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是多少斤(四两是多少克)

和珅给出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对出下联,和珅立刻变了脸

21世纪初,《铁齿铜牙纪晓岚》风靡全国,剧中纪晓岚与和珅在乾隆帝身旁明争暗斗。

现实中,和珅曾出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立刻对出下联,和珅立刻变了脸。

康乾盛世暗流涌动,党朋之争无处不在

清代乾隆年间社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发展,百姓生活富足和乐,史称“康乾盛世”。

然而,与历史上的多数朝代一样,朝堂之上暗流涌动,党朋之争未曾断绝。

当时的统治者乾隆是一个英明皇帝的同时,也是一个凡人。

任用贤能之士治国与宠爱阿谀奉承之徒,对皇帝而言并不冲突,纪晓岚与和珅二人得以同朝为官与此不无关系。

乾隆喜爱诗词和古籍,时常在说话的时候引经据典,平时也爱吟诗作对,极会揣摩圣意的和珅,由此获得了圣心。

史料记载,乾隆曾在一次下令时,引用了《论语》中的“虎兕出于柙 ”,在场的大臣并不知道这个典故,故而摸不着头脑,无人应答,只有和珅准确地说出该典故的意义,“老虎、犀牛从笼子里逃出来(是谁的过错)”,该命令实则是要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

无独有偶,有一次,乾隆在翻阅《孟子》,由于天色昏暗,无法看清楚书上的注释,命和珅掌灯,和珅恭恭敬敬询问乾隆是要看清哪一句的注释,得到答复后,和珅立刻将书上的注释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和珅得势后,更是铆足了劲投乾隆所好,由此获得了不少权力与好处。

与和珅形成对比的是清流一派的纪晓岚。

纪晓岚用十三年的光阴,以博大精深的才识和惊人的意志力,完成了《四库全书》(该书几乎囊括了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著任务,从66岁到75岁写了五部笔记小说,总称《阅微草堂笔记》,这些让纪晓岚成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才子。

纪晓岚生于1724年,比乾隆小13岁,比和珅大26岁,与电视剧中,三人年龄相仿的设定并不一致。

举个例子,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26岁的和珅担任军机大臣,同年担任兵部侍郎的纪晓岚52岁,乾隆已是65岁的花甲老人。

纪晓岚的大儿子纪汝佶,出生于1743年,比1750年出生的和珅,还大7岁。

纪晓岚烟杆不离手这一点,倒是和电视剧中十分相似。

民间有传言,纪晓岚的烟锅是特别订制的,比寻常人用的大很多,找遍全京城也找不到第二只这么大的烟锅。

不仅如此,据史料记载,纪晓岚不喜米谷,餐餐大啖猪肉,曾有访客在饭点时拜访,亲眼看见纪晓岚一顿吃下三斤猪肉。

由于喜爱吃猪肉,特别是猪五花,和珅拿这事出了一个上联来讥讽他,甚至由此牵出一桩与饭菜有关的贪污案。

一副对联十七字,牵出御膳房巨贪

某次,在乾隆用餐的时候,桌上新上了一盘五花肉,和珅一见这五花肉就想起了爱吃肉的纪晓岚,便向乾隆提议,自己想出对联考考纪晓岚。

得到乾隆的允许后,和珅笑盈盈地念出了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

和珅所出的这个上联,除了字面上指出五花肉的重量,更是在讥讽纪晓岚爱吃肉,一顿就能吃下三斤四两的五花肉。

想要对出下联,难的不是对仗工整等技巧上的功夫,难的是回击其中的隐喻,得反讽回去才不落下乘。

念及此,纪晓岚施施然念出了下联“五两六钱七把葱”。

从字面上看,上下联对仗工整,节奏相应,但略一思索其意,便会发现不对劲,五两六钱才买七把葱,这和当时的物价是极不相称的。

饶是乾隆久居深宫,不曾进出菜市也听出了不对,要知道当时宫中的士兵,两年的军饷也不过如此,普通士兵给皇帝打两年工只能买上七把葱,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

乾隆面露不虞,提出了质疑,纪晓岚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御膳房的葱,采购价正是如此”。

