可能与他有孩子,这是对与他在一起愿望的补偿。
如果潜意识里对怀孕有恐惧,害怕怀孕也会引起此类的梦境。
如果从预示的角度来分析,梦见自己怀孕是祥兆,吉,可以预示生活的幸福,物质财富的增加,以及潜在的能力将要得到发挥等。
如果还没有恋爱的单身女孩梦见自己怀孕,如果梦境非常快乐,就预示将得到幸福和爱情,或表示了对别人幸福生活的羡慕;如果梦境让你很不快,则可能表示会遇到麻烦,有烦恼。
恋爱中的女生梦见自己怀孕,如果梦境非常快乐,很可能就是你对近期幸福生活的满意,对于爱情的满足感,促使你不断地联想到结婚怀孕生子等等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若是苦恼自己的怀孕,那就是对自己当前的生活方式或者恋情感到了不满意,这时候的怀孕就相当于一个意外,让你感到意想不到,在不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了,让你感到措手不及,接受不了,很自然地就有了烦恼,压力。
已婚未育妇女梦见自己怀孕,只要梦里的感觉是喜欢的,则基本都是期待自己有个孩子。尤其是有生育障碍的,更是常见。如果梦里是恐惧的,则意味着该妇女暂时并不期望要拥有一个孩子,这种梦属于丁克一族最常见的梦。
孕妇梦见自己怀孕,这很明显是你希望自己和肚子里的宝宝,能够平安健康,将来能够生下一个聪明健康活泼可爱的宝宝。
有孩子的妇女梦见自己怀孕,一般会有两种解法一就是目前家庭很幸福,二则刚刚相反,很可能是丈夫对妻子的疏忽,导致了当妻子的内心中很想回到刚结婚的甜蜜时期,怀恋新婚时的快乐心理。
男人或老人梦见自己怀孕,和现实中的生小孩可能有关,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会传达出他们自己的某些愿望。比如,某老年女性梦见自己生了一个男孩,很开心。在实际生活中,她的女儿正在医院准备生孩子,这个梦看上去是和女儿生孩子有关,但也表达了做梦人自己的一个愿望。
欢迎大家留言和分享!
58岁女子冒险产下双胞胎女儿,背后的故事令人唏嘘……
据烟台广播电视台-烟台时刻3月20日消息,
今年59岁的张玉梅,
年前(58岁时)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宝宝。
接近60岁的年纪,
原本要当奶奶的年龄,
为什么张玉梅才生下自己的宝宝呢?
儿子7年前因车祸去世
她58岁时产下双胞胎再当妈
原来,这不是张玉梅第一次当妈妈。25岁时,张玉梅剩下一个儿子,一家人很幸福。
可是2014年10月,儿子因车祸不幸离世,那时候张玉梅52岁,出于对孩子的想念,她想再要一个孩子。
张玉梅四处求医,可是面对她的年龄,没有医生愿意为她冒风险。
张玉梅的坚持,感动了济南一家医院的医生,经过检查,张玉梅的身体情况可以,她便决定帮助张玉梅完成自己的愿望。
终于,张玉梅在她58岁时成功产下一对双胞胎女儿。
医生:是个奇迹
张玉梅的主治医生董雪丽表示,张玉梅虽然年龄大,但其卵巢功能却不错。
最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确实奇迹发生了”!
