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太清宫(沈阳太清宫求什么灵验)

老沈阳——太清宫

沈阳市沈河区有一条太清宫街,它在沈阳老城西城墙西顺城街的西侧,由太清宫的西南角开始向南延伸,穿过小西路、大西路,一直延伸到沈州路。这条路的命名显而易见,就是由太清宫来的,而由于太清宫的名头太响,这条并不宽阔的长街在人们的印象中仿佛是常来常往似的。

太清宫,是道教全真派在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处宫观,也是东北地区道教活动的中心,196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辽宁省以及沈阳市的道教协在地。它始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据《奉天府承德县祠祀志》记载,它是由镇守辽东等处将军乌库理专为关东道士郭守真而创建的。在官方记载之外的说法就比较玄了:传说当时盛京久旱无雨,禾苗干枯,官府许诺对能求得大雨者赏银三千两。正在本溪铁刹山修炼的道士郭守真听说此事后,下山来揭了告示,在盛京城西北角搭了高台,施展法术,果真求来一场大雨。当盛京将军乌库里向他赠银时,他却坚决不受,只求官府为他在求雨的地方建起一座宫观作为修行之所,当时叫作“三教堂”,乾隆三十二年(1768年)改称“太清宫”至今。

《盛京通志》中有关三教堂的记载

西顺城街的最北端和太清宫街的最北端中间夹着的一块地方,就是东北著名道教圣地——太清宫,它的门牌号码是沈阳市沈河区西顺城街16号,与西北角楼隔街对望。如果城墙不拆毁的话,它依然是站在西北城墙脚下的一道亮丽风景,就像曾经的300年间一样。不过这300年里头的前100年,这里还不是太清宫,而是三教堂。

三教堂始建于清康熙二年,即公元1663年。据《太清宫丛林历史志略》和《太清宫特建世系承志碑》记载:当年为干旱已久的盛京求雨成功的郭守真,向官府申请建立宫观作为修行之所以后,顺利地“择省垣砖城西北角楼外水泡一段,撤水填平,特建道庙一区,本慈恩寺名三教堂”,当时建有大殿三楹及玉皇阁、关帝殿、客堂、耳房数处。康熙八年,即公元1669年御赐《道藏》一部,藏于阁内;康熙四十七年,即公元1708年发生火灾,建筑倾圮;雍正九年,即公元1731年重建;乾隆三十年,即公元1765年,三教堂被水淹没,殿宇倾圮,道士赵一尘竭力募化翻修;乾隆三十二年,即公元1767年,道士马阳震借盛京将军、刑部侍郎等各界之力大力扩充、增修外院群房等,直至乾隆四十四年,即公元1779年完竣,遂改名为“太清宫”。

葛月潭

嘉庆十三年,即公元1808年太清宫又扩建,共有房舍102间,面貌已臻完善;光绪三十四年,即公元1908年,监院葛月潭(奉天画坛三杰之一)动工重修玉皇阁、大殿、善功祠等宫观;初年,太清宫成为中国道教会关东总分在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4年与1959年,各进行一次大型维修,修建了老人堂、玉皇楼,并同时进行了全院的彩画工程。1966年,宫内神像、碑塔、钟鼎等全部被拆除砸碎,古籍、书画、碑帖等文物均被焚毁或因之而散佚,相关文史资料、档案资料也都被焚毁。1979年8月,辽宁省道教协会正式恢复工作,同年11月成立沈阳市道教协会,同年12月省、市道协进驻太清宫。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太清宫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从太清宫开山祖师弘阳子郭守真开坛开始,这里一直都以道教为主,那开头的100年为什么叫三教堂呢?其实直到现在,我国依然有很多地方存有三教堂,里面供奉的是佛、道、儒三教创始人像,因其集佛、道、儒三教为一体,故名三教堂。