原来,和珅暗讽纪晓岚爱吃猪肉,纪晓岚则拿和珅惯常贪腐进行反击,上下联相对,不仅数字工整贯穿,双方更是你来我往,互相攻击。

准备看纪晓岚笑话的和珅吓得脸色大变,御膳房的采买正是和珅的“肥差”,原打着如意算盘嘲讽一下纪晓岚,不成想砸到了自己的脚,将自己的贪污事实摆上了明面。

其实和珅的贪污,没有乾隆的睁只眼闭只眼是绝对无法进行的,但经由此次对对子,御膳房过高的采买价格已经摆上了台面,此时乾隆再不发话有包庇之疑,只能彻查。

说是彻查,其实也不过是让和珅在御膳房里找出两个人惩治,和珅本人的地位丝毫没有撼动,这类的贪腐在当时极为常见,实在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儿。

官官相护,议罪银出资赎罪

嫉恶如仇的纪晓岚虽不与和珅同流合污,但也并非和贪官污吏势不两立。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纪晓岚曾向他的姻亲,退休多年的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暗传信息,打发家仆连夜送上一封信,信内无一字,仅有一小撮食盐和茶叶。

“盐引亏空,立案侦查”,纪晓岚的意思,卢大人这等官场老狐狸立刻懂了,结果纪晓岚送信的事情,被和珅探听到,上奏给乾隆了,纪晓岚因此被发配至乌鲁木齐赎罪。

卢见曾是纪晓岚的二女儿的公公,若是不施以援手,二女儿难逃株连,为救女儿,纪晓岚不得不送这封信。

乾隆后期贪污案频出,花样繁多,且官官相护,极难查处,清朝政治的腐朽阶段已然深入其根。

乾隆四十五年,和珅创制了“议罪银”制度,让清朝的贪腐程度更上一层楼。

议罪银又名议罪罚银,主要针对督抚等地方大员而设,但“议罪银”的对象,包括各方高官和富商,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违法乱纪后可出资赎罪,只罚款,不坐牢。

出资赎罪的标准视官吏的收入和罪责而定,少则一二万两,多则三四十万两,还可以主动多罚,罚得越多,证明对皇上越忠心,甚至可以当上更大的官。

议罪银制度,让贪官不怕事情暴露,只怕自己贪得不够多,不足以拿出足够的钱抵罪。

收上来的罚款,大部分流入内务府供皇室消费,少部分留在地方作为水利等工程用途,如此大手笔的贪腐制度,完全将罪责推到和珅身上是说不过去的,不得不提及当时的统治者乾隆。

御用理财高手,怀才误此身

乾隆在位期间干了不少大事,“十大战功”“六次南巡”,让乾隆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但这些无一不是需要钱财的,枪炮一响,黄金万两,十大战功花掉的银子不计其数,六次南巡更是劳民伤财。

乾隆四十年,乾隆把整个国家的财政和皇家内务府都交给了和珅打理,彼时国库已经外强中干,经和珅打理几年下来,乾隆只管花钱,国库反而有盈余了。

和珅甚至在没有动用国家和皇室的一两银子的情况,让皇帝舒舒服服地完成了第五次和第六次南巡。

皇室宗族的寿宴,也让和珅办得十分妥帖,乾隆七旬庆寿以及千叟宴,规模宏大,账目漂亮,让乾隆十分满意,和珅将生财之道卖与帝王家的同时,自己也赚得盆满钵满。

由于和珅的生财之道多用在贪官、奸商身上,与百姓无直接联系,又经过了帝王的允许,避免了朝廷的经济崩溃,和珅一直深得乾隆的厚爱,说到底和珅不过是在完成皇帝的旨意罢了。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第二天,嘉庆皇帝等不及办完乾隆的丧事便迫不及待褫夺了和珅的职务,给和珅定下“二十大罪状”,并赐死和珅。

自知大势已去,和珅怀着“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的哀叹,终结了这一生。

数亿家财被抄,归于国库难保国

不久,“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传闻无人不知,至今仍为人乐道。

据《清稗类钞》第四册《嘉庆吃饱》所记,和珅贪污之家财,高达8亿两白银。

但也有不少人有疑问,因为乾隆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每年一般白银在4000多万两,粮食900万石左右,棉花、草料等实物不计,合白银7000多万两,和珅掌权二十余年,且并非一开始就身居高位,贪污如此之高的数目,可能吗?

