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浙东古运河 千里泛清波
总书记20日下午来到位于浙江绍兴的浙东运河文化园,了解古运河发展演变历史和大运河保护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情况。
浙东运河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浙东运河与京杭运河、隋唐运河共同组成“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条始于春秋战国的古运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传承着怎样的独特文化?
浙东运河 千年水脉
“以船为车,以楫为马。”
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自吴返越,建立起越国古都——山阴大小城,又开凿了一条东西向贯通全境的山阴故水道,形成了最原始的浙东运河绍兴段,这是中国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
浙东运河在形成过程中,通过水利工程设施整合浙东地区各河湖水系,形成具有水运、防洪、排涝、输水、灌溉等综合水利效益的“运河水系”。
位于中国大运河南端的浙东运河通江达海,西起杭州西兴,向东经绍兴至宁波入海,既是连接吴越与中原的水上高速,也是连通陆海两条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推动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俯瞰浙东运河。(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历经2500多年,浙东古运河航道尚存,曾经的“浪桨风帆,千艘万舻”,如今依然航船辐辏、工商并茂,发挥着重要的水利、航运、生态等作用,是我国至今仍在沿用和保存最好的运河之一。
越地历史 悠悠文脉
浙东运河是吴越文化的生发和传播之地。
相传大禹治水两次来越,第一次毕功于了溪,更名茅山为会稽;第二次崩葬于会稽,于是会稽山下有了“山川灵秀、殿宇宏壮”的大禹陵。自秦朝起,历代都有帝王或他们派遣的大臣到绍兴祭禹,大禹文化数千年传承不绝。
△绍兴会稽山大禹陵景区的大禹像。(图/视觉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历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反败为胜,成为一代霸主。其“胆剑精神”深深扎根、代代相传。
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多次提到大禹文化和“胆剑精神”。他指出,大禹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把大禹精神世代传承弘扬;要求绍兴谱写新时期的“胆剑篇”。
古老运河 焕发新生
对大运河的保护,始终是总书记心头的牵挂。
2006年的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登上杭州水上巴士“西湖”号,仔细询问运河的保护和建设情况。他希望杭州继续做好运河综合保护工作,使城市的经济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党的以来,在总书记关心指导下,大运河各项保护工作整体规划、有序推进:建立遗产档案和监测系统,制定一系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地方性法规,推进实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水波为笔,帆船为墨,水墨丹青,千年画卷。”浙东运河文化园内,历代营建的港口码头、闸堰工程、纤道石桥等古迹静静矗立,浙东运河博物馆、浙东淡水鱼水族馆、浙东运河文创区、文旅区等刚刚建成。新容旧貌,相得益彰。
△浙东运河博物馆大厅。(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随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河为线,城为珠,珠串线,线带面”,大运河沿线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建设火热推进,古老运河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监制丨申勇 赵雪花 龚雪辉
主笔丨侯艳
播讲丨黎春
音频制作丨 刘逸飞
视觉丨陈括
责任编辑:张景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浙东古运河 千里泛清波
总书记20日下午来到位于浙江绍兴的浙东运河文化园,了解古运河发展演变历史和大运河保护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情况。
浙东运河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浙东运河与京杭运河、隋唐运河共同组成“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条始于春秋战国的古运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传承着怎样的独特文化?
浙东运河 千年水脉
“以船为车,以楫为马。”
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自吴返越,建立起越国古都——山阴大小城,又开凿了一条东西向贯通全境的山阴故水道,形成了最原始的浙东运河绍兴段,这是中国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
