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的意思(阳的意思在名字里的意思)

老舍为何会有“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之感叹?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出自五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老舍的《草原》。那么老舍为何会有如此感叹呢?

本文是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9月12日作者在青岛山东大学一次休息时写下的。老舍先生记叙了自己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以及对民族情谊的歌颂。

文中最后一句话“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恰到好处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那么深在何处呢?从文中的牧民远道欢迎;主客相见,互相握手、问候、敬酒、唱歌、表演,双方亲如一家;临别时主客在夕阳下话别,话语绵绵,难舍难分。

本文通过两个方面写了大草原,草原上不仅景美,人更美。作者在描写方法上更是独特,采用了多种修辞和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范方启//小忆耕牛

范方启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这是宋代李刚的一首《病牛》,意思说,牛在没有病的时候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耕耘粮田千亩,从而使得农人们生产出无数粮食,当这头牛累得精疲力尽,累出了一身的毛病,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诗人是以牛自喻。他曾官至宰相,因力主抗金反对媾和,并亲自率兵收复失地,为投降派奸佞排挤,为相七十天即“谪居武昌”,次年又“移澧浦”,内心极为愤抑不平。作《病牛》以并自勉。

牛呀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财富的象征,是过日子必不可少的依靠。乡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民谣:“几亩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枕头。”看看,牛和老婆孩子摆放到了一起,被看成是一个兴旺家庭的成员,只有拥有了牛的家庭,才算得上殷实的人家。在过去,干偷鸡摸狗勾当被逮住了,如果没有前科,顶多也就是批评几句写份检讨就完事了,倘若有人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牵走他人的耕牛,这就够你喝一壶的了,带你到管吃管住的地方,没有一个三两年是出不来的。杀鸡宰羊,这是生活,如果拿着利刃宰牛,你的麻烦可就大了,谁批准你这么做的?说不清,有地方让你说得清。

生活在农村,对于牛这种庞然大物自然是不会生疏的,早先的男孩子,在七八岁的时候就有可能与耕牛亲密接触。我的人生缺少了一段放牛的经历,而与我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基本都做过放牛娃。那个时候的他们,白天也在学校上学,只是天刚麻麻亮,他们被大人们从床上拎起来,而后将粗壮的牛绳塞到他们的手中,那可正是睡眠的时候,看他们的样子,人虽下地了,但分明还在做梦,至少,大脑有一大半还是睡眠状态。一个年龄跟我差不多的小哥们,就整出了一个让人听后哈哈大笑的段子来,只见他拉着牛走着走着,“噗咚”一声掉到了路边的水里,一下子变成了落汤鸡,好在那小哥们会水,扑棱挣扎了几下,也便上岸了,一问才知他一边走路,一边做梦,脚完全是跟着夜游神胡乱的走。那时觉得,不当放牛娃才是真的好。看着放牛的队伍归来,想法又摇摆了起来,骑在牛背上的伙伴们,那副有些威武又有些神气活现的样子真的让我好生羡慕,他们一个个像凯旋的勇士一样。我那时想不明白,父母为何就不让我放牛呢?我于是偷偷跑到牛棚里,牵出一头大犍牛,干嘛?我也要爬上牛背威风一下。可是这畜生一点面子也不给,费了好大的力气爬上去之后,它身子轻轻地扭动了几下,我也便像开化的冰从枝头滑下来了,它宽阔的背,原来也是那么的滑溜,这是我不曾料到的,我就搞不懂了,牛背上没有鞍,我的伙伴们为何就可以不掉下呢?不仅不会掉下,他们甚至还能站在牛背上,做着各种动作。我当时可是真的急了,不想成了连牛背也上不了的笨蛋,发誓要降服这条可恶的牛。牛似乎跟我杠上了,偏偏不让我得逞,它眼睛红红地瞪着我,见我上来了,一蹦一跳,我重重地从牛背上摔下,再继续下去,还不知要发生什么不测呢,不得不沮丧地溜走。心想,可能是我与牛儿太生分了,它根本不会把我放在眼里,它的平和与驯良,都给了我的那么多快乐的伙伴了。我的遗憾就在于,生长在农村的我,从没有骑过牛。