2009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的戴姓家族,找出了一份查抄和珅家产的清单,《嘉庆四年正月丁卯抄检和珅相府物品清单》,为和珅的家财下了一个具体的结论。

根据这份清单,将金银器皿、字画、古玩等折算后,共计抄没家财约合白银2.2亿两(按十六两制)。

这批财物当时查抄后,分给了皇亲贵族、朝堂官员一部分,连有地位的太监们都分了198件衣服,余下的变卖换成现银,上交国库,而后,多部分用于军费,少部分用于招抚难民。

乾隆重用和珅,敛财于官员,官员敛财于百姓,朝廷与民争利,积累了巨额财富,但官员们已经失去了道德和民心,为清王朝的覆灭埋下了巨大隐患,封建专制终将走向灭亡。

参考文献:

1.《说一说真实的纪晓岚》;工会信息.2020,(14) 说一说真实的纪晓岚 - 中国知网 (cnki)

2. 《纪晓岚的嗜肉传闻》;长寿.2019,(10)纪晓岚的嗜肉传闻 - 中国知网 (cnki)

3.《纪晓岚送茶盐给贪官通风报信》;开心老年. 2016,(01)纪晓岚送茶盐给贪官通风报信 - 中国知网 (cnki)

4.龚书铎,刘德麟主编. 图说中国史 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嬗变中的东方帝国 清[M]. 2019 大贪官和珅 (wenhuakxjyty)

5.杨建峰主编. 大清王朝十二帝[M]. 2018 宠信和珅,贪污案迭起 (jingjilei)

6.奇妙博物馆. 2019,(04) 大贪官和珅有什么能耐 - 中国知网 (cnki)

7.《也谈和珅的才智》;中国市场. 2017,(06);也谈和珅的才智 - 中国知网 (cnki)

8.《和珅贪污的巨额财富去哪里了》文史天地. 2021,(02) 和珅贪污的巨额财富去哪里了 - 中国知网 (cnki)

9.《纪晓岚巧对揭发和珅》;意林文汇. 2021,(08);纪晓岚巧对揭发和珅 - 中国知网 (cnki)

和珅给出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对出下联,和珅立刻变了脸

21世纪初,《铁齿铜牙纪晓岚》风靡全国,剧中纪晓岚与和珅在乾隆帝身旁明争暗斗。

现实中,和珅曾出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立刻对出下联,和珅立刻变了脸。

康乾盛世暗流涌动,党朋之争无处不在

清代乾隆年间社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发展,百姓生活富足和乐,史称“康乾盛世”。

然而,与历史上的多数朝代一样,朝堂之上暗流涌动,党朋之争未曾断绝。

当时的统治者乾隆是一个英明皇帝的同时,也是一个凡人。

任用贤能之士治国与宠爱阿谀奉承之徒,对皇帝而言并不冲突,纪晓岚与和珅二人得以同朝为官与此不无关系。

乾隆喜爱诗词和古籍,时常在说话的时候引经据典,平时也爱吟诗作对,极会揣摩圣意的和珅,由此获得了圣心。

史料记载,乾隆曾在一次下令时,引用了《论语》中的“虎兕出于柙 ”,在场的大臣并不知道这个典故,故而摸不着头脑,无人应答,只有和珅准确地说出该典故的意义,“老虎、犀牛从笼子里逃出来(是谁的过错)”,该命令实则是要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

无独有偶,有一次,乾隆在翻阅《孟子》,由于天色昏暗,无法看清楚书上的注释,命和珅掌灯,和珅恭恭敬敬询问乾隆是要看清哪一句的注释,得到答复后,和珅立刻将书上的注释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和珅得势后,更是铆足了劲投乾隆所好,由此获得了不少权力与好处。

与和珅形成对比的是清流一派的纪晓岚。

纪晓岚用十三年的光阴,以博大精深的才识和惊人的意志力,完成了《四库全书》(该书几乎囊括了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著任务,从66岁到75岁写了五部笔记小说,总称《阅微草堂笔记》,这些让纪晓岚成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才子。

纪晓岚生于1724年,比乾隆小13岁,比和珅大26岁,与电视剧中,三人年龄相仿的设定并不一致。

举个例子,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26岁的和珅担任军机大臣,同年担任兵部侍郎的纪晓岚52岁,乾隆已是65岁的花甲老人。

