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揭示千年神秘的卜算文化与哲学思想
#古籍里的历史#《易经》是中国古代卜算文化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集古往今来之大成的卜算典籍。它源于河图洛书,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如今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对《易经》的起源、发展、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易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神秘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它是由黑白点组成的图案,通过排列组合,可以演变出六十四卦,成为《易经》的基本符号。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对《易经》进行了编订和注解,使其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在历史长河中《易经》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在汉代,经学家郑玄首次将《易经》与五行学说相结合,提出了“卦气说”,将六十四卦与四季、二十四节气等相配,形成了以阴阳二气解读《易经》的思想。到了唐代,李鼎祚著《周易集解》,收录了历代名家的注释和占卜方法,被称为“唐《易》”。明代,来知德对《易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来氏解易”体系,注重卦象与爻辞的解读。清代,胡煦撰《周易函书》,汇集了众多名家的注释和心得,被称为“清《易》”。
它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它是古代帝王统治天下的重要理论依据。皇帝们经常根据《易经》的指示来制定国家政策,如“元亨利贞”四字就被用来作为皇帝诏书中的四字吉祥语。其次,《易经》也是军事家们制定战略的重要参考。如《孙子兵法》中就引用了很多《易经》的卦象和爻辞,用以阐述战争的道理。此外,《易经》也被广泛运用于占卜、风水、命理学等领域,被认为是可以揭示天道、人道、地道的重要典籍。
《易经》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其中最核心的是“变易”和“不易”的思想。所谓“变易”,是指世间万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而“不易”则是指宇宙万物虽然不断变化,但是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这种变易与不易的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典籍之一,《易经》的文化价值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卜算文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它所蕴含的变易与不易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易经》中的卦象和爻辞,也被广泛应用于诗歌、词曲、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分。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发展、作用等方面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卜算文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10首绝美《卜算子》,写尽悲欢离合,苏轼的最孤独,陆游的最经典!
卜算子,是一个常见的词牌。
相传,唐代诗人骆宾王写诗喜爱用数字,于是得了一“卜算子”的外号。
子:“曲子”的省称。即小曲的意思。因此,调名本意即为歌咏占卜测算的小曲。
在宋词中,词人们喜爱填《卜算子》,留下许多名作。诗词君推荐10首经典的《卜算子》,一起来体会宋词中的欢喜与哀愁吧!
最深情的《卜算子》: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卜算子》是一阕歌颂坚贞爱情的恋歌。
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用江水写出双方的空间阻隔和情思联系,朴实中见深刻。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最后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真挚恋情,倾口而出。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如一曲深情的告白,直到今天,依然打动着读者。
最不舍的《卜算子》: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卜算子·见也如何暮》
宋·石孝友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
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
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历来以来,写离别的名作数不胜数,但读这首《卜算子》,仍觉清新俊逸,百看不厌。
相见为何太晚,而离别又为何如此匆匆。是离别难相见也难,再见无确期。离去该怎样离去,留下又该怎样留下。是留下难离去也难,此时怎么办。
上片是总写相见、相别、后会无凭,把过去现在将来概括一尽,下片全力以赴写临别,突出最使离人难以为怀的一瞬,使全曲终于高潮。
最悲愤的《卜算子》: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宋·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严蕊是宋代名妓,她被人诬告,严刑逼供下,却宁死不屈。后来,她冤屈被伸,终被释放,人问她的归宿,她写下此词作答。
上片书写自己沦落风尘、俯仰随人的苦闷。下片则承上不能自主命运之意,抒发词人对幸福自由的无限渴望。全词笔墨轻灵,一气浑成,表现出词人的才气和个性。
这是一位身处卑贱但尊重自己人格的风尘女子的一番婉而有骨的自白。
最感慨的《卜算子》: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
宋·周紫芝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
