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袁氏家谱整理,祖德深厚,我辈岂能不奋进
晚辈俊涛,睢阳(今河南商丘睢县)“尚书袁氏”第二十一世孙。小时候在二伯家里看到过一本家谱,虽记于心,但年纪尚幼,不能理解其中内容和意义。如今从事国学教育,深感家谱之重要,数度欲回家翻阅,终因教学繁忙,不得成行。数日前回家探病,向二伯问起家谱事,才知道十余年前再次重修,家中竟有二个版本。遂取出一一对照翻阅。
八二年版本竟也不是我小时候看到的,记得我看时,扉页有一幅彩色画像,官衣冠帽,儒雅威严。二伯说那是老祖,是袁家最有成就的人,明朝很大的官。如今看的二个版本都没有这幅画像了。二伯说损坏了,没办法印了。
二伯给我说,你拿去一本吧,好好看看。家谱是要往下传的,我今年快八十了,没几年了。听后心里有些凄然。父亲兄弟四个,姊妹六人,如今去其三,二伯、四叔、小姑尚在——祝愿几位老人健康长寿!
匆匆离家,在火车站等车,时间尚早,于是细细翻阅族谱,不禁大吃一惊!
睢阳袁氏有二支:尚书袁氏和兵马袁氏。我们是“尚书袁氏”!此称呼始自八世祖袁可立——一位惊天动地,却被清政府刻意削删隐匿的历史英雄!其与董其昌同科进士,至交好友;与袁崇焕、孙承宗同为明末柱石;节制毛文龙;抵阉患;定倭寇;御清兵;反东林,官至兵部尚书!工于诗画,所著颇丰,然因曾策反努尔哈赤女婿刘爱塔,清朝视为奇耻大辱,故终其一朝,袁可立,所著文章诗词画作被焚毁殆尽。
敬意,震惊,震撼,瞬间一起袭来!遂产生系统整理之愿望。
今自初祖始,先行整理脉络,再记事迹,一一成篇,以记祖德!
奈何先祖事迹支离破碎,待后辈慢慢发掘整理,不负先祖!
初祖 袁荣
睢阳尚书袁氏之始迁祖,安徽凤阳府颍州(今阜阳市)人。元末为陕西行枢密院知院,明洪武二年(1369)随明太祖征伐至睢,积有战功,仕睢阳卫百户,后代世袭其官,遂家于睢州(今睢县),称睢州东关百户候。八世孙袁可立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世称“睢阳尚书袁氏”。荣生三子,亨、义、宏。
2世袁宏,生子杰。(限于篇幅,仅述及兵部尚书袁可立直系,余从略)
3世 袁杰,生子林。
4世袁林,寿官,有隐操。生子锦。
5世袁锦,以岁荐任陕西韩城县教谕,质行长者,生平无疾言厉色,载《睢州志·荐举》。生子二:永绶、永康。
6世 袁永康,字国泰,以孙袁可立累赠资政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生子五:江、淮、河、洛、渭。
7世 袁淮(1520—1602),袁可立父。字子沂,号相溪。初封文林朗苏州府推官,再赠承德郎尚宝司司丞,三赠奉直大夫尚宝司少卿,四赠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五赠资政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以孙枢任河南布政司右参政赠光禄大夫,又赠太子太保(明弘光年间,整个清代不予承认)。处约积德,力孝慎行。痛父早逝,侍奉母李夫人。虽窘迫中,务竭力承欢。教训大司马公成进士。后意气无所加,惟惓勉以尽忠报国,始非大故未尝入公府。州守高其谊请饮于乡,弗就。强之始一出,亦自是弗往矣。卒年八十三岁。生子可立。(《睢州志·封赠》、《睢阳尚书袁氏家谱》)
8世 袁可立
(1562-1633),字礼卿,号节寰,又号闲闲居士,睢阳卫籍,睢州城内人。举明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以子袁枢官河南参政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历明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皇帝,为“四朝元老”之臣,诰“五世恩荣”之赏。
附《睢阳尚书袁氏家谱·袁可立事略》:
八世可立字礼卿,号节寰。万历戊子举人,己丑进士。初任江南苏州府推官,乙未选授山西道监察御史。巡视西城,因建言回籍。
泰昌元年,起尚宝司司丞,历升本司少卿、太仆寺少卿、通政使司右通政。壬戌,殿试充读卷官,侍经筵。本年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以平莲功,晋秩少司马。遇覃恩,荫一子入监读书。继而告病归里,于天启六年起升兵部右侍郎,随转左侍郎。未一载,以忤逆珰加本部尚书致仕。后以子枢赠正治上卿资政大夫,再赠光禄大夫。