纪晓岚的大儿子纪汝佶,出生于1743年,比1750年出生的和珅,还大7岁。

纪晓岚烟杆不离手这一点,倒是和电视剧中十分相似。

民间有传言,纪晓岚的烟锅是特别订制的,比寻常人用的大很多,找遍全京城也找不到第二只这么大的烟锅。

不仅如此,据史料记载,纪晓岚不喜米谷,餐餐大啖猪肉,曾有访客在饭点时拜访,亲眼看见纪晓岚一顿吃下三斤猪肉。

由于喜爱吃猪肉,特别是猪五花,和珅拿这事出了一个上联来讥讽他,甚至由此牵出一桩与饭菜有关的贪污案。

一副对联十七字,牵出御膳房巨贪

某次,在乾隆用餐的时候,桌上新上了一盘五花肉,和珅一见这五花肉就想起了爱吃肉的纪晓岚,便向乾隆提议,自己想出对联考考纪晓岚。

得到乾隆的允许后,和珅笑盈盈地念出了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

和珅所出的这个上联,除了字面上指出五花肉的重量,更是在讥讽纪晓岚爱吃肉,一顿就能吃下三斤四两的五花肉。

想要对出下联,难的不是对仗工整等技巧上的功夫,难的是回击其中的隐喻,得反讽回去才不落下乘。

念及此,纪晓岚施施然念出了下联“五两六钱七把葱”。

从字面上看,上下联对仗工整,节奏相应,但略一思索其意,便会发现不对劲,五两六钱才买七把葱,这和当时的物价是极不相称的。

饶是乾隆久居深宫,不曾进出菜市也听出了不对,要知道当时宫中的士兵,两年的军饷也不过如此,普通士兵给皇帝打两年工只能买上七把葱,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

乾隆面露不虞,提出了质疑,纪晓岚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御膳房的葱,采购价正是如此”。

原来,和珅暗讽纪晓岚爱吃猪肉,纪晓岚则拿和珅惯常贪腐进行反击,上下联相对,不仅数字工整贯穿,双方更是你来我往,互相攻击。

准备看纪晓岚笑话的和珅吓得脸色大变,御膳房的采买正是和珅的“肥差”,原打着如意算盘嘲讽一下纪晓岚,不成想砸到了自己的脚,将自己的贪污事实摆上了明面。

其实和珅的贪污,没有乾隆的睁只眼闭只眼是绝对无法进行的,但经由此次对对子,御膳房过高的采买价格已经摆上了台面,此时乾隆再不发话有包庇之疑,只能彻查。

说是彻查,其实也不过是让和珅在御膳房里找出两个人惩治,和珅本人的地位丝毫没有撼动,这类的贪腐在当时极为常见,实在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儿。

官官相护,议罪银出资赎罪

嫉恶如仇的纪晓岚虽不与和珅同流合污,但也并非和贪官污吏势不两立。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纪晓岚曾向他的姻亲,退休多年的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暗传信息,打发家仆连夜送上一封信,信内无一字,仅有一小撮食盐和茶叶。

“盐引亏空,立案侦查”,纪晓岚的意思,卢大人这等官场老狐狸立刻懂了,结果纪晓岚送信的事情,被和珅探听到,上奏给乾隆了,纪晓岚因此被发配至乌鲁木齐赎罪。

卢见曾是纪晓岚的二女儿的公公,若是不施以援手,二女儿难逃株连,为救女儿,纪晓岚不得不送这封信。

乾隆后期贪污案频出,花样繁多,且官官相护,极难查处,清朝政治的腐朽阶段已然深入其根。

乾隆四十五年,和珅创制了“议罪银”制度,让清朝的贪腐程度更上一层楼。

议罪银又名议罪罚银,主要针对督抚等地方大员而设,但“议罪银”的对象,包括各方高官和富商,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违法乱纪后可出资赎罪,只罚款,不坐牢。

出资赎罪的标准视官吏的收入和罪责而定,少则一二万两,多则三四十万两,还可以主动多罚,罚得越多,证明对皇上越忠心,甚至可以当上更大的官。

议罪银制度,让贪官不怕事情暴露,只怕自己贪得不够多,不足以拿出足够的钱抵罪。

收上来的罚款,大部分流入内务府供皇室消费,少部分留在地方作为水利等工程用途,如此大手笔的贪腐制度,完全将罪责推到和珅身上是说不过去的,不得不提及当时的统治者乾隆。

御用理财高手,怀才误此身

乾隆在位期间干了不少大事,“十大战功”“六次南巡”,让乾隆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但这些无一不是需要钱财的,枪炮一响,黄金万两,十大战功花掉的银子不计其数,六次南巡更是劳民伤财。