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
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这是词人送别友人王彦猷的酒席上,写下的一首送别词。
此词上片言情,从江北到江南,几度春秋,人世沧桑,从而感叹人生易老;下片借用比喻,以孤云比人,以孤雁自比,感叹人生飘零,聚散无常。
全词没有像常见的送别词作那样借场景烘托情感意绪,而离别深情寓在其中,也折射出当时人们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时代生活。
最凄楚的《卜算子》: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卜算子·片片蝶衣轻》
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这首小词写惜花而又不止于惜花,含蓄的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不受重用,屡遭压抑的凄楚情怀。
上片先写花的可爱。下片写花被“雨洗风吹了”的惋惜之情。
全词以寻常语入词,自然有致含蓄深婉。巧妙的语词重复,反词作常规,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味,耐人寻味。
最寂寞的《卜算子》: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旷达面对生活。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此词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这首词的境界高妙,前人谓“似非吃烟火食人语”。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最伤感的《卜算子》: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明·夏完淳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
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这是一首表达思念的词作。
词上片写独守空房的孤独,下片写凭栏泪眼望夫,表达了作者在转战奔走中对爱妻的一往情深。全诗借情抒情,意境悲怆,感情真挚。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二句用“不成”和“翻就”把“同心结”和“相思结”联系起来,造成强烈的对照,更觉事与愿违,分外令人伤感。
最妙趣横生的《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是一首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
词人构思别致,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着他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
最遗憾的《卜算子》: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卜算子·答施》
宋·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这是杭妓乐婉写给情人施酒监的一首诀别词。
乐婉与施酒监相恋,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后来,施酒监要调到别处,可他无法为乐婉赎身,诀别之际,施酒监写了一首《卜算子》表达不舍之情。
乐婉回了这首《卜算子》,“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一句将无奈、悲伤、遗憾表达得淋漓尽致,读到的人,无不感动落泪。
最高洁的《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游的咏梅绝唱,他以梅花自喻,表达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片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这首咏梅词,通篇未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物我融一。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在《卜算子》中,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我认为一个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在世界上,完全不被人知道,没有名气、野心和残酷。如果一个人不认为自己有多么重要,他可以活得相当快乐。
愿你的人生,能活得快乐。
来源:微信公众号“古典文学与诗词”
编辑: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宋词赏读:陆游《卜算子· 咏梅》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导航】
驿站之外,断桥之旁,一株梅花独自绽放。驿站本就荒僻,加之断桥而无人处理,可见这里更是罕有人迹。
“寂寞开无主”,独立于凛冽寒冬,历经霜雪摧折,没有人可以依靠,甚至也没有人会欣赏,只感觉天地渺渺,万物寂寥。
或许,总有人会发现自己的美,会嗅到自己的香!
遗憾的是,黄昏已至,却仍然只有自己独自哀愁忧伤。
更不幸的是,凄风苦雨,接踵而至,不停地抽打在自己身上。
春风习习,春日和煦,谁都知道这是一个美好的季节。可梅花却不愿意在姹紫嫣红里与百花争夺春天,宁愿一个人承受“寒彻骨”的痛苦折磨。
哪曾想,这样的做法也引来群芳的莫名嫉妒!
不过,梅花并不因为别人的嫉恨就改变自己的坚持。
相反,即使是凋零枯萎,甚至是被碾压成泥土灰尘,她的清香依然会留存如故。
——陆游生于北、南宋相交之时,耳闻目睹金人猖獗,南宋朝廷苟且偷安,遂屡屡上书谏言,收复国土。可在主和派占上风的时代,这样的建议自然不受欢迎,“喜论恢复”,陆游也因此屡遭贬谪,甚至罢官。不过,自始至终,陆游的爱国情感都未曾有丝毫衰减。以致临终之时,还不忘给儿子交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词,既是写梅,也是写自己。梅花生长环境恶劣,自己也仕途蹭蹬;梅花不与百花争春,自己也绝不与主和派同流合污;梅花凋零而香气永存,自己也至死不改报国初心……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为此,焉得不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