张玉梅的主治医生 董雪丽
58岁产下双胞胎,张玉梅也经历了各种孕期痛苦:浑身水肿、高血压、血糖高……
但看到两个宝宝健康出生与成长,她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张玉梅感叹:“不幸中的万幸,没有了儿子,又来了两个小美女。”
暖心!同一产房年轻妈妈热心相助
为了两个孩子,张玉梅也开始学习育儿知识,喂奶、拍嗝、换尿不湿等等,尽自己的努力,把两个孩子抚养好。
令张玉梅无比感动的是,此前和她在同一产房的年轻妈妈孙婧一直在帮助她。记者前去采访时,孙婧正在教张玉梅如何护理孩子。
据介绍,张玉梅两个宝宝出生一个月吃的母乳都是孙婧给提供的,3月20日她刚出月子就来到张玉梅家里。
说起两个人的缘分,要从两个人一起在烟台某三甲医院保胎说起。
孙婧说,当张玉梅给她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后,她和姐姐孙嫄便打算帮帮这个家庭。
张玉梅说,自己在医院待产时,老公还要在家照顾90岁的婆婆。她在医院的生活和吃饭就靠着这对姐妹的帮忙,就这样一直到出院。
孙婧月子期间,存下来的奶姐姐孙嫄还会帮着送到医院给张玉梅的孩子喝。姐妹俩还给张玉梅家送令尿不湿、纸、奶瓶等。
在张玉梅眼中,孙婧就是两个宝宝的干妈,自己年龄大了,奶水不好,孩子这一个月的口粮全靠着这位干妈。
孙婧姐妹表示,她们觉得只是举手之劳,为张玉梅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采访的最后,张玉梅说虽然58岁再当上妈妈“心情很开心”,但后续孩子的一系列抚养问题,也给她带来了难题。她表示,以后可能出去做点买卖挣钱。
来源:烟台广播电视台-烟台时刻
来源: 广州日报
沉迷网络不能自拔 刷短视频看直播“主播说啥都信” “我的父母染上‘网瘾’了,怎么办?”
漫画/李晓军
编者按
前不久,千万粉丝主播“秀才”账号被封一事冲上热搜。据公开报道,“秀才”的粉丝多为中老年女性,有“中老年妇女收割机”“养老金杀手”之称。此事引发网友对老年人线上社交之困的热烈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等,老年网友的数量快速增长,对线上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每天上网、刷手机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老年人沉迷网络、轻信网络谣言、热衷网络购物、被诱导打赏等问题层出不穷。
数字时代,如何回应老年人社交需求,如何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从今天起,法治经纬版开设“破解数字时代老年人社交困境”专栏,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 近年来,60岁及以上网民占网民整体比例快速上升,截至2022年12月,老年网民规模达1.53亿。一些调研报告显示,不少老年人日均上网时长超过4小时乃至6小时,沉迷其中,成“银发低头族”
● 沉迷网络不仅影响老年人健康,还带来包括人身安全、财产等一系列风险。一些老年人热衷网络购物,“主播说啥都信”,家里快递堆积如山;一些老年人深陷网络骗局,被骗钱骗感情
● 完善立法与相关政策,建立健全老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机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老年人的网络教育和培训,教他们设置安全措施,辨别网络骗局、保护个人信息,提高网络安全能力,维护合法权益
● 平台要管理好内容,对含有误导、欺诈等内容和行为要及时采取措施,设置便捷的投诉机制,方便举报查处。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着重打击对特殊群体进行不当引导消费的主体
本报记者 文丽娟
本报见习记者 丁一
“嗡嗡……”手机发出震动声,切菜的声音暂停了几秒,厨房里只剩下煮锅的咕嘟咕嘟声。很快,菜刀和砧板的碰撞声重新响起,可没过一会儿,第二次震动声响起,切菜声再次中断……
温晴偷偷望去,只见母亲把菜刀放到砧板上,双手快速地在围裙上蹭了蹭,然后捧起手机。温晴只能看到母亲的背影,其右手胳膊在小频率晃动着,她猜想母亲的脸上一定挂着笑容,正在短视频平台上留言。
今年61岁的母亲玩短视频很溜,每天捧着手机的时间至少七八个小时。这让温晴从开始的高兴转为担忧——从老家赶来北京照顾她一家起居的母亲有自己的爱好,似乎没有“老漂一族”那样的孤独;而沉迷短视频则影响到了健康,母亲患上了腱鞘炎,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是涂药膏和减少使用手机时间。
这不是个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显示,近年来,60岁及以上网民占网民整体比例快速上升,截至2022年12月,老年网民规模达1.53亿。一些调研报告显示,不少老年人日均上网时长超过4小时乃至6小时。
刷短视频、交友婚恋、网络购物、在直播间打榜应援……他们在网络世界中放飞自我,有的甚至“茶饭不思”,深陷其中,成为“银发低头族”。采访中,多位受访者向《法治日报》记者发出了类似惊叹:“我的父母染上‘网瘾’了,怎么办?”