还是在懵懵懂懂的年纪,一个凉风习习的早晨,在一片荒地上一边放鹅一边看着一本小人书的我,看到几个成年人在不远处的荒地上驯化着一头小牛犊,那牛犊活像一个还没有成年的孩子,就如人们所说的乳臭未干。但是,大人们还是将沉重的轭头系到它的脖子上,轭头上的铁链连接着犁头。小牛挣扎了几下,可能是意识到反抗是徒劳的,也就学会了默默地接受。然后,两个大人一左一右扶着小牛,后面的大人扶着犁,一手牵着牛绳挥着鞭子,用着当时我压根就听不懂的“术语”驱使着小牛。那么小的牛儿,看起来是多么的孱弱呀,而此刻,它每一步都得负重而行,安静的土地就在雪白的犁刀下翻起花卷。我好像没多久还看到过它鼻子上无绳,乖巧地依偎着它的母亲,而现在,它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穿上了绳子,套上了像一座小山一样的轭头。当时,我隐隐约约有些伤感,看着可怜的小牛,也便不由自主地想到我自己,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也会像牛一样,套上挣不脱的轭头的。小牛被折腾了一个早晨,而后被栓在附近的一棵树上,树的旁边长着青草,可它连吃草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忍不住上前看了看它,已经卸下轭头的脖子,皮毛被磨掉了,露出了殷红的血,我当时非常的难受,泪水都出来了,它的眼里仿佛也喊着泪,冲我呜呜地叫着,但我压根就帮不了它。回家后,母亲见我情绪不太对路,就不住地问我这是怎么了,我推说没事,主要是怕说出来了,会让母亲笑话我。耐不住母亲的坚持,我还是把内心的感受说了出来,正如我担心的一样,母亲当时就笑了起来,这让我好生难为情。母亲接着就郑重其事地对我说,要想不像小牛一样辛苦,也行呀,那就得好好读书。在乡下,不认真读书,大人就会说,迟早是看牛屁股的料,意思是说,就像农人们一样,在庄稼田里使唤着耕牛。可能是害怕成为小牛,一向读书不上心的我,终于能听老师的话,成绩也慢慢有了一些起色。

命运还是没有放过我,从小和耕牛就尿不到一块的我,还是离不开耕牛,只是,我这个农民是一个菜鸟农民,尤其不会使唤耕牛,一到农忙时节,我的难日也便来了。为了使唤耕牛,我得不断地央求亲戚以及关系不错的伙伴帮忙。有那么一次,大伙都很忙,也顾不上我这菜鸟了,我也实在没有办法了,牵过了一头几家共有的牛,模仿着别人使唤的样子,给耕牛套上犁头。不成想,牛在我的这个菜鸟的驱使之下,完全乱了脚步,最终,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那头牛带着犁头,在庄稼田里疯了一样飞快地奔跑了起来,摆脱了我的控制,这不是对于我的抗议还是什么,可能是我的毫无章法的操作,使得它不堪重负。那天,我像一个打了败仗的逃兵一样回到了家,妻见我的神色不对,关切地问我,我只好把缘由告诉她,妻叹了口气说,也真难为你了,你一个教书的先生,是怎么干得了这个呢?据我看,咱家的田,不种了,无偿地给小叔叔种吧。妻的这个提议正中本人下怀,说实话,我们承包的那几亩田,算起受益来,比买粮还要贵,化肥、农药、种子,还有像收割什么的,都得花钱雇人,再加上我对于种田本来就外行,产量只相当于那些纯粹的农人的一半,早就不想干下去了,但由于工资不高,总想在庄稼田里来点创收。

一头不肯合作的牛,让我与庄稼田撇清了关系,我也就是从那时起,过上了读书人的生活。但只要看到耕牛,亲切之情还是油然而生。而另一头牛的殇折,也让我搞清了牛其实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位重要的伙伴。

那还是一个农忙的早晨,一位放牛娃牵着牛在田埂上吃沾着露珠的嫩草,当放牛娃把牛交付给准备前来使唤牛的大人时,可怕的一幕发生了,那头牛突然狂吐不止,人们立刻意识到牛可能是吃了喷洒了农药的草中毒了,赶忙叫人去请兽医,兽医来了,牛已经咽气了,放牛娃吓得哇哇直哭,围观的女人们也有人哭了起来,好像倒地不是什么牲口,而是她们的一位亲人。那时还是大集体生产,牛是集体的。没有人责备放牛娃,他是不会知道哪块田洒过农药。按照那时的惯例,牛一旦死了,就会被剥皮削肉,就是死牛,肉也还算得上一道美味,而那头牛正是一头年富力强的牛,它出过多少力,它临终前痛苦的哀嚎震惊了所有的人,人们无不难过,于是,人们很快就达成了一个共识,好好安葬那头牛。