薨于崇祯癸酉,年七十三岁,蒙恩祭葬。于城东南五里焦庄东,子午向,有石器。崇祀名宦乡贤。生有异姿奇征,外虽严峻,中实坦逸。间有横逆之加,亦皆含忍。尝著联于庭曰:“受益惟谦,有容乃大”。即位至上卿,于邻里乡党,虽早幼无不加以礼貌。遇人有急难或受诬不白者,皆多为拨济,潜为昭雪,而其人不知。
至其精思渊识,即小而居室器物一经量度,指授无不造妙。兼以早善笔礼,真、行、草、隶皆有古人风致。复工画梅,棱杆如抽铁。当为诸生时,倜傥不羁,睥睨一世。
至登仕版,中正公方。在朝在野,人皆敬惮之。晚年举动尤得大臣体,精神炯炯,至老无惰容。
家虽丰腴而自处约素,常以惜福教家。所著有《抚登疏稿》及《弗过堂集》、《韵学要贤》、《古诗选》,诸书藏於家。生子枢。
9世 袁枢
(1600~1645)
中国明代书画家、收藏鉴赏家、诗人。字伯应,号环中,又号石寓,河南睢州(今睢县)人。以父兵部尚书袁可立荫官户部郎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大梁兵巡道,崇祯末于其故袁尚书府第开府治事,乡党以为荣。
袁枢有三子,赋诚、赋谌、赋諴。长子袁赋诚官广西南宁府新宁州知州,次子袁赋谌亦善藏,精鉴赏,安徽省博物馆的16幅《董其昌纪游册》上都留有其鉴赏印记。
附《睢阳尚书袁氏家谱·袁枢事略》:
九世枢字伯应,号环中、石寓。由官生初授詹事府录事(正九品2人),次任南京都督府后军都事(从七品1人),三任太仆寺寺丞(正六品4人),四任户部山西司主事(1631年),五任本部山东司郎中(1636年)。督理粮储,后奉差浒墅钞关(1642—1644),六任本部广东司郎中(1644年五月),(1644年八月)七任山东布政司右参议,分巡兖西道。蒙本部堂官(1644年十月初五日,张缙彦以兵部尚书总督山西、河南军务)具题留任,随升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大梁兵巡道,顺治二年(1644年九月初四日)卒于金陵。
业虽未竟,材擅兼长。窃念居,恒爱书,不事生产。所与游皆名士,往往赋唅,滋笔立就笔,不务雕琢而浑厚俊伟,直逼少陵。著有诗稿二十一种。《金曹视草杜诗选》、《宋元诗选》。校书四种,闲中偶录诸书。复工书画,精鉴赏,遇古翰墨器物,极力求取,必得乃已。又好游览名胜,足迹所至,尽搜岩穴之奇,海内推为风雅冠冕。且力能着百斤铁衣,善骑射。岁乙亥,流寇薄睢,奋臂登城,破家捐金,募勇杀贼,城赖以全,详载州志。生子三,赋诚、赋谌、赋諴。
10世 袁赋诚
(1617—1680),字一倩,一字与参,号楚雄,小字东居。明书画鉴赏家袁枢长子,兵部尚书袁可立孙。崇祯十七年(1644)拔贡,授融县知县。明弘光元年(1645)任吴县教谕,丁父丧去官。清顺治六年(1649)补确山县教谕,期间变卖家产修葺学舍,以治行优异迁山西沁源县令。在沁七年,用家资代民完逋赋,其祖大司马袁可立产业为之尽。招集流民还乡,鼓励农耕生产,所至以清约勤敏著称。顺治十七年(1660)升广西南宁府新宁州知州,康熙二年(1671)补云南楚雄府通判。康熙十二年(1681),袁赋诚进京师朝觐,值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于云南。袁赋诚因是前明大臣子,终为清庭所不容,遂投牒归里睢州。居家“论古今,商诗文或品评书画”。著有《袁赋诚诗集》。生子昌、山、远、定。女三,长女嫁给适州庠生杨端,次女嫁给同里兵马袁氏十世孙太学生袁贤,三女嫁给同里户部侍郎王绅。
10世 袁赋谌(chen)
(1633—1689)字仲方,号信庵,明河南睢州(今睢县)人。书画鉴赏家袁枢次子,兵部尚书袁可立孙,国子监生。袁赋谌尤蕴籍,为诗彻夜不眠,与同里田兰芳、孙坊谈诗论画相唱和。康熙三十二年(1684年),其祖宅袁尚书府第借为洛学书院,名儒田兰芳讲学于内。汤斌《睢州志·袁枢传》称“袁氏自司马至赋诚、赋谌三世矣,诗学尽其家传云”。著有《理齐诗》数卷。由于长兄袁赋诚长期为官在外,赋谌实际上留守了司马家的传世文物。“性高简,罕与人接。垂帘一室,杂陈鼎彝、书画。……余为仲方友,盖二十余年矣。每一见之,则浮鄙为之俱尽,谓可想见先辈风流焉”(田兰芳《袁太学传》)。
11世 袁僩
(1652年—1697年),字武修,清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人。先世江南颖州人,睢阳卫百户讳荣者,其迁祖也。考讳赋谌。生四子。公居其次,公生于顺治九年(1652年)九月二十六日丑时,卒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六月十一日未时。年四十有六。子三景周,岁贡生。景朱、景薛皆国子监监生,景朱出继伯祖(袁赋诚)后,景薛出继伯父(袁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