太清宫

沈阳的三教堂,也就是后来的太清宫,在当时并不太得宠的环境中能够保存发展下来,本身就是一件不小的成就。那时候三教堂后面有个三清观,还有观音寺和永寿寺,以及现在只剩下斗姆宫派出所和斗姆宫东巷两个名字的斗姆宫,葛月潭就是从小被寄养于此。斗姆,又称斗姥,其实就是北斗众星之母。《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称斗姆尊号曰:“九灵杰妙白玉龟台夜光金精祖母元精。”她的法力是:“斗母降以大药垂医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炁,解滞去窒,破暗除邪,愆期者应期,失度者得度。安全胎育,治疗病疴,职重大医。生诸无众月之明,为北斗星之母。斗为之魄,水为之精,主生。”按照书中记载,这是一个治病祛邪的圣母。不过斗姆宫并没有太清宫幸运,它的原址现在早就盖成恒隆商业广场,所以还是珍惜好不容易保留到现在的太清宫吧。

沈阳太清宫-东北道教中心下雨不积水,抽签特别灵!

沈阳太清宫-东北道教中心下雨不积水,抽签特别灵!

在广宜街乐购的对面不远,在南北快速干道旁市府大路西顺城街广宜,有一片古代的建筑群。这是沈阳一处著名的道观--“太清宫”。道观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在沈阳乃至东北也算是很有名的,尤其是在抽签占卜上,特别灵验。尤其周围不少的大仙起名算卦的摊子和门市。

沈阳太清宫是东北地区著名的道教全真十方丛林。太清宫最初名为“三教堂”,康熙还曾钦赐《道藏》一部。请看下面的简单介绍:因为前面的文章笔者也粗略的介绍了不少,在介绍难免画蛇恬足的嫌疑,闲言少叙话归正传赶紧往下介绍:

始建于1663年(清康熙二年)。据《太清官丛林历史志略》和《太清官特建世系承志碑》记载:“康熙癸卯春,奉省畿内,旱且甚。祖师郭守真,迎请至奉,尊为师长,择省垣砖城西北角楼外水泡一段。撤水填平。特建道庙一区,本慈恩寺名三教堂”,至1779年(乾隆四十三年),房屋计三十五楹。翌年,赵一尘任监院,重修扩建,祠宇达八十八楹,规模始备,遂改名为\"太清宫\",为道教十方常住丛林,也是东北第一丛林。以后,于嘉庆、光绪、年间都有过扩建和重修。

太清宫开山祖师郭守真,道号弘阳子,本籍辽宁省辽阳。幼年于山东马鞍山聚仙宫拜龙门派七代祖师李常明为师。后返回辽东,在本溪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修持三十余年。康熙初年,清盛京将军乌库礼因慕其名迎请来沈,尊为师长。 (以上据:《清史稿·疆臣年表九》、《满洲名臣传》)九顶铁刹山相传为长眉李大仙的修身之地。实际当是郭守真明崇祯三年由山东来此修庙传道。由是,使该山成为道教在东北的传播地。又据《东华全录·灾异志·旱魃之记》载:“时沈邑酷旱,遂建醮祈雨,三日甘霖降。欲酬重礼,固辞不受。唯求得城垣西北角楼一段,因地势低洼,积潦成一水池,撤水填平,建三教堂以为师焚修之所。”

当时建有大殿三楹及玉皇阁、关帝殿、客堂、耳房数处,因陋就简,初具规模。至康熙五十二年己丑(1673年)郭守真在庙羽化,即于后院建塔奉安,岁时致祭。乾隆三十年乙酉(1766年),三教堂曾遭水淹,殿宇倾圮,半就淹没,当时,经本庙道士赵一尘竭力募化,以次翻修。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8年),复由道士马阳震藉盛京魏将军、刑部侍郎荣及各界人民之力,大力扩充,增修外院群房及西院老基屋宇并大殿前东西两廊,四周均建以围墙。直至乾隆四十四年已未(1780年) 完竣,遂改名为太清宫。全部工程历十四年之久,计建有祠宇八十八楹,规模始具。主持设方丈,监院、职事等道侣共百余人,定为十方常住,为道教徒公有财产,永为东北道教第一丛林。嘉庆十三年戊辰,又经本庙监院闾山子为取得交通便利,将山门外围墙打通,辟为东西直路;南设照壁,内置棂栏;经两年修建,又将西院和后院西北角一带房舍,先后增修完整对称,并增改照房九间。至此,太清宫共建有房舍一百零二间,面积为五千二百五十平方米,面貌已臻完善。光绪三十一年腊月,监院潘宗泰解职他去,葛月潭任监院。葛监院于光绪三十四年春动工重修玉皇阁及大殿,善功祠,并旧有一些房屋,于当年九月竣工。由是,太清宫遂金碧皆具,巍峨辉煌。其建筑形式与神殿之层次与国内其他著名宫观大致相同。