乾隆四十年,乾隆把整个国家的财政和皇家内务府都交给了和珅打理,彼时国库已经外强中干,经和珅打理几年下来,乾隆只管花钱,国库反而有盈余了。

和珅甚至在没有动用国家和皇室的一两银子的情况,让皇帝舒舒服服地完成了第五次和第六次南巡。

皇室宗族的寿宴,也让和珅办得十分妥帖,乾隆七旬庆寿以及千叟宴,规模宏大,账目漂亮,让乾隆十分满意,和珅将生财之道卖与帝王家的同时,自己也赚得盆满钵满。

由于和珅的生财之道多用在贪官、奸商身上,与百姓无直接联系,又经过了帝王的允许,避免了朝廷的经济崩溃,和珅一直深得乾隆的厚爱,说到底和珅不过是在完成皇帝的旨意罢了。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第二天,嘉庆皇帝等不及办完乾隆的丧事便迫不及待褫夺了和珅的职务,给和珅定下“二十大罪状”,并赐死和珅。

自知大势已去,和珅怀着“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的哀叹,终结了这一生。

数亿家财被抄,归于国库难保国

不久,“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传闻无人不知,至今仍为人乐道。

据《清稗类钞》第四册《嘉庆吃饱》所记,和珅贪污之家财,高达8亿两白银。

但也有不少人有疑问,因为乾隆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每年一般白银在4000多万两,粮食900万石左右,棉花、草料等实物不计,合白银7000多万两,和珅掌权二十余年,且并非一开始就身居高位,贪污如此之高的数目,可能吗?

2009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的戴姓家族,找出了一份查抄和珅家产的清单,《嘉庆四年正月丁卯抄检和珅相府物品清单》,为和珅的家财下了一个具体的结论。

根据这份清单,将金银器皿、字画、古玩等折算后,共计抄没家财约合白银2.2亿两(按十六两制)。

这批财物当时查抄后,分给了皇亲贵族、朝堂官员一部分,连有地位的太监们都分了198件衣服,余下的变卖换成现银,上交国库,而后,多部分用于军费,少部分用于招抚难民。

乾隆重用和珅,敛财于官员,官员敛财于百姓,朝廷与民争利,积累了巨额财富,但官员们已经失去了道德和民心,为清王朝的覆灭埋下了巨大隐患,封建专制终将走向灭亡。

参考文献:

1.《说一说真实的纪晓岚》;工会信息.2020,(14) 说一说真实的纪晓岚 - 中国知网 (cnki)

2. 《纪晓岚的嗜肉传闻》;长寿.2019,(10)纪晓岚的嗜肉传闻 - 中国知网 (cnki)

3.《纪晓岚送茶盐给贪官通风报信》;开心老年. 2016,(01)纪晓岚送茶盐给贪官通风报信 - 中国知网 (cnki)

4.龚书铎,刘德麟主编. 图说中国史 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嬗变中的东方帝国 清[M]. 2019 大贪官和珅 (wenhuakxjyty)

5.杨建峰主编. 大清王朝十二帝[M]. 2018 宠信和珅,贪污案迭起 (jingjilei)

6.奇妙博物馆. 2019,(04) 大贪官和珅有什么能耐 - 中国知网 (cnki)

7.《也谈和珅的才智》;中国市场. 2017,(06);也谈和珅的才智 - 中国知网 (cnki)

8.《和珅贪污的巨额财富去哪里了》文史天地. 2021,(02) 和珅贪污的巨额财富去哪里了 - 中国知网 (cnki)

9.《纪晓岚巧对揭发和珅》;意林文汇. 2021,(08);纪晓岚巧对揭发和珅 - 中国知网 (cnki)

“坟头九两土,子孙代代富”,“九两土”指的是什么?有什么说法

中国的民间俗语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沉淀,积淀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俗语是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总结和概括而形成的。它们形象而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反映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现象。而在中国的民间文化中,丧葬文化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历史的演变,不同朝代和时期也有着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

在火葬并未推广之前,土葬是丧葬的主流方式。丧葬有许多繁琐的习俗,自古以来就一直被传承下来。然而,在远古时期,丧葬却非常简单,人们去世后只是被埋在一个墓穴里,而没有坟墓的概念。

在《礼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古者墓而不坟”,这说明在那个时期,人们只会在墓前立一个石头或墓碑作为标志。不过这种方式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时间久了之后,后人就无法找到墓穴的位置。因此,后来人们开始在埋葬死者的地方堆上一座土堆,形成了现在常说的坟,同时在坟旁竖立碑文,以便后人祭拜时能够方便地找到逝者的坟墓,并了解他们生前的情况。

这些丧葬习俗,是人们对于逝者的尊重和缅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墓葬的民间传说中,常常提到“坟头九两土,子孙代代富”的说法。那么这里的“九两土”是指什么呢?