浙东运河在形成过程中,通过水利工程设施整合浙东地区各河湖水系,形成具有水运、防洪、排涝、输水、灌溉等综合水利效益的“运河水系”。
位于中国大运河南端的浙东运河通江达海,西起杭州西兴,向东经绍兴至宁波入海,既是连接吴越与中原的水上高速,也是连通陆海两条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推动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俯瞰浙东运河。(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历经2500多年,浙东古运河航道尚存,曾经的“浪桨风帆,千艘万舻”,如今依然航船辐辏、工商并茂,发挥着重要的水利、航运、生态等作用,是我国至今仍在沿用和保存最好的运河之一。
越地历史 悠悠文脉
浙东运河是吴越文化的生发和传播之地。
相传大禹治水两次来越,第一次毕功于了溪,更名茅山为会稽;第二次崩葬于会稽,于是会稽山下有了“山川灵秀、殿宇宏壮”的大禹陵。自秦朝起,历代都有帝王或他们派遣的大臣到绍兴祭禹,大禹文化数千年传承不绝。
△绍兴会稽山大禹陵景区的大禹像。(图/视觉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历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反败为胜,成为一代霸主。其“胆剑精神”深深扎根、代代相传。
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多次提到大禹文化和“胆剑精神”。他指出,大禹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把大禹精神世代传承弘扬;要求绍兴谱写新时期的“胆剑篇”。
古老运河 焕发新生
对大运河的保护,始终是总书记心头的牵挂。
2006年的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登上杭州水上巴士“西湖”号,仔细询问运河的保护和建设情况。他希望杭州继续做好运河综合保护工作,使城市的经济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党的以来,在总书记关心指导下,大运河各项保护工作整体规划、有序推进:建立遗产档案和监测系统,制定一系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地方性法规,推进实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水波为笔,帆船为墨,水墨丹青,千年画卷。”浙东运河文化园内,历代营建的港口码头、闸堰工程、纤道石桥等古迹静静矗立,浙东运河博物馆、浙东淡水鱼水族馆、浙东运河文创区、文旅区等刚刚建成。新容旧貌,相得益彰。
△浙东运河博物馆大厅。(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随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河为线,城为珠,珠串线,线带面”,大运河沿线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建设火热推进,古老运河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监制丨申勇 赵雪花 龚雪辉
主笔丨侯艳
播讲丨黎春
音频制作丨 刘逸飞
视觉丨陈括
责任编辑:张景
刘亦菲生图流出引热议!小腹有肚腩双腿淤青明显,网友:刚跪完键盘
在娱乐圈内,能成功占有一席之地的明星,就证明了自己的成功,而能在娱乐圈长红不衰的,更是说明非常成功,刘亦菲就是其中之一,她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人,初见时很多人,都会因为她的外貌而喜欢上她。
刘亦菲生图流出引热议
但经过了解后,也会因为她的内在而喜欢她,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10月4日引起了大家的讨论,而大家之所以讨论,和她曾经拍摄的一组广告有关系,要知道平时刘亦菲拍广告的时候,所呈现出来的照片,让所有人都难以移开眼光。
小腹有肚腩双腿淤青明显
因为她实在是太好看了,但随着刘亦菲生图流出引热议后,大家对这件事情,似乎转换了想法,因为她们发现在这组未修图的照片中,刘亦菲的形象似乎和以往并不相同,因为她把衣服的土气,穿得非常明显。
因此这个情况,使得刘亦菲看起来气质没有那么出众了,但这并不是最引人关注的地方,最引人关注的地方,还是刘亦菲有肚腩双腿淤青明显这件事,要知道她作为明星平时的保养自然是少不了的。
但在这种情况下她却双腿淤青,这很难让人理解,并且最引人关注的,还有她的小肚腩,要知道她可是大家口中的神仙姐姐,平时不管是身材还是五官,都非常的引人关注,但她在这次的照片中却显得有小肚腩了,也很难不让人产生讨论。
有不少人认为,刘亦菲是因为年纪到了,所以有小肚腩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普通人,就算年轻的时候,也拥有小肚腩,更何况明星,但也有人认为刘亦菲这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自控,所以才会导致这种结果的出现。
要知道现在娱乐圈可是以瘦为美,但刘亦菲完全不符合这一点,相信大家对此也是有所关注的,所以刘亦菲的形象,现在很明显和大家心中是不同的,不然也不会引起大家的关注。
网友:刚跪完键盘
但在讨论刘亦菲的小肚子之余,大家更多的注意力,还是放在了她的双腿上,大家不明白为何刘亦菲的双腿,会淤青这么明显?甚至有网友表示这是刚跪完键盘吗?不然的话,为什么会有如此明显的淤青?