乾隆三十年乙酉(1766年),三教堂曾遭水淹,殿宇倾圮,半就淹没,当时,经本庙道士赵一尘竭力募化,以次翻修。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8年),复由道士马阳震藉盛京魏将军、刑部侍郎荣及各界人民之力,大力扩充,增修外院群房及西院老基屋宇并大殿前东西两廊,四周均建以围墙,直至乾隆四十四年已未(1780年)完竣,遂改名为太清宫。全部工程历十四年之久,计建有祠宇八十八楹,规模始具。主持设方丈,监院、职事等道侣共百余人,定为十方常住,为道教徒公有财产,永为东北道教第一丛林。

嘉庆十三年戊辰,又经本庙监院闾山子为取得交通便利,将山门外围墙打通,辟为东西直路;南设照壁,内置棂栏;经两年修建,又将西院和后院西北角一带房舍,先后增修完整对称,并增改照房九间。至此,太清宫共建有房舍一百零二间,面积为五千二百五十平方米,面貌已臻完善。

光绪三十一年腊月,监院潘宗泰解职他去,葛月潭任监院。葛监院于光绪三十四年春动工重修玉皇阁及大殿,善功祠,并旧有一些房屋,于当年九月竣工。由是,太清宫遂金碧皆具,巍峨辉煌,其建筑形式与神殿之层次与国内其他著名宫观大致相同。

三年(1914年)又经诸山公议,各界推举,葛月潭由监院转升方丈,旋即开坛演戒,以弘教旨。葛方丈,俗名月谭,道名明新,道号震庚道人,枕流道者。善书画,工诗词,道学渊深,才华横溢,诗文传于后世者颇多。

据《太清宫丛林历史法略》载:沈阳太清宫自道光三年始,经孙抱一方丈首先传戒受戒弟子三十六人。于道光十三年,赵坚忍方丈又传戒受戒弟子一百零三人;同治十三年,张耕云方丈传戒受戒弟子一百七十七人;光绪五年,魏眠云方丈义传戒一次,受戒弟子二百四十四人。

至此,太清宫戒坛曾一度中断几达四十余年,直至葛月潭方丈任职期间复又开坛传戒三次:三年(1914年)受戒弟子三百三十三人;十年(1921年)受戒弟子三百八十七人;十八年(1929年)受戒弟子达四百六十一人,三次共受戒弟子一千零八十一人。

葛方丈羽化后,由其弟子纪至隐任方丈,于二十六年(1937年)传戒一次,受戒弟子六百九十余人。三十三年(1944年),由金诚译任方丈,在职期间曾在双城县无量观及沈阳太清宫先后传戒两次,受戒弟子达九百余人。

全国解放以后,沈阳太清宫方丈岳崇岱,曾任中国道教协会第一任会长,对筹备和成立中国道协曾作了不少工作,在一九五八年羽化于沈阳。

沈阳太清宫,在初年是中国道教会关东总分在地。全国解放以后,历年均进行小型维修。一九五四年与一九五九年,又各进行了一次大型维修;修建了老君殿、玉皇殿,并同时进行了全院的彩画工程。

令人痛心的是,、等集团推行极左路线,破坏党的统一战线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国家民族遭受空前灾难,道教界同全国人民及其他宗教界一样,也受到了冲击。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宫内神像、碑塔、钟鼎等,被全部拆除砸碎;古藉、书画、碑帖等文物,均被焚毁或因之而散佚;至于太清宫的文史资料、档案资料亦均被焚毁无遗。