熬夜刷手机是常态
沉迷网络不能自拔
温晴今年32岁,刚生完孩子。母亲担心女儿的身体,便从湖南老家赶到北京。与母亲同住的一年时间里,温晴发现,母亲对手机越来越痴迷:炒菜时,如果手机响了,立即调小火,擦擦手拿出手机看看;拖地时,也会把手机放入衣服兜里,只要来了信息,就把拖把往墙上一靠;甚至因为刷手机,在电饭煲装了米后,忘记按下开关……
前不久,温晴发现,母亲和年轻人一样,刷手机到凌晨一两点。那天凌晨1点多,她起床上厕所时,发现母亲房间还有微弱的亮光。她轻声问了句“睡了吗”?屋里没有回应,她推开门,看见母亲侧躺在被窝里,戴着耳机在看视频。发现女儿进来,母亲慌忙把手机屏幕关掉,解释说自己“不太困”。
本来,温晴觉得母亲来北京,要照顾自己一家起居,周边又没朋友,普通话也说不太利索,能玩玩手机、看看短视频打发时间,挺好的。可母亲太过沉迷其中,还经常熬夜,导致身体每况愈下,经常忘记要做的事。最近,母亲右手大拇指下方肌肉酸疼得厉害,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腱鞘炎,医生开了药并叮嘱她“减少使用手机时间”。
如此沉迷网络的老年人,不在少数。
68岁的夏林梅独自住在北京朝阳常营地区,今年8月新换了第3部智能手机。“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机,半夜醒了也要刷会儿手机,一会儿不看就心慌。”夏林梅说,最开始用智能手机是为了和儿子视频通话,后来就慢慢习惯了,一天也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泡”在手机里。
社交类App、购物类App、影视类App……记者在夏林梅的手机界面看到,一些年轻人常用的App在她的手机里一应俱全。她熟练地打开一款社交软件对记者说:“看,这是我前段时间新认识的朋友,通过‘摇一摇’加的好友,现在每天都要聊上几句。”
近些日子,夏林梅的“新宠”是一款阅读软件,里面各种各样、定期更新的小说让她有了盼头。“和追剧一样,总是想知道后续如何,有点上瘾。”夏林梅说,自从迷上看小说后,晚上都舍不得睡觉,“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半夜醒了也要看一会儿,有时困了,握着手机就睡着了”。
像夏林梅一样,受访的多位老年人已经将通过手机看短视频、网文当成一种消遣方式,从中找寻精神寄托,“感觉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让子女们担忧的是,沉迷网络不仅影响老年人健康,还带来包括人身安全、财产损失等一系列风险。60岁的山东人江福自老伴去世后,就迷上了网络小说,经常拿着手机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有一次做饭,锅里水煮干了他也不知道,差点把锅炸了。“想来确实后怕,一看手机就忘了其他事情,但又忍不住不看。”江福说。
直播购物成剁手党
一不小心掉入陷阱
直播风靡后,一些老年人也与时俱进迷上了看直播、在直播间购物。
“我妈沉迷直播间购物,买回家的带鉴定证书的所谓和田玉和贵金属,快递盒子都堆成山了”“我爸在直播间花99元买的东西,我在电商平台上找到了9.9元的,我爸说我找的东西是假的”……不少受访者向记者吐槽自己年过花甲的父母沉迷于直播购物,还有人说“有网瘾的老人‘疯狂’起来,甚至超过年轻人”。
山东枣庄居民张玲玲最近有点心烦,因为她家院子就要被快递箱子堆满了。“我妈一天到晚在直播间购物,说直播间的东西超便宜,家里成堆的农副产品,吃一半烂一半,不知名的保健品拆封了也不吃。”张玲玲说。
她母亲60多岁,经常刷短视频、看直播,“主播说啥都信”,俨然成了一名“剁手党”,刚开始是买食品,后来是衣服、珠宝等,最多的时候一天收到了十几个快递。有一次,张玲玲正好休假在家,她检查了一下母亲买的东西,发现一些产品的质量和颜色与主播介绍的相差不少,一些衣服甚至没有面料标识成分,有的“保健品”包装上写着××口服液、××丸,但右下角用特别小的字体写着水果饮料、压缩糖果等。
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刘颖也有类似困扰。今年五一假期回到老家,她发现家里堆放着很多玉石、字画、陶瓷花瓶,母亲喜滋滋地介绍自己在直播间购买的所谓名画、古董。“我妈说这些东西价值几百万元,老板家里出事了,才几百块钱低价处理。要是能找着好的渠道卖了,能赚好多钱。”刘颖听后哭笑不得。
她翻了翻母亲买的“名画”“古董”,发现大多单价在四五百元左右,共买了五六十件,花费过万元。其中有一幅号称“价值两万元的名画”,母亲花了上千元买来的,刘颖注意到图案之间的接缝很整齐,明显是机器做出来的,她在网购平台一搜索,立马显示同款,定价160元。