“坟头九两土,子孙代代富”是一句非常古老的民间俗语。它的含义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弄清楚“九两土”是什么,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在墓地开挖前,人们会在土壤不潮不干的情况下,取一寸建方的土进行称重。如果这份土的重量达到了九两以上(约450克),就代表这个墓地的位置非常好。相反,如果土的重量不到四两(约200克),那么这个地方就不适合作为墓地。因此,“九两土”成为了一种用来描述墓地位置优劣的说法。

古人们认为,如果墓地刚好只有九两土重量,那么这个位置就是非常绝佳的。用它来安葬先人,就能够得到先人的庇佑,保佑家族的后人能够顺利发展,这也就有了“坟头九两土,子孙代代富”的这个俗语。不过,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仅仅是一个流传至今的民间俗语。

为什么要坟头九两土呢?其实古人有着很高的智慧。他们认为,当土壤湿度适宜时,土壤越重,就越富含金属矿物质。这样的土壤强度更高,自然也更适合做墓地。但如果土壤重量小于九两,则表示土质松散,坟墓有可能会坍塌落陷。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生,古人认为会给子孙后代带来厄运。因此,坟头九两土不仅代表着墓地的质量,也代表着后代的运势。坟墓所在地的土壤不仅影响着先人的安息,也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命运。

总之,“坟头九两土,子孙代代富”虽然多半是一种封建迷信的说法,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值得我们借鉴。古人通过取土称重的方法判断土壤质量,这是他们长期的经验和智慧积累。因为在古人看来,只有土壤质量好的地方,坟墓才会更加坚固,不易坍塌陷落。

一旦坟墓出现问题,不仅会带来维护的麻烦和成本,还有可能影响子孙后代的运气。因此,选择合适的墓地非常重要。当然,现代社会已经有了更加科学和合理的方法来评估土壤质量和选址,我们也应该以此为准,不要盲目迷信。

总结:在古人的观念里,孝道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处理家庭丧事时更加体现。而“坟头九两土,子孙代代富”这句话,也正是表现了古人对于后代福利的关注。但是,我们要实现自己的财富目标,仅凭这种封建迷信是远远不够的。唯有勤奋努力,才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让梦想变成现实。我们要脚踏实地,付出努力,才能获得更多的回报。

六斤四两头

从前,某村有个土财主仗着有点势力,开起了一爿讲事讲话店,如果有人在他店里来讲事讲话,能讲赢他的话,他愿意付给对方银子二十两,假如讲输的话,来讲的人要付给财主十两银子。好多青年人出于好奇,纷纷前去讲事讲话,这个土财主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能说会道的本事,专门欺骗周围百姓的钱财。结果,前去讲事讲话的人个个大都讲不过他,使他获得了许多不义之财。

邻村有两兄弟,忠厚老实,哥哥以教书为业,弟弟以杀猪为业,日子过得也算不错。那天无事,哥哥竟也路过讲事讲话店看热闹,由于不懂土财主的规定,一脚跨进了讲事讲话店,这土财主便笑迷迷地迎了上去:“后生侬要讲事讲话吗?”哥哥爽爽地说:“我要讲又怎么样?”这土财主听了哈哈一阵笑:“讲话有个规矩,以一样东西为题,先付好赌注,败者付钱胜者赢。现在你以什么为题来讲事呢?”哥哥凭着自己教书多年,学识也算较多的本事,对他说:“好的,话题题目就随你出吧。”这时,有人骑着一匹马过来,土财主灵机一动,指向远远跑来的马说:“就以这匹马为题吧,我问你:这匹马的尾巴毛有几根?你说对,我付你二十两银子,说错了你付给我十两银子。”哥哥不加思索地马上答道:“这还用说,平时我们写文章时,一直是这样说的,风吹马尾千条线。”土财主听了,马上拦住了那匹马,说:“这是你说的风吹马尾千条线,让我来数一数,究竟是不是一千条?”他抓住马尾巴仔细地一根一根数,尾巴毛着实不止一千条,土财主说哥哥虽为教书先生,在讲述马尾毛条数上竟也说错了,哥哥一时语塞,掏尽了身上的银子,还把衣服作了抵押,羞愧地回到了家中。