令我们万分鼓舞的是,粉碎、集团以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重申贯彻。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道教也和其他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各方面一样,发生了令人欣慰的转变。辽宁省道教协会于一九七九年八月份正式恢复工作,并于同年十一月份成立了沈阳市道教协会。同年十二月省、市道协再次接管进驻太清宫。省道协于一九八零年八月召开了第三届代表会议,改选了第二届理事会。

沈阳太清宫,为国务院第一批颁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于一九八三年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一九八零年以来,辽宁省暨沈阳市人民政府以及有关单位相继拨款数次,累近七十余万元,使太清宫原以神殿为主体形成的南北走向五进四个院宇的东西对称建筑逐渐恢复原貌。全部塑像、彩绘、雕刻等工艺,焕然一新。玉皇殿、邱祖殿、吕祖殿、三官殿、郭祖殿等殿堂内均已塑神像,并修复了善功祠,方丈房及部份寮房,其全部恢复工程于一九八五年末完成。

太清宫现有灵官殿、关帝殿、老君殿、玉皇殿、三官殿、吕祖殿、邱祖殿、郭祖殿等八个大殿。院子里游人和许愿还愿的香客什么时候都不少。在沈阳的太清宫最有名的应该就是抽签了,被誉为吕祖神签。据说这里的签都很灵验,但就是解签的道士所言甚少,就是所谓的“天机不可泄露”?

除了抽签灵验以外,太清宫还有一个很意思的景象,那就是下雨不积水。太清宫的地势比正常的街路要低很多,应该是整个房子都在地下一样,因此作为一个地势很低的宫殿,我们很疑惑为什么下雨到处积水,就是一路之隔的北顺城路金银批发市场门口下雨积水很多的时候,太清宫的里面依然是一点水也没有,整体而言,太清宫的地势要低于外面的道路,但是却从不积水。有记载显示,当初的盛京城有七十二坑,又被称为七十二地煞,是负责排水的暗道。到现在也只剩下故宫、太清宫、昭陵等四处。这些古人修建的排水暗道及时到现在也依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明代沈阳城墙的护城河,是沈阳最先的人工河。护城河外池宽三丈、深八尺,周长将近6公里。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皇太极拓宽沈阳城城墙、将城墙四门改筑八门之后,重新挖掘了沈阳城墙的护城河,使之宽十四丈五尺(40余米)、周长十里又二百四十步,城内的排水系统“七十二地煞”暗渠出口,均设在护城河周边。于是,清代沈阳城城墙的护城河,在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同时,兼有排水功能。

史料记载,清代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进关之后,盛京(沈阳)成为“陪都”。当年,由于护城河多年未疏通,导致部分地段淤积。清代康熙二年(1663年),沈城大旱,河道干涸,沈阳城城墙西北角外的护城河河段被填平,兴建了“太清宫”,成为沈阳城护城河上规模最大、建筑最早的建筑物。

太清宫平时的入门门票2元(初一十五不收费这个其实很好),抽签20元一次,总体来说收费还算合理,不过门外一直一群算命的人,麻衣神相之类的,但是这就是这样的氛围。太清宫作为东北道教中心还是值得一去的一看的!有时间大家有问题可以去解解,去占卜一下!!聊以把!!!

东北道教第一丛林——沈阳太清宫

沈阳太清宫始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由道士郭守真创建,为道教子孙庙。子孙庙是相较于十方丛林而言,一般为师徒传承,规模较小,类似今天的个体户。十方丛林通过受戒来传承,有一定的组织机构,规模较大,类似今天的有限责任公司。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太清宫在火灾中毁圮。清雍正九年(1731年)重建时,太清宫“升格”为十方丛林,规模和影响逐渐扩大,终成东北道教首观。沈阳太清宫坐北朝南,南端稍阔,北端稍窄,平面呈梯形。

沈阳太清宫

沈阳太清宫山门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覆灰瓦,明间辟朱红对开大门,两次间辟圆形假窗。