有网友戏言:“退货的速度跟不上我奶被骗的速度。”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老年人防范意识差,对主播推荐的所谓投资产品深信不疑。湖南邵阳人赵鹤今年65岁,经常在各种短视频平台上刷直播。有一次,他刷到有主播教人做账号赚钱,对方称可以带着做头像、账号、剪辑带货视频、挂商品链接等,一天能收入几百元钱,每个月能收入五六千元。
赵鹤心动了,他立即联系对方报课,花了3000元买了课程。可付费后,他发现课程讲的都是一些做短视频和带货的内容,专业术语多,初中学历的他根本听不懂。他找对方退课,却被对方用各种理由推脱搪塞,仍每天给他发送课程链接。
无奈之下,他将此事告诉了女儿。经过一番交涉,对方同意扣掉相关费用后退费,最后退了800元。
“我们老年人想证明自己还有价值,主播能把话说到我们心坎上,内心那股火苗就被点燃了,却不知道里面有这么多陷阱。”被坑后,赵鹤很是懊恼。
在线上寻找归属感
各种收割防不胜防
为何“网瘾老人”越来越多?记者采访数十位老年人了解到,他们普遍具有“孤独感”和“脱节感”,热衷网络社交是为了寻求“归属感”。
受访专家指出,社会人口结构逐渐发生变迁,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类型疏远化、家庭成员离散化等特点凸显,“银发族”独居、空巢等现象更易、更早发生。还有一些老年人为照顾下一代,随子女搬至陌生大都市,脱离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内心的孤独感更加强烈。客观上,老年人与社会、子女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减少,而手机为老年人搭建了一个虚拟的生活空间,供他们表达自我、抒感,缓解精神的空虚。
《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指出,一些老年人群体在手机网络上呈现“极致孤独”的状态,几乎全天候生活在网络中。
赵鹤告诉记者,为了留住吃完饭就走的孩子们,前两年他在家里装了无线宽带,之后孩子们留下的时间长了,但刷手机的时间也多了,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并不多。
夏林梅说:“有了智能手机后,与儿子在线上联系更加频繁,但他回家看望自己的次数却变少了。”
“老年人也担心与社会脱节,而网络世界的从众性给了网民一种虚幻的安全感,让老年人觉得自己能紧跟时代步伐,与社会有着一定程度的链接,从而找到归属感。”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说。
66岁的北京朝阳居民陈芸是一位广场舞爱好者,经常通过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跳广场舞的小视频,有时还会开直播。“我在平台上发布的作品,很多人都喜欢,他们给我点赞、评论,为了不让粉丝失望,我每一条留言都精心回复,但这样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压力很大。”
一些老年自媒体创作者也提到,现实生活的空虚和脱节能够在网络中找到填补,网络群组和自媒体平台成为生活中重要的归属地。
然而,网络世界的复杂也让很多老年人防不胜防。马丽红说,一些网络运营者通过对Cookie的抓取、对手机权限的无度索取,对老年人在互联网的每一步痕迹进行跟踪,从而通过大数据算法,精准抓取老年人娱乐和情感的需求,信息流投喂、算法杀熟、精准营销,形成层层“收割”的套路。
“不可否认,网络确实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但涉及老年人的互联网内容也存在不少乱象,很多‘银发族’网龄较短,缺乏筛选和辨识有效信息的能力,极易被‘套路’,比如购买一些用处不大的‘便宜货’、保健品等,甚至还有的追假明星和网红,被骗钱骗感情。”马丽红说。
北京安理(杭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徐霄燕也发现,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不够,对网络手段和常见的网络骗局缺乏警惕性。由于缺乏对网络的了解和经验,老年人更容易被不法分子的虚假信息所欺骗。