为牛举行的葬礼居然也充满了悲怆的气氛,人们就在村子的不远处挖了一个大大的坑,十几个体格强壮的小伙子抬起了那头依旧昂着头全身僵硬的牛,小心翼翼地抬到了坑内,村子里最年长的爷爷像一个巫师一样嘴里念念有词,在他的吩咐下,人们弄来了牛最爱吃的青草,牛枕着青草,身上覆盖着青草,随后被黄土慢慢盖上。最年长的爷爷在牛的坟冢前忽然跪下了,并且哭诉了起来,哭诉的都是那头牛是怎样怎样的辛苦,我当时也在场,尽管心里也感到很难过,但老爷爷的做法让我觉得有些滑稽,联想到李刚的那首《病牛》,我心想,这头牛的辛苦总算被一群淳朴厚道的人记住了,它走得有面子,走得有尊严,一头牛,能有这样的结局,也是值了。

我曾离开过家乡几年,再回乡,埋葬着牛的坟冢不见了,原来是修公路要从牛冢上经过。听人说,牛骨头被人取出后装在一个较大的瓦罐里埋了,埋在一个偏远的地方,再也不会有公路从那儿经过的。

再放眼乡村,已看不到牛的身影了。我曾画过一副耕牛图,让我的那些学生辨认,多数还是能认出,我问,你们是怎么认出的,他们说,电视里有牛,书上也有。我再问,你们见过耕牛吗?几乎都以摇头来回复我。我那时想法有些凌乱,耕牛淡出了生活,这未尝不是什么好事,但生活里好像总缺少了什么,尤其在乡村,看不见一头耕牛,那还有村庄的韵味吗?

【作者简介】

范方启,男,安徽怀宁人,教师,安徽作协会员。先后在《阳光》《江河文学》《散文选刊》《参花》《小说月刊》《火花》《四川文学》《中华传奇》《散文诗世界》《作家天地》《杂文月刊》等一千多家报刊发表过散文小说三千多篇(不含重复发表),出书三本(常规出版),散文集《生命是一次美丽燃烧》被教育部推荐为中小学图书馆核心书目,发行量超百万份。

壹点号林麓文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小练笔指导

《草原》一课安排了一个小练笔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

这个小练笔就涉及到了课文中作者把叙述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课文的2、3、4、5自然段分别用远迎、会面、款待、话别四件事来表现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习作前不要着急动笔写,动笔之前必须先思考,思考些什么呢?一、我要写什么内容?二、我写的内容重点是什么?只有这两点想清楚了,才能保证习作是不跑题的,是能够拿分的。

我们来看这个小练笔,“惜别”是关键词,“别”是写作的内容,“惜”是要写的重点。那怎样的别才能叫惜别呢?当然是依依不舍的分别。什么样的人才会“惜别”呢?自然是感情深厚的人,比如:亲人、朋友、关系密切的同学。这样,我们确定了要写的内容,就保证了不会跑题。

那怎么写才能突出重点呢?表现“惜”,可以用哪些方法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小范文:

今年暑假,远在山东的表弟来我家玩儿。暑假里我经常带着他上山采花,下河摸鱼,上树捉鸟,下地摘菜.....短短的十几天,我们之间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的时候,我们依依不舍,互赠了礼物。我把一把精致的木制手枪送给了他,他也把心爱的玩具电动车送给了我。我们还约定明年暑假一起玩。

我和爸爸妈妈把他们一家人送到了车站。当列车开动的时候,我的心都快要碎了,像被什么东西拉扯着似的,隐隐作痛,还有一些酸楚...”

这个小作者先回忆了与表弟相处的愉快的事情,然后描写了分别时互赠礼物这件事。我们可以通过事例来表达情深,为惜别做铺垫。

然后他又描写了分别时自己内心的感受,直抒胸臆,但要注意,写感受时切忌不要写:“我想……”这样的方式,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用比喻的方式呈现出来。

除了通过事例和描写感受这样的写法,还可以描写分别时两人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比如,含着热泪的眼睛,紧锁的眉头、握紧的双手,深情拥抱都能表现惜别之情。

另外,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心情也是一种好方法,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心情不同看到的景物也自然不一样,吹动树叶发出的哗啦哗啦的声音仿佛也为我们哭泣,滴着露珠的花朵似乎也替我们垂泪,加入这样的景物描写会使文章更加生动的。

总结这个小练笔的写作方法:

1、理解“惜别”,重点为“惜”。

表达离人情感,多用于表达家人、亲朋好友、战友、同学等有感情的双方在分别时难舍的心情。

2、通过事例来表达情深,为惜别做铺垫。

3、“别”时是如何“惜”

A借助景物渲染

B直抒惜别之情

C关注惜别之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04/1697191432338990.html
上一篇:太极起名(太极起名网测名打分)
下一篇:十二星座男(十二星座男宠老婆指数)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