灵官殿

灵官殿面阔三间,两层楼阁,单檐硬山顶,覆灰瓦,两层均有前廊。底层廊内悬“济世除魔”匾额,廊柱联“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充满正气,估计会让入宫烧香祈福的奸邪小人心跳加快。顶层檐下悬“灵官殿”匾额,廊柱联“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胸怀”豪放大气,是不可多得的好联。灵官殿类似佛寺的天王殿,内中供奉的王灵官和赵灵官都是道教的护法神。

关帝殿

关帝殿的面阔严格来说只有一间,靠擎檐柱的展阔,看上去像是小三间。在多为硬山顶的太清宫内,关帝殿的歇山顶飞檐显得格外突出。殿门两侧的对联“志在春秋气陈天地;忠贯日月义薄风云”是颂扬关公的常见语句,难离俗套。

老君殿

老君殿是太清宫的主殿,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覆灰瓦,前有出廊。明间擎檐柱上有一副抱柱联,看似为汉字,细看却不认识。原来这是道教特有的“密字”,只有“圈内”人士方可解读。请教旁边一位青年道士,被告知对联的内容为“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修行益寿丹”。这道教密字与西夏的文字有几分相似,冷眼看似曾相识,仔细看却不是熟悉的汉字。殿门两侧还有一副对联“百二关河迎紫气;五千道德泄玄机”。这里的“百二关河”指函谷关以西的三秦大地,语出《史记》,紫气东来之典即源于此。殿内的祀主为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

玉皇殿

玉皇殿面阔三间,高两层,单檐硬山顶,覆灰瓦,两层均出前廊。底层檐柱上有联“干净地常来坐坐;太平时早去修修”,语言浅显,但耐人寻味。门联“万道祥光照耀玉宫;千条瑞气贯通皇庭”是地地道道的漂亮话,缺少深度。殿内的主尊是玉皇大帝,乃上界至尊。

三官殿

玉皇殿东侧配楼底层是三官殿,上层是吕祖殿。三官殿供奉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吕祖殿供奉的是大名鼎鼎的八仙之一吕洞宾。

护法殿

玉皇殿西配楼底层是护法殿,上层是丘祖殿。护法殿又称郭祖殿,内中供奉的是沈阳太清宫的创建者郭守真道士;丘祖殿内供奉的是道教全真龙门派创立者丘处机。护法殿的门联“铁刹山苦修炼了结尘世俗愿;盛京城建道宫弘扬黄老仙经”概括了郭守真道士的传奇经历和为沈阳太清宫的创立所做出的贡献。

老沈阳——太清宫

沈阳保有最早的道教宫观建筑,是建于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的沈阳城隍庙,然后是明代修建的景佑宫、斗姆宫、关岳庙,清代的三教堂即太清宫,为道教东北常驻第一丛林。2002年,沈阳市有道教宫观10处、信众约2万人、教职人员48人。后来,“三教堂”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又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建,有了宏阔的规模,从此改称为“太清宫”,是沈阳三大道观之首。

太清宫初建之时规模很小,经过乾隆三十二年(1767)的扩建和改建才有了现在的规模。寺院坐北朝南,占地5000多平方米,前后四进院落。前院有灵官殿,两侧有十方堂、云水堂。正北为关帝殿,歇山式,青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殿内木雕暖阁,中间是关羽塑像,左有关平,右有周仓。二进院落,东侧有客堂、省心室;西侧有执事室、经堂;北面为老君殿,殿内有垂花式木阁,中塑老子坐像。三进院落,东侧有斋堂、吕祖楼,内供吕洞宾像。西侧有善功祠、丘祖楼,内供丘祖像。北面的正殿是玉皇阁,供奉道教最高神明玉皇大帝。四进院落,原有碑楼和碑石,碑石现已不存。郭祖塔(郭守真的墓塔)后来被移到千山。1962年11月、1963年9月先后被批准为沈阳市、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对太清宫进行保护性维修,主要是更换其中的吕祖殿、邱祖殿内的承重柱子。太清宫现为辽宁省、沈阳市道教协在地。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02/1697194313343338.html
上一篇:法式八字刘海(法式八字刘海图片)
下一篇:数字能量表(数字能量表图)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