“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对于互联网和新技术的使用能力较低,不熟悉网络操作和安全设置,容易成为网络骗子的目标。”徐霄燕说。
公开报道显示,最近司法机关打掉的涉老中,不少案件触网。
落实平台监管责任
提高老人社交能力
如何在回应老年人网络社交需求的同时,保障其合法权益?徐霄燕介绍,我国对老年人的保护主要体现在民法典、老年益保障法等法律中,但其对老年人网络行为方面的保护尚无具体明确的法律规定,缺乏实操性。
不过,相关部门已经关注到这类问题。
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明确,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向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应当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充分考虑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办事等需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智能化适老服务,依法开展涉电信网络信息的监测、识别和处置,便利老年人安全使用算法推荐服务。
2021年4月7日起实施的《互联网网站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对广告插件及诱导类按键进行了明文限制,要求提供适老化服务的网页或独立的适老化网站,网页中严禁出现广告内容及插件,也不能随机出现广告或临时性的广告弹窗。提供适老化服务的网页或独立的适老化网站中无诱导下载、诱导付款等诱导式按键。
在徐霄燕看来,为防止老年人被骗、促进老年人正确线上社交、促进线下交往,应该从多个层面综合发力。
“完善立法与相关政策,建立健全老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机制。完善老年人保障的相关立法工作,针对老年人互联网权益保护问题制定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机制。”徐霄燕说,同时要加大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度,提高全社会对老年人互联网权益保护法律和政策的认知度,确保法律法规政策有效执行。
徐霄燕建议,还要加强对老年人的网络教育和培训,通过提供针对老年人的网络技术培训和网络安全教育,教他们如何使用互联网和新技术以及如何设置安全措施,如何辨别网络骗局,如何保护个人信息,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能力。
平台的监管责任也要落实到位。“对于网络平台,应加强监管,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徐霄燕说。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易燕提出,要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强反诈宣传,对老年人的反诈宣传要有针对性,比如利用大数据计算,总结出60岁以上老年人最感兴趣的类别、领域、表现形式等,结合老年人的偏好来进行反诈宣传。
“对于平台而言,要管理好内容,对含有误导、欺诈等内容和行为要及时采取措施,设置便捷的投诉机制,方便网民发现不当内容及时举报。有关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着重打击对特殊群体进行不当引导消费的主体,并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老年人网络素养和安全意识。”马丽红说。
受访专家指出,社会各界要加大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注和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到老年人网络权益保护工作中,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多组织一些线下活动,帮助老年人建立健康的、可持续的社交模式。
(文中受访老年人均为化名)
来源: 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