弟弟看到哥哥闷闷不乐地回到家,衣服也少穿了几件,感到奇怪,好端端出去的,怎么一会儿功夫回来会变成这个样子?便问哥哥是怎么一回事?哥哥十分悔恨地把去讲事讲话店输掉十两银子的事情全部告诉了他,弟弟听了之后,哈哈大笑,“我替哥哥去报仇,把那银子赢回来。”说完,操起那把明光光的斩肉斧头马上就走出家门去,哥哥担心弟弟动起武来,惹出人命官司,赶忙劝住他千万别去动武,吃亏算了,弟弟只是一个劲地对说:“请哥哥放心好了,弟弟不会去惹大祸的,只想把哥哥输掉的银子赢回来。”

那土财主老远看见一个小后生急匆匆地赶来,以为又一笔生意送上门来了,便迎上前去问他:“后生可要讲事讲话?”弟弟答着:“正是。”土财主见这个后生更为年轻,眉宇间透出一股英雄气概,便问他:“以什么为题而讲话?”弟弟说:“今天我只想以你的头,作为讲话话题。”财主问他:“那么,你知道我的头是多少份量呀?”弟弟马上接口说:“六斤四两,不多也不少。”土财主听了,哈哈大笑:“我的头那里会是正好六斤四两呢?不可能吧!七、八斤总有的,快快拿钱来吧。”弟弟见财主又想白拿钱了,就拿起那斩肉斧头,直逼过来,“究竟是不是六斤四两,让我把你的头斩下来,称称看。”说着,把一把明光光的斧头搁在土财主的头颈上,这财主一看这架势,早己吓得魂不附体,这小子真的一斩,不就没命啦?他连忙用手把头颈抱住,结结巴巴地说着:“小后生算侬讲对,小后生刀勿用动哉,我这个头正是六斤四两,一两勿多,一两勿少。”弟弟听了,觉得事体已经成功,就理直气壮地对他说:“既然说我讲对了,你刚才说错了,快快拿二十两银子过来给我。”这土财主又气又羞,自己认输,他象一个泄了气的皮球,瘫倒在椅子上,叫老婆拿出十两银子交给弟弟,同时又先头哥哥付给的银两和抵押的衣服还给了弟弟,弟弟净赚了十两银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好多在讲事讲话店里吃了亏的青年无不拍手称快,从此,这爿讲事讲话店门庭冷落关门了。六斤四两头的故事便也传了开来。

三斤四两五花肉该怎么对

三斤四两五花肉该怎么对?

首先看词性:三、四、五为数词的递进,斤、两二者是同质量词单位,五花肉为名词。那么下联作对就得在上述逻辑中去寻找解决方案。

其次看出句的平仄。“三斤四两五花肉”的平仄关系是“平平仄仄仄平仄”。可以看出此句为正格联律“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变体(别问我怎么看出来的,吾乃诗律达者也,小小联律不值一提),第五字应平写仄,视为拗,那么对句便要对此做出拗救。所以,对句的平仄安排应是“仄仄平平平仄平”;所谓一平救众拗是也。只有如此作对,不仅平仄上严丝合缝,还应了联律和诗律一概论理。当然,对句的平仄如果按正格的“仄仄平平仄仄平”来安排也无可厚非,但是作对者更求于严对不是吗?同时还对出句进行了拗救,这还了得!咩哈哈!

三、四、五的数词递进,如果你用常规的数词递进去对,便落了下乘,一来了无新意,二来平仄难合。那么我们用递减可不可以?递减对递进,更更是了不得的啊!

废话不多说,赶紧作对!

出句:三斤四两五花肉

对句:半树残枝无叶梅

话说,语言是一门艺术,讲究的是说学逗唱!啊呸,说错了!讲究的是拆分通变!小小的数量词在某些人眼里,特别是洋人眼里肯定是无法用语言去变通滴!但是在俺们这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爱抠文后善嚼字的人眼里嘛,背靠5000年浩荡文明史,这点小数小量的算个肾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可删。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03/1697194686343867.html
上一篇:个体户注册名字查询(个体户注册名字查询官网)
下一篇:梦到烧火(梦到烧火烧不着)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