但想来也知道,这样的调侃其实只是开玩笑罢了,真正的原因,大家的还是不得而知,所以有网友对这件事展开了讨论,有的网友觉得,可能是因为刘亦菲正在拍戏,所以有什么动作使得她不得不双腿跪下,导致淤青明显。
但也有的人认为,她可能是因为一些事情,导致的双腿淤青明显,所以在没有修图的情况下,才会看得出来,相信如果修图之后,这些淤青自然会消失不见,但不管怎么讨论,大家依旧没有得出其双腿淤青的结果。
所以在这里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刘亦菲为何双腿淤青?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千年石榴园 振兴新画卷
“雾縠作房珠作骨,水精为醴玉为浆。”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石榴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果中珍品、吉祥之物,为文人墨客所吟咏。
又是一年金秋时,位于山东枣庄峄城区的冠世榴园迎来绚烂丰收季。9月24日,总书记来到冠世榴园石榴种质资源库,察看石榴树种,了解当地石榴种植历史、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产业发展情况,并来到石榴种植园中向老乡们询问今年石榴种植、收获和收入情况。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带你走进冠世榴园,感受千年古韵,看产业之笔如何绘就出多彩振兴画卷。
丝绸之路送来的奇珍异果
“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滋味浸液,馨香流溢。”因为极高的观赏和实用价值,加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寓意,石榴在国内深受喜爱。
说起我国种植石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石榴原产于古代波斯及其周边地区,在西汉时期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引种之初首先种植在当时的都城长安上林苑等地,一度被视为奇珍异果。
△山东枣庄峄城区冠世榴园的牌楼。(图/视觉中国)
汉成帝时期,丞相匡衡,也就是成语典故“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在年老返回枣庄峄城故里时,从皇家宫苑中引入石榴种。经当地百姓长期培育,这片区域逐渐发展成现在约12万亩的石榴园。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石榴产区之一,枣庄市峄城区由此成为山东石榴的发源地和著名的“中国石榴之乡”。
冠世榴园 种质宝库
经过两千多年的栽培和选育, 依山傍水的冠世榴园不仅面积位居全国前列,还以株数之多、品色之全、果质之优而闻名海内外,被誉为“天下第一榴园”。冠世榴园也因此得名。
△冠世榴园中的石榴博览园。(总台央视记者钟信伟拍摄)
目前,这片“石榴王国”的石榴树超过500万株,品种多达48个,其中就包括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审石榴良种——秋艳。
早年间,峄城区传统石榴品种籽粒小、种仁硬,还经常裂果。当地科研人员历经10年努力,终于在2013年成功培育出“秋艳”这一石榴良种,治好了当地石榴产业的“裂嘴病”。
靠着这样的硬核实力,冠世榴园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石榴种质资源库,现保存石榴种质432份,数量全国第一、世界前列。
△石榴园中的“峄州红”品种,曾在2019年北京世园会优质果品大赛中获金奖。(总台央视记者钟信伟拍摄)
2021年6月,枣庄市峄城区的500余颗石榴种子曾随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90天。经过入土培植、发芽成长,这些“太空石榴苗”今年已经回到家乡,有望给“石榴王国”培育更多新品种。
千年榴园 累累硕果
今年5月,在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古城西安,主席与中亚五国元首共同种下六棵象征友谊的石榴树,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千年友好交往的又一见证。
历经千年,当年异域“舶来”的奇珍异果,已经成为遍地开花的致富果、幸福果,体现出中华民族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和万物并育的中国智慧,契合了中华文化中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
△石榴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石榴盆景产业。(总台央视记者钟信伟拍摄)
如今的冠世榴园,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石榴林果生产基地,还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被打造为集自然风景、人文历史及观光游览等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区。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每年九月的石榴成熟时节,冠世榴园都会吸引八方来客。万亩榴园的累累硕果,在当地发展振兴的画卷上描绘出一抹亮丽色彩。
监制丨申勇 赵雪花 龚雪辉
主笔丨刘会民 马喆
记者丨贾林 钟信伟
播讲丨黎春
音频制作丨刘逸飞
视觉丨陈括
责任编辑:贾宏伟
「中国百年瞬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成立
央广网北京11月16日消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联合全国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特别报道《中国百年瞬间》。本期推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成立。
1957年11月16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成立,它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前身,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起点和摇篮。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首任院长钱学森曾明确提出:核心研究任务是两个系列:一个是导弹,另一个就是运载火箭。原航天710研究所副所长于景元说,当年,导弹零部件制造动员了几乎大半个国家的工业力量。
原航天710研究所副所长于景元:当时我们的工业基础大概能造拖拉机、解放牌汽车。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把中国导弹搞出来,国外都认为是奇迹。
1959年6月,苏联政府单方面停止对华援助后,一大批正在建设的重大工程被迫停工。于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有了一个刻骨铭心的代号——“596”工程。在第一分院最早建立的一批研究室中,率先成立的便是导弹总设计师室,中科院院士孙家栋说,这也是后来钱学森始终强调其极端重要性的总体设计部。
中科院院士孙家栋:钱学森同志非常坚持一定要成立总体(设计)部,所以总体部就是任何一个大型工程,作为顶层设计,只有这样自己的队伍培养起来了,你来通过仿制,有了经验,这个时候能独立自主地开始研制。
总体设计部的落地实施在“两弹一星”的发展攻坚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根据研制对象的特点,把系统结构和功能要求逐级分解到分系统和单机,使它们成为成千上万研制任务参与单位和人员的具体工作。
钱学森:一个型号开始研制,哪一个工程师管什么事,而且有层次的。有总设计师,然后还有分部门的设计师,还有具体到一个零件的、具体管这个事儿的工程师,责任非常之清楚。
1960年11月5日,被誉为“争气弹”的中国第一颗导弹“东风一号”在西北大漠发射成功。1964年6月29日,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东风二号”导弹成功发射。1966年10月27日,“两弹结合”试验成功,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诞生。此后,“东风”系列导弹成为铸起新中国国防坚盾的大国利器,成为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监制:高岩
策划:武俊山 李谦
主笔:王远
播讲:长悦
统筹:朱星晓 王泽华
制作:刘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