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坝一村:“四个一”助推村级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近年来,草坝一村深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采取“四个一”举措,即找准“一棵苗”、建好“一个公司”、带好“一支队伍”、发展“一个产业”,切实增强村级组织的“造血功能”和“带富能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理清发展思路、探讨发展方向,找准“一棵苗”,因地制宜选取蓝莓产业作为破境之路。强化资源整合,建好“一个公司”,在蒙自振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带领下,以“公司化”运作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将优势资源集中进行统一管理,为村集体和农业龙头企业架起了利益结盟的“桥梁”。
蒙自振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俊芳说:“公司主要通过1.0版本、2.0版本、3.0版本种植蓝莓,我们一村村委会是通过2.0版本'龙头企业+村集体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种植。”
在振晟公司的帮助指导下,该村形成了统一生产资料供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订单销售的管理模式,成功搭乘上了蓝莓种植的“快车”。通过村集体率先试种的方式,发挥村“两委”干部、党员、明白带头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建成了一支善经营、会管理的党员干部队伍,为一村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村党总支按照“总支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发展思路,发展“一个产业”,积极走联农带农的发展路子,进一步探索“龙头企业+村集体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为农户提业宣传解说,鼓励更多农户发展蓝莓种植,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一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玉科说:“到目前为止,我们村集体收入从2022年的5.83万提高到18.53万 ,实现倍速增长。”
作者:涂文梅、白恩泽
通讯员:张倩瑜
编辑:蔡金容
审核:邓丽君
课程育人:在认知中浸润 于感知中滋养——石河子大学兵团精神育人工作侧记(三)
“作为一名石河子大学的学生,我总是有一种自豪感,因为学校始终秉承兵团特色、兵团属性、兵团血脉,汲取着兵团宝贵的精神营养,伴随着兵团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不断壮大。她时时刻刻激励着我,要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敢于担当、勇往直前……”开展兵团精神育人的成效,以一句句真诚的话语呈现在了学生们的课堂作业里。
近年来,石河子大学把兵团精神元素纳入课堂教学,紧抓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开设了一系列兵团精神育人思政课程,以及“兵团精神+专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一个个鲜活的兵团故事,一场场生动的讲述,都让兵团精神在学生群体中入脑入心。
特色思政课 让学生认识兵团“这门课给了我系统了解兵团概况的机会,老师在课程中讲到,兵团的发展大有可为,以后我要扎根兵团,向老一辈学习,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兵团大地上。”上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概论”课,学生们意犹未尽,纷纷表达着自己课后的收获以及对兵团精神的理解。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概论”课上,崔卫峰老师为学生们讲述兵团历史(资料图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概论”课是石河子大学开设的一门思政公选课,也是学校传承兵团文化、弘扬兵团精神的重要举措。该课程由学校兵团屯垦戍边研究中心统筹校内、校外相关领域专家为学生授课,课程涵盖兵团历史、兵团教育、兵团改革等内容,是学生了解和认识兵团的一种重要方式。
“这门课给学生们讲述兵团现状及历史、兵团改革发展成就、兵团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英模和先进事迹、兵团事业对实现边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兵团改革创新的举措与美好未来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兵团、热爱兵团、建设兵团。”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系主任季国良说,“该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据学生反映,选课时该门选修课不到三分钟就被选完了,课堂上还经常有不少学生‘蹭课’。”
为了让更多学生了解兵团,学校还开设了“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地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兵团精神大讲堂”普及性知识宣讲,并在“形势与政策”课中设置兵团精神专题,紧密结合新疆、兵团地域与区情特点,将兵团精神、军垦文化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兵团与兵团精神有了初步的认知。
此外,学校还为学生购置、发放了《蛟龙出天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史》《兵团故事》《不忘初心—心手相连》《不忘初心—仗剑扶犁》《不忘初心—岁月长河》等兵团书籍,设计、印刷、发放《你好,我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历史折页宣传册,引导学生更加准确把握兵团精神的思想精髓。
一流思政课 让学生走近兵团“在张仲瀚将军的引领下,1959年,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前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成立。张仲瀚将军以身作则,开荒种地,粗布军衣,双手老茧,一派儒将风度,是兵团精神的开拓者和践行者。”
4月5日清明节这天,国家级一流实践课“兵团精神育人——名师思政导航”课组织学生来到张仲瀚将军雕像前,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精神文明办公室主任卿涛为学生们讲述张仲瀚将军开拓兵团事业和石大事业的故事。学生们深受感动,共同祭扫献花,向张仲瀚将军雕像鞠躬。
“兵团精神育人——名师思政导航”课是一门弘扬兵团精神、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特色思政课。自开课以来,该课程已经成为火爆全校、刷遍学生朋友圈的“抢手课”。每次开讲时,教室里总是座无虚席,课程选修人数也逐年上升。不少学生感慨道:“没想到思政课还能这么上,太有意思了!每听一次都能从中汲取力量。”
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被学生们纷纷点赞,到底魅力何在?原来,与其他思政课不同的是,这门课不止在教室里讲,大漠边境、军垦博物馆、军垦第一连、校史馆、电影院……到处都是他们的课堂。
“兵团精神育人——名师思政导航”课在军垦第一连授课(资料图片)
“我们坚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军武哨所、沙海老兵纪念馆、军垦第一连等地挂牌成立‘兵团精神育人’实践教育基地,全力打造实境课堂。”课程负责人卿涛说,“以这种‘可听、可视、可感、可践行’的教学模式,使思政课教学体系逐渐从‘平面’走向‘立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响,进而达到教育目的。”
让思政课的价值理念润物无声、触及灵魂,课由谁来讲、怎么讲很重要。该课程坚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有情怀的人讲情怀、有故事的人讲故事,聘请“全国道德模范”马军武、“共和国最美奋斗者”金茂芳、“马背医生”李梦桃等一批政治强、情怀深、人格正,常年坚守维稳戍边一线,在弘扬兵团精神方面有着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先锋模范担任校外思政导师,邀请他们走上大学讲台,讲述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边疆的青春经历和感人故事。
这些魅力十足、德高望重、成就卓著、人生闪光的老师往讲台上一站,本身就是思政教育的焦点,再加上他们声情并茂、娓娓道来的讲述,让学生们真正做到了真听真信、真信真行。
学生何东海说:“有榜样在前面引导,我们学生就有方向。正是因为一代代兵团人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洒在这片热土上,才有了如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繁华。我们不仅要学习兵团精神,更要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课程+思政 让学生爱上兵团“这幅作品以军垦老照片为原型,展现正辛苦而快乐劳作着的生产工作者。我希望通过这幅作品,展现兵团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敢想敢干、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在“兵团精神育人+《色彩静物》”水彩作品展上,文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学生张倩瑜在自己的绘画作品《工作车间》前讲解作品内容及创作初衷。
石河子大学学生参观“兵团精神育人+《色彩静物》”水彩作品展(宿闪闪 摄)
与此同时,展览展出的还有130余幅绘画作品,这些作品是学生们在“兵团精神育人+《色彩静物》”课堂上,以兵团历史、珍贵文物、文化遗迹和人文故事为素材创作的作品,同时还衍生出抱枕、搪瓷杯、伞、衣服、相框、书签、日历等文创作品60余件。这些作品犹如历史画卷静静地展现,将一件件真实感人的历史故事展现出来,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观看。
“我们带领学生到军垦博物馆等兵团红色教育基地参观,身临其境地体验兵团军垦生活,感受老一辈兵团人用他们的青春史、血泪史演绎的屯垦戍边英雄史诗。以馆内老物件为引入点,引导学生通过现场写生、课下自主创作的方式进行主题性创作。”该课程负责人、文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单爱兰说,“课后,我们举办主题画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在疆内外进行巡回展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兵团文化和兵团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近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兵团精神+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努力将“兵团精神”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和实践环节中。为提高课程思政教学实效,各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开展了课程思政专题研讨活动,进行集体备课、案例探讨。学校还举办了课程思政讲课大赛,督促教师不断提高思政意识,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兵团精神育人成效。
目前,学校在各学院累计建成了38门“兵团精神+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形成了“专业情怀+兵团情节+高素创新+献身边疆”的课程思政体系,在全校营造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
石河子大学作者:宿闪闪
编辑:秦乃乾
校对:吴雨宣
编审:卿 涛 刘 芊 宿闪闪